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夕节的民俗活动
乞巧活动、拜织女、听悄悄话、七夕夜。
乞巧活动是七夕节最传统的民俗活动。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织女能够赐给自己技巧,让自己也变得心灵手巧。七夕节的夜晚,少女、少妇们“拜织女”。少女、少妇们把自己的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祭拜织女。人们在月光下摆上桌子,摆上供品,少女、少妇们斋戒一天,沐浴完毕,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礼拜。
Ⅱ 刺绣有几种绣法
资料记载的绣法有以下几种:
1,彩绣
泛指以各种彩色绣线统制花纹图案的刺绣技艺,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在服装饰品中多有应用。彩绣的色彩变化也十分丰富,
它以线代笔,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并置、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尤其以套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有特色,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的渲染效果。
2,包梗绣
主要特点是先用较粗的线打底或用棉花垫底,使花纹隆起,然后再用绣线绣没,一般采用平绣针法。包梗绣花纹秀丽雅致,富有立体感,装饰性强,又称高绣,在苏绣中则称凸绣。包梗绣适宜于绣制块面较小的花纹与狭瓣花卉,如菊花、梅花等,一般用单色线绣制。
3,雕绣
又称楼空绣,是一种有一定难度、效果十分别致的绣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绣制过程中,按花纹需要修剪出孔洞,并在剪出的孔洞里以不同方法绣出多种图案组合,使绣面上既有洒脱大方的实地花,又有玲戏美观的楼空花,虚实相衬,富有情趣。绣品高雅、精致。
4,贴布绣
也称补花绣,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中国苏绣中的贴续绣也属这一类。其绣法是将贴花布按图案要求剪好,贴在绣面上,也可在贴花布与绣面之间衬垫棉花等物,使图案隆起而有立体感。贴好后,再用各种针法锁边。贴布绣绣法简单,图案以块面为主,风格别致大方。
5,钉线绣
又称盘梗绣或贴线绣,是把各种丝带、线绳按一定图案钉绣在服装或纺织品上的一种刺绣方法。常用的钉线方法有明钉和暗钉两种,前者针迹暴露在线梗上,后者则隐藏于线梗中。钉线绣绣法简单,历史悠久,其装饰风格典雅大方,近年来在和服中应用较多。珠片绣,也称珠绣,它是以空心珠子、珠管、人造宝石、闪光珠片等为材料,绣缀于服饰上,以产生珠光宝气、耀眼夺目的效果,一般应用于舞台表演服上,以增添服装的美感和吸引力,同时也广泛用于鞋面、提包、首饰盒等上面。
5,十字绣
也称十字桃花,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刺绣方法。其针法十分简单,即按照布料的经纬定向,将同等大小的斜十字形线迹排列成设计要求的图案。由于其针法特点,十字绣的纹样一般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常呈对称式布局的图案风格。也有写实风格的纹样,题材多为自然花草。十字绣具有浓郁的民间装饰风格。
6,绚带绣
也称扁带绣,是以丝带为绣线直接在织物上进行刺绣。绚带绣光泽柔美、色彩丰富、花纹醒目而有立体感,是一种新颖别致的和服装饰形式。抽纱绣,是刺绣中很有特色的一个类别,其绣法是,根据设计图案的部位,先在织物上抽去一定数量的经纱和纬纱,然后利用布面上留下的布丝,用绣线进行有规律的编绕扎结,编出透孔的纱眼,组合成各种图案纹样。用抽纱绣绣面具有独特的网眼效果,秀丽纤巧,玲班剔透,装饰性很强。由于透制有一定难度,抽纱绣图案大多为简单的几何线条与块面,在一幅绣品中作精致细巧的点缀。
7,戳纱绣
