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市哪些小区建筑是褐色的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有跳高的地方 2025-05-20 12:24:20
杭州丝绸织锦哪里生产 2025-05-20 12:19:24

福州市哪些小区建筑是褐色的

发布时间: 2022-04-27 08:59:34

A. 福州五凤山1号是一个小区吗

摘要 福州五凤山1号是一个小区

B. 福州市都有哪些景点

福州的旅游景点如下:

1、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2、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其是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属于4A景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原名福州树木园,创建于1960年2月。1993年改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3、福建天门山景区

其占地16.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近千米,距福州49公里,永泰8公里,交通便捷;天门山景区景点繁多,主要有:天门洞、万石一柱、迎客松、地下河、剑劈石、望夫岩、桫椤园、生命之根、生命之源、红军洞、瀑布等;

天门山属火山岩地貌,以火山峡谷风化洞穴,风化走廊,擎天石柱,绝壁孤树为特征,具有愉悦度极高旅游吸引物;

天门山瀑布众多,最壮观的当数葫芦瀑布,瀑布落差仰角高169米,地下河是自然界天公造物之奇,地下河岩壁上万年石乳形成的天然观音、弥勒佛显像,栩栩如生,神秘莫测,天门山漂流号称海西第一漂、矿泉溪漂流,安全、惊险、刺激,景区还建有省内第一条水滑道、旱滑道。

4、于山

于山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五一广场附近,相传汉代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又传称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

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名红岩山,1977年复名于山;全山面积11.9公顷,山高58.6米。山上有大士殿、定光塔、戚公祠以及摩崖石刻等诸景。

5、贵安欢乐世界

贵安欢乐世界占地600亩,一个全国性的超级游乐场,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运用梦幻唯美的装饰手法、现代休闲理念和高新娱乐科技手段,有机的把最先进、最好玩的游戏设备、演艺项目融入主题场景之中,营造出惊奇、热烈、刺激的超级游乐王国,带给游客无尽的惊奇和超凡的享受。

C. 福晟钱隆御景怎么样

福晟钱隆御景,项目总占地面积63.3亩,9幢17-26层百米点式高层围合式分布。毗邻两山三公园:北峰风景区、秀山风景区、森林公园、秀山公园、体育公园。

福晟钱隆御景位于福飞北路与厦坊路交界处,与繁华市中心仅10分钟距离。

30000平方米全景园林:一条循环水系、三大世界园林景观体系、四重园林生态圈组成,高5.2米艺术景观全绿化架空层活动区,3000平米集中式商业配套。

福晟钱隆御景的最宽楼距可以达到100米,建筑的外墙面采用浅米色的高级釉面砖及涂料,大面积采光面的窗户部分采用深色铝合金窗框搭配浅色玻璃,楼体纵向搭配朴实无华的褐色条状框架。

户型设计为30~150平方米,户户都是南北通透,主力户型:两室一厅,三室两厅,主力面积:60-155平方米。

更多关于福晟钱隆御景的信息请访问http://newhouse.fz.soufun.com/house/2211215862.htm

D. 福州市知名设计院有哪些

福建省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福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福建省水产设计院
冶金部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
福建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院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福州工程化学设计研究院
福州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福州市勘测院

