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船政局高度多少
扩展阅读
上海白酒加盟怎么样 2025-07-08 23:10:56

福州船政局高度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0-18 08:17:07

‘壹’ 马尾船政局的历史意义

马尾船政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企业,它是以近代工厂制组织起来的一个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单位,是中国生产关系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活动范围早已跨出了一国的范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新的整合与流动。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和经营形式使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作为组织和发展生产力的一种制度,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建船政局,使之成为中国最早的造船工业基地,马尾船政局一度是远东规模最大和技术最全面的造船企业。马尾船政局为我国积极迈向海洋文化,对外进行交流与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紧随当时世界造船业的发展潮流,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并不断创新企业的产品,与当时中国社会的脉搏跳动保持共振。马尾船政局开创的这种企业文化为后人所缅怀。时隔140年后,在当年沈宝桢等船政先贤们奋斗与战斗过的地方,胡锦涛总书记于2006年初在考察调研马尾造船厂厂区时,缅怀先人的业绩,对中国的造船业发言,“我们不能只干苦活、累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中国船舶工业目前的状况”。事后,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总经理赵琥这样解读胡锦涛调研船厂的用意:“总书记的视察看似意外,实质是透过对百年老厂的关心,对全国的船舶制造业寄予厚望,特别要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南风窗》杂志:百年船厂的艰难崛起,2006年3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近代中国最早的造船基地发表的这段讲话,无疑的为今后我国造船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是对马尾船政局在历史中创造出的企业自主创新文化的一种褒奖与赞赏。

‘贰’ 关于晚清有哪些鲜为人知又不得不知的事情呢

在晚清时期,大家都知道,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让后人津津乐道、却又哀叹惋惜的自救运动。

被焚毁的圆明园

三年以后,裴荫森终于在两宫皇太后主持的殿试中被录用。静观他在前一时期的为官现状,可以说,他与一个传统的士大夫无异,哪里能和中国当时时髦的词汇“洋务”扯上关系。

在洋务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之际,南方却传来了战事。法军在越南登陆后,清政府为了支援越南这个藩属国,与法国在越南,广西地区开战。导致法国组织了远东舰队,并在其后捣毁了中国的福建水师,福州船政局也遭到了破坏。其后,虽然张佩纶临时出任船政大臣,但清政府在之后还是任命时任福建按察使的裴荫森担任船政大臣。清廷可能只是希望他能救火,没想到,他竟然将福州船政发展到了沈葆桢时期都未发展到的高度,只是那只是昙花一现,在裴荫森离职以后,福州船政颓势尽显,中国的造船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叁’ 马尾船政局创立的背景和过程如何有什么重要作用

马尾船政局(又名福州船政局,福建船政局),是1866 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前后学堂由左宗棠创办,数月后左宗棠奉调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胥)主持。
背景和过程:1856年,英法联军就联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且最终杀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承德,并且再没能回去,最终病死在承德避暑山庄。"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辉终于隐退在漫漫的长夜悲歌之中。此后,在与曾被我们嘲讽的"外夷"的几次"会师"中,无不是以天朝上国颜面扫地而告终。从此外国公使驻京,总理衙门设立,洋务运动兴起,福建船政创立,干隆皇帝主动关闭的国门在百余年后重新进行了开放,不过这次却是备含艰辛与屈辱的被迫进行的"改革开放"。
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由提解部库之四成结款内拨用,常年经费自1866年11月起由闽海关月拨五万两,养船经费则由福建省税厘局提供。1873年经总理衙门批准,另从茶税项下每月增拨二万两。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总理衙门禁租。
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厂,酝酿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制成一艘小轮船,"试之西湖,行驶不速"。1866年,镇压了太平军余部以后,着手筹建船厂。他奏称:"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同虚设。""臣愚以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时指出:"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显然,他把建设船厂看成是富国强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务。经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订合同,议定自铁厂开工之日起,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厂址设在福州马尾罗星塔地方。除开铁厂和船厂之外,船政局还设立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以培养造船人才为主;后堂学习英文,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
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遭法军严重破坏。战后虽力图恢复,但生产能力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更见衰敝。总计从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监督期间(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质轮船。1874年起,造船业务改由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主持,到1895年继续造成船只19艘,其中有铁胁兵船和铁胁巡海快船,并自造复式轮机,船局的技术水平显见提高。甲午战争后到1907年又先后造成7艘。
辛亥革命后,船政局归海军部管辖,规定船政经费每月三万元,从福建省财政厅上缴中央的国税项下拨用。中华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经费不继,船局主持人屡易,制造业务无所建树。1928年改称海军造船所。抗日战争期间,船厂屡遭日机轰炸,损失严重。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离大陆时,又拆迁走大部分机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