又称纳锦,是传统刺绣形式之一。它是在方格纱的 底料上严格按格数眼进行刺绣的。戳纱绣不仅图案美丽,而且随着线条横、直、斜的不同排列作丰富的变化,但花纹间的空眼必须对齐。
8,平绣
针法说明:是刺绣的基本针法。起落针都必须是绣在纹饰边缘 绣线做平行紧密的填补绣,针脚排列整齐均匀。
应用特色:一般用来绣小花、小叶等图案。不适用于大图案。
最早实物资料:西汉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平针因针脚的不同排列方式,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目,如: 直平针、横平针、斜平针等。
直平针:依图文垂直方向运针。
横平针:依图文水平方向运针。
斜平针:斜向运针,斜度一般为45 。
9,鱼骨绣
针法说明:在尖端做小距离的直绣,中央部份的线略为重叠。
应用特色:多用在绣叶片,表现其立体感。
开口鱼骨绣
针法说明:如鱼骨绣,但针脚距离较疏松。
填高鱼骨绣
针法说明:从尖端出针,插入中间,从轮廓线出针,挑取尖端,再绣与叶同宽的布,如此上下交换挑取,渐渐向下前进,将芯填入。
应用特色:用于绣有立体感的叶片。
10,轮廓绣
针法说明:绣成的线纹不露针眼,针针相连,后一针约起于前一针的三分之一处,针眼藏在前一个针脚的下面,衔接自然。
应用特色:多用来表现弹性线条,其表面效果如同一条股线。线条粗细匀称,常用来刺绣植物枝条和叶筋图案纹饰的圈边以及坚挺的线条。
最早实物资料: 最早使用此种针法的实物是南宋仿画绣“瑶台跨鹤图”。
轮廓绣的卷线绣法
针法说明:绣成轮廓绣后,以另一线穿绕轮廓绣。
轮廓绣的满绣法
针法说明:完全以轮廓绣绣满整个图案。
11,钉线绣
针法说明:用细线以垂直方向将浮线钉固在绣地上的一种针法。可为图纹之轮廓线,也可将图案填满。
应用特色:钉线用的绣线较细,可利用它们色彩的搭配使纹饰增添调子变化,针脚间距相等,才会整齐美观。
最早实物资料: 叶茂台辽墓出土。(唐代“绫地花鸟纹刺绣袋”与“绫地花纹”刺绣残片)
12,圈金/银
针法说明:只圈钉纹样轮廓。
应用特色:使纹样显得整齐凸出,还可使相邻的对比色协调起来。
最早实物资料:叶茂台辽墓出土。
13,盘金
针法说明:在整个块面图案上盘满金线。
垂坠钉绣
针法说明:被钉的绣线不要拉紧,使之松垂成圈。
满钉
针法说明:即包梗绣。圈钉的绣线紧密缠绕浮线,完全裹住,使其有立体浮凸的效果。
钉针
针法说明:在平针齐绣的长针脚中部横钉一针或数针,针脚取直线排列或花式排列,有压线与加饰花纹的双重效果。
最早实物资料: 最早使用此种针法的实物是南宋仿画绣“瑶台跨鹤图”。
14,山形绣
针法说明:呈连续“V”形的针目。
应用特色:可用于两线之间,做为轮廓边界或填补图案。
半山形绣
针法说明:由山形绣发展出的变化绣。
应用特色:可用于排绣成列,或随图纹的曲线走针。
15,抢针绣
针法说明:用短直针脚按纹饰形状,分层刺绣。可使用颜色相近绣线制造由浅到深的色晕效果。
应用特色:采用这种针法的绣品较为结实,纹饰装饰性强。
最早实物资料: 唐代“绫地花纹”刺绣残片。
正抢针:从纹饰外缘向内顺序分层绣叫“正抢针”。
反抢针:从内向外层层绣出叫“反抢针”。
松针
针法说明:按放射状运针,绣线布列如半扇形或轮状,外缘落针在一圆周上,但收针都在同一针孔内。
最早实物资料: 最早使用此种针法的实物是南宋仿画绣“瑶台跨鹤图”。
16,锁绣
针法说明:由绣线圈套组成,因绣纹效果似锁链而得名。绣纹装饰性强,富立体感。
最早实物资料:西周陕西宝鸡茹家庄墓(1027~249B.C.)中出土单股卷草纹锁绣印痕河南安阳殷墟妇墓出土铜 (1300~1200B.C.)粘附菱形纹锁针绣残迹,是最早使用锁绣的两个例证。
各种变格形式:
闭合式锁绣
针法说明:环套起落针在同一针孔内。
开口式锁锈
针法说明:环套有或大或小的开口。
17,人字绣
针法说明:从右向左挑布,上下宽度相同作交叉绣,自左向右前进。
应用方向:用在绣宽度大的线条或填补面积,亦可固定嵌条、下摆等。
密人字绣
针法说明:缩小人字绣的间隔,一个针孔中各做2次插针刺绣。
索状人字绣
针法说明:先作人字绣,再用别条线在交叉的位置绕线。
双人字绣
针法说明:放大人字绣,然后在其间用别条线再绣一次,交错刺缝。也叫做“阴影绣”。
平头人字绣
针法说明:做人字绣后,在交叉处用别条线固定,如钉针方式。
Ⅲ 美丽的厦门珠绣
可能内容显得枯燥,但是这些珠绣作品真的很好看呀,
这是我公众号上的文章啦!!!
