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州哪个景点,因帝王被杀而建七层,如今已是标志性建筑
福州又一景点走红, 因帝王被杀而建七层,如今已是标志性建筑
意大利比萨斜塔它的名气可以说是全国文明,甚至有被写入历史课本,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国也有一座斜塔,如果论这个诞生历史,中国的这座斜塔,甚至比前者要早近100年,今天要讲得就是地处于福州的乌塔。
因为塔身太高了,所欲就采取了当时堆山建塔这样传统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在塔基旁堆放大量的泥土、以及砂石从而形成一个独有的斜坡。然后将大石块放到当时特制的滑道上,是由圆木筒铺成的,众人合力将材料推运上去,等待石塔建造完成之后,再将土斜坡给全部拆掉。
史料记载,在乌塔刚刚建造的时候,有人就发现出现了轻微的倾斜,当时的匠人也曾经怀疑,一度撑不了多久,就会损坏的。让人惊讶的是,没想到居然一直撑到了现在。清朝时期,乌塔在刮风或者是遇见恶劣的天气,就会出现掉石块这类现象,塔身从而进一步向东面出现倾斜,不过让人惊讶的是,它却一直还没有倒,在1950年该塔曾经进行过加固修复,这样看起来才会没那么危险了,如果你有机会来福州,一定要看看这座颇为有名气的斜塔,你会来吗?
中国版的斜塔:比比萨斜塔还早了100多年,就在福建福州
Ⅱ 乌塔作者是谁
《乌塔》作者是王晓洁。
汪晓洁是一位作家,1925年4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她的作品《乌塔》 ,被选入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
《乌塔》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在罗马一个旅馆里我意外碰见了一个德国姑娘乌塔,并与她熟悉。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讲回旅馆之后,“我”与乌塔交谈许多的事,也讲了乌塔的旅游经历。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讲第二天,乌塔同我告别的时候并告诉我要她要努力挣钱去中国旅游。
(2)福州乌塔又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原文:
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张席梦思床,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你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样旅游。
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第二天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晚上要坐火车去波恩。她还认真地告诉我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Ⅲ 福州西禅寺公众微信 大殿门外,两旁的铜神童各叫什么名字,那个是男、女
福州市是福建省会。“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 “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 平方公里,总人口48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16万。现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个区和福清、闽侯、罗源、连江、长乐、平潭、闽清、永泰等二市六县。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满、苗、回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长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9.6℃,最冷一月平均气 温为10.5℃,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 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宋末北方动乱,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兴府,又称福京,使福州先后两度成为临时京都。明清两代福建省为福州府府治。从民国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省会,其中1933年,福建事变时期,曾一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的“国都”。
福州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早在1600 多年前,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 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国二绝”记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岩山、方广岩、雪峰山、瑞岩山、五虎山、碧岩、姬岩、莲花山 等。名寺有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万福寺、云居寺 等。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严复墓、陈宝琛墓等。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 宽故居、林觉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迹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林则徐墓、华林寺大殿等2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岩弥勒造像、林则 徐祠堂、枯木庵树腹碑、三峰寺塔、龙江桥等45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9处。
Ⅳ 乌塔的作者介绍
《乌塔》的作者是汪晓洁,汪晓洁是一位作家,1925年4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她的作品《乌塔》 ,被选入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
《乌塔》原文:
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张席梦思床,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
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你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第二天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晚上要坐火车去波恩。她还认真地告诉我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4)福州乌塔又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阅读提示:
作者汪晓洁,本文讲述了一位14岁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与中国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从而说出了中外教育的不同:中国的孩子从小依赖性强,是家里的宝贝,一般由爸爸妈妈带他们一起玩。而德国的孩子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写“我”认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知道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写作特点:
1、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描写。
2、个性化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
结构分析: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我”在罗马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讲回旅馆后“我”与乌塔交谈。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讲第二天,乌塔同我告别并告诉我要挣钱去中国旅游。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
(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
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
(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
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乌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汪晓洁
Ⅳ 福州乌塔的来历
乌塔
影如文笔依南涧,势作香台丛道山。
这是清杨庆琛写的净光塔诗对。
净光塔,就是乌塔,耸立在福州市区乌山东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东面于山的"白塔"构成福州着名的"三山两塔"中的"两塔",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乌塔所在的乌山也是福州着名的风景区,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塔会馆、慈善堂、邓拓故居、林枝春故居等。
五代时,王审知父子修复和创建了闽都七塔: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阿盲王塔。宋景德元年(1004年)福州知州谢泌诗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闽都七塔现仅存乌塔与白塔。
