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牡蛎产自哪里
闽江口的乌猪港东岸门和川石五虎门薯巧的水底岸礁盛产肉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的黄牡蛎,牡蛎是群木妻浅沙底的贝壳斧足类软件动物。其体外负有二个贝壳,壳长5公分左右,高约9公分。右壳顶长稍曲,不平如山形,左壳扁平,宛如右壳的盖子,壳表面淡黄有紫色的放射线数条,内面光滑色白,常以扁平的一面附在水底岸礁之上繁殖,累累相联结,成串成片。动物学上载,牡蛎有20多种,福州地区常见的食用牡蛎,按其色与味只有黄蛎(野生石虫豪)和北蛎(插竹养殖的竹虫豪)两种。前者肉色淡黄,野生,个体较大。后者色绿味浓,个体较小。连江马鼻一带多产小牡蛎,俗称北蛎,近来引进的太平洋牡蛎,个体也很大,多是人工插竹养殖的。牡蛎繁殖迅速,长年均有。肉可以食,壳可烧灰,作建筑材料,牡蛎性滋阴降炎,可以入药疗病,药效类似燕窝、白木耳,肺病患者常饮炖牡蛎汤汗中以溪解病情,价廉易得。所以川石、东岸居民,多靠捕捞牡蛎为生。捞牡蛎方法有数唯键两种:川石人好水性,就只带一根蛎锹,潜入海底,锹下蛎旁,一大团一大团扛在肩膀上浮出水面;东岸人则在船上耙捞,各家自备小船,两头两锚固定水面,人站在船上用以长竹杆为柄的铁耙往海底耙捞,捞上蛎房放在船上。每年端午节前后两三个月是耙捞牡蛎的旺季,东岸门水域布满小船,可热闹了。黄牡蛎虽是野生的水产物,而东岸门水底并非自古就是盛产这种贝壳类。据传元朝的时候,这条水道泥沙淤塞,芦苇丛生,水流不畅,不宜黄牡蛎在这里生长繁殖。直到明朝建立的前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汤和为将,自明州(今之温州)由海道进攻福建,明军避开浪高水险的五虎口,由乌猪口至东岸门这一线,火烧芦苇,挖开淤泥,船队趁大潮冲进闽江,直扑福州城。从此以后,乌猪山稿港潮起潮落,通畅无阻。东岸门才有了适宜黄牡蛎生长的条件,故于明洪武以后,黄蛎在这一带逐渐繁殖起来。又一说朱元璋率兵进攻福州时,船过东岸门,癞痢头发痒,双手抓痒,丢下似“白鹭屎”的疱痂,变成了黄牡蛎。这是传说,其实朱元璋并没有来过福建。东岸门的黄牡蛎算是大自然恩赐的水产资源,捞牡蛎养家糊口至今仍为东岸人最可靠的活路。(连江县)
‘贰’ 哪位知道冠海船厂的地址
在福州市辖区的连江县绾头镇,出了福州火车站往前直行100米到福州汽车北孙侍站有直达连江的车,15分钟一班衫悉,在绾头冠海城下车,乘务员会告诉你在哪下车的,然后做或凯乎个摩的直达冠海厂
‘叁’ 闽江的岛屿江州
南台岛,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为闽江中第一大岛,位于闽江福州段南北两港之间。岛北一段水域叫“南台江”,简称“台江”,南台岛因此而得名。南台岛东西长(淮安到林浦)、南北相对较窄(螺洲到烟台山),总面积118.2平方千米,现为福州仓山区辖区。高盖山为全岛最高点,海拔为202.6米。仓山区四面以闽江南、北港分别与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市、闽侯县为界,总面积142平方千米,呈西北——东南向,为半岩半沙岛连岛。岛上高盖山、鰕蟆山、烟台山等原为江中岩岛,后由闽江泥沙淤积其间连接而成。地表起伏大,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地面高程5米以下;丘陵分布在中、西北、东南部,海拔在150米以下,最高点高盖山海拔202米。
琅岐岛,该岛位于闽江口,西、北、南三面临江,东面濒海,是闽江的门户。全岛东西长14.6公里,南北宽9.1公里,面积95.9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19.8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大,占36.3%,在福建岛屿中平原所占比重最大。琅屿岛原系岩岛,由于闽江泥沙堆积,岛的面积不断扩大。丘陵占31.3%,多由花岗岩组成,最高点白云山,海拨275米,景色秀丽。为乡级岛,水产业、种植业、畜禽业较发达,是福州市副食品供应基地。
粗芦岛,该岛属于连江县管辖。位于闽江之北侧,扼闽江北支港要冲。南隔川石水道与琅岐岛对峙,西临乌猪水道与连江相望,东以熨斗水道与川石岛为界,北濒东海。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3公里,面积19.6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为主,最高点九龙山,海拔244米。