可能不会有人看,但是我还是想发一下。 厦门珠绣 这些传统民间手工艺术真的很有韵味。
珠绣是厦门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四大名绣的优点及表现手法,十分讲究它在丝绒面上,用玻璃珠和电光胶片绣出不同图案密不容针,经光线折射珠光璀璨,色调明快。
珠绣挂图《厦门海堤》、《南京长江大桥》、《龙凤戏珠》等,构图清新,设色柔和,景物逼真,层次分明,参加过全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选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珠绣拖鞋,绣工考究,样式大方,品种多样,穿着舒适。有的鞋面纯系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绚丽多彩,柔软舒适,尤其是夜间穿用,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光彩耀人。厦门珍珠拖鞋,以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受到国内外客商的好评。
珠绣工艺是在专用的米格布上根据抽象图案或几何图案,把多种色彩的珠粒,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主要有珍珠绣、玻璃珠绣等。
珠绣是在中国着名的刺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有时尚、潮流的欧美浪漫风格,又有典雅、底蕴深醇的东方文化和民族魅力。珠绣起源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时期,解放后工艺逐渐失传。
珠绣主要是用针穿引珍珠、玻璃珠、宝石珠,在纺织品上组成图案的刺绣。珠绣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的艺术特色。用针穿引珍珠、玻璃珠、宝石珠,在纺织品上组成图案的刺绣。珠绣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的艺术特色。
珠绣主要有珍珠绣、玻璃珠绣等。珍珠绣始见于隋唐。据《通典》记载,隋代京城游乐场里的艺人“盛饰衣服,皆用珠翠”。唐代《杜阳杂编》记载,宫廷有珠绣被面,以小米粒般的珍珠等绣成鸳鸯、花卉图案,五色辉映。宋代珠绣更为突出。
珠绣绣工艺是在专用的米格布上根据自主设计的抽象图案或几何图案,把多种色彩的珠粒,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珠绣艺术特点是珠光宝气,晶莹华丽,色彩明快协调,经光线折射又有浮雕效果,是现代生活理想的高档时尚装饰品、室内装饰品。
厦门珠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厦门珠绣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 多个品种。这些产品均采用闪亮夺目,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和电光胶片,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构图严谨、密不容针、半珠图案优雅秀美,清新悦目。
厦门珠绣工艺的历史有近百年,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一些华侨从海外 带回一些玻璃珠点缀的绣花拖鞋,厦门民间制鞋艺人看了爱不释手,从中受到启发,设法从日本、南洋一带捎回一些玻璃珠子,开始尝试在鞋面上绣出各种花乌图案。于是,厦门珠拖便开始流行开了。
上世纪20年代,大同路几乎成了珠拖一条街, 活源皮行从海外进口丝绒、玻璃珠等材料,雇请一些民间艺人制作各式拖鞋,除内销外,还开始出口到东南亚一带。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厦门将民间艺人集中起来,组建厦门珠绣拖鞋厂,专门生产珠绣和珠拖鞋。
厦门珠绣拖鞋厂生产的珠绣拖鞋出口到亚、欧、 美的5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1989年7月举行的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该厂生产的水晶牌珍珠拖鞋荣获金牌奖。珠绣主要原材料为玻璃珠、电光胶片和丝绒。其工艺是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直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
珠绣拖鞋,绣工考究,样式大方,品种多样,穿着舒适。有的鞋面纯系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绚丽多彩,柔软舒适,尤其是夜间穿用,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光彩耀人。厦门珍珠拖鞋,以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受到国内外客商的好评。
但是珠绣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难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厦门珠绣迎来发展的顶峰,随后在90年代,因人工成本的升高和历史原因,谢丽瑜所在的工厂也遭遇了停产、关门。当时这门手艺鲜有人问津、几乎濒临失传,谢丽瑜却对珠绣有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她觉得冥冥中跟厦门珠绣有难以割舍的渊源,有责任重振厦门珠绣的荣光。
一直到2008年,厦门珠绣工艺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
十年过去了,谢丽瑜为首的工匠们已年过半百,她们怀揣着传承的使命带着复兴珠绣的梦想再次聚集到了一起。舍弃,意味着技艺必然消失传承;坚持,起码还有一线希望,哪怕给自己“挖了个坑”谢丽瑜和手艺人们仍然坚持了整整十年
