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云母片多少钱一吨
天然云母片价格在五千元每吨。
B. 闽中地区新元古代古构造环境及铅锌矿成矿预测研究
张达1,2 吴淦国1,2 狄永军1 余心起1 陶建华3 石建基3 张祥信1 汪群峰1
(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3.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03))
摘要:闽中地区变质基底地层主要由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及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三部分组成,中元古代变质岩地层包括龙泉群和马面山群,根据变质变形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马面山群从下到上应为龙北溪组、东岩组及大岭组。东岩组绿片岩系构成了中元古代地层记录的主体,和该区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有直接关系。东岩组地层在闽中地区主要为绿片岩为主的一套古火山沉积建造。其主要岩性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绿片岩、大理岩、石英岩及变粒岩类。绿片岩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特征。岩石化学表明绿片岩的原岩应为玄武岩类。变粒岩类主要属于英安岩及流纹岩。这些特征反映东岩组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形成于大陆内部张性环境。绿片岩稀土元素特征也显示出大陆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微量元素分布显示出该组变质岩原岩类似于大洋岛和大陆裂谷的板内碱性玄武岩。因此闽中地区中元古代可能处于板内古裂谷环境。根据该类矿床特征、找矿方法的分析,总结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并对闽中裂谷、崇安—石城裂谷等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闽中;中元古代;东岩组;古裂谷;马面山群
闽中地区地处武夷山隆起、永梅晚古生代拗陷与闽东火山断陷带的交接部位(图1)。其主体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区及以东的火山基底隆起带内。近年来,该区经勘探发现了较多的铅、锌、铜、银、金等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浓集区在整条带内分布多达20多处,并且这些高异常区和包括东岩组在内的变质基底出露区及位于火山岩区的变质基底“天窗”的分布高度吻合。和闽中前寒武纪古构造环境有关的矿床的发现及研究极大推动了该区找矿工作的进展。古裂谷环境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历经20余年,但闽中地区开展此项研究时间较短,研究工作基础较薄弱。综合已有的工作成果及地质大调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基础地质问题,该区制约找矿的主要问题表现在3个方面:对于已进行勘查评价的矿区,地层层序及构造控矿特征是扩大找矿的主要疑难问题;对于区域矿产资源评价进一步整合地物化遥数据及资料是找矿工作取得进展的关键所在;理论上的突破也是避免走弯路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注重完善区域成矿规律、明确原生层状矿床的分布空间及后期构造、变质、岩浆热液的叠加机理。
本文是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项目“闽中裂谷铅锌矿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00310200064)的成果之一。主要对马面山群地层层序及东岩组地层层序、变质岩原岩组合、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新元古代闽中地区的古构造环境并进行成矿预测研究。
1 新元古界马面山群地层层序
马面山群作为闽中中新元古代变质基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和浙江龙泉群、江西铁砂街群一起已成为华夏古陆中新元古代的代表性层位,其成生的构造环境对于同期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铅锌铜矿床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马面山群组成部分龙北溪组、东岩组及大岭组在闽中一带的正常地层层序、空间叠置关系还不清晰,以至于有将龙北溪组置于顶层、而有的置于底的混淆格局。通过野外剖面调查,选取这些典型地层进行变质变形研究,得出空间上龙北溪组和东岩组变质地层褶皱以小型流变褶皱为主,经过多期次的叠加改造,变质程度深,无论变质还是变形程度上都较大岭组强,大岭组变质程度不高,变形更弱。因此可以认为闽中古裂谷马面山群正常地层层序从下到上应该是龙北溪组、东岩组、大岭组,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图4 闽中地区东岩组变质火山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球粒陨石标准化数据引自Sun & McDonough(1989)[2]
9 后期叠加改造特征
闽中裂谷带自华夏古陆形成以来经过了近1800Ma的地质演化史。形成于中新元古代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也历经了长期的演变过程。其中伴随着强烈的构造变形改造、区域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的叠加。这种改造作用使原生矿床(矿化)或消失(构造抬升剥蚀)、或破坏(构造对矿体褶皱加厚及断裂错断)、或叠加(岩浆期后热液使原生矿富集或形成新类型矿床)、或表层氧化。这种后期改造作用涉及到矿床的保存及后期富集两个主要方面。闽中裂谷区地处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活动带上,改造成矿作用非常发育。早期矿床的后期改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变质改造,主要经历了晋宁期区域变质作用;二是岩浆期后热液的叠加改造,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晚期,占后期改造的主导地位;三是构造改造,造成先期矿体的变形及变位。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在全区都明显存在,但在矿区周围表现更为清晰。矿区变质岩由于受到热液蚀变叠加其特征与区域变质岩有明显区别,总体上矿区蚀变矿物如透辉石、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石榴石等发育。野外调查及镜下观察得出,后期热液叠加主要出现在3个主要部位:一是岩体接触带附近,形成明显的矽卡岩型矿床,其中有大量的石榴石、辉石等蚀变矿物及对围岩的交代,同时在外围形成绿帘石化等蚀变;二是在断裂带中有矿体存在,这种断裂带主要为NNE向及其派生断裂,如峰岩NWW向断裂控矿及水吉NNE向断裂控矿明显。另外在早期(新元古代)层状、似层状矿体也可以发现后期热液对早期矿石矿物的改造,初步认为是后期热液渗透到变质岩片理中发生叠加交代作用形成。初步研究表明: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研究区北部及东部一带叠加改造作用强烈,造成蚀变强烈,矿体加厚,品位变富。
10 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
闽中裂谷中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的发现,是在武夷山成矿带开展大调查工作以来,找矿思路从寻找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型脉状矿床向寻找层控矿床转变的一项重大成果。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尤溪丁家山、峰岩、东坑、建瓯八外洋、顺昌山后、屏南泮地(黛溪)、建阳水吉、政和夏山等大-中型块状硫化铅锌(多金属)矿床,已求得333+3341资源量Pb+Zn近500万吨。闽中裂谷中大规模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发现,填补了该区矿床成因类型方面的空白,为在该区进一步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及扩大储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从更大范围来看,新元古代华夏古陆的裂解是一个广泛的地质事件,闽中地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发现和研究,对整个华南地区寻找类似的矿床都有一定指导意义。
根据闽中裂谷中尤溪丁家山、峰岩、建瓯八外洋、建阳水吉、政和夏山、屏南泮地等矿床的勘查过程及地质特征,总结出在该区寻找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床的如下标志:(1)中新元古代东岩组(为一套海底火山喷发的细碧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岩系、浅海相复理石建造)是最为特征的层位标志。中—新元古代东岩组分布区,尤其是闽中裂谷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区中的变质岩“天窗”是寻找该类矿床的有利地区;(2)中—新元古代东岩组等变质岩构成的背斜核部扩容带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堆积,形成厚大矿体,是寻找规模较大的富矿体的有利部位;(3)透辉石化、阳起石化、透闪石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是较明显的找矿标志;(4)该类矿床在地表氧化后形成铁帽,氧化矿石常呈骨架-蜂窝状构造、胶状构造,有时见星散分布的细小方铅矿晶体,是寻找该类矿床的直接标志;(5)水系沉积物、土壤Cu-Pb-Zn-Ag组合异常呈带状分布,规模大,浓度高,可作为良好的找矿标志;(6)与磁黄铁矿有关的磁异常表现为规整的带状,可作为寻找该类矿床的标志。绿片岩中高极化低阻异常地段也是找矿的有利部位;(7)古采坑(硐)等是寻找该类矿床的间接标志。
利用以上找矿标志,结合闽中地区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认为该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进一步找矿的前景:(1)闽中裂谷分布有中-新元古代马面山群变质岩区20多处Cu、Ag、Pb、Zn、Au为主的地球化学异常密集区、数十个矿(化)点。对其中的小部份进行勘查评价发现了10余个大、中型块状硫化铅锌(多金属)矿床。还有大量的有类似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的地球化学异常密集区、矿(化)点有待进一步工作,有望发现更多的大-中型块状硫化铅锌(多金属)矿床。(2)闽中裂谷北段的浙西南遂昌—庆元一带,中-新元古代龙泉群与闽中地区的马面山群基本相同,可能也是中-新元古代在大陆裂谷中发生海底基性—酸性火山喷发沉积形成的细碧角斑岩建造。具有相同成矿地质条件,也分布有大量的矿床、矿(化)点及金银铜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密集区。因此,通过深入的调查评价,有可能发现一批大中型的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床。(3)武夷—云开褶皱带武夷山隆起遂昌—顺昌隆起的另一侧(西侧)也发育一条中-新元古代的大陆裂谷——崇安—石城裂谷。该裂谷中发育与马面山群相当的万全群(也是细碧—石英角斑岩建造),经历了相似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也分布有大量的矿床、矿(化)点及铜铅锌地球化学异常密集区。从理论上讲,该区也可能发育大中型的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床。其中,近年发现的宁化溪源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已初步证明这一推断。分析表明,闽中裂谷(包括浙西南地区)、崇安—石城裂谷仍有很大的寻找块状硫化物型铅锌(银)矿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Zhang Da, Wu Ganguo, Ye Yujiang et al. Paleotectonic Setting of Dongyan Group of Middle and Upper Proterozoic in Central Fujian Provi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4, 15 (1):29~35 (in English)
[2] Sun S, Mcdonough W F. Chemical and isotopic systematcs of oceanic basalts: implications for mantle conposition and processes. In:Saunder s A D, Norry M J eds. Magmatism in the ocean basins. Boston: Blackwell Scientific, 1989, 313~345
Research on Proterozoic Paleotectonic Setting and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Prediction in Central Fujian Province
Zhang Da1,2,Wu Ganguo1,2,Di Yongjun1,Yu Xinqi1,Tao Jianhua3,Shi Jianji3,Zhang Xiangxin1,Wang Qunfe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2.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e Tectonics and Lithoprobing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3. Fuji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Fuzhou 350003)
Abstract: The metamorphosed basement is primarily composed of Paleoproterozoic, Mesoproterozoic and Proterozoic-early Paleozoic strata in Central Fujian Province. The Mesoproterozoic metamorphosed strata include the Longquan group and Mamiansha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etamorphism,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sotopic geochronology, the sequence of the Mamianshan group should be the Longbeixi Formation, the Dongyan Formation and the Daling Formation from bottom to top. The greenschists of the Dongyan Formation, the principal part of the Mesoproterozoic, is directly related to extensive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in this area. The Dongyan Formation was a suite of palaeovolcano-sedimentation formation of principally greenschists. The rock types comprise mainly greenschist, marble, quartzite and felsic rocks. The greenschists showed the features of submarine volcanism. The protoliths of the greenschists were basalt. The protoliths of felsic rocks were dacite and rhyolite.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Dongyan. Formation was the result of bimodal volcasnism, formed in an extension setting within continent. REE features of greenschis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y were continental tholeiite. Trace elements suggest that the protoliths of the metamorphosed rocks were similar to alkaline basalts in ocean island or continental rift. So the central Fujian Province was probably within-plate ancient rift in Mesoproterozoic.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eatures of this type of deposits, analysis of exploration method, the prospecting marks of this type of deposits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the future prospecting in the central Fufian rift and Chongan-Shicheng rift has been analysed.