E. 福州最高的楼是几层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10 16:44 福州目前最高楼为福建省电力调度指挥中心大厦于于2007年10月12日落成投入使用。地上总高206.1米地上总层数40层。(其中办公使用层33层,设备层1层,微波塔6层。)为福建省第一高楼。 环球广场1998年落成时为福建省唯一一座跻身全国百栋名厦的现代化建筑。为当时的福州第一高楼。现在该大楼有超过137家企业入驻。楼高地上35层。地上总高度167米(至构造物顶端148米) 福州在建中的最高楼为世茂国际中心大厦,地上高度262.55米56层 福州目前最高的住宅为世茂外滩花园,地上50层,地坪至构造物顶端160.2米,至天线顶端161.95米。同时也是目前福建第一高住宅。 福州目前在建中的最高住宅是世茂国际花园俪园,为3栋56层高,地坪至电梯机房顶端约180米左右。 目前福州在兴建中的超高层有(09年1月21日更新)不含已建成部分 1.世茂国际中心56层 2.世茂国际花园俪园1 56层 3.世茂国际花园俪园2 56层 4.世茂国际花园俪园3 56层 5.世茂国际花园臻园1 54层 6.世茂国际花园臻园2 53层 7.世茂国际花园臻园3 49层 8.万科金域榕郡1 48层 9.万科金域榕郡2 48层 10.万科金域榕郡3 48层 11.万科金域榕郡4 48层 12.万科金域榕郡5 48层 13.万科金域榕郡6 48层 14.琼河旧屋改造1 46层 15.琼河旧屋改造2 46层 16.君临盛世茶亭1 46层 17.君临盛世茶亭2 46层 18.中天金海岸1 45层 19.中天金海岸2 45层 20.中旅城1 45层 21.亿力江滨1 45层 22.亿力江滨2 45层 23.亿力江滨3 45层 24.亿力江滨4 45层 25.中旅城2 44层 26.中旅城3 44层 27.中庚城1 40层 28.中庚城2 40层 29.中旅城4 40层 30.三迪凯旋枫丹 40层 31.万科金域榕郡7 40层 32.江南水都1 40层 33.江南水都2 40层 34.江南水都3 40层 35.江南水都4 40层 36.中天金海岸3 38层 37.中庚城3 38层 38.中庚城4 38层 39.东方名城1 38层 40.东方名城2 38层 41.东方名城3 38层 42.东方名城4 38层 43.东方名城5 38层 44.东方名城6 38层 45.融侨国际公馆1 38层 46.群升国际J地块 38层 47.中庚城5 37层lp

F. 福州地理怎么划分

福州建城有两千多年了,在有人类活动的大约五千年里,福州先民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地理风水遗产,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心态,从福州的城市建设历史中,可以管窥福州往昔的地理风水,对我们今日选择居住之地,也许有点帮助。

福州地处太平洋西岸,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的变化,对福州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谈地理风水前,要专门聊一下福州的海平面。在距今35000年前,古海平面在-50米处;距今29000~28000年间,古海面在-110~-100米深处;距今28000~25000年间,海面回升到-90米;距今25000~23500年间,海面又下降至-100米处;距今23000~20500年间,古海面位于-130~-140米处;自18000年前开始,海平面又急剧下降,至15000年前达到最低点,为-150~-160米。中国东海大陆架大部分脱水露出海面,大陆向东延伸数百公里,台湾和本省岛屿均与大陆连成一片;从15000年以来,海面开始回升,在回升过程中曾有几次停顿,形成数级水下阶地;距今14440年,海面回升到-115米;14000年前回升到-100米;12000年前回升到-50~-60米;11300年左右,上升到-18米以上。海水已影响到闽江口地区,当时闽江河谷较现在低15~20米。

8000年前,海面为-5米左右;7000~6000年间,海面达到现在高度;6000~5000年间,海面升到最大高度,比现在海面高3~4米,福州盆地成为海湾;距今约2600年起海平面逐渐下降,直至今日的位置。这次海侵,称为“长乐海侵”,盆地内沉积几米至十几米厚的淤泥层,福州盆地内许多以“屿”命名的地名,如前屿、后屿、台屿、横屿、南屿、盘屿、国屿等,以及甘蔗昙石山的贝丘遗址也都证明这一史实。

而据考古学家的论证,商周至汉初时期,现在的福州市区还是一片内海和沼泽地,屏山、乌山、于山等还是岛屿,所谓于山,就是当初越国的一个分支于越移居在此而得名。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时的福州大概可以用“福州湾”来形容,就像今日的湄洲湾、罗源湾一样。西周晚期(约前770年间),闽族人已在福州中部丘陵壑地之间(今台江区吉祥山一带)活动。可惜那时的吉祥山不过是福州湾内的一座小岛,地方狭小,甚至可能常常被闽江的洪峰淹没,所以成不了先民们的定居地。