十年时间,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孔雀、牡丹、香炉、图腾、宫廷器皿。中国传统元素与厦珠绣的结合如此浑然天成,天衣无缝但技艺的传承依旧举步维艰。
厦门珠绣,
在这个念旧的时代,
濒临失传,又期待新生。
被称作"日本手工匠倾听者”的盐野米松曾说,没有手工业之后,才知道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产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艺一下下地做起来,所以它们 珠子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海外,像意大利、捷克这些先进的玻璃珠产地,作品的构图也有着几何图案等西方元素,但作品体现的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不同的文化交织在一起,使厦门珠绣的作品别具一格,带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记,体现广集博采的厦门精神。
一直到2007年,厦门珠绣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并经谢丽瑜老师等人十多年来的坚守与传承,厦门珠绣艺术才开始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产业,2007年, 厦门珠绣重新引发社会关注,并于当年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时已退休的谢丽瑜被政府相关部门找到,几经周折,她又找到原来厂里的同事,并租了房间,数人一起为恢复珠绣艺术的传承、发展而努力。用谢丽瑜的话来说,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珠绣都可说是厦门响当当的“城市名片”。她告诉记者,2009年,她受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非遗大展上,一位从新疆地质矿产学院退休回到北京的87岁的老奶奶,当她看到摊上展出的厦门珠绣作品,非常激动,原来老奶奶是厦门人,对珠绣情有独钟,看到熟悉的物件,勾起了她的家乡记忆。
重拾珠绣技艺十余年来,如今珠绣,已经与其他行业有紧密结合,从珠绣拖鞋,到精美挂图,从服饰包包,到文创产品,全新的珠绣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奖项接踵而至。一针针,一线线,虽无法缝补珠绣往日辉煌,却都倾注了守艺人的热爱与不舍。
我不得不佩服民家手艺人的精益求精,和坚持不懈。也不得不感叹这些作品的美伦美幻。
但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依旧是技艺传承的举步维艰。如今谢丽瑜老师一方面趁着眼睛尚佳,多留些作品,同时也在悉心地培养传承人,希望有更多人能为这门工艺静下心来。此外,要真正使珠绣工艺发扬光大,不是个人力量所及,需要政府部门和人们给予珠绣更多关注和适当投入。
关于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的传承确实是一个很深刻的长期性的问题。我挑选了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放上图片。就调查数据而言,可以看出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品的继承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此之前,我也不了解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但是查阅一些资料后真的感觉非常美。当然传统民间手工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会呈现地域性。
我相信传统手工艺术品与现代艺术必能相结合,就像厦门珠绣从珠绣拖鞋到其他各种各样形式的手工艺术品一样,突破瓶颈,从焕新生。更好的走进大众的生活。
厦门珠绣,在这个念旧的时代濒临失传,又期待新生……
Ⅳ 彩绣的后面两个字,是个四字词语
彩绣辉煌
解释:指华贵彩绣的衣物。
读音:cǎi xiù huī huáng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4)福州华亦彩灯光绣多少钱扩展阅读
近义词:
1、绫罗绸缎
读音:líng luó chóu àn
解释: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京城地方的局面越大,人的眼皮子越薄,金子是黄的,银子是白的,绫罗绸缎是红的绿的,这些人的眼珠子可是黑的,一时看在眼里,议论纷纷。”
2、锦衣玉带
读音:jǐn yī yù dài
解释:身上穿着锦衣,腰里系着玉带。形容显贵富有者的华丽的装束。
出处:《旧五代史·刘知俊传》:“晋王深信之,即厚给田宅,仍赐锦衣玉带,军中目为‘刘二哥’。”
白话释义:晋王很信任他,多给田宅,仍赐锦衣玉带,军队中称为‘刘二哥”。
Ⅳ 和绣有关的词语
白日绣衣-- 绣:用丝茸或丝线在布上刺成花纹图案。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锦心绣腹-- 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锦绣河山-- 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锦绣江山-- 形容美好的国土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长斋绣佛-- 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膏梁锦绣-- 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锦心绣口-- 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金玉锦绣-- 指精美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巧妙的计策。