Key words: Central Fujian Province; Middle Proterozoic; Dongyan Formation; Ancient rift; Mamianshan Group
C. 喷塑一般多少钱一平米
喷塑一般20~50元每平米。
喷塑是将塑料粉末喷涂在零件上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喷塑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静电粉末喷涂涂装,其处理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金属表面处理的装饰技术。
特点:
将塑料粉末通过高压静电设备充电,在电场的作用下,将涂料喷涂到工件的表面,粉末会被均匀地吸附在工件表面,形成粉状的涂层。
而粉状涂层经过高温烘烤后流平固化,塑料颗粒会融化成一层致密的效果各异的最终保护涂层;牢牢附着在工件表面,喷塑产品多用于户内使用的箱体,漆膜呈现平光或哑光效果。喷塑粉主要有丙烯酸粉末、聚酯粉末等。
D. 宁德—湖口地学断面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时代——地球化学、Nd同位素和捕获锆石年龄证据
赵凤清金文山甘晓春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孙大中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摘要宁德—湖口断面东起福建省宁德市,西至江西省湖口市,穿越了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东南缘。华夏地块出露的最老的结晶基底为2400~2000Ma古元古代岩石,扬子地块最老的结晶基底为2200~2000Ma的古元古代岩石。这些基底岩石已遭受角闪岩相(华夏地块)或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扬子地块东南缘)变质作用的改造,大体代表了断面穿越两地块的中地壳特征。火成岩的tDM和火成岩中捕获和/或继承锆石年龄变化于2750~2500Ma,有些达3100Ma,揭示了下地壳的年龄信息。华夏地块的大量花岗质岩石为S型且具负的εNd值,表明下地壳物质组成主体为长英质成分。华夏地块加里东期花岗质岩石的εNd值为—11~—8,而燕山期花岗质岩石的εNd为—6~—1,显示出随着时代的演化,华夏地块下地壳的物质组成由“富花岗质”(富集型)向“贫花岗质”(贫瘠型)方向演化,这主要是受地壳分异作用以及地幔物质添加作用的影响。扬子地块东南缘的花岗质岩石和酸性火山岩虽然主体仍以过铝S型为主,但其εNd值变化于—6~+4之间,表明扬子地块的下地壳有较多的地幔物质加入,造成其下地壳的成分成熟度低于华夏地块。
关键词宁德—湖口断面下地壳的成分和时代华夏地块扬子地块tDM捕获锆石年龄
1引言
探讨大陆下地壳的时代和物质组成是一项十分艰难的研究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大陆地壳的形成具有十分复杂的历史和过程,同时人们也缺乏对深部地壳不均匀性的深入了解。近些年来在探讨下地壳信息方面已做了较多的尝试,如地震反射和衍射方法[4,14]、岩浆岩的深源包体的研究[12,13]以及对出露的深部地壳剖面的研究[1,2]。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随时代演化发生很大变化,那么怎样才能描绘这一动力学过程呢?地球化学,尤其是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作一种探针来剖析这个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的综合研究来探讨宁德—湖口断面下地壳的性质。
2宁德—湖口地学断面的地震波速结构
近些年来,华南已相继完成了宁德—湖口[15]、温州—屯溪[18]、泉州—黑水[11]数条地学断面(图1),其中宁德—湖口断面东起福建的宁德,经政和、崇安、乐平,至江西的湖口,穿越了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两大构造单元。地震波速结构揭示出断面走廊的地壳厚度约为30km,可划分出上、中、下地壳,界限约在10km和20km。上地壳的Vp为4.6~6.0km/s,密度为2.67~2.75g/cm3,主要由沉积岩、花岗质岩石和板岩、千枚岩之类的变质岩石组成。中地壳Vp由6.06km/s到6.25km/s,密度由2.79g/cm3到2.85g/cm3,主要由角闪岩相变质的岩石组成,其中在断面的东端(政和以东)在14km至17km深度之间,存在低速层(Vp≈5.9km/s),很可能属滑脱构造层性质。下地壳的Vp为6.30~7.15km/s,和长英质—镁铁质麻粒岩的Vp一致。下地壳的上部Vp≤7.0km/s,和酸性—中性麻粒岩的Vp吻合[14],下地壳的底部Vp>7.0km/s,表明其成分偏镁铁质成分,指示有较强烈的地幔物质添加。
图1华南构造格架及地学断面位置略图
断面1、2、3分别代表温州—屯溪、宁德—湖口和泉州—黑水断面
3断面走廊的变质基底
华夏地块的变质基底包括了三大构造层(图2):古元古代的麻源群、中元古代的马面山群和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长汀超群(或称之为长汀浅变质岩系)。
图2宁德—湖口地学断面走廊地质略图,主要表示变质基底的分布及特点
1—古元古代地层;2—中元古代地层;3—新元古代地层;4—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5—寒武纪—白垩纪地层;6—第四纪;7—花岗质岩石
麻源群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夹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这套岩石已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其p=400~650MPa,T=550~680℃[7],表明其埋深大致由16km至24km。麻源群上部的岩石流体包裹体以H2O为主,而下部则主要为CO2+H2O。麻源群地层至少遭受四期变形,前两期为韧性—塑性流变机制共轴叠加的平卧(或等斜)褶皱,大量的颗粒锆石U-Pb测年数据表明其时代为2400~2000Ma[3]。
马面山群与麻源群多呈构造接触关系,主要由变质的双峰式细碧—角斑岩(岩性为绿帘斜长角闪岩和钠长变粒岩)、十字石榴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和石英岩。这套地层已遭受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同位素年龄值显示马面山群成岩时代为1400~1000Ma。
长汀超群呈构造关系和麻源群接触,为一套绿片岩相变质的岩石组合,下部岩性为斜长云母石英片岩、石英黑云片岩,上部为浅变质的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板岩、千枚岩和杂砂岩。
综上所述,麻源岩的岩石组合大致反映了宁德—湖口断面东段华夏地块的中地壳的特点,长汀超群可能代表上地壳褶皱基底的特点,马面山群分布比较局限,从特点上看可能处于中地壳和上地壳的过渡带。
在扬子地块的东南缘,变质基底包括古元古代的星子群和中元古代的双桥山群(图2)。星子群出露于庐山附近,主要由十字石榴黑云片岩、石榴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和黑云斜长变粒岩组成,夹有斜长角闪岩、石英岩和不纯大理岩。岩石的变质程度为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其T=530~600℃,p=400~570MPa,估计埋深大约在15~20km,由此推测星子群岩石组合反映了扬子地块东南块东南缘中地壳的特点。颗粒锆石U-Pb年龄表明其时代为2200~2000Ma。
双桥山群和星子群呈构造接触,主要由绢云母板岩、千枚状板岩、变质粉砂岩、杂砂岩和凝灰质板岩为主,夹有双峰式细碧角斑岩建造,岩石主体遭受低绿片岩相变质,局部达高绿片岩相,年龄为1700(?)~1000Ma。
4断面的下地壳时代
沿断面走廊未见麻粒岩地体出露,因此下地壳的时代主要依靠Nd的模式年龄(tDM)和火成岩的捕获锆石年龄进行示踪研究。锆石是一种硅酸岩矿物,从理论上它应从SiO2饱和—过饱和岩浆中结晶,因此岩浆岩中捕获/或继承锆石时代揭示出深部长英质基底的时代信息。基性岩的tDM可以用来粗略估计“早期造壳时代(early crust formation age)”,而长英质火成岩的tDM可以解释为源岩的地壳滞留年龄(residence age)。
4.1华夏地块下地壳的时代
前人对该区火成岩的同位素测年工作已发现一些大于2500Ma的年龄,朱玉磷(1985)发表的新桥花岗闪长岩的微量锆石U-Pb年龄为2713Ma,尔后,又相继报道了一些老的U-Pb年龄信息:汤湖花岗岩年龄2516Ma[9],清湖岩体2642Ma[10],德化花岗岩3051Ma年龄[17]。最近周新华(1992)在江绍断裂附近陈蔡群斜长角闪岩中获得了(3125±184)Ma的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这些年龄值多落在2750~2500Ma区间内,少数点达到3100Ma,揭示出华夏地块下地壳形成时代的信息。使用颗粒锆石U-Pb测年也发现华夏地块存在2415~2589Ma的年龄(表1),进一步佐证在华夏地块深部存在2750~2500Ma的长英质基底。
表1断面走廊火成岩的捕获锆石U-Pb分析
① 误差为2σ;②对空白和稀释剂已作校正;③对空白、稀释剂和初始铅已作校正。
华夏地块的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侵位时代从古元古代延续至中生代,其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化学特点显示出S型花岗岩特征,表明这些花岗岩主体是由深部长英质基底深熔作用的产物。因此花岗岩可以视为一种探针来分析下地壳时代和成分。
中条期花岗质岩石(1900士100)Ma的tDM为2602~2674Ma(表2,图3),其fsm/Nd和εNd变化很小,表明其同位素组成基本上没受到后期AFC过程的明显影响,因此2600~2700Ma大致可看作中条期花岗质岩石的源岩时代。
表2华夏地块Sm、Nd同位素分析数据
加里东期花岗质岩石(400~450Ma)的tDM年龄多数落在1800~2500Ma区间内(表2,图3),这一时限和麻源群的时代大体吻合。野外证据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体与麻源群之间多呈侵入关系,并非麻源群分熔作用的产物,因此加里东期花岗质岩石的源岩时代应大于2500Ma。
燕山期花岗质岩石(100~120Ma)的tDM变化较大,但总体上小于2000Ma(表2,图3)。燕山期花岗质岩石具高的εNd值,暗示其源岩已遭受较强烈的地幔物质添加作用的影响,幔源物质添加作用可能是造成tDM年龄偏低的主要原因。
图3华夏地块tDM年龄直方图
1—中条期花岗岩;2—加里东期花岗岩;3—燕山期花岗岩
图4华夏地块斜长角闪岩的tDM年龄直方图(原始数据见赵凤清等,1995)
1—古元古代;2—中元古代
变质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的tDM年龄已归纳于图4中,麻源群的斜长角闪岩的tDM主体在2400~2600Ma以及2000~2300Ma两个时间段内,马面山群的tDM为2000~2300Ma,揭示出华夏地块早期多期次地幔岩浆的底板垫托时代多发育在2000~2300Ma以及2400~2600Ma。
4.2扬子地块(东南缘)下地壳的时代
扬子地块(东南缘)岩浆岩中许多捕获锆石的颗粒锆石U-Pb年龄大于2.2Ga(表1),大致可划分为2700~2800Ma和2200~2450Ma两个时间段内,揭示出扬子地块东南缘深部地壳长英质基底的时代信息,一些酸性火成岩的tDM年龄也佐证这一认识(表3)。
表3扬子地块赣东北火成岩的Sm、Nd同位素分析数据
