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都,重庆,杭州,南京,福州,武汉,昆明。哪个城市最发达
南京最发达。
成都是最休闲的城市,人间天府,房价低。
杭州是最幸福的城市,最卫生的城市之一,人间天堂,房价高。
两城市都适合发展,各有千秋。
❷ 福州与南京,哪个好
三十年前,福州很小,小到花15元打的跑遍全城,没有像样的企业,更没有像样国企。福建原是前线,国家投入很少,当时最高的楼7层。这些年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比南京小,城市也比南京小。好在闽江水清,福建森林植被好,这里空气清新,私企发展较快,外来人员较多。
❸ 未来南京发展空间还是福州,想在这两个城市定下心来找工作。
嗯,我是福州人,一直是被人说“福州没存在感”“福州没前途”长大的,不过都笑笑就过去了。私心来说,我非常喜欢福州。
发展的话不好说……谁知道以后呢?
福州最近是在建设海西经济区,也开发了平潭岛综合试验区。有人说前途无量,有人还是看不起福州,觉得不可能有前景。
只能说台湾问题是悬在福州头上的一把剑,我推测台湾问题不解决,福州发展得还是会相对艰难一些。我们早就已经习惯了,甚至连委屈的感觉也没了。
南京有更好的高校,而且是副省级城市,然后最近也建了地铁(福州2014年才能建好呢),未来应该也能平稳发展下去吧。
(其实哪里发展快都要看中央的意思……)
如果南京工资更高,就去南京吧。毕竟南京福州房价应该差不多(都很高),物价应该也差不多……如果呆不下去再回来福州咯(如果可以回来的话)。
❹ 中国哪几个城市最有发展潜力
1、山东:济南
2、河北:石家庄
3、吉林:长春
4、黑龙江:哈尔滨
5、辽宁:沈阳
6、内蒙古:呼和浩特
7、新疆局指:乌鲁木齐
8、甘肃:兰州
9、宁夏:银川
10、山西:太原
11、陕西:西安游腊和
12、河南:郑州
13、安徽:合肥
14、江苏:南京
15、浙江:杭州
16、福建:福州
17、广东:广州
18、江西:南昌
19、海南:海口
20、广西:南宁
21、贵州:贵阳
22、湖南:长神盯沙
23、湖北:武汉
24、四川:成都
25、云南:昆明
26、西藏:拉萨
27、青海:西宁
❺ 中国这么多城市. 去哪所城市发展比较好.
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着名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倪鹏飞最近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城市的人才竞争力比较”论文。本报特选发其中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编者
城市人力资源的数量、流动、质量、适应性及其培养,构成了人才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而创业者数量和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是从人才方面影响城市发展与竞争力的关键。大量的案例说明人才竞争力对城市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和比较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根据人才竞争力的定义及其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作用,我们设计城市人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它包括几个方面:人力资本数量、人力资本质量、人力需求能力、人力资源的增长、人力资源适宜度、人力资本潜力。
本文根据城市综合竞争力现状,选择综合竞争力靠前的47个城市,就它们人才竞争力现状、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上海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都比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获得相对容易,但高级人才薪酬偏低。
深圳人才竞争力排在第三位。人力资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基本成本最高,人力资源质量较好,教育程度高。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最优秀的人才精英和科研机构,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北京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但是北京在实施吸引人才的优惠灵活政策方面,在降低生活成本、改善人才待遇方面可作更多努力。
广州是优秀人才最向往创业的城市之一。人才的质量高、数量多。广州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但在建立现代城市教育体系,培育人才潜力方面需要努力。
东莞人才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但东莞市已经逐步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和英语教育,建立了适合地方发展的教育体系,IT人力资源数量大。
苏州人才竞争力一般。人才的数量、素质、发展潜力还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教育方面应加强投入。但苏州有相当多的经营人才,上海来的技术人才贡献给苏州。因此,实际人才竞争力比统计显示的要好。
天津人才竞争力高。劳动力的数量一般,但人力资源质量和配置不错,人才培养和教育表现稍差。天津在实施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改善人才待遇方面需要努力。
宁波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和居民人均年收入比较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名列第10位,在浙江省以微弱优势超过了杭州,显示了其强劲的综合实力。
杭州人力资源竞争力强,位于第四。一般劳动力数量及增长速度不具有优势,但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很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体系发达,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同时杭州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南京人才竞争力非常强,南京在人力资源方面占有很强的优势。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数比例高,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人才的数量、质量和提高的潜力都比较好,同时南京也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但其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大。