‘肆’ 闽江的干流概况
闽江自西向东流入海,主流上源为沙溪,在沙溪口汇富屯溪后为干流,至南平长20公里,习惯称西溪。南平以下称闽江,至长门口(连江县)长211公里。南平以上习惯上称上游,有沙溪和富屯溪、建溪两条支流;南平至安仁溪口为中游,右有尤溪支流,左有古田溪支流汇入,安仁溪口以下至长门口为下游。河道至淮安分为南北港,北港经福州流向马尾,南港右纳大樟溪支流后,至马尾于北港汇合,东流至闽安镇峡谷后又分南北两汊,南汊经梅花入东海,北汊经琯头出长门后分由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壶江水道注入东海。若以连江县琯头镇长门作为闽江长度的量算终点,以建宁县均口镇为源头,则闽江主流全长为562千米。
闽江正源确定为水茜溪(宁化县称东溪)。水茜溪为主流沙溪的上源,发源于武夷山脉东侧建宁县均口镇台田村严峰山(海拔1016.9米)西南坡。水茜溪源头呈浅凹地形态,宽30~40米,由东北向西南呈阶梯状延伸。源头径流为下降泉,出自第四纪堆积层,水质类型CINa,为中性极软水。流经张家山盆地(海拔850米)后转向南东,河谷展宽,第四纪堆积发育,多已辟为梯田;出张家山盆地,河床沿裂点下切,形成200余米落差;至台四盆谷,流向又转为南西,河谷拓宽,有阶地发育,在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构造控制下,宽谷与窄谷相间,多呈串珠状;流经建宁县、明溪县,至宁化县城东纳入武义溪(宁化县称西溪)转向南东流,初称翠江,后称九龙溪。九龙溪流经宁化县、清流县(入安砂水库),至永安市叉溪口与文川溪汇合称沙溪,流经三明市三元区、梅列区、沙县,至南平市延平区沙溪口纳富屯溪始称西溪,到南平双剑潭纳建溪,以下始称闽江。由源头至南平双剑潭,闽江主流长度为351千米。
沙溪于沙溪口以上流域面积为11793平方千米,占闽江流域面积19.33%,河道平均坡降0.8‰。
闽江在南平双剑潭以上称上游,除沙溪为干流外,还有富屯溪和建溪。
闽江上游是山区性河流,其特点是两岸多高山峡谷,溪流密布,流程短促,河道坡降大,河床岩石裸露,滩多流急,流经山间盆地则形成宽谷,两者相间排列,呈串珠状展布。主流沙溪与富屯溪、建溪在南平汇合,三溪流域面积共计41922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68.7%。
闽江中游是指南平市延平区到闽清县安仁溪口的峡谷河段。这一段闽江横切鹫峰山—戴云山脉形成峡谷,长达97千米,比降在0.5‰以上,是福建省最长的河曲深切大峡谷。其最大支流是尤溪,其次为古田溪。
中游地段河谷狭窄,滩多水急,不利航行。坡陡加上植被受破坏,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但中游地区水力资源丰富,不仅流量大而且水位落差大,又有不少宜建水库的优良坝址。已建成的水口电站水库,总库容23.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年发电量49.5亿度,保证出力26万千瓦,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5米(黄海基面),电站平均水头50米,改善中游河道的航行条件。
中游段流经南平市延平区、古田县、闽清县,南平至古田县水口段长87.5公里,位于闽江中游,古称剑溪,又名龙津、剑浦、剑江。
闽清县安仁溪口到闽江口为下游,下长约113.7千米。河床宽度一般由400米到2000米,河床比降小,在0.1‰以下,河水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占优势,河床由中游的岩床转为沙床为主。下游除了几小段峡谷外,大部分属于河漫滩曲流型河流。
安仁溪口至侯官(闽侯县上街镇)河段长55千米,流经闽清县、闽侯县,侯官至长门河段长59千米,流经仓山区、鼓楼区、台江区、马尾区、长乐市、连江县。闽江在侯官处开始分汊两支:北支穿过福州市区至马尾港称北港;南支绕南台岛南侧,至江口接纳大樟溪后出峡兜至马尾称南港(乌龙江)。南、北港汇合后折向东北,再穿过闽安峡谷(河宽由1.7千米,再次缩窄为0.6千米)至亭江又分两支:南支梅花水道绕琅岐岛南侧至梅花镇入海,主流北支长门其中被岛屿分割为四支,即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壶江水道分流入海;其中川石水道为主航道。
