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哪里有直补的地方
扩展阅读
厦门买社保需要什么 2025-07-02 14:03:24
福州哪里看脚好 2025-07-02 13:54:23

福州哪里有直补的地方

发布时间: 2025-07-02 05:55:18

‘壹’ 闽清县的经济

2008全年生产总值6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财政总收入6.1亿元,增长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7.1%。工业总产值81.0亿元,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6.85亿元,增长17.8%。农业总产值19.6亿元,增长4.5%。出口总值(海关统计口径)6513万美元,增长27.5%。实际利用外资130万美元,增长10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66元,增长1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84.15亿元,比增11.9%。含水口财政总收入11.18亿元,比增4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4亿元,比增49.5%。不含水口财政总收入8.55亿元,比增3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8亿元,比增47.9%。工业总产值118.52亿元,比增1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5.79亿元,比增19.3%。农业总产值25.90亿元,比增4.4%。海关出口总额8315万美元,比增11.6%。实际利用外资222万美元,比增3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7亿元,比增6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2亿元,比增18.1%。农民人均纯收入6954元,比增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8元,比增11.4%。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106.42亿元,名义增速11.88%,实际增速13%。地方政财收入4873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9.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63亿元,经济分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9元。 闽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适中,生物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生产颇为有利。
新中国建立前,广大农民长期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交通不便,经营单一,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落后,粮豆产量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1949年,全县粮豆总产量仅26366.85吨,平均亩产86.5公斤,粮食不能自给。
新中国建立后,闽清农业生产虽有过波折,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加上政府执行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农业政策,兴修农田水利,推广良种,施用化肥,开展科学种田,提高了生产水平,粮食单产和总产量有较大增长。1955年全县总产43167.45吨,亩产139.5公斤,比1949年分别增长63.7%、61.3%。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依靠集体力量,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但由于主观主义瞎指挥、定高指标、刮浮夸风和“共产风”等“左”的失误,一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1960年,全县粮豆总产下降到37913.6吨,比1955年下降12.17%。1962年开展整风整社后,纠正了“左”倾错误,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亿斤大关。“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农民多种经营,忽视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粮食总产长期在1~1.4亿斤左右徘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农业政策,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又得到发展,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79~1983年连续5年增产,1983年产量达117453吨(为历史最高年份),农业总产值达6346万元,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农村畜牧业相应发展,经济作物生产也得到促进。因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等原因,1987年全县粮豆总产为116522吨,亩产544公斤,分别比1983年减少5.1%、3%;但总产值达8496万元,比增33.8%。闽清粮食作物以谷物为主,1987年,水稻占耕地总面积的92.75%,其次为大豆、甘薯。经济作物有茶叶、花生、甘蔗、烟草、中药材等。园艺作物有柑桔、橄榄、蔬菜、白地瓜、西红柿、蕉芋等。其他作物有紫云英、食用菌等。
2008全年,闽清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万公顷,种植蔬菜1.25万公顷,栽培食用菌9595万袋,造林面积0.32万公顷,建成梅溪等名优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200公顷;梅溪檀香橄榄等5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引进了台湾超甜玉米等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项目;19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组织实施金沙、白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666.67万公顷。完成牛头洋等3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建38处人饮工程和102个山地蓄水池。
