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白马河水位多少
扩展阅读
杭州师范大学一年多少钱 2025-07-13 22:55:02
杭州哪里卖印泥 2025-07-13 22:51:21

福州白马河水位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1-29 19:04:05

Ⅰ 白马河的简介

白马河是福州的一条内河 ,曾是福州的护城河,流经福州市西部。白马河起始于福州西湖,沿途流过福州老城区西部,支流不多,在台江区西部流入闽江。白马河与晋安河之间有内河东西河相连。白马河沿岸有白马河公园,沿河而建的白马路横贯福州市区南北,是福州交通主干道之一。

Ⅱ 福州有几条内河

福州内河
(一)闽 江
闽江系福建省第一大河。发源于武夷山脉东侧建宁县均口乡台田村严峰山西南坡,流经三明、南平两市和宁德地区古田县后,由水口镇入福州市境,流经闽清县、闽侯县,在侯官附近因受南台岛之阻,分为南、北两港,南港称乌龙江;北港称闽江,亦称台江或白龙江。北港绕过南台岛北侧,穿过福州市区至马尾港区,一般河宽300~600米,从淮安至罗星塔长28.5公里,河槽相对窄深,为航运通道。南港绕南台岛南侧,在江口处接纳大樟溪,江面宽阔,达3000~4000米,至峡兜缩小为500米,南港自淮安至罗星塔长40.2公里,河槽宽浅,为泄洪贮沙河段。南、北港于马尾港域汇合后折向东北进入通海河段,经青洲、闽安峡谷(河宽由1700米缩小为600米)至亭江长约12公里。在亭江附近受琅岐岛之阻,闽江复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梅花水道)绕过琅岐岛南侧,经浮岐、潭头至梅花入东海,长18公里,河道宽浅;北支为闽江入海主汊,绕过琅岐岛的北侧经英屿、长安至琯头长门口,称长门水道,宽约1500米,深9~10米,长门峡谷宽仅380米,深达34米;出长门口后又被粗芦、川石、壶江诸岛分成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壶江水道和川石水道分别入海,其中川石水道为主航道。
闽江中上游河床比降大,进入本区后比降逐渐减少。南平至水口水电站98.4公里,平均坡降为5‰,江面宽约400米;水口水电站到白沙长39公里,平均坡降为1‰,河道逐渐开阔,水面宽约600~700米;白沙以下进入平原地带,平均坡降只有0.86‰,江面宽达2000~3000米。闽江下游为感潮河段,随着河床泥沙的淤积,潮区界也在不断变化。据地方志记载,宋淳熙十年(1183年)涨潮流上溯到下濮电站坝址下5公里的大箬附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潮时潮流仍可达竹岐附近。由于三角洲平原汊道逐渐淤废和三角洲向海伸展,导致河口区进潮量减少和径流作用相对增强,潮汐和潮流影响的上界也随之不断下移。现在枯水期大潮时潮区界在侯官附近(距口门68公里),潮流界可达观音亭;平水期潮流界在魁岐—马江之间;洪水期小潮进潮区界在江南桥附近,潮流界在马尾一带;当竹岐站洪峰流量为13000立方米秒时,罗星塔断面无涨潮流。由于闽江下游段河床坡坡降低,流速转缓,加以有潮水顶托作用,一旦上游来水量增加,洪水下泄不畅,水位增加,便很容易酿成洪涝灾害。
闽江径流十分丰富。竹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54500平方公里,1934~1989年平均径流量547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842亿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大樟溪永泰站控制流域面积4032平方公里,1956~1986年均年径流量54.6亿立方米;另外闽江口未控区面积2460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1亿立方米。因此,闽江口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629亿立方米。
闽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一月最小,平均流量为619立方米秒,而后逐月增大,6月最大,达4706立方米秒,7月开始逐月下降。汛期4~9月径流量占年来水量的74.4%,其中5月占17%,6月占22%。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径流量占年来水量的17.5%,其中1月仅占3%。

