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海军学院派多少人参加二战
扩展阅读
浙江杭州到海丰多久 2025-07-04 22:49:51
深圳排水泵公司有哪些 2025-07-04 22:41:44

福州海军学院派多少人参加二战

发布时间: 2022-10-10 03:55:03

⑴ 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中队和大队分别有多少人

中队人数在194—250人之间。大队人数标准1100人左右。

一、中队介绍:

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二、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

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

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1个弹药小队),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中队只有8 挺);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炮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炮的小队,这种情况下,弹药小队要扩充为39人。

(1)福州海军学院派多少人参加二战扩展阅读

一、日军编制

与二战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采用的班、排、连、营、团、旅、师体系和不到2万人的规模不同,日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和接近3万人的规模,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二、军衔介绍:

1、新兵,一等兵,二等兵(以上为兵,我军只有列兵和上等兵);

2、伍长,军曹,曹长(以上为军士,分别相当于我军99年以前的下士,中士和上士);

3、士官生(此为军校实习学员肩章,不是军衔);

4、特务曹长(相当毕业而未授衔的学员,也就是外军的准尉);

5、少尉,中尉,大尉(以上为尉官,分别相当于我军的少尉,中尉和上尉);

6、少佐,中佐,大佐(以上为佐官,分别相当于我军的少校,中校和上校);

7、少将,中将,大将(以上为将官,分别相当于我军的少将,中将和上将);

8、元帅(不是实际军衔,日军没有元帅这一级正式军衔,元帅是天皇授予资深而又战功卓着的大将的荣誉称号,正式称谓“陆军/海军大将某某元帅”。有点象“军事参议官”,但是更稀有。)

⑵ 关于二战

二战着名人物:http://news.sohu.com/s2005/6805/s225395593.shtml
二战风云人物http://www.chongke.com/Article/xspd/jsls/200601/8628_381.html

美国篇

二战期间上《时代》周刊最多的就是这位麦克阿瑟了。

虽然在日本攻占菲律宾前夕,麦克阿瑟以“试试鱼雷快艇能否通过日本人的水雷封锁”的借口离开了他的部队,留下可怜的温莱特做了日本人的俘虏。不过他日后以独创的蛙跳战术逐个收复了被日本人占领的太平洋诸岛,直到最后攻占日本本土,害的巴顿失去了再打一场仗的机会。

虽然后来在朝鲜被打了给灰头土脸,似乎有些晚节不保,不过老麦最后确以一篇《老兵不死》的演说落了个满堂彩。而且他一贯摆酷的作派和字斟句酌的用词都吸引了媒体不少笔墨。

紧随麦克阿瑟登上《时代》封面次数最多的是欧洲战场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而且还被评为1944年的风云人物。

曾经担任马歇尔副官的艾森豪威尔日后也成为继马歇尔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位五星上将。

他的功绩在诺曼第登陆和随后的欧洲战场的战役中达到了颠峰。

他的老领导马歇尔对他的评价是:“艾森豪威尔和他手下的人冷静而自信,以非凡的效率完成了无比巨大和复杂的任务。”

另一位在《时代》封面人物上和艾森豪威尔比肩的是“血胆将军”巴顿。作为潘兴手下的爱将,巴顿组建了美军第一只装甲部队,堪称美军的“装甲兵之父”。巴顿带兵的成就和他的坏脾气一样出名。他被媒体宠爱不仅是因为他的赫赫战功,更是由于他时不时的惹是生非和语出惊人。而他和蒙哥马利之间的暗中较量也为媒体津津乐道。他带领第三集团军在欧洲战场驰骋时的名言是:“以尽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进的地方前进!”

被称为“大兵将军”的布莱德雷荣登《时代》封面两次。这位曾担任过西点军校和本宁堡执教的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五星上将具备敏锐的军事观察力和潜在的军事天赋,一直深受马歇尔的赏识和器重,他升为准将甚至比他在西点军校时的同学艾森豪威尔还要早,他也是同一届西点毕业生中第一个当师长的(82师)。在北非战场他虽然担任巴顿的副手(第2军副军长),但等到诺曼第登陆时,他却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巴顿的上司。他对朝鲜战争的那句着名的评论“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一直脍炙人口。有人这样评论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艾森豪威尔是战争的组织指挥者;巴顿是战场上的英勇斗士;而布莱德雷则是美军的思想机器。

另一位二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美军将领是海军上将尼米兹。珍珠港事件后,尼米兹临危授命担任了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他指挥的轰炸东京和突袭马绍尔群岛大大振奋了美国人的信心。之后的珊瑚海和中途岛海战更是让他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1945年9月2日尼米兹代表美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成为对他最好的褒奖。

还有一位二上《时代》封面的美国海军上将哈尔西,曾任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和第3舰队司令。因作风勇猛而获绰号“蛮牛”,因为人随和又而被称为“水兵的海军上将”。躲过珍珠港一劫的哈里西在突袭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威克岛的战斗中为美军赢得了参战后的最早的一系列胜利。而杜立特的率领的16架B-25从他的大黄蜂号航母起飞空袭东京成功也使哈里西名声大振。但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哈尔西却因病缺席。不过他指挥的瓜岛、所罗门群岛等一系列岛屿战的胜利是他为自己赢得了上将的军衔。山本五十六也是死在他的手里。日本投降仪式就是诠��鞯钠旖ⅰ懊芩绽锖拧闭搅薪⑸暇傩械摹9�镂鞯拿�允恰吧彼廊毡纠校∩彼栏�嗟娜毡纠校 ?