2010年通过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1203万元,推广再生稻3.6万亩,建立超级稻示范片6万亩,年粮食产量8.56万吨,比增2.1%。积极扶持发展特色农业。新植油茶5000亩、金银花5000亩,新建优质茶园200亩,建成桔林乡100万袋反季节白木耳、上莲乡700亩菌草、雄江镇10万袋灵芝等食用菌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恒大、绿嘉等3个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新建成标准蔬菜大棚315亩。引进台湾雪莲果等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项目。上莲乡脐橙、东桥镇金针菇等9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产地认证。 南宋时期,闽清就有手工业作坊生产陶瓷。明代为福州府3个产铁县份之一。清代、除陶瓷、炼铁外,还有铸锅、土纸、纺织、榨糖、酿酒等生产。
民国时期,县内陶瓷生产开始向细瓷、艺术瓷发展,出现小型水、火力发电以及碾米等现代工业雏形。但至1949年底统计,全县工业产值仅55.0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3%。
新中国成立初期,县人民政府积极扶持私营工业、手工业恢复生产,并着手创办地方国营工业企业。1956年完成对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工业全部公私合营,手工业组成纺织、碗瓷、铁竹木、缝纫、皮革、制鞋、建筑等生产合作社。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29.13万元,比1949年增长4.98倍。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大办“五小”工业,全县一轰而起,办起全民企业76家。由于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加上多数厂场设备简陋,原料缺乏,产品粗劣,经济效益不佳,在1961~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大部分停办,至1963年底只剩14家,工业总产值比上年有所下降。1964年开始回升。“文化大革命”初期,工业受冲击。1968年11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加强对工业生产的领导,经过整顿,原有企业的生产秩序得以恢复,并在不到5年内,先后筹集1000多万元资金,新建县合成氨厂、化工厂、水泥厂、钢铁厂、翻胎厂、水泥制品厂和耐火材料厂等7个企业,使本县工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至1978年,县内27个全民所有制和20个县属集体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总产值达3313.15万元,比1949年增长60.2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调整县内工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县资源优势,新建县味精厂,扩建县造纸厂和第一、第二瓷厂等骨干企业,使全县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县内全民所有制和县属集体所有制的工业计58家(含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家),职工8190人,工业总值8488万元。比1978年增长1.56倍,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9.9%。乡镇企业,由1978年的495家发展到1987年2330家,总收入13511万元,比1978年增长10倍,超过县属工业总产值59.17%。
20世纪80年代,县内工业门类有陶瓷、冶金、电力、化工、造纸、机械、建材、酿造、食品、印刷、纺织、塑料等19个,产品有日用瓷器、建筑用瓷、高低压电瓷、碳酸氢氨、矽铁、水轮机、水泥及水泥制品、机制纸及纸板、耐火材料、雨伞、味精、蜜饯、海藻酸钠、塑料制品、翻胎、服装、家具等700余种,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日用瓷器、电瓷、机制纸、海藻酸钠、工艺竹编、雨伞、味精、山苍籽油、钨砂、钾明矾、瓷土、矽铁、蜜饯等16种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欧美、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工业品外贸出口总值达991.53万元,占全县外贸总值的93.78%。
2008年,全县47家规模以上建陶企业年创产值29.6亿元,其中5家建陶企业实现产值超亿元;30家规模以上电瓷企业年创产值7.8亿元。新东方陶瓷等18家企业实现增资扩产,新上亿邦等3个工艺品项目,雅顺板材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工作的若干意见》,表彰了2006年度实施品牌战略先进企业17家。红叶、旭日陶瓷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欧美陶瓷等5项产品获市产品质量奖;金盛公司“金盛”商标被评为省着名商标;金陶公司“凯佳丽”等5家企业的商标被评为市知名商标。
2010年全县工业区共会审27个拟入区发展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新上大业、盛利达、联兴等3家新型建材项目,引进联合电工电瓷、万腾电瓷附件等一批电瓷项目。全县在建和新建工业项目27个,总投资12.98亿元,其中新丰陶瓷扩产、汇农食品等项目已建成投产。34家企业共投入2.2亿元实施技改,其中金盛钢业完成炼钢车间技改,年新增产值4亿元;小神龙表业启动二期项目,年新增产值1亿元。积极推进陶瓷企业清洁生产,豪业等6家建陶企业和百纳等10家电瓷企业改用天然气,财政兑现企业使用天然气补助补贴177.5万元。金陶、中陶等3家企业安装了轨道式锅炉煤耗效率测量装置,燃煤节省率达10%以上。

