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评价福州这个城市
评价一个地方怎么说呢?你喜欢的话你就会觉得他非常的好,你不喜欢的话,他也就万般的不堪了。
发展:
其实我觉得福州这个城市还是发展得相当的迅速的。每个人对福州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其实在这个到大不小的城市之中,评价起来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它与大城市比,肯定是小的,发展都不完善的,但是它在小城市中发展得又是比较好的,还是能引起福州本地人的自信的。也是福州人的骄傲。
总结:这始终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命题,但是就我而言,我觉得他是好的吧。
❷ 为什么福建的发展明显不如临近的广东和浙江省
广东:
1、排头兵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干劲,这绝对是全国人民需要向广东人学习的,这是我最佩服粤人的地方,这也毫无疑问是未来中华复兴的重要动力。
2、在经济上,只弄广深,不搞非珠,是一大失误。湛茂和潮汕位置绝佳,居然不如中西部,当需广东省政府检讨。今后10年粤省成败关键在非珠,非珠发展从交通建设和教育投资开始。港珠澳大桥之争,有香港自私的考虑,但广东也有责任。希望这桥赶快修好!在港粤之争里,中央只能偏香港;但港台之争,中央绝对偏台湾。最近有香港媒体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三通,会损害香港作为两岸贸易中转港口的优势,损害香港经济利益;结果中央很不高兴很恼火。这只能说明这家媒体太不识大体了,呵呵。
3、广东人有很多优点:务实、朴素、低调、勤劳。尤其是客家人和潮汕人,确实是很正宗的中华文化传承人。我很佩服他们那种勤劳创业的精神。但广东人的缺点在于考虑事情过于偏重经济利益,大局观稍有欠缺。比如上交国税问题,如果按国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过去的上海,现在的江苏,都远远超过现在的广东。还有,现在广东上交的税收并未投入到长三角,而是东北和西部。并且这也是必须的。关于深圳的税收问题,确实很特殊,但广东暂时少提为好,因为效果会适得其反。以后深圳的税制会有个有利于广东的改变。
4、广东未来发展不在珠三角的服装玩具工厂,而在文化教育。岭南文化是中国很独特的一支,广东很多方言中,所蕴涵所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远远超过普通话;甚至有些广东方言的词汇就是古汉语,完全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另一方面,推广应用普通话又很必要,希望广东的兄弟姐妹能够理解。在广东,考虑很多事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就可以,但在北京的层面,却要复杂很多。我在广州曁南大学小住过半年,感受到粤文化的独特性,粤语更有汉唐之音啊!我很喜欢!呵呵。。。总之,方言要保留,普通话也必须学好。粤语和国语都说得好,才是真正合格的排头兵。呵呵。
5、湛江的未来一个是钢铁,一个是造船。茂名和阳江的港口也可以建大造船厂。个人感觉这三个城市的发展方式应该是整合海岸线资源,走和广深不同的路子。并且,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这在广东本地人中很例外,另一个例外是梅州,但是梅州又不沿海。所以未来广东省应该将发展重点转到这三市。汕潮揭三市不属于珠三角,虽政治上归广东,但经济上应该入闽台。汕潮揭三市应赶紧融入海西经济区,现在中央马上要拿大笔钱砸到海西经济区,你们快去北京找中央政府反映情况,争取加入海西经济区,这才是关键。还有,到北京后,别光说为了发展经济,一定要让中央知道你们加入海西经济区对统一台湾有多么重要!
