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这么多城市. 去哪所城市发展比较好.
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着名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倪鹏飞最近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城市的人才竞争力比较”论文。本报特选发其中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编者
城市人力资源的数量、流动、质量、适应性及其培养,构成了人才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而创业者数量和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是从人才方面影响城市发展与竞争力的关键。大量的案例说明人才竞争力对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和比较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根据人才竞争力的定义及其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作用,我们设计城市人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它包括几个方面:人力资本数量、人力资本质量、人力需求能力、人力资源的增长、人力资源适宜度、人力资本潜力。
本文根据城市综合竞争力现状,选择综合竞争力靠前的47个城市,就它们人才竞争力现状、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上海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都比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获得相对容易,但高级人才薪酬偏低。
深圳人才竞争力排在第三位。人力资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基本成本最高,人力资源质量较好,教育程度高。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机构,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北京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但是北京在实施吸引人才的优惠灵活政策方面,在降低生活成本、改善人才待遇方面可作更多努力。
广州是优秀人才最向往创业的城市之一。人才的质量高、数量多。广州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但在建立现代城市教育体系,培育人才潜力方面需要努力。
东莞人才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但东莞市已经逐步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建立了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IT人力资源数量大。
苏州人才竞争力一般。人才的数量、素质、发展潜力还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教育方面应加强投入。但苏州有相当多的经营人才,上海来的技术人才贡献给苏州。因此,实际人才竞争力比统计显示的要好。
天津人才竞争力高。劳动力的数量一般,但人力资源质量和配置不错,人才培养和教育表现稍差。天津在实施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改善人才待遇方面需要努力。
宁波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和居民人均年收入比较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名列第10位,在浙江省以微弱优势超过了杭州,显示了其强劲的综合实力。
杭州人力资源竞争力强,位于第四。一般劳动力数量及增长速度不具有优势,但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很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体系发达,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同时杭州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南京人才竞争力非常强,南京在人力资源方面占有很强的优势。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提高的潜力都比较好,同时南京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但其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大。
无锡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一般劳动者数量较少、增长速度较慢,中、高等教育事业薄弱。劳动力质量相对较高,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而教育投入也相对较多。
武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在全国位于第10.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较多,而且人力资源素质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丰富,高等教育发达。
青岛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着名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成为青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青岛高科技人才比较缺乏,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偏低,发展也不均衡,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济南人才竞争力较强。劳动力数量质量处于中游水平,济南教育体系发达,人力资源教育指数较好,人才竞争潜力较大。
温州人才竞争力较弱,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受教育程度都表现较差。但温州拥有大量的海外侨胞和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人,构成温州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
重庆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主要表现在城市总人口和从业人员的数量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也比较容易,但是人力资源消费不足,平均教育程度低。
厦门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尤其一般劳动力和高级人才数量居全国后列。但其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厦门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
中山人力资源竞争力一般,人力资源质量较好,但劳动力数量有限,教育体系不够发达,发展潜力小。
大连有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提升潜力。但在劳动力数量上不具优势。
成都人才竞争力较强,成都是西南地区人才荟萃之地,劳动力不仅数量较大,而且科研人员比例也较高,人才整体素质较高,成都的教育也比较发达。
绍兴在人力资源竞争力较靠后,虽然基本教育发达,但是本地人力资源素质很差,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要改善人才政策,增大人才需求。