‘贰’ 超市公司简介范文

超市及超级市场,一般是指商品开架陈列,顾客自我服务,货款一次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下面是超市公司简介 范文 欢迎参阅。
超市公司简介范文1
广州市荟翠超市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总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目前拥有6家门店,分布在海珠区、白云区、荔湾区、番禺区,有员工500多人,总资产4500多万元。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荟翠超市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荟翠公司是广州市连锁零售行业的后起之秀,是广州连锁零售企业中最具有经营活力的民营企业之一。荟翠超市真诚希望你的加入,荟翠的明天会因你更美好!现因业务需要特诚招有识之士加盟。
超市公司简介范文2
广东广垦恒之康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广州恒之康食品有限公司,为央企农垦集团旗下子公司之一,公司创立于2009年,位于广州天河商业圈繁华地带,是一雀或漏家涉足于农业产品领域及家禽类食品经营为主业的公司,公司在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同时,加大了“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推广力度,在政策带动下让大批的农户养猪致富,一直以来,恒之康的发展方向是以管理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致力于让养殖户脱贫致富的民生企业。目前,公司集养殖、生产加工、连锁专卖店、旗舰店、直营店、餐饮配送于一体,由广州天河肉联厂检验屠宰,由广州研发中心、切割中心、营销中心形成了研、产、销三位一体的经营发展体系。

公司拥有旗下品牌“黑加宝黑土猪”商标,2009年-2010年分别荣获了国家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出口农产品”证书,公司享有湖南娄底市团差政府的大力支持,专业的团队为广大消费者的品质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超市公司简介范文3
广州好又多超市简介

1997年8月8日公司首家连锁店----广州天河店在中国大陆亮相以来,陆续在全国各地开业(含加盟)达100多家店。广州、深圳、湛江、中山、东莞、番禺、佛山、福州、福清、厦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温州、宁波、绍兴、义乌、嘉兴、常州、武汉、长沙、北京、哈尔滨、大连、成都、绵阳、南充、重庆、昆明、西安等城市均设有分店。

好又多的 企业 文化 展现在:员工文化、经营文化及发展文化。

员工文化:“培养、负责、活跃、激励”,好又多挖掘员工的潜能,和企业共同成长。

经营文化:“让顾客永远满意,对自己永远不满意。”

发展文化:“抢机盈利,精益求精,永不服输,永争第一。”

核心价值

服务--为顾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是好又多努力的目标

分享--好又多为员工提供知识分享和 经验 交流的平台

诚信--好又多以诚为本,为顾客提供诚信的服务

拼搏--好又多在拼搏中求发展,力争上游

团队--好又多为所有员工创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创新-- 创新思维
超市公司顷烂简介范文4
江西省直补农机超市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是在江西省农机局领导下,在省、市、县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管下,探索农机补贴新型营销模式,加强农机补贴政策阳光操作力度,贯彻执行农机补贴政策的惠民便民经营机构。

农机超市选址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国际展览中心f展馆,该中心地处江西省的行政经济中心,南邻昌樟、赣粤、沪昆高速,北接昌九高速,与南昌大桥擦肩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利。农机超市室内占地面积12467平方米,室外面积9650平方米。

企业使命

为农民提供便捷、为商户搭建平台、为社会创造财富。

企业愿景

不断探索并优化农机补贴新型营销模式,致力于成为国内农机服务行业的知名品牌。

客户、资金流量

江西省直补农机超市邀约名商户入驻,将联合为江西省农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届时光临农机超市人员将近人/年,产生农机销售近台/年,所形成资金流约元/年。

发展规模

江西省直补农机超市为江西省首家大型直补农机超市,辐射区域

为江西省各个地区,超市内经营农机种类和品牌均进入江西省2010年补贴目录。直补农机超市诚邀各地农机商户,以专业的队伍、严谨的管理、先进的设备,着力打造惠民便民的阳光超市,力求做到更好,服务于客户。
超市公司简介范文5
乐活城超市有限公司简介