6、深圳的问题,一言难尽,去过十次,感觉说深圳的问题太复杂。深圳的问题不是被谁抛弃的问题,而是自己要抛弃掉一些东西,比如低端产业和过多的低素质民工。在政治上要低调,不要再讲升直辖市的事情,避免被香港猜疑,被广州打压。不要再想着去中央要政策,除非你想要的这个政策能有利于统一台湾,否则肯定要不到。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说多做,最好能人均GDP超过香港。
7、在广东考虑问题和在北京考虑问题,差别非常大!简直就是两种方式,就好象本港明珠翡翠和CCTV的差别一样大。我年轻时在这两地都生活过,出国多年后再回头看此事,平心而论,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很重要,一个人如果兼备这两种方式,那才是最好的思维。
浙江:
1、中国最富裕的省份,发展最平衡的省份,毫无疑问是除直辖市外中国能最早实现现代化的省份。该省总体实力肯定不是中国最高,但发展水平肯定是最高,并且未来十年肯定还是第一。广东要超新加坡,有点吹,但浙江超韩国,却太有可能了,最快2015年。
2、韩国9.9万平方公里,浙江面积10万平方公里。韩国人口4500万左右,浙江人口4600万左右。都是沿海的地区,都有较长的海岸线,都有较多的沿海岛屿。由此可见,浙江韩国很相似,非常适合对比。我曾经去韩国旅游,总体感觉比浙江发达,但发展速度低于浙江。个人认为浙江10年内完全可以超过韩国,浙江超韩国肯定比广东超新加坡更加容易。2007年浙江人均GDP官方公布的数据按07年汇率折算为6500美元,韩国为22000美元。浙江最近的发展速度是人均GDP每四年就翻一番,未来速度会慢些,2015年大概为20000美元。考虑到2015年的人民币汇率,折算过来至少有3万美元。韩国2015年的人均GDP大概也在3万美元左右。
3、杭州GDP超过首尔大概要八年,但宁波GDP超釜山五年后就可能实现,宁波港吞吐量超釜山港三年后就可实现。除GDP和人均GDP外,浙江的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质量、高校知名度、研发能力、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海港吞吐量、空港吞吐量等指标,都有可能超过韩国。浙江的缺陷在于中小企业过多而大企业不足,尤其是知名国际大型企业,浙江的重工业水平也偏低。
4、温州太怪异,我一直在观察这种现象,觉得温州的发展模式在国内少数地区可以推广应用,但是大规模推广却不行。温州未来的发展应该是继续面向海外,成为中国与世界融合的节点。还有,温州的交通发展还应该再快些,这么多人在外面,回去一趟都不方便。
5、金衢丽三市相对落后,但比广东的粤东粤西粤北都发达,比苏北也发达。我很佩服浙江人这种全面发展的思想,在中国,各地市能整体协调发展的省份真的很少。
6、浙江人的视野很国际化,对全国各地的了解也很广泛,对商机的把握很快。就算是普通的浙江农民,他们也知道中国的什么地方好赚钱,浙江农民在这一点上和广东农民只知道坐在家里收租金很不同。所以我看好浙江。
7、说了这么多优点,最后必须要说缺点,浙江的富人有的喜欢摆阔气,有的喜欢攀比财产、有的喜欢吹牛、有的浙江富人的孩子们已经丢失了父辈的勤劳踏实的作风了、有的浙江富人有点暴发户的味道了。要注意啊!在低调这一点上,多学学广东人,富贵不过三代啊!
8、在全国各省上报中央的经济数据中,浙江省政府和广东省政府都少报了,其他的都是多报。因为这两个省都有藏富于民的传统。但是广东省内经济发展的差距太大,简直是欧洲和非洲的差距,因此我认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为全国各省最高。
江苏:
1、除了广东山东之外地理位置最好的省份,除了北京上海之外科教最强的省份,除了浙江之外经济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也是最应该提前实现现代化的省份之一。多次去江苏,最近一次是07年,总体感觉苏南已经达到意大利的发展水平,苏北接近罗马尼亚的发展水平。
2、苏锡常镇四市的经济实力、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已经超过除广州之外的整个珠三角,但是港口的吞吐量还没上去,这四个地级城市都在长江南岸,拥有很长的长江岸线,应统一规划。京沪高铁和沪宁城轨通车后,这里会成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南通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3、扬州泰州南通在长江北岸。南通既有长江岸线也有海岸线,是中国水运最便利的地级市,但崇川的港口太小,应在海门江边建立一个大型长江港口,启东的东元镇应该建立一个大型海港,好象已经动工了。此外,南通的造船业发展不错,不过光一个川崎重工还不行,还要有中船重工的投资,苏通大桥通车了,这里可以和崇明的造船基地统筹协调规划。
