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尤姓中国有多少人
尤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人口约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1%左右。
B. 尤姓人口多少
尤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尤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上述五省市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
C. 关于姓尤的人
尤姓是南中国的姓氏,始自10世纪,在百家姓中排第19,在当代姓氏中排第124位,尤姓人口80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多生活在南中国一带。 历史名人 尤叔保:常州无锡(属江苏)人,宋代书画家、富翁。为人正直,以书画名世。晚年颇雄于财,其园亭池馆,为一时绝胜。
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人,南宋诗人、大臣。绍兴进士。任泰兴令时有政绩。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清尤侗辑有《梁溪遗稿》。
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诗人。孝宗时进士,历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殁。有《绿云寮诗草》。
尤时泰:常州无锡人,宋代名士。曾举博学鸿词,授予国子监主簿,其拒绝赴任。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寿命长达一百二十余岁。
尤瑛:常州府无锡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留心韬略,绘《九边图》,着论三十余篇。任广东按察佥事期间,数平地方骚乱。官至江西布政使参议。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禄:陕西榆林卫人,明末将领。长兄世功出身武举,累官至总兵,清兵破沈阳时战死。次兄世威与清作战屡立战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后,被俘杀。弟世威为宁夏总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时,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号悔庵,晚号艮斋,江南长洲(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任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三年后辞官回乡。诗词古文俱佳,被康熙称为“老名士”。有《艮斋杂记》、《鹤栖堂文集》、《西堂杂俎》及传奇《钧天乐》、杂剧《读离骚》、《吊琵琶》等。
尤怡:江苏吴县人,清代医学家、诗人。家道中落,好为诗。晚年医术益精。着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静香楼医案》等。
尤珍:尤侗子,号沧湄,清代官吏、诗人。康熙年间进士,由编修累擢右赞善。工诗,每作一诗,字字求安。有《沧湄类稿》、《日卒示录》。
尤澹仙:江苏长洲人,清代学者。工词赋及骈体文。年十八,名列吴中十子。有《晓春阁诗词》。
尤维熊:字祖望,号二娱,江苏长洲人,清代官吏、诗人。拔贡出身,官蒙自知县。工诗词。有《二娱小庐诗词钞》。
尤荫:江苏仪征人,清代书画家。山水、画鸟、兰竹皆入逸品,尤长写竹,得文、苏法。其作苍古浑厚,如挟风雨之势,书法从画竹中来,有金错刀遗意。有《出塞诗钞》、《出塞集》、《黄山集》。
尤渤:甘肃武威人,清朝将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任安徽寿春镇总兵,他率部猛烈反击,将进犯松江府的英军击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锦:江苏太仓人,清代画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D. 姓氏"尤"的由来
尤姓是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9位,在台湾第八十四大姓。[1]主要出自沈姓,五代时沈姓为避讳而改。[2]五代至两宋,尤姓除继续繁衍于福建外,已开始播迁于福建周边省份。宋末,元兵大举南侵,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尤姓或仕宦,或逃难,于是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胆的尤姓人则举家北上。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兴旺。明初,山西尤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郑和下西洋时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尤姓有渡海赴台,扬帆东南亚者。另外,尤安礼随父由江苏长洲(今苏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长洲移居太仓。清代尤萃由浙江嘉兴徙居平湖。[1]
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当代尤姓的人口约有80万,为全国第一百六十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尤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目前尤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北京、江苏,这三省市约占全国尤姓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福建、浙江、河北、湖北、台湾,这五省市又集中了19%。尤姓的第一大省为河南,大约占全国尤姓人口的32%。全国形成了东南苏浙闽台、北部豫冀为中心的两块尤姓分布区。[3]
中文名
尤
外文名
You
得姓方式
因谥改姓
主要郡望
吴兴[3]
主要堂号
吴兴[3]
E. 尤姓的分布
尤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5%左右。
在北宋之前,尤姓族人寥若晨星,而北宋之后,尤姓始光芒四射,《常州府志》记载,宋真宗时,泉州晋江人尤叔保举家迁往浙江常州府无锡,子大公,孙尤辉,曾孙尤着,玄孙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孙尤火育、尤耀,曾孙尤冰寮均名载史册,该支尤氏属于常州无锡云松堂,千多年后,苏南一带仍是尤姓流传的重要源头之一。
到了元兵南侵时,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尤姓族人大举迁移至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北方落入外族统治后,政治相对稳定,部分尤姓人亦举家北上。其中,战乱时,大批难民涌入相对稳定的山西,致使山西成为人口稠密旳地区,明初政府为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50年间八次大规模迁移山西移民到不同地区,当中就包括尤姓,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尤姓人以福建-潮汕、江苏两地最多,而福建、潮汕亦因邻近海岸,近百年其族人进一步迁徙至海外,并见于台湾、越南等地。在越南胡志明市南部的美拖一带,就有一批尤姓族人群居,来自潮州饶平;而在菲律宾创立超拼音编码系统的尤扶西,则来自福建晋江,反映其族人近代的迁徙路线。
如今,尤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多此姓,有传福建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福建户籍尤姓人口有近六万,比例约占全国尤姓的百分之六弱。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另外,尤安礼随父由江苏省长洲(今苏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长洲移居太仓。清代尤萃由浙江嘉兴徙居平湖。山东临沂尤姓亦多。
尤姓在今天的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在台湾,尤姓是第八十四大姓。清时福建及潮汕等沿海地区的尤姓有渡海赴台,扬帆东南亚者。因此尤姓进入台湾的一百大姓,也就不足为怪。
F. 犹姓人口数量有多少
根据袁义达的研究成果,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何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七!
袁义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
尤姓发源地:暂时未知发源地. 尤姓寻根地图
尤姓总体概述 [尤氏属地]
吴兴郡,今浙江吴兴县。
[尤氏来历]
《梁溪漫录》记载,尤姓出自福建的沈家。五代时,为了避讳当时僭立为闽王的王审知的“审”字,世居福建的沈姓人唯有去掉沈字的水旁,而改姓尤,也就是说,尤与沈本是一家人。
[尤氏名望]
尤氏得姓后,曾往四处迁居,后成为江苏吴兴的重要姓氏。尤氏得姓时间不算长,但名人却出了不少。例如,宋代进士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知识渊博,曾被宋高宗称赞“才识近世罕有”,且能诗,其诗与同时代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为“南宋四家”。尤袤曾官至礼部尚书,颇受器重。尤袤之孙尤焴,也是宋朝的着名儒将,屡立战功。清朝文学家尤侗,诗词文剧均有所长,曾参与《明史》的修纂。清时名医尤怡,对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颇有见地,着有《金匮要略心典》等,与尤侗同为江苏吴县人。
G. 尤姓人口有多少
约3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