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喝茶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十月一深圳周边哪里好玩 2025-05-24 06:34:52
深圳市潮旺牛肉店怎么样 2025-05-24 05:48:04

福州喝茶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4-22 14:41:23

❶ 福建人喝茶有哪些讲究,有什么起源

福建人喝茶,非常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水要以山泉水为最佳,火以炭火为最佳,茶具则以紫砂壶为最佳。我们知道,经常使用的茶具,里面会结上一层茶垢。福建人认为,这层茶垢是茶具的精华,茶垢越厚,说明茶具越宝贵,爱惜得不得了。

福建人请你喝茶,一般不说“饮茶”,而说“吃茶”。这是因为,以前福建人是真的将茶叶作为食品食用。这就是擂茶。擂茶里面,除了茶叶,还有花生、绿豆、芝麻、绿豆等配料,食用后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如今福建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还保留着吃擂茶的习惯。而在不吃擂茶的地方,主人也会在茶杯旁边摆放一些甜食、糕点,作为“茶配”。

在泡茶时,要先将清水烧沸,将茶壶和茶杯烫热。随后,是冲泡茶叶。这时候,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是为“高冲”。茶叶泡好后,主人亲自将茶水从茶壶里倒入茶杯,这时候茶壶和茶杯的距离要比较近,是为“低斟”。如果请你喝茶的是闽南人,客人不止一个,他便会在斟茶时将几个茶杯相挨,来回斟至七八分,是为“关公巡城”;茶壶里剩下的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是为“韩信点兵”。

斟茶完毕,主人会等客人先端杯子,然后才自己端杯子,这与酒桌上的“先干为敬”截然相反。

有意思的是,在福建,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往往以右手中指、食指在桌子上轻轻敲打3下,表示尊重。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礼仪,流行于福建、广东一带,据说与干隆皇帝微服出访有关,是否为真,有待专家考察。

❷ 为什么喝茶在中国许多地方叫“吃茶”

在华东一带盛产品质好的茶叶,所以华东地区的人们喝茶时,不小心把茶叶喝到嘴里,是不会吐出来的,而是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吃茶即喝茶一义由此而来。
补充:
相传,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中国。据说,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人是神农,他曾尝百草,中毒后用茶叶来解毒,因此将茶判断为一种药,所以大概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时期,茶一直被作为药品服用。

而《诗经》中曾有记载:“堇荼如饴,皆苦莱也”;唐·颜师古《匡谬正俗·苦菜篇》中说道:“神农本草经中,苦菜名茶草,治疗疾病,功效极多,陶弘景误当为茗,茗豆有此效乎。”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人认为茶起于上古,有人认为起于周,也有人认为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等。但因唐代以前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陆羽将“荼”字减一笔而成就了如今流传的“茶”字,因此后人将茶起源定于唐代。

唐代,饮茶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放到水中去煮。所谓“吃茶”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在唐代已经非常流行。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这种吃法。

由此可见,古人认为茶为苦口良药。而在唐以前,茶均使用药用煎法,被称为“吃茶”。又因自唐代以来,福州作为福建省,乃至中国的主要茶产区,其对茶的饮用方式沿袭了当代的饮茶时尚——“煮”之。因此,古时福州话中,饮用茶非“喝茶”,而是“吃茶”。

❸ 喝茶为什么叫用茶。很多古装电视剧里面都有这样的场景,“请用茶”。 求专业解答。

古人认为茶为苦口良药。而在唐以前,茶均使用药用煎法,被称为“吃茶”。又因自唐代以来,福州作为福建省,乃至中国的主要茶产区,其对茶的饮用方式沿袭了当代的饮茶时尚——“煮”之。因此,古时福州话中,饮用茶非“喝茶”,而是“吃茶”,望采纳

❹ 为什么喝茶叫吃茶

那是因为古人的“茶”和我们现在的“茶”不一样啊,古时候的“茶”更像是一道菜或者一碗大杂烩之类的吧。我们现代人,喜欢喝茶的,往往会冲泡一杯茶,捧在手中,闻着那清香,抿上一口便觉得是人间至味,觉得自己沉浸在淡泊的气氛之中。但是呢,在古时候,起码在唐朝之前包括唐朝,这个“茶”可不是像现在这样的。

这种将茶叶煮成粥吃的风气,一直被沿袭下来,直到后来明清时期,茶才从熬煮变成了冲泡。所以说,从最开始的时候,茶这种东西并不是饮品,而是一种药材,因为其口感苦涩,所以才导致大家在里面加入一些调味料或者其他的干果之类的掩盖它的苦味。一直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叶的处理工艺水平得到提高,才可以直接冲泡,茶也变成了饮品,从“吃茶”变成了“喝茶”。

