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乌猪港属哪个市
扩展阅读
北京大兴哪里买菜便宜 2025-07-13 15:09:50

福州乌猪港属哪个市

发布时间: 2023-03-09 04:49:06

⑴ 福州的粗芦岛在哪里下周末想过去一日游,有没有什么推荐的

福州粗芦岛在福州市以东36公里左右。自驾有3条路线:
路线1:福州三环-沈海高速-琯头收费站-粗芦岛大桥-粗芦岛-环岛路-世茂印山海;
线路2:福州三环-机场高速-福州四环高速-琯头东收费站-粗芦岛二桥-环岛路-世茂印山海;
线路3:福州三环/福马路-104国道-粗芦岛大桥-环岛路-世茂印山海。3条线路均可通行哦!

旅游推荐有:
1、九龙山;2、福斗寺;3、五虎礁;4、龙沙滩;5、丘旦山;6、世茂印山海。还有很多滩涂。同时岛上有一个名特产,只有这里才有,那就是黄蛎,可以过来赶海,随便都可以挖的。
关于粗芦岛由一个很着名的历史传说:
在秦之前,它跟陆地连在一起,乌猪港原名荻芦峡是九龙山下沉后形成的。九龙山为何沉为峡呢,是地震,是火山造成?都不是,据说责任在秦始皇。秦始皇十分迷信。一天,名相士郑林告诉他:“东南沿海王气很盛”。秦始皇听了就要泄王气,为了让子孙千秋万代稳坐金銮宝殿、享受荣华富贵,次日早朝,他便颁下诏书,御笔亲书:“凡山势秀拔者,悉凿之”。地方官员不敢违抗,特遣专员负责,他们巡视潘渡、丹阳、马鼻、黄岐,都没有发现目标,最后来到官头,翘首东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目标就在眼前,九龙山高插入云,孤峰映日。在山麓,他们看见一条几十丈长,碗口粗的特大芦根从山腰伸下来,这异物定有关碍,于是,他们挥动利剑,一刀两断,芦根断口血流不止,把周围草丛,沙石都染成红色,可是朝砍夕合。第二天,他们一气之下,连砍数刀,断成数段,心想,这样总该合不上了呢?谁知又自动愈合如初。连砍三次均告失败,他们心灰意冷,天未黑就蒙头大睡,朦胧之中,山神托梦:“九龙山是苍龙化成,这芦根是龙脉,当你们斩断芦根后,不要抽出剑,一直放到第二天早晨,芦根自断。”原来如此!他们一一照办,果然,芦根再也合不上了,不久,山沉为峡,荻芦也变了岛,可是压在九龙山下的乌猪精却变成一块巨大的乌猪礁,堵住了出口。后来,礁石移开,江水畅通,成了乌猪港,从福州开往台湾的航船也畅通无阻了

⑵ 福州风景那里好

福州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为福建省省会,位于闽江下游,系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文化中心,自宋代起文化教育非常发达,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67人)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福州的旅游景点总共有74处。 福州旅游景点大全 :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古代遗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 鼓山—宗教场所—山脉—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公园—森林—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福飞路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历史遗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16号 福州西湖公园—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滨路70号 福州石鼓名山坊—其它—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晋安区 福州于山—山脉—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南隅 福州金牛山公园—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588号 福州茶亭公园—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广达路 南后街—地标/热点—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北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 福州宫巷—周边—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宫巷 五一广场公园—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古田路 左海公园—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铜盘路29号 福州温泉公园—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166号 福州于山碑廊—地标/热点—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于山路 福建马尾船政建筑群—古代遗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 西禅寺—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凤尾村 闽江—海洋—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境内 福州皇帝洞大峡谷—峡谷—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梓山村 福州望龙台公园—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江滨大道 于山—山脉—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一广场北侧 福州金山寺—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洪塘村 福州罗星公园—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 福州孔庙—历史遗址—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圣庙路 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博物馆—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 福州文儒坊—其它—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楼区 乌石山风景区—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福州朱紫坊街区—建筑群—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安泰河边 福州文庙—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圣庙路 福州冰心文学馆—博物馆—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文学路 福州光禄坊—其它—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楼区 福州金汤国际温泉—温泉/间歇泉—度假村—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环中路30号 熊猫世界—动物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梦山路88号 平潭龙凤头海滨浴场—海滩—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岛 福州鳄鱼公园—国家野生动物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鳌峰路192号 福州开元寺—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经院巷 榕城古街—地标/热点—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瀛洲路 东街口—地标/热点—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津泰路 福建省博物馆—博物馆—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 福州乌山—山脉—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山路 福州华林寺—历史遗址—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 福州温泉旅游度假中心—游戏/娱乐中心—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湖东路 福州陈文龙纪念馆—博物馆—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后洲玉环路 屏山—山脉—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北环中路 福州郎官巷—地标/热点—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金鸡山公园—公园—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金鸡山路60号 喝水岩—地标/热点—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涌泉寺山门东边 达摩十八景—景区/历史徒步旅游区—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 辛亥革命纪念馆—建筑群—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安民巷 千佛陶塔—观景台/塔—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涌泉寺门前两侧 法堂—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路 北斗洋—其它—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芹石村 罗星塔—观景台/塔—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港的罗星山上 安民巷—地标/热点—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黄巷以南 戚公祠—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于山白塔寺东 福州邓拓故居—历史遗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 严复故居和墓—历史遗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 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福马路 晋安河—海洋—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境内 乌塔—观景台/塔—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东麓 马江海战炮台—古代遗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 福州乌猪山—山脉—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 华林寺大殿—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 白马河—海洋—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白马路 林则徐墓—历史遗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马鞍村 福州畲族馆—其它—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 严复墓—墓地—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古迹/雕像—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 五虎礁—地质构造—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闽江入海口 圣箭堂—建筑群—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内 天王殿—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福屿路 定光塔寺—宗教场所—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于山西麓 塔巷—路线—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以南 黄巷—路线—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塔巷之南