乐活,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它代表了一种贴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态度。乐活族是当今社会一个新兴生活型态族群,他们主张:有机健康新生活。北京乐活城超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地处京顺路天竺高档别墅区附近。继2006年9月乐活城有机健康生活馆北京旗舰店开业后,公司陆续在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成都等地建立了多家分店和专柜,专营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的有机食品。超市装修统一采用木质环保结构,古朴清新的风格更显得与自然亲近。超市内有机食品种类丰富,并配有免费的营养、烹饪学习课程,让人们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中享受有机食品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这里是中国最接近健康的地方。

2001年公司在北京密云县建立了面积广达22,000亩的“之万农庄有机纪念农场”,农庄维持了最原始的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的生长规律,所有动植物都采用最环保最科学的 方法 养殖和 种植 ,使得这里成为全中国相当珍贵稀少的有机生态庄园。公司还严选国内及国际间已获得有机认证并具有公信力的品牌并使用专业化的采购系统及产品追踪系统,使得有机食品的品质保障达到最大化。

公司秉持着诚实、热情的心经营有机健康产业,积极倡导有机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原味的产品时,也力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鼎力为人类健康、社会和谐、地球安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京乐活城超市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朝阳区京顺路天竺高档别墅区附近,继2006年9月乐活城有机健康生活馆北京旗舰店开业后,公司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等地建立了30多家分店和专柜,专营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的有机食品。乐活城超市装修采用统一的绿色木质环保结构,古朴清新的风格更显得与自然亲近。超市内有机食品种类丰富,并配有免费的营养、烹饪学习课程,让人们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中享受有机食品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这里是中国最接近健康的地方。

乐活Lohao是由Lifestyle of health and organic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它代表了一种有机、健康的生活态度。北京乐活城有机健康生活馆现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等地建立了30多家分店和专柜,专营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的有机食品。我们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最值得尊敬的有机连锁店。乐活城出售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超市公司简介范文6
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设立于1997年,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约为34.1亿元,员工总数已逾万人。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位列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百强连锁企业之中,公司还是山西省政府重点联系的30家民营企业之一。2012年,企业资产总额34.1亿元,销售额45.5亿元,年缴税额1亿余元。

公司现有连锁门店85家,主要分布在太原、晋中(榆次、介休、文水、平遥等)、晋城、长治、临汾(霍州)等地,目前已全面向全省11个地市拓展,预计在未来3~5年内,在全省门店数量达到200余家,销售额突破150亿元。

公司拥有一座华北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美特好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该项目一期占地面积247亩,包括30000㎡冷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和28800㎡常温物流配送中心,配套用房2万平方米,物流配送车辆100多辆。配送中心配有1000m3/d污水处理站和零度垃圾处理回收站,将来可实现污水零排放和绿色垃圾循环处理;整体工艺流程设计为欧州顶尖物流专家多瑙尔博士设计,生鲜(农产品)加工、储存中心部分为日本着名的大商工业株式会社白男川﹒武彦社长设计。项目一期总投资额5.2亿元,集常温商品存储、配送,生鲜商品检验、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居于同类项目的领先水平。项目全部达产后,常温物流

每日配送件数平均约10万件,低温商品日配送量达700吨,年配送量合计为73亿元,年上税额1亿余元,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解决部分附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太原市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叁’ 福安市属于哪个省

