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江心公园走一圈多少米
扩展阅读
深圳和贵州哪个人口多 2025-07-21 23:23:08
开车杭州到郑州需要多久 2025-07-21 23:20:59
上海日宝怎么样 2025-07-21 22:52:17

福州江心公园走一圈多少米

发布时间: 2022-12-13 21:42:46

㈠ 90年代的福州是什么样子

福州,别称榕城,因境内有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福州地处华东地区、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船政文化的发祥地。这是一组90年代福州的老照片,跟随这些老照片,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昔日的福州。图为90年代初期的福州江滨大道。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综合实力五十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城市”等称号。

福州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4.8%。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含平潭,截止2012年),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90年代的福州东街口俯瞰。东街口是福州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是福州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90年代的福州五一路口街景。五一路位于市区中部,跨鼓楼、台江二区。


90年代的福州西湖公园。西湖公园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称为“福建园林明珠”。


90年代的福州老温泉公园南门。福州享有“温泉之都”的美誉,福州泡温泉的历史悠久,从晋朝开始,福州人便有泡温泉的习惯。


90年代的福州江心公园。江心公园是一个岛屿公园,位于闽江之中,公园建于1982年,四面环江,园内绿树成荫,植被茂密。江心公园是很多老福州人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个地方。


90年代的闽江俯瞰。闽江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处,福州处于闽江的下游,闽江穿城而过,是福州的母亲河。

㈡ 福建福州江心岛

江心岛是否是福州人俗称鸭姆洲还不太确认
1 陈靖姑是福建民间普遍尊崇的一位妇女、尊称有临水陈夫人、倾天圣母等,俗呼娘奶、临水奶。据传陈靖姑于唐大历二年(762年),祖籍福州仓山下度,嫁于古田人刘杞为妻。相传靖姑曾赴闾山学法,一生"讲经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济难",尤以"救产护胎"着称,年方24岁时施法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捐躯于古田县大桥临水。死后受到人们的敬仰,成为"妇幼保护神"。
陈靖姑自幼向往道教,一心想学法。传说龙潭角水下就是闾山大法院,法主许真君就是陈靖姑的师父。去闾山那里学得法术并获十部天书后下山,在她十六岁至二十四岁短暂的八年中,为地方除妖灭怪,特别保护妇女儿童,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好事。陈靖姑的传说突出体现在她舍身祈雨的中。五代后唐天成三年,二十四岁时,福州地区久旱不雨,田园于裂,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已有身孕的陈靖姑,不顾个人安危,脱胎于家中,手执宝剑和号角,到龙潭角(今仓前路与江心公园之间江中)立于草席上祈雨,由于妖怪长坑鬼从中作怪,顿时风浪骤起,正当危急之际,其师父派来四仙女,化作四鸭姆,衔住草席,顺水漂浮至鸭姆洲。台江鸭姆州洲地名由此得来。但是陈靖姑早产身体虚弱,结果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清代道光年间诗人魏杰《鸭姆洲》诗,就是讲述这件民间传说的
绿鸭滩头聚一丘,渔村蟹舍乐无休。
2福州晚报报8月26日刊登了《江心公园何时再开放》一文。昨天,仓山区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江心公园已准备重新开放。
据仓山区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县洲大桥建成后,区里曾考虑引进外资对江心公园进行重新包装开放,但由于所引进的项目尚有待进一步落实,因此重新开园也受到了耽搁。目前应广大群众的要求,区园林局已决定先开园后上项目。为此,园内的卫生已于近日得到了全面清理,并补种了草皮与树木。不过,园林局最近在检查时又发现入园的铁桥因长期不使用,锈蚀严重,江心岛边的桥墩也有移位现象,因此还要待专家进行安全评估,并对铁桥重新整修后,江心公园才可恢复开放。(本报记者林毅坚)
具体情况江心公园何时重开大门

曾美名远扬 终至闭门谢客 欲重放光芒 却遇两虎拦路

2006-02-17 00:10:26 本报记者 刘晓/文 毛朝青/图

--------------------------------------------------------------------------------

诊治公园“难症”系列策划5>>>

“从码头坐船,没几分钟就踏上了江心公园。脚下是柔软的黄沙,江水盈盈,我欣喜地跃入江的怀抱……那时江里有很多人游泳,道浅者嬉水,道深者涉江,各得其乐。”

福州市民王希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时如此写道。

1997年3月,江心公园成了三县洲大桥的建设工地,公园大门从此对外关闭。

这一关就是9年。

2006年2月,有关重新开放江心公园的民众呼声以及人大、政协的相关提案、议案终于引起了仓山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仓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正在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争取早日开放江心公园。

辉煌过去

最好的天然游泳场所

(图)昔日人头攒动的江心公园悬索桥,如今锈迹斑斑,俨然已成了野狗的娱乐天堂。

据福州市园林局资料记载,位于福州市内闽江上的江心公园原名“三县洲”,是一个冲积沙洲,面积4.83公顷,北面与台江苍霞洲的钓龙台遥遥相望,南面和仓山龙潭角隔岸相邻。

据传,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洪水泛滥成灾,沿江田园多被冲毁,却在此处冲积成一泥洲。闽安、侯官、怀安三县农民,竞相登洲插竿围地,因而引发械斗,三个县的县官各执己见,后由福州府判为三县共有,并定名为“三县洲”。