还有一位二上《时代》周刊封面的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兹(Carl Spaatz)中将。1943 末,美国战略航空军在欧洲成立,卡尔.斯帕兹中将任司令。斯帕兹负责组织了对德国和日本的大规模战略轰炸。

荣获1943年《时代》风云人物的马歇尔,美军历史上第一为五星上将。马歇尔虽然从未担任过重要的战场指挥官,但他在二战期间任总参谋长,是罗斯福总统作为最高决策者所依傍的实际总指挥,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他的总部署获得了极大的军事声誉。

马歇尔堪称美军的伯乐,除了他同辈的麦克阿瑟、史迪威少数几位以外,他担任美军参谋长后提升了许多军官,其中包括日后驰名于世的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巴顿、克拉克等都在战争中无愧重任。

马歇尔和中国也很有缘分,早年曾在天津的任美军第15步兵旅旅长,二战胜利后又被任命为美国特使来华进行和平调停。

发明了着名的“李梅火攻”战术的美国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李梅少将。他在担任第8航空队第3轰炸机师师长时,曾指挥部队在对德国战略轰炸中建立过显赫的战功。他是昼间精确轰炸战术的积极支持和倡议者,并在对德国空袭中将此理论付诸实战取得骄人的战绩。以李梅火攻为代表的美军战略轰炸,直接动摇了日本维持战争的根本基础。

第101空降师首任师长威廉.C.李准将

美第6 集团军司令克鲁格中将。艾森豪威尔曾在其手下任职,并被提升为准将。他指挥的第6集团军是麦克阿瑟指挥的太平洋岛屿战中的主力。

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帕奇(Alexander Patch)

时任美国空军第9军指挥官的范登堡准将,日后担任美国空军参谋长。今天位于加州的美军范登堡空军基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倒霉的温莱特中将,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后,任命他接任美军驻菲律宾的指挥官,并且嘱咐他不得投降。然而温莱特指挥的美菲联军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对手。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岛75000名美菲联军向日军投降,其中美军12000名。这是美军建军以来最不幸的日子,也是美国200多年里遭遇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温莱特后来被关押在位于吉林的战俘营里,直到1945年8月被苏军解放。9月2日温莱特在密苏里号上见证了日本的投降仪式。也许是作为安抚,麦克阿瑟把他在投降书上签字的那支笔送给了温莱特作为纪念。

指挥瓜岛和冲绳战役的美海军上将特纳,朝鲜战争中任美远东舰队司令,负责指挥仁川登陆。后曾任美国中情局局长。

海军五星上将威廉.李海(William.D.Leahy),曾担任美国海军参谋长和美国武装部队司令(即总统)的参谋长,同时主持参谋长联席会议,参与制定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计划。战后美国有一级巡洋舰以他的名字命名。

负责陆军新兵训练的McNair将军

第8集团军司令罗伯特.艾克尔伯格。第8集团军于1944年6月10日在太平洋组建,是麦克阿瑟手下的主力,参加的主要战役有南菲战役、莱特湾战役和吕宋战役等。日本战败后第8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成为美国驻日占领军。但艾克尔伯格日后确没有和麦克阿瑟搞好关系,以至于失去了出任陆军副参谋长的机会。

在冲绳战役中阵亡的美第10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他是美国在二战中阵亡的军衔最高的指挥官。他是被日本炮弹炸碎的岩石碎片击中胸部阵亡的。

第一联合空降军司令布里尔顿将军(Lewis Brereton),第一联合空降军包括美国第17、82、101空降师(这三个美军空降师组成第18军团),波兰第1伞兵旅(parachute brigade),英军第1、6空降师和第52 低地师。二战期间第一联合空降军参加的最着名的战役当属市场-花园行动了。

指挥第5两栖军的霍兰.史密斯中将。第5两栖军由海军陆战队第三、四、五师组成,参加了着名的硫黄岛战役

被称为美国现代空军之父的亨利•;阿诺德将军是美国空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历任美陆军副参谋长、陆军航空队司令,在美国空军的组建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太平洋战场展开对日本本土的进攻性战略轰炸,阿诺德将军于1944年组建美陆军航空队第20航空队,自任司令,20航空队的B-29超级堡垒远程战略轰炸机将战火直接烧到日本本土去,而且历史还证明它的组建对美国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命令是他负责下达的。

美军陆军航空队的美空军George Kenney少将,他曾参与了太平洋战役,后任美军远东航空军司令。

欧洲盟军占领区最高长官克雷将军(Lucius Clay),二战期间负责美国的军火供应,他曾在柏林封锁期间指挥了着名的“空中走廊”计划。
美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中将,克拉克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斗中负过伤。战争结束后,一直在本宁堡步校和陆军参谋部任职。艾森豪威尔出任盟国欧洲战区司令后,克拉克作为他的助手,从伦敦到北非,参与了各种军事谋划和战役实施。克拉克出任第5集团军司令时47岁,是同级指挥官中最年轻者之一。他指挥的第5集团军在意大利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了萨勒诺湾登陆和卡西诺战役,也是第一支开进罗马的美国部队。
这位相必大家都很熟悉,美国四星上将史迪威。史迪威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汉语,1935年7月,以上校衔出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任内曾实地考察并同情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8月离任回国,后被任命为第3军军长。1942年1月,晋升中将,出任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并根据中美协议兼任中国战区最高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指挥盟军抗击日军入侵缅甸;帮助改编、装备、训练中国军队;监督援华租借物资的使用;保证滇缅公路畅通。1943年兼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副总司令,在缅北反攻战役中指挥盟军与侵缅日军作战,1944年8月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后因与蒋介石发生矛盾,于1944年奉调回国。同年晋升为陆军上将。

