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州哪家医院治疗肺科比较好
福州市肺科医院比较不错,是专科的医院!里面的医生也比较权威,上回我妈咳嗽看了几家大医院,又是打针又是挂瓶,一点效果都没有,最后去了肺科医院吃了两天他们医院自配的药就好了!所以还是推荐你去肺科医院看看,在湾边那边,坐18路车可以到!
㈡ 肺炎是什么症状 肺炎,胸膜炎 是什么胸膜炎
你好,我做CT检查得了胸膜炎,
福州肺科医院胸外科吴鸿念:
你好,胸膜炎有50%是结首芹裂核性的,因此有必要检查PPD以及胸膜活检,以排除结核的可能。胸膜是湿润的双层的粘膜,包绕着肺脏,紧贴肋骨。胸膜炎是致病因素刺激胸膜所致的胸膜炎症。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肺栓塞等。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性胸膜炎时,胸膜表面有少量纤维渗出,者闭表现为剧烈胸痛,似针刺状。渗出性胸膜炎时,首带随着胸膜腔内渗出液的增多,胸痛减弱或消失,病人的咳嗽也可减轻,但可有呼吸困难。福州肺科医院胸外科吴鸿念胸膜炎可使呼吸极度疼痛,如果不立即治疗,可致胸膜渗出,渗于两胸膜之间,称为胸腔积液,严格地讲,胸膜炎和胸膜渗出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肺部感染或其他疾病,如充血性心衰、胸外伤等引起的胸膜渗出。病毒感染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以刺激胸膜引起炎症,胸膜炎和胸膜渗出通常和原发病一样严重,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应引起高度注意。
㈢ 福州哪个医生看宝贝的感冒比较好的
去鼓楼医院的郑兰医生看的,一般我是开中药吃.或者省立医院的中医郑星宇医生,他看呼吸道也很好.
㈣ 福州哪家医院看肺科最专业
省立医院设备好,医生经验丰富,可以先去看看.福州有一家专门的福州市肺科医院,在上渡洋恰口,到火车站、鼓楼车站乘18路车可以到,如果要专门看肺病,可以考虑(建议先去省立医院如果不行再去肺科医院)
㈤ 请问福州哪里有治疗间质性肺炎的医院或者医生
去肺科医院去贺和吧,专禅谈盯科医院,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湾路2号
电侍余话: 0591-83443081(医务科),83438484(院办公室)
可以坐6、727、24、47、726、81、18路公交车
㈥ 福州肺科医院
你可以直接问郭志平医生
㈦ 林友飞是哪里人
是福建省福州人。
央广网福州3月20日消息(记者张子亚)林友飞医生,来自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呼吸内科。林友飞工作20余年,经历过2003年“非典”、2010年甲型H1N1流感还有2015年禽流感等数场公共卫生战役。林飞坦言,在今年与新冠病毒的对抗中,还是第一次有了紧张感。
让林友飞医生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对福建全省首例确诊患者的救治。据他介绍,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连江县是福建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当天,林友飞就被派往连江开展救治工作,和在那里的医疗团队给这个病人制定了可行的诊疗计划,但很遗憾的是在1月23日凌晨,患者病情急转直下突然恶化,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无法维持正常的氧气供应。林友飞说,在医学上这时候为了挽救患者生命,他与医疗团队决定实施插管手术。但是插管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接触到患者分泌物,且有极大的职业暴露风险。手术前,团队又相互仔细为队友检查一遍防护装备,气管插管、纤支镜吸痰等随即展开。通过团队大概近7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使患者转危为安,患者的病情也慢慢平稳下来了,但是患者的危险并没有解除,挑战仍在继续。
林友飞介绍,1月28日这名患者转诊至福州肺科医院负压病房进一步治疗。在隔离病房,为了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这个病人还是在麻醉的情况下,气管插着管,用呼吸机帮助他呼吸。每天按诊疗规范,每天给病人翻身进行俯卧位通气,并进行呼吸机参数动态调整及经常性气管镜气道管理等工作和操作。做俯卧位通气时,因病人体重近200斤,翻身时还得保证插着的管不扭曲、不脱落,而医护人员又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这样一个平斯看似简单的动作,这时候往往需要七八个医护人员合力才能完成。而给病人进行气管镜操作,要为他做气管性吸痰,具有很高的暴露及被感染风险,因此在开展相关操作时精力需高度集中。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林友飞医生带领团队顶着相当于平时几倍、几十倍的工作量开展救治工作,一天几个小时下来,脱下防护服和护目镜时,常常浑身湿透,脸上满是勒痕。林友飞说,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没有选择亦不能逃避。经历患者救治的整个过程,从插管到拔管,从入院到出院,感慨良多。患者拔管后第一句话说“想吃武汉热干面了”,2月19日出院时开玩笑地说“要介绍护士给儿子做女朋友”。林友飞说,这些稀松平常的对话既鼓舞了他们,也温暖了彼此,使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也宽松了很多。
