⑴ 福州最大的榕树在哪呢
应该是位于鼓楼肃威路裴仙宫内的“榕城第一古榕”
相传植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树龄,树高约22米,树冠如云,遮天蔽日,胸围达14.5米,是目前发现的我省胸径最大的古榕。
已被列入福州市一级古树名木范围进行保护。
⑵ 好朋友在福州要过来了~我要猛啃福州的资料啊!能提供一些关于福州的资料、风土人情等等吗
一、风土人情
祭 灶
福州传统时令节俗。民间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十二月廿四任满上天禀报。祭灶就是为灶神饯行。福州风俗,祭灶分两天举行:廿三夜“祭荤灶”,供品用鱼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隐恶扬善;廿四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饼。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坏,乱说一通。祭灶特别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口涂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俗谓:“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在祭灶前外祖父母要送灶糖、灶饼和花面壳(化装面具)给外孙、外孙女。旧时医术不发达,迷信的人认为戴上花面壳能使瘟神见不到儿童的真面目,可以辟邪。现在一般不举行祭灶仪式,但在节日全家欢宴的风俗仍然存在。灶糖、灶饼改称“年糖、年饼”,花面壳仅作为春节儿童玩具。
冬 节 搓 丸
福州传统时令节俗。福州有“冬节如大年”之说。宋代有拜节、祭墓、互相赠送礼品的习尚,至明代改变为搓丸,并把它贴在门楣间。搓丸象征团圆,充满欢乐气氛。其仪式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只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磨成的粉粞,点缀有福桔、红箸、四季花等。搓丸时,全家男女老幼团坐在大竹箩周围,边搓丸、边唱儿歌,搓丸分搓和捏两种,搓的有圆球和圆条,捏的则形状不拘。大人喜欢捏寿桃、蝙蝠(福)等象征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则不一定符合祥瑞,全靠大人喝彩附会,如捏一只狗,就唱“狗投富”,捏一只龟,就唱“龟长寿”。搓丸有的煮熟调糖吃;有的在煮熟后粘掺糖的豆粉吃。象这样全家男女老幼欢聚一堂搞“面塑”的场面,似是福州地区所特有。
拗九节
又称孝顺节、后九节、送穷节。农历正月二十九,家家户户用糯米和红糖煮拗九粥,内有红枣、花生、豇豆、芝麻、荸荠等各种配料,用来祭祀祖先,馈赠亲友。凡已嫁女儿,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拗九粥来源,民间传说不一:一说是相传目连母亲凶悍,死后被送进地狱受苦。目连长大后,每天送饭给母亲,都被小鬼吃掉,不得已煮了一碗颜色拗黑的粥,小鬼不敢食,故名拗九粥,目连送饭的日子即为拗九节、孝顺节。一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
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闽俗正月初九称上九,十九称中九,廿九称下九或后九,所以又叫后九节。此俗至今仍在民间流行 。
福州传统特色小吃和特产
鱼丸、芋泥、锅边糊,芋果、九层果、光饼、肉松、葱肉饼、燕皮、线面、春卷。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23 00:23 福州传统宴会的礼俗和禁忌
福州传统宴会中的许多礼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义,且并不繁杂,稍加讲究就能做到,所以现时进行了许多革新,这些礼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来,现举数例谈谈。
语言上的客套。设宴请客,客人来了,主人多说劳驾,劳驾,客人呢?遇寿庆抱拳说拜寿,时髦的说健康长寿;其他的喜庆均统说恭喜,唯丧宴,客人以肃然不语表示哀痛为佳,低头紧握主人的手,至多说一声保重,千言都在一言中,甚至无声胜有声。在宴会上,主人劝酒说请重酌,没好菜,给侬骗啦(因为收人家红包,只好谦说骗了);客人说吃好了,不说吃完了(不吉利)或吃真饱了(粗鲁)。
宴中的待吃和不吃。福州的寿宴和其他喜宴必有一碗太平燕。太平燕谓大菜,出大菜要放鞭炮,放过鞭炮还要等待主人敬酒,在这之前是不能动筷的。有小孩不懂规矩的,大人就会制止,这是待吃。不吃呢?不吃是最后一道全头鱼。全头鱼有头有尾且象征有余,岂能吃掉?不吃,最后由主人收起,作喜庆后期的饭配(下饭菜)或送邻里亲友共享。
盘碗碟的重与不重。婚丧两种宴席,吃完一道菜,盘碗碟皆不能重迭,工作人员来收时也不能重,这是怕触重丧和重婚的彩头。除此以外,其他的大多可以重。不过依我看,现今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按理添丁宴也不能重,但旧俗不管这一套。
菜肴中宜与不宜。婚宴和添丁弥月宴等不能上鲳鱼,不论桔汁鲳、炖鲳都与娼谐音,故不宜,丧宴必须有一碗羊肉,俗称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着哺乳的举动,所以食羊肉表孝心。此俗实无道理,既然如此,丧宴不上羊肉才是呀!但是,祖宗教我们这样做,大家都这样做,谁敢去违反?