史迪威被蒋介石排挤走后,魏德迈(Wedemeyer)在接替了他担任中国战区的美国司令。不过他和他的前任一样对蒋介石和国民党都没有多少好感。

美陆军供应部长萨摩维尔中将,史迪威离开中国后,杜鲁门曾一度将其列为中国战区司令的后备人选。

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1941年 8月,美国说什么按租借法案援助中国 100架P-40B歼击机。这批飞机由陈纳德接收,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帮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被称为“飞虎队”。仅 1941~1942年,即击毁日军飞机 286架,粉碎了日本空军不 可战胜的神话。 1942年,飞虎队撤销,改编为美国第 10航空队中国战区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恢复军籍,任队长。1943年,特遣队再改编,成为美国陆军第 14航空队,陈纳德任司令,晋少将,直到战争结束。1946年,他在中国组织了“民用航空公司”。
第9集团军司令辛普森中将
负责美国海军妇女预备队McAfee上校,她也是第一位荣获杰出服务勋章的美国女性。

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Olveta Culp Hobby

一战时候的铁锤将军”潘兴。

虽然他没有参加二战,但作为美国人的英雄,他还是登上了《时代》的封面为美国人打气
美国大兵的形象“Willie”
苏联篇

斯大林在二战期间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次数和希特勒一样多,但他却两次成为时代风云人物(1940/1942),比猿首多一次。斯大林大家也太熟悉了,我这儿就不多费笔墨了。
二战期间荣登《时代》封面最多的苏联将帅不是劳苦功高的朱可夫,而是老牌的第一骑兵军三元帅之一的铁木辛哥,另二个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苏德战争开始时三个老元帅又担任方向总指挥。铁木辛哥担任西方向总指挥,但由于斯摩棱斯克失守使斯大林大为震怒,要撤了他,亏得朱可夫为他求情才作罢。但不久之后还是被改任西南方向总指挥,正赶上基辅会战,但铁木辛哥指挥部队稳住了战线。1941年冬,铁木辛哥指挥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在罗斯托夫反击战中重创克莱斯特坦克集群,这是红军第一次大的胜利。但好景不长,1942年春,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却导致红军3个集团军被合围,西南方面军差点全军覆没,之后节节败退。斯大林从此再也不象以前那样信任铁木辛哥了。铁木辛哥被贬到西北方面军任司令员。虽然在那儿表现不错,但再也没有得到重用。但最终铁木辛哥还是获得了苏联最高军功勋章--胜利勋章。
和许多其他的苏联元帅一样,朱可夫也是白俄军队出身,而且在一战中获乔治十字勋章2 枚。1918年参加了着名的红军第一骑兵军,从排长干起直到军长。值得一提的是朱可夫还曾担任过短暂的驻华军事顾问。1939年指挥苏军第 1集团军,在蒙古诺门坎地区狠狠教训了一顿小日本。苏德战争期间,朱可夫历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 最高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面总司令等职。朱可夫在苏德战争时期,活跃在各个重要的战场上,出色地组 织和指挥了许多有声有色的重大战役。就象一个消防队员,哪里情况紧张,战事危急,那 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在战略防御阶段,朱可夫指挥了莫斯科会战,同兄弟 方面军一道将德军击退 100~250千米。在战争转折关头,成功地协调了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突破封锁列宁格勒的作战、库尔斯克会战 和第聂伯河会战的各方面军的计划和行动,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 夺回了战略主动权。1943年 1月,因功绩卓着晋升为苏联元帅。在战 略反攻阶段,又直接组织和协调实施了白俄罗斯战役、维斯瓦河一奥 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直到最后捣毁法西斯巢穴柏林,代表苏军最高 统帅部接受德军投降。他不但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 献,而且其卓越的指挥艺术也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朱可夫曾 4次荣 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 6枚
布琼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作战勇敢获4枚乔治十字勋章和4枚奖章。1917年夏被选为驻明斯克高加索骑兵师第5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布琼尼加入红军,组建了着名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并任司令。第一骑兵军在与“白军”的国内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布琼尼也显示出了杰出才干。看过电影《第一骑兵军》的人一定对影片中布琼尼身披双肩高高翘起的斗蓬,骑着战马,挥舞军刀率队向敌人阵地充分的镜头记忆犹新。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曾担任红军总司令助理(主管骑兵)、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监、莫斯科军区司令等职。卫国战争时期,布琼尼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历任大本营预备队集团军集群司令、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军 司令、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1943年1月被任命为苏军骑兵司令和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战后布琼尼兼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布琼尼获列宁勋章8枚,红旗勋章6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枚。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也是从白俄军队干起的。苏德战争爆发时任苏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由于工作出色,斯大林任命他为代理总参谋长,并负责拟定莫斯科战役反攻计划。在他的谋划下,苏军在莫斯科实施了自开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鉴于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贡献,华西列夫斯基于1942年4月被晋升为上将,并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告急,斯大林派他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朱可夫指挥战事。两位将领拟定的计划获得斯大林的批准。华西列夫斯基出任南部战线斯大林格勒地域作战的总指挥官,指挥三个方面军围歼了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万德军。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华西列夫斯基荣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这是首次向高级将领颁发象征统率级别的奖章。不久他被授予元帅军衔。随后华西列夫斯基有参与指挥了库尔斯克会战和进攻德国本土的战役。1944年4月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并获得二枚“胜利勋章”。在整个苏德战争中,只有斯大林和朱可夫元帅同样获得两枚“胜利勋章”。欧洲战场胜利后,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远东苏军总司令,指挥远东三个方面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强大攻击并迫使其投降。时年50岁的华西列夫斯基又一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