闽江口是一个陆相强潮河口,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型,平均潮差4.1米(琯头);潮汐沿江上溯逐渐衰减,潮区界可抵侯官(距长门59千米),潮流界北港可抵洪山桥(距长门51千米)。
‘伍’ 福建省冠海造船工业公司是什么样的企业
福建省冠海造船工业有限公司是由福建冠海海运公司投资组建的现代化中型造船民营企业,于2006年3月9日正式注册成立,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冠海造船公司占地25万平方米,地处闽江口乌猪港三叉口西岸,距福州市中心40公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冠海造船公司计划总投资5亿元,分二期三年完成,公司完成建设目标后可实现年加工钢材37500吨,建造700-2500TEU集装箱货船和10000-80000吨船舶,年造船总量将达10万吨,年工业产值达12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船体加工车间建设已经完成,具备生产条件。外场船体装焊平台、5万吨和2万吨船台的建设已近完工,可以满足生产的需求。现在冠海造船公司已成功承接了26艘船的建造订单,产值达40.5亿元。出口新加坡的大功率拖船首批4艘船已开工投产。
‘陆’ 乌猪岛与桂山岛哪个大
桂山岛大
以前被称为垃圾尾岛的桂山岛,由大小21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桂山岛约7平方公里。
乌猪岛位于蚂源上川岛的东面,离上川岛码物晌银沙滩六海里,是个无人居住的离岛,全岛总面积5.8(迟锋5.6)平方公里。
‘柒’ 福州有几条内河
福州内河
(一)闽 江
闽江系福建省第一大河。发源于武夷山脉东侧建宁县均口乡台田村严峰山西南坡,流经三明、南平两市和宁德地区古田县后,由水口镇入福州市境,流经闽清县、闽侯县,在侯官附近因受南台岛之阻,分为南、北两港,南港称乌龙江;北港称闽江,亦称台江或白龙江。北港绕过南台岛北侧,穿过福州市区至马尾港区,一般河宽300~600米,从淮安至罗星塔长28.5公里,河槽相对窄深,为航运通道。南港绕南台岛南侧,在江口处接纳大樟溪,江面宽阔,达3000~4000米,至峡兜缩小为500米,南港自淮安至罗星塔长40.2公里,河槽宽浅,为泄洪贮沙河段。南、北港于马尾港域汇合后折向东北进入通海河段,经青洲、闽安峡谷(河宽由1700米缩小为600米)至亭江长约12公里。在亭江附近受琅岐岛之阻,闽江复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称梅花水道)绕过琅岐岛南侧,经浮岐、潭头至梅花入东海,长18公里,河道宽浅;北支为闽江入海主汊,绕过琅岐岛的北侧经英屿、长安至琯头长门口,称长门水道,宽约1500米,深9~10米,长门峡谷宽仅380米,深达34米;出长门口后又被粗芦、川石、壶江诸岛分成乌猪水道、熨斗水道、壶江水道和川石水道分别入海,其中川石水道为主航道。
闽江中上游河床比降大,进入本区后比降逐渐减少。南平至水口水电站98.4公里,平均坡降为5‰,江面宽约400米;水口水电站到白沙长39公里,平均坡降为1‰,河道逐渐开阔,水面宽约600~700米;白沙以下进入平原地带,平均坡降只有0.86‰,江面宽达2000~3000米。闽江下游为感潮河段,随着河床泥沙的淤积,潮区界也在不断变化。据地方志记载,宋淳熙十年(1183年)涨潮流上溯到下濮电站坝址下5公里的大箬附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潮时潮流仍可达竹岐附近。由于三角洲平原汊道逐渐淤废和三角洲向海伸展,导致河口区进潮量减少和径流作用相对增强,潮汐和潮流影响的上界也随之不断下移。现在枯水期大潮时潮区界在侯官附近(距口门68公里),潮流界可达观音亭;平水期潮流界在魁岐—马江之间;洪水期小潮进潮区界在江南桥附近,潮流界在马尾一带;当竹岐站洪峰流量为13000立方米秒时,罗星塔断面无涨潮流。由于闽江下游段河床坡坡降低,流速转缓,加以有潮水顶托作用,一旦上游来水量增加,洪水下泄不畅,水位增加,便很容易酿成洪涝灾害。
闽江径流十分丰富。竹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54500平方公里,1934~1989年平均径流量547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842亿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大樟溪永泰站控制流域面积4032平方公里,1956~1986年均年径流量54.6亿立方米;另外闽江口未控区面积2460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1亿立方米。因此,闽江口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629亿立方米。