锦绣肝肠-- 意思是满腹诗文,善出佳句。
锦绣前程-- 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锦天绣地-- 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锦绣山河--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
绣花枕头-- 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衣绣昼行-- 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朱门绣户-- 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蹙金结绣-- 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
膏场绣浍-- 谓土地肥沃,水沟纵横。
膏粱文绣-- 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金门绣户-- 指富贵人家。
锦篇绣帙-- 华美的篇章。
锦心绣肠-- 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锦胸绣口-- 犹言锦心绣口。
锦绣心肠-- 见“锦绣肝肠”。
描龙绣凤--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铺锦列绣-- 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
香闺绣阁-- 旧指女子的内室。
绣虎雕龙--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绣口锦心--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夜行被绣-- 谓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衣绣夜行-- 衣:穿。绣:锦绣。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亦作“衣锦夜游”、“衣锦夜行”。
衣绣夜游-- 〖解释〗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显贵。同“衣绣夜行”。
Ⅵ 红楼梦原文精彩片段摘抄
1.林黛玉初见王熙凤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神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
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老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去歇歇。”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千里东风一梦遥
话说宝玉渐渐病好复原,但灵性却可惜大不似从前了。贾政动身赴任江 西粮道,一日无事在书房中看书时,忽然收到镇守海疆的官员周琼的来信, 却是为其子求亲。贾政想两家也是世交,又同在京中作过官,见过那孩子, 倒也门户相当,人品与探春也相配。便写信与贾母、王夫人商议。贾母说既 是同乡人,很好,只是如今他家远在海疆,道儿太远,探春岂不孤单?王夫 人说两家都是作官的,将来或许又调回来,何况贾政如今在那里作官,上司 求亲,不好不答应。贾母道:“你们愿意就好了。只是这三丫头此一去,不知 两三年可能回家?若再迟了,恐怕我赶不上再见一面了。”说着,掉下泪来。 王夫人忙劝解,只请老太太示下,择个好日子,派人送探春去。贾母便让王 夫人去全权料理。
宝钗听了,心里暗暗叫苦:“我们家里姑娘就算他是个尖儿,如今又要 远嫁,眼看着这里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了。”宝玉听说,哎呀的一声,哭倒在 炕上,半天才说出来:“这日子过不得了!姊妹们一个一个的散了!林妹妹、 大姐姐都死了,二姐姐嫁了一个混帐东西也死了,三妹妹又要远嫁,史妹妹 又不知要到哪里去!??”探春却知道父母之命违逆不得,只有自己伤心, 暗暗掉泪而已。
一切准备停当时,王夫人叫宝钗又去劝解探春一番。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难舍难分,探春说了些平常话,反劝慰他一遍。最 后探春辞别众人,流泪登程而去。
先前众姊妹都住在大观园中,后来元妃一死,也不修理。到了宝玉娶亲、
林黛玉一死,史湘云回去,宝琴等人也各自回去,只剩下李纨、探春、惜春, 园中寂寞,天气又寒冷,三人便挪回旧所。园子中只剩下几个看园的人住着, 可惜当年繁华热闹的大观园,如今却渐渐冷落荒废下来,台榭依然却物去人 非、凄凉满目了。
3.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 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贱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响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象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蓬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老尼连忙答应,又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选自《红楼梦》第十五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
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5.