惠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低,排在第41位。人力资源质量水平相当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人员比例很小,创业人员缺乏,而且人力资源受教育情况不理想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佛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在47个城市中位于第23位。优势体现在大量的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发达的经济也保证了城市就业率和人才的获得。但是在人力资源教育方面比较落后,需要注意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加强本地化和高级人才的培养。
珠海人才竞争力表现很差,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及增长较低。珠海教育落后,科技人才不足。人口文化素质不太高,近期内提升潜力不大。同时珠海要采取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台州的人才竞争力很弱,排在第42位。人力资源数量不少,但是质量非常差,配置指数也很低,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的教育情况很差,处于所有47个大中城市的末尾。
泉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居47个城市中的第40位。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指数都较低,人力资源的教育程度偏低,高层次的人才缺乏,但熟练的工人获得性较好。
福州人才竞争力较强,福州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整体素质较好,教育发达,人力资源提升的潜力较大。同时福州具有一大批热心家乡发展的在外闽籍同胞的优势。
常州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劳动力素质较高,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但高级人才较为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长春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不占优势,但质量较高。人力资源配置指数较高,高级人才获得便利性很高。
长沙的人才竞争力居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城市人力资源配置、质量和教育指数较高,但在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需求方面表现较差,说明城市规模偏小,没有形成人才需求和供给的规模化。
石家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表现在城市就业人口及增长率较高,从业人员质量尚可,但不容易获得高级人才,人力资源需求有待扩大。
哈尔滨人才和科技竞争力比较强,科研人员比例、科研院所数量较高,人力资源质量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表现都比较好。但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低,人均消费需求、人力资源基本成本低,在改善人才待遇、吸引人才就业方面需要的高。
南通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质量处于中游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拥有一定优势,人才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西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城市就业人口数量和增长率不高,但质量较好,各类专业人才荟萃,高等教育发达,但人力资源需求不旺,低素质人口数目也较多。
烟台人力资源不具竞争力,劳动力数量众多,但质量和教育体系均处于一般水平。资本竞争力需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资本质量和资本的可获得性方面,应当培育有效的投融资体系,吸引境内外资本流入。
舟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在所有城市之末,城内人口和从业人员少,教育情况相对落后,熟练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获得性差,人力资源需求不旺盛。
徐州人力资源数量较为充足,但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配置指数等指标不高,人才竞争力表现一般。
嘉兴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其中人力资源教育指数很低,中等以上学校和成人教育不发达,人力资源数量不少,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获得性比较好。
湖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于第46位。除了人力资源数量比较多外,其他几项指标都比较落后,人力资源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都很低,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工人获得性差。
威海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有优势,在人力资源教育体系建设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郑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强,位于第11位。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获得性比较便利,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源质量均较好。
合肥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人力资源质量较好,受教育情况良好,专业人员和劳动力充足,但是创业人员不足,人力资源需求指数很低,处于42位。
昆明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中等靠后,城市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求也不旺盛,人力资源质量和受教育指数一般。
海口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优势,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高,人才待遇较高;教育体系不够发达。
Ⅱ 如何评价福州这个城市
评价一个地方怎么说呢?你喜欢的话你就会觉得他非常的好,你不喜欢的话,他也就万般的不堪了。
发展:
其实我觉得福州这个城市还是发展得相当的迅速的。每个人对福州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其实在这个到大不小的城市之中,评价起来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它与大城市比,肯定是小的,发展都不完善的,但是它在小城市中发展得又是比较好的,还是能引起福州本地人的自信的。也是福州人的骄傲。
总结:这始终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命题,但是就我而言,我觉得他是好的吧。
Ⅲ 福建各市最新排名出炉:福州第二,泉州领先龙岩,宁德进步较大,你怎么看
福建是一座后半期发展趋势比较强悍的城市,因为先天性所在位置繁杂、工业等基本不一样的原因,福建初期在沿海地区的发展趋势并不出色,可是在2010年以后国内经济发展就逐渐慢慢辉煌,福建的发展趋势早已处在全国各地前端,2020年的GDP增长速度3.3%。
真真正正追溯出来,福建的发展趋势与本地的优秀人才、诊疗、文化教育、资产、工业生产等资源都离不了关联。终究,自打东北三省的衰落,许多工业都把目光放到了沿海地区,因此 如今的工业生产流行的好多个领头城市基本上全是南方地区占多数,而这也与本地的一般部门预算收益有关系。
此外,大家还可以发觉宁德发展较大 !尽管,宁德的整体实力仅坐落于福建第8。2010年一般费用预算收益才40亿人民币,十分的少。可宁德2020年一般费用预算收益做到了137亿人民币,增速速率却比泉州、福州市、南公平城市要高许多,做到了240%。
最终,大家觉得宁德、龙岩在福建省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市,您是怎样看待的呢?