❺ 喝茶充满仪式感的福建人,还会有哪些有趣的讲究

十几年前,我还在广州工作时,认识了一位福建朋友。有时候,这位福建朋友会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每次一登门,他便会拿出一套茶具,泡上一壶铁观音或者乌龙茶,让我体验一把福建人的茶文化。

福建境内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山地、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种地形,不利于稻谷、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生长,却很适宜种植茶叶,有道是“名山出好茶”。比如武夷山出产的大红袍,安溪出产的铁观音,都在全国享有盛誉。


倒茶

有意思的是,在福建,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往往以右手中指、食指在桌子上轻轻敲打3下,表示尊重。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礼仪,流行于福建、广东一带,据说与干隆皇帝微服出访有关,是否为真,有待专家考察。

❻ 福州人有什么喝茶习惯吗

福州人饮茶大有北方神韵:一个大茶壶,随便抓点茶投入壶中。 茶多是当地产茉莉花茶,冲上一大桶开水,浸泡后花香四溢。喝时,最好再搁上一会儿待凉了喝,我曾在同学家对着茶嘴,轮流传着灌,很过瘾的。
不讲究饮茶程式,茶具也多用福州闽清产的大茶壶。对茶香、汤色及冲泡程序根本没讲究。
宜:大口牛饮很解渴过瘾。
厦门人饮茶基本是广东潮汕那套:喜欢把茶米满满塞尽茶壶里,倒出来的茶汤黑黑厚厚跟酱油似的。
茶也不是什么好茶,多半是一枝春等全发酵类红茶。喝起来初感苦涩难咽、回喉甘厚。但缺少功夫茶观颜茶色这道程序。喜用江苏宜兴紫砂壶茶具。
宜:治肚油口腻消化不良之症。简单说吧,就是洗胃。
泉州受安溪影响较深:
喜欢把茶米以三分之一装入茶壶之中,泡出来的茶汤金黄色的,茶水清澈见底。
茶叶多是用安溪铁观音,喝出来入喉顺滑,舌尖清甜、喉腮回味溢甘。
对壶、杯、水非常讲究,爱用泉州德化县产的瓷制茶具。
宜:闲时泡茶消磨时间。
友善的猪:楼主好像很偏向泉州人呀!
宝哥:不不不不,误会误会!茶就是茶,这跟酒就是酒一样,不过是性情之物,非生活必需品。千万别过份拔高,上升到意识认识上来,那就糟了。
六桂堂主:泉州人喝茶是挺讲究的,有泡功夫茶的味道,麻烦死了,如果没有客人来的话,我宁愿喝白开水。
007:泉州喝茶讲究过程。
无梦:福建的茶道首推武夷山,这里的茶文化别具一格,茶道已修炼成为艺术了。
宝哥:嗯,武夷山(岩茶)。其采摘过程在过去是非常讲究的。但仅限采摘那三棵(有人说是五棵)大红袍。冲泡过程多是以功夫茶冲饮过程为蓝本。因为过去其泡饮过程并无多大讲究。我2002年“五一”曾与守护大红袍的第某某代守茶人聊过。
宝哥:自己喝没有那么多程序,顶多冲一遍倒掉,一直泡到无味为止。但喝着喝着会上瘾的,跟吸烟一样,一天不喝都让人受不了。
无梦:我喝茶喜欢的就是那些繁琐的程序,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几乎每年都要去一趟武夷山,每次去,寻一清雅处喝茶品茶是必不可少的功课,最恋的不是大红袍不是肉桂,恰恰是女孩们在茶香四溢中演绎出的从容优雅的茶道。
Hdfp:各种茶的泡、饮、品是不同的,决不是手法越复杂就越好。
宝哥:复杂的手法,多是为了程式美。你说得没错,在家里决不是这样泡的。
可爱小狐狸:我朋友在泉州,一天到晚都在喝茶。
宝哥:几乎都成了风气了,就像大连人说足球,不说都不行了。
Dsgsy___301:厦门人也非楼主所说的那样,我对泉州人不了解,也就不说了,对厦门人,偶(“偶”即“我”——编者注)还是有发言权的!还有我们漳州人也都喝功夫茶啊,安溪茶,武夷茶,还有本市的白芽奇兰,潮汕地区的一些名贵乌龙茶都是我们的爱好!
喝茶作为一种习惯虽然很常见,但要想真正领悟茶,决不是每个喝茶的人都能做到的,真羡慕生长在茶乡的朋友们,毋置可否,他们拥有最佳途径,他们无需另外花时间去培养对茶的爱,因为他们早已与茶融为了一体。