1975年,三县洲被政府有关部门辟为江心公园。

“当时,公园内郁郁葱葱,共有榕树、水杉、杨柳、银桦、水芙蓉、芒果、荔枝、柑、橘等树木花果5万多株,是福州最好的天然游泳场所,一到夏天总是人满为患。”福州市园林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如是告诉记者。

1982年,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江心公园建造了临江亭、蘑菇亭、钓鱼台等园林设施及儿童游乐设施。

“不过,当时受条件限制,福州居民上岛游玩必须乘坐渡轮,相当不方便。特别是夏天,很多懒于乘坐渡轮的民众会在码头直接下江,游泳到公园。因此,每年都有事故发生。”上述负责人表示。

出于改善游玩环境的想法,仓山区政府决定在仓山区龙潭角修建上岛大桥。

1991年11月19日,由福州大学路桥教研室设计、福建省第二公路工程公司承建的江心公园悬索桥动工建设,次年9月30日,悬索桥竣工通行。

1995年江心公园开始扬名全国。

“那年元宵,中央电视台与福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春节元宵晚会在江心公园举行。随着电波,江心公园美丽的景致开始为外人所知晓。”上述负责人称。

据说从那以后,江心公园成了外地游客的必去之处。

开发途中

成堆料场致闭门谢客

(图)江心公园位于三县洲大桥下。建造大桥时,衔接南北的江心公园成为工程堆料场。

江心公园成名了,游客纷至沓来。但遗憾的是,它的美名没能继续传播,却在1997年戛然而止了。

园林部门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1995年,福州市有关部门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升省会城市整体形象,确定了一个“以中洲公园、江心公园和苍霞天演公园为‘金三角’,以沿江滩地和白马河绿化带为绿色走廊,以大庙山和南禅山为登高点的游览路线”的开发计划。

“但开发江心公园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这是当时仓山区政府无能为力的。因此,相关部门在1995年与旅英华侨张礼星签订了一份开发合同,由其负责在未来20年内投资开发江心公园,将其建设为拥有卡拉OK歌舞厅、餐饮、度假村、游泳场、水上游乐、水族馆及配套旅游商品零售等的旅游胜地。”知情人士透露。

据称,张礼星在福州经营有福州瓦尔特酒庄有限公司、闽清台山假日大酒店、闽清耐火建材厂等,是当时的福州市侨联副主席及闽清县政协常委。

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份意义深远的开发合约却给江心公园带来了苦果。

一位接近张礼星的知情人士私下告诉记者,张不仅和有关部门签订了江心公园的开发合约,同时还签订了中洲岛的开发合同。

“当时张礼星的想法是,先投资2亿元开发中洲岛,将其建设为集旅游、购物、美食、娱乐、休闲等为一体、以欧洲传统建筑风格为整体建筑翻版的步行购物岛,待资金回笼后再继续开发江心公园。”

就在开发商将精力全部投放于中洲岛的时候,另一件事情发生了。

1997年3月,连接福州南北大通道的三县洲大桥开始建设。该大桥横跨江心公园,其中一个桥墩就建在公园之上。“当时工程浩大,建设物资非常多,很难找到理想的堆料场。因此,衔接南北的江心公园被工程方征用,用于工人驻地和堆料场。”

江心公园就此关闭。

1999年5月2日,三县洲大桥经过2年多的建设正式通车。但江心公园却未恢复开放。

知情人士称,经两年多的大桥建设,江心公园已是一片狼藉,恢复开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当时仓山区政府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预算,只能等开发商的资金到位。”

但事与愿违,投资中洲岛的张礼星并没有在项目上获得任何好处。“2003年春节,建设完成的中洲岛对外开放后,遭到了当时几乎所有媒体的口诛笔伐,而直到现在,中洲岛还未现生机。”

“投资的失败让开发商根本无力继续开发江心公园,而三县洲大桥建设造成江心公园大面积破坏也让开发商找到了拒绝投资的借口,江心公园从此闭门谢客。”知情人士表示。

重新开园

遇合同资金两拦路虎

(图)悬索桥上贴出公告称:江心岛尚未对外开放,未经批准任何人员、船只不得登岛靠岸。

而仓山区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新开放江心公园的呼声一直没有间断过,人大和政协每年都有相关的提案、议案。“为此,区里曾研究决定重新引入开发商进行公园的升级改造,但由于所引进的项目尚有待进一步落实,因此重新开园也被耽搁。”

据透露,2004年8月的时候仓山区园林局已决定先开园后上项目,并前期投入了5万元资金进行清淤及补种草皮与树木。

但随后,区园林局在检查江心公园时发现,入园的悬索桥因长期闭园锈蚀严重,而江心岛边的桥墩也有移位现象。

据称,按照要求,悬索桥每六年必须维修一次,十多年未检修的悬索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鉴于安全问题,开放江心公园的日期延后。

2004年9月初,仓山区园林局曾派专人到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请悬索桥的设计者彭大文制定了维修该桥的方案。同时,该局还召集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及福州大学等单位的桥梁专家对该桥进行了评估。“结论是悬索桥虽然多年未修,但不属于危桥,经过维修后仍可使用。”

经过初步预算,悬索桥恢复正常使用的费用在300万元以上,若加上园内设施的修缮及绿化、驳岸的建设等,资金缺口在500万元以上。“区里没有这方面的预算,开园计划也就随之落空了。”知情人士表示。

不过,仓山区相关负责人日前对记者表示,重新开放江心公园首先必须先解除此前签订的开发合同,“区里目前正着手处理此事,并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早日开园。”