闽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一月最小,平均流量为619立方米秒,而后逐月增大,6月最大,达4706立方米秒,7月开始逐月下降。汛期4~9月径流量占年来水量的74.4%,其中5月占17%,6月占22%。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径流量占年来水量的17.5%,其中1月仅占3%。
闽江的含沙量和输沙量与全国各大河流比较是比较小的。根据竹岐站1951~1989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4kg/m3,最大年(1962年)为0.26kg/m3,最小年(1957年)为0.069kg/m3。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715万吨,最大年悬移质输沙量为2000万吨(1962年),最小年为272万吨(1971年)。长系列月输沙率11月最小,为11.5kg/s,而后逐月增加,6月最大达1009kg/s。悬移质输沙集中在汛期4~9月间,输沙量为639万吨,占平均年输沙量的89.4%,其中5月占23.9%,6月占36.6%,枯水期10月至次年2月,悬移质输沙量仅30万吨,占平均年输沙量的4.2%。悬沙中值粒径为0.07mm。至于推移质输沙量,至今尚无实测资料。
闽江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区内闽江每年接纳中上游(主要是上游)废水约4亿多吨,其中工业废水占90.7%;加上福州市排入闽江2亿吨废水(其中工业水占37.98%),闽江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不少河段石油、有机物和某些重金属超标,已难以达到地面水三类水标准。闽江流域占有全省一半面积,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5%,农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6%,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闽江水质继续恶化,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政府决心闽江流域水环境整治,提出近、中远期整目标,要求一年有重大突破,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同时,福州也正在开辟第二水源(引鳌江水)。
福州市境内闽江的主要支流有大樟溪和梅溪,此外还有安仁溪、大目溪、尚干陶江、新店溪和营前溪等。闽江水力资源丰富,已在闽清县下濮建成装机容量为140万千瓦的水口水电站。闽江有航运之利,电站兴建前,自福州至南平,可通60吨级轮船;电站建成形成水库后,航运条件大为改善,已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台江至马尾港可通行千吨级轮船,马尾港至闽江口可通行万吨级轮船。
(二)大樟溪
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脉,源头称国宝溪、泸溪,德化县南埕以下始称大樟溪。流经德化、永泰、闽侯3县,于江口注入闽江南港(乌龙江),全长234公里,流域面积4843平方公里。
永泰县多山,全市地势最高,山地中又分布着洑口、嵩口、梧桐、赤锡、富泉、城关、台口、葛岭、塘前等盆地,大樟溪在永泰县境内121公里,流经山地和盆地,形成了典型的串珠状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大樟溪是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大,比降在4‰以上,峡谷地段坡降更大,可达1%甚至1%以上。大樟溪支流众多,纵横交错,集水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洑口溪、下漈溪、梧桐溪、富泉溪和清凉溪;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26条。这些支流的河床比降都很大,有的达到10%以上,如七洑溪、芭蕉溪和渔溪等。