乌塔是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宗李适寿诞祈福,用石头垒建的"贞元无垢净光塔"。塔身用青色花岗石砌造,外表略带乌黑,故名"乌塔"。现在乌山附近还保存着福州市至今最古的碑刻,碑的上头左右刻着六(虫离),碑额题篆:"贞元无垢净光塔铭",记述当年柳冕建净光塔的情况。
清李家瑞《登无垢净光塔》诗说:"石塔撑空立,登临至上层。眼穷千里远,梦想十年曾。" 杨庆琛《净光塔》诗句有:"影如文笔依南涧,势作香台耸道山。插汉鸟窥天咫尺,旋空人与石回环。"
唐乾符六年(879年),乌塔毁于黄巢入闽战乱之际。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宝塔,叫"崇妙保圣坚牢塔"。原计划造九层,但才建到七层时,王延曦就被部下杀,还差两个月就完工的乌塔,就不再盖下去了。所以现存乌塔为八角七层,塔高35米。每层塔壁上设佛龛,嵌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这些花岗石浮雕佛像是五代时期福建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据传,清道光年间塔身倾斜,20世纪50年代重修加固,可以登临。90年代又经修缮。塔身的墙。转角设倚柱,每层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其余各层开两门,不设门的地方都设佛龛。塔身底部浮雕龙凤纹。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塔造型雄伟端庄、古朴浑厚,为福建省最古石塔之一。
乌塔附近有寺,称净光寺或石塔寺。《闽都记》记载:"国朝永乐、宣德、景秦、成化间屡修茸。嘉靖间,寺地为居民侵没,一塔仅存。会城龙角,颓废非宜。"
明林恕《登石塔》诗:"晴霄高耸签锋铦,海月江烟挂碧檐。地控诸天连北极,窗虚八面敝云帘。瑶池日照金运净,碣石春摇竹笋尖。欲借乌山磨作砚,兴来书破采云缣。"
乌塔附近有"西丹井",相传过去福州出现过瘟役,死了不少人,有位道士为救百姓,放草药于井水中,给众人治病,后立石碑"西丹井"作为纪念。现在乌塔旁边的石塔会馆内,有一口古井。不知是不是过去的西丹井。古井井盖呈圆形,由两块一边被凿成半圆形的石块拼在一起,与地面平。井壁呈圆形,用青砖砌成,井口地面处用4个大条石砌成个"井"字形。地下部分直径2米左右,从水底到井盖有5米多。从水面到井盖有2.6米。这样大的水井在福州比较罕见。据说其年代早于建于清代的石塔会馆。
Ⅵ 福州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福州历史悠久,建城已有2200多年,“福州”一词是由唐代开元年间始用,并延用至今。 战国秦汉时期,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福州这一繁荣的地方王国曾一度凋零衰落。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Ⅶ “乌塔”的原文是什么
那天,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馆,找到自己的房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席梦思床,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蒙眬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她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
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第二天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晚上坐火车去波恩。她还认真地告诉我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7)福州乌塔又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一、《乌塔》的重点、难点: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乌塔》的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乌塔》的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乌塔》的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Ⅷ 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1、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
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是集峡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场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九天瀑布、青龙瀑布、云天石廊、桫椤神谷景区及单独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区(中国云顶)。2003年7月31日,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获得4A级风景名胜区荣誉。
2、福州华林寺
福州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福建省人民政府东侧。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名“越山吉祥禅院”。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
3、林则徐墓
林则徐墓在福州市省军区内,交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
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为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
4、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发现于1954年1月,先后进行8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89座、陶窑9座、壕沟2条,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
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5、乌塔
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 “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799年)所建“净光塔”。
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毁。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
Ⅸ 福州这个名称的来历
我们都会在悠悠的岁月中,福州曾有多种名称、别称。
自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冶城始,福州地区相继有晋安郡、闽州、丰州、泉州、建州等各种名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为"福州"。民间俗语:"福州、福州,有福之州"。
福州称"左海" 福州东濒大海,古人以东为左,故称"左海"。
福州称"榕城" 城内外郁郁榕荫,名树古木良多。早在唐代即有榕城之称,宋代太守张伯玉倡植榕树以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柑桔、荔枝、龙眼、橄榄、桂、樟、玉兰、茉莉等名果、名木、名花饮誉华夏。
福州称"三山" 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对峙,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
Ⅹ 乌塔的来历
乌塔是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宗李适寿诞祈福,用石头垒建的“贞元无垢净光塔”。塔身用青色花岗石砌造,外表略带乌黑,故名“乌塔”。现在乌山附近还保存着福州市至今最古的碑刻,碑的上头左右刻着六(虫离),碑额题篆:“贞元无垢净光塔铭”,记述当年柳冕建净光塔的情况。
五代时,王审知父子修复和创建了闽都七塔: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阿盲王塔。宋景德元年(1004年)福州知州谢泌诗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闽都七塔现仅存乌塔与白塔。
清李家瑞《登无垢净光塔》诗说:“石塔撑空立,登临至上层。眼穷千里远,梦想十年曾。” 杨庆琛《净光塔》诗句有:“影如文笔依南涧,势作香台耸道山。插汉鸟窥天咫尺,旋空人与石回环。”
唐乾符六年(879年),乌塔毁于黄巢入闽战乱之际。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宝塔,叫道:“崇妙保圣坚牢塔”。原计划造九层,但才建到七层时,王延曦就被部下所杀,还差两个月就完工的乌塔,就不再盖下去了。所以现存乌塔为八角七层,塔高35米。每层塔壁上设佛龛,嵌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这些花岗石浮雕佛像是五代时期福建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
该塔在鼓楼区乌石山东麓下殿里。前身为“无垢净光塔”,唐贞元十五年(799年)观察使柳冕建、庾承宣撰塔铭勒碑以志。乾符六年(879年)塔毁于兵,碑存。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王延曦在净光塔遗址,用花岗石重建,名“崇妙保圣坚牢塔”。
明嘉靖年间,塔旁寺产因遭兵燹,久为民居,塔仅存。洪士英的《登塔寺》云:“寺废塔犹存,经年不启门。邻梯间借上,石磴始能扪。鸡犬烟中市,桑麻雨外村。残碑虽剥蚀,仿佛是贞元。”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大风,塔身稍有倾斜。
民国时期,无人管理,曾因石栏板倒塌,死伤十余人。1957年政府拨款重修,采用混凝土灌浆,钢筋紧箍加固,在塔顶安装避雷器。“文化大革命”期间,塔上精美浮雕佛像被破坏。1978年重修,在塔周围设护围石栏杆,重建塔碑亭。亭内《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碑,是全国现存最早碑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