而福州市园林局相关领导也表示,江心公园如果重新开放,市局将会给予“公园设计、调整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但这一切取决于仓山区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政府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但开发商却极难联系。政府有关方面曾多方联系,却始终未果。记者尝试拨打开发商的手机,发现该号码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其属下多家公司的人员也表示已经很久未见过他们的老板了。

“如果开发商一直避而不见,区里将采取法律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仓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㈢ 福州三县洲的传说

    明成化年间,1465年到1487年之间,福州多次遭受暴雨,山洪暴发,冲毁农田过半。1485年,洪水泛滥成灾,使闽江上游连年山洪暴发,潮过江心沙不流,泥沙在水流平缓的河道不断淤积,就在龙潭角和苍霞洲之间的江心形成一个沙洲。

    看到似乎是从天上掉下的这个冲积洲,附近的闽安,候官,怀安三县农民,纷纷登洲插竿围地。人多地少,引发争执和械斗,三个县的县官都认为沙洲是自己县的,后由福州府判为三县共有,定名为三县洲。

    三县洲位于福州市区闽江北港中洲岛上游1000多米处的江中,像碧波中托着一盘翡翠,现在叫江心公园。

    三县洲是一个冲积沙洲,面积48000平方米,北面与台江苍霞洲相望,南面和仓山龙潭角隔岸相邻,是个洲岛公园,民间传说五代后唐时,福州久旱不雨,田地干裂,人民苦不堪言。福建地方妇女儿童保护神陈靖姑在龙潭角立于草席上祈雨,由于长坑鬼作怪,风浪骤起,危急之际,陈靖姑师父派来仙女,化作4只鸭姆,衔住草席,顺水漂浮至鸭姆洲。台江鸭姆洲地名由此得来。

    鸭姆洲在三县洲附近,1975年,三县洲被政府有关部门辟为江心公园,公园内种有树木花果5万多株,江心公园是福州最好的天然游泳场所,1982年建造了临江亭,蘑菇亭,钓鱼台等园林设施,1991年底,动工建设从仓山龙潭角到江心公园的悬索桥。

    1995年元宵节,中央电视台与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江心公园成功举办了春节元宵晚会,使江心公园的名声走向全国,1997年3月连接福州南北大通道,横跨三县洲的一座大桥开始建设,1999年5月2日,三县洲大桥正式通车。

㈣ 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1、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

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是集峡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场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九天瀑布、青龙瀑布、云天石廊、桫椤神谷景区及单独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区(中国云顶)。2003年7月31日,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获得4A级风景名胜区荣誉。

2、福州华林寺

福州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福建省人民政府东侧。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名“越山吉祥禅院”。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

3、林则徐墓

林则徐墓在福州市省军区内,交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

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为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

4、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发现于1954年1月,先后进行8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89座、陶窑9座、壕沟2条,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

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5、乌塔

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 “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799年)所建“净光塔”。

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毁。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

㈤ 请问仓山江心公园从福州火车站座几路公交车能到达谢谢!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 → 85路,全程约13.1公里

1、从福州火车站步行约270米,到达福州火车站

2、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8站, 到达上藤站

3、步行约540米,到达桥南站

4、乘坐85路,经过3站, 到达龙潭角站

5、步行约230米,到达江心公园(东南门)

㈥ 福州周边一日游哪里有好玩的地方

福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福州满城遍植榕树,故又有“榕城”之称。福州别名“三山”,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以峙,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青石铺路的古旧巷陌,氤氲水汽的温泉(门票)热汤,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保存完整的厝村古居,还有风味绝佳的当地小吃,飘香全国的茉莉花茶......
1、温泉古都“泡”在福州
作为温泉古都的福州,有“中国温泉之都”的称号。福州的温泉资源非常丰富,温泉分布很广。在寒冷的冬日,不妨泡在福州乐享温泉的暖心与惬意。
露天温泉
福州黄楮林温泉景区素有“中国温泉第一溪”之称,是以温泉旅游为主题,从事温泉养身、原始森林登山旅游、酒店会务接待、疗休养等休闲服务。景区位于福州市闽清县雄江镇,316国道旁,离福州市区约88KM。由原是森林登山区、露天休闲温泉。景区属于低陵地貌,地形差异大,沟谷纵横,周围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平均海拔300米。
市内澡堂“泡汤”
福州人有在澡堂“泡汤”习惯,不必长途跋涉到周边的温泉景区,去福州的七家老澡堂就可以美美的享受整个人泡在暖汤里,舒服得每个毛孔都欢快地张开的那份惬意。
2、感受三坊七巷(门票)的深厚历史文化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景区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这七巷三坊,是福州城内的高级住宅区,又有许多旧书坊设在那里,专门买卖古书、碑帖、字画和古玩等。平日非常的清静,可是到了元宵和中秋两个佳节,这南后街就热闹异常了,因为元宵的灯市和中秋的塔市,都集中在这里。”三坊七巷的城坊制可称为中国城坊建筑史的活化石。
欣欣小编提醒您:
乘坐5、18、22、55路公交车到双抛桥站下车。
门票
2011年3月5日三坊七巷部分景点收费(试行期一年,至2012年3月4日止),暂行120元/人(两天内有效),全部景点修缮完成后,票价将调整为160元/人次(两天内有效)
福州市民,将采取60元/人的年票优惠价格,全年各景点均可不限次数进入参观,后南街不收费
3、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门票)以搜集、展览福建树种为主,引进南方的木棉树,北方的钻天杨,热带的南洋杉,亚热带的樟树,温带的油松、银杏、水杉等全国各地及36个国家2500多种国内外珍贵树种。龙潭溪自北向南流贯园中,以苏铁园、棕榈园、珍稀植物园、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园,花卉盆景园及榕树景观区等多个植物专类园构成的树木观赏区,融园林艺术于一体,碧水青山、瀑布奇石、古榕碑刻,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欣欣小编提醒您:
公交线路:到达森林公园的公交车有54路、102路(森林公园线)、72路、84路、87路。
门票:免费