⑶ 粗芦岛的简介

粗芦岛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2.19公里,面积约14.4平方公里。最高点九龙山海拔232.6米。岸线长22.6公里。明代开发,人口16058人。建有水库十余座和闽江口过峡倒虹引水工程引水上岛,有简易公路和码头8座。有班轮通连江琯头、福州市区。现有岛上连琯头的大桥,为福建连江粗芦岛大桥横跨乌猪港,是连接琯头镇与粗芦岛的重要通道。岛上林业资源丰富。

⑷ 闽江的干流概况

闽江自西向东流入海,主流上源为沙溪,在沙溪口汇富屯溪后为干流,至南平长20公里,习惯称西溪。南平以下称闽江,至长门口(连江县)长211公里。南平以上习惯上称上游,有沙溪和富屯溪、建溪两条支流;南平至安仁溪口为中游,右有尤溪支流,左有古田溪支流汇入,安仁溪口以下至长门口为下游。河道至淮安分为南北港,北港经福州流向马尾,南港右纳大樟溪支流后,至马尾于北港汇合,东流至闽安镇峡谷后又分南北两汊,南汊经梅花入东海,北汊经琯头出长门后分由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壶江水道注入东海。若以连江县琯头镇长门作为闽江长度的量算终点,以建宁县均口镇为源头,则闽江主流全长为562千米。
闽江正源确定为水茜溪(宁化县称东溪)。水茜溪为主流沙溪的上源,发源于武夷山脉东侧建宁县均口镇台田村严峰山(海拔1016.9米)西南坡。水茜溪源头呈浅凹地形态,宽30~40米,由东北向西南呈阶梯状延伸。源头径流为下降泉,出自第四纪堆积层,水质类型CINa,为中性极软水。流经张家山盆地(海拔850米)后转向南东,河谷展宽,第四纪堆积发育,多已辟为梯田;出张家山盆地,河床沿裂点下切,形成200余米落差;至台四盆谷,流向又转为南西,河谷拓宽,有阶地发育,在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构造控制下,宽谷与窄谷相间,多呈串珠状;流经建宁县、明溪县,至宁化县城东纳入武义溪(宁化县称西溪)转向南东流,初称翠江,后称九龙溪。九龙溪流经宁化县、清流县(入安砂水库),至永安市叉溪口与文川溪汇合称沙溪,流经三明市三元区、梅列区、沙县,至南平市延平区沙溪口纳富屯溪始称西溪,到南平双剑潭纳建溪,以下始称闽江。由源头至南平双剑潭,闽江主流长度为351千米。