无锡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一般劳动者数量较少、增长速度较慢,中、高等教育事业薄弱。劳动力质量相对较高,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而教育投入也相对较多。
武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在全国位于第10.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较多,而且人力资源素质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丰富,高等教育发达。
青岛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尤其是聚集了一批着名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成为青岛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青岛高科技人才比较缺乏,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偏低,发展也不均衡,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济南人才竞争力较强。劳动力数量质量处于中游水平,济南教育体系发达,人力资源教育指数较好,人才竞争潜力较大。
温州人才竞争力较弱,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受教育程度都表现较差。但温州拥有大量的海外侨胞和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人,构成温州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
重庆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强,主要表现在城市总人口和从业人员的数量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也比较容易,但是人力资源消费不足,平均教育程度低。
厦门人才竞争力不具优势,尤其一般劳动力和高级人才数量居全国后列。但其劳动力平均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表明厦门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提升潜力大。
中山人力资源竞争力一般,人力资源质量较好,但劳动力数量有限,教育体系不够发达,发展潜力小。
大连有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人才的整体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提升潜力。但在劳动力数量上不具优势。
成都人才竞争力较强,成都是西南地区人才荟萃之地,劳动力不仅数量较大,而且科研人员比例也较高,人才整体素质较高,成都的教育也比较发达。
绍兴在人力资源竞争力较靠后,虽然基本教育发达,但是本地人力资源素质很差,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要改善人才政策,增大人才需求。
惠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低,排在第41位。人力资源质量水平相当低,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人员比例很小,创业人员缺乏,而且人力资源受教育情况不理想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佛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在47个城市中位于第23位。优势体现在大量的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发达的经济也保证了城市就业率和人才的获得。但是在人力资源教育方面比较落后,需要注意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加强本地化和高级人才的培养。
珠海人才竞争力表现很差,城市人口和从业人员数量及增长较低。珠海教育落后,科技人才不足。人口文化素质不太高,近期内提升潜力不大。同时珠海要采取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人才。
台州的人才竞争力很弱,排在第42位。人力资源数量不少,但是质量非常差,配置指数也很低,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的教育情况很差,处于所有47个大中城市的末尾。
泉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居47个城市中的第40位。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指数都较低,人力资源的教育程度偏低,高层次的人才缺乏,但熟练的工人获得性较好。
福州人才竞争力较强,福州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整体素质较好,教育发达,人力资源提升的潜力较大。同时福州具有一大批热心家乡发展的在外闽籍同胞的优势。
常州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劳动力素质较高,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但高级人才较为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长春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不占优势,但质量较高。人力资源配置指数较高,高级人才获得便利性很高。
长沙的人才竞争力居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城市人力资源配置、质量和教育指数较高,但在人力资源数量和人力需求方面表现较差,说明城市规模偏小,没有形成人才需求和供给的规模化。
石家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表现在城市就业人口及增长率较高,从业人员质量尚可,但不容易获得高级人才,人力资源需求有待扩大。
