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有一枚裕民通宝,背面是工壹两,请帮忙鉴定一下价值
首先 你的这枚钱是100%的假钱 真钱看图 不过背一两的我没有
康熙十二年(1673年)撤藩令颁布后,当年11月藩王领袖吴三桂首先发动叛乱,第二年正月耿精忠在福州也相继起兵,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统兵三路向清军发起进攻。攻占江西后,因军队粮饷不足,耿精忠即在福州耿王庄鼓铸“裕民通宝”铜钱。康熙十五年(1676年)8月进攻浙江舟山前夕,耿精忠部将投清,耿被困福州城中,最后被迫出城投降,在清廷平定“三藩”之乱后被处死。
“裕民通宝”钱,在当时为一种权银钱,即表明对银作价,其普品背铸“一分”、“一钱”等字样,每枚铜钱可兑换一分银、一钱银。此钱背铸“一两”字样即可兑一两银。宋、元、明、清时期,金钱的魅力有增无减,有“百金买骏马,万金买高爵”之说,以军官出征时,用钱买人头,按人头数目论功行赏。此“裕民通宝”背“一两”兑银一两的大钱,极有可能是耿精忠被困福州城时所铸,论功赏给其军官,全力抵抗清军以求一隅。因其铸期短、铸量极少,加上战争转移阵地遗弃的关系,保留下来的今极为少见,以至平叛后乃至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查禁、大量收缴、销毁,严革伪号杂钱时,此“裕民通宝”背“一两”权银钱一直遗漏在民间而未被官方发现,属出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