沙溪于沙溪口以上流域面积为11793平方千米,占闽江流域面积19.33%,河道平均坡降0.8‰。
闽江在南平双剑潭以上称上游,除沙溪为干流外,还有富屯溪和建溪。
闽江上游是山区性河流,其特点是两岸多高山峡谷,溪流密布,流程短促,河道坡降大,河床岩石裸露,滩多流急,流经山间盆地则形成宽谷,两者相间排列,呈串珠状展布。主流沙溪与富屯溪、建溪在南平汇合,三溪流域面积共计41922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68.7%。
闽江中游是指南平市延平区到闽清县安仁溪口的峡谷河段。这一段闽江横切鹫峰山—戴云山脉形成峡谷,长达97千米,比降在0.5‰以上,是福建省最长的河曲深切大峡谷。其最大支流是尤溪,其次为古田溪。
中游地段河谷狭窄,滩多水急,不利航行。坡陡加上植被受破坏,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但中游地区水力资源丰富,不仅流量大而且水位落差大,又有不少宜建水库的优良坝址。已建成的水口电站水库,总库容23.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年发电量49.5亿度,保证出力26万千瓦,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5米(黄海基面),电站平均水头50米,改善中游河道的航行条件。
中游段流经南平市延平区、古田县、闽清县,南平至古田县水口段长87.5公里,位于闽江中游,古称剑溪,又名龙津、剑浦、剑江。
闽清县安仁溪口到闽江口为下游,下长约113.7千米。河床宽度一般由400米到2000米,河床比降小,在0.1‰以下,河水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占优势,河床由中游的岩床转为沙床为主。下游除了几小段峡谷外,大部分属于河漫滩曲流型河流。
安仁溪口至侯官(闽侯县上街镇)河段长55千米,流经闽清县、闽侯县,侯官至长门河段长59千米,流经仓山区、鼓楼区、台江区、马尾区、长乐市、连江县。闽江在侯官处开始分汊两支:北支穿过福州市区至马尾港称北港;南支绕南台岛南侧,至江口接纳大樟溪后出峡兜至马尾称南港(乌龙江)。南、北港汇合后折向东北,再穿过闽安峡谷(河宽由1.7千米,再次缩窄为0.6千米)至亭江又分两支:南支梅花水道绕琅岐岛南侧至梅花镇入海,主流北支长门其中被岛屿分割为四支,即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壶江水道分流入海;其中川石水道为主航道。

闽江口是一个陆相强潮河口,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型,平均潮差4.1米(琯头);潮汐沿江上溯逐渐衰减,潮区界可抵侯官(距长门59千米),潮流界北港可抵洪山桥(距长门51千米)。

⑸ 福建省冠海造船工业公司是什么样的企业

福建省冠海造船工业有限公司是由福建冠海海运公司投资组建的现代化中型造船民营企业,于2006年3月9日正式注册成立,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冠海造船公司占地25万平方米,地处闽江口乌猪港三叉口西岸,距福州市中心40公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冠海造船公司计划总投资5亿元,分二期三年完成,公司完成建设目标后可实现年加工钢材37500吨,建造700-2500TEU集装箱货船和10000-80000吨船舶,年造船总量将达10万吨,年工业产值达12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船体加工车间建设已经完成,具备生产条件。外场船体装焊平台、5万吨和2万吨船台的建设已近完工,可以满足生产的需求。现在冠海造船公司已成功承接了26艘船的建造订单,产值达40.5亿元。出口新加坡的大功率拖船首批4艘船已开工投产。

⑹ 闽江的岛屿江州

南台岛,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为闽江中第一大岛,位于闽江福州段南北两港之间。岛北一段水域叫“南台江”,简称“台江”,南台岛因此而得名。南台岛东西长(淮安到林浦)、南北相对较窄(螺洲到烟台山),总面积118.2平方千米,现为福州仓山区辖区。高盖山为全岛最高点,海拔为202.6米。仓山区四面以闽江南、北港分别与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市、闽侯县为界,总面积142平方千米,呈西北——东南向,为半岩半沙岛连岛。岛上高盖山、鰕蟆山、烟台山等原为江中岩岛,后由闽江泥沙淤积其间连接而成。地表起伏大,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地面高程5米以下;丘陵分布在中、西北、东南部,海拔在150米以下,最高点高盖山海拔202米。
琅岐岛,该岛位于闽江口,西、北、南三面临江,东面濒海,是闽江的门户。全岛东西长14.6公里,南北宽9.1公里,面积95.9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19.8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大,占36.3%,在福建岛屿中平原所占比重最大。琅屿岛原系岩岛,由于闽江泥沙堆积,岛的面积不断扩大。丘陵占31.3%,多由花岗岩组成,最高点白云山,海拨275米,景色秀丽。为乡级岛,水产业、种植业、畜禽业较发达,是福州市副食品供应基地。
粗芦岛,该岛属于连江县管辖。位于闽江之北侧,扼闽江北支港要冲。南隔川石水道与琅岐岛对峙,西临乌猪水道与连江相望,东以熨斗水道与川石岛为界,北濒东海。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3公里,面积19.6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为主,最高点九龙山,海拔244米。

