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总共有1个校区,即校本部校区,该校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 福州大学 为主体举办的民办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一、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总共有几个校区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总共有1个校区,地址是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西路50号。
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简介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7月,由国家“ 双一流 ”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 福州大学 为主体举办,并按新机制、新模式运作,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学院牢牢把握******办学方向,遵循“明德博学,臻于至善”的院训精神,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提高服务区域、行业需求能力为引领,学院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三方面着力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基础,努力建设以工为主、有特色、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打造福建省工科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现有16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在校生规模超过13000名。
学院共享 福州大学 优质教师资源,构筑了“福大教师和自有教师为主力军,双师双能型教师为生力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学院倡导教师开展应用型科研,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师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近五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1项。近五年,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余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百余项。
目前,学院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群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重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省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省级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4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
学院不断强化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升合作办学层次。实行与美、德、加、英、日、澳等地13所高校学分互认、课程互认,共同实施“2+2”、“1+3”、“3+1+1”联合培养模式。闽台合作方面,与台湾4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深入开展教师访学、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
同时,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平台,搭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邀请工程师和企业高管带项目进校授课实训;开展校军合作,与驻闽陆、海、空部队共建,进一步完善军训、军事理论、国防教育教学;推动校政、校地合作,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Ⅱ 福州大学有几个校区
一、福州大学有几个校区 福州大学 有5个校区,分别为旗山校区、怡山校区、集美老校区、集美新校区、铜盘校区,旗山校区地址为闽侯大学城新区学园路2号、怡山校区地址为工业路523号、集美老校区地址为鼓浪屿康泰路151、集美新校区地址为集美区后溪镇泉厦高速旁理工南路852号、铜盘校区地址为闽侯县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
二、福州大学简介
福州大学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5余万人。
学校设有21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一批学生24164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近10500人。学校现设84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22个工程领域);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3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美国新闻网、泰晤士、上海软科等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名列全球第601-800名,内地高校第26-62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161人,专任教师2050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30人次(国家级人才72人次、省级人才258人次):院士13人(含12名特聘讲席教授),“*”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各类人选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支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135项国际奖,1141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5金9银3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Ⅲ 福州大学有几个校区
福州大学有5个校区。
福州大学有5个校区,分别为福州旗山校区、怡山校区和厦门集美校区新校区、集美校区老校区、铜盘校区,学校主体位于福州拿槐派的旗山校区。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消贺、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截至2022年2月,学校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多个校区, 校舍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超5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8亿元;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设90个本科专业。
Ⅳ 福州大学到底几个校区
6个校区。
Ⅳ 福建工程学院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一、福建工程学院有几个校区
福建工程学院现在有5个校区,分别为福建工程学院巧碧轿旗山(大学城)、仓山、浦东、鳝溪、软件园校区。
二、福建工程学院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1、福建工程学院旗山校区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学园路3号
2、福建工程学院仓山校区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3号
3、福建工程学院浦东校区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浦东路1号
4、福建工程学院鳝溪校区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鳝溪学园路9号(福州东三环路)
5、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园校区
地址:鼓楼区软件园大道89号福州软件园内
学校位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占地面积136.88公顷,校舍建筑面积62.24万平方米,其中大学城新校区107.20公顷,已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42.4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9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40.87万册,电子图书201.7万册。建成覆盖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
三、福建工程学院简介
福建工程学院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学校发端于1896年清末着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着名闽绅慧和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两校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1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获批国家“十三五”应用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120余年来,学校秉承“真、诚、勤、勇”的校训精神,弘扬“大机电、大土木”传统优势,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现有旗山、鳝溪、浦东、铜盘等校区,占地2074.8亩,校舍建筑面积68.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6327.6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22.66万册,电子图书198.3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1600余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140人(含外国留学生),17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涵孝肆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有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高原学科,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管理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246人,其中高级职称622人。学校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闽江学者、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教学名师、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省在闽优秀台湾人才、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等省级及以上人才近100人,省级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8个。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幼堃、两院院士沈志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刘宝琛、陈清泉、陈一坚、郭孔辉、侯立安、杨永斌等国内外400多位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坚守“以工为主、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打造“工程牌”“地方牌”“基层牌”,紧扣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业、现代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的八大专业集群,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6门。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其中“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或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认证评估通过数居省内高校第二、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Ⅵ 福建工程学院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福建工程学院 总共有5个校区,分别为旗山(大学城)校区、仓山校区、浦东校区、鳝溪校区、软件园校区。
一、福建工程学院总共有几个校区
旗山校区地址为福州市闽侯县学园路3号、
仓山校区地址为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3号、
浦东校区地址为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浦东路1号、
鳝溪校区地址为福州市晋安区鳝溪学园路9号(福州东三环路)、
软件园校区地址为鼓楼区软件园大道89号福州软件园内。
二、福建工程学院简介
福建工程学院 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学校发端于1896年清末着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着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两校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1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态租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 福建工程学院 。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120余年来,学校春悔秉承“真、诚、勤、勇”校训精神,弘扬“大机电、大土木”传统优势,面向“大海洋”新兴领域,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
现有旗山、鳝溪、浦东、铜盘等校区,占地2074.8亩,校舍建筑面积70.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6327.6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26.51万册,电子图书198.3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1336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475人(含外国留学生),17个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专任教师1260人,其中高级职称625人,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近100人,1人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省级以上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9个。聘任了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工程学学科2022年3月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进入“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301~400,位列2021中国学科排名73名。
学校坚守“以工为主、区域性、应用型”扒闭正办学定位,紧扣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业、现代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的8大专业集群,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83门。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其中“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7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或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认证评估通过数居省内高校第二、全国同类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