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民国福州在哪个省
扩展阅读
福州象鼻澳哪里好玩 2025-05-26 12:18:05
厦门安家早餐吃什么好 2025-05-26 12:13:12

民国福州在哪个省

发布时间: 2023-06-20 04:45:17

‘壹’ 福州的历史简介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秦置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闽越王无诸都此,称东冶,武帝后为冶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晋安郡,为郡治,属扬州,元康元年(291)属江州。

南朝宋初领侯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5县,泰始四年(465)改晋平郡,齐建元二年(480)复称晋安郡,梁天监(502-519)中分设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属东扬州,陈永定元年(557)属闽州,为州治。

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泉州,大业三年(607)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为治所。

唐武德元年(618)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复称泉州,八年(625)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又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711)改为闽州,唐开元十三年(725)始称福州,治福州,天宝元年(742)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 (758)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唐末,地为闽王氏所有。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为闽王。闽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钧称帝,改福州为长乐府,领14县,闽天德二年(944)号为东都,析出顺昌,三年(945)闽亡,属南唐,五代汉乾佑元年(948),地为吴越所有,称福州威武军,分出尤溪、德化2县,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改彰武军。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六年(981)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属福建路,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于此,改福安府。

元称福州路,领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 布政使司,领闽、侯官

‘贰’ 介绍福州历史和文化

福州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建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期,福州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战国时期,越国灭亡,王族南迁,同原有“闽”人结合,称“闽越”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兴建“冶”城,开始福州最早的城垣建设。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因“州西北有福山”,始称“福州”,一直延用至今。唐末、五代后梁初(公元901~908年),闽王王审知先后扩建了“罗城”和南北夹城,福州成为王城。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令“榕荫满城,暑不张盖”,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誉。元代,设“福建行中书省”于福州,福州成为省城。南宋末年,改名“福安府”。明末,清兵攻破南京,唐王朱聿健入闽在此称帝,福州又称“福京”。清代设福州府府治。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的省会。
福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早在东汉时期,福州就与东南亚地区有贸易往来。唐宋时期,福州已成为“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国际贸易港口和滨海繁华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明代,福州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着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都是在福州太平港(马尾、长乐一带)增加给养后扬帆出海,福州港正式成为国家港口。清代自康熙、雍正之后开禁设关,福州对外贸易又趋繁荣,“使西南洋诸口咸来互市”;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福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享有国家赋予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高科技园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等优惠政策。
福州民风淳朴,文化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严高、虞愿、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推广中原文化。唐开元年间,福州就设立书院庙学。韩愈曾称赞:“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认为福州文化水准可与京都长安相媲美。宋代,福州的文化更为发达,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就开设在巢经楼,石鼓书院亦被称为海内四大书院之一。明清以来,福州更是名人辈出。民族英雄林则徐、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最早大量译介西方文学作品的林纾、戊戌六君子林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方声洞、马尾船政的兴办者沈葆祯、民国时期海军元老萨镇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均出生于福州;着名作家学者更是灿若繁星,其中林白水、郑振铎、冰心、庐隐、胡也频、邓拓等在文学史上均有一定地位。
当代,福州还涌现出高士其、陈景润、侯德榜等着名的科学家、数学家。目前,福州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50余人,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

‘叁’ 福州的历史

福州,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陆、空交通枢纽。

三山傲首挺立,闽江穿流城区,白塔、乌塔,两塔对峙,构成榕城独特的“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设、山水灵秀、气势非凡,素有“东南都会””福地宝城”之美誉。

福州,现辖五区二市六县(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个区,福清、长乐两市,闽候、罗源、连江、平潭、闽清、永泰六个县)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143万。

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在此筑城建都,称为“冶城”。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称“福州”。

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石山、屏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别名。

因王审知受封闽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定都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了“闽都”之称。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发动市民广植榕树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得“榕城”之美称。

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历代英才。

他们中有五代开闽的王审知,南宋爱国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蚂樱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等等,仅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近现代名人灿若繁星,举不胜举。