⑺ 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于山】

一名九仙山。在福建福州市中心。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

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全山面积11.9公顷,形如巨鳖,最高点鳌顶峰海拔58.6米。山上原有揽鳌亭、倚鳌轩、步鳌坡、接鳌门等六鳌胜迹,还有九日台、集仙岩、平远台、狮子岩、炼丹井、九仙洞等二十四景。现存庙字有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九仙观等。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多处。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

【大士殿】

一名观音阁。在于山山顶。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改建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穹碑,为州城百官祝釐之所。干隆二年(1737年)改为大士殿。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以于山作为总攻阵地,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殿内。1911年n月9日拂晓,革命军在此开火为号,炮打将军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们获将军朴寿,杀于殿西丹井附近,殿内有干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从男变女”的故事。

【定光塔】

俗称白塔。在于山西麓。砖构,七层八角,高41米。初建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据碑刻记载,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初为外围环木的六层楼阁式砖木塔。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雷火焚毁,二十六年(1548年)重建,把残存砖轴内削低四分之一,木梯改装在砖轴内,成为砖塔。唐代原木塔的石座尚存。塔南定光塔寺,唐天枯二年(公元905年)创建,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万岁寺,俗称白塔寺。现存殿字均清代重建。

【戚公祠】

在于山白塔寺东。戚继光(1528—1587)明代杰出军事家。

字符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班师回浙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勒碑纪功。后人在台旁建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

【于山摩崖刻石】

在于山上。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余处。主要集中在鳖顶峰、戚公祠、蓬莱峰、金粟台等处。其中有宋代元绛的“金粟台”篆书,明代张讳的“平远台”行书,督舶太监尚春的诗刻,清代官府镇压农民起义领袖蔡牵、朱愤的纪事刻石等,都具有艺术和史料价值。

【开元寺铁佛】

在福建福州市经院巷。寺建于梁大情二年(公元548年),初名灵山,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今名。铁佛迭掌盘足坐于莲台上,外披泥贴金,法相庄严。高5.3米,人立其肩,手摸不及顶。铸建年代未见文献记载,明中叶以前,曾被误认为后唐年间王审知所铸的三万斤铜佛,后才发现非铜实铁,曾异撰联云:“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清初《榕城纪闻》云: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铁佛殿,在佛座下开出银塔一座,上题:“宋元丰癸亥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刘瑾。”据此,铁佛当铸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是研究古代冶炼技术的实物例证。

【乌石山】

简称乌山,又名道山。在福建福州市中部,与于山东西相对,乃城内三山之一。游览面积11.9公顷,最高点香炉峰(桃李石)海拔86.02米。怪石嶙峋,林荫壑胜,环山寺观栉比,山间亭榭交错。有三十六奇景。唐代即为游览胜地。其中天章台、冲天台、霹雳岩、天台桥等六处,均属三十六奇;1955年修建了三座不同形式的亭子:居东的八角亭,即唐宋八大家曾巩为之作记的道山亭;居中的方亭,为纪念明代抗倭保城有功的黎鹏举而建,名黎公亭;居内的圆亭,则纪念陈振龙从吕宋引进番薯种,名先薯亭。此外,还有沈公祠、道山观、弥陀寺、吕祖宫等。

【乌石山摩崖题刻】

在乌石山上。岩石巉崎,洞壑清幽,摩崖题刻二百余处,分布全山各角落,以邻霄台、天章台、道山亭等地较为密集。着名的为唐大书法家李阳冰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所书的篆书《般若台》,以及宋代程师孟、陈襄、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题刻。元代间有用蒙文书写的。明代多诗刻,其中太监的题刻为清人所不取,《乌石山志》均未收录;但对研究明代太监活动,特别是督舶太监的活动,颇有史料价值。

【西湖】

在福建福州市区西北隅。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凿引西北诸山之水聚此,为农田灌溉之用。五代闽时,在湖滨建水晶宫,此后渐成为州人游乐场所。宋辛弃疾词云:“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因而有小西湖之称。1914年辟为公园,当时可供游览的陆地面积仅54.3亩,解放后几经扩大,已达215.15亩。湖中有开化、谢坪、窑角三屿,湖滨有荷亭和大梦山,以柳堤和玉带、飞虹、步云三桥通联,构成一幅整体画图。园中浓荫覆盖,幽香阵阵,更有宛在堂、桂斋等占迹掩映其间,湖面轻舟碎影,水谢卧波,湖光山色,令人陶醉。福建省博物馆设在园中。