整个疫情期间,林友飞和他的同事共收治了72名患者,林医生也经历了福建输入性病例暴发期,也参与救治了多位危重症和重症患者。这其中,有九旬高龄的老人,怀着身孕的妈妈,也有嗷嗷待哺的婴儿,甚至还有插管的危重症患者。3月5日,福州最后一例确诊患者也顺利出院。林友飞说,确诊病例治愈不代表病毒清零,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休整,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㈧ CROTC小气道论坛南区第一场——大咖共话小气道功能障碍
小气道功能障碍(SAD)是一种常见但是易被忽视的肺组织功能障碍。由于小气道分支多、管径狭窄、横截面积大、呼吸流速缓慢等生理学特点,更易发生病变,成为空气污染物主要的沉积部位。对于 健康 人,小气道阻力对气道总阻力变化影响小,被称为“肺部的沉默区域”。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小气道功能障碍与诸多肺部疾病关系密切,在哮喘和慢阻肺中占据重要地位,小气道病功能障碍因此越来越受到领域内学者的关注。
6月8日,“多学科协作推动中国呼吸疾病优化治疗(CROTC)小气道论坛”于线上成功举办。大会邀请了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周新教授 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赖国祥教授 担任主席,由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扰伏厅院张云凤教授 分享《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深圳大学总医院任新玲教授 分享《“靶”握小气道,优化哮喘管理》,以及 龙岩市第一医院马志益教授 分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解读(2021年修订版)》,并邀请多位领域内学者围绕小气道功能障碍最新进展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本次学术汇报精彩,专家见解独到,吸引了数千名医生线上观看。现整理会议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推动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大会主席:周新教授
大会主席:赖国祥教授
会议伊始, 大会主席周新教授 表示,此次“CROTC小气道论坛”系列线上研讨会吸引了众多领域内同仁一起聚焦慢性呼吸道疾病,共同探讨小气道领域的关键问题与最新进展。 大会主席赖国祥教授 表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小气道炎症,但目前临床一线医生对此缺乏认知。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和拜耳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希望通过本次“CROTC小气道论坛”系列研讨会,与领域内同仁共同探讨和交流,认识小气道炎症与呼吸道感染及难治性感染的关系,从而提高呼吸道炎症与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水平。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会议讲者:张云凤教授
据统计, 2017年我国30个城市门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仅为28.5%,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高、负担重,但控制率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对哮喘分期进行了更新,慢性厅派持续期和临床控制期有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新指南增加过敏原检测,及血清总IgE检测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两项评估方法。此外,新指南首次提及小气道和哮喘的关系,表明近半数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 张云凤教授 围绕哮喘的鉴别诊断及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以及重度哮喘的定义、分类和评估,深入解读了《中国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对于重度哮喘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超细颗粒的ICS/LABA吸入可使治疗药物更多地沉积在小气道,更好地改善小气道功能、控制哮喘。
张云凤教授 总结,哮喘管理的长期目标是使患者达到良好缓隐的症状控制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最大程度降低急性发作、固定性气流受限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未来风险。张教授强调,建立医患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实现哮喘有效控制的首要的措施,患者教育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患者随访和教育。