喜宴要有一碗太平燕,这已是常识,现在的寿宴第一碗是纱线面,过去似无此俗。面与命谐音,吃炒线面象征长命,实也无可非议。
依奶(母亲)不能做八十。福州有一句骂人的话叫依奶做八十,所以为母亲做生日不是七十九岁就是八十一岁;即使每年都做的,八十岁这一年也不做。这是为什么呢?首先,福州话中八十与拔直(死亡)谐音,做了八十便意味着拔直。其次,传说罗隐的母亲生前十分悍恶,死后被关入地狱,时年八十岁。
迎 春
福州民间传统时令节俗,又名迎春牛。明清两代立春前数天,福州百姓都前往庆城寺闽王祠前取土,捏制春牛,准备春耕,以答谢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的功绩。立春日,近郊农民选派代表入城,在知府衙前集结,人群中有锦旗、彩坪、十番 呎、梨园百戏等。例由太守骑马领头,农民们抬着春牛随后。 在鼓乐和鞭炮声中,沿街转巷,从东城行春门出城。并事先选定在某乡村,由太守亲自扶犁耕田,礼毕回城,历时一天。迎春日,万人空巷,并有泥塑小春牛以及版画春牛图等出售,盛况空前。此俗已废。
迎 年
福州民间传统节气时俗。亦称迎年赛会。旧时多在农历每年正月初十以后举行,月底结束。以村为单位,或数村联合,用八抬大轿请出当地所供神像,如泰山神、白马王、尚书公、临水奶等主神,加上神的部属,如白须、孩儿弟、七爷、八爷等“答骨”像(1尊竹架制成的神像由1人顶着摇摆而行),衬以地下坪(演员化装历史故事的一个场面,坐1小车上由人推动行走)、陆地行舟(把彩舟套绑在演员腰上,在陆地行走,象征坐船)、马上吹、肩头坪、十番呎、舞龙灯等节目,在锣鼓鞭炮声中结队巡游各村街,群众夹道观看,煞是热闹。
中 元 节
福州传统时令节俗。农村称为“七月半”,俗称“做半段”。半段,指一年之半。被列为仅次于过年的大节,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明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本家人发展到宴请宾客,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鬼魂”,把“七月半”变成迷信的鬼节,大搞普渡。俗习在这一天各乡村为了互相邀请,各定宴客时间,只要是七月,不论那一天都可以过节。富足之家以客多为荣,连续饮宴数天,甚至唱呎、请评话、演闽剧以娱宾客,耗费巨大。
做 夏
福州传统时令节俗。由于初春乍暖还寒,容易生病。古时为了提醒人们,特在入夏第一天举行“过节”仪式,谓之“做夏”。做夏活动古今不同,有啖李、有吃笋,目的是消病除灾,今流行煮鼎边糊、煎“煎饼”、炊“碗糕”。煎饼是用豆芽菜和米浆在特制的平底锅上煎熟;碗糕是用米浆加入发酵料,盛在小碗内炊熟。清林祖焘诗:“春归花谢绿成阴,迎合盘餐妙手烹。炊出花糕颐可朵,分赏先自众乡邻”。花糕, 就是碗糕。此俗今已改为吃鼎边糊。
二、市标
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宛如绿带穿城而过。史载,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风貌。“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故福州亦称“三山”。
市树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特别是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满城绿荫,暑不张盖”,使 福州金山生活区
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称。榕树四季常青、枝 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象征着福州城市精神风貌。福州城区现有古榕树近千株。位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这株千年古榕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蔚为壮观。相传,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这株榕树。每当春回大地之时,古榕约有一半树冠首先萌芽,待老叶子逐渐落光,另一半树冠则新叶初萌,形成层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
市果
福州盆地盛产柑桔,尤以桔子为最,且皮薄、色红、汁多、味甜,风味独特,称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岁末,福州风俗以“红”见好,且“桔”与“吉”音似,所以成为民间吉祥物和贺年赠品。
市花
福州特产,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茉莉花每年暮春初夏开花,有单瓣、重瓣、单叶、复叶之分。花色有红白两种,以白花为主。茉莉花花香清雅,可用于制作茉莉花茶、提炼香料等。
着名地点
“福州十大名片”: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林则徐、三山两塔一条江、鼓山、闽剧、温泉、寿山石、昙石山文化遗址、青云山。
传统艺术——闽剧、评话、十番
福州资料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为福建省省会,位于闽江下游,系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文化中心,自宋代起文化教育非常发达,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67人)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
应该够了吧,求最佳!!!