倒是“福州湾”的北部、现新店一带是平坦的高台地,这里的地形就成了先民们落脚的第一站,也奠定了福州城的第一块基石。据查,闽越先民所建的古城遗址位于新店莲花峰下古城山南侧至池边村北侧,由八一水库畔的岩溪和半顶水库畔的半顶溪夹峙,今天,比较靠近那里的别墅有翠湖山庄及其水库对岸的古城山庄。古城遗址东距福飞路150米,以今天的观点,至多是山寨一类的规模,当然,不生产时下流行的“山寨机”。

位于福州市郊区新店乡的古城村距福州市区约5公里,城址呈长方形,南向偏东10度,南北长而东西狭窄。东、西、北三面城墙残存,南墙已荡平。城宽310米,长约600多米,可辨认的城墙残段合计275米,残墙厚10.5米,高1米左右。城墙为夯土建筑,褐色粘质,质坚硬。50年代初,部分城墙还有一人多高,后逐渐毁于建房和平整土地。70年代在平整土地时,当地群众还出土了一批布纹饰瓦片。当地人把城墙以内称为“古城里”,把西城址外称为“古城外”,把城东南侧一块平地称为“校场”。城址北侧200多米有座高128.9米的山丘,名曰“古城山”。1988年1月,在古城山南麓靠古城一侧的山坡上,出土一件汉代方格纹硬陶罐。该遗址于1986年列为福州市郊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店遗址自1996年10月至今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发掘出的众多文物都能证明该古城还是福建省迄今已发现的最早城池。这一带可以看成是福州发展的龙头。东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 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所败,越国瓦解,其后裔臣民散居东南一带,部分入闽,逐渐与土着闽族人融成闽越族。这次的人口迁移,对于福州古城的发展无疑是有推动作用的,比如冶炼技术,对农业发展自然利好多多。

沧海桑田,随着地壳的变化、四周山体泥石与山洪的冲淤和闽江带来沙土的沉积,现在市区的陆地渐渐形成。而越王无疆也七传至无诸,无诸先是自立为闽越王,秦时被废为君长,高祖五年(前202年),因反秦有功,无诸被汉高祖复封为闽越王。据推测,当时的古城旧址的发展极其缓慢,可能是因为肃杀的北风或是四周山体泥石与山洪的威胁。所谓“树移死,人移活”,无诸也不例外,他在今屏山东南麓冶山一带筑城建都,称冶城,为福州城垣之始。

冶城北有森林茂密的越王山,因它像屏风一样挡住北面寒气,又称屏山。其东麓为冶山,又名泉山,是一座小山。该地山环水绕,百泉汇集于池,传说欧冶子在此铸剑,故称欧冶池。池面十几里,四周林木繁盛,土地肥沃,既可防洪涝,又可灌溉周围田地。冶城具体方位大致南至今鼓屏路湖东路口,北至屏山,以欧冶池为中心,四面环山,东面今七星井一带较平,土地肥沃,可以耕种。冶城建立后,闽越国即禁止在屏山樵采,保持树木水源,使屏山成为冶城风水宝地。以今天的观点看,冶城大概与"水泊梁山"类似,无诸也算是“占山为王”,同时也接受了汉高祖刘邦的“招安”,后来宋江给“盗版”了。

据《闽都记》载:“汉高祖五年,封无诸为闽越王,都冶。”。因地处冶山附近,故名冶城。由于西周以后封建诸侯王都的面积有所限制:“大者不过三百雉”(即周围不过九百丈)。清郭柏苍《葭桁草堂集》:“相传汉时海航椗于还珠门外”,冶城之南是水漫地区,因而城池是座狭小的土城,城里主要居聚王族官吏和士兵。这座古城,据《三山志》记载:“闽越故城,今府治北二百五步。”正德《福州府志》:“在今府治东北二百五步。”《闽都记》:“将军山一名冶山,在贡院西南,闽越古城。”《榕城考古略》:“今合诸说考之,其地当在今诸古岭以南,城隍庙以北等地也”,即今鼓屏路省财政厅、钱塘巷一带。1989年在鼓楼区城直街21号、22号居民住宅厨房边发现有“冶山古迹”摩崖石刻。1990年在鼓屏路发现有汉代的瓦当、瓦筒等物,在七星井一带发现汉代遗址、遗物。综上述,证实《榕城考古略》所记。

