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有哪些名胜古迹
扩展阅读
厦门职业学校哪些有药剂 2025-05-20 03:32:10
北京mpcvd设备价格多少 2025-05-20 03:32:10
中山门在天津哪个方向 2025-05-20 03:32:08

福州有哪些名胜古迹

发布时间: 2022-04-27 20:17:57

‘壹’ 福州景区有哪些景点推荐

一听福州这个名字,就像是沾了满满福气一样,让人觉得很幸运。福州是一个着名的旅游城市,也是一个文化古城。在福州,最常听到的就是当地的肉燕、三坊七巷这些着名的代表名称。肉燕是福州的一道特产,有嚼劲的表皮,加上鲜嫩的肉馅,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你知道福州有哪些旅游景点吗?下面小编就带你走进福州这座有福之州。

景点排行1:三坊七巷

众所周知,福州最着名的就是三坊七巷大长街,经历过几个朝代的变换,这里依旧保存着古老的建筑风格,拥有三座大坊和七条长巷,这里已经成为了人们来福州必去的景点第一名。在三坊七巷,你可以感受到古风古韵的建筑掺杂其中,而与西式店铺的结合也给三坊七巷带来了新一批游客。人们在这里可以进行购物和故居参观,同时还能吃到当地着名的小吃和美食。

景点排行2:鼓山

鼓山是国家4A级景区,在这里,拥有众多避暑胜地,例如鼓岭景区、凤池白云洞,都是值得一去的景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爬鼓山需要提前备好爬山工具,鼓山的台阶非常多,想上去还是得费一番苦力的。

景点排行3:上下杭

位于台江区,上下杭这个名字一听就给人一种古韵犹存的感觉。名副其实,这里是一条河边的长廊,而这里,也是集购物和风景于一身的景点。没有三坊七巷的繁华,这里给人们的感觉更加宁静。这里拥有着古田会馆等多座会馆,也有煎包、芋泥等多款小吃,也是福州的朱门景点之一。

景点排行4:于山风景区

你知道最宁静人最少但是风景又非常美的景点吗?在福州,这样的景点非于山莫属。这是一座非常幽静的景区,有寺庙有僧人,有古树有长廊,还有小桥流水,山庄遗迹。于山在一些平常日子的游客是没有其他景区的人多,但是在那个时候享受这里的宁静,也是一种旅游的感受。

‘贰’ 福州有哪些旅游景点

福州市区有:
左海公园(好玩是好玩,可没钱别进)
西湖公园(好像从‘去年还是前年’十月份开始就向游客进行免费开放)
动物园
(你去时一定要带点吃的去,哪里的猴子是最好玩的,也是唯一可以让你一乐的去处。当然,园内工作人员允许或不做为的时候你可以拿点食物过把耍猴的隐。)
当然,你还可以爬爬鼓山,去看看涌泉寺和尚怎么念经;晚上去江滨吹吹风,看看美女与帅哥是怎样拍拖,对了有空去看看金牛山公园,摸摸牛屁股,拍两张照片也可让你觉得自己真的很“牛B”不知道现在那里的音乐喷泉还没有开放。
八县
闽清:白岩山,宏林厝
永泰:青云山,兔子山
长乐:下沙
鼓山
华林寺
金牛山公园
林则徐纪念馆
罗星塔
屏山
青云山风景区
青芝山
森林公园
十八重溪
石竹山
乌山
西禅寺
西湖公园
冶山和欧冶池
涌泉寺
于山
昭忠祠
左海公园

‘叁’ 福州有哪些名胜古迹啊

【昙石山文化遗址】
【黄土仑商周遗址】
【闽清义窑址】
【三坊七巷】
【亭江炮台旧址】
【长门炮台旧址】
【辛亥革命军前敌指挥部旧址】
【陈太尉宫】
【贞元无垢净光塔碑铭】
【西禅寺】
【栖云洞十八罗汉】
【报恩定光多宝塔】
【恩赐琅?郡王德政碑】
【涌泉寺】
【华林寺大殿】
【开元寺铁佛】
【龙江桥】
【三峰寺塔】
【瑞岩弥勒佛】
【黄阁重纶坊】
【郑和史迹陈列馆】
【林则徐纪念馆】
【林觉民故居】
【崇妙保圣坚牢塔】
【瑞云塔】
【马江海战纪念馆】
【王审知墓】
【张经墓】
【林则徐墓】
【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
【严复墓】
【林纾墓】
【林森藏骨塔】
【林祥谦烈士陵园】
【枯木庵树腹碑】
【罗星塔】
【迥龙桥】
【鼓山摩崖石刻】
【于山风景区】
【乌石山】
【石竹山风景区】
【海坛风景名胜区】
【鼓山风景区】
【青芝山风景区】
【福州森林公园】
【西湖公园】
【左海公园】

‘肆’ 福州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1 三坊七巷-贸易步行街

三坊七巷是国度5A级旅游景区,是福州老城区阅历了建国后的拆迁扶植后仅存下来的一部分。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修建。以沈葆桢旧居、林觉民旧居、严复旧居等9处典型修建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修建群。

2?高低杭-台江的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区,俗称“双杭”。

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贸易中心和航运码头。高低杭不大,有文艺小清新的书店和咖啡屋。

3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该馆为中国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有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模型等。

4 闽安镇

闽安古镇位于闽江下游,距福州约30公里,距罗星塔约10公里。从罗星塔以下的后安至亭头,两岸群山绵延,江流波折,而闽安镇峡处阵势最为险峻,江道深窄,最窄处唯一600米,是把守闽江口的咽喉,自古成为兵家的攻防要地。如今闽安镇感到还在扶植傍边,在镇里有个衙门。