旗山(门票)国家森林公园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闽侯南屿境内,面积3587公顷。距福州市中心仅25公里。公园内千峰竞秀,古树参天,飞禽走兽,奇花民草,碧水青山,瀑布奇石,触目皆趣,独具魅力。这里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桫椤,南方红豆杉,有百龄的柳杉王、夫妻树等优美景观。还有天梯、珠帘、潜龙等落差百米的瀑布群。
欣欣小编提醒您:
前往福州洪山桥西客站乘坐福州——南屿的中巴,至旗山景区路口(告诉司机需前往旗山森林公园,请司机提醒)下车,票价3元/人。旗山路口下车后,可搭乘小面的(7人座的小面的来回大慨需要90元)或两轮摩托(单程20元)前往景区。
门票:20元/人,凭学生证可打7.5折。
鼓山(门票)风景名胜区
景区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刹涌泉寺为中心,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精巧,苍松翠柏掩映,层峦叠障环抱,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着;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历代摩崖石刻多处。
欣欣小编提醒您:
公交线路:乘39路、鼓山专线和鼓岭旅游专线可到达。
门票:40元/人
西湖公园(门票)

福州西湖公园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内长堤卧波,垂柳夹道,按自然形成几个湖屿,其间由飞虹桥、步云桥、玉带桥等相连。飞虹桥东有开化寺;步云桥边有荷亭和宋代李纲祠堂,祠旁有桂斋,是林则徐浚湖办事处,以及动物园、博物馆、展览馆(门票)等。园内还有林则徐读书处和禁烟亭等。
欣欣小编提醒您:
乘109、111、139、142路在西湖公园站下车即可。
门票:免费
4、虎门销烟,缅怀禁毒英雄
林则徐纪念馆
展品中有林则徐亲笔书写的对联、条屏、立幅、扇面、信扎、文稿、笔记等120多件;还有他使用过的印章、残墨、印盒、政书雕板等遗物。林则徐的手定诗稿和他父亲林宾日手书《析产书》最为珍贵。最有特色的是用高科技多媒体演示手法表现的“虎门销烟”场景,200多平方米的展示大厅内,100多名仿真人,惟妙惟肖,中间是林则徐在众多官员的陪同下,高举右手,宣布虎门销烟的开始;左侧是几十名工人抬着鸦片,投入销烟池中,场景利用投影制造水面波动效果。
欣欣小编提醒您:
公交线路:乘1、2、8、11、20、54、66可到。
门票:免费
5、寺庙拜佛求签,感受心灵的清净与安详
西禅寺(门票)风景名胜区
西禅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阁、法堂、藏经阁,以及明远阁、祖堂、念佛堂、崇德堂、禅堂等,布局匀称,规模雄伟,风格古雅。西禅寺有一个着名的特色就是盛产良种荔枝,寺内宋明时期载种的荔枝林至今还在开花结果。六月下旬到八月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寺内满园荔枝飘香。
欣欣小编提醒您:
公交线路:公交33、38及39路都能到。
门票:5元/人,报恩塔1元/人

华林寺
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鼓楼(门票)区北隅、屏山南麓。华林寺大殿则是长江以南最为古老的木构建筑。大殿为单檐九脊顶抬梁式木构建筑,高15.5米面积574平方米。面阔3间(15.84米),进深4间(14.70米)。大殿为八架椽屋,共用18根柱子支撑,14根檐柱柱头由间额、额枋纵横连结,形成外层大方形框架结构。内柱4根,每根高7米,内柱之间,由前后内额、四椽筏纵横连结,形成内层四方框架。

㈦ 江心公园福州公交车

只有85路车到达江心公园门口,站点叫龙潭角站

㈧ 江心公园的介绍

江心公园,原名三县洲,是个岛屿公园,在解放大桥上游1000多米处的闽江之中。北与苍霞洲的望龙台遥遥相望,南与龙潭角的望北台隔江对视。全岛面积4.83公顷,是一块冲积沙洲。1997年,由于三县洲大桥动工,江心公园被作为施工建材堆放地与民工驻地而封闭。2016年2月14日,封闭19年的福州江心公园重新开放。

㈨ 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于山】

一名九仙山。在福建福州市中心。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

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全山面积11.9公顷,形如巨鳖,最高点鳌顶峰海拔58.6米。山上原有揽鳌亭、倚鳌轩、步鳌坡、接鳌门等六鳌胜迹,还有九日台、集仙岩、平远台、狮子岩、炼丹井、九仙洞等二十四景。现存庙字有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九仙观等。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多处。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

【大士殿】

一名观音阁。在于山山顶。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改建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穹碑,为州城百官祝釐之所。干隆二年(1737年)改为大士殿。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以于山作为总攻阵地,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殿内。1911年n月9日拂晓,革命军在此开火为号,炮打将军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们获将军朴寿,杀于殿西丹井附近,殿内有干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从男变女”的故事。