元代萨天锡有《越王山》诗为证:”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日暮鹧鸪啼更急,荒苔野竹雨斑斑。”诗中虽然充满怀古悲凉之情,却客观上记述了前人重视城市风水,使城市居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当然,此时的福州盆地也还没形成,以现在眼光来看,福州只是一个渔村吧,这个“渔村”就是今天福州的雏形,正如当初的深圳渔村,只是深圳的建设速度使其少了一份历史的沉淀与厚重。

从此以后,福州的城垣,自汉冶城起历经五次移扩兴废,即汉冶城、晋子城、唐罗城、五代夹城和宋元外城。我们的先人在城市建设中自古就很重视规划和风水。从汉无诸开始就把冶城建在屏山南麓,坐北朝南,食南方风水;背靠屏山,左倚鼓山,右傍旗山,有依有靠;面对三道横案(吉祥山、高盖山、五虎山),主理万民生机。我们有理由说这就是历代领导者、建设者精心设计的一条城市中轴线,也就是今天的八一七路,由此也可以看到福州的“来龙去脉”。

这条中轴线从屏山开始,经鼓屏路、东街口、南街、南门兜、茶亭街、洋头口、中亭街,其实贯穿了整个福州城市发展的轨迹。这种形胜历经2200多年不变,即使近代增辟了许多新线路,也离不开这样的态势
无诸在此风水宝地建城后,闽越国发展很快,到汉武帝时,闽越王郢仗着国力强盛举兵围东瓯、攻南海,向东北、西南扩张,严重威胁汉朝的集权统治。20年后,东越王余善举兵反汉。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派兵平叛,灭闽越国,拆除冶城,把居民迁往中原,福州古城一度荒废。

沉寂了400年后,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在吴建置的建安郡地,增设晋安郡,辖地相当于现在福建的东南沿海地区。太康三年,任命严高为晋安郡守。严高到任后见旧城狭小,不足以聚众,即着手选择新址。他原计划将新城建在白田渡,又嫌不是坐北朝南,于是以地形图向着名地理风水学家郭璞求教。郭璞指着旧城南面的小山阜说:“是宜城,后五百年大盛。”

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载:“晋太康三年(282年),既诏治郡,命严高治故城,招抚昔民子孙。高顾视险隘,不足以聚众,将移白田渡,嫌非南向,乃图咨以郭璞。蹼指其小山阜,曰:‘是宜城,后五百年大盛。’于是迁焉。”又明王应山《闽都记》载:“闽自无诸开国,都冶为城,所从来久远,晋太康三年,治郡树牧,狭视冶城,太守严高询于郭璞,乃经始于越王山之南。”再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载:“晋武帝太康三年,始治郡。太守严高狭视冶城规制,将移白田渡嫌为南向(疑系”非南向“之误)。乃为图咨于着作郎郭璞。璞指一小山阜,使迁之,乃经始于越王山之南,是为子城,自晋迄六朝皆仍之。”以上都是说晋严高迁建子城时,都曾请教郭璞。

郭璞确有其人,且是历史名人。在诸多有关郭璞的资料中,1989年版《辞海》所载较为扼要简明,且具权威性。《辞海》载:“郭璞(276-324)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好古文奇字,又喜阴阳卜筮之术。东晋初为着作佐郎,后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敦欲谋反,命其卜筮,璞谓其必败,为敦所杀。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擅长诗赋。今传《郭弘农集》系明人所辑。”根据这些记载,郭璞还是一条硬汉,人品可嘉。他直言王敦谋反必败,引起王敦不满。王敦问他:“卿寿几何?”答曰:“命尽今日日中。”(这里为福州话说白天为“日中”找到了依据)他明知王敦立即要杀他,还是不改口,年仅48岁的生命。