闽江的含沙量和输沙量与全国各大河流比较是比较小的。根据竹岐站1951~1989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4kg/m3,最大年(1962年)为0.26kg/m3,最小年(1957年)为0.069kg/m3。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715万吨,最大年悬移质输沙量为2000万吨(1962年),最小年为272万吨(1971年)。长系列月输沙率11月最小,为11.5kg/s,而后逐月增加,6月最大达1009kg/s。悬移质输沙集中在汛期4~9月间,输沙量为639万吨,占平均年输沙量的89.4%,其中5月占23.9%,6月占36.6%,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悬移质输沙量仅30万吨,占平均年输沙量的4.2%。悬沙中值粒径为0.07mm。至于推移质输沙量,至今尚无实测资料。
闽江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区内闽江每年接纳中上游(主要是上游)废水约4亿多吨,其中工业废水占90.7%;加上福州市排入闽江2亿吨废水(其中工业水占37.98%),闽江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不少河段石油、有机物和某些重金属超标,已难以达到地面水三类水标准。闽江流域占有全省一半面积,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5%,农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6%,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闽江水质继续恶化,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政府决心闽江流域水环境整治,提出近、中远期整目标,要求一年有重大突破,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同时,福州也正在开辟第二水源(引鳌江水)。
福州市境内闽江的主要支流有大樟溪和梅溪,此外还有安仁溪、大目溪、尚干陶江、新店溪和营前溪等。闽江水力资源丰富,已在闽清县下濮建成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的水口水电站。闽江有航运之利,电站兴建前,自福州至南平,可通60吨级轮船;电站建成形成水库后,航运条件大为改善,已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台江至马尾港可通行千吨级轮船,马尾港至闽江口可通行万吨级轮船。
(二)大樟溪
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脉,源头称国宝溪、泸溪,德化县南埕以下始称大樟溪。流经德化、永泰、闽侯3县,于江口注入闽江南港(乌龙江),全长234公里,流域面积4843平方公里。
永泰县多山,全市地势最高,山地中又分布着洑口、嵩口、梧桐、赤锡、富泉、城关、台口、葛岭、塘前等盆地,大樟溪在永泰县境内121公里,流经山地和盆地,形成了典型的串珠状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大樟溪是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大,比降在4‰以上,峡谷地段坡降更大,可达1%甚至1%以上。大樟溪支流众多,纵横交错,集水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洑口溪、下漈溪、梧桐溪、富泉溪和清凉溪;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6条。这些支流的河床比降都很大,有的达到10%以上,如七洑溪、芭蕉溪和渔溪等。
大樟溪处于闽中多雨地带,径流十分丰富。根据永泰站1951~198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0.3亿立方米,1975年最大,达62.68亿立方米;1967年最小,为23.51亿立方米,年际变化不大,为1∶2.7。但年内变幅较大,6月径流最大,月均流量为332.4立方米/秒,12月最小,为29.3立方米秒,相差10.34倍。汛期(4~9月)径流量为32.64亿立方米,占年均径流总量的81%;其余月份占20%,为枯水期。
大樟溪流域内森林植被良好,河床多为不透水的火成岩,流域内土壤侵蚀较轻,故含沙量较少,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4kg/m3,年输沙量42万吨,其中97%输沙量集中在4~9月的雨季。
大樟溪水量丰沛,河床比降大,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利用水能达38.86万千瓦;塘前至新岐河段可通航30吨级船只。
(三)梅 溪
闽江支流之一,闽清县最长的河流。因绕县城地段遍植梅树,故县城称梅城,溪称梅溪。发源于南部省璜乡莲花山,向北流经省璜、塔庄、坂东、白中、白樟、梅溪、梅城等7个乡镇的56个村,沿途纳岭寨溪、濂溪、文定溪、金砂溪、下泸溪、昙溪等支流,绕县城出溪口汇入闽江,全长78.6公里,流域面积956平方公里。
梅溪流经山地、丘陵和盆地,形成了串珠状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峡谷河段以冲刷作用为主,盆谷地段以堆积作用为主,坂东平原是梅溪流域最大的河谷平原。坂东昔称六都,故为“大大六都洋,小小闽清县(指城关)”之说。梅溪两条较大支流芝溪和金砂溪均分布在梅溪左侧。芝溪发源于后佳,长40公里,流域面积229.4平方公里;金砂溪发源于闽清与尤溪县交界处的宝坑山,长37.6公里,流域面积180.4平方公里。
梅溪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1亿立方米,最大年份(1975年)为13亿立方米,最小年份(1982年)为3.69亿立方米,相差2.5倍。
梅溪干流下游和芝溪下游段水质较差,特别是潭口至溪口的7公里长的河段,两岸工厂林立,人烟稠密,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达665.83万吨,其中66.5%废水未经处理,有机污染严重。
(四)起步溪
罗溪县最长的河流。发源于罗源县北部飞仙岩山,由西向东流经洪洋、起步、凤山注入罗源湾,全长28.6公里,流域面积222.4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护国溪和南门溪。上游流经山地、丘陵,落差大,水流急,水能储藏量达2.67万千瓦;下游流经起步河谷平原和城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罗源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五)鳌 江
连江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古田县东北部鹫峰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罗源县西部进入连江县,经小沧、潘渡、鳌江、凤城、浦口、东岱等乡镇,于百胜注入东海,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2665.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牛溪和财溪,均位于鳌江左侧,其流向基本与干流平行,次一级支流流向北东,构成格状水系。
鳌江为山地性河流,小沧以上的峡谷为主,江面窄,坡降大,水流急;小沧以下,流经贵安、潘渡等盆地,形成串珠状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
鳌江径流较丰富,年均流量60.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7.6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较丰富,可利用水能8.3万千瓦,已建成山仔水电站。水质优良,山仔水库将成为福州市第二饮用水水源。下游便于灌溉和航运,是连江县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潘渡一带山青水秀,又有贵安温泉,宜于发展旅游业。
(六)三 溪
闽江口以南独流入海的水系,长乐市东部主要河流。发源于福清市北部大山□,向北流经江田丘陵区,一支流入文武砂水库注入东海;另一支流入长乐滨海平原的南洋水网。三溪在水网以上长12.4公里,流域面积41.4平方公里。在上游三溪村潘寺岭建有三溪水库,总库容107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866.7公顷。
(七)龙 江
福州市东部独流入海的水系,福清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莆田县大洋乡瑞云山,自西向东流经东张、宏路、融城,于海口注入福清湾,有太城溪、可路溪、太北溪等支流,全长62公里(福清市境内35.51公里),其中天宝陂至海口长19.75公里,属感潮河段,流域面积538平方公里。天宝陂系唐玄宗天宝年间所建,为拦水工程。1958年上游建东张水库,总库容1.99亿立方米,为福清市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主要水源。下游水质受海潮影响咸淡交流,多为航运之用,但不宜灌溉。由于气候地形因素,降水量在年际及年内分布不均。汛期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75%,年均径流量约4亿立方米,丰枯年相差量为4.8~3.2亿立方米。洪水主要由台风暴雨造成,最大日降水量达450毫米。
太城溪,又称石塍溪,是龙江最大支流;发源于五子岩西麓,向南流经镜洋、宏路注入龙江,长18公里,流域面积81.1平方公里。

Ⅲ 福州有哪些公园

最出名的就是西湖公园,然后西湖公园的旁边有个左海公园,左海主要是玩的,还有个比较出名的水族馆。森林公园,看樱花、桃花、梅花什么的,风景挺好的。
江滨公园,北江滨在金牛山公园(这里又有一个公园)对面,一般都是小孩在玩沙子、放风筝什么的,夏天可以去游泳,北江滨旁边就有个闽江公园,跟北江滨一个性质,一条线走下去。
然后北江滨对面(隔着条闽江)就是南江滨公园,南江滨的花花草草比较多,这两年有很出名的花展,比如向日葵啊、油菜花啊、郁金香啊什么的,季节不同花也不同,南江滨比北江滨大,但去的人相对少一些,设计偏欧式,还蛮有意境的,有时候还会碰上有人放孔明灯。
市中心有一个白马河公园,还有一个温泉公园,晋安河公园。白马河公园没去过,以前有开发过白马河游船的项目,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温泉公园挺不错的,也蛮出名的,在五四路那边,完全的闹中取静,而且环境挺好的,花花草草很多,风景也很赞,晚上还有福州很出名的那个老年人合唱团排练。晋安河公园性质跟白马河公园有点类似,都是依一条内河而建。
茶亭公园,刚建成没多久,初夏可以去看荷花。屏山公园,最牛逼的就是福州的镇海楼在那边。
还有其他的公园,比如金鸡山公园,南公园什么的,差不多叫得出名字的就这些了吧。

Ⅳ 福州福船游在哪坐

福船在去年10月开始在白马河运营,仅两周时间,由于水位原因被迫停航,至今尚未复航。近日,白马河福船游运营方福州聚春园文化旅游公司透露今年年内可以复航。
去年的运行路线:起点西关水闸码头,终点乌山路码头,单程航行,长约1.48公里。