福建省
福安,本为幸福安康的意思,另有城市福安,是福建省宁德市辖市,是海西东北翼的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的重要疏港通道,环三都澳区域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是全国及福建省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
【地理环境】
福安广场全景
福安,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6°41′—27°24′,东经119°23′—119°51′,辖区东西相距37千米,南北相距80千米。东邻柘荣县、霞浦县,西连周宁县,北毗寿宁县、浙江省泰顺县,南接宁德市、三沙湾。福安地处闽东地理中心,闽东山地北部,鹫峰山脉东南坡,太姥山脉西南部、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势从东、西两侧向交溪谷地倾斜。交溪、穆阳溪纵贯中部,向东南注入三都澳。海岸线长100千米,有岛屿13个。沈海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市境,小浦公路横穿中部。赛岐港为闽东主要港口。年均气温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7天。[2][3]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福安设有2个省级开发区,下辖18个乡镇3个街道: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城南街道、城北街道、阳头街道、城阳乡、坂中畲族乡、赛岐镇、穆阳镇、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溪潭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湾坞乡、溪尾镇、松罗乡、溪柄镇、潭头镇、上白石镇、范坑乡、社口镇、晓阳镇。[4]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福安城市一角秦属闽中郡,汉初隶属闽越国,公元前85年(汉始元二年)属冶县,东汉为会稽南郡地,三国属吴国建安郡东安县地,晋、南朝属温麻县。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属原丰县,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属闽县,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起属长溪县。[10]
公元1245年(南宋淳佑五年)析长溪县西北二乡、九里建福安县,直隶福建路福州。公元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福安县改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宁州。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福安县隶属福州府。公元1455年(景泰六年),划出平溪里的十一至十四都归新置寿宁县。公元1473年(成化九年),福安县属福宁州。公元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福安县隶属福宁府。
公元1913年(民国2年),福安县隶属东路道(道治在今闽侯,民国3年改称闽海道)。公元1925年(民国14年),福安县直属福建省。公元1934年(民国23年)7月,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公元1935年(民国24年)10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长乐县,公元1938年即民国27年移驻闽侯)。公元1942年(民国31年)5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次年9月移驻闽侯)。公元1943年(民国32年)9月,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公元1947年(民国36年)4月,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公元1949年(民国38年)7月19日,福安县解放。9月30日,福安县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1950年3月改为福安专区)。1970年2月,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机关迁驻宁德,1971年6月,福安专区改称宁德地区,福安县属宁德地区。1989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准福安撤县建市,仍属宁德地区。现由宁德市代管。
1958年9月,全县设15个公社、445个生产大队。1984年废弃“政社合一”制度,全县设5个镇、10个乡、3个畲族乡。
1990年,福安市辖有8个镇、8个乡、3个畲族乡,20个居委会、449个村委会,230个居民小组、2140个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万人,汉族人口占88.73%,畲族人口5.8万人,为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市)。市人民政府驻城区中兴路26号。
1997年,福安市面积1880平方千米,人口56.7万,畲族占总人口的11.5%。辖3街道11镇4乡3民族乡:阳头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赛岐镇、穆阳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溪柄镇、上白石镇、社口镇、潭头镇、晓阳镇、溪尾镇、溪潭镇、城阳乡、范坑乡、湾坞乡、松罗乡、坂中畲族乡、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市政府驻韩阳。
2003年,福安市辖3个街道、11个镇、4个乡、3个民族乡:阳头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赛岐镇、穆阳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溪柄镇、上白石镇、社口镇、潭头镇、晓阳镇、溪尾镇、溪潭镇、城阳乡、范坑乡、湾坞乡、松罗乡、坂中畲族乡、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5]
[编辑本段]【经济建设】

经济概况

2008年,福安完成生产总值109.47亿元,增长21.5%;财政总收入7.66亿元,增长47.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92亿元,增长39.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6.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居宁德市第一。

农业经济

2008年,福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87亿元,增长4.9%。粮食总产10.30万吨;茶叶、葡萄、水产、畜牧四大产业产值17.83亿元;成功举办“坦洋工夫”杯首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公开赛、第二届南国葡萄文化节;完成茶树品种调整400公顷;推广葡萄设施栽培40公顷;新增造林1600公顷。新增省级和宁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拥有省级农业品牌5个,成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50多家。30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村级供水工程56处、海堤除险加固2.8千米、“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187千米。