罗科索夫斯基一战时参加俄军龙骑兵,获得三枚乔治十字勋章。后加入红军,1929年作为独立骑兵旅旅长曾参加苏军同张学良部队在东北的冲突,并获他的第三枚红旗勋章。大清洗中由于是波兰出生,被诬陷为波兰间谍,投进监狱。后来由于铁木辛哥说情,加上苏芬战争爆发前线急需将领,斯大林将其释放。苏德战争爆发后,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第16集团军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9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他担任顿河方面军司令,率部包围了保卢斯的的第16集团军并最后迫使其投降。1943年2月,罗科索夫斯基调任中央方面军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了德军的反扑。战争后期,罗科索夫斯基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向华沙挺进。但是正当苏军兵临华沙城下,波兰地下抵抗组织举行起义之时,斯大林却下令让苏军停止行动的,对德军镇压起义坐视不管。作为波兰后裔的罗科索夫斯基因此倍受外界指责。1945年6月24日,是罗科索夫斯基一生中最为光辉的日子,这一天,他在莫斯科红场主持了胜利阅兵式,率领红军接受了斯大林的检阅。在这次阅兵式上,红军战士将在战场上缴获的数百面德军军旗掷到了列宁墓前,重演了历史上将缴获的拿破仑军旗掷到亚历山大一世沙皇脚下的光辉一幕,阅兵仪式达到了高潮。罗科索夫斯基生前曾两次荣获 “苏联英雄”称号,并获苏联“胜利”最高军功勋章。战后罗科索夫斯基曾任波兰国防部长和部长会议主席。
沙波什尼科夫被称为“苏联红军的大脑”,这是因为他不仅是元帅、着名的军事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成果卓着的教授。他写的《军队大脑》一书阐述总参谋部的作用,堪称经典。斯大林曾经说:如果没有沙波什尼科夫在我的周围,我真不知道这仗该怎么打。在国内战争中,沙波什尼科夫参与了歼灭邓尼金的作战计划,并获得红旗勋章。30年代初他曾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在后来的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中,他曾被投入监狱并差一点被枪毙,直到1940年才被释放并被授予元帅。苏德战争爆发前他担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和苏军总参谋长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初期苏军一连串的战事失利,1943年斯大林把他调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他总共获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2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枚,红星勋章2枚。战后苏联的一级大型反潜舰以他的名字命名
空军主帅诺维科夫元帅在卫国战争年代是苏军的空军司令,也是战争年代的杰出统帅之一。他是被授予空军主帅的第一人,他在使用航空兵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许多创新,对苏联空军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多次重大战役中,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成功地协调了数个方面军的航空兵的战斗行动。然而1946年因斯大林之子瓦西里的升迁问题开罪于斯大林,被捕入狱,判处6年徒刑,空军主帅军衔和各种奖励均被剥夺。1952年他得以恢复自由。斯大林逝世后,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取消了对他的判决,恢复党籍、名誉、元帅军衔和各种奖励。虽然他后来短暂地出任远程航空兵司令、空军副总司令,但监狱中的生活已彻底地摧垮了他的身体。而不得不于1956年退役。
[被誉为“炮兵战神”的沃罗诺夫炮兵主帅是苏联炮兵战术和理论的创立者。1939年夏,沃罗诺夫参加哈拉哈河战役,计划和指挥集团军级集群规模的炮兵行动给予日军沉重打击。1943年一1950年任苏联武装力量炮兵司令。在研究炮兵进攻和反坦克作战的理论和实践,在创建大规模的炮兵兵团(炮兵师和军),在发展作为战役机动的基本手段——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等方面,建立了巨大功勋。卫国战争时期,曾多次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方面军的代表,直接参加了各个方面军的各次战役的计划、准备和领导工作,并共同领导了消灭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军集团。战后,沃罗诺夫对炮兵的发展也做出很大贡献。获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4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3枚,红星勋章1枚。
出身红军中国团的戈利科夫元帅。国内战争时期,戈利科夫先后在“红鹰”农民志愿兵共产主义步兵第l团等部队参加作战。战争爆发前任副总参谋长兼情报总部部长。卫国战争初期,率领苏联军事代表团去英国和美国进行关于向苏联提供军用物资的谈判。回国后参加了莫斯科、布良斯克、沃罗涅日、斯大林格勒等战役1943年4月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主管干部工作)。1943年5月起任总干部部长。战后任独立机械化集团军司令、装甲兵学院院长、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总监组总监等职。先后获列宁勋章4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4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l枚,红星勋章2枚,三级“在苏联武装力量中为祖国服务”勋章1枚。

英国篇
相比美苏德三国,英国方面上榜的人物就少多了。上榜最多的是蒙哥马利元帅。二战爆发时,蒙哥马利率第3师横渡海峡,出征西欧大陆,但很快被德军从敦克尔克赶回了英国。1942年蒙哥马利被任命为驻中东军第8集团军司令,他的对手是“沙漠之狐”隆美尔。吸取了前任的教训,他以逸待劳,使用一次大战阵地战办法对付隆美尔,迫使隆美尔与他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是缺俨垢�穆∶蓝�娜砝摺?942年10月,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重创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彻底扭转了盟军在非洲战场的态势。蒙哥马利也因功被提升为上将。非洲之战结束后,蒙哥马利与巴顿一同在西西里岛登陆,进军意大利,并上演了一场攻城略地的竞赛。接着又指挥了沙纳姆战役和阿登战役。1944年蒙哥马利被室晋升为元帅。战后蒙哥马利升任英军总参谋长,积极推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对蒙哥马利争议最大的是他在欧洲战场指挥和策划的那些不成功的战例,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市场-花园行动了。
和蒙哥马利相比,邱吉尔只上了一次《时代》封面。对于邱吉尔也就不多说了。2002年10月,温斯顿·邱吉尔被英国人民选为“最伟大的英国人”,排在他身后的英国伟人,依次为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等。邱吉尔可谓名门之后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着名军事统帅,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1953年,他以《二战回忆录》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邱吉尔以杰出的演讲口才而着称,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亚历山大元帅。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陆军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4年后任步兵旅旅长、第1步兵师师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赴法参战。1940年12月,任英格兰南部军区司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942年3月赴缅甸参加对日作战,指挥驻缅英军由仰光撤至印度。同年8月任驻中东英军总司令,为英国第8集团军取得阿莱曼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1943年2月,任地中海战区盟军副总司令兼第18集团军群司令,指挥盟军在北非的军事行动,取得突尼斯战役的胜利。1943年7月任意大利盟军总司令,参与指挥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进军意大利本土。1944年6月晋升为元帅。12月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1945年5月2日,亚历山大元帅代表盟军接受驻意德军投降。1946年任驻加拿大总督。1952年任英国国防大臣,受封伯爵。1954年10月退役。1969年6月去世。着有《亚历山大回忆录》。
安德鲁·坎宁汉元帅,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在马塔潘角海战中重创意大利舰队。盟军发起北非战役时,任海军远征军总司令。在欧洲战役是被任命为盟军海军总司令,曾参与指挥了意大利战役中的“雪崩”计划。
皇家空军元帅内维尔。内维尔出生于印度,一战期间加入皇家空军,1931-34指挥在中东地区的皇家空军。1937-40间担任皇家空军司令。1941-47年间担任驻新西兰总督。他担任空军司令期间大力发展英国空军力量,为日后的不列颠空战打下了坚实的
Menɡbɑn 蒙巴顿,L. Mountbatten, Louis, 1900.6.25~1979.8.28 英国海军元帅。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外孙。生于英 格兰。1913年入英国海军军官候补学校。1916年起在战列巡洋舰和潜艇上服役。1921~1922年两次作为威尔士亲王副官随访印度等国。1947年受封伯爵,任印度总督,提出“蒙巴顿方案”,实现印、巴分治。1948~1954年先后任地中海舰队第1巡洋舰队司令、海军部第四次官、北约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79年在爱尔兰因所乘游艇被炸身亡。