Ⅳ 福州内河——白马河的介绍

我从小就住在白马河附近,看到你的问题挺有兴致的,帮忙找了资料,白马河公园现在重新修建过了,两岸建好了步行道,河水也比以前洁净了不少,有空去走走吧,下面是福州内河——白马河的介绍:

【繁荣前生】

着名木材贮运场

和历史文明相伴而生的白马河具体有多久的历史,很难考证。但是,这条河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让人印象深刻。

据历史记载:“清朝年间,闽江流域各县的木材,都是通过闽江水运,用‘木排’漂流到福州集中,然后再由福州贩卖到全国各地。而白马桥下,就是当时全国着名的木材贮运场。”

曾经的白马河拥有开阔的水面,云集了很多运输木材的木排。停在一起的木排甚至能组成一道“桥”,工人从上面可以走到对岸。古时,白马河畔的商业气氛就很浓厚,“沿河的一排木头房子满是米店、肉铺、菜摊、酱园、饼店、酒馆……”这使得白马桥两岸热闹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白马河还有闻名于世的“白马观潮”。每逢涨潮,与西湖相连接的白马河,水势奔腾,形成的潮涌奇观,引得众人驻足观看。这在明代也成为了“南台十景”之一。

在福州老一辈人的童年印象中,白马河边是儿时嬉戏的天然“游乐场”。很久前的白马河围着石砌的驳岸,清清的河里有成群的鱼虾。在夏天,又凉快又好玩。端午时候,白马河内还展开龙舟竞渡。声声锣鼓中,掺着岸边围观人群不绝于耳的呐喊声,一派热闹的景象。

【今朝重塑】

再现原生态景观

随着城市发展,白马河一度成为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今年,福州综合整治白马河及其10条支河,对百来个排污口进行改造,斩断污染源头。之后,修建近5公里的滨水步行道,让游人可从西湖步行至闽江公园,现已基本贯通。

清流淙淙,绿色环绕的木栈道吸引了许多市民“尝鲜”漫步,感受着整治一新的原生态白马河。在白马河公园内,还新建了不少廊道、小亭子,供游人休息。早晚时分,不少老人在公园的空旷处锻炼身体,票友聚会唱上几曲。

通过改造,白马河这颗曾被蒙尘的“珍珠”重新散发光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不过,它的能量还尚未开采完毕。记者从建设部门了解到,现已完成的截污和修建步行道仅仅是白马河综合整治的第一期工程。接下来,白马河及其周边还有一系列改造措施。

据了解,2011年,我市还计划拆除白马河沿河旧屋区;对河上桥梁或进行保护性修复,或重新装饰,有些受损严重的桥梁将拆除重建。在景观改造方面,将因地制宜结合文化特色打造节点景观。比如在杨桥路和白马路交叉口处的三友制衣地块,计划拆除旧房改建广场。

【沿途拾慧】

“有故事”的桥和亭

在白马河上共有大大小小桥梁24座,沿河还有不少人文古迹。这些诞生于不同年代的建筑,见证了白马河乃至城市兴衰荣辱的历史。最具代表的莫过于彬德桥、白马桥这两座古迹桥梁以及洪武亭。

彬德桥

位于福州三保地段白马河出口处的彬德桥古桥,是完全用石头修建的,有一个桥墩两个孔。一个孔是椭圆形的,较高,可以通行船只;另一个孔是方形,稍矮,主要起到泄洪的作用。

桥面是由整块整块大石板铺成的,石板上又被划成小格子,看上去很美。桥上有石阶,主要靠步行通过。石头建的栏杆齐腰,人走在桥上正好可以看到两侧用红绿油漆刷过的栏杆。

彬德桥从明代修建以来,已经历3次修建,桥石柱上有明确记载。1992年11月,该桥被相关部门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桥

白马桥位于白马河义洲街道段,很少有人发现,记者寻觅很久,在附近的石碑上才看到模糊的“白马河”3个字。桥面是由相对的两块石板拼成,路面很平整。但是桥栏杆损坏较严重,有一小段石栏杆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红色铁栏杆。

据了解,清朝同治年间,福州木帮商会集资建筑了白马桥。这座桥为石构平梁桥,3墩4孔,跨度不等,现留下3孔。桥全长71米,宽3.1米,东西引桥各12米。桥面较平整,可以骑车通过。白马桥在古时是一处非常关键的交通要道。

洪武亭

白马河闽江入口处至福州西湖这段河道,沿线还有龙潭、陈靖姑庙、闽清会馆、洪武亭等人文古迹。据清干隆间的《竹叶亭杂记》记载,河边的洪武道,据传是朱元璋手下汤和将军带兵打败元军,攻取福州时的登岸处。又由于许多文武官员在此入城上任,故在洪武道畔建一接官亭,后改名“洪武亭”。

Ⅵ 潘阳湖在哪个省

潘阳湖


江西省

(“鄱”,拼音:p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潘阳湖
长江南岸,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波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湖体特征
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时湖面面积32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蓄水量约276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潘阳湖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长133公里,最宽74公里,湖水较浅;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湖水较深;

湖水补给主要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博阳河和西河等河道,经调蓄后,向北由湖口注入长江。流入长江的水量多年平均1460亿立方米,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

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现在(1998年7月31日),面积达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亿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现在(1963年2月6日),面积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亿立方米。

历史变迁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和官亭湖。

古代彭蠡泽范围大致包括今长江北岸的湖北东部的源湖、安徽西部的龙感湖、大官湖和泊湖等滨江湖泊区,与长江水面相连接。当时长江南岸由古赣江汇注而成的水域也与长江汊道在湖口相通,但湖面面积很小,直至秦汉之时仍仅限于罂子口(今星子县境,东吴晋时古赣江流注彭蠡泽的交汇口)以北至湖口的狭长地带,因罂子口旁有宫亭庙,故称为宫亭湖。西汉后期,彭蠡泽与长江完全分离,江北水域逐渐演变成今江北诸湖,而江南水域则逐渐扩大,演化成今日的鄱阳湖。由于班固在《汉书·地理志》有“豫章郡……县十八:……彭泽,《禹贡》彭蠡泽在西”之语,此后“彭蠡泽”遂指今鄱阳湖。