【大梦山】

一名廉山。在福建福州市西湖之滨。广袤2华里,高不及40米。旧时,苍松蓊郁,排翠崇冈,轻风徐拂,远近闻声。”大梦松声”为福州西湖前八景之一。今则松竹滴翠,花木似锦。山巅有大梦山亭,东南麓有行磴引入假山洞府,盘旋而上,可登亭凭眺全湖景色。环山麓一带地势迂回,西南有乎章池等古迹,系元末平章陈友定西肢园遗址,南为明代薛家池馆遗址,东为明礼部侍郎萨琦祠堂,内有养龙、玉井、沙帽三池,1957年合并改建为福州动物园。园内有熊猫馆、猛兽舍、水族廊、海豹池、猴山、象园等等,收罗珍禽异兽颇多。西隅有游泳池等。

【西禅寺】

原名长庆寺。在福建福州市西郊怡山。离城约3公里。怡山形如“飞凤落坡”,又名凤山。原为南朝梁炼丹士王霸所居,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建冲虚观祀之。后废弛。咸通八年(867年)延佛教徒居之,后两年改名清禅,不久又改延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改名长庆,俗称西禅。占地约100亩,大小建筑物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绪年间微妙禅师往海外募金重建。规模雄伟,清末列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垣内寄园,花木似锦,尤擅池馆之胜;垣外有古荔百余株。寺僧年年举办荔枝会,吟诗作画,“怡山啖荔”成为韵事。

【华林寺大殿】

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其臣下鲍脩让为郡守,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样禅院”,明正统间赐额,改名华林寺。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均早废。仅存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虽历经明清两代重修,其主要梁架、斗栱等还是初建时原物,保存唐宋建筑风格,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研究古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江心公园】

在福州市台江江心中。面积3公顷,形若巨舟卧于碧波上,原名三县洲,系由泥沙冲积而成。此洲北面波涛滚滚,百舸争流;南面则风平浪静,水清如镜;地处闹市之中,而无车马喧哗之扰。1975年在此筹建江心公园,环洲砌以石驳岸,以原有三株老榕为中心,栽种花木五万株,建有榕树坪、金鱼馆、临江亭、钓鱼台、品茶轩、游泳场等,颇具规模。1982年正式开放。

【严复墓】

在福建福州市郊阳岐村。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生前所营建,以石构为主,形如扶臂椅,碑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两侧有云龙柱一对,墓前横屏书“惟适之安”,规模不大,结构大方。严复(1853—1921)字几道,号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留学英国,历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资政院议员。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曾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等,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翻译家。

【张经墓】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原厝村黄店山。张经(1492—1555),明抗倭将领。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负御倭全责,总督诸军,次年在浙江王江泾大捷,称军兴以来战功第一,但被严嵩羽党赵文华篡功诬陷,被害京师。万历中其孙伏阙鸣冤,始昭雪,赐祭葬于此。黄店山古称芋坑山,地处闽江之滨,山明水秀。墓为白石结构,自麓至半山有十三层宽阔石台,深515米,左右分立翁仲、望柱以及马、狮、虎、羊等石兽,雄伟壮观。山麓原有“东南战功第一”石坊,民国间被军阀拆除,台石亦被盗窃。1963年重修其主要部分。

【林阳寺】

一名林洋寺。在福建福州市北峰山区,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据宋《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闽都记》称为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创建。明初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为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帅募资重建,称林阳寺。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两楼。旁衬禅堂、僧室、客厅等,规模雄伟,为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西有南朝陈水定四年(公元560年)隐山禅师藏骨塔。

【林则徐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麓,面对五凤山。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清代民族英雄。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历任巡抚、总督。力倡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团结军民打退英军进攻。由于清廷妥协求和,被革职充军新疆。后起用任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辞职回籍,次年又奉命赴粤,病死潮州,归葬于此。墓为三合土结构,宽13.2米,深24.6米,为四层台,墓前有狮子一对。道光六年林则徐为其父母所营建,计六圹,他自己夫妇及弟夫妇均附葬。墓前有御赐碑文和祭文青石碑两座。