英国空军元帅亚瑟.泰德勋爵,泰德1929年加入皇家空军,曾任英国空军部训练部部长和皇家空军驻新加坡的指挥官。1939年提升为副元帅后任皇家空军驻中东地区的指挥官,参与了北非战场于隆美尔的战斗。1940年出任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副手,是诺曼第登陆战役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在空军的战术使用策略上,他于美战略空军司令斯帕兹将军之间有矛盾。1945年他出访莫斯科,于斯大林讨论欧洲战后的分治问题。战后泰德任皇家空军司令。
德国篇

德国方面上镜率最高的当然非“猿首”莫属,竟然上了5次封面,包括1938年被评为《时代》风云人物,比盟军方面最多的麦克阿瑟还多一次。当然包括一次宣布他死讯的封面。猿首大家都太熟悉不过了,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了。一个问题本人一直很感兴趣:如果当初维也纳美术学院录取了那个年轻的一心想投身美术的奥地利青年,日后的人类历史又会是怎样的
仅次于猿首的是他的左帮右臂海因里希·希姆莱。这位养鸡场场主出身的纳粹党徒一生追随希特勒,很得希特勒的信任。29岁时,参与建立党卫队并充任党卫队首脑;34岁时,任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头子;36岁时,总揽法西斯特务组织,权力一度仅次于希特勒。他一手推行的种族灭绝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他如此执迷于所谓优秀人种论,以至于在欧洲各国建立所谓的“生育农场”,专门批量生产纯种的“雅利安婴儿”。1945年德国战败后落入英军手中,最后咬碎了镶在?/div>

⑶ 二战开打时各国的参战兵力各是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参战兵力及减员率
美国:参战兵力1 400万人,减员(指阵亡,伤员,失踪,以下同)人数1 070 364人,减员率7.6%.其中阵亡占25%,伤员占61%,失踪占14%.
英国:参战兵力1 200万人,减员人数1 233 796人,减员率10.3%.其中阵亡占28%,伤员占38%,失踪占34%.
前苏联:参战兵力2 200万人,减员人数12 000 000人,减员率52.2%.
德国:参战兵力1 700万人,减员人数9 900 000人,减员率58.2%.其中阵亡占21%,伤员占50%,失踪占29%.

⑷ 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是什么

1866年(同治五年),洋务派首领之一、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所军官学校。

福州船政学堂

船政学堂隶属福州船政局招收16岁以下的学生,分前学堂(即造船班)和后学堂(即驾驶班),教育体制仿英法海军学校的成规,学制为5年,分别由法国人和英国人主持。主要学习舰船制造和驾驶。毕业后被授予水师官职或派充监工、船主。甲午中国战争前,曾先后3次派出留学生到英、法、德等国学习深造。

1913年,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成立40余年,毕业学生628名,其中有严复、詹天佑、萨镇冰等着名人物和邓世昌、林泰曾、刘步蟾等海军将领。

⑸ 二战中的中国有海军吗都有些什么舰艇

1944年6月6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行动开始,7千艘舰船横渡英吉利海峡,将13.2万名盟军士兵成功运送到法国诺曼底海岸,从而正式开辟了二战反法西斯第二战场。在诺曼底登陆中,与盟军将士并肩作战的还有一批年轻的中国军人,他们出色的表现不该被历史遗忘……

远赴海外战场

1943年7月,一支商船队在军舰护卫下离开印度孟买港前往英国,船上有20多名中国海军军官。他们途经的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峡的水下,有令人恐惧的德国“狼群”潜艇……

1937年8月,在惨烈的南京江阴要塞保卫战中,国民党海军主力舰“平海”号、“宁海”号和“逸仙”号在日本海空军的猛烈打击下沉入江底,国民党的海军名存实亡。

卢东阁时任国民党海军部少校参谋。1942年,国民党为振兴海军,选拔一批优秀的青年军官赴美英学习,指定由卢东阁具体承办。

许多报国无门的海军官兵看到了希望。黄廷鑫从国民党海军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陆军,他决定报名参加选拔。卢东阁也以普通军官身份报名参加了考试,和他一起报名的,还有来自福州马尾海校的郭成森以及1000多名年轻的国民党海军军官。

经过选拔,共有60名军官到美国学习,25名赴英国学习。1943年6月,20多名海军军官从昆明乘飞机,沿着美国“飞虎队”开辟的“驼峰航线”,穿越被称为死亡地带的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再从那里坐船抵达英国。