对于“彭蠡泽”名称的变迁,学者看法各不相同,有的根据《尚书·禹贡》所载“导漾……东汇泽为彭蠡”,认为古彭蠡泽仅指江北水域,班固之说为附会之言;有的认为古彭蠡泽地跨长江两岸,包括江南水域,今鄱阳湖是古彭蠡泽解体演化而成。

在汉代,现广阔的鄱阳湖水域乃是湖汉水(今赣江)下游平原,汉代在此设置了阳县,汉昌邑王封地亦在此。那时,长江主泓道在今龙感湖一带,在庐山以北的仅是长江一汊道,当时称为小江。大约在公元400年左右,即东晋后期,长江主泓道移至今九江-湖口一带。江水不仅阻挡了赣江的排水,还倒灌入赣江下游平原,遂逐步形成鄱阳湖。到了盛唐时,鄱阳湖面积最大达到6000平方公里。

在鄱阳湖大举南侵之前,低洼的鄱阳盆地上原本是人烟稠密的城镇,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城和海昏县治先后被淹入湖中,而位于海昏县邻近较高处的吴城却日趋繁荣成江西大古镇之一,因此,历史上曾有“淹了海昏县,出了吴城镇”之说。

Ⅶ 草海的地理环境

草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格泽河的上源湖泊。草海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是地下水补给。草海湖集雨面积120平方千米,年汇水量约800~900万m,水资源极为丰富,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汇入草海的河流有卯家海子河、东山河、白马河和大中河等小河流,它们大多数是发源于泉水的短小河溪,其流量随降水的季节变化而变动。
草海湖,水域面积为46.5平方千米,正常水位2171.7m,最大水深5m。受降雨影响,草海湖水域面积因季节而发生变化。

Ⅷ 种植攀援植物和滨水植物种植需要注意的哪四点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论文)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为了改善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的滨水区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来看各有特色,服务对象不同,已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不尽相同。回顾这些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现状,颇有收益。

(1)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的滨水供给绿地,往往紧。邻城市住宅新村,绿地宽度小。如白马河公园滨水绿地,宽度一般只有几十米、二十几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着河岸建设,地势平坦。建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一些景观小品,景观特色多小巧玲珑;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马河公园,面积5.82h㎡,紧邻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晋安河公园,面积15.51h㎡,紧邻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庄新村。这些新村与滨河公园,只隔着宽七八米马路,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其服务对象是新村居民。这类绿地面积83.7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24.5%。

(2)城市滨河道路绿地,一般都跟随城市道路而延伸,绿地宽窄不一,或宽不足10m,或宽40~50mk,滨水绿地环境多是城市河边荒地、杂居地。经改建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都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观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仓前公园,面积1.5h㎡;1996~1997年建成江滨大道的公共绿地,沿路长26km,宽度8~15~20m不等,面积近28h㎡,作为街头开放性道路公共绿地,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这类绿地面积60.3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17.7%。

(3)滨水区域大面积拆迁危旧房,建成公园绿地。近年福州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对沿江几万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新建成的滨水区域,如闽江公园,北岸线长5.5km,河岸绿地宽100~200m,面积47.5h㎡;南岸线长7km,河岸绿地宽150m左右,面积达6.5万㎡,使福州滨水城市空间景观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观形象。

(4)利用滨水滩涂自然绿地,建成可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这类绿地的沿岸植物生长茁壮,绿化景观良好,并能较好地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原貌。例如,现在正在建设的福州金山公园,位于福州金山新区南部,三环路一期东侧,东邻城市旧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基地,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优越,大树成荫,物种丰富。还有很多体现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树,白鹭纷飞。河湾水面宽阔稳定,宽达100~200m,公园景观具有浓郁的村野湿地自然生态风貌。

(5)把滨水的采矿迹地建成滨水观光风景游览区。这类公共绿地沿江河两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凉破败,经整治后,迅速改变了滨水区域开放空间景观,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如长乐市沿闽江口金刚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采掘花岗岩石材的坛口迹地,开采了几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残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态被破坏。经过长乐市近两年的整改,利用了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采矿坛口迹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

(6)利用原有湿地地貌建成湿地保护区。例如,在闽江口,还未被人为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就有鳗鱼洲湿地、道庆洲湿地,还有在福州金山新区堤外建成的湿地公园,它们都是利用滩涂沙地植被与水滨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形成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板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廊道。

以上6种市域滨水区域,有效地提高了滨水绿地生态空间景观水平,改善了群众居住、休闲、娱乐、健身等环境。

2.滨水绿地设计创意理念及形成空间景观效果

2.1 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

处在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内河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考虑为新村居民服务。这类滨水绿地的服务半径在500m之内,要求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意理念,并通过各种设计措施来达到目的。

在滨水公共绿地空间中,设计按照人体行为工程学原理,安排多种健身设施与器具,创造舒适休闲建身空间环境。游步道宽1.2~1.5m,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宽松地通过在林荫下漫步。路面铺装应平坦,尽量在临水面安排铺装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坐椅,让人近水观赏,游赏水景。

2.2 追求园林植物群体美景观,发挥大自然生态群落效应

园林植物群体美,是现代风景园林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通过相近植物与同种植物按园林艺术美的韵律节奏与比例协调关系的组合布局,表现植物群体规模,以体现景观的气势雄伟,并且表现组合植物景观美。园林植物按生态规律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效应,改善生态环境;并为城市输送大量氧气,成为“城市绿肺”,最大限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晋安河公园、光明港公园的绿化。现着重论述晋安公园植物群体景观。晋安河公园位于晋安河两岸,开辟出宽20~30m的带状滨水开放公共绿地,长约7km。公园岸边有丰富的观赏立面,林冠线起伏变化,色彩与季相变化丰富,最主要的是晋安河公园追求壮观的园林植物群落,体现群体美的景观特色,从南到北,有葵林景区,南洋杉景区(爱乡园),椰林春月景区。

葵林景区位于晋安河公园王庄新村河岸段,沿河长200多m的滨水绿地。疏密相间,自然群植高3~8m的大蒲葵林。设计布局三五成丛,数丛成群,株间距4~8m,并安排3块200~300㎡的林间疏林草坪。葵林边缘及河岸边还配置有成丛的美丽针葵、七姐妹、南迎春、扶桑、九里香球等灌木花卉,为葵林景区增添了色彩变化,丰富了层次与季相的变化。昂扬挺立的蒲葵林,令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怀,其葱绿茂密的蒲葵林纯林之景观,充满了浓郁的亚热带南国风光。