① 全岩;②斜长角闪岩;③角闪石。
基性火山岩的tDM变化很大,多数变化于2000~2400Ma和1300~1700Ma两个区间内,有一些tDM达2600~2800Ma(表3),指示了扬子地块东南缘发生了深部地壳的底板垫托作用的时代。
5断面走廊下地壳的成分
火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揭示出下地壳主体由长英质岩石组成,但成分变化十分复杂,两个地块下地壳成分存在较明显差异,在下地壳的不同深度层次成分也不尽相同,随着地质的演化下地壳的成分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5.1华夏地块下地壳的成分
中条期花岗质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主体为S型,少量为I型或I型和S型的过渡型。花岗质岩石的εNd为-3.1~-2.6,147Sm/144Nd值为0.10~0.14,表明源岩应以长英质岩石为主。
加里东期花岗岩为高钾的钙碱性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主体以S型花岗岩为主。花岗质岩石具负的εNd值(-11~-8)和低的147Sm/144Nd值(0.1~0.14),表明它们应来源于“花岗质富集”的源岩。
燕山期花岗质岩石包括碱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以及二长花岗岩,在燕山晚期出现碱性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显示这期花岗质岩石主体仍以S型为主,但较之前两期花岗岩其A型和I型相对于S型的比例增生。燕山期花岗岩的εNd为-6~-1,也明显高于前两期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类似燕山期其它类型的花岗岩[20],表明它们的源岩是相似的,应来源于古老的地壳岩石的分熔作用,碱性花岗岩具有较高εNd,意味着有较强烈的地幔物质添加。
图5表示的是εNd随时代的演化过程,由此反映出中条期的下地壳成分演化程度要高于中条期(前者更富长英质),加里东期下地壳成分演化程度要高于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的εNd值的特点表明其源岩基本上没受到地幔物质添加,因此由中条期至加里东期下地壳成分变化可能是受地壳分异作用影响的结果。燕山期花岗质岩石具较高的εNd值,其源岩很可能是地壳和受地幔物质添加的混合体,表明由加里东期至燕山期下地壳成分变化是受地幔物质添加的影响。
图5华夏地块花岗岩的εNd—t图解
反映εNd随时代演化特点
5.2扬子地块下地壳的组成
扬子地块东南缘晋宁期花岗质岩石(900Ga±500Ma)主要为钙碱性岩浆岩,岩石类型包括二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在有些岩体中含有富铝矿物(堇青石、石榴子石、黑云母)包体以及夕线片岩岩石包体[25]。地球化学特点也显示出S型特点。晋宁期花岗岩具较高的εNd值(-6~+4)(图6)和低的87Sr/86Sr值,表明其源岩中有大量的地幔物质加入。此外在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结合带,出露有M型花岗岩,也佐证扬子地块东南缘较之华夏地块在物质组成上更偏基性。
新元古代的流纹岩(800~900Ma)从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上也具有S型特征,然而其εNd值为-1.9~+2.8,显示出与晋宁期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6结论
通过对宁德—湖口地学断面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可能获取到断面走廊下地壳性质的一些信息,将其归纳为:
① 花岗质岩石和酸性火山岩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华夏地块下地壳的成分主体由长英质组成,尤其是在地壳形成的早期阶段。地球物理资料也显示出同样的信息,宁德—湖口断面的地震波速结构反映下地壳除在局部地段的底部外,主体上Vp<7.0km/s,这一特征和酸性—中性麻粒岩的Vp值范围吻合。
图6扬子地块岩浆岩的εNd—t图解
② 两个地块下地壳的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扬子地块下地壳在物质成分上较之华夏地块演化程度较差,表明扬子地块的下地壳有更为强烈的地幔物质加入。
③ 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结果显示出下地壳的成分随着地质演化发生较大的变化,总体的演化趋势由“富花岗质”向“贫花岗质”方向转化,其原因可能是受地壳分异作用以及地幔物质添加作用改造的结果。
④ 通过对火成岩的tDM年龄和捕获锆石的年龄详细研究,断面走廊下地壳可能形成于2750~2500Ma,有些于3100~3000Ma已形成。尔后,地幔物质添加(以底板垫托方式为主)比较发育,华夏地块的时限为2400~2600Ma和2200~2300Ma,扬子地块则发生于2000~2400Ma和1300~1600Ma两个时间段内。
参考文献
[1]D.M.Fountain and M.H.Salisbury.Exposed cross section through the continental crust:Implication for crustal structure,petrology and evolution.Earth Planet.Sci.Lett.,1981,90,263~277.
[2]D.M.Fountain,R.Arculus and R.W.Kay.Continental lower crust.Elsevier:Amsterdam,1992.
[3]甘晓春,李惠民,孙大中,庄建民.闽北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福建地质,1993,12,17~32.
[4]W.S.Holbrook,W.D.Mooney and N.I.Christensen.The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deep crust.In:Continental lower crust.D.M Fountain,R.Arculus and R.W.Kay(eds).1~43,Elsevier,1992.
[5]黄萱,孙继民,D.J.Depaolo,吴克隆.福建白垩纪岩浆岩的Nd、Sr同位素研究.岩石学报,1986,2,50~63.
[6]黄萱,D.J.Depaolo.华南古生代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和华南基底.岩石学报,1989,5,28~36.
[7]金文山等.福建前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福建地质,1993,12,240~261.
[8]B.M.John,X.H.Zhou and J.L.Li.Format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eastern China and Taiwan: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Tectonophysics,1990,183,145~160.
[9]李献华,M.Matsumoto,桂训唐.华南汤湖花岗岩中25亿年太古宙残留锆石的发现及其意义初探.科学通报,1989,3,206~209.
[10]H.Martin,B.Bonin,J.Didier等.中国东南部福州花岗质杂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地球化学,1991,2,101~117.
[11]秦葆湖.台湾黑水地学大断面所揭示的湖南深部构造.湖南地质,1991,10,89~96.
[12]R.L.Rudnick and S.R.Taylor.The composition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lower crust:a xenolith study.J.Geophy.Res.,1987,92,13981~14005.
[13]R.L.Rudnick.Xenoliths-samples of the lower continental crust.In:continental lower crust.D.M.Fountain,R.Arculus and R.W.Kay(eds).Elsevier,1992,269~316.
[14]J.B.Smithson.A physical model of the lower crust from north America based on seismic reflection data.In:The Nature of the lower Continertal Crust.J.B.Dawson et al.(eds).23~34.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1986,24.
[15]王椿镛,林中洋,陈学波.青海门源—福建宁德地学断面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地球物理学报,1995,38,590~598.
[16]王银喜等.浙江龙泉早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及基底时代的讨论.地质论评,1992,38,525~531.
[17]王振民.华夏古陆及其相关地质问题的新认识.见:福建省地学论文集.福州:福建地图出版社,1996,116~136.
[18]熊绍柏,赖明惠,刘宏宾,于桂生等.屯溪—温州地带的岩石圈结构与速度分布.见:东南大陆岩石圈结构与地质演化(李继亮主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250~256.
[19]袁忠信,张宗清.南岭花岗岩类岩石Sm、Nd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地质论评,1992,38,1~15.
[20]张理刚.中国东部富碱侵入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模式及地质意义.地球科学,1994,19,227~234.
[21]赵凤清,陈云剑,李荣安.闽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多期变形和构造层次.福建地质,1993,12,33~40.
[22]赵凤清,金文山,甘晓春.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安徽地质,1994,4,73~81.
[23]赵凤清,金文山,甘晓春等.华夏地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特征及深部地壳性质.地球学报,1995,3,235~245.
[24]周新华,胡世玲,任胜利,李继亮.东南超壳多阶段构造演化同位素年代学制约.见:东南大陆岩石圈结构与地质演化(李继亮主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69~77.
[25]周新民,王德滋.皖南低87Sr/86Sr初始比值的过铝花岗闪长岩及其成因.岩石学报,1988,8,37~44.
[26]朱玉磷.对新桥岩体时代的讨论.中国区域地质,1988,4,353~357.
E. 中国的玉石都来自哪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玉石矿床被发现,玉石矿床的产地也越来越多。按照能量来源和演化历程,形成玉石矿床的地质作用分为内生作用、外生作用和变质作用三大类。那么这三大类作用下都具体产生了哪些玉石呢?