⑶ 谁知道这颗树是哪里的,西湖那边有这个树么
千年古榕,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又名福州植物园里。榕树是桑科榕树属的常绿大乔木,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枝叶繁茂,树冠巨大。北宋治平年间(1064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号召福州百姓“编户植榕”,此后,福州榕树成荫,故有“榕城”之美称。 杭州市也有榕树,但没有这棵大。
⑷ 福州最奇特的榕树在哪里它有哪些历史故事
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对于福州人来说看到四处是榕树的地方,就知道到家了。福州有许多珍贵又奇特的榕树,我今天就来说一下。榕树王福州榕树中最出名的一定少不了森林公园里的这课千年古榕。光是树冠投影在地面的面积就达1330多平方米,很是壮观。华林寺古榕这棵古榕位于鼓楼区华林路省政府门口的环岛处,1986年由华林寺内移至此,这棵榕树相传是北宋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时由华林寺建造时所种,是千年古榕中的佼佼者。
⑸ 福州最大的榕树在什么地方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里面的千年榕树王.
⑹ 北宋官员在福州做过什么事,让这里也被称为榕城
在中国,提起“春城”,我们就会想起四季如春的昆明;提起“花城”,我们就会想起团花似锦的广州;提起“锦城”,我们就会想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成都;提起“榕城”,我们就会想起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州。
福州之所以被称为“榕城”,自然是因为城里遍植榕树,让整座城市被绿荫所环绕。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城区有近1000株古榕树。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株千年古榕,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即二亩地大小,堪称“独木成林”,因此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树”“榕树王”。
福州榕树
福州既然被称为榕城,那么全城到底有多少榕树呢?
据统计,近千年来,经过历代人们的辛勤种植,今天福州的榕树总量已经达到了16万株,是当之无愧的“榕树之都”。其中,有近1000株古榕树,上千年历史的有6株,上百年历史的有600多株。如今,这16万株不同年龄的榕树分布于全城各个区域,街头巷尾,形成了一种造型独特、形态优美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围观,拍照留念。
⑺ 榕树简介
1、介绍
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Linn. f. ):大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全缘。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广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少许短刚毛;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瘦果卵圆形。花期5-6月。
2、分布广
榕树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直至加罗林群岛。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省树,榕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
⑻ 谁有福建福州森林公园千年古榕的详细资料急用!!
千年古榕位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蔚为壮观。
千年古榕在栽种时是两棵独立的树苗,后两棵树渐渐熔为一体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古榕树皮深灰色,叶薄革质,狭椭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全缘。
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叶腋,成熟时黄或微红色,扁球形,基生苞片3,广卵形,宿存;雄花、雌花、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花间有少许短刚毛;花被片3,广卵形,花柱近侧生,柱头短,棒形。
千年古榕相传是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每当春回大地之时,古榕约有一半树冠首先萌芽,待老叶子逐渐落光,另一半树冠则新叶初萌,形成层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
(8)有多少人去过福州的千年古榕扩展阅读
千年古榕的生长习性:
榕树的适应性强,喜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在瘠薄的沙质土中也能生长,在碱土中叶片黄化。不耐旱,较耐水湿,短时间水涝不会烂根。
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良,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大气生根,使观赏价值大大提高。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和微碱性土中均能生长,怕烈日曝晒。
⑼ 为什么福州的市树是榕树
福州植榕,古已成风。
特别是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满城绿荫,暑不张盖”,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称。
榕树四季常青、枝 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象征着福州城市精神风貌。
福州城区现有古榕树近千株。
位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蔚为壮观。相传,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这株榕树。每当春回大地之时,古榕约有一半树冠首先萌芽,待老叶子逐渐落光,另一半树冠则新叶初萌,形成层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