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州一中是不是国家级重点中学
00福州第一中学,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直管的中学,是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学校名师荟萃,校友中人才济济,先后有11位校友被评为两院院士。
00福州第一中学始创于1817年,前身为“凤池”书院和“正谊”书院,1901年根据清政府谕旨改为学堂,更名为“全闽大学堂”,是福建最早的一所公立学校,校史迄今已185年。早在1938年,全国大学首次统一招生考试,学校即被列为全国最优的十所中学之一,受当时教育部传令嘉奖;1957——195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考红旗”;1960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63年被定为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又以办学成绩优异受国务院“通令嘉奖”;1986年再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3年被定为全省第一所一级达标中学。学校名师荟萃,校友中人才济济,先后有11位校友被评为两院院士。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名校。
Ⅱ 中国有多少位福州籍的两院院士
邓叔群(1902~1970),着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我国森林病理学和真菌学的创始人,尤其专长于真菌学研究,精通真菌各大类群,为国际公认的有突出贡献的真菌学家
刘崇乐(1900~1969),着名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我国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害虫的创始人之一。在昆虫学的人才培养及图书文献收藏方面卓有建树。对我国昆虫资源的调查、研究、利用颇有贡献。
庄巧生(1916~ ),着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侯县人。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小麦育种中做出了系统和创新的业绩
吴孟超(1927~ ),着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侯县人。现任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现已为国外学者公认。近年又进行肝癌的基础研究和新法治疗肝癌,取得了显着成效。
王世真(1916~ ),着名原子核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侯县人。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核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获得美中核医学会授予的核医学“优异成就奖”金牌。他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中国核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郑作新(1903~1998),着名鸟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长乐市人。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对我国鸟类进行系统分类的考察与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为我国鸟类学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唐仲璋(1905~1993),着名寄生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期从事人、畜的寄生虫研究,特别是对危害性较大的蠕虫病的生物学及流行病的研究有较大贡献。
唐崇惕(女)(1929 ~ ),着名寄生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现任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寄生动物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研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虫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点,研究病虫的防治方法,均取得丰硕成果。
Ⅲ 在福建福清上哪所初学好
福州一中
福州第一中学的前身是清朝嘉庆(公元1817年)年代的圣功书院,可以说是全国少有的超过200年历史的百年名校。曾经因为办学成绩优异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是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
学校在高考中一直保持优异成绩,高考文理科总平均分连年位居全省第一,在人才培养方面,拥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十多人。
学校高考升学率、高中会考优秀率、进入重点大学人数多年来均稳居省、市前列。学校为社会各界培育众多优秀人才,以侯德榜、陈景润等16 位院士为代表的大批着名专家学者、有以辛亥革命元老、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原福建省宣传部部长王助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Ⅳ 中科院士有多少人,分几类
八个类别。据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833人。
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57人,化学部133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55人,地学部138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00人,技术科学部150人;外籍院士108人;已故院士601人,已故外籍院士25人。
评选情况:
1955年,第一批学部委员为233人。其中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61人;科学技术方面委员172人,两年后增聘18人,达到了190人。
1979年至1981年进行的增选学部委员工作,共新增283名学部委员,学部委员总人数达到了400名。
1990年至1991年进行的增选学部委员工作,投票选举出210位新学部委员,其中数理学部38人,化学部35人,生物学部34人,地学部35人,技术科学部68人。学部委员总人数达到528人。
1993年,增选学部委员59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人,化学部10人,生物学部11人,地学部10人,技术科学部18人。
Ⅳ 请问一下福州一中有什么优点
福州第一中学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直管的中学,是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其前身可追溯至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创建的“凤池”书院和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创建的“正谊”书院,1901年清政府谕旨各省要改书院、设学堂,1902年两书院合并,更名为“全闽大学堂”,是福建最早的一所公立学校,1951年定为现名,迄今已有186年的历史,蕴育形成了“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的校训和“严谨、求实、竞取、活跃”的校风,长期以来一直是福建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以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精良、校风常抓不懈为特色并成为立校之本和强校之路。