由于有英国驱逐舰护航,运送中国海军军官的船队顺利穿越地中海,没有受到德国狼群潜艇的袭击。望着那些飘扬着英国国旗的军舰,中国海军军官不禁想起身后的国内战局,他们感慨,当时中国太弱了,老是受人欺负,一定要学好知识回来抗日。
......

http://mil.chinaiiss.org/content/2008-2-8/803314.shtml

⑹ 二战有多少人参加

先说一下苏联的军队,在战争初期的时候,苏联国家并没有大肆的召集军队士兵,所以起初军队人数也就是有不到六十万的总人数,但是随后面对着逐渐放肆的法西斯国家,他们的侵略越来越多,并且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实力,所以苏联也是迅速的开始扩张军队数量,然随后军队中人数就是达到了五百万人、因此苏联也是成为了二战中的一个主战场,苏军可以说是损失惨重,到结束之时所有的苏军死亡染署高达三千万人。

德国是当时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他们是率先引发的战争,他首先派遣出征的军队就是已经达到了四百八十万人,而到了苏联的战场的时候,那是已经扩充到了八百五十万人。而面对着各大国家的反抗,他们也是讲军队人士再次拓展,军队有了一千万人的规模。而他身为主力军队,损失更为惨重,他们国家一共才有八千万人,而士兵死亡的人数就是已经达到了一千七百万人。

美军本事一直都在隔岸观火,兵力也就只有几十万,但是当他们被偷袭后,直接将兵力扩展成为了一千一百万人。英军军队一共是动员出来了一千二百万人的军队,也是死亡了近五百万人,但是他们国家一共的人数也就是只有五千万人。日军更是疯狂,本身国内就没有多少人口,但是总共参与到战争中的人数都是达到了一千多万人。最后就是我们国家,虽然开始正规军只有六百万人,但是最后动员的军队数量依旧是一千万到两千万人之间。仅仅一场战争就死伤近几千万士兵,可见战争的残酷,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

⑺ 二战深远的影响

http://www..com/?word=%BC%D7%CE%E7%D5%BD%D5%F9%B5%C4%B1%B3%BE%B0&tn=myie2dg
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形势图
中日甲午战争,简称甲午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日清戦争),是清朝中国和日本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目录
• 1 起因
• 2 过程
• 3 结果及影响
• 4 主要战役

起因
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
过程
“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结果及影响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于日本,向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日本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经济迅速发展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同时日本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由英国和俄国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而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国内的改革派对自身的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准备积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海战
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丰岛海战
丰岛海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晨,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并因此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
经过
“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在完成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遇上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立下头功)
7时20分,第一游击队望见“济远”和“广乙”两舰,即时下战斗命令。7时45分,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首先开炮: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不宣而战的开始。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时速方面,较中国军舰占较大优势。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舰“广乙”受重伤,无法发射鱼雷,船身倾斜,于是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济远”舰则作战英勇,伤亡亦惨重。
8时30分,“济远”舰全速向西撤退。日舰猛追,“济远”舰悬起白旗。日舰追近,“济远”舰又加挂日本海军旗。“浪速”舰发出信号勒令“济远”舰立即停轮。
此时载有第二波増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驶来。日军三舰见“高升”号与“操江”舰,立即以“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济远”舰借机西撤,日舰以时速22.5节的“吉野”号穷追“济远”舰不舍,“济远”舰抛下“高升”号而走,并发尾炮攻击“吉野”号。
“济远”舰驶抵威海,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事实上“吉野”皮毛未损,无恙而归。真的悲惨的是“高升”号运兵船!“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殉难者达七百余人。“操江”舰也被俘虏。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事后
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中国租用外轮,违反国际法。英国驻日使节一度抗议,而“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却一口咬定,“高升”号是被中国军队非法占据,日舰实行“临检”,该船不服从命令。而英国政府从自身利益政策,也出现种种指证日本无罪的舆论,此事件草草结束。

