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这三所大学的经费怎么样
一、规划周期:2010年——2020年二、主要内容:1、福建省教育厅将着力把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共11所重点建设高校建设成为海西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解决海西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基地,带动福建省高等教育学水平的提高;2、计划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3、计划把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4、计划把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建设成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2年闽南师范大学在国台推荐下已经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个,集美大学也正在建设相关博士点)。5、201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支持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支持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经省政府研究决定,省财政下达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所高水平大学专项经费每所高校安排5000万元。据介绍,高水平大学专项应主要用于剥离独立学院的补助、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省部共建项目建设,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和工科、农科、师范类学科建设等。6、2016年3月,国务院侨务公室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第五轮共建华侨大学协议。根据协议,今后五年福建省将投入4亿元资金支持华侨大学的发展,把华侨大学纳入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
❷ 福州大学的研究生有公费吗比例是多少
目前,福州大学全国统考招收的上线合格的硕士生均列入公费培养,其培养费由国家或省财政承担。全国联考招收的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录取类别一律为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需按规定缴纳培养费。若2008年国家对各类研究生试行培养费承担机制改革,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目前硕士生的报考(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等四种类别:
1、国家计划非定向培养研究生:培养费由国家财政拨款,全日制学习,复试后录取前须将其人事档案转到我校,非定向培养,毕业后自主择业。
2、国家计划定向培养研究生:培养费由国家财政拨款,全日制学习;招生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有关公益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考生录取前其选送单位须与我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一般不转人事档案,定向培养,毕业后回原定向单位工作。
3、计划外委托培养研究生:培养费由选送单位支付,招生对象为在职人员;除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外,其余一般为全日制学习,一般不转人事档案,考生录取前其选送单位须与我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委托培养,毕业后回原委托单位工作。
4、计划外自筹经费培养研究生:按培养费来源的不同分省财政自筹经费培养研究生(培养费由福建省财政承担)和个人自筹经费培养研究生(培养费由考生本人自筹),除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外,其余一般为全日制学习,复试后录取前须将其人事档案转到我校,非定向培养,毕业后自主择业。
❸ 福州大学每年的学费是多少
学校普通本科各专业的学费收费标准为:理工、文史类一般专业5460元(软件工程专业三、四年级13000元),音乐学专业8900元,美术类专业9360元;闽台合作项目15000元,土木工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00元,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0000元。
福州大学(FuzhouUniversity),简称福大,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三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国家”111计划”、“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
❹ 华侨大学2020经费预算多少
没有公布。
华侨大学(Huaqiao University)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设立的中央部属高校,是中央统战部与国侨办、教育部、福建省共建的综合性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

学校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高水平大学、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网络——华侨大学
❺ 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州大学的差别有多大
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州大学的差别不是很大,两所学校都是211工程院校,只是师资力量和专业学科不同,下面是两所学校的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福建师范大学:学校有1800多名专任教师,拥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
2、福州大学:学校共有教职工3161人,专任教师2050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30人次,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
二、教学建设:
1、福建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8门次。
2、福州大学: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1个国家教学团队。

(5)福州大学经费多少扩展阅读:
福州大学自建校以来,各类科技项目3959项,科研经费超过14.8亿元,其中,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480项,横向合作经费实际到校7.16亿元。
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88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5006篇。学校是福建省唯一一个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高校。
❻ 福州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一、福州大学在哪里 福州大学 地址在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大学 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该校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二、福州大学介绍
福州大学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5余万人。
学校设有21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一批学生24164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近10500人。学校现设84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22个工程领域);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3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美国新闻网、泰晤士、上海软科等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名列全球第601-800名,内地高校第26-62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161人,专任教师2050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30人次(国家级人才72人次、省级人才258人次):院士13人(含12名特聘讲席教授),“*”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各类人选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支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135项国际奖,1141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5金9银3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20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的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3959项,科研经费超过14.8亿元,其中,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480项,横向合作经费实际到校7.16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088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5006篇。6名教授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❼ 福州大学以后办学经费会上升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福州大学的不断建设,办学经费有上升的趋势。但具体会不会上升,并没有确切的消息。
2016年至2019年5月,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3959项,科研经费超过14.8亿元,其中,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480项,横向合作经费实际到校7.16亿元。