01
软玉
我国主要产地:
新疆软玉矿床
我国软玉矿床最着名的是新疆和田及周围邻近地区。
和田玉原生矿床分布略图
青海软玉矿床
沿东昆仑山脉的三岔口一小灶河一线又陆续发现了不少软玉矿点。
岫岩软玉
辽宁岫岩软玉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在海城仙人涧古人类遗址中出土为主。
其他产地的软玉矿床
除新疆、青海、辽宁外,我国软玉矿床重要的产地还有四川汶川县、石棉县、台湾花莲县等,这些产地的软玉矿床特征如下表:
02
翡翠
主要类型及产地:
翡翠矿床有原生矿床和次生矿床两大类型。
缅甸翡翠原生矿分布固
原生矿床
乌尤江流域的翡翠原生矿床中,质量最优者属度冒矿床。
次生矿床
产于冲积砂层的翡翠矿床:主要分布在乌尤江上游度冒之东南的坎底、蒙冒、潘冒、卡杰冒、桑卡等村庄附近的河谷中;
产于砾岩层的翡翠矿床:巨厚的第三系-第四系砾岩层分布在缅甸北部,主要集中在乌尤江河谷的鞋帕等地及乌尤江支流的马蒙、潘马等地。
03
绿松石
主要分布及产地:
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北、河南、青海、新疆、安徽和云南等地,其中湖北、陕西和河南三省交界的地区是绿松石的着名产地。
我国一些着名绿松石矿床的成矿特征
04
蛇纹石玉
辽宁岫岩县:所产蛇纹石玉就被称为岫岩玉或岫玉。
甘肃酒泉:所产蛇纹石玉称“酒泉玉” 或“ 祁连玉” 等。
广东信宜:所产蛇纹石玉称“南方玉” 。
新疆昆仑山:所产蛇纹石玉称“昆仑玉”。
台湾花莲:所产蛇纹石玉称“台湾玉” 。
广西陆川:所产蛇纹石玉称“陆川玉”。
四川会理:所产蛇纹石玉称“会理玉”。
云南:所产蛇纹石玉称“云南玉” 。
山东吕南:所产蛇纹石玉称“吕南玉”。
北京市:所产蛇纹石玉称“京黄玉”。
青海都兰:所产蛇纹石玉由于是竹叶状花纹,别有风趣,因而称为竹叶状玉。
甘肃武山:所产蛇纹石于又称武山鸳鸯玉。
山东泰山:因产于五岳之首的泰山东坡而得名泰山玉。
05
独山玉
独山玉是我国特有的玉石品种,主要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独山、新疆、四川等地。
河南独山玉
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独山,故命名独山玉(南阳玉),是一种古老玉种。
新疆独山玉
新疆独山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由于岩石风化后突出,高出围岩,远望也似“独山”命名为新疆独山玉。
06
欧泊
欧泊按成因产状可分为两种类型:古风化壳型欧泊矿床和热液型欧泊矿床。
欧泊的另一别名“闪山云” 也是由其在澳洲的产地闪电岭(Lightning Ridge)转译而来的,捷克,墨西哥,美国等地的欧泊以热液型矿床为主。
按欧泊的颜色来分:
白欧泊的主要产地为澳洲的安达莫卡和库伯佩迪。
黑欧泊的主要产地为澳洲的闪电岭,其次是安达莫卡和昆士兰州的海利克斯。
火欧泊的主要产地是墨西哥的格雷罗州,其次是匈牙利和美国的内华达。
中国至今无高质量的欧泊矿床产出,但有欧泊矿床分布,以陕西八宝台蛋白石矿床为典型。
07
玛瑙
玛瑙产地广泛,儿乎遍及全球各地:
红玛瑙主要来自巴西,印度,乌拉圭和中国云南;
带玛瑙和黑玛瑙主要产自巴西、马达加斯加和乌拉圭;
苔藓玛瑙主要来自印度和美国;
灰白色玛瑙主要来自格鲁吉亚,冰岛,印度,美国和中国。
08
硅化木
我国硅化木的分布较广,浙江、新疆、云南、北京和西藏等均有分布,浙江、北京还建成了硅化木公园。
09
芙蓉玉
芙蓉石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脉中,属花岗伟晶岩型矿床。芙蓉石分布不广,世界上优质芙蓉石主要产于巴西,斯里兰卡。此外,缅甸、美国、西南非洲、马达加斯加等地亦产芙蓉石。中国芙蓉石主要产于内蒙古和河北,其次有新疆、陕西、湖南、广西、四川、江西等地。
10
青金岩
阿富汗的青金岩矿床:产于巴达赫尚省的含青金岩区,位于兴都什库山脉东部科克奇河流域。
俄罗斯的青金岩矿床:矿床产于贝加尔南部地区。
智利的青金岩矿床:矿床产于崎岖、贫瘠的安第斯山脉。
11
寿山石
寿山石矿床主要分布福州市郊的寿山和峨眉两地。寿山一带的原生矿主要分布在高山、都成坑、善伯洞、月尾、旗降等地,其中以高山产出最多。
12
青田石
主要分布及成因:
青田石矿床位于浙江东南部,矿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上保罗统中酸性火山岩与侵入体广泛发育,普覆盖全区。
晚侏罗世强烈的火山活动伴随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喷溢活动,由此形成大面积覆盖的火山碎屑岩,岩性主要以酸性为主的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属富钾和富铝的岩石类型。青田石矿床主要是酸性火山岩经热液蚀变形成的。
13
鸡血石
到目前为止,鸡血石的产地主要有两处,一是浙江省昌化,二是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分别称为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成因。
14
煤玉
世界上优质的煤玉主要产在英国英格兰北部约克郁,呈不同大小的团块产出,此外,还有法国的朗格多克省及西班牙的阿拉贯、加利西亚、阿斯图里亚、中国的抚顺、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德国的府腾保、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等。
我国辽宁抚顺的煤玉主要产于第三系煤层中,其雕刻品久负盛名。我国贵州水城也产煤玉,该矿床产于二叠纪煤层中,呈透镜状夹层,煤玉乌黑如墨玉。
15
珊瑚
珊瑚主要产于太平洋西海岸的日本、中国台湾、琉球、南沙群岛等;地中海的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以及美国夏威夷北部中途岛附近的海区。
16
琥珀
琥珀矿床的产地众多,国外主要有波兰、德国、丹麦、俄罗斯、多米尼加、罗马尼亚、捷克、意大利、挪威、英国、新西兰、墨西哥、缅甸、黎巴嫩、美国、加拿大、智利等。
中国的琥珀矿床主要产在新生代第三系泥砂质及含煤系地层中,其次产于中生代的白垩系地层中。已知的产地有辽宁、河南、云南、福建、西藏等省区。
- End -
F. 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林亨才1 刘昭平2 许国辉1
(1.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03;2.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州350003)
摘要:黄梓厂铜多金属矿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境内,已发现并圈定7个铜铅锌矿体。区内晚三叠世焦坑组尤其下段(角)砾岩层是最重要赋矿层位。北西向断裂及其伴(派)生的断裂构造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焦坑组下段(角)砾岩层成分较复杂且胶结较松散有利于成矿热液与其发生交代,使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晶出、沉淀成矿。本矿床属充填断裂破碎带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焦坑组下段(角)砾岩层和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是本类型矿床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顺昌黄梓厂;福建
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矿位于顺昌县城关310°方向18km。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于1999年起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福建省泰宁—建阳铜铅锌银资源评价,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为下一步找矿积累了经验。本文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和分析控矿条件基础上,初步探讨铜多金属矿成因机理。
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床经过工作,在区内北西向(F1)断裂上盘(南西盘)共圈定7个铜铅锌矿体。矿体产于晚三叠世焦坑组中,除Ⅶ号矿体赋存于焦坑组上段长石石英砂岩中外,Ⅰ~Ⅵ矿体产自焦坑组下段(角)砾岩中。矿体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产出,除Ⅲ号矿体在LD3附近地表见铁帽外,其余均为隐伏矿体。黄梓厂铜多金属矿,目前是闽西北地区变质基底(天窗)之上叠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内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其中333+3341金属资源量Pb、Zn均达中型矿床规模,Cu达小型矿床规模。系统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探讨矿床成因,总结区域找矿标志,对福建乃至华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政和—大埔北东向断裂带之北西侧,南平—宁化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带北侧,属闽西北隆起带的南段(图1)[1]。区内地层出露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混合岩化作用强烈。
区域地层主要出露基底地层为早元古代麻源(岩)群南山(岩)组、大金山(岩)组和中-晚元古代万全(岩)群、马面山(岩)群,其中大金山(岩)组、马面山(岩)群为区域重要的金、铜、铅、锌矿产主要赋存层位之一。盖层为晚三叠世焦坑组下段及侏罗系下统梨山组等,其中三叠纪焦坑组与矿区内铜、铅、锌矿产密切相关。区域构造总体表现为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向的韧性、脆性断裂及剪切带,其次为南北向、北西向断裂。侵入岩自早元古代至第三纪均有发育。其中,以晚侏罗世侵入岩最为发育,次为志留纪。岩性包括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类,其中,以酸性和中酸性岩类占绝对优势。燕山期岩浆岩与区内铜、铅、锌多金属矿产密切相关。
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金自然重砂测量,发现了一批具找矿前景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及金自然重砂异常。矿区处于顺昌何厝坑铜-铅-锌-银组合异常区内,由3个锌、1个铅、2个铜及一个银水系沉积物异常组成,各异常重迭较好。
图3 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区0线地质剖图
图4 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区16线地质剖面图
Ⅲ号矿体:由LD3、LD1、ZK002、ZK1602、ZK3201控制,地表于LD3处见有铁帽出露,呈脉状产出,矿体走向长大于1000m,斜深大于210m,厚1.05~6.36m,平均3.26m。工程品位:Cu0.01%~1.01%、Pb1.04%~5.22%、Zn0.30%~4.90%、Ag(8.4~32.2)×10-6,平均品位:Cu0.78%、Pb4.13%、Zn3.92%、Ag25.3×10-6。
Ⅳ号矿体:由ZK001、ZK1602、ZK3202和ZK4801控制,为隐伏矿体,呈脉状产出,矿体走向长大于1200m,剖面线上为单工程控制,厚0.49~4.65m,平均1.85m。工程品位:Cu0.01%~0.64%、Pb0.95%~2.53%、Zn0.33%~6.44%、Ag(6.1~102.3)×10-6,平均品位:Cu0.61%、Pb1.69%、Zn3.93%、Ag60.7×10-6。
Ⅴ号矿体:由ZK1601、ZK1602控制,为隐伏矿体,呈扁豆状产出,走向上为单工程控制,斜深大于178m。厚0.51~4.89m,平均2.70m。工程品位:Cu0~0.32%、Pb1.35%~2.02%、Zn0.30%~1.79%、Ag(8.4~14.0)×10-6,平均品位:Cu0.29%、Pb1.96%、Zn1.74%、Ag13.0×10-6。
Ⅵ号矿体:由ZK1602孔控制,为隐伏矿体,呈扁豆状产出,为单工程控制。厚1.26m,品位Cu0.15%、Pb0.95%、Zn0.92%、Ag6.1×10-6。
Ⅶ矿体:由ZK3202控制,为隐伏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为单工程控制,厚1.00m,品位:Cu0.59%、Pb2.50%、Zn1.62%、Ag12.5×10-6。
另外,评价区内还于钻孔中见有厚度0.14~0.99m,品位:Cu0.01%~4.68%,Pb0.42%~12.77%,Zn0.34%~9.00%,Ag(2.5~48.5)×10-6的多金属矿化体14个,地表TC801、TC100和TC10001见有2个铁帽。
3.2 矿石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石类型
组成矿石的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绢云母、硅灰石等。根据镜下鉴定,从各矿物的穿插、交代及包含关系可知,各矿物的形成顺序为:次生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硅灰石→绿泥石→绿帘石→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方解石→黄铁矿。
根据基本分析、组合分析,以及对ZK001孔Ⅳ号矿体、ZK1602Ⅲ号和Ⅰ号矿体所取的ZHf1、ZHf6、ZHf8组合样进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矿石中除了主要有益元素铜、铅、锌、银外,尚有其他伴生元素。
矿石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乳浊状-叶片状结构和镶边结构。
矿石主要为团块状、角砾状、块状构造,少量呈细脉状构造。
矿石自然类型,据其主要有益组分划分,可划分为铜铅锌矿石和铅锌矿石两种类型。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划分,可将矿石划分为硫化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种类型,本矿床主要为硫化矿石,氧化矿石极少(仅于LD1和LD3老硐中见及)。
3.3 围岩及围岩蚀变
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晚三叠世焦坑组(角)砾岩、含灰岩砾石(角)砾岩、砂砾岩、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其次为绢云母化和硅化,局部可见硅灰石化。其中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与金属矿物的形成关系密切,这表现在矿体及顶底板往往具此3种蚀变,且蚀变的强度和范围与矿化强度成正比。如ZK001、ZK1602岩石蚀变强度大且范围广,则见矿性好(为矿区内见矿最好的2个钻孔)。其他钻孔蚀变弱,则见矿性差,甚至没有见矿。
4 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初探
4.1 成矿作用
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南山(岩)组、晚三叠世焦坑组。区域上麻源(岩)群大金山(岩组)、南山(岩)组是重要的铜多金属矿源层,焦坑组是区内赋矿层位(尤其下段)。在成矿热液沿着F1断裂伴(派)生的北西向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由于断裂通过的焦坑组下段(角)砾岩层胶结较松散,且成分较复杂(含灰岩砾石等),更有利于成矿热液与其发生交代,形成了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等蚀变,同时使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晶出、沉淀成矿。
区内F1断裂及其伴(派)生的北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而F1断裂的伴(派)生断裂构造也是容矿构造。
4.2 矿床成因
根据矿体主要赋存于焦坑组下段第一岩性段(角)砾岩中,矿体与围岩接触面上局部可见擦痕,沿走向倾向上具膨大、缩小,镜下矿石中非金属矿物石英受动力压碎形成碎粒状,且具明显的波状消光(照片1),以及金属硫化物的形成主要与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关系密切等特征,初步认为,本矿床属充填断裂破碎带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5 找矿标志
(1)焦坑组下段是寻找本类型矿床的重要标志。
(2)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铜、铅、锌矿的标志之一,尤其是地表矿体氧化带。
(3)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是寻找本类型矿床的重要标志。
(4)层间缓断裂构造为矿液运移和富集提供通道和容矿空间,亦作为找矿标志之一。
本文是在《福建省泰宁—建阳铜铅锌银资源评价报告》基础上完成的,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福建省泰宁—建阳铜铅锌银资源评价”之子项目——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银)矿评价的研究成果。具体项目任务由福建省地调院南平地质调查所承担,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撰文过程中得到南京地调中心班宜忠高级工程师的指导与评审,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黄泉祯,庄建民,郑声俭等.福建省地质图(1:500000)说明书.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8. 94~10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Cupper Polymetallic Ore in Huangzichang, Shunchang County, Fujian
Lin Hengcai1,Liu Zhaoping2,Xu Guohui1
(1. Fuji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Fuzhou 350003;2. Fuji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Fuzhou 350003)
Abstract: The cupper polymetallic ore of Huangzichang is located in Shunc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where seven bodies of Cu, Pb and Zn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defined. In this area, the breccia formation in Late Triassic Jiaokeng Formation, especially its lower pa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ccurrence position. NW stretching faults and associated faults tectonics has supplied the canal for the migration of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solution. Furthermore, the complex compositions and loose cement texture of the breccia in lower part of Jiaokeng Formation are good for its metasomatic process with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solution, which have the metallic minerals, such as galenites, sphalerites and towanites, crystallized and settled. This ore belongs to the epithermal deposit of the sealing fault fracture zone. The breccia formation in lower part of Jiaokeng Formation and the wall-rock alteration like chloritization, carbonation and epidotiz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ospecting criteria in this deposit.