大樟溪处于闽中多雨地带,径流十分丰富。根据永泰站1951~198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0.3亿立方米,1975年最大,达62.68亿立方米;1967年最小,为23.51亿立方米,年际变化不大,为1∶2.7。但年内变幅较大,6月径流最大,月均流量为332.4立方米/秒,12月最小,为29.3立方米秒,相差10.34倍。汛期(4~9月)径流量为32.64亿立方米,占年均径流总量的81%;其余月份占20%,为枯水期。
大樟溪流域内森林植被良好,河床多为不透水的火成岩,流域内土壤侵蚀较轻,故含沙量较少,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4kg/m3,年输沙量42万吨,其中97%输沙量集中在4~9月的雨季。
大樟溪水量丰沛,河床比降大,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利用水能达38.86万千瓦;塘前至新岐河段可通航30吨级船只。
(三)梅 溪
闽江支流之一,闽清县最长的河流。因绕县城地段遍植梅树,故县城称梅城,溪称梅溪。发源于南部省璜乡莲花山,向北流经省璜、塔庄、坂东、白中、白樟、梅溪、梅城等7个乡镇的56个村,沿途纳岭寨溪、濂溪、文定溪、金砂溪、下泸溪、昙溪等支流,绕县城出溪口汇入闽江,全长78.6公里,流域面积956平方公里。
梅溪流经山地、丘陵和盆地,形成了串珠状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峡谷河段以冲刷作用为主,盆谷地段以堆积作用为主,坂东平原是梅溪流域最大的河谷平原。坂东昔称六都,故为“大大六都洋,小小闽清县(指城关)”之说。梅溪两条较大支流芝溪和金砂溪均分布在梅溪左侧。芝溪发源于后佳,长40公里,流域面积229.4平方公里;金砂溪发源于闽清与尤溪县交界处的宝坑山,长37.6公里,流域面积180.4平方公里。
梅溪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1亿立方米,最大年份(1975年)为13亿立方米,最小年份(1982年)为3.69亿立方米,相差2.5倍。
梅溪干流下游和芝溪下游段水质较差,特别是潭口至溪口的7公里长的河段,两岸工厂林立,人烟稠密,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达665.83万吨,其中66.5%废水未经处理,有机污染严重。
(四)起步溪
罗溪县最长的河流。发源于罗源县北部飞仙岩山,由西向东流经洪洋、起步、凤山注入罗源湾,全长28.6公里,流域面积222.4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护国溪和南门溪。上游流经山地、丘陵,落差大,水流急,水能储藏量达2.67万千瓦;下游流经起步河谷平原和城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罗源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五)鳌 江
连江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古田县东北部鹫峰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罗源县西部进入连江县,经小沧、潘渡、鳌江、凤城、浦口、东岱等乡镇,于百胜注入东海,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2665.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牛溪和财溪,均位于鳌江左侧,其流向基本与干流平行,次一级支流流向北东,构成格状水系。
鳌江为山地性河流,小沧以上的峡谷为主,江面窄,坡降大,水流急;小沧以下,流经贵安、潘渡等盆地,形成串珠状河谷,峡谷与盆谷相间排列。
鳌江径流较丰富,年均流量60.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7.6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较丰富,可利用水能8.3万千瓦,已建成山仔水电站。水质优良,山仔水库将成为福州市第二饮用水水源。下游便于灌溉和航运,是连江县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潘渡一带山青水秀,又有贵安温泉,宜于发展旅游业。