高啸云的《八闽新记》中《严高与郭蹼》篇说得更具体:“郭璞好经术,博学有奇才,只是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期期艾艾,可是下笔千言,词赋为东晋中兴之冠,以江赋与南郊赋为最有名,在赋中极言江南风景之美……”由此可见郭璞很可能来过福建,对包括福州在内的八闽大地的山水颇为了解。因此他有资格为福州城看风水。

上文讲到的白田渡究竟在哪里呢?《长乐六里志》释及,白田山在闽县钦仁里,即晋郡守严高欲徙郡治处。地产蕉草,可以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另据《闽都记》载,白田渡在白田山下,有马江之左次港,称上桐江,潮通龙门、坑田、琅尾、东渡、白田,接蕉溪、大溪二水。白田山和白田渡之间,村庄鳞次栉比,为白田村。白田村俗称“白田”,至今仍在口头流布,而书面写的是“玉田”,显然属地名的雅称。《长乐六里志》有“玉田即白田”记载,便为佐证。玉田村,又是今长乐玉田镇所在地,为大福州平原的中心地带。可惜虽然有山可靠,却是朝北,冬天却是挡不住北风的。

言归正传,据《福州府志·卷四·城池》记载,郭璞在《迁城记》中写道:“桑田为海,人事更改……鸟出木空,千载不昧。前有双眉,重施粉黛。溪涧水来,尽归于海。主揖其客,客住主在。稳首东日,高山镇寨……”。

在这里,郭璞对福州建城的选址作了风水理论的阐释,大意是说:沧海变为桑田,能聚集更多的人居住,可变荒芜为繁荣。有树才有鸟,有树鸟才有优美的居住环境,这是千年不变的道理,绝对不能毁坏林木花鸟。城前面有乌石山和于山两座山,就像是双眉,必须很好保护山上树木。林木郁郁葱葱,就像重施粉黛一般,才能使溪涧里的水保持清澈,流归大海。人类与环境,就像主人与客人一样,主人善待客人,客人住得安稳,主人就很自在。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高山下的城镇,这里是一片繁荣景象。

严高得郭璞指点后,即着手建晋安郡城。北起今鼓屏路小山阜,南至八一七北路虎节路口;东起湖东路丽文坊口,西至鼓西路渡鸡口。设五座城门,城外均有护城河,规模较冶城为大,后代因城扩大,故称为子城。

同时,严高疏导西北面山上的水流。他利用因筑城取土而被掏深的城郊东北和西北的洼地,开凿成东湖和西湖,绕湖一周各二十里。西湖东临城墙,西南有大梦山、象山,西北有五凤山环绕,农田间杂其中,既防涝又防旱。西北山上溪水汇集湖中,灌溉农田。东湖集东北山上流下之水,旱季灌溉,雨季储水以防涝东湖在城东北,今新店、琴亭、斗门一带,浮村山是东湖的中心,湖前、湖塍村是东湖留下地名,湖今已无存。两湖以五凤山的续脉龙腰山为界,如两颗绿色明珠,调节气候,绿化环境,生产食物。这是当时最大的水利工程,既使福州城西北面山峰成为风水宝地,龙脉所在,又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福州城从此成为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的安居福地。有鉴于此,福州目前计划在琴亭一带重新挖掘一个东湖,就不足为奇了,风水上应该有益(所以万科金域榕郡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了东湖)。

其实,真正使福州兴旺的是筑城后的永平至永嘉年间(291~313年) 为争夺中央政权而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导致政权覆灭,战祸连绵,驱使中原士族和民众南逃避难,其中一部分辗转入闽。这是北方汉人首次大批入闽,史载“自永嘉不竟,中原板荡,江左衣冠右族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迁入闽中。”这就是史上着名的“衣冠南渡”。北方汉人同时带来了蚕丝业,从此,福建也有了彩缎生产。