Ⅳ 福州和泉州,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成为大城市
福州。
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位置有关,省会城市会获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逗埋和各项方液磨针和政策。除此之外,部分城市的山地面积较大,很难建造大规模的住宅楼和商业区。城市规划部门会进行有效的规划,从而减少山地面积过大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影响。部分城市平原面积较大,城市规划进行的顺风顺水,极有可能建设大量的住宅楼和商业区,吸引众多资本商,为居民就业和城市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以现有的情况来看,福州和泉州都是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的两座城市。福州作为省会城市,获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且平原面积较大,有利于城市建设。泉州经济发展分散,却依旧展现出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总的来说,我国多个省份制定了各大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省会城市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外,部分城市会根据文化遗产位置和旅游景点位置进行合理城市规划,既可以增加当地居民发展旅游业的热情,又可以增加城市收入。
Ⅳ 除厦门福州泉州外,福建这三座城市未来潜力大,你更看好谁
说到福建, 旅游 城市是厦门,GDP老大是泉州,省会城市福州也还不错。
这三个地方,是福建最让大家所熟知的城市了,毕竟就发展来说,它们是最好,最快的。
但其实福建还有很多城市也是发展的还可以的,就算是目前不够出色,也无法掩盖它们表现出来的巨大前景。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福建最有发展前景的三座城市。
第一个:莆田。要说莆田的发展,应该是这几年才慢慢有了突破,并有了比较大的名气。
莆田地处福建省的中部位置,虽然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很高,但是发展的趋势一直向好。
大家或许不知道,在莆田,人均收入可是很高的,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更是不低,这样的城市,说它没钱,都没人信。
莆田的制造业,在福建省还是比较有名的,上个世纪年代甚至比省会福州还牛。
那个年代这也一定程度上给当地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只有企业发展好了,就业问题就解决了。未来,莆田的发展情景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个:宁德。对于宁德,很多人可能停留在小渔村的印象当中,毕竟地处闽东地带,相比闽南的沿海城市来说,还是比较偏僻的。
但是这里的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迅猛,近年来一直在增长,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增长就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来说这里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优越的。
不过对于宁德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刷新大家对它的认识,加强城市化建设,把这里建设得更加现代化一些,不然大家永远觉得这里依旧是十几年前的那个小渔村而已。
第三个:漳州。漳州和厦门、泉州同属闽南沿海城市。
只不过很可惜,这里的发展节奏并没有跟上他们的速度,但是,它其实发展的也不差。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这些年来,漳州GDP的增长幅度,一直处于全省最大的水平,这也就说明了这座城市一直在快速发展。
而且漳州是福建省着名的花都,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花卉博览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 旅游 资源也是相当丰富,许多 历史 文化古迹让这座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旅游 业的发展,使得漳州整个城市的发展朝着更加宜居的方向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厦门高房价的形势之下,许多的人选择逃离厦门,来到里厦门最近的漳州谋求发展。
不管是否可以发展的很出色,至少在这里很多人是可以买得起房子的。
相信随着这个现象的不断发酵,漳州会有更多的优秀企业以及人才流入,毕竟将来更快速地发展。所以说,福建最有发展前景的城市,漳州必须算是其中之一了。
最有发展前景的城市,首先得是在不断发展着的,而且保有比较快速、较大幅度的增长才行。以上三座城市,就是不断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快速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们的发展将亮瞎我们的眼。
Ⅵ 福州和泉州,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而言,哪个更容易成为大城市
我是一个出生于泉州,学习工作于福州的人,泉州是第一故乡,福州是第二故乡,所以我可以比较不偏颇地发表意见。
先来说说泉州。泉州的经济重心比较分散,南有南安晋江石狮,北有惠安及新兴的台商区泉州新区。泉州市区的经济其实蛮弱的,不像福州的鼓楼晋安,虽在中心而丝毫不逊色。
鲤城区算是废了,古城不能开发,景点大都是免费的,丰泽还行,洛江区还在开发,泉港依托石化产业,贡献也还行。所以说泉州市区不行。
安溪和永春发展相对差一些。泉州的每个县市都有很强的特色,有利有弊,弊在于难以形成统一规划。
再来说说福州。福州在近五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毕竟作为省会城市,关乎省的面子,所以有很多政策倾斜。整个城市,从基建、交通、民生都规划得很不错。
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应该是城市发展规划的正确思路。福州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走的,仓山、闽侯、马尾、长乐,不断地外拓。中心强,才能够统领周边,才能够辐射出去。