Key words: Cupper polymetallic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Huangzichang, Shunchang; Fujian
G. 99%以上品位的石英砂多少钱一吨
大概每吨也在两万多块钱。
石英砂是石英石经破碎加工而成的石英颗粒。石英石是一种非金属矿物质,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石英砂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无色半透明状,莫氏硬度7。
石英砂是重要的工业矿物原料,非化学危险品,广泛用于玻璃、铸造、陶瓷及防火材料、冶炼硅铁、冶金熔剂、冶金、建筑、化工、塑料、橡胶、磨料,滤料等工业。
概述:
石英砂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 ,石英砂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无色半透明状,硬度7,性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密度为2.65,堆积密度(1-20目为1.6~1.8),20-200目为1.5,其化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异向性,不溶于酸,微溶于KOH溶液,熔点1750℃。
常用规格有:0.5-1mm、1-2mm、2-4mm、4-8mm、8-16mm、16-32mm、10-20目、20-40目、40-80目、100-120目。
石英砂是无色、透明的石英的变种,希腊人称为“Krystallos”,意思是“洁白的冰”,他们确信石英是耐久而坚固的冰。中国古代人认为嘴里含上冷的水晶能够止渴。石英砂岩是固结的碎屑岩石,石英碎屑含量达95%以上,来源于各种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重质矿物较少,伴生矿物为长石、云母和黏土矿物。
H. 区域断裂带
1.赣江断裂带
赣江断裂带发育在江西省境内,全长大于600km,宽50~120km,走向NNE20°,伴 生有一系列NE向和NW向的次级断裂。该断裂带北起湖口,途经彭泽、南昌、清江、吉 安、万安、赣州、龙南等地,纵贯江西全省,是地表上一个醒目的低谷带,其西界在九 江—高安—遂川一线,东界在石门街—乐安—定南一线,由一系列NNE向、NE向和NW 向断裂束组成。在地球物理上,它是一个具有显着的重力、航磁异常梯度带的深大断裂 带;岩石学上,它是一个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线;沉积学上,控制了一系列晚白垩世—古近 纪的红色沉积盆地。构造形迹和沉积作用特征表明,中-新生代是赣江断裂带活动的高峰 期,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脆性剪切带,具有大规模左旋走滑变形北强南 弱、走滑时代北早南晚的穿时特点和伸展断陷向北扩展、沉积中心向西迁移的演化规律。 控盆作用及构造交切关系表明,赣江断裂带起始于早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之后 的早侏罗纪(J1)。年代学、运动学研究表明,该断裂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左 旋走滑(K1)、滑脱伸展(K2-E)和右旋挤压(N-Q),其动力学原因主要受侏罗纪以 来太平洋板块运动体制的制约。
构造属性:晚中生代火山岩线、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盆地的主控断裂。
2.吴川-四会断裂
吴川-四会断裂带位于粤西云开隆起带东缘,南起广东西南部吴川、湛江等地,经阳 春、云浮、四会、广宁、英德、韶关等地向北延伸至赣粤边境与江西赣江断裂带相连,是 广东省境内乃至华南地区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深大断裂带,对深入认识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 区岩石圈结构构造及其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断裂带的最初发现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广东区测队在进行1:20万 阳春幅、高要幅、怀集幅区调时,在断裂带沿线一些花岗岩体中,发现了一系列NE至 NNE向的片理化带和糜棱岩化带。1961年莫柱荪在对上述动力变质带及其变质作用进行 研究后,提出了 “断裂变质作用” 的概念,并划分了吴川-四会、罗定-云浮等断裂变 质带(莫柱荪,1984),“吴川-四会断裂” 由此而得名。60年代和70年代,大多数研究 者开始注意到断裂带的宏观地质特征与脆性变形;80年代初,溪小双、张曾荣(1982) 首次在永宁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陈挺光(1985)对吴川-四会断裂带进行了专题研究, 探讨了断裂带地质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并根据大尖花岗岩体内的片理化带和糜棱岩化 带,划分出一条“大尖动力变质带”,广东省区域地质志对该断裂带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8)。随后,该断裂带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袁正新等,1991; 彭少梅等,1994;郑家仪,1996;水汀等,1997),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断裂带的 地质特征、变形特征和控矿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断裂带的北延问题。但到目前为 止,对该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演化方面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多分歧。
该断裂带全长大于800km,宽10~30km,走向NE20°~40°,由一系列走向NNE向或 NE向断裂组成(图2-3)。西南段茂名、吴川、电白、阳江、阳春一带分为东西两条断 裂束,由11条主要断裂组成,其中一支进入吴川后,在湛江附近潜伏于雷琼断陷之下, 在海康乌石港插入北部湾;另一支经阳江入海进入大竹洲岛(广东省地质矿产局, 1988);中段吴川、四会等地断裂连续性好,影响宽度15~20km。单条断裂一般长数十千 米至数百千米(水汀等,1997);北东段由三条断裂束组成,塘洞、小水洞、江屯、三层 排等断裂组成其西断裂束,成功坳、西牛、官塘、合水口等断裂组成中断裂束,烟筒岭、 南雄、英德、讴坑、石差等断裂组成其东断裂束(郑家仪,1996)。总体上,该断裂带呈 舒缓波状延伸,局部呈S形,中段收敛,两端撒开。西断裂束发育强度较大,倾向以NW 向为主,倾角50°~80°;东断裂束多属高角度逆冲断层,以SE倾向为主,倾角60°~80°, 中断裂束时而倾向北西,时而倾向南东,成绞扭状,倾角60°~85°。宏观上,吴川-四 会断裂为一大型左旋走滑构造。大规模左旋走滑,导致断裂带北西侧罗定、云浮等地地层 向SSE推覆,南东侧粤北新洲等地地层向NNW推覆,形成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老地层 常逆掩于新地层之上。从新洲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中早中生代长英质岩脉经受了同推覆期 韧性变形,推覆构造被侏罗纪花岗岩侵入,与花岗岩同期侵入的长英质伟晶岩脉变形微弱 来看,左旋走滑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该断裂带控制了南雄盆地等K2-E断陷盆地,控 盆边界为一系列大型拆离断层,因此推测K2-E发生过滑脱伸展。
在地球物理场上,该深断裂带是布格重力场的梯级带和不同重力、磁场及莫霍面的分 界面,把重力场分为东高西低两部分:东侧区域重力场明显升高,最高重力等值线在佛山、三水一带,强度为+2×10-6m/s2,西侧重力场降低,最大负值等值线在云开大山一 带,强度为-5×10-6m/s2。由此推测东侧为上地幔局部隆起区,莫霍面埋深约26km;西 侧为上地幔凹陷区,莫霍面埋深约28km(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8)。重力梯度带位于 深断裂带的东南侧,说明东断裂束是向东南倾斜的。上述布格重力场梯级带向上延拓 10km、15km、20km、30km仍然存在。在航空磁测上,它是一条NE向展布的局部磁场异 常带,其位置与重力梯度带相当。断裂带的NE段进入英德犀牛等地后,虽其地表形迹不 甚明显,但地球物理场资料表明它是一条切入基底的深断裂并与吴川-四会深断裂带相会合(陈挺光,1985),其两侧重力场差异较大。该断裂带切割深度较深,据Kushiro的 Ne′-O′1 -Q′三角图解,推测漂塘坳云辉二长岩的成岩物质来自地壳深处43km,南湖含铂 族元素的超基性岩体则超过100km(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8)。上述表明,该断裂带局 部地段已深切上地幔,并导致雷州半岛等地幔源分异型基性-超基性岩浆的喷溢。
图2-3 吴川-四会断裂带地质简图
大量研究表明(袁正新等,1991 ;彭少梅等,1994;郑家仪,1996;水汀等, 1997),该断裂带为一变质程度较高的热变质带,沿断裂带发育有10~100km规模不等的 兰源—江屯、石狗、河台、圭冈、河邦、牛力头、大王山等变质带。断裂带内前泥盆纪地 层和岩体,发生了韧性变形和变质作用。花岗岩变为长英质糜棱岩、千糜岩、初糜岩和糜 棱岩化花岗岩,具眼球状、片麻状构造;砂岩、页岩变为构造片岩、片理化砂岩;石灰岩 变为方解石超糜岩、糜棱岩、初糜岩和方解石构造片岩,并见有宽1~10余米的超糜岩带(袁正新等,1991)。断裂带构造岩种类繁多,变形机制多变,断裂变质作用、动力变质 作用等形成的韧性变形以及构造角砾岩、硅化破碎带和石英脉等脆性变形在混合岩、花岗 岩体内和岩层中均可见到。水汀等(1997)通过对断裂带构造岩变形环境分析后,认为 该带存在中-高温超塑性变形系列和半韧性-半脆性糜棱岩两个系列构造岩。根据变质、 变形岩石中主要为绿泥石、十字石、红柱石、石榴子石等变质矿物组合的特点,其形成的 温压条件相当于低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可划分为低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两期退变质作 用,构造退变质作用明显。高村韧性剪切带中发育的玻状岩变形温度为200~250℃,形 成深度相当于9~12km、围压小于5×106Pa,差异应力为(5.6~8.2)×108Pa。该带糜 棱岩磁性组构研究表明,主磁化率变化范围为44.00~442.6(10-6SI),值为224.54(10-6SI),磁各向异性度P为1.0999~1.2381,均值为1.1593,变形路经为非共轴层流 纯剪变形(袁正新等,1991)。从片理化、糜棱岩化带的规模和空间分布来看,该断裂带 是一条完整的前泥盆纪韧性剪切带,晚期叠加了脆性变形,具有多期次构造活动的特征。