4、泰州的靖江和高港,扬州的江都和仪征,都是很宝贵的长江岸线资源,都浪费了;这两地现在的经济实力和他们的地理位置还不相符,但未来十年一定会崛起。
5、盐城那么长的海岸线却不适合建立港口,很不幸,经济落后可以理解。但连云港的全面落后却是江苏省过去二十年最大的败笔,要盘活苏北四市,连云港是关键一笔;未来十年江苏省财政投资和政策支持除了南京,最重要的就是连云港。
6、徐州的破落难以想象,05年去过一次,现在不知怎么样。宿迁就象仇和医改,偶尔闪闪光。淮安光改名还不行,总体上还比较落后,阴改光后不要虚度光阴啊。
7、南京在全运后发展提速,十年后肯定会发展成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省会城市。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强大的科研教育实力,良好的人文氛围,都是未来产业升级最好的支持。
8、总体上说,江苏现在的发展道路和浙江差异很大,有点广东特色又有点山东特色。还有,苏北的未来比粤北和鲁西都要好,苏北对于江苏来说不是负担而是财富,关键是要善于挖掘这笔巨大的财富。
山东:
1、从长远规划、发展潜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实力、科教水平、文化影响力等深层次因素上说,山东到2020年的时候,许多人均指标肯定还不是全国第一,但绝大多数总量指标都将会是第一,其中就包括GDP总值。到那时候,山东人不需要再吹牛,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说:山东是中华第一省。 (广东GDP到2020年将会是第二或第三)
2、山东的发展首先是半岛上的青岛威海烟台。青岛不错,有点象德国的汉堡,希望能加快发展。但是,威海烟台的发展相对其地理位置来说还是太慢,那么长的海岸线,却没有大的港口,也没有大的造船业基地,临海工业发展落后,光靠捕捞海产品是不能发财的。龙口招远面向渤海湾,可以发展军品造船,如潜艇和驱逐舰;荣成文登乳山全沿海,但直面日本,可以发展民用造船业,如利润率很高的石油巨轮和豪华游艇。此外,半岛三市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速度有点慢,这个时候要练好内功,坚持内外两条腿走路,不能光等着国外的产业转移。
3、日照的港口吞吐量还是太小,要知道没有港口的发展就没有日照的发展。
4、潍坊北临莱州湾,海岸线很长却不适合发展大港口,但是至少也要有个中型港口,象天津那样挖也能挖出来的,寒亭区修了直到海边的高速公路,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寿光昌邑都不错。
5、东营和滨洲都有海岸线,但国内基本上没人知道这两个城市是沿海城市,等于浪费了岸线资源。
6、济南要办全运了,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加强一下城市建设。山东省要当GDP老大,济南发展慢了肯定不行。其实济南完全不要和半岛三市去争经济蛋糕,而应该独辟蹊径,做强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物流产业和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7、淄博不错,城市建设也不错,临沂最近几年也开始起飞,民营企业有势头了。枣庄和滕州的关系要理顺,不然会干扰经济发展。莱芜也不能光搞钢铁,要有第二第三优势工业。济宁泰安是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但是却没有很好地产业化,体制是重要原因。聊城荷泽德州是京沪加京九,为什么还那么穷呢?难以理解。
8、我是南方人,看山东肯定不全面,但山东几乎所有的地级市都走马观花地去过一遍,觉得山东是我国东部两个地理位置最好的省份之一,另一个是广东。广东近港澳,山东近日韩,相比之下山东更有优势。山东的文化底蕴更是广东不能相比。因此更看好山东。
9、山东的劣势在于官本位思想太重,好多人想当公务员想要个编制。其实山东人应该发扬当年闯关东的精神,去全世界闯荡。可以荡涤掉一些旧思想。还有,山东人一定要克服吹牛的老毛病。
