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月工资1万2税前有多少
扩展阅读
福州的人事档案去哪里查 2025-05-15 02:45:16
广州有哪些法企 2025-05-15 02:41:28

福州月工资1万2税前有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8-23 04:42:36

1. 工资1万元,扣除五险一金能拿多少钱

具体数额难以计算。五险一金的扣除比例不是固定的,需要按照公司选择的缴纳基数进行。比如社保的缴纳基数,现在下限是60%(3800元),上限可以达到300%。公积金也是如此,基数在5%-12%左右。
1、五险一金扣除比例
以2021年为例,虽然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偏差,但整体是比较平均的。其中养老保险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医疗保险单位缴费10%,个人缴费2%;工伤和生育保险个人不缴费;失业保险单位缴费1%,个人缴费0.5%;住房公积金是相同的,具体要看单位如何选择,大概在5%-12%中间。假如每个月工资是一万元,那么就要扣除养老800元、医疗200元、失业50元、住房公积金500-1200元。整体大概在7500-8500元左右。
2、扣税
除了五险一金的扣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个人所得税,这个计算比较复杂,必须扣除各项费用之后,才能进行计算。现在的个税起征点是5000,哪怕扣除养老、住房、儿童教育等方面,我们也要超过5000元。按照年收入3.6万-14.4万(总收入-六万)来算,个税扣除比例是10%,最终应该能拿到7000-7800元。这只是理论上的算法,具体还是看公司的选择,不同的缴费基数涉及到的费用肯定是不一样的。
3、直接询问人事或者相关部门
其实每个月能拿多少钱,我们应该在找工作的时候就问好。可以直接询问人事,税后和扣除五险一金工资还剩多少。没必要看网上所说,问工资不礼貌或者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找工作本身就是为了工资,正常人都会询问。如果已经入职,也可以询问公司的会计部门,看看具体扣除的比例是多少。这些都是公司负责操作的,发到我们手里是最后剩余的部分,建议直接问公司。

2. 一万二的工资要扣多少的税

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个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在不计算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的前提下,一万二工资所要缴纳的个税为700元。

3. 工资一万二,除去五险一金和个税,到手能有多少

能有5000元左右吧!

4. 税前一万二税后多少

法律分析:工资收入1万2,按现行个税法规定,属于第三档,税率为3%,起征点是5000。应纳税所得额为7000.00元。应纳税额=7000*3%=210元。

所以计算税后工资=税前工资-应纳税额=12000元-210元=11790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5. 月工资一万二扣多少税

月工资一万二扣税如下: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个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等于,税前收入减去5000元,再减去专项扣除,再乘以适用税率中速算扣除数。在不计算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的前提下,一万二工资所要缴纳的个税为7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6. 工资一万二要交多少税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3%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45%13505

工资1万应该交的税=(12000-3500)*20%-555=745

拓展资料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而且,由于税收许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税收研究是我们在全书中经常要谈到的一个题目。在这一部分我们从税收如何影响经济开始研究。

税收是国家(政府)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它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下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马克思指出:1.“赋税是政府机关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2.“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恩格斯指出:“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19世纪美国法官霍尔姆斯说:“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付出的代价。”这些都说明了税收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

历史上,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

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赋"原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此外,国家对关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所以,“赋”已不仅指国家征集的军用品,而且具有了“税”的涵义。清末,租税成为多种捐税的统称。农民向地主交纳实物曰租,向国家交纳货币曰税。

有历史典籍可查的对土地产物的直接征税,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按平均产量对土地征税。后来,“赋”和“税”就往往并用了,统称赋税。自战国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主要有四种:战国秦汉时期的租赋制(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魏晋至隋唐的租调制(征收土地税、人头税和劳役税)、中唐至明中叶的两税法(征收资产税和土地税)、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一条鞭法和地丁合一(征收土地税)。

税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