【林则徐祠堂】

在福建福州市澳门路。祠门向东,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两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第二道为牌楼形墙,设一大门,额横书“林文忠公祠堂”,进门为一条石铺通道,左右分列青石文武翁仲及马、羊、虎等。道半跨有三楹仪厅,厅后通道直达碑亭。碑亭为正方形,内立三座青石碑,成品字形。一为圣旨,一为御赐祭文,一为御赐碑文,均林则徐卒时所赐,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祠时补镌。词厅在碑亭北侧,外有围墙,厅正中把林则徐遗像,楣上挂道光帝御书“福寿”匾额等。亭后有两座三间排平屋,东西相对,中隔一堵花墙,均作客厅用,再后为一列曲尺形双层楼房,北楼计九间排,西楼三间排原供家族子弟攻读之用,内有“丰井”古迹。1982年冬辟为林则徐纪念馆。

【欧冶池】

又名剑池。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鼓屏路东。相传春秋时欧冶子铸剑于此,故名。据宋《三山志》记载:“唐元和中僧惟斡浚池,得铜剑、刀环数枚,送武库。当时,冶灶犹有在竹林间者。”古时,池周回数里,池畔有冶山、利泽庙、剑池院、五龙堂、欧冶亭等,均废。宋黄裳《欧冶池》寺云:“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明张时彻《剑池燕集》诗云:“岩畔紫芝开几许,与君今夜泛瀛洲。”现在池面仅存数亩,1983年重浚,并恢复部份亭榭。

【罗星塔】

俗称磨心塔。在福建福州市东南21公里处马尾港的罗星山宋柳七娘建。据《闽部记》载:七娘岭内李氏女,育色,里豪谋夺之,抵其夫于法,谪死闽南,七娘斥卖其产入闽,捐资造塔,以资冥福。”明万历间塔毁,天启间(1621—1627)徐■倡议修复,重建为七层八角石塔,高31.5米,耸立港口。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两军即齐塔下开火。当时马江两岸十三乡人民。展开了反侵略斗争。1964年经过大规模修缮,罗星山也辟为公园。

【金刚腿】

在福建福州市闽江下游闽它镇对岸(长乐县地),距市区30公里,处在两岸山岩裸露、江流曲折、河道深窄的地段。金刚腿是一条形如巨人腿脚的大石条,从山麓一直伸剑江面。腿卜中空如桥梁,腿部翘起,靴底悬空,靴长约1米,满生青苔,极其逼肖壮观,为闽江七景之一。半山岩壁上还有古代石刻“金风濯足”四字。乘船出入闽江的人。部为这天然巨石所吸引。据传金刚腿原有一对,另一只已被开采建造肆万寿桥。金刚腿是江水和海水的分界处,每当溪洪与海潮相遇时,浪涛冲击,更是奇观。

【南公园】

在福建福州市区东南。占地20.000平方米。清初为靖南王耿精忠别墅。湖塘台榭,擅林泉之胜。光绪间辟出部分地建左宗棠词堂,1912年改为公园。有桑柘馆、荔枝亭、藤花轩。望海楼诸胜。近年又依其曲折湖塘垒砌堤岸,围以栏杆,井在湖上修造两座石拱桥,其中一座从湖畔假山石洞接通湖心小岛的凉亭,成为游览中心。临湖建双层楼船,登船台凭眺,全园景色尽收眼底。园旁影剧场也是公园旧地。

【马江昭忠祠】

在福建福州市马尾港的马限山麓,依山傍水,面对罗星古塔。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纪念中法战争马江海战阵亡烈士而建。前后两进,正厅及两院祀殉难官兵796人,前厅有石碑一方,记海战经过。祠西为墓园。1920年重修,将墓园的九垄合为一丘,重立墓碑,上书:“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上埋骨处”。伺前有老榕两株,清幽肃穆。一九八三年重修,墓园增设池馆亭榭,词内陈列马江海战文物。

【闽江金山塔】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8公里闽江西港。江心突起一阜,削拔寻丈,形似“印浮水面”,有砥柱中流之势。宋元年间建一座七层八面的实心石塔,高不及10米。塔周环构庵堂,古人以其比拟镇江的金山,故有小金山之称。后庵堂被山洪冲毁,或改建为文昌祠,或改建为塔江楼,历代更迭不常。现存的金山塔寺为1934年重建。塔前有一座殿,塔后有一层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所有楼阁均四面开窗,占地虽小,有外景可惜,环境颇为清幽。一水奔流,九山环抱,向为游览胜地。明代抗倭名将张经,少时曾在此读书,明莆田学者林兆恩(龙江)也曾借室着述。“塔影玲拢映绿波,金山事迹见诗歌”,弹丸之地,却流传不少名人韵事。