❼ 为什么福建人喝茶怎么哪么讲究起源

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闽小记》称:“建州贡茶,自宋蔡忠惠(按:即蔡襄)始。”(清·周亮工《闽小记》卷1《闽茶曲》)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称喝武夷茶后有“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之感。范仲淹更以“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载”的诗句赞誉武夷茶为仙品。因而古人有“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阳羡,宋人最重建州”(明·许次纾《茶疏》)之说。宋代,武夷山建立御茶园。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也成为贡茶。明正德年间,仅南靖一地,年贡茶叶76斤。清代以来,随着茶叶转输入欧,福建茶叶更名扬海外,英国人尤嗜闽茶,在英国诗人拜伦和爱德华·扬的诗行中均出现“武夷茶”的名字。据茶叶专家考证,欧洲人的“茶”字读音与闽南方言茶的发音有直接的俗缘关系。闽南地区称茶为“TAY”,荷兰人购回福建茶时,便根据厦门音将茶译成拉丁语的“Thee”。其他欧洲国家均仿效之,如英语称茶为“Tea”,法语为“The”;德语为“Thea”丹麦、瑞典为“Te”,均为“Tay”之转音。

福建既是茶之王国,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

闽南茶道

据《闽杂记》载:清代“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器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杯极小者,名若琛杯。茶以武夷小种为尚。有一两值番钱数圆者。饮必细啜久咀,否则相为嗤笑。或谓功夫乃君谟之误,始于蔡忠惠公也……故尚此茶,取其饮不多而渴易解也。”(清·施鸿保《闽杂记》卷10《功夫茶》)喝茶既为时尚,于是“彼夸此竞,遂有斗茶之举。有其癖者,不能自已,甚有士子终岁课读,所入不足以供茶费。”(清·道光《厦门志》卷15《风俗记》)另据《龙溪县志》载:“灵山寺茶,俗贵之;进则远购武夷茶,以五月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礶,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以琯溪之箑,盛必以长竹之筐。凡烹茗,以水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为上,惠民泉次之,龙腰石泉又次之,余泉又次之。穷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赀岁数千。”(清·干隆《龙溪县志》卷10《风俗杂俗》)清代的这些饮茶把式一直沿续至今。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还有谁家“结牙”多,谁家最有礼的说法。因此,若顽童不慎摔坏“结牙壶”,老人极为心疼。水以泉水为佳,民间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说。火则以炭火为主,烧水至“三沸”再置于“盖瓯”中冲泡。总之,旧时“茶房四宝”(潮州炉、开水壶、小茶壶、小茶杯)现今仍为家家必备之物。人们喝茶“功夫”之细,与清代并无二致。

闽南一带,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tay,泡tay。”(tay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故同安一带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待客多用安溪铁观音、毛蟹、梅占、黄旦、水仙等乌龙茶佳茗。泡茶时,先将壶水烧沸,然后将小茶壶及口不盈寸的小茶杯烫热。冲泡时,壶口距茶壶约1尺余,斟茶时手却放得很低,称之为“高冲低斟”。这温壶、烧壶、运壶、斟茶的规程一气呵成,自成妙境。所砌之茶,水色金黄,清香扑鼻,回味甘醇。尤其是那斟茶,几个茶杯相挨,要来回斟至七八分,谓之“关公巡城”,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称“韩信点兵”。主人给谁添茶,谁便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据说当年干隆帝微服出访,为大臣斟茶。大臣诚惶诚恐,用两指三叩桌面,以示两脚跪地三叩头。相因成习,遂成了闽南及广东潮汕一带茶俗之一。这一习俗泉州最明显,惠安、晋江一带叩指次数较少。

闽南“茶道”除“饮”之外,还很讲究“品”,品茶时要眼、鼻、口并用,色、香、味同辨。一些地方待客品茗时头遍茶还要倒掉。品时,要小口相呷,形如啜酒。整个“品”、“饮”过程进退有节,出入如仪。

闽南人还有饮早茶之习。同安俗云:“清早一杯茶,赛过吃鱼虾。早上茶一杯,胜似吃雄鸡。”同安人喝早茶习惯配油条,而厦门人则以油条、炸枣、发粿、花生糕、贡糖等为“茶配”,讲究的“茶配”有龙海的“双糕润”,南靖的“米香”,平和的“枕头饼”。吃早茶一般在家中,也有上“茶桌仔”(即茶楼、茶馆)的。因早茶能醒胃健脾,近年省内大中城市部分居民也流行喝早茶。

此外,闽南及闽北一些地方还有一种以中草药与茶配制成的茶饼。闽东霞浦人称之为“草茶”,具开胃消食、健脾提神及醒目的功效。很受当地人喜爱。

闽南之外,各地区喝茶的道道也很多。福州人喜饮“明前花茶”(即以清明前的青绿茶为茶坯,与茉莉花合制的茶)。这种茶福州人几乎家家必备。茶具则不似闽南那般讲究,大杯小碗均可,喜大口喝。闽西连城一带茶俗较纯朴,客来时,一般用早已煎好的“茶婆”(一种粗茶)大碗相敬,很有气派。各地还有以“糖茶”(有红糖、白糖、冰糖之分)待客的习俗。大田、顺昌一带每遇客至,农户均要置一茶杯,放入一块大冰糖,以茶冲之,当地人称之为“冰糖茶”,为待客的较高礼遇。