哈尔滨人才和科技竞争力比较强,科研人员比例、科研院所数量较高,人力资源质量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表现都比较好。但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低,人均消费需求、人力资源基本成本低,在改善人才待遇、吸引人才就业方面需要的高。
南通人才竞争力一般,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质量处于中游水平。人力资源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教育体系较为发达,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拥有一定优势,人才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西安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城市就业人口数量和增长率不高,但质量较好,各类专业人才荟萃,高等教育发达,但人力资源需求不旺,低素质人口数目也较多。
烟台人力资源不具竞争力,劳动力数量众多,但质量和教育体系均处于一般水平。资本竞争力需要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资本质量和资本的可获得性方面,应当培育有效的投融资体系,吸引境内外资本流入。
舟山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在所有城市之末,城内人口和从业人员少,教育情况相对落后,熟练工人和高级技术人才获得性差,人力资源需求不旺盛。
徐州人力资源数量较为充足,但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配置指数等指标不高,人才竞争力表现一般。
嘉兴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其中人力资源教育指数很低,中等以上学校和成人教育不发达,人力资源数量不少,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获得性比较好。
湖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很差,位于第46位。除了人力资源数量比较多外,其他几项指标都比较落后,人力资源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都很低,配置指数不高,高级人才和熟练工人获得性差。
威海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有优势,在人力资源教育体系建设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郑州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强,位于第11位。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的省会,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获得性比较便利,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源质量均较好。
合肥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人力资源质量较好,受教育情况良好,专业人员和劳动力充足,但是创业人员不足,人力资源需求指数很低,处于42位。
昆明的人力资源竞争力中等靠后,城市人力资源数量不多,需求也不旺盛,人力资源质量和受教育指数一般。
海口人才竞争力不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具优势,人力资源需求指数较高,人才待遇较高;教育体系不够发达。
❻ 新火炉城市公布福州第一南京跌出前十,为什么
“三大火炉”:民国时期,重庆、武汉、南京是长江沿线较具知名度的大城市,夏季气温比较炎热,被传称为“三大火炉”。
“四大火炉”:长江流域的重庆、武汉、南京、长沙四大夏季气候炎热的大城市被传称为“四大火炉”。
“七大火炉”:长江纬度区域的重庆、武汉、南京、长沙、杭州、南昌、上海七大夏季气候炎热的大城市被传称为“七大火炉”。
相关资料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通过网络搜索
相关参考来源如下:
http://ke..com/view/6178029.htm 网络:炎热指数
http://env.people.com.cn/n/2013/0716/c1010-22208178-2.html 人民网
http://news.cnhubei.com/xw/gn/201307/t2636017.shtml 荆楚网
http://fj.qq.com/zt2010/fzhlyh/index.htm
http://ke..com/view/581107.htm 网络:火炉城市
http://fj.qq.com/zt2010/fzhlyh/index.htm
❼ 南京和福州哪个发达
南京比福州发达的多
❽ 福州南京,杭州深圳哪个城市最好
杭州是大城市,但是单论综合实力,深圳比福州 南京 杭州都强,北上广深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其他的都靠边站
❾ 未来10年至2029年哪几个城市发展最具潜力最迅猛
发展最猛的,还会是过去十年经济地位最稳固的那些城市,简单来说,就是所有一线、新一线,以及个别强二线。
我所理解的潜力,不是城建变化和经济增速这么简单,而是经济增量和影响力。所以有些看似经济增速很迅猛、城建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小城市,并不属于最具潜力范畴。
城市群方面,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稳居前三 ,这是无可动摇的,而且领先优势可能会越来越大。真正潜力价值所在是第四名的争夺,目前 成渝城市群 炒的最热,但个人认为这个城市群未来会是最没有竞争力的城市群。
原因很简单,成都重庆的确是两个综合实力很强的城市,但他们的城区距离较远,其城市群区域内的市县仅有成渝两座新一线城市外加绵阳这个三线城市,其他都是四五线小城市,其中包括了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组合除了向成都重庆输送血液以外,还有什么能和其他城市群抗衡?所以成渝城市群看似经济和人口体量庞大,但整体实为外强中干,资源均衡度极弱,单靠两个强市发展难以久持。
相比而言, 长江中游城市群 的均衡度情况相对好一些,同样有两个新一线城市(武汉、长沙)领衔,还有南昌这个二线城市,此外襄阳、宜昌、岳阳、株洲、衡阳都是三线城市。多点发展的价值显然更加重分。不过这个城市群覆盖规模有点大,几乎涵盖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全境。同时该范围内城市之间的城区衔接度还很低,称其为城市群,其实有点牵强。