【闽王德政碑】

在福建福州市庆城寺(路)闽王祠内。闽王王审知(862—925),唐末割据福建,五代时封闽王。治闽三十九年,对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颇有功绩。后世誉称“开闽王”。此地原为他的故宅,闽亡,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改为庙祀。自宋至清,每年立春日,郡守都率群僚来词取土捏制春牛,发动春耕。碑全称《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高4.9米,宽1.87米。唐天祐三年(公元906年)于兢撰,王倜书。碑文记述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前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情况,是研究五代史的重要资料。祠内还有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所立的《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乞土胜地》等碑。

【闽王王审知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战坂乡莲花峰的斗顶山。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唐末,从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封闽王。他治闽三十九年,促进了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墓原在凤池山,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迁葬于此。莲花峰是郡城主峰,旗鼓分列,面对五虎,气势宏伟。陵园内原有殿堂牌坊以及莲花、永兴两院(寺),闽亡,均废。明宣德四年(1429年)又遭屯军盗掘,今仅存三层坟台及翁仲、石兽等。台上有两座并列的长方形砖墩,1981年重修,发现墩下为墓室,左室有闽王墓志铭,右室有夫人任氏墓志铭,均翁承赞撰。墩后围有坟壁,上为封土,封顶有唐闽忠懿王墓碑,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重修时所立。

【迥龙桥】

亦名飞盖桥、沈公桥。在福建福州市郊闽安镇邢港上。建于五代年间,四墩五门,花岗石砌造,长66米,宽4.8米,墩为两头尖船形,墩间各铺石梁板五条。桥上护有石栏杆,栏柱36根,柱首雕刻有雄狮、海兽、莲花等,造型古拙生动。南宋淳祐间重修后,改名为飞盖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镇官沈某重修,改名沈公桥。现存结构多为唐宋时期遗物。“闽中桥梁甲天下”,但五门以上唐桥尚属罕见,是研究福建古代造桥技术的重要实物例证。桥的两端各有庙亭一座,均清代重建。西北端为玄帝亭,旁立宋观文殿学士郑性之所书“飞盖桥”和清“沈公桥”石碑,东南端为圣王庙,内祀齐天大圣,重檐九脊顶,背负盘石山,拾级登山,可观赏邢港九曲、七星献寿等景致。

【桂斋】

在福建福州市西湖荷亭侧。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除了父忧在籍守制,倡议重浚西湖。浚湖工程结束,利用节余在荷亭北皇华亭故址建宋李纲祠堂(今废),并在祠旁架屋三椽,植桂两株,取李纲晚年住所名称,亦叫桂斋。咸丰元年(1851年)即林卒的次年,6月12日,州人士遵林遗嘱奉其像祀于此。民国间在斋旁建室一间,称“林文忠公读书处”,并新建一座禁烟亭。

【烟台山】

在福建福州市区闽江南岸,梅坞与麦园顶中段的藤峰。因元末至清初设有烟墩以为报警之用,故名。1962年建为公园。园内有长廊、茶室、阅览厅、游泳池等。穿插种植木棉、南洋杉、美洲松等名贵树种。由于一阜临江,地势较为高峻,视野开阔,能纵览榕城全貌。北望三山两塔雄峙;俯瞰闽江航运繁忙;更有万寿、闽江两座大桥,宛若长虹。夏晚江风习习,远眺万家灯火,犹如繁星点点,是消暑胜地。山麓梅坞,古时种植万株梅树,有“琼花玉岛”之称。明徐熥曾留下“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佳句。清初毁于战火,现在已是市肆林立。

【崇福寺】

在福建福州市北岭下,距城约8公里。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原名崇福院,后废。明末清初重建,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始具规模,后逐渐发展,梵宫林立,殿宇巍峨,至清末成为福州五大神寺之一。寺在象峰之麓,冈峦环抱,松柏参天,有清涧一曲绕寺而过,环境十分清幽。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所重建。

【崇妙保圣坚牢塔】

俗称“乌塔”,误称“净光塔”。在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五代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原计划造九层,未完工,延曦被杀,闽亡。现存塔为八角形,七层檐,高35米,用花岗石砌造。转角设倚柱,每层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其余各层开二门,不设门的地方都设佛龛。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造型雄伟端庄,与于山定光塔东西相对,有“榕城双塔”之称。清道光间塔身倾斜,1957年重修。塔上浮雕佛像及碑刻,是研究五代闽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塔旁“敕建贞元无垢净光塔”碑,是前身塔所遗。