黄海海战 (1894年)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目录
• 1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两国的海军
• 2 背景
• 3 海战经过
• 4 海战结果
• 5 黄海海战中双方战斗序列
o 5.1 联合舰队舰艇
o 5.2 北洋水师舰艇
• 6 影响
• 7 关于方伯谦的争论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两国的海军
1894年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水师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各支水师除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型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以外,因实力贫弱,在战争期间无所作为,坐视北洋水师的覆亡。
日本海军各支舰队于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小队:本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背景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甲两艘巡洋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
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畏葸”,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向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海战经过
1894年9月15日
北洋水师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4,000人搭乘的5艘运兵船。
9月16日
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部分舰艇担任警戒,其余10艘主力舰在口外12海里的大鹿岛东南下锚。
9月17日
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北洋水师舰队开始“巳时操”。
10时23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北洋水师。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0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发现日本舰队。
12时05分,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
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鸭绿江口外海,大鹿岛海域,集中了两国几乎全部主力舰艇。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
从此时起,北洋水师各舰除随定远进退之外,已经失去了指挥。
13时左右,第一游击队炮击北洋水师右翼超勇、扬威两舰。
13时20分,北洋水师超勇、扬威起火。联合舰队本队航速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为北洋水师的打击目标。比睿、赤城受重伤。第一游击队左转,回救两舰。本队右转,形成夹击阵势。
14时20分,日舰西京丸中弹起火退出战场。北洋水师超勇沉没,扬威重伤驶离战场搁浅(有记载被济远撞沉于浅海)。
14时30分,北洋水师平远命中日舰松岛,也被其所伤并引起火灾,暂时退避。
15时04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中弹起火。
15时20分,第一游击队集中打击北洋水师突前的致远。致远沉没。济远、广甲在致远沉没后,迳直驶回旅顺(广甲在途中触礁搁浅,两天后被日舰击毁)。北洋水师已无法保持战斗队形。
15时30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击中,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爆炸。
16时10分,北洋水师靖远、来远受伤,退向大鹿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发出了“各舰随意运动”的信号。
17时左右,北洋水师靖远、来远经抢修恢复战斗力。靖远代替旗舰升起队旗,收拢各舰。
17时30分,北洋水师经远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脱离战斗。(海战结束)
海战结果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4舰受重伤,死伤官兵600余人。
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黄海海战中双方战斗序列
联合舰队舰艇
第一游击队
巡洋舰: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舰长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舰长大佐东乡平八郎)、高千穗(舰长大佐野村贞)、秋津洲(舰长少佐上村彦之丞)
本队
巡洋舰:松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海军中将旗舰,舰长大佐梶本知道)、严岛(舰长大佐横尾道昱)、桥立(舰长大佐日高壮之丞)、比睿(舰长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千代田(舰长大佐内田正敏)
旧式铁甲舰:扶桑(舰长大佐新井有贯)
炮舰:赤城
武装商船(代用巡洋舰):西京丸(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舰)
北洋水师舰艇
铁甲舰:定远(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旗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管带左翼总兵林泰曾)
巡洋舰:来远(管带副将邱宝仁)、经远(管带副将林永升)、致远(管带副将邓世昌)、靖远(管带副将叶祖圭)、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广甲(管带都司吴敬荣)、超勇(管带参将黄建勋)、扬威(管带参将林履中)、平远(管带都司李和)、广丙(管带都司程璧光)
炮舰:镇南、镇中
鱼雷艇: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
影响
黄海海战是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颇受世界各国海军人士的重视。
北洋海军的两艘铁甲舰显示了防御能力的优势,厚装甲无一处被击穿。战列舰依然是海军中不可替代的主力舰。安装重型火炮的相对小型战舰在海战中效用不高。
北洋海军在大口径火炮方面占优势,但射速较低。联合舰队各主力舰均装备了中口径速射炮,通过速射炮的密集炮火弥补了其大口径火炮的不足。对19世纪末海军的武备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此役后各国海军设计的战舰,均重视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速,并强化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
海战双方都针对性选择了不同的阵型。联合舰队采用单纵阵有良好协调性。北洋海军各舰舰首向敌,因对准不同的军舰,出现阵形紊乱导致各自为战的局面。各国海军得出结论,海战中最重要的是阵型的整齐与协调;纵阵比横阵更适合发扬火力。
联合舰队在海战中机动性占有优势,第一游击队编队航速达到15海里,海战中进退自如,始终掌握着选择进攻目标与时机的主动权。
关于方伯谦的争论
黄海海战结束以后,8月24日,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被以“临阵退缩,致将船伍牵乱”的罪名斩首。
关于对方伯谦的评价,史界至今仍有争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伯谦家乡福建省出现了为方伯谦翻案的热潮。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以外研究北洋海军史和甲午战争史的学者却表现出谨慎的沉默,很多着名学者认为以现有的史料,尚不足以翻案。

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死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
事件
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占“东洋第一堡垒”旅顺口后,进行灭绝人性的4天3夜大屠杀,短短4天就杀害了市内群众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记录
当时,许多来自西方的目击者都记述了惨案的真相。一名英国海员在回忆录《旅顺落难》里写到:“……断头的、腰斩的、穿胸的、破腹的,搅成一团,池糖里的水搅得通红一片。……一路上那枪声、哭喊声交杂着。满地血肉模糊,残肢断体,铺满道路。”
英国人艾伦在他的《龙旗翻卷之下》中写道∶“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平壤之战
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20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2000余人。日军至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日军攻克平壤,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并且造成了驻朝鲜清军全面溃退的局面,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
9月15日平壤之战与9月16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以后,日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
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目录
• 1 创建
• 2 编成
• 3 编制
o 3.1 官制
o 3.2 海军军衔等级
o 3.3 人员
• 4 参加的主要战斗
• 5 参见

创建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加快建设海军。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两广负责福建、南海。后来当时之南洋大臣沈葆贞,以四百万年费同建南、北两洋舰队经费分散力量不足。而北洋舰队负责守卫京师,奏准优先集全力建造。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 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 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多被政府挪置往其他各处,如修建颐和圆工程等等。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份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编成

致远舰
铁甲船:
• 铁甲舰:定远、镇远
快船:
•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 防护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
• 碰撞巡洋舰:扬威、超勇
蚊炮船:
• 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练船:
•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略)
编制
官制
提督、总兵(分左、右翼)、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舰长称为管带
海军军衔等级
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 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 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人员
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并多曾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层军官内多有为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后服役。舰队内一直亦有外国人担任军官作技术专家及指导。北洋舰队的军官多能操英语,内部指挥命令亦是以英语发号。
北洋水师主要将领有:
• 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
• 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 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 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 叶祖圭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战死)
• 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 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 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 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 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杨威号管带 (战死)
• 杨用霖 --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参加的主要战斗
• 丰岛海战
• 黄海海战
• 威海卫海战

李鸿章

李鸿章
出生 1823年2月15日 中国安徽合肥

逝世 1901年11月7日 中国北京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目录
• 1 生平简介
o 1.1 少年科举
o 1.2 中年戎马
o 1.3 壮年封疆
o 1.4 晚年洋务运动
o 1.5 签订不平等条约
o 1.6 哀荣
• 2 诗词
• 3 评价