福州大学介绍: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简称福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其是福建省三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福州大学
❽ 福州大学怎么样
【毕业生工资】
据福州大学官方就业报告数据,2017届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月收入情况分析可知,毕业生实际平均月收入在7000元的以上占比23.29%(比2016届提高了10.08%),6000-7000元占比13.19%、5000-6000元占比21.05%、4000-5000元占比21.55%,其中5000元的以上占比57.53%。

---希望被采纳,谢谢诶
❾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学校隶属关系:福建省教育厅电话:0591-7893069 7893070 7893065
学校所在地: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网址:http://www.fzu.e.cn
邮政编码:350002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是在不断地改革创新而发展起来的。追溯其发展历程,经历了矿冶系(福州大学1958年创办时仅有的五个系之一)、地质采矿工程系(1981年)、资源工程系(1993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4年我们创建了环境工程专业,1995年正式招生,当年系名更改为环境与资源工程系。从此,环境与资源工程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经过近8年的建设和发展,环境与资源工程系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现有4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4个硕士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岩土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地球信息技术研究所;3个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安全科学与工程系、资源与城乡建设系;一个系中心实验室。在校本科生550多人,研究生80人。教学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近几年来从国外或国内重点大学引进的硕、博士。这批年富力强、熟悉专业的硕、博士人员的加盟,使环境与资源学院处在非常好的发展时期。环境与资源学院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环保、岩土工程、安全工程事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专业设置
1.地矿学科本科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现设有勘察技术与工程(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业、岩土工程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
2.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设有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土木建筑学院设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科专业。
3.地学类研究生学科及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岩土工程专业
本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点以岩土的利用、改造与整治问题为研究内容,以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所有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为目的,为各类土木工程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减轻岩土灾害提供技术支撑,为岩土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保障。
1)其主要研究方向有:①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②岩土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③岩土工程数值方法;④地基与基础工程;⑤环境岩土工程;⑥软粘土力学及地基处理;⑦岩土工程灾害与环境损伤防治;⑧岩土工程信息系统。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深路堑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工程治理、GIS支持下的岩土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信息系统。岩土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方向主要致力于在各种动荷载作用下的岩土动力特性、岩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基础振动与岩土构筑物抗震等内容的研究。岩土工程数值方法方向主要进行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技术及其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研究。地基与基础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深基础、桩基础、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技术、岩土体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有:①岩土工程活动引起的环境工程问题,包括岩土工程引起的周围建筑物变形、振动,岩土介质的化学污染,地下工程开挖支护中的环境负效应等;②岩土工程负效应的有效调控、制约技术研究,包括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岩土协调技术,挡土结构和深基坑开挖控制技术,废物处置的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城市建设与场地适宜性评价。软粘土力学及地基处理方向主要致力于软粘土的本构理论、软粘土的工程力学性质,软粘土的加固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2)师资结构:本专业包括一个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2个教研室,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
3)主要开设课程:弹塑性力学、高等土力学、岩土测试技术、环境岩土工程学、地基处理新技术、深基础工程、岩土工程波动勘测新技术、岩土工程数值计算、高等岩石力学、土动力学、岩土工程信息系统、土体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4)毕业生适应工作:可在城乡建设、道路、交通、水利、国防等各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基础工程公司、岩土工程公司、监理工程公司、勘察设计院、高等学校有关专业等部门从事相关的技术开发、研究以及教学工作。
4.地学类相关学科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土木建筑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目前,环境与资源学院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27名,实验人员7名,政工及行政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有正教授3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8名,硕士9名。4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
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人,即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点,简文彬、沈斐敏;信息工程博士点,徐涵秋。有硕士生导师14人,即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徐涵秋;岩土工程硕士点,简文彬、黄真萍、焦述强、熊传祥、戴自航;环境工程硕士点、环境科学硕士点,伊武军、李玉林、林香民、沈斐敏、焦述强、潘文彬、刘明华、苑宝玲、那琼。
三、人才培养
1.地质类本科专业年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
福州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含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创办于1986年,是福建省培养本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惟一一个专业点。办学17年来,共培养了本专业毕业生520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我省的城建、交通、水利、电力、冶金、资源等相关部门,从事相关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有关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政治思想好,敬业爱岗,肯吃苦,好钻研,学习勤奋、认真,工作踏实肯干,基础理论扎实,业务素质好,适应环境能力强。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位居全校前列,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2.地质类研究生年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流向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点每年招生15~20人,毕业生主要在高等学校、建筑设计院、岩土工程研究院、基础工程公司等教学、科研、生产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四、“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6项、企业委托项目40项,总经费达850万元。
(撰稿:简文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