早在1938年的全国大学首次统一招生考试中,学校即被列为全国最优的十所中学之一,受当时教育部传令嘉奖。1940—1944年连续四年全国会考成绩合格率高达99%,其中成绩优秀、免考保送升学者占毕业生总数36.65%,被各大学公认为全国中学之冠。1957—195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考红旗,使福州一中进入一个辉煌时期。1960年荣获“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63年被定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以办学成绩优异受国务院“通令嘉奖”。1986年再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3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所一级达标中学。
学校名师荟萃,教风以“严、实、活”着称,一批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已经构成师资的核心力量,特级教师25人(含已退休),高级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46%。长期以来,福一中历任校长都始终坚持着当时最先进的办学理念,知名的校长中有前清溥仪的帝师陈宝琛,有被联合国亚太教科文组织列为当代教育家的陈君实。80年代初,学校即以“基础教育必须展望二十一世纪,教育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为指导思想,确立为未来培养创造性的劳动者,培养具有优良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精英人才为目标,提出以培养基本行为道德规范,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学会关心,学会共存,作为育人之本;在教学方面,则提出变“双基”为“三基”,增加了“基本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要求。学校严格控制学时数,学科严格控制作业量,在正常的课业负担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学校历年高考成绩都稳居福建省前茅,向全国重点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学生参加全国各项竞赛屡获佳绩,并已夺两面国际奥赛金牌、入围INTER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在中学生体育赛事中,已连续多年团体夺冠;学校音乐会向社会公演,受到广泛赞誉。为此,以 “今日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口号激励自勉的福一中学生不仅以高升学率引人注目,更以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了高校的广泛欢迎,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百年薪传,英才辈出。校友中有12人先后当选两院院士,他们是:新闻学家、哲学家、作家邓拓,固体物理学家冯端,天体物理学家陈彪,电化学家田昭武,寄生虫病学家唐崇惕,中医心脑血管学家陈可冀,数学家林群,核物理学家王乃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王任享,数学家刘应明,电子学家李幼平。此外还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周汝吉。校友中还涌现出很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如林觉民等等。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办学软、硬条件的不断改善。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重并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学校专门成立“学术委员会”,下设“教育科学研究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数字校园”已初具规模,校园网四通八达,拥有500个上网终端的校园网和新建成的“福州一中网站”,不仅可连接到校园内所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而且网络中心装备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库、电子备课系统、仿真实验室、数字化图书等软件,供广大师生随时使用。遍布各学科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多功能电子阅览厅等硬件也设备齐全。校内6500系列的主交换机和3500普通交换机构成的主控枢纽,可连接到教职工的每家每户,实现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高速通道,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的应有效益。
“创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示范性高中” ,成为全省高中课改的实验基地、基础教育的科研基地和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基地,是福建省政府、省教育厅为新世纪福一中的发展提出的思路,在“保留旧址,适度发展”的基础上,征地200多亩、投资1.87亿元,在乌龙江畔的福州地区大学城建设福州一中第二校区,将于2004年秋季面向全省正式招生。为此,学校正努力与时俱进、跨越巅峰、再铸辉煌。
Ⅵ 福州一中出过的名人
陈 彪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
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心脑血管学家
冯 端 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物理学家
李幼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学家
林 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刘应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唐崇惕中国科学院院士,寄生虫病学家
田昭武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化学家
王乃彦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王任享中国工程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李 俨 中国科学院院士,历史学家
王海舟 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分析表征专家
吴 宪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
萨本栋中央研究院院士,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
邓叔群中央研究院院士,着名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
黄周汝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家
邓 拓 新闻学家、哲学家、作家
梁遇春 散文家
Ⅶ 求福州一三附中的具体资料(最新)