重要作用:
尾船政局(亦称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企业之一。这个造船厂从1866年创设到1907年停办,经营达四十年之久(后来又曾恢复生产)。无论从投资、规模和成效来看,它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第一座船台竣工,并正式开始造船,同治八年五月,第一艘木质轮船"万年青"号下水。同治十年第五号轮船"安澜"号(排水量1258吨,马力580匹)下水,配备了第-台国产蒸汽机(仿造),这在我国造船史和机械制造史上都有重要意义。光绪二年,船政局建成铁胁厂,第一号铁胁轮船(木壳护以铁板)安上龙骨下水。使我国近代造船开始摆脱木船时代。光绪七年,又开始试制两千吨级巡洋舰,马力达2400匹。光绪十五年,造成双机钢甲战舰"龙威"号。
从同治八年(1869)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共造各种轮船34艘,总计排水量约4万吨,这些船舰中的大部分编进了初具规模的福建、南洋、北洋等三支海军。马尾船政局船政下设捶铁厂(锻造车间) 、拉铁厂(轧材车间) 、 水缸铸铜厂(动力车间) 、 轮机厂(制造锅炉车间) 、 合拢厂(安装车间) 、 铸铁厂(翻砂车间) 、钟表厂(制造仪表车间) 、打铁厂(小锻造车间)、 锯厂(锯木车间) 、造船厂(由3个船台组成) , 以及船政衙门、耐火砖厂等。船政局一经开创,即先后开办了前后学堂,"艺童、艺徒和三百余人","前学堂学制造,后学堂学驾驶、管轮",造就出了我国第一代近代海军军官。

‘肆’ 福州市区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摘要 亲亲,您好,福州市区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有三坊七巷,于山风景区,林则徐纪念馆,吴石故居,螺江陈氏宗祠,鼓山风景区,寿山石古矿洞景区,九头马古民居,昭忠祠,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伍’ 晚清福州船政局曾经达到过怎样的高度

谈到晚晴海军发展,因为北洋水师和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偌大名声,因此往往忽视南洋水师的存在,对于南洋大臣管辖的福州船政局自然也忽略了。但是1866年创建的福州船政局,堪称中国海军自造舰船的开端,当时号称“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左宗棠去世后,在海军事务上再也没有能和李鸿章抗衡的人,因此李鸿章趁机将福州船政局的人才、技术、机器等等弄到北洋去了,船政局元气大伤。虽然有种种困难,但是福州船政局的造船技术一直在提高,到1887年造出了清朝第一艘国产铁甲船。甲午战争清朝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之后,福州船政局自造的巡洋舰成为了重建海军的根基。

‘陆’ 福州船政局的介绍

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马尾船政局(今福州马尾造船厂),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柒’ 福州船政局的造船背景

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这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左宗棠的建造船厂,酝酿较早。1864年,他曾在杭州制成一艘小轮船,“试之西湖,行驶不速”。1866年,镇压了太平军余部以后,着手筹建船厂。他奏称:“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同虚设。”“臣愚以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时指出:“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商民之困纾,海关之税旺,一时之费,数世之利也。”显然,他把建设船厂看成是富国强兵、得民惠商不可缺少的要务。经清廷批准,他便同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商订合同,议定自铁厂开工之日起,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厂址设在福州马尾罗星塔地方。除开铁厂和船厂之外,船政局还设立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以培养造船人才为主;后堂学习英文,以培养驾驶人才为主。

‘捌’ 福州的特色地方有哪些

福州的特色地方有这些:

1、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在旅游开发商业化后,已经成为福州城区的旅游地标了。中间主干道南后街成为商业步行街,两旁的店都是统一的仿古建筑风格。旅游特色店不少,很吸引游客。尤其看到麦当劳和星巴克等中西结合的店面风格,挺有意思的。再深入左右坊巷探寻,各种故居和文化,别有一番洞天。而且,三坊七巷里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很多。

‘玖’ 福州船政局的简介

福州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亦称马尾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任闽浙总督时创建,稍后由沈葆桢(1820~1879)主持,任用法国人日意格(1835~1886)、德克碑(1831~1875)为正副监督,总揽一切船政事务。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1869年 6月10日,船局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设制造、航海两班,要求学员分别达到能按图造船和任船长的能力;并派员留学英、法,学习驾驶和造船技术。

‘拾’ 马尾船政是中国最早的什么

马尾船政局(又名福州船政局,福建船政局),是1866
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前后学堂由左宗棠创办,数月后左宗棠奉调西北,由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胥)主持。

马尾船政文化是中国官僚机构与近代工业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机体。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常识科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