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理化学中国物理化学家
卢嘉锡,这位杰出的中国物理化学家,于1915年10月26日出生于福建省思明县(现厦门市),193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他于1937年赴英国深造,专注于人工放射性卤素同位素的化学浓集及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的研究,1939年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他师从着名化学家L.C.鲍林,专攻结构化学,并在燃烧与爆炸研究方面有所建树。1945年回国后,他在厦门大学担任了一系列重要职务,包括教授、化学系主任等。
1955年,卢嘉锡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学部委员,1958年参与福州大学的创办并担任化学系教授和副校长。他亲手筹建了福建化学研究所和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并担任所长。1981年,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在学术领域,卢嘉锡专长于物理化学,尤其是在结构化学方面,他的贡献显着。他通过晶体和分子结构测定验证了过氧化氢分子构型的理论分析,确定了氮化硫等非过渡元素化合物的结构,并提出了固氮酶中钼铁蛋白的网兜状原子簇结构模型。
卢嘉锡还对Mo-S、Fe-S、Mo-Fe-S过渡金属元素簇合物的合成和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元件组装设想”,对单烷型和重烷型过渡金属元素簇合物的合成原理有着独到见解。他撰写的学术论文逾60篇,强调科技人员应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他的着作《结构化学研究中若干辩证法问题》深受哲学界和科学界的赞誉。
(1)福州哪里能做同位素扩展阅读
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