爱乡园景区位于福马路北晋安河东岸200多m的河岸绿地。自然群植有92株高几十米的南洋杉林,主要树种是塔形南洋杉、肯氏南洋杉和毕氏南洋杉,形成开放式滨水公共绿地空间景观。岸边及绿地边缘植有马樱丹、南迎春、榕树球、扶桑及红花羊蹄甲等植物,形成南洋杉林。柔和的水平线与南洋杉的雄伟垂直线形成鲜明对比,在水中呈现出优美的垂直倒影。

椰林春月景区,在晋安河桥北、晋安河西岸近长1km的河岸开放式绿地。设计种植棕榈科混交林,植有蒲葵、华盛顿蒲葵、美丽针葵可、假槟榔、皇后葵、丛生鱼尾葵、长穗鱼尾葵、大王椰子、散尾葵、棕竹等棕榈科植物30多种,还有黄金叶、小蜡球、红刺林投、象腿丝兰、南迎春等植物。大量的乔灌地被草坪植物组合,形成自然群落,成为城市生态廊道,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具有滨水带状绿地群体美的植物景观,还有光明港的蒲葵混交林、羊蹄甲混交林带。

2.3 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

结合地形改造,发掘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历史人文景观。这一设计理念,是福州滨水开放绿地空间又一景观特色。

例如,长乐闽江出海口,历史上曾是明朝郑和7下西洋船队候风与补给驻泊地。长乐市为了开发建设闽江出海口风景旅游观光带,建成长3km的滨水开放公共绿地空间。为了纪念郑和7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壮举600周年,把其中一段以前曾是闽江船运码头滨水的长800m的绿地景区,开辟为“郑和广场”,面积近4.5h㎡。充分利用郑和船队7下西洋,以长乐为出发驻泊地的历史,建成祭海誓师台、三宝亭、了望台、郑和兵营、亲水船平台、郑和史迹纪念馆以及郑和雕像,配置各种树木、花卉、草坪。对过去的采石坛口、砂石地,覆土0.50~1.00m,并清理岩壁,种植各种榕树、芒果、棕榈科乔木,以及垂直攀援植物和时令花卉,形成优美的滨水公共绿地。开放之后,游人络绎不绝。

再如,两年前建成的闽江北园闽风园,面积5.81h㎡。在防洪堤外侧,利用当地原有造船厂遗址,突出展现福州2000多年的古城历史文化与船政文化景观。精美的“闽都春秋”巨型浮雕,向人们述说福州的许多壮阔伟业,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并成为中外游人的必到之处。

2.4 根据亲水性的设计理念,创造各种亲水景观

亲水是人类的特性;水是园林的灵魂。因此,充分展现人和水的景观关系,是滨水开放空间的又一设计理念。

江滨公园闽水园,面积1.5h㎡。以闽江文化为主线,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技法,表达“闽水长闽江清”的设计理念,体现人与水之间共生互利的情感关系。“闽水谣”“浮雕”,叙述了闽江两岸风土人情和闽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文化景观。“闽水魂”雕塑,体现闽都儿女激流勇进的奋斗精神,升华人与水相依共存的造园思想。临水是形成滨江水公园空间最大的特点,要把壮阔的闽江风光组织到公园临江风景的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游人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游人观赏闽江风光,并满足群众晨练及傍晚的休闲活动,江滨各个公园景区都安排大面积的临水铺装广场。

如台江江滨公园规划了近8000㎡的铺装广场;在仓前公园也辟有3700㎡的铺装广场;在缤纷园、闽水园、闽风园等景区,都把广场延伸到水边,做各种标高的平台,让游人能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而在金沙园、西河园,则把踏步平台改为一望无垠的沙滩,让游人能在3万多㎡的沙滩,尽情嬉戏,在金沙碧水之间,沐浴阳光,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闲适放飞心情。

而在福州长乐郑和广场,由于闽江出海口风浪较大,在其临水船形平台,加栏杆、坐凳,让人感受郑和船队万船竟发的壮观气势,也是一种绝妙的亲水性做法。

2.5 利用自然地理生态资源建造滨水旅游观赏景观

在滨水开放空间中,有的地段对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是可资利用、充分发掘,为风景旅游光事业服务。例如在长乐闽江出海口的金刚腿景区。金刚腿原是半山上的巨岩,延伸到闽江水岸边,形成大条岩,形如天生的金刚大腿。腿弯之下空悬,如一座拱桥,脚如穿靴,脚尖翘起,自古以来就被俗称为“金刚腿”。腿上方,半山岩壁,有中国海军宿将萨镇冰题的“金刚濯足”4字石刻。在日本《福州考》一书中,把金刚腿称为仙人脚。金刚腿和闽江口五虎礁、南北龟、皇帝井等,并称为“闽江口七景”。据历年水文测定,金刚腿靴底标高4.83m,腿踝标高8.42m。而60年以来,福州马尾平均水位标高仅2.76m,最高水位仅6.48m。历来无论闽江大水,还是海潮大潮,都不会淹过金刚腿的腿踝。所以俗语有“大水淹不到金刚腿”。建成的金刚腿公园,专门在滨水岸边勒石,记述金刚腿采石坛口开拓为公园的事迹简介,以及金刚腿的历史、自然地貌传说。

在金刚腿景区,还有一个自然地貌景观,即金刚腿刚好处于闽江入海口谈水和海水的分界线上。故腿股内外,水有咸淡之分。闽江上游的漂木和浮物,由于海潮顶托作用,也都在金刚腿附近水面打转。2002年,金刚腿公园特在此辟建海水、淡水分界碑,以此体现金刚腿自然地理景观。

上述的滨水自然地貌景观,都是自然历史遗留和演替形成的,经过人为加工整理、再生利用,形成着名自然地貌景观。还有一类滨水自然地貌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要加以保护,才能永续利用——即滨水自然湿地景观。

目前,福州市区域闽江滨水自然湿地,有多类近城滨水区域已进行开发保护。如金山湿地公园只是在清理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础上,种植各种乔灌木,利于自然湿地的保护。

还有一类是面积较大的湿地,自然原生地貌离城稍远,人为扰动较少。此类湿地要依法严加保护,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鳗鱼洲自然湿地景观等,只有严加保护,才能成为永久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斑块。这类湿地一经开发,则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破坏作用。