“靶”握小气道,优化哮喘管理
会议讲者:任新玲教授
全球至少有3亿哮喘患者,根据2019年的全国横断面中国肺 健康 (CPH)研究数据估算,中国成人哮喘总患病率为4.2%,且近年来全球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25年受影响的人群可能会新增加1亿。 任新玲教授 谈到,无论哮喘严重程度,超过60%的哮喘患者会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而治疗药物难以到达所有气道是哮喘未控制的常见原因。对于以前未使用过哮喘控制药物治疗的成人或青少年患者,与单独使用低剂量ICS相比,定期每日予以低剂量ICS/LABA作为初始维持控制药物治疗可减轻哮喘症状并改善肺功能。而与普通颗粒ICS/LABA相比,超细颗粒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支气管,肺沉积率更高,同时治疗小气道功能障碍,增加小气道容量,显着减少日间症状和急救药物使用,有助提升哮喘控制率,使临床获益更多。
任新玲教授 总结,哮喘是大、小气道共患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影响哮喘控制。气雾剂适用于肺功能不佳的患者,“超细恒雾”Molite气雾剂装置进一步缓解了气雾剂按-吸协调问题,方便患者使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21年修订版)》解读
会议讲者:马志益教授
马志益教授 谈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诊断慢阻肺时,为减少漏诊,应全面采集病史,包括症状、危险因素暴露史、既往史和合并症等。肺功能检查仍然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当基层医院不具备肺功能检查条件时,可通过筛查问卷发现慢阻肺高危个体。慢阻肺稳定期的管理目标是减轻当前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药物,指南建议吸入糖皮质激素应与长效支气管扩张剂联合使用。研究发现,连续应用倍氯米松/福莫特罗超微颗粒治疗COPD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显着改善;与氟替卡松/沙美特罗相比,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更优;与全身糖皮质激素相比,雾化ICS不良反应较小,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
马志益教授 总结,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不断攀升,对于慢阻肺指南,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这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方向。这个指南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了我国的临床实践,非常符合我国临床现状,值得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学习和借鉴。
大咖论道,共话小气道
讨论嘉宾:杜春玲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杜春玲教授 :哮喘应强调规范化的个体化治疗,《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把患者评估、严重程度分级、治疗程度分级等做了详细描述,但是目前的临床治疗并不是十分规范。对于哮喘,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指南的规范基础,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讨论嘉宾:张宏英教授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张宏英教授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与2016年的指南相比,内容更加完善,贴合临床,并且简便易懂,实用性较强。对于哮喘的治疗,经过多年反复的宣教和药物的普及,轻中度的哮喘患者在三甲医院就诊少了很多,相对地重度哮喘占了很大一部分,这部分患者治疗也相对比较困难。指南给出了很多治疗方案,为重度哮喘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讨论嘉宾:葛德海教授
南京梅山医院葛德海教授 :哮喘治疗的困难有几个方面需要重视,第一个是患者的依从性不佳,除了经济条件的限制,有很多患者因为药物副作用而不愿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第二个是治疗的药物不能到达所有气道,如果吸入性药物2/3到达大气道,1/3到达小气道,就可以减少激素的用量,减轻副作用。第三个是吸入装置的操作便利性,易操作的吸入装置对于大部分老年患者来说,可以避免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治疗效果不佳。