断裂带岩浆活动强烈,发育近百个中酸性及基性-超基性侵入体,过铝花岗岩也很发 育(汪洋等,2003)断裂带对两侧沉积地层的发育和沉积环境有明显控制作用。该带范围 内的早古生代至侏罗纪侵入的花岗岩和早古生代混合岩、混合花岗岩都经历了强烈的韧性 变形-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糜棱岩化和片理化,形成了各种糜棱岩和片理化花岗岩。上 述各种构造岩,由变形碎裂花岗岩→片理化花岗岩→初糜岩→糜棱岩→千糜岩,随着变 形-变质作用的深化,其中石英不断变为糜棱质重结晶石英基质,部分成为碎斑;长石不 断被分解为绢云母、石英基质,未分解的形成碎斑:连一些副矿物如锆石等也发生了挤压 破碎。因此,花岗质原岩的矿物程度逐步由粗变细,糜棱质基质增加,碎斑减少。矿物成 分变化也越来越大,长石逐渐减少。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增多。岩石结构构造则由原来 的花岗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变为糜棱结构、千糜结构和条带状、溯流状、片麻状、 眼球状构造,原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袁正新等(1991)在研究了这些岩体构造变 形特征后,认为这些岩体的变化是侵入的花岗岩经韧性剪切变形-变质的结果,其主要依 据为:(1)岩体与围岩呈侵入的突变接触关系,相带发育,围岩发生接触变质;(2)在空间 上,它们均分布在吴川-四会韧性剪切带内,与整个韧性剪切带的其他地层岩石一起发生 了韧性变形-变质作用,它们属于韧性剪切带的组成部分;(3)岩体都呈北东或北东东向条 带状、透镜状延伸,明显发生了压扁拉伸,其形态特征与该带内晚白垩世岩体和外围未发 生韧性变形的岩体截然不同;(4)岩体与围岩的变形-变质作用是同时发生的,表现为岩体 的片麻理与围岩的片理产状一致,岩体的构造线方向与韧性剪切带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5)从构造方面来说,这些岩体都已变成了长英质的糜棱岩、千糜岩、初糜岩、片理化花岗 岩、变形碎裂花岗岩等构造岩。
该韧性剪切带变形岩石中广泛发育拉伸线理、S-C面理和小型剪切褶皱。拉伸线理 表现为砂砾岩砾石的拉伸、长英质矿物的拉长和动态重结晶矿物的拉长定向生长。S-C 面理在糜棱岩、干糜岩和初糜岩中最发育。S面理表现为透镜状碎斑或砾石的扁平面,小 型剪切拖拉褶皱的轴面;C面理为各种透镜体的旋尾的联合面。在强应变的糜棱岩中,两 组面理交角很小,或近于平行(袁正新等,1991)。S-C组构、S-L组构、旋转残斑等 宏观微观运动学标志研究表明(黄海玲等,2001),吴川-四会断裂带是一条陡倾角左旋 走滑切壳深断裂,带内几乎所有的主干断裂早期具左旋走滑逆冲推覆韧性剪切变形特征; 晚期则具右旋走滑拉张伸展脆(或韧-脆)性变形特征。
该断裂带带内受影响的最新地质体是晚侏罗世火山岩,白垩系和白垩纪花岗岩未受影 响表明,吴川-四会断裂带大规模左旋走滑韧性变形发生在侏罗纪末至白垩世初,其动力 学机制与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有关。
构造属性:大陆内部左旋走滑型构造、晚中生代火山岩线、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盆 地的主控断裂。
3.长乐-南澳断裂
长乐-南澳断裂带大体上沿平潭-东山褶皱带的西缘,北起福州川石岛,向南西经长 乐—福清、莆田、惠安、晋江、龙海、漳浦、东山等地至广东南澳岛西部,全长约 400km,宽2~12km,是一条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该带由一组高角度或直立的走滑断裂 带组成,兴化湾以南走向北东,兴化湾以北走向北北东。断裂所过之处,韧性剪切变形或 蚀变十分普遍,表现为一狭窄但延伸长的糜棱岩带及片理化带。剪切带中的原岩以二长花 岗岩为主,次为火山岩,主要发育于南园组火山岩和二长花岗岩中,接近断裂带的平潭- 东山褶皱带基底变质岩亦被卷入,局部涉及上三叠统文宾山组、下侏罗统梨山组和下白垩 统石帽山群。岩石受强烈剪切作用而表现出显着的构造线理,剪切强度从西北向东南增 强,岩性由片理化或糜棱岩化火山岩和二长花岗岩逐渐变为变余糜棱岩,剪切最强部分出 现构造片岩(黄辉等,1993)。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凡强烈变质变形的岩石都只分布在长 乐-南澳断裂带附近,所有岩石均沿NE40°~50°方向呈狭带状展布,都已经历过可达角 闪岩相的变质和石英-长石矿物相的韧剪变形。在莆田和晋江,有少量超镁铁岩团块,但 未发现与之配套的蛇绿岩套中火山-沉积岩组合。非蛇绿岩型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块在断 裂带上的分布,中-新生代裂谷型岩浆组合特征,断裂两侧相似的变质岩基底及对应显着 的地幔隆升地带,说明该断裂带为一条正在发育的中-新生代裂谷带(朱云鹤,1998)。 在台湾海峡打开之前,闽东南与台湾是相连一块的整体,生物地层特征相同(颜沧波等, 1951),均分布早白垩世高温变质带。花岗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是该带的代表性岩 石,其同位素年龄集中分布在100~120Ma(舒良树等,2000)之间,与区域上古太平洋 岩石圈朝大陆斜向俯冲时间一致,属同构造-岩浆期产物。
鉴于高温矿物和强烈韧性变形多出现在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附近;远离走 滑断裂及岩体,变质和变形逐渐减弱,因而至少有一部分变质变形的热源是由断裂和岩浆 提供的(舒良树等,2002)。长乐-南澳带中心部位花岗片麻岩中的显微组构记录了一期 同岩浆期的走滑变形历史。据此,长乐-南澳带内的花岗岩是受走滑剪切热和岩浆热双重 制约的,是在走滑运动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这是一个既控制变质变形又控制岩浆活动的 断裂带。100~120Ma花岗岩浆侵位与变质变形的动力学来源应该与太平洋板块沿北西方 向朝东亚陆缘的斜向俯冲有关、与长乐-南澳带左旋走滑作用有关。法国诺曼底的华力西 期走滑型花岗岩和围岩经历了相同的变质和韧剪变形,其运动学组构均为走滑(Charvet et al.,1990,1999;Berthe et al.,1979);长乐-南澳带钙碱性花岗片麻岩、花岗闪长岩 的形态和形成机制与它颇为相似。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围岩的透入性组构完 全一致:剪切面理走向北东,朝南东陡倾斜;拉伸线理朝北东平缓倾伏,倾伏角10°~ 15°;各种非同轴不对称韧剪组构非常发育。从韧性剪切带中心或岩体向外,变质程度由 角闪岩相逐渐变为绿片岩相;特征矿物从矽线石变为石榴子石、云母以及绿泥石;韧性剪 切变形作用也从韧性剪切带或岩体中心向外侧不断减弱。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 构造等运动学研究表明,长乐-南澳带是一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舒良树等,2000)。其 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因此,它 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在早白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撞期和 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碰撞后期,该带以右行为主,这种右行走滑一直持续至今。发育韧性剪 切带的闽台微大陆原始位置可能比现今更靠南,这是属于几百千米的漂移位移而不是剪切 位移(王志洪等,1996)。
由于受强烈剪切的最新岩层和岩体分别是晚侏罗世地层和花岗岩,下白垩统和早白垩 世侵入岩基本不受剪切影响,因此,剪切发生的时代主要在晚侏罗世末和早白垩世初 之间。
构造属性:晚中生代大陆内部左旋走滑型构造-岩浆带。
4.上虞-政和-大埔-海丰断裂(大埔-海丰段)
上虞-政和-大埔-海丰断裂(广东省境内称莲花山断裂)北起杭州湾上虞,向南 经丽水、政和、南平东、龙溪、大田、漳平、龙岩东、大埔、海丰一带,于大亚湾、深圳 湾入南海,又复现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附近。有人从相关滤波分析认为该断裂没有经过 大埔,而是从梅县东穿过,因此称 “丽水-海丰断裂”(陶奎元等,1998)。但我们认为 该断裂并非由一条孤立的断裂组成,而是由一系列近于平行分布的陡倾角断裂组成的断裂 带。断裂带总体呈NNE向,连续性较差,多处被其他断裂错开,长度大于1000km,宽 20km左右,中段最宽处超过50km。该断裂带是重要地内生金属成矿带,沿断裂带分布有 数百个矿床(点),受断裂和晚中生代岩浆岩的双重控制。
该断裂带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 段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断裂带北东段地表构造相对较清晰,政和、后山等地由两条较 为连续的断裂束状组成,总体上北窄南宽,相距数千米到20km,南平、迪口等地有一系 列延续较好的单条断裂呈雁列状展布,宽一般大于20km,单条断裂一般长数十千米,沿 断裂带发育挤压片理、碎裂岩、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化带等,断裂带两侧岩层褶皱较强 烈、性质复杂多变。出路地层主要有震旦纪—下古生代云母石英片岩、斜长云母石英片 岩、千枚岩等变质岩以及早、晚侏罗世长石石英砂岩和晚中生代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体 等。该段韧性变形作用较强,龙北溪组韧性变形出现带状中压变质带和糜棱岩、片岩带, 主要特征为强烈的片理化,拉伸线理发育,薄片中可见大量的石英动态重结晶现象和压力 影、核幔构造等,此外还出现大量的多硅白云母,表明该断裂带形成于中部构造层次(水汀等,1993)。川石叶田-营勺剖面在糜棱岩上叠加有一套脆性-半脆性为主的碎裂 岩系列,并见100多米宽的破碎带,其西侧为晚侏罗纪火山岩块夹少量变质岩;东侧为龙 北溪组变质岩的碎裂糜棱岩。晚中生代该段则主要表现为伸展-拆离作用,控制了J33 - K1的火山岩分布,航磁资料表明延拓至地下2km,该断裂趋于消失,与梨式拆离断层相 吻合,沿断裂带展布有基性-超基性岩脉,王母山、长城—王山口、石城—洋后以及熊山 一带,断裂东侧还有中酸性岩墙、岩脉出现,此外沿断裂带还存在大量晚中生代中酸性侵 入岩和偏碱性侵入岩;中段南平、龙溪、大田、漳平、龙岩、大埔等地,由一系列走向 NE-NNE向斜列状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组成。长约140km,宽约20~50km,倾角陡立。断 裂带西侧推覆构造极为发育,东侧中生代火山盆地广泛发育,沿断裂带早古生代、早中生 代、晚中生代花岗岩体广泛分布。据对该带断层岩及地层、钻孔资料分析,该断裂带早期 活动为韧性剪切,中、晚期为逆冲推覆和伸展拆离;西南段广东莲花山一带,该断裂带是 一条强烈的挤压破碎带,由120多条断裂所组成。根据它们的产出部位可分为东、西两断 裂束:东断裂束分布于莲花山东南侧,由河婆-河田-汤湖、海陇等13条主干断裂组成, 走向40°~50°,倾向南东,倾角40°~70°,西断裂束分布于莲花山西侧,由白宫-羊石 脑、五华-深圳等14条主干断裂组成,走向30°~50°,倾向北西,倾角40°~85°在剖面 上,东西两束断裂倾向相反,倾角相近,是一种典型的对冲结构(广东省地质矿产局, 1988);在构造组分上,断裂带所经地段,硅化、糜棱岩化、片理化、劈理、构造透镜体 发育。早期具有韧性变形的特征,变形变质效应与区域变质绿片岩相相当;晚期则以脆性 变形为主。