刘老老贻笑大观园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予,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予只叫:“唆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风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老老。
刘老老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侠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老老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刘老老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便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刘老老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足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筋,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快过去了,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老老道:“去了金的,又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要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老老道:“这个菜里有毒,我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过来给他吃。又命一个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6.
憨湘云醉眠芍药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磴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看。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旧——宜会亲友。”众人笑推他说 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磴上还睡出病来呢!”
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原是纳凉避静的,不觉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娜不胜,便睡着了,心中反觉自悔。
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找的好辛苦~
求采纳~~
Ⅶ 刘禹锡写的诗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
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宫外踏青来。
竹枝
城西门外滟滪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
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
住在成都万里桥。
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
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
跪捧琼盘献天帝。
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
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
却向五云翻翅飞。
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
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
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
应须赠一船。
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
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
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
一杯君莫辞。
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
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
长作主人翁。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飐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
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
将赠行人知不知。
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
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
随风好去落人家。
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
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
须得垂杨相发挥。
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管别离。
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
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
半蘸波中水鸟栖。
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
轻黄浅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
更被春风长挫摧。
杨柳枝
巫峡巫山杨柳多,
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
为君回唱竹枝歌。
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
龙墀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
狂杀长安年少儿。
杨柳枝
花萼楼前初种时,
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
露叶如啼欲恨谁。
杨柳枝
炀帝行宫汴水滨,
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
飞入宫墙不见人。
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
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
争似垂杨无限时。
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
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
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
至今犹自细腰多。
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
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
游童陌上拾花钿。
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帙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忆江南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
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芳草露中愁。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卷354_1 “团扇歌”刘禹锡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卷354_2 “宜城歌”刘禹锡
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荒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
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
卷354_3 “顺阳歌”刘禹锡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野水啮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卷354_4 “莫瑶歌”刘禹锡
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卷354_5 “度桂岭歌”刘禹锡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
寄言迁金子,知余歌者劳。
卷354_6 “插田歌”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卷354_7 “葡萄歌(一作蒲桃)”刘禹锡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卷354_8 “蛮子歌”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
忽逢乘马客,恍若惊麏顾。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
卷354_9 “马嵬行”刘禹锡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卷354_10 “百花行”刘禹锡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
卷354_11 “壮士行”刘禹锡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茅。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堕,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卷354_12 “苦雨行”刘禹锡
悠悠飞走情,同乐在阳和。岁中三百日,常恐风雨多。
天人信遐远,时节易蹉跎。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
卷354_13 “华山歌”刘禹锡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卷354_14 “抛球乐词”刘禹锡
五彩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卷354_15 “华清词(一作华清宫词)”刘禹锡
日出骊山东,裴回照温泉。楼台影玲珑,稍稍开白烟。
言昔太上皇,常居此祈年。风中闻清乐,往往来列仙。
翠华入五云,紫气归上玄。哀哀生人泪,泣尽弓剑前。
圣道本自我,凡情徒颙然。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
卷354_16 “送春曲三首”刘禹锡
春向晚,春晚思悠哉。风云日已改,花叶自相催。
漠漠空中去,何时天际来。
春已暮,冉冉如人老,映叶见残花,连天是青草。
可怜桃与李,从此同桑枣。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卷354_17 “初夏曲三首”刘禹锡
铜壶方促夜,斗柄暂南回。稍嫌单衣重,初怜北户开。
西园花已尽,新月为谁来。
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
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绿水风初暖,青林露早晞。麦陇雉朝雊,桑野人暮归。
百舌悲花尽,平芜来去飞。
卷354_18 “捣衣曲”刘禹锡
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一一远相续,家家音不同。
户庭凝露清,伴侣明月中。长裾委襞积,轻佩垂璁珑。
汗馀衫更馥,钿移麝半空。报寒惊边雁,促思闻候虫。
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盈箧寄何处,征人如转蓬。
卷354_19 “畲田行”刘禹锡
何处好畲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
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
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光低复起。
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
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遂至烘天热。
下种暖灰中,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
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馀金。
卷354_20 “𫛸鴂吟”刘禹锡
朝阳有鸣凤,不闻千万祀。𫛸鴂催众芳,晨间先入耳。
秋风白露晞,从是尔啼时。如何上春日,唧唧满庭飞。
卷354_21 “观云篇”刘禹锡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卷354_22 “养鸷词”刘禹锡
养鸷非玩形,所资击鲜力。少年昧其理,日日哺不息。
探雏网黄口,旦暮有馀食。宁知下鞲时,翅重飞不得。
毰毸止林表,狡兔自南北。饮啄既已盈,安能劳羽翼。
卷354_23 “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刘禹锡
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路转不相见,犹闻马萧萧。
今得出关书,行程日已遥。春还迟君至,共结芳兰苕。
卷354_24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张即燕公之孙,顷坐事除名)”刘禹锡
昔忝南宫郎,往来东观频。尝披燕公传,耸若窥三辰。
翊圣崇国本,像贤正朝伦。高视缅今古,清风夐无邻。
兰锜照通衢,一家十朱轮。酂国嗣侯绝,韦卿世业贫。
夫子承大名,少年振芳尘。青袍仙掌下,矫首凌烟旻.