所以真正具有第四位实力的城市群就已经很明了,那就是 山东半岛城市群 ,该城市群基本上就是山东省所有城市所组成。虽然仅有一个新一线城市,但别忘了济南是2016年才刚刚从新一线掉落至二线的,如今整体吞并了莱芜市,城市体量和影响力快速提升,重回新一线指日可待。与此同时山东拥有4个二线城市、4个三线城市,全省共有15个全国百强市,不仅百强县数量全国第二,而且全省范围没有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其均衡发展指数仅次于江苏位列各省第二。目前三大城市群全都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相信第四大城市群也不例外。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中国城市经济的版图非常了解,蒋老师不才,用了20年时间,走遍了中国70个大中城市,悟出了一些道,分享给大家:
未来中国发展最迅猛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五个区域:
1:长三角, 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宁波、合肥、南通、常州等
2:珠三角, 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 等。
3:京津冀, 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雄安 等
4:长江经济带: 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南昌、贵阳 等
5:黄河-山东半岛沿线: 西安、郑州、洛阳、东营、滨州、淄博、济南、烟台、青岛
其他区域,可能还有 昆明、南宁、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厦门、福州 等。
那么以上这些城市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TOP10会是哪些城市呢?
1:深圳
2:广州
3:杭州
4:成都
5:武汉
6:郑州
7:西安
8:长沙
9:苏州
10:南京
先说深圳,中国的创新之都,连续10年,人口净流入位居全国第一, 毫无疑问,深圳的发展潜力是最大的,因为深圳对年轻人就好像一块魔磁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谁也无法否认,深圳的创业环境是国内最好的,深圳拥有全国最多的上市公司,以及全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深圳的经济内生动力是全国最强的。这种资源聚集的优势,恐怕别的城市也没法在短时间内赶超。
再说广州,相对于北京和上海,广州更加的包容, 人口落户更加开放,而且广州的商业氛围很浓,再者,几百年来,广州一直是中国最大的通常口岸,与国内和国际的联系密切,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然后是杭州、成都、武汉,这三座城市的优势不相伯仲 ,但是蒋老师把杭州排在前面,是因为当下的杭州,在新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已经领先了成都和武汉,杭州目前紧抓亚运会的契机,对城市的环境、交通、文化、精神面貌进行大幅提升,是中国除北上广深,第五个最有机会冲击国际形象的城市了,另外杭州的地铁在建里程我,位居全国第一,资金储备量位居全国前六名,这些都是经济潜力大的讯号。
郑州和西安,是两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潜力不言而喻,长沙是中国这些内陆城市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得益于产业的升级、以及城市的创新、新经济的转型成功,长沙作为中部第二个GDP破万亿的城市,实力仅次于武汉,另外合肥和南昌的潜力也是不错的。
好了,以上就是中国最具发展期潜力的十大城市了,你们怎么看呢?
十年,从体量和增率两方面看:
未来10年哪些城市发展最具潜力?我认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等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发展潜力会比较好,从目前全国城市的GDP来看,也基本上是它们排名前列。并不是说未来10年它们的发展速度也一定会排名前列,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有600多座,可能一些小城市未来10年发展很快,但论发展潜力,它能够与大城市相提并论么?
为什么行政级别更高的城市发展就更好?因为这些城市在我国的城市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会优先享有国家的政策、产业、资金支持,比如现在的北上广深,那座城市不是国家倾力打造的?再比如省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合肥等,它们发展的很快,GDP在省内基本上也是“一城独大”,因为它们基本上是倾全省之力来发展的。
目前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主要有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而近年来国家现也在支持打造多个城市群,基本上这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都是那些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级别较高的城市,比如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等,所以这些行政级别高城市,它们的发展潜力自然也是非常好的。
现在很多城市在制定一些人才吸引计划,有的甚至宽松到具备一些简单的技能证书就可以落户,其实这就是一种抢人战略,想靠人口做大城市。
但是,人口增加光靠落户吸引是不够的,有的城市容纳不了更多人;有的城市容纳了更多的人,但是容纳不了更多的就业;有的城市容纳的了就业,但是最终留不住那么多的人。
特大城市为什么发展潜力不大了?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就属于容纳不了更多人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成本增加,未来十年发展潜力会越来越小。这些城市要继续发展,应对的方法是向周边疏散,建设卫星城市群。这样虽然会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但是只要不把卫星城纳入,这些大城市就很难再发展了,所以未来十年发展潜力有限。
为什么非省会城市很难发展壮大?