在地质上,它是一条明显的岩性分界线,以西多为中、新元古界、震旦系及古生代变 质岩系,以东则为大面积的火山岩(陶奎元等,1998)。该断裂原为早古生代末的大型韧 性剪切带(Charvet et al.,1999,2010),年龄390~420Ma(舒良树等,1999)。其SE侧 为东南沿海区,地壳薄,为晚中生代强烈的岩浆活动区,钙碱性火山-侵入杂岩广泛分 布。花岗岩类多属Ⅰ形,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为活动大陆边缘背景(Zhou et al.,2000)。 其NW侧为前泥盆纪基底隆起区,称华南加里东期褶皱带(郭令智等,1980;任纪舜等, 1990);时代老,地壳厚,广泛出露元古宙混合岩、片麻岩和混合岩(杨树锋等。1995)。 此基底隆起区已遭受古太平洋动力学体系的改造,区内分布了一系列小规模的晚中生代火 山-沉积盆地和花岗岩体,它们多呈NE方向延伸,与西太平洋陆缘火山岩带展布方向一 致,表明二者同受太平洋动力学体系的制约(舒良树,2002)。在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 中,这种富硅铝成分的基底,必然会影响到部分熔融花岗岩浆的成分,致其高铝或过铝(Harris et al.,1986)。事实上,在断裂NW侧的武夷山和赣江以西地区,地表分布的岩 体确有众多晚侏罗世强过铝质花岗岩类(Zhou et al.,2000),其物质源自古特提斯构造 域的地壳或沉积岩。
构造属性:基底隆升区与火山盆地区的分界带。
5.绍兴-江山-萍乡-桂林断裂(萍乡-溆浦-桂林段)
该断裂带东起浙江绍兴,向西经金华、江山、衢州、上饶、鹰潭、东乡、南城、宜春 等地到萍乡,总体呈NEE向走向,大致沿浙赣线分布,断裂带长约680km,为扬子板块 与华南板块的分界线。
沿断裂带断续发育数十米或数百米宽的硅化破碎带及一系列规模不等、平行排列的边 冲或斜冲断层,断裂附近萍乡何家冲、武功山、余江等地有基性或超基性岩侵入体,其东 段明显控制新元古代早期(神山群及相当时代地层沉积时期)及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分布。 断裂两侧的新元古界下部、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的发育程度和沉积相或建造亦有明显差异, 异常和重力梯度反映清晰,尤其在东西两端出现一系列呈东西向串珠状排列的航磁异常, 并与重力梯度带基本吻合。爆破测震资料显示,沿断裂走向有一明显的深部构造变异带, 莫霍面不连续。浙江境内称江山-绍兴深断裂(浙江省地质矿产局,1988),由许多规模 不等的断裂组成,断层面倾向南东或西北,以北西倾向为主,倾角45°~88°。断裂构造 形迹十分明显,沿着断裂带岩层破碎、挤压牵引构造发育。金华大山南麓水口村等地的岩 石有变质的残留物出现,诸暨东南双溪坞群有宽3~6km的糜棱岩带,由石角至富盛沿着 断裂带断续出露混合石英闪长岩、混合花岗岩和糜棱岩。断裂带内有超基性、酸性的侵入 岩分布。
晚中生代,该断裂有自南东向北西的推覆,致使诸暨璜山至绍兴一带双溪坞群变质岩 逆掩到上侏罗统火山岩之上。布格重力场显示,自义乌往南至江山一段,为密集的梯度 带。航磁的正高磁异,呈串珠状东西向排列;磁场反映断裂的西北侧为平静的磁场区,东 南侧正负异常跳动剧烈,轴向杂乱。
廖群安等(1999)通过对江绍断裂带晚侏罗世S形酸性火山岩特征、岩石化学及地 球化学特征研究后,认为江绍断裂带赣东北段广丰—上饶地区的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是中 地壳变质沉积源岩改造成因的S形火山岩。并与相山、东乡S形酸性火山岩盆地构成了一 条沿该断裂带展布的S形酸性火山岩带,这一特殊成因的火山岩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表明, 该断裂带很可能是晚侏罗世华夏与扬子两板块陆内碰撞俯冲的结果。
由此可见,在华夏古陆新元古代末期解体之前,该断裂带是华夏与扬子地块的碰撞缝 合带(Shu et al.,1991;舒良树等,1999)。从震旦纪至泥盆纪,北侧一直是稳定的浅海 碳酸盐台地,岩浆活动微弱,无变质。南侧却为强烈活动区,为笔石碎屑岩沉积和火山 岩-火山碎屑岩组合,厚度大,普遍遭受了低绿片岩相变质。一直到晚三叠世,南北两侧 的沉积环境和构造形态才趋统一(任纪舜等,1990)。至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已越过此古 老边界,纵深到NW侧较远的地方,形成若干晚侏罗世陆相火山盆地(Shu et al., 1996)。从晚白垩世开始,沿断裂发生强烈的区域拉张作用,晚白垩世复合岩流多处分布, 流纹岩和橄榄玄武岩互层产出(Gilder et al.,1996),并沿断裂带形成一系列陆相断陷盆 地,如新余、东乡、信江、金华-衢州等盆地。盆地的形态、规模和产状均严格受该断裂 控制。
构造属性:晚白垩世—古近纪赣杭断陷盆地的主控断裂。
I. 什么石头好看
这个属于硅质岩,是指由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以及某些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富含二氧化硅(一般大于70%)的沉积岩,包括盆地内经机械破碎再沉积的硅质岩。硅质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蛋白石、玉髓和石英。硅质岩的颜色随所含杂质而异,通常为灰黑、灰白等色,有时也见灰绿色和红色。硅质岩的形态多样。最常见的是层状、透镜状、结核状、团块状。与其他化学岩共生时,也常具有各种类型层理及波痕等。
J. 几种造句-用几种造句
(1) 万水千山走遍中的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 几种 ,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三毛
(2) 这些梅花,有好 几种 颜色。红色的艳若桃李,灿如云霞;粉红的如描似画,柔情似水;白色的冰肌玉骨,清白脱俗。如果把眼前的一山梅花作一副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3) 脑海里这 几种 微妙的微笑,好似游丝一般,飘漾漾地合拢来,聚在我的心底。
(4) 你要小心应对的 几种 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
(5) 财富、知识、荣耀,不过是权力 几种 类型。托?霍布斯
(6) 这道题有 几种 解法?请同学们琢磨琢磨。
(7) 云海有 几种 ,一种是白雾蒙蒙,漫成一片,那未免太薄相;一种是银色云像一床兜罗棉被平铺空间,说是海亦未尝不可。只是没有起伏的波澜,没有深浅的褶纹,又未免太单调。
(8) 你态度要有所保留的 几种 人。完全信任,你便会受到伤害。
(9) 各地域民歌多以简单的 几种 曲调为旋律基础,大都无固定唱词,歌词都是人们见景生情,随时即兴编出。
(10) 告诉大家 几种 快速解暑的方法:最热的时候最好最酷的解暑方法就是不妨自己照照镜子、看看银行卡余额,还有捏捏自己的肚子、看一下心上人QQ隐身状态。现在是不是心都凉了大半截了?
(11) 鹦鹉通常长有锥形尾巴的 几种 小巧玲珑的鹦鹉中的任意一种,常被作为宠物饲养。
(12) 我的建筑以少量的 几种 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13) 一道题,往往有 几种 解法,但同归殊途,答案只能有一个。
(14) 这 几种 作法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当然要审慎评估,绝不能等量齐观。
(15) 这道题可用 几种 方法来解,你要深思熟虑,全面考虑。
(16) 在此呢,有 几种 方法来确保你不会神不知鬼不觉的成为捕风捉影者的。
(17) 伯乐相马模式存在 几种 较为严重的外部性,存在较大的腐败机会,也不具有现代性,这是其固有的弊端。
(18) 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 几种 ,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
(19) 这道题有 几种 解法,但殊途同归,得数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0) 阳台的花盆里栽着一株牵牛花。它长着心形的叶子,开着喇叭形的花,那花朵有紫的粉的白的黄的,还有 几种 颜色夹在一起的花的,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21) 杜鹃花已经长出来花苞了,隐隐约约已经看出颜色了。这一枝是白色,那一枝是红色还有一只是紫红色。我觉得的真是太神奇了!一盆花里面竟然能开出 几种 颜色。
(22) 利用空闲,找一种本业以外你爱好的副业,如果可能,还须多找 几种 。你的副业越多,你的朋友的圈子便愈大,精神上的愉快便愈多。
(23) 他为了一点小利,便会撕下脸,像黄山的云,一分钟能出现 几种 颜色。
(24) 那烟花朵朵,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个个大蘑菇,有的像一条银色的瀑布,还有的烟花散开了我形容不出它的样子。红的,蓝的,黄的,绿的, 几种 颜色混在一起,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25) 牵牛花长着心形的叶子,开着喇叭形的花,那花朵有紫的、粉的、白的、黄的,还有 几种 颜色夹在一起的花的,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26) 爱玛.伍德豪斯清秀、聪明、富裕,家庭舒适,性情快乐,似乎同时有了生活上的 几种 最大幸福,已经无忧无虑地在世上过了差不多二十一个年头了。简?奥斯汀
(27) 带团队是一件最费心费力费时的事,从国企事业单位来的多的是奉献精神少的是成本市场和创新意识,从民营公司来的多的是市场意识少的是规范和持续发展意识,从跨国公司来的多的是规范制度意识,少的是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独当一面的意识,且不说还有毕业生和海归,把这 几种 人整合在公司发展的轨道十分不易。
(28) 摆脱赘肉,夏季必吃的三大纤体养生食物:木瓜马铃薯黄瓜。这 几种 食物,是养生纤体的极品哦,祝您在暖洋洋的季节里吃出火辣辣的身材!