福州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从清朝到民国先后13任海军总长、次长、总司令为福州人囊括。

1991年,国家对近现代中国杰出专家学者所作的统计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学部委员、院士47人,均列全国各城市的前茅。

福州名胜古迹众多,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互相融合、交相辉映。

至今许多文物名胜古迹仍完好无损。

据普查统计,已发现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等各类文物点4497处。

其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81处;商周遗址67处;宋至清代木构古建筑2040处。

唐至清代的古塔、经幢64座,古桥354座。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保护单位54处。

着名的文物有:建于1000年前的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华林寺,立于1000年前的,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峫王德政碑”,距今1200多年,被称为书法艺术“世宝”的唐篆书法名家李阳冰亲书的乌石山摩崖石刻,闽候县昙石村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遗址等。

福州临江吻海,闽江横贯城区,年均径流量600多亿立方米,海洋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水产鱼类620多种,是全国三大海水养殖基地之一。

海岸线长达1137公里,有可建万吨以上泊位的天然良港10多处。

福州与台湾岛一水相连,东澳港至台湾新竹仅70海里。

马尾港距香港488海里,距上海433海里,是沟通中国与亚太地区的海上枢纽。

历代到海外谋生创业者众多,如今已有250多万侨胞分布在世界各地。

归侨、侨眷和港澳眷属近百万人,在台湾地区有60多万福州乡亲。

福州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1700-1980小时,相对湿度77%。

年平均气温为19.6℃,最时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10.5℃,最热时是7月份平均气温为26.8℃,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

农作物一年三熟,四季瓜果飘香,四时蔬菜纷呈。

福州山地占80%,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福州是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也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

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特色凸显,左旗(旗山)、右鼓(鼓山)、北莲(莲花峰)南虎(五虎山)拱卫,盆地面积1440平方公里。

闽江横陈,吉祥山、烟台山、高盖山、五虎山逐案抬升,乌石山、于山分列左右。

白塔、乌塔姿物脊各置东西,晋安河、白马河如蛟龙出水,以屏山为珠,呈“双龙戏珠”之势。

福州的第一胜景鼓山,国家级重点佛教寺院西禅寺早迹渗已蜚声海内外。

市区的西湖公园、左海公园、森林公园、温泉公园、鳄鱼公园各具特色,景色千姿百态。

郊县平潭海坛度假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还有省级风景名胜福清石竹山、连江青芝山、永泰青云山、闽候十八重溪等等。

这些名山秀水风景如画,与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相映生辉,吸引着无数中外旅游观光者。

福州民间工艺久负盛名,传统的工艺品脱胎漆器、角梳、纸伞被称为“福州三宝”。

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寿山石雕和200多年历史的脱胎漆器名扬中外,与软木画被称为“榕城三绝”。

还有历史悠久的闽剧和评话,古典十番、福州尺唱等传统艺术。

而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名菜“佛跳墙”名扬海内外。

鱼丸、太平燕、鼎边糊、线面等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福州还是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温泉分布在方圆约9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这在国内外大中城市中也是罕见的。

福州为何称“都”呢?原来,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王审知随兄王潮从王绪起兵南下入闽,于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后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受封为闽王,建立闽国。

因首都定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闽都”之称。

此外,福州在我国历史上还曾两次被作为临时首都。

一次是宋代末年,即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陷了当时南宋政权的国都临安(今杭州),恭帝赵显及太后均被元兵俘虏,其兄赵昰于五月一日在福州登基,称端宗皇帝。

当时的福州成为临时首都,改年号为“景炎”。

但是,还不到半年时间,元兵又从浙江向福州进军,十月攻破邵武城,经南平而下,于十一月逼近福州。

当时闽府尹王刚中开城门投降,端宗皇帝从海路逃往广东。

第二次福州被临时定都的是在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

明朝的南都(今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从杭州入闽,被奉监国,于是在福州称帝,改纪元为“隆武”,这就是南明王朝的“隆武皇帝”。