再就是其他的一些省会城市,这些城市未来会出现分化,因为以省为单位的组织架构决定了,每个省都想举全省之力建设一个或者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而且大部分会重点建设省会城市,否则就会出现一省两个重点,都发展不够强;或者非省会城市发展比较好,压过省会城市,有可能被分化出去,比如以前的重庆。
从这个角度看, 大连、青岛、厦门、珠海、佛山、苏州等非省会发达城市,未来发展潜力也不会很大,因为一个城市必须符合全省的规划和定位,无论你如何努力,总有“ 老大哥 ”省会城市和你齐头并进,而且时不时要和你比一比,让你无法脱颖而出。
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可以看看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轨迹,如果能发展起来,绝不会等到现在,已经过去30年了是不是还没有摆脱“老大哥的魔咒”。
这也是我不看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的原因,如果能够脱颖而出,以前30年为什么没出来?今后10年难道发展会更容易吗?不可能。
未来十年发展潜力最强的城市有哪些?
剩余的省会城市中,除了要看各省、市的发展战略规划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和 历史 文化有比较强的关系。也就是 历史 上曾经崭露头角的城市最有可能再次壮大,这样推断,未来十年,比较有发展潜力城市是: 西安、杭州、郑州、武汉、长沙五座城市。 这些城市 历史 上曾经高度发达,既有地域因素,也有 历史 文化因素,“ 一带一路 ”就是非常重要的契机。
历史 是一种沉淀和延续,除了看 历史 因素,还要考虑现在的发展方向,比如重庆成了直辖市后,那么就不再受成都制约,四川省也就不再考量成都、重庆两极发展问题,所以,最近几年成都、重庆发展都很快,这就是现在的发展方向。
从这个角度看,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有: 成都、重庆、南宁、昆明四座城市。 这四座城市中,成都和重庆是摆脱了制度约束,南宁和昆明是因为 历史 上这些地区太荒芜,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现在和 历史 已经完全不同了,西南地区早晚要有一个特大城市诞生,从和东南亚的交流看,南宁可能更有优势。
发展潜力大的城市这个需要从多个纬度分析,才能更好找出潜力大的城市来!下面我们客观总结下那个城市发展潜力大,我国城市按政治等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又分为世界一线、国内一线、国内二线、国内三线四个等级。
我国现有直辖市4座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副省级城市15座: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
根据GaWC 2018年世界城市排名中,第一档Alpha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第二档Beta城市:深圳、天津、成都;第三档Gamma城市:南京、杭州、青岛、重庆、大连、厦门、武汉、苏州、长沙、西安、沈阳;第四档Sufficiency城市:济南、福州、郑州、宁波、合肥、哈尔滨、太原、长春等。
根据上面的排名未来10年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就在这些城市中产生,根据我国现在的发展规划来看,以城市群的发展方式为主,卫星城为辅。构建区域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区域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和谐发展,建设有序集约可控互补的城市体系,将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成能迈向全球,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性城市。已经批准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共9座城市,未来还会有新的城市加入。
从国家层面来看这9座城市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将来国家还会批复支持一部分城市加入到国家中心城市群中,但名额不会太多!