10、全国各省中,山东人的名声威望绝对是第一。即使在海外华侨中,一提起山东人,都说是中华的脊梁,山东人从文化上说是最正宗最传统的中华人。我现在国外,举个身边的例子,如果有山东人和非山东人想在海外租华侨的房子,同等条件下,这些华侨房东都愿意租给山东人,为什么?因为山东人两个字代表的是忠诚、可靠、信义等中华传统价值观念。从这一点,我就知道山东省的文化积淀和山东人极高的名声迟早会成为山东经济腾飞的巨大助推力。祝福山东
福建:
1、建国以来中央投资最少的省份,不怪中央,只怪台湾。但是福建的失误在于没有借力打力,既然台海备战,就要向中央申请把高速公路修成全国最密集并且可以起降大型飞机,修三千公里的高速公路,台湾怎么轰炸也炸不完;既然要挖防空洞,不如把福州厦门的地铁建成全国最好最密集,平时的地铁是市政交通,战时就是巨大的防空洞。这叫战备经济,越是准备打仗就越要发展这些基础设施。高举战备经济的口号,可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
2、如果和平统一,更加要发展经济,增强台湾同胞向心力。海峡西岸经济区说的就是这个事情。福建只有三千多万人口,九个地级城市有六个沿海,占三分之二,为全国第一,并且几乎每个沿海地级市都可以建立深水港口,这巨大的天然优势。
3、福州的城市面积和人口都太少,不象大城市;闽江的河港应该转移到海港,这个事情已经开始了,还要加快。福州的造船曾经全国第一,船政文化深厚,现在可以发展大型民用造船业。既然驻军多,这里也可以发展军事后勤经济,几十万将士吃的穿的都可以在这里采购,这些产业即使战争状态下被轰炸也没有大的损失。还有,为了对台湾的宣传工作,这里可以发展些文化娱乐动漫等软性产业,打仗时打死几个电影明星对国家没什么损失。
4、厦门的外表很好,但经济实力也不强,且为赖氏所连累。最好的办法是建成江西湖南的进出口贸易出海口、南方的旅游度假中心;现在台湾的很多大学都招生不足而亏损,可以吸引他们在厦门设立分校,发展高校经济和科教产业。宁德的海岸线那么长,也浪费了;泉州应该发展到全省第三位的城市,要主要面向海洋发展软性产业,泉港区当年也是东方的大港啊,现在不知道萎缩成怎么样了;莆田面积最小,区位优势也很好,最近发展太慢了。漳州的石化产业是个大突破,现在可以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轻工业,即使打仗损失也没关系。
5、南三龙都不沿海,但森林覆盖率很高,真正的氧吧。应该发展成二线的战备基地,也是战时经济的重要后备力量。首先应把到江西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修好。备战和赚钱其实并不矛盾,可以相互促进。
6、杭福深高铁正在加快修建,夹在两条三角裤中间的这个省,还有曾任人事部长的书记,和南北两个三角州的关系也将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广东模式、温州模式、苏州模式都不可照搬,但都可以部分借鉴。
7、偷渡是个好事,关键是偷渡出去的福建人要能象温州人那样发财,不能让国外满大街小巷都是乱窜的福州仔。
台湾的事情,福建不要再抱怨,这个事情不是福建能决定的;福建的中心就是立足现实谋发展。
8、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福建人比广东人更能理解中央的政治思维,比山东人更加具有海外闯荡的冲劲,福建没有东北的计划经济阴影,也没有浙江未来要面对的中小企业困境;福建还有统一台湾这把尚方保宝剑,谁说福建不能化腐朽为神奇呢
❸ 福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优势呢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福州,它还是拥有自身的特点,就像它的宗教文化很丰富,历史时间很悠久,一直以来都有佛国的美誉。同时它的港口贸易资源也很出色,素来跟海外贸易都有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它拥有很多的名居和名山等,特色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虽然福州是这样的现状,但还是有很强的实力,后期想要崛起就是时间的问题。对于中国最“打脸”的省会,经济发展不如泉州,知名度也没有厦门高,不知你怎么看福州这座城市,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吗?