综上,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我觉得福州的潜力更大。不过泉州还是可以秉持特色民营发展,也是能闯出一条大路来。
国家要多给泉州一些政策支持。
词条菌。
感谢信任并邀请我来回答,我将以个人见解来深度解答问题。首先来了解一下福州和泉州,前者是福建省会、后者是全省第一经济强市。也许很多人不解,这是怎么回事!读过 历史 的人都知道,泉州在元朝时就已经发展成世界沿海地带第一大城市,时至今日仍延续这个辉煌,但是其格局由世界首位“降级”为福建省第一位。
在中国省会和主要城市标注图上可以看到福建省上榜的两座城市,分别是福州和厦门
。为何没有泉州呢,只因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兼福建省唯一一个特区。
那么问题的答案基本浮出水面,所谓的省会和主要城市里没有泉州,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不科学的。
因此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省会不管发展的多么缓慢,它仍将是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这与它的身份相匹配。
也是地位的象征,从城市规划而言,福州领先于泉州。这是最基本逻辑,就是福建省中枢暨资源调配权和统筹权的综合体现。
然而关于更容易发展成大城市这个问题,我想澄清一下,两者已经大城市了,下一步目标则是创建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福州和泉州各有各的优势,在首先分析这两座城市的时候,先了解下福建文化,福建人乡情很重并且是中国少有的海洋文明省份,无论闽南还是闽东北,实际上更喜欢出去闯,在外打拼后回自己老家盖豪华房子。这其实造就了目前福建的城市格局,没有中心大城市但是相对各个城市发展均衡差距不大。这也是福建虽然没有中心大城市但是人均各项指标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的原因。
福建城市的情况可以拿广东类比,福州可以对应广州,泉州可以对应东莞佛山,厦门可以对应深圳。其实这样对比下,未来谁更有机会成为大城市也会有个初步的预测了吧。福州和泉州完全是两个发展模式,泉州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福州目前大力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力。但是福建和广东毕竟还是有区别,福建文化导致,这两座城市实际上都普遍没有凝聚力,福州这边的长乐福清泉州那边的晋江石狮让这些地方撤市改区估计没多少人愿意。如果结合福建文化更进一步判断未来。福建未来很可能长时间这两座城市还是齐头并进的情况,实在难出现一个类似上海一样的大城市。泉州放大了看,闽南人口地形相对占优,厦漳泉一体化,会形成一个相对发达的经济区。但福州,比泉州更有希望发展成大城市。
文化相同的情况,对周边人才的吸引力就是很大的一个考虑,福州对宁德,南平,莆田,三明的吸引力比泉州对三明龙岩厦门漳州要高。除了制造业人才更倾向泉州外,其他地方人才都更愿意来福州。现在地形已经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况且如果把长乐福清连江闽侯考虑进来,福州实际上地形并不差。而且福建省经历了前几十年闽南经济金三角的失败,目前重心已经放到省会建设,前几十年闽东北经济落后闽南除了人口和地形因素制约,其实还有政策制约,闽南要做一个发达经济的样板给对岸看,而闽东北自然是为另外一手做准备。现在随着大陆崛起以及对对岸压倒性优势,实际上已经不需要过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福州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房价,房价严重影响省外人才的流入甚至也影响省内人才流入,要解决好高房价问题,福州未来可期。个人未来更倾向福州发展成闽东北中心大城市,泉州会像东莞那样,以发达的制造业融入闽南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城市,拥有福建省最大的政治资源、教育资源,其中大学更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优质学校做为人才储备支撑,可以为福州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每个大城市都有痛点,首先福州的房价现在已经高达2-3万每平方,这样一来很多人才想要扎根福州会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学子外流现象最近也是很普遍;其次福州在整体城市规划算是还可以,但是主城区市政道路建设真的很受吐槽,只要在福州呆过的人都清楚。
而泉州目前是福建省第一大经济体,是由民营经济支撑起来的GPD,整体城市规划政治支持远不如福州,如泉州申报2次地铁被擦掉,最后改成城市轻轨,可见一斑。泉州在撇开政治因素外,还有一个就是政府前期在教育环节投入远不如福州,华侨大学是泉州标志性大学,可谁知道其分校却在厦门呢?没有高级人才的自我输出,光有引进人才的激励政策是非常乏力的,泉州民营企业大都是轻工业,恒安、安踏等企业转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泉州目前的一个项目环湾建设是可期的,但是也期待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个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东亚文化之都吧!
06年到泉州上大学,工作!一直到14年离开!泉州地区明营经济确实发达!但是,泉州一直在走下坡路!如今的大泉州,早已没有当初的风光和风采!泉州真正鼎盛时期,应该是在04到10年,品牌多,工厂工人也多,产值也高,当时的晋江和石狮,可以占据中国运动的大部分和男装的半壁江山!!如今,泉州的大品牌倒闭一大批,却没有新生出一大批!依托淘宝发展起来了一些本来应该被淘汰的小厂,而那些有较强加工能力,设备先进做工质量优良的大厂,基本倒闭或没多少工人!连石狮最大的企业富贵鸟,都难逃破产的命运!如今的晋江石狮,有一半以上的厂房空置!!泉州产业链丰富,有服装,鞋子,食品,石材,石雕,卫浴,瓷砖,茶叶,陶瓷等,但这些产业都很容易被其他地方替代!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泉州没有新兴起一些高 科技 或互联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感觉泉州如果没有新的大动作,不仅会被福州超越,甚至会没落!!!