此后,随着城市的繁荣,福州城不断扩大。特别是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出现“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惨状,大批北方人经由浙江、江西进入福建。仅贞元十四年(788年)“奔闽之僧尼士庶”一次便达5000人。第二次的北方人南迁,给福州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到唐中和年间(约882年)经济繁荣,人口大增,福建观察使郑镒再在东南隅进行拓修,北至今鼓屏路小阜,南至今八一七北路上的虎节路口,东至今湖东路丽文坊口,西至今鼓西路渡鸡口。设6个城门,城门外均有护城河,南名虎节门,门外有大航桥,俗称大桥,桥在今八一七北路虎节路口。东南名安定门,门外有仁爱桥,桥在今开元路南端与妙巷东端之间,即今卫前街。东名康泰门,上建有东山楼,门外有东康桥,桥在湖东路中山路口之间,即今丽文坊。西丰乐门,门内宜兴门,门外有宜兴桥,在今鼓西路渡鸡口。西南名清泰门,上有清泰楼,门外有雅俗桥,俗称杨桥,桥在今达明路雅亮里与葛厝弄附近。拓建后的子城,面积比旧城扩展,城内官衙鼎立,郡衙在北居中,北靠城边,南设仪门,门在今鼓屏路湖东路口。同时,在乌石山西麓凿南湖,后引西湖水流入南湖,灌溉城西南田地。

子城扩建期间,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农民军入闽,有众3万余人,此后陆续有中原人士南下归属,并就地娶闽越族遗民女子为妻,人口迅速繁衍,又一次实现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据《闽县乡土志》载:“及唐季王氏来闽,随之者有36姓”。第三次的北方人南迁,更加开拓了福州的城建。

唐天复元年(约901年),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筑罗城,故罗城又名“威武军城”,把子城围成内城。城呈不规则圆弧形,方圆约40里,城高20尺,厚17尺,把晋安郡城包在城内。北面将冶山围入,成为全城制高点。南面以安泰河为限。罗城以大航桥河为分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经济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北中轴大道两侧辟为衙署;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筑高墙,这些居民区成为坊、巷之始,以后逐步形成“三坊七巷”的布局雏形。罗城城墙全部用砖砌筑,城砖都印有“威武军式样制造”的字样。砖的大小“以开元尺为准,长一尺八寸,厚三寸”。设8个城门,南利涉门,即今安泰桥北岸;东海晏门,即今东大路五一路口澳桥西端;东南通津门,即今津门路的高节路口;东北延远门,即今中山路北端贡院前附近,俗呼北院后;北永安门,即今北门钱塘巷永安境;西善化门,即今西门兜善化坊口;西南清远门,即今光禄坊澳门路澳门桥北;西北安善门。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闽录》云:二年,后诸郡志相沿),王审知把椭圆形的南北端加以扩大,把罗城夹在里面,故称“夹城” ,名南北月城,方圆26里。南北夹城建成后,包括罗城略呈圆形,南端由利涉门扩展到今南门兜的宁越门,北端由永安门扩展到越王山(屏山)东麓的严胜门、遗爱门。夹城又叫做南月城、北月城,周围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南月城大门2个:宁越门(今南门兜)、美化门(原阔埕街),并开浚护城濠和江湖相通。北月城也有2个大门:严胜门(今华林寺东段)和遗爱门(今北门兜)。当时城南还有1座内城门,名叫水步门,在原水部菜头桥。北城还有2城门,一名井楼门,在今井大路七星井附近;一名迎仙门,在今西门兜。夹城建成后和罗城连成一起,把屏山、乌山、于山3个制高点都围在城中,提高福州的防御能力。当时还建筑7座佛塔(现仅存定光塔和坚牢塔,即俗称白塔和乌塔)和鼓山白云峰涌泉院(明永乐年间改名涌泉寺)。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钱昱出于加强防御又增筑的东南夹城。南自光顺门(合沙门)而西,城329丈,门楼6间,敌楼30间;东自东武门(行春门,今称东门)而北,有安道、临江2门,楼3门,敌楼皆5间;便门2个(汤井门、船场门),敌楼9间,城274丈,开沿城河2900尺;自东武门而南,门楼3间,敌楼24间,城310丈,开沿城河3600尺,城高1.6丈,厚8尺,下用坚石为墙基,上垒以砖壁,复为屋盖。在福州历代城垣建设中第一次出现建敌楼。从当时外城的几座城门的旧址,可以看出其扩展范围。南面扩至合沙门,名远南,后改光顺,今洗马桥北边;东南扩到通仙门,今通仙境;东至春门(亦名东武门),今晋安桥西侧;东北扩至汤井门,今汤井兜和船场门;西南扩至怡山门,在迎仙门外,今西门兜。