【清真寺】

在福建福州市安泰桥下。据寺碑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不合史实。按此地原为五代时闽王王继鹏的太平宫,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为万寿院(佛教寺),元至正间始归伊斯兰教,改造为清真寺。《闽都记》云:国朝初建,名“真教寺”,俗呼“礼拜”,色目人礼拜诵经于此。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毁于火,是年冬重建,越八年始落成。重建的寺,属东方建筑形式;大殿单檐五脊顶,深广均五间,成正方形,为礼拜堂。前有华表,左右两庑为茶厅、房廊、厨舍等。现存大殿为1955年重建,改为工字形。寺内有永乐圣谕、嘉靖重建清真寺记等石碑。是福州唯一的伊斯兰教寺。

【鼓山】

别称“石鼓”。在福建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延表数十里,有屴崱、白云、鼓子诸峰,最高点海拔969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故名。山中涌泉寺是福建着名寺院。寺东灵源洞、听水斋、白猿峡一带,岩石嵯峨,摩崖密集,誉称“石鼓都会”。寺西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有鼓山十八景、白云洞诸胜。山上屴崱峰俗称“绝顶峰”,可观日出。寺西南为登山石板路,长3公里,石磴达二千五百余级,沿途青松夹道,有观瀑、半山、更衣等五亭”,1954年另辟盘山公路,自市中心有车直达寺前。1979年义建造松涛楼,接待游客。

【鼓山十八景】

俗称十八洞。在鼓山涌泉寺西,狮子峰下。岩壑幽奇,山径盘曲,苍松成荫,攀登远眺,福州市、郊全收眼底。宋时建望州亭,今废。附近有岩洞,广16米,深7米,洞内有一壑清泉,洞前插一片石壁,占人取达摩面壁之义,名“达摩洞”。洞周有石灶、仙猿岩等胜迹。清咸丰四年(1854年)辟八仙、降虎诸岩洞,铺设通联的石硷、石径,使游览线延展2公里以上。三十来处岩洞和景物分别题有标名,达摩洞口的石壁上则综合品题,有达摩面壁、仙猿守峡、玉笋成林、福寿合图等富有诗意的十八佳句,“十八景”因此而得名。近年来又整修通道,增建楼阁廊亭。

【鼓山摩崖题刻】

在鼓山上。山上岩壑幽奇,镌刻在岩壁上的摩崖题刻约有四百段,多分布在登山古道,屴崱峰、白云洞、十八景、灵源洞等地,尤以灵源洞一带最为密集。明谢肇淛《鼓山志稿》说:“宇内名山铭刻之多,未有逾是山者;入灵源洞里许,削壁林立,殆无寸隙。”灵源洞有摩崖题刻二百余段,真草隶篆俱备,宛如一座书法宝库。着名石刻有宋代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以及当代郭沫若等题刻。

【千佛陶塔】

在鼓山涌泉寺。计一对。烧造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原立任福州市南台岛龙瑞寺,1972年移此,分立在天王殿前,东名“庄严劫千佛宝塔”,西名“贤劫千佛宝塔”。塔为陶质,上施釉,作紫铜色。仿木构八角形楼阁式,计九层,高6.83米,座径1.2米,自下而上宽度逐层缩小。系分层烧造,然后拼合而成。塔壁共贴塑佛像一千零七十八尊,檐角下悬有铃锋,塔顶压宝葫芦,塔座塑有狮子、力土和各种花卉图案,井有题识,记烧造时间以及施舍者和工匠姓名。以陶烧造的大型宝塔,为国内罕见,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白云洞】

在鼓山西北隅,距涌泉寺约7公里。洞在悬崖陡壁间,广约16米,深5米。堵为佛堂、僧舍。有石为天,不施片瓦。洞外雨丝纷垂,淋不到窗棂;白云缭绕,迷蒙满洞。从洞口俯视,危岩如削壁,长涧若深渊。古人云:“白云之奇,不在洞而在径。”即指从山下登洞的沿岩险径。登此洞需穿过三座危岩阻梗的三天门,爬越一段两侧深涧的龙脊道。沿途有化龙桥、印月潭、龙舌岩、天梯、观瀑台、吼雷湫、时佛岭等诸胜。

【涌泉寺】

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海拔455米处,占地25亩。此地原为一积水潭,五代粱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来居。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称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毁于火,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现存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白云堂、明月楼、圣箭堂、藏经殿、回龙阁等,均清及近代重建。规模雄伟,列为清末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以藏经、藏版驰名国内外。有明代南北藏、清代龙藏、日本续藏等,还有明清两代本山高僧元贤、道霈等着述和其他翻刻计七千五百多册,尚存明清经版万余方,和苦行僧刺血书写的佛经六百七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