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几个县市的城区显然已经和泉州中心市区连片了,现在就差行政上的改名而已。所以泉州是有特大城市之实无特大城市之名而已。(包括GDP,且泉州是藏富于民,因为主要是经济来源于民营经济,民间是真富而绝非仅是数字好看)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盲目地扩大市区就能成为第一强市的,要看该地区有什么产业链,我比较看好泉州,毕竟泉州的制造业基础太好了,转型还有引入新产业链都能实现再次腾飞,泉州目前可以说是同等量级GDP城市中最具有潜力和特色的城市
很明显是福州,一个普通地级市以后怎么可能争得过一个省会?即使现在泉州的GDP略微领先于福州,2020年能不能保住第一的位置还难说。
福州和泉州是福建省GDP排名前二的两个城市,泉州目前暂居第一,福州暂居第二。题主问的是福州和泉州哪个城市更容易发展成为大城市,我认为肯定是福州。泉州主要有三个方面比不过福州。
福州是一座人文气息浓厚、 历史 悠久的城市,不仅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还是中国优秀 旅游 城市。未来的福州将打造成对台往来综合枢纽、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现代金融中心、文化创意之都、海峡会展之都、总部经济高地、海洋经济强市及全国重要 旅游 目的地。 总之,把海峡西岸的城市群中的城市全部拉在一个群里,福州就是“群主”。
泉州是福建省GDP最高的城市,也是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还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业贸易港口城市。除此之外,泉州也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和起点。 但是,如果把海峡西岸城市群比作一个群,泉州只能是一个“群成员”或者“管理员” ,这就是泉州在政治地位上比福州略低一筹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全国各省份强省会和强首府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的省会城市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致力于成为一个省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福建省的省会,福州的战略定位也越来越明显。
在福建省内,除了厦门之外,福州的地位和综合实力已经算是最强的了,甚至在很多方面厦门是不如福州的。泉州虽然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是在综合实力上面还是低于福州和厦门。在强省会的战略下,未来福州的实力只会强于泉州和厦门。
很多人只看一个城市的GDP的总量,却忽略了GDP在一个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在2020年福建省各市主城区的GDP分布上,厦门排名第一,福州排名第二,可以看到,二者的主城区经济实力相差不大。
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泉州的GDP排名福建省第一名,但是主城区却落后于漳州和莆田。因此泉州最大的缺点就是和苏州一样,主城区不强,县域经济却强的离谱。所以,对于未来的发展来看各城市肯定是要把重心放在主城区上,因此泉州的潜力也因此略输福州一筹。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你怎么认为呢?
泉州比福州差多了。教育、文化、医疗各方面福州都遥遥领先。泉州整个城市的档次比福州差很多。泉州的产业基本上是低端产业,很容易被替代,近况也不好。
搞笑 ,省会不是应该去跟省会比吗?政策,福利,教育,医疗,哪个不是以省会为中心?把这些政策给泉州试试?福州带动了谁的经济?整个福建不管哪个市得个大病所有人都要往福州跑,重视一下别的城市吧
Ⅶ 福州和厦门,你觉得哪个城市发展潜力比较大
个人认为厦门发展潜力比较大,就按现在来讲,虽然厦门经济总量并不如福州,而且福州还是福建省的省会,但是要知道福州的面积比厦门要大多了,包括人口也是,所以说厦门可以说是小而精的代表,福州虽然是省会,但是行政级别并不如厦门,厦门也是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如果以后政策重视了,随时都可以超过福州。
哪怕是中山路步行街也是非常热闹的,以及鼓浪屿每年都吸引着很多人前来旅游,所以说厦门未来的经济潜力还是很大的,厦门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这一点福州又比不上了,福州虽然是省会,但是在行政级别还要真未必比得过厦门,因为福州只是普通的省会,还没有副省级这个头衔,但是厦门不一样,厦门不仅仅是经济特区,还是计划单列市,所以说厦门政策方面就有着一定的照顾,未来发展不可小视。
Ⅷ 福州买房哪里潜力最大
福州买房以下地区潜力最大:
一、鼓楼
鼓楼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各项生活配套都已趋近完善,再加上三坊七巷、乌山风景区、西湖公园等景观资源的加持,居住氛围相当优越,自然是诸多改善型群体的选择之一。
二、东二环
除了早已发展成熟的市中心区域,近几年迅速发展崛起的晋安区东二环板块,也是一举打响了名号,成为不少改善群体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该板块尽管教育资源尚有不足,但是有泰禾广场、省儿童医院、晋安湖CBD、地铁4号线等诸多重磅配套的加持,区位优势相当突出,改善盘因此也是层出不穷。
三、金山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仓山区的金山板块,作为福州早期西进发展的新区,也是除市中心以外最早发展成型的居住板块,拥有仓山万达广场、地铁2号线、省立医院南院、金山公园等区域配套,再加上教育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因而同样受到改善群体的关注。
四、三江口板块