工业经济

2008年,福安工业总产值175.6亿元,增长3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38亿元,增长40.8%。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和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51.65亿元,其中电机电器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增长27.5%;船舶修造业产值40.15亿元,增长60.6%;食品工业产值9.5亿元,增长26.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亿元企业7家,白马、泰格、安波3家企业产值突破5亿元。“泰格”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实现宁德市工业企业国家级品牌零的突破;新增省级着名商标4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六大工业集中区建设全面推进;成立了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分院、船舶交易管理中心、全国首家农业担保机构——福建恒泰担保有限公司等产业配套组织。

第三产业

2008年,福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9亿元,增长17.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农家店160多家,海峡大茶都一期初步建成,签约入驻茶商170多家。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20个,完成投资7.76亿元,增长74.3%;销售面积28.1万平方米,增长112.6%。完成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冰臼群自然景观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工作全面启动;溪塔葡萄沟获得国家AA级旅游景区称号并正式对外营业,全市旅游接待量达10多万人次。

外经外贸

2008年,福安出口总值3.54亿美元,增长44.6%。电机电器出口突破3亿美元,年自营出口总值超过800万美元企业达12家,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9家,安波公司荣获全国首家电机出口免验资格,凯捷利集团获得产品免检资格。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95万美元,增长63.5%。“6·16”宁德投洽会、“9·8”中国投洽会、香港投洽会共签约项目17项,总投资42.38亿元,已动工或投产11项。“6·18”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对接项目55项,总投资4.4亿元。晋京举办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和山海经贸对接活动,签约项目6项,总投资2亿元。世界超强电机企业——台湾东元集团电机工业园项目成功签约。[6]
[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项目建设

2008年,福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增长35.3%。8个省、宁德市重点项目、19个考核类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2亿元和3.77亿元。50万吨冷轧硅钢一期、潭头水电站、变电所建设、湾坞环岛路一期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银嘉电机、立松铸造、甘下线奎聚段改线、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西部通道一期、火车站站前广场通站道路、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等项目动工建设,输变电线路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宁武高速福安段、白马港铁路支线、大唐火电厂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投入经费1700多万元,实施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民生保障

2008年,福安实施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6项、宁德市级科技项目3项,专利授权142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教育对县督导达到宁德市二类优秀标准,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70.2%,二中、三中晋级为二级达标,六中、八中通过三级达标验收;实施中小学危改、布局调整项目14个,改造农村薄弱初中和寄宿制完小校20所。完成松罗、湾坞等卫生院改造,落实卫生院在岗人员工资及项目补助735万元。阳头察阳黄氏宗祠、晓阳太后宫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坦洋、楼下村成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村级广播室106个,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120个、“模改数”272个村。获得宁德市第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福安籍运动员林忠仔两次获得国际性射击比赛冠军。计生工作实现三类先进市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7.32‰。

人民生活

福安别墅新区2008年,福安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2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4966元,增长13.9%。全市新增就业6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失业、医疗、养老、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人数13.7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2.9万人2136万元、城市低保5196人39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1.7万户41.2万人,参合率81.2%,直接受益农民8314人次,补偿医疗费1051万元;2375名医改前破产关闭的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退休职工纳入医疗保险。实行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经济适用住房一期建设正式启动。发放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和限额项目资金91.6万元,争取库区设施改造资金27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受益学生3.1万人,城区中小学校接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4400人。[11][6]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风景名胜:福安十景(坦洋醉茶、白马飞虹、富春揽翠、柏柱寻踪、古塔凌霄、瓜溪叠瀑、狮峰听禅、廉水清风、白云佛光、蟾溪问石);[7]白云山、葡萄沟、绿竹长廊、福安狮峰寺、福安冰臼;[8]
文化遗迹:古廊桥、奎光阁、凌霄塔、廉村古道、廉村古宅、廉村古屏风、理学名宗、东宫侍读;[9]
[编辑本段]【名优特产】
坦洋工夫红茶: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被中华名人协会指定为中华名人特供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