从经济层面与成熟度来看,现在成熟的城市群有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比较成熟的还有待提高的城市群有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成熟度一般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西咸城市群等,在上面的城市群中还有一些主角城市虽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但实力雄厚,是未来竞争中心城市有力的后备军,像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南京和杭州,山东半岛的青岛和济南,东北的沈阳等城市都是在各自区域中的佼佼者,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城市未来发展潜力,还要从城市的自身条件出发,运用好国家赋予的职能,结合自身情况找准发展方向,建设成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
90%的人答非所问,潜力可理解为增量,不是存量,首先,基数太小的,即使每年两位数增长也无济于事,其次,即使现在gdp靠前的,比如天津、重庆,如果继续多年增速低于平均水平,那么有可能挤出前10。所以10年后,潜力最大的前10城市,一定出现在当前10强中增速达平均增速的,或11至15名高速增长的城市,目前前10中,2018增速较慢的重庆、天津分别为6%、3.6%,由于重生接近省的面积和人口,大部分是农村,所以增速一定会复苏,现在排第五,即便下降也不可能掉出前10,再看天津,已连续三年增速全国倒数,2018更是低至3.6%,考虑到后面的苏州、武汉、成都、杭州都不差,所以被挤出的可能性大,再看11至15名,分别是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由于目前的强省会政策,南京、长沙10年增量看好,南京基数比长沙多10%,但近几年长沙增速略高,增量上旗鼓相当,所以不难预测,潜力(增量)前10一定是天津被南京或长沙取代,但gdp总量上,还是前10,瘦死骆驼比马大。
一个城市发展快与慢,兴与衰,主要是发展空间有多大,这个空间来源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政府实干精神, 科技 含量。,,综合上述条件,我认为二十年后,中国发展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一,沿海地区发展空间己处于饱和,必须内迁,二,中部地区是脊梁,承上继下,拥左靠右,有着十分优越的水资源,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三,中部地区交通十分发达,通江达海,内运外运,铁路公路四方延伸,对降底营运生产成本,提高工效有明显优势,四,正在掘起的中部城市形成人口净流入,大学生,研究生,对中部发展充满信心,在长世界沙,武汉,郑州看到最多的人群是年青人。五,中部的 科技 己主导大半个中国,国防,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等己走在世界前列,所以,中国今后掘起,首先是中部掘起,二十年后长沙,武汉,郑州必然是中国力量榜样。
就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可能有些人认为这几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大,也有可能认为另外几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大,不过我还是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什么是城市发展潜力呢?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城市发展潜力,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城市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这个潜力是需要时间来不断证明,只有时间到了,那么这样的潜力才会被不断释放出来。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自然又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我认为城市的发展潜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人口的数量净增长直接决定着发展潜力,二是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显然是城市潜力的一部分衡量要素,三是人才的数量,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人才,不仅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促进当地的消费,要不然为什么各大城市都在喜欢“引进”人才呢,包括一些学历以及技术含量非常低的大学生。
新一线城市在我看来具备潜力,前五的潜力最大
新一线城市是根据多个指标出来的城市,主要指标有商业资源,以及人口活跃情况等等,新一线城市有: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无锡这15家城市。
在这15个城市里面,前五个的潜力是最大的,也就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它们也是人才大战中给出条件最多的几个城市,地理位置以及资源在全国的潜力都具备一定程度的优势,比如武汉就在国家中心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虽然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么多年来已经发展得比较好了,发展的潜力进一步缩小,所以这五个城市的发展潜力相对来说很大。
发展潜力大,可以带来什么投资机会呢?
我们不仅需要看背后的发展潜力,还应该看出发展潜力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发展迅速,房价蹭蹭上涨,房租也不断上涨,服务性质的行业也发展迅速,同样地,在前五个新一线城市也是这样,一旦房地产调控政策放开之后,那么房地产也是值得投资的产业,不过我认为仅仅是在核心以及其他地段好的位置,并非整个城市的所有房地产。
未来十年最迅猛的城市无外乎,
成都
武汉
郑州
长沙
西安
合肥
福州
贵阳
8朵莲花。
他们的共性都是
①中西部(除福州)
②省会
③国家中心城市或科学中心或数谷或侨乡
④国家交通枢纽
⑤都市圈核心城市
⑥经济增长后劲足,产业结构合理且多元
未来,潜力无限,快速发展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