【定光塔】

俗称白塔。在于山西麓。砖构,七层八角,高41米。初建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据碑刻记载,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初为外围环木的六层楼阁式砖木塔。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雷火焚毁,二十六年(1548年)重建,把残存砖轴内削低四分之一,木梯改装在砖轴内,成为砖塔。唐代原木塔的石座尚存。塔南定光塔寺,唐天枯二年(公元905年)创建,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万岁寺,俗称白塔寺。现存殿字均清代重建。

【戚公祠】

在于山白塔寺东。戚继光(1528—1587)明代杰出军事家。

字符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班师回浙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勒碑纪功。后人在台旁建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

【于山摩崖刻石】

在于山上。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余处。主要集中在鳖顶峰、戚公祠、蓬莱峰、金粟台等处。其中有宋代元绛的“金粟台”篆书,明代张讳的“平远台”行书,督舶太监尚春的诗刻,清代官府镇压农民起义领袖蔡牵、朱愤的纪事刻石等,都具有艺术和史料价值。

【开元寺铁佛】

在福建福州市经院巷。寺建于梁大情二年(公元548年),初名灵山,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今名。铁佛迭掌盘足坐于莲台上,外披泥贴金,法相庄严。高5.3米,人立其肩,手摸不及顶。铸建年代未见文献记载,明中叶以前,曾被误认为后唐年间王审知所铸的三万斤铜佛,后才发现非铜实铁,曾异撰联云:“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清初《榕城纪闻》云: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铁佛殿,在佛座下开出银塔一座,上题:“宋元丰癸亥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刘瑾。”据此,铁佛当铸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是研究古代冶炼技术的实物例证。

【乌石山】

简称乌山,又名道山。在福建福州市中部,与于山东西相对,乃城内三山之一。游览面积11.9公顷,最高点香炉峰(桃李石)海拔86.02米。怪石嶙峋,林荫壑胜,环山寺观栉比,山间亭榭交错。有三十六奇景。唐代即为游览胜地。其中天章台、冲天台、霹雳岩、天台桥等六处,均属三十六奇;1955年修建了三座不同形式的亭子:居东的八角亭,即唐宋八大家曾巩为之作记的道山亭;居中的方亭,为纪念明代抗倭保城有功的黎鹏举而建,名黎公亭;居内的圆亭,则纪念陈振龙从吕宋引进番薯种,名先薯亭。此外,还有沈公祠、道山观、弥陀寺、吕祖宫等。

【乌石山摩崖题刻】

在乌石山上。岩石巉崎,洞壑清幽,摩崖题刻二百余处,分布全山各角落,以邻霄台、天章台、道山亭等地较为密集。着名的为唐大书法家李阳冰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所书的篆书《般若台》,以及宋代程师孟、陈襄、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题刻。元代间有用蒙文书写的。明代多诗刻,其中太监的题刻为清人所不取,《乌石山志》均未收录;但对研究明代太监活动,特别是督舶太监的活动,颇有史料价值。

【西湖】

在福建福州市区西北隅。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凿引西北诸山之水聚此,为农田灌溉之用。五代闽时,在湖滨建水晶宫,此后渐成为州人游乐场所。宋辛弃疾词云:“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因而有小西湖之称。1914年辟为公园,当时可供游览的陆地面积仅54.3亩,解放后几经扩大,已达215.15亩。湖中有开化、谢坪、窑角三屿,湖滨有荷亭和大梦山,以柳堤和玉带、飞虹、步云三桥通联,构成一幅整体画图。园中浓荫覆盖,幽香阵阵,更有宛在堂、桂斋等占迹掩映其间,湖面轻舟碎影,水谢卧波,湖光山色,令人陶醉。福建省博物馆设在园中。

【大梦山】

一名廉山。在福建福州市西湖之滨。广袤2华里,高不及40米。旧时,苍松蓊郁,排翠崇冈,轻风徐拂,远近闻声。”大梦松声”为福州西湖前八景之一。今则松竹滴翠,花木似锦。山巅有大梦山亭,东南麓有行磴引入假山洞府,盘旋而上,可登亭凭眺全湖景色。环山麓一带地势迂回,西南有乎章池等古迹,系元末平章陈友定西肢园遗址,南为明代薛家池馆遗址,东为明礼部侍郎萨琦祠堂,内有养龙、玉井、沙帽三池,1957年合并改建为福州动物园。园内有熊猫馆、猛兽舍、水族廊、海豹池、猴山、象园等等,收罗珍禽异兽颇多。西隅有游泳池等。

【西禅寺】

原名长庆寺。在福建福州市西郊怡山。离城约3公里。怡山形如“飞凤落坡”,又名凤山。原为南朝梁炼丹士王霸所居,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建冲虚观祀之。后废弛。咸通八年(867年)延佛教徒居之,后两年改名清禅,不久又改延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改名长庆,俗称西禅。占地约100亩,大小建筑物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绪年间微妙禅师往海外募金重建。规模雄伟,清末列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垣内寄园,花木似锦,尤擅池馆之胜;垣外有古荔百余株。寺僧年年举办荔枝会,吟诗作画,“怡山啖荔”成为韵事。

【华林寺大殿】

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其臣下鲍脩让为郡守,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样禅院”,明正统间赐额,改名华林寺。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均早废。仅存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虽历经明清两代重修,其主要梁架、斗栱等还是初建时原物,保存唐宋建筑风格,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研究古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江心公园】