宋太平兴国三年(987年) 宋太宗统一福建,宋王朝顾虑有反,下令废毁城垣,仅余残墙高数尺。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程师孟知福州,于次年动工修建福州城,在子城旧址加以修复。程师孟修复子城时,将西门扩展到今鼓西路元帅庙河沿,取名丰乐门,门外为定远桥,并将都仓(今称旧米仓),围在城内,又在城上建楼阁9座,即:蕃宣楼、西湖楼、五云楼、三山楼、清徽楼、泰山楼、堆玉楼、缓带楼、坐云楼。同时疏浚护城濠,架桥12座:虎节门大桥、清泰门雅俗桥、发苗桥、义和桥、宜秋桥、长利桥、仁爱桥、乐游桥、群乐桥、开通桥、便民桥、宜兴门桥。元朝再次下令废毁福州城墙。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北方人口纷纷南迁,形成福州历史上第四次移民高潮。据宋《三山志》记载,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福州户数已从太平兴国年间的94475户,增加到321284户,200年内增加226809户,增加2~3倍多,其中主户211500户,客户109692户,客户也占主户的半数。人口增长压力之下,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又于外城加以增筑。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命驸马都尉王恭修建福州旧城。王恭详细考察福州风水(又一位风水先生),认为要使城内生态完好,必须把屏山、乌山、于山三山环于城内,于是以石砌墙,北跨屏山主峰,外城绕乌山、于山二山建城墙,广袤方十里,基本上呈圆形,风水奇佳。重建时,先在屏山巅修建一座作为各城门楼样本的谯楼,故名“样楼”。从楼中可望大海,又名镇海楼。城墙的东、西、南三面则按宋代的外城遗址修复。南面的城垣围绕于山、乌石山麓,方圆10里,四周边长3340丈。城墙高2.1丈多,厚1.7丈,城上有敌楼62座,警铺98座,堞楼2164个,女墙4085个。

洪武六年(1373年)福州中卫指挥李惠等又加修建,在城中增建城橹,环城俱加屋盖。为防御倭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城上增设敌台36个,环城3面,挖濠深7.5尺,宽10丈,长3300余丈。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又侵犯,因有城垣保护,曾歼灭倭寇于城下。市郊“八十一堆”,相传就是当年倭寇葬身之地。万历十年(1582年)又重修,共有7大城门:南门(在九仙桥)、北门(即前夹城的严胜门,此门后塞,改仁爱门为北门)、东门(即前外城的行春门)、西门(即前夹城的迎仙门)、水部门(在东南面)、汤门(在东北面,即前汤井门)、井楼门(在汤门北面,即前船场门)。在石城之外的要冲地方,再加上一重半圆形的瓮城,亦有门,可关闭。还有水关4个,以沟通城内外的河道。

明代学者王世懋在《闽部疏》中写道:“天下形势,易辨者莫如福州府,诸山罗抱,龙从西稍衍处过行省,小山坐其中,乌石、九仙(于山)二山东西峙作双阙。其外托东山高大,蔽亏日月,大海在其外,是谓鼓山。西山迤逦稍卑,状若展旗,曰旗山,以配鼓。其前则印山若屏,似人巧凑泊而成者,然犹未睹水所经宿也。登道山(乌石山)以望,则大小二水,历历在目。大江从西南蛇行方山下,南台江稍近城而行。大江复从南稍折而东北,南台江水合之,汪洋弥漫,东下长乐入海,其山川明秀如此。”

明代学者王应山在《闽都记》中写道:”三峰峙于域中,三绝标于户外。甘果方几,莲花现瑞。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溢。山川灵秀所都耶。逢兵不乱,逢饥不荒。沙合路通河口,海滨邹鲁,而自古记之。”至此,学者认为明代福州城的选址得天时、地利、人和,为最佳风水。其关键在于避风藏水,城内有树木茂盛的三山,可避风;城外有江河湖塘,可以藏水,福州成了天造地设的人间福地。