❹ 福州城市地铁建设将给福州城市人民带来怎样的生活改变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的实施,福州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沿江向海、东扩南进西拓”发展战略的实施,福州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住宅区逐渐向郊区转移,人们出行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据预测,到2020年,福州主城区总人口将是目前的近两倍,预计将达到475万人,福州的主城区面积将扩大1.46倍,城市交通也会日益拥堵。到2030年时,仅通过闽江的机动车辆将高达道路交通容量的1.5倍以上。
与此同时,福州小汽车的拥有量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福州拥有的小汽车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7倍。特别是从2004年起,年增长率高达56%。2007年每月汽车挂牌量高达4000多辆以上。这样带来的一个后果是道路安全让人担忧。
另有数据显示,福州市现在每天大约有102万人次乘坐公交车出行。而福州目前的公共交通已不堪重负,高峰时段,公交车上人满为患。且在公交路线集中的市中心等地,多条线路上集中了多条公交线路,高峰时段十分拥挤,有5~6辆公交车同时停靠在一个车站。
正是这种状况,催生了《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实行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优先政策,已成为共识。
对福州来说,发展轨道交通还有另一层意义及迫切性。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市发展明显感受到道路空间扩张的限制。只有发展不以道路为依托的轨道交通系统,才能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较好地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交通发展的矛盾。据预测,1号线、2号线投入运营后,福州每天乘坐轻轨出行的市民将达到82.53万人次,将承担福州市公共交通总量的14.5%。
此外,轨道交通的开通将有效改变福州市民的出行观念。由于轻轨能大量分流出行人员,道路拥堵也将得到缓解,还能引导相当一部分人放弃摩托车、电动车等传统出行工具,改乘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据悉,福州目前的公交出行率仅为17.2%,到2020年,福州每100人出行时,将有32人选择公共汽车、轻轨、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
❺ 福州和厦门,你觉得哪个城市发展潜力比较大
个人认为厦门发展潜力比较大,就按现在来讲,虽然厦门经济总量并不如福州,而且福州还是福建省的省会,但是要知道福州的面积比厦门要大多了,包括人口也是,所以说厦门可以说是小而精的代表,福州虽然是省会,但是行政级别并不如厦门,厦门也是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如果以后政策重视了,随时都可以超过福州。
哪怕是中山路步行街也是非常热闹的,以及鼓浪屿每年都吸引着很多人前来旅游,所以说厦门未来的经济潜力还是很大的,厦门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这一点福州又比不上了,福州虽然是省会,但是在行政级别还要真未必比得过厦门,因为福州只是普通的省会,还没有副省级这个头衔,但是厦门不一样,厦门不仅仅是经济特区,还是计划单列市,所以说厦门政策方面就有着一定的照顾,未来发展不可小视。
❻ 放开“限购”第一城诞生,为何会是福州这座城市
因为福州地区的经济承压比较严重,福州也会通过放开限购的方式来进一步鼓励大家买房。
虽然大家普遍不希望房价继续上涨,同时也希望各个城市依然执行限购和限贷的基本措施。但对于部分城市来说,有些城市的房地产压力非常大。如果想要保证房地产行业的正常运作的话,很多地区不得不通过放开限购的方式来鼓励大家买房,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为房地产行业收入现金流。
福州地区成为了2022年的开放限购第1城。
在郑州和哈尔滨之后,福州地区成为了全国第3个开放限购的省会城市,这也是2022年以来第1个全面放开限购的省会城市。为了进一步给当地的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企业喘息之机,福州地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维护当地的房地产行情。
❼ 中国发展最快两个省会城市,福州和合肥潜力哪个大
中国发展最快两个省会城市,福州和合肥潜力哪个大
福州和合肥俩个潜力那个更大,个人比较认同合肥。
福州在国际知名度方面确实大过合肥,目前合肥在国际知名度不如福州出名,但是合肥的中科大在国际知名度更高。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世界上有八位纳米科学家,中国有四位,那么两位在合肥。合肥的科技水平比福州要高,目前国家科技中心城市仅上海、合肥两座城市,福州科技实力逊色于合肥。
目前合肥经济超越福州、西安。以微小的落差落后济南,合肥目前进行大建设、拆迁,举全省之力在发展合肥,这是安徽唯一的出路。很多人说合肥吸血,武汉、成都呢?安徽省没有很出名的城市,在国家话语权不够。同样是一省省会,武汉、成都都比合肥发展的好的要多。如果合肥不发展,那么安徽就没有话语权了。