同时改福建为“福京”,把福州的布政使官署作为皇帝行宫,并封一批文武官员要职,犹如京城规范。

其中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受封为“平虏侯”,郑成功赐为国姓(朱)。

但不久,郑芝龙叛变降清,形势逆转。

仙霞岭重关百里无一兵把守,隆武皇帝见势不妙,决定离开临时首都福州,经南平转闽西。

第二年,清兵攻入闽北建宁县,并直驱南平,朱聿键皇帝仓卒逃往长汀,这年八月(1646年)他与爱妃曾氏皆被俘而死。

福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历代以来它有十二个别称:分别是“闽中”、“晋安”、“凤城”、“三山”、“长乐”、“榕城”、“天兴府”、“福安”、“闽海”、“闽州”、“泉州”、“左海”等。

“闽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个郡。

七年后又增设四个郡,其中福建叫“闽中”,治所在福州,所以古人广义上称福建为“闽中”,而狭义上则称福州为“闽中”。

唐朝着名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846-904年)池州石埭人(今安徽太平),他旅居福州时留有一首描写福州秋天的诗,题目就叫《闽中秋思》:“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说明当时福州称“闽中”,秋色如画,但一千多年前交通不便,故诗的最后称“不堪行”。

“晋安”:魏晋南北朝时,晋人纷纷避战乱从中原入闽,始称“八姓入闽”,不少望族定居于福州今东门晋安河两岸,故此时福州别称“晋安”。

“凤城”:晋代地理学生郭璞为福州勘察新城,扩大范围。

他在《迁城记》中说,福州“其城形状,如鸾如凤”。

于是福州被人视为“凤城”,如今福州许多地名还都带“凤”,如西门的“凤凰池”,工业路一带的“大凤山”、“小凤山”,东街有“凤凰坊”,东门有“凤邱山”,宋代朱熹在福州书有“凤邱鹤林”,清代三牧坊有“凤池书院”等。

如今在闽江二桥南端耸立着一座“凤鸣三山”的雕塑,象征福州的南大门。

“三山”:唐末五代,福州城范围进一步扩大,把屏山、乌山、于山圈入城内,故此后福州便有“三山”之别称。

如今海外福州籍华侨聚集地行会组织仍称“三山会馆”。

“长乐”:公元933年,“开闽始祖”王审知死后,他的儿子王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改福州为“长乐”,所以这一历史时期的“长乐”不是指今天的“长乐市”,而是指福州。

“榕城”:宋代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发动居民“编户植榕”,于是“绿荫满城,暑不张盖”。

从此福州开始有“榕城”的别称。

“福安”:南宋末年,元兵挥戈南下,民族英雄文天祥护送益王赵昰入闽,在福州建立临时“国都”,将福州改为“福安”。

“天兴府”: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1645年),明朝国都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朱聿键从杭州入闽,在福州称帝,改年号为“隆武”,称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

‘肆’ 福州是哪个省的

福州属于福建省。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

福州是哪个省的城市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

福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福州是中国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开放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伍’ 两千年前的福州叫什么

秦置闽中郡。福州历为汉闽越国都,三国建晋安郡,南朝晋平郡、闽州、丰州,隋泉州、建安郡,唐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五代闽国都长乐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为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驻地、福建省省会、闽侯县治。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旋废。1946年正式设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
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渔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畜类和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陆’ 福州是哪个省

福州是福建省。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是福建省省会。东临台湾海峡,西靠三明市、南平市,南邻莆田市,北接宁德市。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千米。截止获2020年全市,辖43个街道、102个镇、44个乡;544 个社区居委会、2388 个村民委员会。截止2021年末常住人口842万人。

宋太平兴国三年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景炎元年端宗即位于此,改福安府。清顺治三年仍为福州府,属福建行省。1912年废府,设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1912年废府,设东路道。1995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福州市郊区更名为晋安区。

福州地理位置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市,南接莆田市,东濒东海,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