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州市有多少人口
福 州 市
面积12154平方千米,人口589万。市人民政府驻鼓楼区乌山路,邮政编码350001。区号0591。
鼓楼区 面积 37平方千米,人口 44万。区人民政府驻津泰路,邮政编码350001。
台江区 面积 18平方千米,人口 30万。区人民政府驻广达路,邮政编码350004。
仓山区 面积 139平方千米,人口 35万。区人民政府驻麦园路,邮政编码350007。
马尾区 面积 254平方千米,人口 15万。区人民政府驻君竹路,邮政编码350015。
晋安区 面积 567平方千米,人口 24万。区人民政府驻岳峰镇,邮政编码350011。
福清市 面积1932平方千米,人口120万。市人民政府驻融城街道,邮政编码350300。
长乐市 面积 718平方千米,人口 67万。市人民政府驻吴航镇,邮政编码350200。
闽侯县 面积2133平方千米,人口 62万。县人民政府驻甘蔗镇,邮政编码350100。
连江县 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 62万。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邮政编码350500。
罗源县 面积108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邮政编码350600。
闽清县 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万。县人民政府驻梅城镇,邮政编码350800。
永泰县 面积2244平方千米,人口 36万。县人民政府驻樟城镇,邮政编码350700。
平潭县 面积 371平方千米,人口 39万。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邮政编码350400。
2. 宋朝福州和泉州,哪个更繁荣、更发达
宋代福州和泉州都十分繁华,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泉州发展相好一些。
①五代十国时期,福州多遇战火,而割据泉州的诸侯留从效竭力维持闽南的稳定,后来陈洪进和平献土,使得泉、漳二地免受战火,发展相对稳定,人口增多。
②北宋时期,泉州经济逐渐发展,先后超过宁波和广州,并在南宋时期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泉州与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在元代有一段时间(1297年~1299年)取代福州作为福建平海中书省的省治。
③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有利于泉州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泉州府城的晋江县鲤城镇盛极一时,有“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天下人“的美誉。
④福州在宋朝逐渐恢复元气,历代福州府尹励精图治,使得福州快速恢复并发展,但整体还是比不上泉州。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福州出了许多状元,这一点远胜泉州。
⑤但是到了元朝末年,泉州府城毁于战火,而福州继续发展并超过泉州。泉州宋元四百年繁华毁于战火,并在明清五百多年中长期处于贫穷落后。
⑥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泉州的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取得长足发展,泉州才在2000年的时候GDP恢复福建省第一,并保持至今。
3. 福州的历史有多少年
福州,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陆、空交通枢纽。三山傲首挺立,闽江穿流城区,白塔、乌塔,两塔对峙,构成榕城独特的“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设、山水灵秀、气势非凡,素有“东南都会””福地宝城”之美誉。 福州,现辖五区二市六县(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个区,福清、长乐两市,闽候、罗源、连江、平潭、闽清、永泰六个县)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143万。 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在此筑城建都,称为“冶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称“福州”。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石山、屏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别名。因王审知受封闽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定都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了“闽都”之称。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发动市民广植榕树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得“榕城”之美称。 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历代英才。他们中有五代开闽的王审知,南宋爱国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等等,
4. 福建福州总人口有多少人
依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去年底全市总人口为666万人。 福州总人口居全省第二位
5. 闽国只存在了36年,为何说对福建的开发贡献却很大呢
唐朝末年,世界陷入混乱,分离主义政权被各种团体瓜分。 南方有许多朝代,如淅川前蜀后分裂政权,江西淮南吴南两塘分裂政权,江南分裂政权,浙江、江南、上海东部分裂政权,湖南楚南分裂政权,黔东分裂政权,广西西北分裂政权,湖北江陵分裂政权,福建南京分裂政权。 就力量而言,京南是最弱的,蜀(前蜀,后蜀) ,吴(吴,南唐)和楚是最强的。
然而,五十多年来(包括福建登基时期) ,福建这个相对弱势的国家却一直存在于十个国家的江河湖泊中,人口众多。 闽国最终被南唐王朝摧毁,但南唐王朝完全摧毁了闽国,因为闽氏兄弟被杀,而不是南唐的作品。 福建之所以能在动荡时期生存下来,有很多原因。 其中之一就是福建的地理条件。 从防御的角度来看,福建是非常有利的。 福建西部是江西。 闽赣边界很简单。 以武夷山为界。 福建在山的东面,江西在山的西面。 闽赣边境基本上穿越武夷山,不需要人工校准。
6. 福州的历史沿革
福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纺织、制陶等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装饰艺术。战国秦汉,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别在鼓屏路钱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场基建工地、欧冶池畔省财政厅基建工地,发现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有汉代龙凤纹瓦当、万岁纹瓦当、布纹砖、筒瓦、板瓦堆积和建筑基址等;与此同时,在新店古城村发现汉代城址遗迹等,都为《史记》有关闽越国都冶城的记载提供新的实物佐证。
自从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福州这一繁荣的地方王国曾一度凋零衰落。晋太康三年(282年),太守严高筑子城,凿西湖、东湖灌溉农田;东晋衣冠士族与百姓南渡,许多姓氏举族入闽,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福州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发展。福州城郊就发现众多的晋代与南朝的墓葬;1982年,福州怀安窑址发掘,出土3000多件器物,发现有南朝款识的窑具。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审知主闽,建闽国,在子城外筑罗城和南北夹城,北面横跨越王山(即屏山),并将南面九仙山(即于山)、乌石山围入城中,开凿了绕护罗城南、东、西三面的大壕沟,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独特城市格局,福州从而有“三山”别称。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知福州,编户植榕,绿荫满城,使“榕城”福州声名远播。其后,蔡襄、程师孟、曾巩、赵汝愚、梁克家、辛弃疾等诸多名人相继主政福州,励精图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福州遂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宋末、明末福州两度成为临时国都。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着洋务运动兴起,福州船政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又是中国近代文教和科技人才的摇篮。 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开始迁居琉球,而郑和舰队选择长乐县太平港作为停泊基地、物资采办地及开赴西洋的起点,很多学者认为郑和舰队的宝船即是福州制造的福船(古代木质海船代表),而大批干练的福州籍水手则活跃在郑和舰队中。此后福州海外贸易逐渐复苏,1474年成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福州还是中国和琉球交往的枢纽,福州柔远驿专门用于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间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继光曾两度入闽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同福州的接触渐趋频繁,1624年底,艾儒略将天主教传入福州。1645年,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都称帝,改元隆武,1646年,清军击溃隆武政权后攻占福州。