再看福州,福建省内知名度最高莫属厦门,福建唯一的985高校是厦门大学。经济方面福州不如小弟泉州,福州在国内话语权不比厦门,厦门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再看福州地级市,再加上今年国家已经确认厦门为国家中心城市。未来很多政策会倾向厦门,福州获得的资源会很少。
在经济方面福州的潜力不如合肥,毕竟安徽省内没有比合肥厉害的城市了。省内没有竞争,将会有大量资源发展合肥。
在文化方面合肥也比福州要好。
合肥:985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1高校: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一个省会一座985两座211,这已经很厉害了。截至2015年,全市有各类高等院校68所,其中普通高校59所,在校学生64.81万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150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2个。
福州:唯一一座211高校福州大学。相较于省内厦门大学逊色很多。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C9高校联盟:清华、北大、浙大、复旦、上海交大、南大、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厦门大学并未入围C9联盟,从这里可以看出合肥文化要好过福州。
我们再来看看国家定位。
合肥: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福州: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
请大家注意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长三角的中心城市是上海,副中心是南京、杭州、合肥。大家应该可以看出南京、杭州这两城市和合肥是一个等级。从根本来讲合肥根本不可能和这两座城市相提并论,但是为什么国家确认合肥这个副中心城市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也将目光看向了合肥,未来合肥会获得更多的资源。而福州得到的资源却不多,厦门才是国家主要看中的城市。
❽ 厦门经济更发达,为什么福建的省会是福州
第一,从历史角度来说,福州的历史底蕴深厚。在古代福州比厦门发展的更快,厦门真正开始有了迅猛的发展,是从它被画成经济特区之后,依托地理位置的优势,它一骑绝尘。像福州的三坊七巷就是历史留下来的痕迹,在近代的时候,洋务运动阶段,左宗棠还有在福州设立一个船政学堂,历史上很多地方小国都将自己的都城设在了福州,而且有非常多的文学大家也是出身于福州。
我觉得不管说是福州还是厦门,省会的设立一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一定是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做出的选择,并不会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轻易地改变省会城市,福州一直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个地位不会轻易地就被改变,所以没有必要纠结于省会城市究竟在哪里的问题。
❾ 福州的发展前景如何
近几年,位于福州南大门的高新区板块可以说是福州楼市的一匹黑马,以强势的凝聚力和辐射迅猛崛起。很多人看好高新区的发展,认为伴随着外来人口的激增和辐射大学城未来近百万民众生活的需求下,高新区的教育、交通、商业等配套都将迎来大爆发。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房妹就从交通、综合体、教育、休闲配套这四个方面出发,和大家一起探讨福州高新区的发展前景。
1、交通
高新区坐拥城市快速路网等立体交通网络,乌龙江大道和高新大道已然畅通。而根据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高新区将有3条地铁路网交织,包含地铁2号线、3号线和8号线。据预测,明年1月底地铁2号线便将实现22个站双向贯通试运营,对于高新区住户来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综合体
高新区目前开业或在建的有正荣财富中心、群升广场、龙旺理想天街、万达广场、浦上商业小镇等商业项目,再加上计划建设的写字楼、酒店项目,整个商务体量将超120万平方米,可谓是福州继东街口商圈、宝龙商圈、东二环商圈后的第四大商圈。
3、教育
高新区周围有福大、师大、医科大、福州一中等十几所学校,书香气氛浓厚,而高新区近几年也将打造为文教宜居高地。预计明年9月,高新区将改造或新建一批中小学,比如三岐小学、实验小学等,另外预计在2020年,高新区增加中学学位数5400个,小学学位数7400个,幼儿园学位数5300个。
4、休闲配套
高新区右边是乌龙江,左边是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依山傍水,绿意环绕。同时今年8月,福州第一大湖旗山湖项目启动建设,串接大学城、高新区,将打造成全市性综合公园。另外高新区还将启动乌龙江湿地公园、休闲步道的开发建设,整体休闲配套还是很可观的。
❿ 为什么福建的经济这么发达呢
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较重,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物价上涨幅度过快等。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闽南经济肯定是福建最发达的地区了。泉州、福州、厦门、漳州列福建城市GDP总量的前4强。 漳州GDP总量很高,但是人均GDP在福建处于中游水平,和厦门、福州、泉州的差距比较大。其他经济指标也不错,基本上仅次于泉福厦。GDP总量排全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