公冶本非罪,潘郎一为民。风霜苦摇落,坚白无缁磷。
一旦逢良时,天光烛幽沦。重为长裾客,佐彼观风臣。
分野穷禹画,人烟过虞巡。不言此行远,所乐相知新。
雨起巫山阳,鸟鸣湘水滨。离筵出苍莽,别曲多悲辛。
今朝一杯酒,明日千里人。从此孤舟去,悠悠天海春。
卷354_25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刘禹锡
射策志未就,从事岁云除。箧留马卿赋,袖有刘弘书。
忽见夏木深,怅然忆吾庐。复持州民刺,归谒专城居。
君家诚易知,胜绝倾里闾。人言北郭生,门有卿相舆。
钟陵霭千里,带郭西江水。朱槛照河宫,旗亭绿云里。
前年初缺守,慎简由宸扆。临轩弄郡章,得人方付此。
是时左冯翊,天下第一理。贵臣持牙璋,优诏发青纸。
迎风奸吏免,先令疲人喜。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昔升君子堂,腰下绶犹黄。汾阴有宝气,赤堇多奇铓。
束简下曲台,佩鞬来历阳。绮筵陪一笑,兰室袭馀芳。
风水忽异势,江湖遂相忘。因君倘借问,为话老沧浪。
卷354_26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刘禹锡
惊禽一辞巢,栖息无少安。秋扇一离手,流尘蔽霜纨。
故侣不可追,凉风日已寒。远逢杜陵士,别尽平生欢。
逐客无印绶,楚江多芷兰。因居暇时游,长铗不复弹。
阅书南轩霁,縆瑟清夜阑。万境身外寂,一杯腹中宽。
伊昔玄宗朝,冬卿冠鸳鸾。肃穆升内殿,从容领儒冠。
游夏无措词,阳秋垂不刊。至今群玉府,学者空纵观。
世人希德门,揭若攀峰峦。之子尚明训,锵如振琅玕.
一旦西上书,斑衣拂征鞍。荆台宿暮雨,汉水浮春澜。
君门起天中,多士如星攒。烟霞覆双阙,抃舞罗千官。
清漏滴铜壶,仙厨下雕盘。荧煌仰金榜,错落濡飞翰。
古来才杰士,所嗟遭时难。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卷354_27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刘禹锡
深春风日净,昼长幽鸟鸣。仆夫前致词,门有白面生。
摄衣相问讯,解带坐南荣。端志见眉睫,苦言发精诚。
因出怀中文,调孤词亦清。悄如促柱弦,掩抑多不平。
乃言本蜀士,世降岷山灵。前人秉艺文,高视来上京。
曳绶司徒府,所从信国桢。析薪委宝林,善响继家声。
何处翳附郭,几人思郈成。云天望乔木,风水悲流萍。
前与计吏西,始列贡士名。森然就笔札,从试春官卿。
帝城岐路多,万足伺晨星。茫茫风尘中,工拙同有营。
寒女劳夜织,山苗荣寸茎。侯门方击钟,衣褐谁将迎。
弱羽果摧颓,壮心郁怦怦。谅无蟠木容,聊复蓬累行。
昨日讯灵龟,繇言利艰贞。当求舍拔中,必在审己明。
誓将息薄游,焦思穷笔精。莳兰在幽渚,安得扬芬馨。
曰余摧落者,散质负华缨。一聆苦辛词,再动伊郁情。
身弃言不动,爱才心尚惊。恨无羊角风,使尔化北溟。
论罢情益亲,涉旬忘归程。日携邑中客,闲眺江上城。
昼憩命金罍,宵谈转璿衡。薰风香麈尾,月露濡桃笙。
忽被戒羸骖,薄言事南征。火云蔚千里,旅思浩已盈。
湘江含碧虚,衡岭浮翠晶。岂伊山水异,适与人事并。
油幕侣昆丘,粲然叠瑶琼。庾楼见清月,孔坐多绿醽。