讨论嘉宾:冯起校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冯起校教授 :大于3 微米的药物颗粒在大气道的沉积量较大,而在小气道里的量非常小,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寻找超细颗粒的药物,才能解决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哮喘症状。1.4微米至1.5微米直径的药物在肺中的采集量高达31%,实现了大小气道均匀分布,降低了激素的用量,可以有效控制哮喘。
讨论嘉宾:薛青教授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薛青教授 :2021年修订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首次纳入了慢阻肺的筛查问卷,除了引用CAT和MMIC评分,同时也更强调中重度急性加重对于判断疾病风险的重要性。此外,新指南对何时启用ICS也新增了建议。新指南无论是在诊断还是治疗方面,都更贴近我国临床诊疗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基层慢阻肺患者的管理和预防诊治,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导性文件。
讨论嘉宾:李林教授
江西省肿瘤医院李林教授 :随着现在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也越来越长,也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治疗过程中相关气道炎症的处理,以及阻塞性肺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化学性损伤等的处理,对于胸部肿瘤内科医生来说越来越重要。临床上使用相关新型气道扩张剂,对于缓解症状等效果良好。经过这一次学习,深刻感受到小气道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的重要性,希望之后能够有更多学习机会。
大会主席赖国祥教授 在会议总结中表示,通过本次会议讨论,大家温故知新、受益匪浅,对小气道功能障碍与哮喘和慢阻肺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深入了解了小气道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相关装置的临床应用,进一步认识到治疗小气道疾病对吸入性药物的吸入装置、吸入流速及药物颗粒直径要求更高。倍氯米松/福莫特罗的超细颗粒的直径达到1.4微米至1.5微米,其吸入后在呼吸道内接近于布朗运动,更容易进入远端的细支气管和小气道,到达小气道炎症靶点。通过这一次交流学习,深刻认识到小气道功能障碍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关键点,希望之后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平台。
㈨ 肺大泡7.9*6.6需要手术吗
你好,肺大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肺泡破裂,多个肺泡融合形成的含有空气的囊泡,一般情况下,直径超过三公分者就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进销猜扒行治疗兆陆。对于你说的情况,应该及时亏昌到正规医院检查,查清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您要注意休息,避免烟酒刺激。
㈩ 福州肺科医院的特色科室
医院放射科成立于1954年,当时称为照光室。仅有一台上级调拨进口200mAX光机,能进行胸透、拍片、胃肠检查。
1959年为提高肺结核病空洞诊断率,利用原有200mAX光机,进行土法改装X射线曝光接触点,用绳子拉着在跑道上运动,做体层切线摄影检查获成功。
1964年购进一台北京产400mAX光机,增加了肺部断层摄影,为省内首家医院开展这项检查。
1959年用自己配制的50%硫酸钡胶浆缺滚开展支气管造影,为支气管扩张症、肺囊肿及不明原因的多次咯血、块影和肺不张等疾病做辅助检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改用40%碘化油加SD粉剂做试剂进行支气管造影检查。
1983年X光机配上电视遥控加强了放射人员防护并提高了X线诊断率。
1991年进口一台美国产(GE)800mA全自动带遥控电视X光机,拍片质量有明显提高,同时利用这台机器开展了肺部肿瘤介入治疗,通过支气管动脉进行抗癌药物大剂量灌注治疗及开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咯血病例。2001年医院创建三级甲等肺部疾病专科医院后,医院对放射科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直接数字化X光机三台、电视遥控胸透X光机一台、床边拍片机4台、2006年11月引进并投入临床使用的CT扫描系统。同时放射科改为影像科,分为普通放射和CT室。 功能科也称功能检查科,包括纤维支气管镜室(以下简称纤支镜室)、超声波室及心电图室。科室共有医务技术人员十二人,其中中级职称五人、初极职称七人。
福州肺科医院纤支镜室是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于一体,以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特谈扮型色的科室,历年来已为全省培训了二十多位气管镜操作医生。我院气管镜自 1980 年开展以来,已做气管镜检查及含猜治疗共 15000 多人次。科室拥有目前最先进的 FB-1T260 型电子气管镜 2 架及多种型号的纤维支气管镜 5 架、心电竟监护仪 2 台、用于采集图像和打印报告的电脑工作站 2 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