(29) 在当今时代,技术的发明创造不可以闭门造车,学校的发展亦不能像孔乙己讲学,整天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 几种 写法,需要放宽办学的眼界,但内涵发展绝不可能是简单地通过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而成。
(30) 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 几种 类型分清并记住。
(31) 要把 几种 相近但又有所区别的语法现象划分清楚。
(32) 美洲箭猪,豪猪: 几种 带刺动物中的一种,如豪猪,类似刺猬.
(33) 打电报和海底电报有 几种 方法.
(34) 在正痘病毒属还有另外 几种 病毒对人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如痘苗病毒、牛痘病毒和猴痘病毒。
(35) 文章分析了世界化纤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较系统地介绍了聚酯纤维的应用现状及研发方向,同时还介绍了 几种 新型的改性聚酯纤维及其使用领域。
(36) 采用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的方法,分别选择 几种 不同树种从改良土攘、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水土三方面进行了调查观测。
(37) 结合四川雅安将军坡水电站工程投资管理,简要总结了中小型水电工程投资管理的 几种 方法.
(38) 针对常用 几种 观叶植物的利弊进行了总结,为人们提供摆放室内植物的科学参考。
(39) 概括了 几种 常用的三价和五价碘试剂作为氧化剂氧化醇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应的氧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40) 几种 蹼趾、舌头很长且可伸展的蝾螈;攀缘高手,可以轻易地沿光滑的岩面移动。
(41) 对主梁腹板下料提出了 几种 不同形式的预拱曲线,并说明了各种不同形式预拱曲线特点及各种不同起重机主梁腹板下料拱度曲线的选择。
(42) 在陕西省靖边县进行大田马铃薯滴灌毛管布设方式试验,初步研究了 几种 滴灌毛管布设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地温的影响。
(43) 除了任何极瘦客户机都会提供的 几种 最平常的表单元素之外,XUL还像复杂些的客户机软件一样,提供了完整的控件组。
(44) 引种观测表明 几种 牧草均适应在福州山区种植,鸡脚草、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对鹅适口性很好。
(45) 对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现有的 几种 灌排模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
(46) 文中并列出了笔者设计的 几种 食品设备用锥窝夹套结构的主要参数。
(47) 下面仅就已观察到的 几种 伞形科植物的反应予以说明.
(48) 按用料不同又分成中支纱、高支纱或中高支纱混合使用等 几种 .
(49) 就影响枣树产量的 几种 害虫,如枣龟甲蜡蚧、食芽象甲、桃小食心虫、枣黏虫、枣尺蠖的生态习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50) 医生的处方中,包括了 几种 滴剂.
(51) 根据特定用户的特殊要求,我们设计了 几种 不同的功能阀块.
(52) 文章以内昆铁路水富至盐津段几座不良地质隧道的洞口施工为例,介绍了 几种 切实可行的不良地质洞口段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53) 研究者调查了导致树死亡的其他 几种 可能原因,像虫灾,火灾和空气污染。
(54) 通过对国内外传统的 几种 旋耕机耕宽确定方法的分析,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
(55) XP是为数不多的 几种 承认您在开始时不可能事事通晓的方法之一。
(56) 同时介绍了当前 几种 主流的船舶吊舱式电力推进器的应用情况.
(57) 分析现有的 几种 纳米压痕硬度计测方法,找出它们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58) 生物燃料的提取来源非常多,但提取自餐厨垃圾的生物燃料被公认为最环保的 几种 之一。
(59) 本文从版本的角度介绍中国地质图书馆的 几种 地学珍本图籍典藏.
(60) 有时美容可以是件不昂贵的事情,它的成本可能降到最低,它就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美容妙方,下面推荐 几种 索贝斯矿盐美容方法。
(61) 通过对 几种 细化晶粒方法的比较,提出采用二次正火可细化晶粒并消除魏氏组织.
(62) 多玛斯科曾主攻微生物学,她说:“我们已经研制出一种纯天然纤维,由高浓度酪蛋白组成,仅添加了少数 几种 天然成分,而且研制仅用了两年时间。”。
(63) 还就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在司法实践中的 几种 特殊问题进行了探讨。
(64) 测量国家是否幸福快乐的方法有好 几种 ,所有的都尽不准确,但是无论用什么方法,这颗中美洲的明珠依然闪耀其中。
(65) 秧鸡科的 几种 水鸟之任一种,如番鸡、秧鸡或黑鸭,居住在沼泽地。
(66) 针对抛煤机炉排烟黑度大、排尘浓度高的缺点,本文探讨总结了 几种 不同的炉内消烟除尘方法。改造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67) 里根称食品电梯的选址应该满足可种植 几种 不同的农作物,以及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两个条件。
(68) 几种 不同的水牛生活在亚洲、非洲和美洲.
(69) 本项目的创作者有 几种 职业,其中一种是纪念性画作的修复者。
(70) 本文对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的作用和 几种 常用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广州市内环路的实际特点,提出了广州内环路入口匝道采用“可接受间隙控制”的方法。
(71) 文中介绍了CCD器件的有关原理和基本结构,和据此设计的多值逻辑电路,讨论了其性质及 几种 应用。
(72) 先对MAPGIS的二次开发平台和二次开发的 几种 方式进行了介绍,然后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具体阐述如何建立一个二次开发工程。
(73) 马的步幅比其他 几种 跑步较短,但却不失弹性与弹力.
(74) 主要就是 几种 :对命运的预兆、对婚姻的预兆、帝王的梦兆。
(75) 从理论上推导出低压气体弧光放电稳定的外电路 几种 条件。
(76) 毕竟,有 几种 天堂鸟的颜色十分单调。
(77) 本文针对刘孝文同志文章的某些观点,叙述了 几种 新兴元数据的存在状态,及CNMARC元数据的不足和几点解决建议。
(78) 柱式:古典建筑中, 几种 风格的柱式的总称,特别是以所使用的柱、柱础、柱头和檐部的式样来定义。
(79) 辐射探测器有 几种 型号,有的是手持设备,有的腕式手表一样,有的像寻呼机一样挂在皮带上。
(80) 分析了原软胶丸干燥工艺中存在的 几种 问题,依据软胶丸的干燥特性提出了将热泵系统应用于软胶九干燥过程的新型工艺流程.
(81) 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内标,对 几种 不同品牌的饮料中的苯甲酸直接进行了定量测量.
(82) 石蕊:从 几种 地衣类植物中获取的带色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83) 胰酶、166酶、537酶软化蓝湿皮,复合酶的软化效果明显优于其它 几种 酶,537酶也有较好的软化效果。
(84) 跳水可用 几种 基本姿势来完成:直体、任意姿势、屈体或抱膝.
(85) 本文设计合成了 几种 含邻菲咯啉的冠醚衍生物(造句 网 ),并研究了它们与几种铵盐形成水凝胶的行为。
(86) 标题三种数值方法在 几种 六道木分类中的应用。
(87) 砂岩、泥岩和灰岩石碴料是四川省分布广,使用最多的 几种 坝料。
(88) 然而,国际牲畜研究所主任CarlosSere表示,新的研究表明,对 几种 优良畜种的过分依赖正在导致人们平均每个月失去一个牲畜品种。
(89) 这意味着,几年后为嘉年华打造的微型车平台将用在 几种 不同的车型上,但总规模依然是年产140万辆。
(90) 目的观察桑黄 几种 有效成分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91) 本论文简要介绍了 几种 新型的非植物纤维在特种纸中的应用现状。
(92) 通过对 几种 典型空间结构如凸状、凹状、脊状、鞍状及单坡等典型浓度曲面的分析与刻画,对该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
(93) 几种 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对玉米浸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产宝、天达2116、抗旱宝比对照分别增产23。
(94) 铁力木,或作“铁梨木”、“铁栗木”,在 几种 硬木树种中长得最高大。
(95) 介绍了金牛座60型燃气轮机在运行中常见的 几种 故障,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96) 本文介绍 几种 真有效值交直流转换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97) 从建网需求角度出发,针对宽带网络可运营可管理的特性,提出了构建新一代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平台的 几种 方案。
(98) 几种 饲料对石磺的暂养效果及其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99) 乙烯基树脂用于卷材涂料有以下 几种 形式.
(100) 在叶鞘的上部和叶片基部间包含 几种 特化的结构,如叶枕、叶耳和叶舌。
(101) 虽然有好 几种 机制可以从型别程式库产生组件,不过每一种产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102) 本文分析并比较了 几种 线性检测器的误码率情况。
(103) 为适合不同环境之需,介绍了 几种 洞室设计方案,其中“壁洞式”倾斜观测方案能有效削弱洞穴效应的影响。
(104) 这个世界太复杂了,那么多的活法,我们却总要褒奖某 几种 ,贬低另外几种。可是仔细想想,到底怎样才是对的?谁知道。我们只有活过一遍之后才会明白,可是那时候剩下的感觉只有一种,名叫后悔。八月长安
(105) 方法有诱杀、浇灌杀蚁以及土壤、肥料处理等 几种 。
(106) 我会采下列 几种 形式预防压力。1、憩息片晌,呼吸一下鲜嫩氛围。
(107) 如果你是个成熟女子,即使一贯健康快乐、百毒不侵,遇上以下 几种 妇科小毛病的概念也还是相当高的。
(108) 目的:比较 几种 改善构橼酸钙片崩解度的方法.
(109) 文章利用其中间点的居中性及严格单调函数必存在反函数的性质,探讨了 几种 两相异正数平均的导出。
(110) 北京复八线地铁车辆是国内典型的 几种 B型地铁车辆之一,迄今它已在线路上服役满十年,到了该大修的期限。
(111) 通过对矿用刮板机断链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 几种 具体防止措施.
(112) 对 几种 不同絮凝剂的降氟改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113) 毒芹属植物 几种 毒芹属及铁杉属植物中有毒植物的一种,如…
(114) 介绍了 几种 常用的标准大气模型,分析了标准大气模型的误差来源,经过分析认为标准大气模型不能满足VRS的需要。
(115) 结合其设计,对裙房一层商场列举 几种 不同类型的小型空调系统的优缺点。
(116) 阐述了初压力对缓冲器性能的影响和其重要性,并对 几种 典型车钩缓冲器的初压力状况进行了分析.
(117) 通过UNIX管道将 几种 很小的、但功能强大的文本处理工具组合在一起,可以对文本进行各种方式的转换和操作。
(118) 本文给出了由已测得的云母片对6328A激光的相位延迟,推算任意波长的延迟的 几种 方法。
(119) 利用甲醇提取黄荆不同器官的活性物质,并用提取物对 几种 细菌和真菌进行抑菌试验。
(120) 伊林写道,“我们大多数人属于 几种 类型兼而有之,可以说是杂交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