在福州市台江江心中。面积3公顷,形若巨舟卧于碧波上,原名三县洲,系由泥沙冲积而成。此洲北面波涛滚滚,百舸争流;南面则风平浪静,水清如镜;地处闹市之中,而无车马喧哗之扰。1975年在此筹建江心公园,环洲砌以石驳岸,以原有三株老榕为中心,栽种花木五万株,建有榕树坪、金鱼馆、临江亭、钓鱼台、品茶轩、游泳场等,颇具规模。1982年正式开放。

【严复墓】

在福建福州市郊阳岐村。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生前所营建,以石构为主,形如扶臂椅,碑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两侧有云龙柱一对,墓前横屏书“惟适之安”,规模不大,结构大方。严复(1853—1921)字几道,号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留学英国,历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资政院议员。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曾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等,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翻译家。

【张经墓】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原厝村黄店山。张经(1492—1555),明抗倭将领。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负御倭全责,总督诸军,次年在浙江王江泾大捷,称军兴以来战功第一,但被严嵩羽党赵文华篡功诬陷,被害京师。万历中其孙伏阙鸣冤,始昭雪,赐祭葬于此。黄店山古称芋坑山,地处闽江之滨,山明水秀。墓为白石结构,自麓至半山有十三层宽阔石台,深515米,左右分立翁仲、望柱以及马、狮、虎、羊等石兽,雄伟壮观。山麓原有“东南战功第一”石坊,民国间被军阀拆除,台石亦被盗窃。1963年重修其主要部分。

【林阳寺】

一名林洋寺。在福建福州市北峰山区,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据宋《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闽都记》称为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创建。明初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为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帅募资重建,称林阳寺。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两楼。旁衬禅堂、僧室、客厅等,规模雄伟,为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西有南朝陈水定四年(公元560年)隐山禅师藏骨塔。

【林则徐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麓,面对五凤山。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清代民族英雄。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历任巡抚、总督。力倡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团结军民打退英军进攻。由于清廷妥协求和,被革职充军新疆。后起用任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辞职回籍,次年又奉命赴粤,病死潮州,归葬于此。墓为三合土结构,宽13.2米,深24.6米,为四层台,墓前有狮子一对。道光六年林则徐为其父母所营建,计六圹,他自己夫妇及弟夫妇均附葬。墓前有御赐碑文和祭文青石碑两座。

【林则徐祠堂】

在福建福州市澳门路。祠门向东,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两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第二道为牌楼形墙,设一大门,额横书“林文忠公祠堂”,进门为一条石铺通道,左右分列青石文武翁仲及马、羊、虎等。道半跨有三楹仪厅,厅后通道直达碑亭。碑亭为正方形,内立三座青石碑,成品字形。一为圣旨,一为御赐祭文,一为御赐碑文,均林则徐卒时所赐,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祠时补镌。词厅在碑亭北侧,外有围墙,厅正中把林则徐遗像,楣上挂道光帝御书“福寿”匾额等。亭后有两座三间排平屋,东西相对,中隔一堵花墙,均作客厅用,再后为一列曲尺形双层楼房,北楼计九间排,西楼三间排原供家族子弟攻读之用,内有“丰井”古迹。1982年冬辟为林则徐纪念馆。

【欧冶池】

又名剑池。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鼓屏路东。相传春秋时欧冶子铸剑于此,故名。据宋《三山志》记载:“唐元和中僧惟斡浚池,得铜剑、刀环数枚,送武库。当时,冶灶犹有在竹林间者。”古时,池周回数里,池畔有冶山、利泽庙、剑池院、五龙堂、欧冶亭等,均废。宋黄裳《欧冶池》寺云:“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明张时彻《剑池燕集》诗云:“岩畔紫芝开几许,与君今夜泛瀛洲。”现在池面仅存数亩,1983年重浚,并恢复部份亭榭。

【罗星塔】

俗称磨心塔。在福建福州市东南21公里处马尾港的罗星山宋柳七娘建。据《闽部记》载:七娘岭内李氏女,育色,里豪谋夺之,抵其夫于法,谪死闽南,七娘斥卖其产入闽,捐资造塔,以资冥福。”明万历间塔毁,天启间(1621—1627)徐■倡议修复,重建为七层八角石塔,高31.5米,耸立港口。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两军即齐塔下开火。当时马江两岸十三乡人民。展开了反侵略斗争。1964年经过大规模修缮,罗星山也辟为公园。

【金刚腿】

在福建福州市闽江下游闽它镇对岸(长乐县地),距市区30公里,处在两岸山岩裸露、江流曲折、河道深窄的地段。金刚腿是一条形如巨人腿脚的大石条,从山麓一直伸剑江面。腿卜中空如桥梁,腿部翘起,靴底悬空,靴长约1米,满生青苔,极其逼肖壮观,为闽江七景之一。半山岩壁上还有古代石刻“金风濯足”四字。乘船出入闽江的人。部为这天然巨石所吸引。据传金刚腿原有一对,另一只已被开采建造肆万寿桥。金刚腿是江水和海水的分界处,每当溪洪与海潮相遇时,浪涛冲击,更是奇观。

【南公园】

在福建福州市区东南。占地20.000平方米。清初为靖南王耿精忠别墅。湖塘台榭,擅林泉之胜。光绪间辟出部分地建左宗棠词堂,1912年改为公园。有桑柘馆、荔枝亭、藤花轩。望海楼诸胜。近年又依其曲折湖塘垒砌堤岸,围以栏杆,井在湖上修造两座石拱桥,其中一座从湖畔假山石洞接通湖心小岛的凉亭,成为游览中心。临湖建双层楼船,登船台凭眺,全园景色尽收眼底。园旁影剧场也是公园旧地。