清初,清军与郑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进行拉锯战,1674年至1676年,耿精忠又据福州反清。动荡的局势导致清政府施行海禁、迁界政策,强迫福州沿海居民内迁,重创福州沿海的社会经济,直到1684年迁界政策取消。明清两代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使福州城大规模发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国重要的海洋贸易中心,其主要贸易对象是琉球和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经济的繁荣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纪道光年间,有欧洲人估计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经达到50万。
鸦片战争之后,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之一正式开端口。自1845年南台岛的英国领事馆建立起,先后有17个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为进出口贸易中心,而福州的茶叶出口更占到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35%。外资、民营与官营的银行、企业、商号等相继在福州开办。1847年,基督教新教开始在福州传播,并在此后创立了许多教会学校和福州最早的报纸和期刊。洋务运动兴起后,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马尾设立了福建船政局(后改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现代舰船,并开设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相关人才。随后福建水师成立。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在马尾港发生的马江海战导致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晚清的福州是中国较为现代化的城市。清朝立宪运动后,福建省咨议局于1909年在福州开幕。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会击败清军,占领福州,成立了福建军政府。 1913年,福建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福州军阀争权、政局动荡,各派系军阀先后进驻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权,直到1926年12月13日,北伐军占领福州并结束了福州的军阀统治。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和国民党内部分反蒋中正的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定首都于福州,蒋中正随即率军进攻福建,于1934年1月16日占领福州,闽变失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间两度占领福州。1946年,福州设市。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8月17日后进入福州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州市人民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福州大量的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被撤销,许多教会组织也被取缔,私营企业逐步国有化,还进行了多次政治运动。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福州开始,直到1978年4月,福州开始对文革中受迫害的人士进行平反。1980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福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批准在马尾兴办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世纪90年代,福州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到了2009年5月,国务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议。 2013年7月25日,原属福州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改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
7. 福州和泉州那个历史悠久哪个影响力大那个人口多
建城历史福州要久点,自唐代福建成型大发展开始历代福建人口最多的州府在福州和泉州之间转换,古代人口是一个地区开发以及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准,影响力的话看下面吧,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跟第二批的历史文化差别。
因为泉州历史文化达到的高度跟价值高于福州。在文武官商方面,以及推动历史进程方面泉州都是代表。
唐朝韩愈说的福州闽越有长才,他说的闽越长才的代表就是泉州人欧阳詹,在他给欧阳詹写的哀辞里就有。
商业贡献方面,宋元泉州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代表了整个中华的辉煌。明朝泉州的私商跟清朝的郊商是福建海商的代表。
科举文化方面,北宋福州人陈襄言:天下士儒,惟言泉、福、建、兴化诸郡为盛,其间中高第、历显官、福吾天子之民者为不少。宋元时期福州人承认的泉州科举文化的地位在福州之前,特别是进士成材率,以质取胜,而不是量。明清在资本主义萌芽的的明嘉靖至清干隆为止这段时间泉州科举文化也是超过福州的,各种人才集中涌现,将福建文化推向高峰。
所以唐宋交接的留从效,宋元交接的蒲受庚,明清交接的郑氏集团,历代福建朝代交替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泉州手里,福州历史的鼎盛在晚清,也是因清初泉州人将台湾纳入致使省城福州地位大幅提升成为闽浙总督驻地,成为闽浙台战略中心,地位甚至超过江南的浙江,才得以在干隆后期国家衰败,福建各地大幅衰落之际于晚清集全省之资源,一枝独秀,达到历史鼎盛。
谁对历史的贡献大,推动大,谁的历史文化就是代表,因泉州大批历史辉煌的遗存证据需要重点保护,所以泉州肯定是首批,福州肯定是二批。
8. 福州的历史简介
福州市简称榕,因市区内有许多古榕树,也称榕城,邮政编码: 350000,电话区号: 0591。为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7′。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市人民政府驻地鼓楼区乌山路。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2004年底建成区面积165.6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6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3万人,全市户籍人口609.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70.85万人。全市设34个街道办事处、105个镇,48个乡(含2个民族乡和马祖乡),2795个村(居)委会、社区居委会。 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是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