道庆洲湿地面积约2.3k㎡,距离市区不足10km,是最靠近福州城区的大型湿地,位于闽江、五龙江、白龙江3条江汇合处。涨潮时几乎看不见,退潮时才能见道洲地。

目前,道庆洲湿地自然条件好,各类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85种。附近水域有鱼类39种,各种浮游生物多达110种。在宽阔的潮间带滩涂,还有丰富的鱼虾,特别是甲壳类和双壳贝类等,这些都是鸟类的主要食物。由于条件适宜,在不同季节还吸引了白鹭、苍鹭为主的30多种水禽群体,到那里栖息、觅食和繁衍,曾一度成为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

道庆洲湿地景观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民间资金及组织,参与了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2.6 根据规划设计理念建设充满寓意的滨水造型景观

一般园林设计者,通过各种设计思维活动创立理念,运用各种园林植物、园林景观小品和构筑物,及各种规划构图等,建成隐含各种意念的造型景观,即意象景观。“九洲方圆”是为纪念第三十一回旅日福建同乡访华恳亲团在榕举行,而规划设计的。位于晋安河公园中段爱乡园内,南有南洋杉草坪,北有樱花园,主景点是20m x 20m方圆叠加的花坛平台。底层方形平台上的花坛,种有梅花、樱花、腊梅各9株,以及反映榕城乡土特色的榕树球、茉莉花;上层圆形平台中心,是高6.3m的“环球同凉热”不锈钢雕塑,雕塑基座呈九角形,磨光花岗岩贴面,圆形平台地面划分9个弧形地块,按图案铺及火烧板与磨光花岗岩板。精雕细琢9个梅花浮雕图案,象征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下两层平台踏步9级,“九洲方圆”,寓意中日两国人民传统以友谊如日中天,如梅花一样高洁,如樱花一样灿烂好。

闽江公园的望龙园景区大门口,是望龙造型是全园标志性景观,是根据福州唐末闽王王延钧在江滨钩白龙,飞舞上天的历史传说设计的。巨龙昂首远望、腾飞起舞。

能容纳2500人的露天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有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水景,还有螺旋式、错落式的看台和5组帆形钢架造型,宛如江中乘风破浪的白帆,蔚为壮观。

在长乐闽江口风景旅游观光区,有一个“吉祥公园”景区。根据吉祥长乐的主题,按照中国传统吉祥寓意,进行石刻浮雕组景,其主题是“万象更新”雕塑。在榕树、竹林丛中,小路蜿蜒向前,设立组雕巨石景观序列;一帆丰顺、四海升平、八卦太极、万象更新等,表达了和平幸福、吉祥安康的美好意愿。

当然,福州市域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住宅新村紧挨内河边,绿化带很少;有的大江边的滩涂沙洲湿地,正逐步被改造成生活居住地。因此,开发与保护滨水区域的矛盾还很严重。滨水区域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利用,还是一项艰巨的历史课题,有待我们去研究。
有需要建网站的,请网络HI我,或Q我.

Ⅸ 谁知道白马河的详细的状况 如发源、历史和故事

白马河,全国各地有多处,邢台市、邹城市、福州市、胶南市、郯城县均有白马河。邢台白马河全长70公里,是山海经所记的古溹水,《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敦舆之山,溹水出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即大陆泽)之水。邹城市全长60公里,上源为泉。郯城县白马河全长50公里,福州白马河为闽江支流,胶南市白马河是胶南市第一河流。