复有衡山守,本自云龙庭。抗志在灵府,发越侔咸英。
一挥出荥阳,惠彼嗤嗤氓。隼旟辞灞水,居者皆涕零。
惟昔与伊人,交欢经宿龄。一从云雨散,滋我鄙吝萌。
北渚不堪愁,南音谁复听。离忧若去水,浩漾无时停。
尝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古石琅玕姿,秘文螭虎形。
圣功奠远服,神物拥休祯。贤人在其下,仿佛疑蓬瀛。
君行历郡斋,大袂拂双旌。饰容遇朗鉴,肝鬲可以呈。
昔日马相如,临邛坐尽倾。勉君刷羽翰,蚤取凌青冥。
卷354_28 “送张盥赴举诗”刘禹锡
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天麒麟。
今成一丈夫,坎坷愁风尘。长裾来谒我,自号庐山人。
道旧与抚孤,悄然伤我神。依依见眉睫,嘿嘿含悲辛。
永怀同年友,追想出谷晨。三十二君子,齐飞凌烟旻.
曲江一会时,后会已凋沦。况今三十载,阅世难重陈。
盛时一已过,来者日日新。不如摇落树,重有明年春。
火后见琮璜,霜馀识松筠。肃风乃独秀,武部亦绝伦。
尔今持我诗,西见二重臣。成贤必念旧,保贵在安贫。
清时为丞郎,气力侔陶钧。乞取斗升水,因之云汉津。
卷354_29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刘禹锡
五彩绣衣裳,当年正相称。春风旧关路,归去真多兴。
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杨家绀幰迎,谢守瑶华赠。
御街草泛滟,台柏烟含凝。曾是平生游,无因理归乘。
卷354_30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刘禹锡
昔事庐山远,精舍虎溪东。朝阳照瀑水,楼阁虹霓中。
骋望羡游云,振衣若秋蓬。旧房闭松月,远思吟江风。
古寺历头陀,奇峰扳祝融。南登小桂岭,却望归塞鸿。
衣裓贮文章,自言学雕虫。抢榆念陵厉,覆篑图穹崇。
远郡多暇日,有诗访禅宫。石门耸峭绝,竹院含空蒙。
幽响滴岩溜,晴芳飘野丛。海云悬飓母,山果属狙公。
忽忆吴兴郡,白苹正葱茏。愿言挹风采,邈若窥华嵩。
桂水夏澜急,火山宵焰红。三衣濡菌露,一锡飞烟空。
勿谓翻译徒,不为文雅雄。古来赏音者,燋爨得孤桐。
卷354_31 “送惟良上人”刘禹锡
高斋洒寒水,是夕山僧至。玄牝无关锁,琼书舍文字。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语到不言时,世间人尽睡。
Ⅷ 带着花的四字成语
带花字的四字成语有:
1、穿花纳锦、柳户花门、羞花闭月、花甲之年、柳陌花街、团花簇锦、攀花问柳、柳陌花丛。
2、花花点点、花样新翻、黄花晚节、花团锦簇、生花妙语、花不棱登、头眩眼花、柳暗花明。
3、镜里采花、夜月花朝、甜语花言、花腿闲汉、花烛洞房、镜花水月、吹花嚼蕊、臼头花钿。
4、笔底生花、鸟语花香、恋酒迷花、五花八门、笔底烟花、笔头生花、问柳评花、乱坠天花。
5、玉软花柔、花移木接、酒酽花浓、白花心血、花辰月夕、口吻生花、花里胡哨、万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