生平简介
少年科举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编修。
中年戎马
咸丰三年(1853年)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称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在掌握地方实权后,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来的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壮年封疆
李鸿章后来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官封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兵权在握,成为“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大力发展洋务。
晚年洋务运动
执掌北洋水师,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等。甲午一役战败,北洋舰队覆没,李鸿章一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签订不平等条约
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击败。李氏授命赴日本春帆楼媾和,交涉期间遇刺负伤,最后订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并赔偿二万万两白银,因此背上卖国罪名,从此闭门谢客。但亦有人认为,依照当时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强势主导下的谈判情况看来,已经算是损失最少的状况了。后贬任两广总督,八国联军后奉命北上收拾残局,签订辛丑条约。签约后不久去世。据称去世前俄国公使还逼他在出卖东北的条约上签字。他已说不出话来,只得默默流泪。
谢世时留下了四千万两白银的巨额财产,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说。但去世时家产被分,无法确定具体数量。
哀荣
两宫“哭失声”,孝钦显皇后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原籍和立功省建祠。京师 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诗词
有《李文忠公全集》。
评价
李鸿章作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一直被认为是“卖国贼”。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这位备受争议的清末老臣的地位也逐渐获得一些正面的评价。
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着书”。李鸿章热中官场,位极人臣,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
李鸿章的政敌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左宗棠对他的评价是:“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李鸿章自己的作为曾有以下评价:“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先达,字禹廷,也作雨亭,号次章。生于安徽庐江县。清朝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因家境贫穷,只读过三年私塾,十岁即失学。1854年太平军攻克庐江,丁汝昌即参加太平军,1861年安庆被围困,丁汝昌后随部投降湘军,在攻占安庆中立功,升千总。1862年编入李鸿章统率的淮军与太平军作战,因作战英勇,被刘铭传选入铭字营。1864年太平天国败亡,丁汝昌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1868年,东捻军失败,丁汝昌授总兵,加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丁汝昌致书刘铭传抗议上级拟裁自己部属,刘铭传大怒欲杀之,丁汝昌得知消息,驰归故乡,得免杀身之祸。
1875年李鸿章负责组建海军,丁汝昌前往投靠。李鸿章考虑丁汝昌与刘铭传有隙,不宜再回湘军,决定让他参与海军组建事宜。1880年,丁汝昌率林泰曾邓世昌等官兵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巡洋舰回国。1882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丁汝昌率北洋水师舰船开赴朝鲜,擒获朝鲜太上皇李是应,使日本干涉朝鲜计划落空,防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获奏赏。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丁汝昌任提督。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光绪帝情绪激动,政府所令既要寻战,又要守口。不懂海军事务的政府官员不断攻击丁汝昌消极避战,从而达到攻击李鸿章的目的。9月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增援朝鲜驻军,18日返航时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日本舰队,双方发生黄海海战。海战中,丁汝昌在旗舰“定远”舰飞桥上指挥,被炮火所伤,事先却因疏忽忘记指定旗舰指挥不灵后何舰继任,使得北洋水师各自为政。经过5个小时鏖战,双方各有损失。
其后丁汝昌受李鸿章之命坐守威海卫。他对陆军的战力表示担心,建议做好炸毁陆路海岸炮台的准备,结果成了“通敌误国”的罪证,清廷下令将其交刑部治罪。在刘步蟾等将领的通电请愿,李鸿章的极力申辩下,清廷命令,待丁汝昌手头事务结束后,解送刑部。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荣成登陆丁汝昌拒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劝降,随后,日军从陆路攻克威海陆上炮台,海陆合围北洋水师。炸毁旗舰“定远”,2月11日他服鸦片自杀,终年59岁。北洋水师余部投降,全军覆没。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民国元年(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页面分类: 清朝军事家 | 1836年出生 | 1895年逝世 | 北洋水师

刘铭传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道光十六年生-1896年1月12日,光绪二十二年逝世),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西乡人(今肥西县),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位将军和大臣,是淮军重要将领,台湾省首任巡抚。
刘铭传出生穷苦,11岁丧父,生活极为艰苦。18岁时放弃读书,落入江湖,曾一度上山做强盗。1856年他的母亲因为受牵连自杀。刘铭传还乡做团练。他曾一度想加入太平天国,但没有这样做,同时他一开始也反对清政府积极对抗太平天国。1857年刘铭传拒绝当时合肥知县的求救而被捕,此后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投靠李鸿章的淮军开始加入对太平天国的战争。1864年刘铭传所率部队攻克常州,俘虏陈坤书,被因此晋升为直隶总督。1867年刘铭传因对捻军作战有首功,被封为一等男爵。
刘铭传在北京做官时与其他官僚相处不和,因此他辞职或被免职还乡。他在家乡进行了一些建设工程(如创办肥西书院等),修祖祠。

⑻ 二战日本向中国派了多少人

在整个侵华战争中,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55万余人,中国军民共击毙、击伤日军255万余人,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的89%,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占当时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的一半
中国军民共击毙那有这么多,日军资料和美军资料上写的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共伤亡133万,这正好和我们中学历史学的日军在中国伤亡133一致,但是这里面伤亡二字要好好理解,日军其实是亡40万伤93万,中国歼灭的40万是相当于日军总死亡人数的22%

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中军事力量相比 陆军:日本有常备师17个,约38万人,但可以三倍动员,预备役678.8万人。中国总兵力210万人,日中比率为1:5.7。日本陆军兵力数量上虽少于中国,但其训练有素,且武器装备精良。空军:日本有91个飞行中队,共2700架飞机。中国有各式飞机600架,其中作战飞机305架,比率是8:1。海军:日本有舰艇200余艘,总吨位190万吨,名列世界第三位。中国有新旧舰艇66艘,总吨位59034吨,比率为13:1。
日军侵华的总兵力,东北地区一百余万,关内一百余万,在整个侵华战争中,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55万余人,中国军民共击毙、击伤日军255万余人,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的89%,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占当时日军海外投降总兵力的一半。

⑼ 二战时,日本海军和陆军各有多少兵力

日本在二战后期最大动员的兵力为970W,真正的军队总数在400-450W左右,陆军340W左右(包括陆军航空兵),海军(海军+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100W左右,

⑽ 二战时期一共参加了多少人

战争的相关信息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1亿零221万余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