三江口板块位于福州仓山区东南端,闽江、马江、乌龙江三江交汇于前。被政府重点打造成为美丽福州的示范区、美好生活的样板区。这一区域重点发展文化与生态产业,引进了众多高端商贸、文化创意、滨水游乐等项目。
五、快安板块
快安板块占据了闽江稀缺的江景资源,对于打造宜居生活圈十分有竞争力。快安板块的另一个优势是与主城的距离优势,板块距离东江滨生活圈、金融街CBD、东二环、三江口CBD等基本在10公里以内。
Ⅸ 你觉得哪个二线城市发展的最快为什么
如 果以10年为一个期限,那么到去年为止,国内二线城市中发展得最快的依次为 贵阳、合肥 和 重庆 。贵阳在过去的10年间,GDP总量相比增长了将近3倍,年平均增速更是上到13.6%;其次为合肥,相比10年前经济总量增长了2.7倍,年平均增速为12.3%;重庆则增长了2倍,平均增速为12.2%。总体来看同比增长得快的城市多数都体量较小,在前10中,仅有重庆和长沙两个万亿级城市入围。
贵阳 贵阳发展得快,部分原因在于基数较小,实际经济质量并不算高。一个不足500万人,坐拥全省最好资源、产业的省会城市,人均GDP不足8万元,实难讲发展得有多好。虽然早就规划了几大千亿集产业群: 电子信息 、 汽车 产业集群、铝及铝加工产业、医药食品产业、磷煤化工产业 ,时至今日规模仍然偏小。在去年的重点行业增加值比重中:仅磷煤、铝加工、特色食品和烟草等传统产配州业就占了57%(385个亿),可见传统产业仍然发挥主导作用。
另外贵阳的短板也不少,除了毫无区位优势外,另外在科教文卫、交通枢纽上都处于劣势。北边又被300公里开外的重庆虹吸。在这种面临不少发展难点的情形下,得益于占比将近6成的商业和服务业,用10年时间将GDP做大3倍,还是能够称得上发展得最快的。
合肥如果以10年为一个期限来看待国内城市发展的话,个人认为发展得最好且快的还是合肥和重庆。 特别是合肥,经济质量极高,吸引能力极强。在过去的10年间,常住人口由510万增长到如今的809万,增加将近300万人口,仅次于深圳、广州和成都。而当年465万人的南昌如今仍然只有556万。从发展速度来看,以800多万人的基数还能将人均GDP做到10万元,总量更是增长了2.7倍。在经济结构中,工业和商业占比合适,46.2:50.3,说明工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最后来看,国内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已日趋放缓,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在逐步减小,但同时城市间面临的竞争在加剧。下个10年在整体经济放缓的情形下,各城市将更难轻易打破目前袭卖吵的这种国内城市间的位次和格局。
强者恒强。
如果以第一 财经 发布的商业魅力排行榜为依据的话,我国二线城市有以下30个,这30个二线城市当中,过去10年发展最快的城市是贵阳。贵阳是贵州省会,这些年来贵阳经济发展迅速,其2009年GDP只有972亿元,而到了2018年已经达到3799亿元,年均增长13.6%。
除了贵阳,安徽省会合肥经济发展也非常快,在安徽推行的“强省会”战略下,合肥经济强势崛起,2009年合肥GDP只有2102亿元,到了2018年已经达到7823亿元,年均增长12.3%,并不逊色于贵阳。贵阳经济规模较小,更容易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其实“新一线城市”这个概念只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在此拍侍之前,全国公认的一线城市只有北上广深,像重庆、天津、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在过去也算是二线城市。如今在这15个新一线城市当中,过去十年发展最快的是重庆,其2009年GDP只有6530亿元,到了2018年已经达到20352亿元,年均增长12.2%,虽然不及贵阳、合肥发展快,但鉴于重庆经济体量远大于合肥、贵阳,因此GDP差距是越来越大的。但重庆近年来经济发展放缓,经济增速目前保持在6% 7%之间,已经很难再像过去十年发展那么快了。
天时,国家开始实施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两大利好政策叠加,实在是百年难遇的发展良机。武汉是国务院批准的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与上海重庆一样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战略支点,更关键的是,中部崛起战略开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标志着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之后,中部地区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武汉厚积薄发,后发先至,从此将一飞冲天。
地利,武汉处于京津-广深,沪宁杭-蓉渝 两大战略通道的交叉点,四小时经济圈覆盖全国90%的人口和经济区,南北两大交通线联络全国所有的前十大城市,可谓天元区位。
政通,武汉2017年和18年分别招商引资超过25000亿和18000亿,2018年新开工的百亿级项目达24个,涵盖芯片,光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大数据,生物医疗,新能源等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开通地铁里程超过300公里,快速路里程全国第二,建成区面积全国第五,150米以上高楼世界第五。
人和,在武汉的院士长江学者等六类高端人才数量全国第四,新增的院士千人学者四青人才数量全国第三,每年武汉留下大学毕业生一二十万人,武汉高等学历人口数量达到约三百万人,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大学生。每年卖房超过二十万套,新房销量连续八年全国前三,连续四年全国第一。每年说武汉留不住人才?脑子有包!
占尽天时地利,兼有政通人和,武汉终将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目前就拿第一 财经 的那个排名来说,中国位于二线的城市足足有30多个!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个二线城市发展最好,有望晋升新一线!