【马江昭忠祠】

在福建福州市马尾港的马限山麓,依山傍水,面对罗星古塔。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纪念中法战争马江海战阵亡烈士而建。前后两进,正厅及两院祀殉难官兵796人,前厅有石碑一方,记海战经过。祠西为墓园。1920年重修,将墓园的九垄合为一丘,重立墓碑,上书:“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上埋骨处”。伺前有老榕两株,清幽肃穆。一九八三年重修,墓园增设池馆亭榭,词内陈列马江海战文物。

【闽江金山塔】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8公里闽江西港。江心突起一阜,削拔寻丈,形似“印浮水面”,有砥柱中流之势。宋元年间建一座七层八面的实心石塔,高不及10米。塔周环构庵堂,古人以其比拟镇江的金山,故有小金山之称。后庵堂被山洪冲毁,或改建为文昌祠,或改建为塔江楼,历代更迭不常。现存的金山塔寺为1934年重建。塔前有一座殿,塔后有一层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所有楼阁均四面开窗,占地虽小,有外景可惜,环境颇为清幽。一水奔流,九山环抱,向为游览胜地。明代抗倭名将张经,少时曾在此读书,明莆田学者林兆恩(龙江)也曾借室着述。“塔影玲拢映绿波,金山事迹见诗歌”,弹丸之地,却流传不少名人韵事。

【闽王德政碑】

在福建福州市庆城寺(路)闽王祠内。闽王王审知(862—925),唐末割据福建,五代时封闽王。治闽三十九年,对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颇有功绩。后世誉称“开闽王”。此地原为他的故宅,闽亡,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改为庙祀。自宋至清,每年立春日,郡守都率群僚来词取土捏制春牛,发动春耕。碑全称《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高4.9米,宽1.87米。唐天祐三年(公元906年)于兢撰,王倜书。碑文记述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前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情况,是研究五代史的重要资料。祠内还有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所立的《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乞土胜地》等碑。

【闽王王审知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战坂乡莲花峰的斗顶山。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唐末,从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封闽王。他治闽三十九年,促进了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墓原在凤池山,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迁葬于此。莲花峰是郡城主峰,旗鼓分列,面对五虎,气势宏伟。陵园内原有殿堂牌坊以及莲花、永兴两院(寺),闽亡,均废。明宣德四年(1429年)又遭屯军盗掘,今仅存三层坟台及翁仲、石兽等。台上有两座并列的长方形砖墩,1981年重修,发现墩下为墓室,左室有闽王墓志铭,右室有夫人任氏墓志铭,均翁承赞撰。墩后围有坟壁,上为封土,封顶有唐闽忠懿王墓碑,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重修时所立。

【迥龙桥】

亦名飞盖桥、沈公桥。在福建福州市郊闽安镇邢港上。建于五代年间,四墩五门,花岗石砌造,长66米,宽4.8米,墩为两头尖船形,墩间各铺石梁板五条。桥上护有石栏杆,栏柱36根,柱首雕刻有雄狮、海兽、莲花等,造型古拙生动。南宋淳祐间重修后,改名为飞盖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镇官沈某重修,改名沈公桥。现存结构多为唐宋时期遗物。“闽中桥梁甲天下”,但五门以上唐桥尚属罕见,是研究福建古代造桥技术的重要实物例证。桥的两端各有庙亭一座,均清代重建。西北端为玄帝亭,旁立宋观文殿学士郑性之所书“飞盖桥”和清“沈公桥”石碑,东南端为圣王庙,内祀齐天大圣,重檐九脊顶,背负盘石山,拾级登山,可观赏邢港九曲、七星献寿等景致。

【桂斋】

在福建福州市西湖荷亭侧。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除了父忧在籍守制,倡议重浚西湖。浚湖工程结束,利用节余在荷亭北皇华亭故址建宋李纲祠堂(今废),并在祠旁架屋三椽,植桂两株,取李纲晚年住所名称,亦叫桂斋。咸丰元年(1851年)即林卒的次年,6月12日,州人士遵林遗嘱奉其像祀于此。民国间在斋旁建室一间,称“林文忠公读书处”,并新建一座禁烟亭。

【烟台山】

在福建福州市区闽江南岸,梅坞与麦园顶中段的藤峰。因元末至清初设有烟墩以为报警之用,故名。1962年建为公园。园内有长廊、茶室、阅览厅、游泳池等。穿插种植木棉、南洋杉、美洲松等名贵树种。由于一阜临江,地势较为高峻,视野开阔,能纵览榕城全貌。北望三山两塔雄峙;俯瞰闽江航运繁忙;更有万寿、闽江两座大桥,宛若长虹。夏晚江风习习,远眺万家灯火,犹如繁星点点,是消暑胜地。山麓梅坞,古时种植万株梅树,有“琼花玉岛”之称。明徐熥曾留下“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佳句。清初毁于战火,现在已是市肆林立。

【崇福寺】

在福建福州市北岭下,距城约8公里。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原名崇福院,后废。明末清初重建,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始具规模,后逐渐发展,梵宫林立,殿宇巍峨,至清末成为福州五大神寺之一。寺在象峰之麓,冈峦环抱,松柏参天,有清涧一曲绕寺而过,环境十分清幽。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所重建。