福州一中资料: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简称“福州第一中学” 或 “福州一中”,是福建省着名高级中学。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直接管理的中学,是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 福州一中校园内的书院遗址福州一中前身,是创办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凤池书院和创办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的正谊书院。这两所书院是当时福州官办的四大书院中的两大书院。两院的院址均地处古老的东街三牧坊小巷,为当今福州一中校园原址。 现状福州一中目前有教学任务的两个校区:位于东街三牧坊的主校区 和 位于闽侯上街的新校区。 自2004年秋季,福州一中新校区开始招生。自2005年秋季,福州一中原三牧坊校区停止招生。 原校区招生仅面向福州市,利用市中考进行挑选。而新校区则面向全省招生,这一点引起了社会人士的关注。 2004年新校区招生采用单独出卷,而该校区2005年的生源由保送生、福建省内各地中考挑选出的学生组成。实际上,2004年秋季该校在两处校区都进行招生,引发了学生及家长对两处校区师资力量的比较和讨论。 发展历史全闽大学堂、福建高等学堂(校)时期:1902.5--1914.12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时值辛丑签约,清廷迫于内、外形势,提倡变法维新。废除科举,兴学育才,实行教育改革。 1901年9月14日,光绪皇帝 命各省“改书院、设学堂”,推行新学。 1902年4月9日(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三月辛酉)光绪皇帝谕旨批准设立福建省第一所官立新型学校“全闽大学堂”,堂政直属总督府管辖。 1902年3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5月8日正式上课。 1904年1月学部颁发《学务纲要》规定:“京师设大学堂,各省只设高等学堂,高等学堂作为大学预备科”。全闽大学堂遂改名“福建高等学堂”。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学堂改称学校,监督改称校长,停止正科招生,校名改称“福建高等学校”。直属福建省巡按公署管辖,具体由福建省教育厅直接领导。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时期:(1915.1—1927) 民国四年间(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学校遵照省令改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预科生转为中学生,秋季始业,学制四年,开始统用普通话教授。 1922年9月,又根据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议改革学制系统,试行中学六年,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省立第一初级中学、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时期:(1927.1—1929.8)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福建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对全省公立中学进行调整,将原本的高中班级并入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及省立理工中学, 又将停办的华侨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的初中班划归于此,学校也自此开始有女学生。校名也改为:“省立第一初级中学”。次年10月,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并入,设二部。 1929年1月易名“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省立福州中学时期:(1929.8—1939.8) 1929年8月,复办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学”。这时,福州女子初级中学、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相继并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省政府决定将学校内迁沙县,在沙县城关文庙办学,并在洞天岩设分校,作为初中部校舍,逐步 转入战时教育体制。 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时期:(1939.8—1946.1) 1939年8月,奉命分置高中、初中两校,一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校址仍在文庙;一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新立校址于沙县洋溪,两校各自独立。 省立福州中学时期:(1946.1—1949.8)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1月学校迁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设初中班,复称“福建省立福州中学”。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时期:(1949.8—) 1949年8月17日中国共产党占领福州。9月中旬中共省级人民政府派军代表接管学校,执行“维持原校,逐渐改造”方针。学校由省教育 厅直接领导,10月12日举行正式接管典礼暨开学式。 1951年4月改称“福建省福州中学”。 1951年8月l日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至今。 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福州市人民政府领导,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 1952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并收归省教育厅直接管辖。 1969年6月,在文革期间下放福州市宣教组,并由福建省农械厂领导与管理。 1979年3月1日收回福建省教育局管理,恢复校长责任制。 1997年秋季,初中部停止招生。 2000年秋季,初中部取消。 精神传统校训 植基立本、成德达材 校风 活跃 竞取 严谨 勤奋 座右铭 今日我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为荣 校歌 目前的校歌为管雄作词,饶士斌作曲:闽山苍翠 水萦回,美哉伟哉 我福中。 正谊凤池 托迹古,此邦人物 甲南东。 李忠定,俞家军,缅怀壮烈 挹高风, 鸡鸣风雨 同舟切,百千健儿 齐起勤勇 复公忠, 振起中华 民族 万祀永无穷! 校庆 校庆日定于每年的5月8日,这与前身全闽大学堂的历史有关。 三牧之星 三牧之星是一项传统的荣誉,颁发给符合资格的,由老师们选出的初二、初三、高二及高三学生。定于每年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进行“三牧之星”的表彰。表彰会同时也是迎新年联欢会。 社团活动福州一中学生社团活动较为丰富,如三牧文社 一个课外的文学爱好者组织。通常是学期内的每周六上午进行活动。因学生积极性不足,于2002年前后曾陷入危机,后因热情学生与教师的努力而恢复旧貌。 古典音乐社 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组织,没有老师的指导,也没有固定的成员名单,但是其核心是由爱好古典音乐的学生自发组织的。 原校区的古典音乐社在2005年6月结束。 足球队 关于足球队。事实上,在人员全部集中在原校区的时候,在校内踢足球是违反校规的,这是相当尴尬的事情。那时候足球队为了进行训练必需去别处找合适的场地。被没收的足球数以50记。 现在新校区有了足够大的足球场,情况有所改观。 机器人工作室 成立于2004年2月,成员约10人,最好成绩是在当年的全省机器人比赛的足球对抗中取得银牌。 红蜻蜓聊天室 借用学校服务器资源架设的一个聊天室。后似乎由于管理复杂被关闭。 学生论坛 Image:Fzyz bbs sehuiredian.PNG 2002年的截图显示,当时"社会热点"还存在借用学校服务器资源组织的一个bbs。原"社会热点"板块讨论较多政治事件,后在校方干预下该板块关闭。 论坛完全由学生管理。创始人为cly,至今已有5年以上的历史,为福建省最大的学生论坛之一。历任管理员有cly,waterice,残酷天使,米兰织梦,呆呆,翼扬,蚀心饕餮,SUSAN等。 论坛历代名人(以上人员除外)有Hero1911,雷吉,光辉岁月,冰咖啡等等。 等等 更更具体的资料: http://www.fzyz.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6678
Ⅷ 福州中学排名
福州中学排名如下:
1、福州第一中学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为福建省一级达标校,创办于1853年,前身为私立文山女子中学,办学时间已达164年的、拥有胡玲心等校友的的名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网络-福建师大附中、网络-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网络-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络-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