.微山县白马河
微山县白马河
白马河 境内古有泉十三,十二泉皆入白马,此二泉为白马之源。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水盛,及衰,掘泉为池,亦难见水出。源出泉后,本西南流,至荒王陵折西北流,沿尚寨、溪湖场故道尚存。水至溪湖场存留后,绕孟母林北之亭山折西流,经凫村,穿今104道折西南流,故道尚存,但无水。至中心镇后屯村北入今白马河道。太平桥以下水体渐深,始建港口,为国家五级内河航运河道,水面与南四湖平。至曹庄南,汇入第三条支流望云河,后偏西南流,愈南,汇入石墙河支流,折西偏南流,水面阔。越邹城郭里镇、微山县马坡镇、鲁桥镇,至九孔桥村入独山湖。
邹县有古泉十三,十二泉皆注白马,西南行后,在永济桥汇入古泗河,补充京杭运河漕运之水,然后南行入淮。前朝各代对白马河的治理,均围绕漕运进行。然京杭运道伴随黄河的数次南侵被迫东移,从而造成运河之东,山前之水无法入泗,遂在运东低洼地存留,渐成湖泊,遂成济宁南四湖。
南四湖是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的统称。原为古泗河沿线的一片洼地。公元前132年,黄河在濮阳西南决口,向南冲出一条新河注入古泗河,至此,黄河、泗河合流二十余年,致使邹、腾两县山前之水无法正常入泗,被迫滞蓄在泗河东岸成泽,但此时并未成湖,孔门仲子之后西迁邹西鲁桥,并在仲浅村之西设祖林。至元代,开挖济州运河,泗河至此成为运河河道。元末,黄河在曹州决口,洪水漫过济宁、鱼台和丰县、沛县流入泗河运道,此时,邹、腾两县山前之水已经无法入泗,遂在济宁之南、邹县之西、鱼台之东滞蓄,逐渐形成方圆七十六里的南阳湖,将鲁桥至南阳段的泗河故道淹没在湖中,至此,泗河仅存源头至鲁桥一段,即今之泗河。仲家祖坟亦没入湖中。
在南阳湖之南,泗河之东滕县山前来水亦无法入泗,遂在滕县与沛县之间滞蓄,终成方圆一百八十里的昭阳湖。
明朝嘉靖年间,黄河不断侵入泗河运道,并越过泗河运道侵袭东部湖泊,运道连年不畅。1566
年,明在南阳、昭阳二湖之东开挖南阳新河,充当新的运道,如此,原来注入泗河古道的邹县、滕县东来之山水,受新运河阻隔,无法入湖,遂在新运河东岸的独山
脚下洼地滞蓄,渐城湖泊——称独山湖。这样,南阳、昭阳、独山三湖形成。
独山湖形成的同时,昭阳湖之东,新运河河道接受东来滕县山前之沙河、漷河、薛河之水,但新运道入河口常受三河携带泥沙淤垫,运道受阻,于是在皇甫、东邵一带筑坝阻绝东来之水,三河之水西无归处,只好在微山一带滞蓄,形成郗山、吕孟、张庄、微山等几个相互连通的小湖。1604年,明政府又在微山夏镇、李家口至韩庄湖口一
线开挖新运道,运河河道再次东移,将原来在运河东岸的四小湖移至运道以西,成为承接北来南阳、昭阳两湖以及湖东各河来水的总汇。因下游排水不畅,水位抬
高,将原来形成的四小湖连成一片,逐成现今之微山湖。至此,在济宁之南、邹、腾之西,南四湖完全角成。即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
1950年,泗河改道,在辛闸村南、仲浅村北入湖。至此,原来白马河由入泗再入湖改为直接独入独山湖,老泗河河道则成为入白马河的一条支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白马河从泗河水系中独立出来,自成白马河水系。
白马河属淮河流域湖东区水系,邹县境内河流原来均汇入泗河,南流入淮。但自元朝南四湖的形成,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白马河独立水系。白马河干流总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流域内河流56条,包括一级支流22条,主要有大沙河、望云河、石墙河、石里沟、七里沟等,分支33条。邹城境内干流长41.6公里。
主要支流的情况:
大沙河:又名南沙河。源出城东张庄乡徐岭村南,自东向西流经张庄、匡庄、蓄积于城东西苇水库,后向西经城南、在北宿吴官庄村西入白马河。全长32.61公里,流域面积172.59平方公里。
望云河:上接龙河,源出石墙镇望云村东,由东向西流经石墙、唐村、在北宿曹庄村南入白马河。长9.15公里,流域面积169.16平方公里。
石墙河:上接苗庄河,始于石墙赵楼村南,自东向西流经石墙、郭里两镇,在郭里镇北卧牛大桥处入白马河,长14.97公里,流域面积75.97平方公里。
石里沟:源起平阳寺鲍店村南,由北至南流经平阳寺、太平两镇,在白马河农场西入微山境,在马坡大桥处南入白马河。
七里沟:又称薄梁河。源起郭里下镇北山西侧,西流出境,在微山县,在微山县入白马河。微山县白马河传说相传此河的源头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名曰陈州。有一日,天宫有一条龙贪图玩耍,错下了大雨,造成人间庄稼淹没,房屋倒塌,尸骨漂浮,怨声载道。玉皇大帝一怒之下,把它痛打了一顿,这龙昏沉之中,掉落陈州山崖之上。百姓们发现后,一传十,十传百。有的赶来烧香磕头,有的赶来看稀奇。其中有一富翁,捻着胡须,含笑说:“难得难得!龙肉可治百病,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是老天爷给咱百姓的神福哇!”在场人都信以为真,在富翁的带动下,将龙分隔而食之。
玉皇大帝闻知此事,大怒!立即派一位神仙扮成道人去陈州化缘。挨门讨水观之,皆有龙的油星漂浮
其上,唯独一位少女端出的水没有龙的油星。道人让少女叫她的老人出来,叮咛道:“明天天亮前,您娘俩一定要到城西山崖上,那里有一匹白马,你们骑上往西跑
去,不出十里可别回头。”娘俩不解其意,想问个明白,但道人仅说了句“此乃天机”,就不见了。次日,天还不亮,娘俩到了山崖上,果见一匹白马正向他们点
头。那马卧倒,娘俩上去,便站起身西驰而去。跑出数里,回头一看,陈州已是一片汪洋。后人们称之为奇湖,后讹传为溪湖。因她们不会骑马,缰绳拉在地上划出
的一道深沟,变成了一条河,名白马河。白马河治理白马河发源于邹城市北白马泉,流经曲阜、兖州、邹城、微山4县(市),于微山县鲁桥镇九孔桥村入独山湖,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较大支流有石里沟、石墙河、望云河、大沙河等。
建国前白马河槽宽仅8-10米,上游无堤防,三岔口以下始有小堤,堤高1米左右,顶宽0.5米。建国后上游修建拦蓄工程,中、下游浚河筑堤,干流防洪标准达二十年一遇,除涝标准达三年一遇。
1952年对白马河进行拓宽加深,设计河槽宽度石里沟入口以下为80米,石墙河至石里沟为70米,大沙河口以
下为50米,大沙河口以上为30米。堤距石里沟口以下420米,石里沟至石墙河口300米,石墙河至大沙河口220米,大沙河口以上为100米。挖深
1.5-2.0米。治理长度52公里(从入湖口至牛厂)。由滕县专署组织7县民工11.3万人,于1952年3月8日开工,4月19日完成,并建成三岔
口、太平山、北林厂3座砌石漫水桥,七里沟、渊源泉、高石、纪沟、韩村、纪沟东、广济桥、大马沟、曹庄等9座涵洞,国家投资41万元,小米139万公斤。
1966年第二次治理白马河,干流从望云河口至九孔桥挖河复堤并结合挖引河引湖灌溉,长28.6公里,湖内疏浚1.5公里。改建、新建鲁桥、果庄、曹庄3座生产桥。出民工4.5万人,于1966年11月26日开工,次年汛前完工,共做土方499万立方米。
1972年7月6日白马河大水,马楼站实测洪峰568
立方米每秒,干支决口69处,15个村庄被水包围,冲毁桥涵32座,淹地30万亩。中共济宁地委、行署决定对白马河再次进行扩大治理。1974年和