以后的清朝基本是照着明城府的布局加以完善,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总督李率泰因防火灾,拆换城屋,增筑垣墙,高2.4丈,厚1.9丈,计窝铺264座,炮台93座,垛口3000多个,马道5530丈。康熙三十年(1691年)总督郭世隆重建西南2城楼。雍正五年(1727年)、九年(1731年)相继重修,增筑女墙。干隆十六年(1751年)总督喀尔吉善、巡抚潘思榘又重修。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福建督抚重修城垣,竣工后将其山川形势以及坛庙、官署、坊乡、衢路、桥梁地位绘图注说。道光年间(1821~1850年)再次进行大修,但城的范围都没有拓展。
辛亥革命后,为了发展交通,城墙陆续拆毁。还珠门始建于五代龙德元年,初名镇闽台,又名归投门。清代经过改建,改名狮子楼,俗称双门楼,双门中置有石凿大狮3只,面朝南方,用以压五虎山,俗称“三狮掣五虎”。民国时改建公路时拆毁,三狮移置鼓楼前“海天鳌柱”匾下面,1952年拆鼓楼城墙建鼓屏路时,把石狮移置南门兜环岛,“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当然,从此以后,福州城的建设基本是限于停顿。

福州地理与风水有很大关系 以及相关的匪夷的事也发生了很多

G. 求福州景点排名大全,哪些比较值得去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这里的人文气息浓浓厚,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简单地介绍其中几个:

第一个旅游景点是林则徐纪念馆。事实上,林则徐纪念馆建于清光绪年间,主要记述了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以及成就。林则徐纪念馆就在三坊七巷的旁边,也是来福州旅游必须去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启迪我们的思想。

总而言之,福建除了三坊七巷之外,以上几个旅游景点都算是比较出名而且好玩的,现在正值十一假期,对于旅游爱好者而言,福建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也打算到福建旅游的话,不妨到这几个景点游玩一下,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H. 福州新地标性建筑是哪个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人们直接感受的艺术。建筑承载着美学理念和设计构思,是文明的象征。拓福美学中心建筑具有“绿色、艺术、智慧”的特点,聘请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法国、意大利、台湾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进行建筑与室内设计。是福州第一座获得二星绿色建筑设计的商业综合体、福州最大面积屋顶花园的商业综合体、福州使用最多采光井的商业综合体,室内绿意盎然,阳光充沛,自然清新。福建第一家采用艺术设计的商业综合体,将改变原有简单在空间中排放艺术品,没有与装饰空间融合,没有艺术氛围的“伪艺术中心”现状;室外雕塑广场将是福州最大雕塑广场、陈列国内外着名雕塑家作品;室内陈列按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理念进行设计,陈列100件艺术作品原作;在电梯、扶梯、中庭进行漆绘、在步行梯、消防门进行彩绘。拓福美学中心--文化地标、美好生活。

I. 福州市内有哪些地方好玩啊

一说到福建,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旅游城市厦门,其实,作为福建省会的福州同样也有不少好玩的地方。那来福州,福州市区到底有哪些可以玩的呢?

1、 福州的寺庙群。福州的寺庙非常多,有法海寺、西禅寺、金山寺、开元寺等等。其中开元寺是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去开元寺也是非常方便的,有19和505路公交车可以直接坐到开元寺,最重要的是开元寺是免费免费免费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林则徐纪念馆内主要为古典式园林建筑,除了参观建筑以外,纪念馆内还有林则徐的展厅,对于了解林则徐的生平以及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也是很值得一游的。

J. 福州的特色地方有哪些

福州的特色地方有这些:

1、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在旅游开发商业化后,已经成为福州城区的旅游地标了。中间主干道南后街成为商业步行街,两旁的店都是统一的仿古建筑风格。旅游特色店不少,很吸引游客。尤其看到麦当劳和星巴克等中西结合的店面风格,挺有意思的。再深入左右坊巷探寻,各种故居和文化,别有一番洞天。而且,三坊七巷里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