【崇妙保圣坚牢塔】

俗称“乌塔”,误称“净光塔”。在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五代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原计划造九层,未完工,延曦被杀,闽亡。现存塔为八角形,七层檐,高35米,用花岗石砌造。转角设倚柱,每层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其余各层开二门,不设门的地方都设佛龛。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造型雄伟端庄,与于山定光塔东西相对,有“榕城双塔”之称。清道光间塔身倾斜,1957年重修。塔上浮雕佛像及碑刻,是研究五代闽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塔旁“敕建贞元无垢净光塔”碑,是前身塔所遗。

【清真寺】

在福建福州市安泰桥下。据寺碑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不合史实。按此地原为五代时闽王王继鹏的太平宫,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为万寿院(佛教寺),元至正间始归伊斯兰教,改造为清真寺。《闽都记》云:国朝初建,名“真教寺”,俗呼“礼拜”,色目人礼拜诵经于此。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毁于火,是年冬重建,越八年始落成。重建的寺,属东方建筑形式;大殿单檐五脊顶,深广均五间,成正方形,为礼拜堂。前有华表,左右两庑为茶厅、房廊、厨舍等。现存大殿为1955年重建,改为工字形。寺内有永乐圣谕、嘉靖重建清真寺记等石碑。是福州唯一的伊斯兰教寺。

【鼓山】

别称“石鼓”。在福建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延表数十里,有屴崱、白云、鼓子诸峰,最高点海拔969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故名。山中涌泉寺是福建着名寺院。寺东灵源洞、听水斋、白猿峡一带,岩石嵯峨,摩崖密集,誉称“石鼓都会”。寺西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有鼓山十八景、白云洞诸胜。山上屴崱峰俗称“绝顶峰”,可观日出。寺西南为登山石板路,长3公里,石磴达二千五百余级,沿途青松夹道,有观瀑、半山、更衣等五亭”,1954年另辟盘山公路,自市中心有车直达寺前。1979年义建造松涛楼,接待游客。

【鼓山十八景】

俗称十八洞。在鼓山涌泉寺西,狮子峰下。岩壑幽奇,山径盘曲,苍松成荫,攀登远眺,福州市、郊全收眼底。宋时建望州亭,今废。附近有岩洞,广16米,深7米,洞内有一壑清泉,洞前插一片石壁,占人取达摩面壁之义,名“达摩洞”。洞周有石灶、仙猿岩等胜迹。清咸丰四年(1854年)辟八仙、降虎诸岩洞,铺设通联的石硷、石径,使游览线延展2公里以上。三十来处岩洞和景物分别题有标名,达摩洞口的石壁上则综合品题,有达摩面壁、仙猿守峡、玉笋成林、福寿合图等富有诗意的十八佳句,“十八景”因此而得名。近年来又整修通道,增建楼阁廊亭。

【鼓山摩崖题刻】

在鼓山上。山上岩壑幽奇,镌刻在岩壁上的摩崖题刻约有四百段,多分布在登山古道,屴崱峰、白云洞、十八景、灵源洞等地,尤以灵源洞一带最为密集。明谢肇淛《鼓山志稿》说:“宇内名山铭刻之多,未有逾是山者;入灵源洞里许,削壁林立,殆无寸隙。”灵源洞有摩崖题刻二百余段,真草隶篆俱备,宛如一座书法宝库。着名石刻有宋代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以及当代郭沫若等题刻。

【千佛陶塔】

在鼓山涌泉寺。计一对。烧造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原立任福州市南台岛龙瑞寺,1972年移此,分立在天王殿前,东名“庄严劫千佛宝塔”,西名“贤劫千佛宝塔”。塔为陶质,上施釉,作紫铜色。仿木构八角形楼阁式,计九层,高6.83米,座径1.2米,自下而上宽度逐层缩小。系分层烧造,然后拼合而成。塔壁共贴塑佛像一千零七十八尊,檐角下悬有铃锋,塔顶压宝葫芦,塔座塑有狮子、力土和各种花卉图案,井有题识,记烧造时间以及施舍者和工匠姓名。以陶烧造的大型宝塔,为国内罕见,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白云洞】

在鼓山西北隅,距涌泉寺约7公里。洞在悬崖陡壁间,广约16米,深5米。堵为佛堂、僧舍。有石为天,不施片瓦。洞外雨丝纷垂,淋不到窗棂;白云缭绕,迷蒙满洞。从洞口俯视,危岩如削壁,长涧若深渊。古人云:“白云之奇,不在洞而在径。”即指从山下登洞的沿岩险径。登此洞需穿过三座危岩阻梗的三天门,爬越一段两侧深涧的龙脊道。沿途有化龙桥、印月潭、龙舌岩、天梯、观瀑台、吼雷湫、时佛岭等诸胜。

【涌泉寺】

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海拔455米处,占地25亩。此地原为一积水潭,五代粱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来居。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称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毁于火,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现存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白云堂、明月楼、圣箭堂、藏经殿、回龙阁等,均清及近代重建。规模雄伟,列为清末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以藏经、藏版驰名国内外。有明代南北藏、清代龙藏、日本续藏等,还有明清两代本山高僧元贤、道霈等着述和其他翻刻计七千五百多册,尚存明清经版万余方,和苦行僧刺血书写的佛经六百七十五册。

㈩ 有哪些去了一次就再也不想去的景点

福州三县洲大桥下的爱情岛-江心公园,去了一次再也不想去了。过去是坐轮渡去岛,现在是走悬索桥进岛,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