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多为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二线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商业活跃度较强,对大公司、大品牌和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前二线城市较强的有,宁波、昆明、福州、无锡等这些城市不是经济强市,就是经济实力快要突破万亿的城市!
二线城市未来发展排名从这些二线城市中,小白菜第一比较看好福州、南通这两座城市今年必定GDP会突破万亿,成为万亿俱乐部成员!
第二认为苏南三杰的无锡和常州,无锡和常州本来就是经济强市,加上人均GDP在全国也能排进前20。而无锡前几年一直都是新一线城市呢!
第三看好宁波和徐州,宁波不必多说。做为副省级城市,发展潜力巨大。若不是老大杭州名气太大压着宁波一头,不然宁波的发展只会更快!徐州淮海经济中心城市,战略要地!徐州目前缺的就是国家政策,若国家加大对徐州的政治地位!徐州经济必然会飞速发展!
二线城市发展最快的是佛山和泉州。
这两个城市在十年前还都是三线城市,如今都成为了万亿级的大都市。无论收入水平还是民富程度都堪称飞速。
虽然从增速来说,贵阳和昆明才是最快的。但这两个城市的GDP基数小、国企多,而且占据省会优势,即便如此在经济领域的实际发展水平也没能跑赢佛山和泉州。那么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两个准万亿级的普通地级市的表现才更加出彩,而且都是依托民营经济发展起来的。
原因其实也简单,福建和广东是近代史上生意做得最好商帮,而且普遍都是白手起家。泉州复刻了温州模式,以作坊化、小厂化、低端化为路线走起了服饰和小商品为主线,这很吻合新世纪初的民众消费点;佛山则是由当初的村镇创业模式扩张为城市化行业,佛山早期立足于商场的主流产品是灯具,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而扩展到整个嫁妆领域。从早期的草根创业模式,一路披荆斩棘形成如今的产业链集群。走出了比当年东莞更具规模化的市场。
最近几年,二线城市中发展较为迅猛的江苏徐州应当最为突出。
很多人了解徐州,是从徐州的 历史 以及交通地位开始,的确,这是徐州最拿得出手的名片了,但是近几年的徐州已经脱胎换骨,发展成绩特别抢眼,主要归结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交通。
徐州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汇。被称为“中国铁路之咽喉”,徐州可以通达181个城市,位列中国第四。天然地理位置优势是徐州持续前进发展的基本保障,徐州本身常住人口880.2万人,庞大的人流也为徐州带来了无尽的发展红利。 截止2021年7月1日,徐州已开通3条地铁线,成为江苏省第5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未来徐州地铁线网规划11条线路,总规模323.1千米,177座车站,未来的交通优势将持续巩固。
2、产业转型。
2020年,徐州实现GDP7319.77亿元,增长3.4%,江苏省内排名第7。以往许多人对徐州的经济印象还是煤矿、落后重工业等,但是近几年在徐州市府的领导下开始经济转型,在第一产业,徐州是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大力推广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银杏、牛蒡、蓝莓等)。 目前徐州拥有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徐州高新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不断招商引资、吸引高质量人才。同时创建了徐州综合保税区、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中国(徐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等一大批先进发展园区,源源不断的先进制造业不断在徐州扎根落地,为徐州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3、城市规划
近期,徐州市政府发布了《徐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 建设“2+6”现代化城市核心区 ,打造服务经济核心区,总部经济集聚区,真正意义上的 淮海中心城市 呼吁而出。
淮海国际博览中心, 整体建设规模67.41万 ,规划为全国第四、江苏第一的大型会展中心,建成后将会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展示中心。
随着徐州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徐州房价持续火热,增幅多次领跑全固。要在徐州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 ; 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5年基础上实现十年翻番。
未来的徐州,必将是淮海地区一颗闪耀的确超级大城市,不可估量!
二线城市发展最快是贵阳市,从城建来看,中国最高的双子塔居然在贵阳,亚洲最大的建成楼盘(花果园楼盘,方圆十平方公里)在贵阳,贵阳的高楼指数在全国排在前十一位,而且处于上升通道,进前八没问题,贵阳市的绿化建设在全国处于前八位,有环城森林带(全国唯一),一千个公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贵阳的发展潜力巨大,高铁已成米字型,贵阳的水质、气候、 旅游 业都是支撑持续强劲发展的动力!