擂茶

在闽北及闽西北山区还有一种古朴奇特、热闹有趣的“茶道”——擂茶,它足以和功夫独到的闽南“茶道”分庭抗礼。喝擂茶,盛行于将乐、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宁化、顺昌、明溪、武平等地,其中以将乐擂茶最具代表性。

擂茶,俗称“客茶”,因为它是客家人的饮茶习俗。原名叫“三生汤”(主料为茶叶、生米、生姜)。在各地还有种种别称,宁化称“米茶”,将乐称“揉揉茶”,泰宁人称“泡茶”(遇婚喜时请喝的擂茶称“喜茶”)。这些地区民众自古视擂茶为家珍,凡走亲串戚,朋友聚首,婚丧喜庆或邻里龃龉释嫌都要喝擂茶,沿袭经年,成了当地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擂茶的制法是将茶叶(或茶梗)、生姜、芝麻、爆米、猪油和盐等混合,经水浸后放在陶制的“擂钵”内(擂钵形如瓷碗,重而厚实,钵内壁斜刻着道道齿痕,以增强摩擦力),用油茶树做的“擂棒”反复擂成糊状,即成“擂茶脚子”。将“脚子”放在茶碗里搅匀,再冲入沸水,就成了一碗集香甜苦辣于一炉的擂茶了。盛夏酷暑,饮上一碗,顿觉口舌生津,香溢齿龈。有些地方还加入些中药,使能清热解毒。将乐民谣曰:“白芍甘草和麻仁,元参石斛合黄芪”。加了这些药物,就成“药食兼俱,味中有味”的饮料。喝擂茶与闽南人吃早茶一样往往也有“茶配”。光泽人喝擂茶时要配花生、瓜子、炒黄豆、米花及腌菜、笋干等食品。闽北流传的一句口头禅“喝擂茶,吃粑粑;壮体格,乐哈哈”。反映喝擂茶配茶食的好处。

喝擂茶可作为乡人联络感情的一种活动。农闲期间,从村头到村尾,挨户叫茶,妇女们三五成群地来喝茶。茶兴浓时,苦恼伤心事全抖光。如有客人路过,农家主妇总会客气地招呼:“喝碗擂茶走啰!”过路客欣然入门,喝毕擂茶,道声谢再扬长上路。好客的客家人见人擂茶喝得越多、心中越高兴。常逢人便说:“我今天擂过三遍茶了”。

一些地方,喝擂茶还是喜庆的象征。光泽的止马、李坊等乡,人家凡生男育女、孩子过周岁以及遇第一次接岳母娘、接姐夫、接新妇、女儿订婚等日子都要请全村人喝擂茶。有时专请妇女(除姑娘外)大喝擂茶。今天东家、明天西家,家家叫吃擂茶。且无分昼夜,边吃边聊,其乐融融。有吃上几天者,也有吃上一个月的(如小孩出生时)。当地农家户户都有擂茶工具,每户一年要准备十几斤茶叶。

闽南人小杯细啜品“功夫茶”,闽北人用大碗饮擂茶,一南一北,一个精雕细琢,一个古朴粗旷,风格迥异,却又相映成趣。

❽ 网络语[喝茶]是什么意思

近几年网上很多术语都和“茶”有关,那么网上泡茶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码字吗?其实“泡茶”这个码字的意思是想和对方有亲密关系,只是没有广泛使用。

“给你买茶”和“给你买咖啡”这两句话,经常出现在TVB电视剧中,意思是请你“说话”,这样你在行为和言语上就可以小心了。不过网上的术语“泡茶”其实和这两行字没什么关系,只是略显琐碎,是很多男人的暗语,所以也有冒犯之意。

❾ 福州人喜欢喝茶吗喝什么茶呢

福建人都喜欢喝茶,错觉吗?福建盛产茶叶,福建的名茶也很多,或许是因为福建好茶多,然后,很多人都喜欢喝吧!福建茶品种丰富,其乌龙茶、白茶、红茶、绿茶、花茶等都有很不错。对于喜欢喝茶的用户,福建的很多茶都值得品一品。

一.乌龙茶-安溪铁观音

福建的铁观音和武夷岩茶,都属于乌龙茶,且都很有名。安溪铁观音,主要产于福建安溪,是乌龙茶中非常不错的代表, 属于半发酵茶类 。

白茶, 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白茶,和绿茶、红茶、乌龙茶相比,并没那么常见,但其口感别有一番风味,这也显得福建的白茶很特别。

四.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 又叫茉莉香片,属花茶,和我们常见的“花茶”或有所不同,也有根据茶坯来区别茶类的,常用绿茶做茶坯,也便称其为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