(六)三 溪
闽江口以南独流入海的水系,长乐市东部主要河流。发源于福清市北部大山□,向北流经江田丘陵区,一支流入文武砂水库注入东海;另一支流入长乐滨海平原的南洋水网。三溪在水网以上长12.4公里,流域面积41.4平方公里。在上游三溪村潘寺岭建有三溪水库,总库容107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866.7公顷。
(七)龙 江
福州市东部独流入海的水系,福清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莆田县大洋乡瑞云山,自西向东流经东张、宏路、融城,于海口注入福清湾,有太城溪、可路溪、太北溪等支流,全长62公里(福清市境内35.51公里),其中天宝陂至海口长19.75公里,属感潮河段,流域面积538平方公里。天宝陂系唐玄宗天宝年间所建,为拦水工程。1958年上游建东张水库,总库容1.99亿立方米,为福清市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主要水源。下游水质受海潮影响咸淡交流,多为航运之用,但不宜灌溉。由于气候地形因素,降水量在年际及年内分布不均。汛期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75%,年均径流量约4亿立方米,丰枯年相差量为4.8~3.2亿立方米。洪水主要由台风暴雨造成,最大日降水量达450毫米。
太城溪,又称石塍溪,是龙江最大支流;发源于五子岩西麓,向南流经镜洋、宏路注入龙江,长18公里,流域面积81.1平方公里。
‘捌’ 粗芦岛的简介
粗芦岛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2.19公里,面积约14.4平方公里。最高点九龙山海拔232.6米。岸线长22.6公里。明代开发,人口16058人。建有水库十余座和闽江口过峡倒虹引水工程引水上岛,有简易公路和码头8座。有班轮通连江琯头、福州市区。现有岛上连琯头的大桥,为福建连江粗芦岛大桥横跨乌猪港,是连接琯头镇与粗芦岛的重要通道。岛上林业资源丰富。
‘玖’ 福州的粗芦岛在哪里下周末想过去一日游,有没有什么推荐的
福州粗芦岛在福州市以东36公里左右。自驾有3条路线:
路线1:福州三环-沈海高速-琯头收费站-粗芦岛大桥-粗芦岛-环岛路-世茂印山海;
线路2:福州三环-机场高速-福州四环高速-琯头东收费站-粗芦岛二桥-环岛路-世茂印山海;
线路3:福州三环/福马路-104国道-粗芦岛大桥-环岛路-世茂印山海。3条线路均可通行哦!
旅游推荐有:
1、九龙山;2、福斗寺;3、五虎礁;4、龙沙滩;5、丘旦山;6、世茂印山海。还有很多滩涂。同时岛上有一个名特产,只有这里才有,那就是黄蛎,可以过来赶海,随便都可以挖的。
关于粗芦岛由一个很着名的历史传说:
在秦之前,它跟陆地连在一起,乌猪港原名荻芦峡是九龙山下沉后形成的。九龙山为何沉为峡呢,是地震,是火山造成?都不是,据说责任在秦始皇。秦始皇十分迷信。一天,名相士郑林告诉他:“东南沿海王气很盛”。秦始皇听了就要泄王气,为了让子孙千秋万代稳坐金銮宝殿、享受荣华富贵,次日早朝,他便颁下诏书,御笔亲书:“凡山势秀拔者,悉凿之”。地方官员不敢违抗,特遣专员负责,他们巡视潘渡、丹阳、马鼻、黄岐,都没有发现目标,最后来到官头,翘首东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目标就在眼前,九龙山高插入云,孤峰映日。在山麓,他们看见一条几十丈长,碗口粗的特大芦根从山腰伸下来,这异物定有关碍,于是,他们挥动利剑,一刀两断,芦根断口血流不止,把周围草丛,沙石都染成红色,可是朝砍夕合。第二天,他们一气之下,连砍数刀,断成数段,心想,这样总该合不上了呢?谁知又自动愈合如初。连砍三次均告失败,他们心灰意冷,天未黑就蒙头大睡,朦胧之中,山神托梦:“九龙山是苍龙化成,这芦根是龙脉,当你们斩断芦根后,不要抽出剑,一直放到第二天早晨,芦根自断。”原来如此!他们一一照办,果然,芦根再也合不上了,不久,山沉为峡,荻芦也变了岛,可是压在九龙山下的乌猪精却变成一块巨大的乌猪礁,堵住了出口。后来,礁石移开,江水畅通,成了乌猪港,从福州开往台湾的航船也畅通无阻了
‘拾’ 温州龙湾区有哪些特产
温州特升册产:长人馄饨、矮人松腊笑兄糕、白蛇烧饼、县前头汤圆、陡门头灯盏糕、胶冻、凤尾鱼(子鳍)、乌牛轮袭早茶叶、无核柿、永嘉竹笋、瓯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