原来属于二线城市中的合肥,东莞,佛山今年最新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排名中已经晋级新一线城市了,因此这三个原来属于二线城市阵营的城市是最近几年进步最快,发展最快的三个城市吧。
当然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上升空间大的二线城市还有不少。简单分析几座未来上升空间比较大的二线城市。
1、徐州,黄淮海地区绝对的中心城市,徐州的区域中心位置优势明显,在附近的临沂,宿迁,枣庄,济宁,连云港,淮安,亳州等等都难以与其竞争。徐州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行政分割,资源难以向徐州聚集,徐州地理位置是黄淮海地区的中心可以辐射周边江苏山东,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很多城市,不过徐州只要拥有强大的教育资源集群,产业集群,成为黄淮海区域交通中心商贸和科创中心,附近城市的人口将被大量吸引过来,徐州2019年常住人口882.56万,人口聚集能力比很多二线城市都要强大,在人口争夺战中徐州借助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胜过很多二线城市,因此徐州在众多二线城市中我特别看好它的发展。
2、福州,福州很低调,在福建省知名度关注度最高的城市是厦门,但厦门面积过小,人口也没有更多的增长空间,泉州经济规模虽然是福建第一,但福州这几年不声不响经济已经有了长足发展,2019年福州的GDP总量达到9392.3亿,离万亿GDP城市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福州有一大群活力十足,发展潜力大,成长速度快的优秀企业和品牌。比如福耀玻璃,永辉超市,华莱士快餐连锁等。这些企业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而且福州新成长起来的创新企业要多于泉州和厦门。因此福州在海峡西岸经济带将超越厦门和泉州,成为区域龙头城市。
3、贵阳,贵阳前些年借助大数据产业打造国际大数据之城赚足了眼球,曝光度和关注度都很高,贵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最近两年贵阳市意识到大数据一项产业也难以支撑起整座城市的发展,因此把新能源 汽车 等能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带动一整个庞大产业链发展,带动充分就业的高端制造业作为整个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培育领域。这个思路转变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大数据产业建造了很多数据库,但能够解决的就业十分有限。没有制造业带来的大量就业机会,就很难吸引聚集更多的城市人口。没有足够多的城市人口,第三产业很难蓬勃发展。贵阳市发展的最大瓶颈还是城市人口规模过小,不到五百万,在省会城市人口规模算很小的一个,只比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海口,拉萨这些省会城市多一点。与周边长沙,重庆,成都,昆明,南宁几个省会城市比,贵阳人口是最少的一个。因此千方百计增加贵阳城市人口才是贵阳发展的重中之重。
徐州和福州常住人口规模都在800万左右,稍加努力,即可以成为千万人口大城市。而贵阳要成为千万人口大城市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贵阳面临的挑战远比徐州和福州大很多。
在一线城市中,是新一线,其实说实话就是二线城市。无论从各个行业来看,都是如此,尤其是高 科技 行业。也是这样的。郑州的发展速度还是不错的,目前应超过1万亿了。2019年,经济发展会就加速。
根据国民经略出的数据,2009年到2019年,郑州市的GDP在主要城市里面,增速最快,达到了251%。
郑州的发展,真的是赶上了好的时机。
一方面,米字型高铁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商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举个例子,我们之前公司的办公室在东站商务区,你会发现,去各大城市出差的速度提升很多,这种地理位置会极大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郑州三产占比近年来持续增长。
另外,被准许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及最近中央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都把郑州推到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之中。全国第一个空港货运中心,中欧班列的开通,龙湖副CBD金融岛的建设,以及最近阿里,华为,海康威视等投资项目,这些成果在未来几年会更加闪耀。
说真的,刚毕业的时候对郑州的理解,那就是“屌丝之城”。郑州人很会自嘲,也说明真的很有自知之明。但是变化真的是潜移默化,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郑州已经脱离了之前的那种状态,地铁几年之内必成网,城市效率改善,高架桥数量,立交桥数量非常多,之前那种堵车的状态,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从西四环上陇海高架到东四环,不堵车的情况下,20分钟就到。
另外绿化公园等工程,去年今年已经布局了很多项目,不远的未来,郑州绿城的称号会再次回归。
本人已经定居在这里,希望未来几年,在新领导的带领下,郑州会更加美好,更上一层楼。
Ⅹ 佛山、济南和福州这三座城市中,你觉得哪一个发展潜力较大
众所周知,我国在前一阵公布了2019年各等级城市排名。其中,十五座新一线城市当中,仅有一座二线城市成功逆袭,取代了无锡的位置。成为了新一线城市。它就是来自云南省的省会昆明市。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同样极具实力的二线城市,在未来的2020年当中,都极有可能冲击新一线城市。其中,呼声最高的三座城市为佛山、济南与福州。在这三座城市当中,你觉得谁的经济发展更好呢?谁是最有可能成功逆袭的那座城市呢?
福州,最后就是来自福建省的省会福州。说起福州市,大家对其经济发展其实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早在2013年,福州可是我国十五座新一线城市之一。可见,福州市的底蕴还是极为深厚的。对于福州这座城市,你觉得它的未来发展潜力会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