1975年首先治理主要支流石里沟。挖河筑堤长13.5公里,建公路桥1座,生产桥6座,涵洞10座,由邹县、微山两县施工,国家投资85万元。
1975年中共济宁地委组织邹西白马河流域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自1975年8月至1980年6月,历时5年,治山15片,3.2万亩,治洼22片,11.6万亩。治理白马河干流60公里及石墙河、望云河等8条支流,长75.4公里。建桥47座,涵洞28座,改
建及新建排灌站31座,河道跌水6处,出民工16.5万人次。完成土方1894万立方米,砌石5.8万立方米,工日1560万个,投资1280万元。同时,水电部第十三工程局挖泥船3艘,疏浚湖内段长4公里。白马河干流治理后,防洪达二十年一遇、除涝达三年一遇标准。
白马河上游山区建成西苇大型水库一座,小型水库41座,共控制流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总库容达1.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编辑本段2.福州市白马河简介“白马公园”,位于福州城区西侧白马河畔。沿着白马路呈带状分布,遗址鼓楼、台江两区,全长2.4千米,于1990年2月白马路扩建和拓宽而建成,面积6.87公顷。是闽江的一条支流,流经福州市。白马河发源于福州西湖,沿途流过福州城区西部,支流不多,在台江区西部注入闽江。白马河与晋安河之间有人工河东西河相连。白马河沿岸有白马河公园,沿河而建的白马路横贯福州市区南北,是福州交通主干道之一传说民间传说有两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闽王王审知的别号是白马三郎,当年他站在白马桥上看白马河流向闽江,波涛汹涌,似万马奔腾,所以他站的桥叫白马桥,桥下的河叫白马河。
另一种说法是:汉闽越王郢的儿子也叫白马三郎,喜欢骑白马、射箭。一次,鼓山脚
下鳝溪发洪水,身长3丈的蛟龙兴风作浪,冲垮了田园房舍,祸害百姓。白马三郎用箭射中蛟龙,但不幸被蛟龙的尾巴卷起。白马三郎与蛟龙搏斗,一起死了。后人
在鳝溪建了白马王庙纪念白马三郎。现在白马王庙和鳝溪潭古迹还在。白马三郎生前经常站在桥上看白马河奔腾流向闽江,所以他站的桥就叫白马桥,桥下的河就叫
白马河。景观亚热带园林:作为内河环绕三山鼎峙的水网,干流形成三纵三横的格局,而白马河便是“三纵”之一,两岸田园和池塘纵横交错。公园中种有榕、竹为主的乔木和灌木近8万株(丛),其中直径15厘米-20厘米的大树600多株,突出亚热带特色,辅以雕塑,形成别具一格的园林。
东岸木成林:白马河东岸,种植蒲葵、鱼尾葵和美丽针葵等棕榈科植物,拓成“葵园”。其间选栽24株大榕树,三面衬托绿篱,中植花竹、三角梅等,形成“榕荫广场”。延伸的坪地,围种芒果、南洋竹、木芙蓉、桂花、扶桑等,辟成“五福广场”。广场中央有一花坛,占地457平方米,饰以吉祥安康图案,作为五福模纹花坛,颇具地方民俗文化的风采。附近的场地宽阔,有角建成露天舞池。接着有一片荔枝树,品种不一,自成“荔园”。为了重现古城的历史氛围,择在原乌石山图书馆旧址,垒砌城堞,拱门上匾书“白马河公园”。这条带状林木绿地,依靠石桥和石阶接连一气,内立5座塑像,特别是雷锋的塑像,为青少年们所景仰。
西岸花飘香:白马河西岸,新建的《福州晚报》大楼、省画院等大厦高楼周边辟有绿坪、花地和水池,水光林色,令人悦目。黎明桥南侧的场地,建有“兰桂园”,植有桂花、白玉兰、茶花、含笑、米兰,四时飘香;又建有一座“古榕广场”。围绕斗池村口一株古榕(树龄300多年)为中心,衬以绿地和花圃。南伸便有一座“雕塑广场”,在西新村东侧,兼植参天绿木,形成浓荫茂密的静雅幽清的园林。内筑一个门球场和一丘小阜。最近围墙重砌,呈“半封闭”式的格局,避免车辆驶入林间甬道。
白马观潮:白马河从台江帮洲路漳江入口处,经义洲白马桥,穿越新辟的大庆路,北上注入西湖。这条河道至今仍通舟楫。如果端午时节,人们还可在河岸绿林间,观赏往来龙舟竞渡,为民间习俗文化的一大景观。河水应江潮涨落,古有“白马观潮”风光。
2011年元旦前,榕城市民可沿着木栈道,从西湖一直步行到江滨公园。记者2日获悉,白马河综合整治工程进展顺利,西门天桥至杨桥路段基本完工,其余路段将在元旦前全部贯通。届时,一条长4.86公里的白马河步行道,直接串起北端的西湖、左海与南端的江滨公园,打造成福州的“十里秦淮”。公交线路乘坐27路、92路、105路、106路、117路、121路、133路、K3路到“白马河”下车即到。编辑本段3.胶南市白马河简介白马河,山东省胶南市第一河流,源于诸城鲁山,经藏马山西侧南下入海。白马河有两条支流,陡崖子水库位于其中一条支流上,两支流在胶南郝疃村附近合并,而后一路南下汇入黄海。河水清澈,河浅而宽,2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横穿而过。目前在郝疃村附近河段正在建设拦河大坝,预计2009年到2010年完工。传说相传,秦王第三次巡视琅琊台,已经得到了长生不老药——瑞荼,秦王高坐白马,听大臣上奏圣药的来历,话音未落,手中的瑞荼竟被白马一口吞下。秦王欲杀白马,白马脱缰而逃,逃进西北方向的一座深山。御林军把深山搜寻数遍,却再也不见白马踪影。秦王因此郁忧成疾,死在归途。后从深山流出一条河,河水能治百病,据说是这是吃了长生不老药的白马撒尿所致,此河故名白马河,此山故称藏马山。史书记载:胶南县原名藏马县。瑞荼现在已经成为胶南玉观音茶厂的看家品牌——胶南玉意春。
这段历史,有《卜算子*藏马山》一词为证:
美名扬四海,茶香飘九天。
为求长生不老药,秦王挥长鞭。
紫气东南来,白马藏深山。
胶南玉观音茶园,处处留诗篇。编辑本段4. 郯城县白马河概述白马河,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境中部,为郯城县最大内河。发源于县境之北分沂入沭水道南岸马陵山区,主流在沙墩镇前宅一带,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县境,经江苏省邳州市于杨庄附近入沂河。总流域面积552平方公里,全长50.8公里,其中县境内流域面积442平方公里,河道总长38.8公里,河床平均宽80米,系季节性河流。县境内主要支流有老白马河、小白马河、陈十排水沟、围带河、幸福河、颜庄排水沟、停三排水沟等。流经沙墩、庙山、泉源、归义、十里、郯城、马头、高册、港上、花园等乡镇。地面自北向南坡降为二千分之一到四千分之一。上游为丘陵地段,坡陡流急,中、下游为平原地段,地势平缓低洼,每逢暴雨,山洪暴发,易于溃决,是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地区。 经过治理,已经化害为利,成为集灌溉、渔业、饮水、旅游、运输为一体的重要河流。郯城县白马河的故事白马河是鲁南地区的一条小河,起源于山东郯城,流经江苏邳州市,最后注入沂河,是沂河的支流。
河是小河,水至清,但有小鱼。
其实白马河在明朝以前只是一条无名的小溪,因河浅道窄,每年雨季,大量的雨水汇集在郯苍平原,由于窄浅的河道无法将这些水排到沂河入海,常常造成淤洪,使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淤洪最严重的地方,当数郯城县的北涝沟村和南涝沟村,此两村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