拍摄|单独旅行的密斯
5 金牛山福道

福道,即福州城市森林步道,采纳全国首创钢架镂空计划,主轴线长6.3公里,环线总长约19公里。计划比较独特。锻炼养身之地。

拍摄|单独旅行的密斯
6 鼓岭

鼓岭是位于福州晋安区宦溪镇的避暑胜地,1886年由东方传教士开拓,距福州市中心约13公里,山高800多米,夏日最高气温不超过30℃。休闲散心之所。

‘伍’ 在你看来福州都有什么名胜古迹呢

福州烟台山,老仓山洋房

‘陆’ 福州着名景点有哪些

入选中国美景大赏,有福之州势不可挡。福州,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千年榕树是它的代言,人杰地灵是它的赞誉,深受广大旅游爱好者喜爱的它,十大绝美风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此处游览,驻足,甚至于扎根福州。如果你想要到或即将来福州旅游的话,以下几个旅游景点一定不能错过:

‘柒’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有哪些

湖州旅游B区的十大景点有第一是三坊七巷,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福州的西湖,鼓山,平潭岛等等。

‘捌’ 福州有哪些旅游景点

看老会馆,老建筑,吃小吃。漫步上下杭,领略老福州的津头渡口,参观老会馆,品味老建筑。这里曾是福州的商业中心,但如今多已破旧,虽然墙已斑驳,但是街巷之间,许多地道的福州传统小吃依旧散发着活力,煎包,锅边,捞化,花生汤等,实惠又美味。走在其中,享受闹市中的难得的宁静,心也安静了下来。

‘玖’ 福州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有哪些

福州是岭南地区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一直是当地的核心地区,这里名胜古迹保留甚多,还有一系列的自然山川等着你去探索,大家可以尽情的在福州游玩,以下是福州必去的5大景点之一。

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中国东部地区陆军机关驻地,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城市,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开放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来福州的首站我们来到位于连江县贵安新天地—— 贵安水世界 。洗去一路舟车劳顿的欢爽整天,建议在夏日的阴天去最好,一定要涂好防晒!尽量避开节假日。

不要排队的人不要太多,带好水喝零食可以疯玩一整天,带拖鞋,泳衣和手机防水袋就不用再水世界跟人讨价还价了,如果不是一定要玩欢乐谷的话,水世界可以玩一整天的。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是必去的地方,这是位于晋安区新店上赤桥的。园内的林荫大道非常多,天气好的时候视野是极棒的,可能会碰到网红哦。郊游的话也是首选此园,天然氧吧,里面的花鸟遍布,山间清泉,还有小鱼儿。

到了六月来的话可以看到满塘荷花,荷叶底下的锦鲤也是蛮多的。环公园步道旁边还有一大片湖泊,很多人在游船,夏天来这里划船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获得身心清净!

位于福州市永泰县葛岭镇溪洋村的 天门山景区 ,是个考验体力的地方。此天门山可不是张家界的天门山,在此景区游玩需要一整天的时光,而天门山的线路分为AB两段。

A段景多且路平坦,B段则是景色相对于前者稍微略一些是直接通往最高处的。特别提醒:走哪条线路要根据自己的身心健康,量力而行。

位于晋安区宦溪镇鼓岭宜夏村的 鼓岭旅游度假区 ,是福州人气榜的第三名也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这里除了去各种网红地和野餐,还可以带孩子体验农家生活。

去此景区建议自驾,院子内可以停很多车,还有就是鼓岭游玩的地方较为放散。这样自驾比较方便的。

来了福州怎能不去5A级景区 三坊七巷 呢,此景区位于鼓楼区南后街。这是福州最后一片历史街区,虽说是三坊七巷,但三坊中的光禄坊,七巷中的吉庇坊和杨桥巷已成了马路。

整个片区遍布闽式民居建筑,建筑的明显特征就是以马鞍墙为特色。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

‘拾’ 福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于山】

一名九仙山。在福建福州市中心。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

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全山面积11.9公顷,形如巨鳖,最高点鳌顶峰海拔58.6米。山上原有揽鳌亭、倚鳌轩、步鳌坡、接鳌门等六鳌胜迹,还有九日台、集仙岩、平远台、狮子岩、炼丹井、九仙洞等二十四景。现存庙字有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九仙观等。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多处。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

【大士殿】

一名观音阁。在于山山顶。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改建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穹碑,为州城百官祝釐之所。干隆二年(1737年)改为大士殿。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以于山作为总攻阵地,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殿内。1911年n月9日拂晓,革命军在此开火为号,炮打将军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们获将军朴寿,杀于殿西丹井附近,殿内有干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从男变女”的故事。

【定光塔】

俗称白塔。在于山西麓。砖构,七层八角,高41米。初建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据碑刻记载,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初为外围环木的六层楼阁式砖木塔。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雷火焚毁,二十六年(1548年)重建,把残存砖轴内削低四分之一,木梯改装在砖轴内,成为砖塔。唐代原木塔的石座尚存。塔南定光塔寺,唐天枯二年(公元905年)创建,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万岁寺,俗称白塔寺。现存殿字均清代重建。

【戚公祠】

在于山白塔寺东。戚继光(1528—1587)明代杰出军事家。

字符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班师回浙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勒碑纪功。后人在台旁建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岩、补山精舍诸胜。

【于山摩崖刻石】

在于山上。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余处。主要集中在鳖顶峰、戚公祠、蓬莱峰、金粟台等处。其中有宋代元绛的“金粟台”篆书,明代张讳的“平远台”行书,督舶太监尚春的诗刻,清代官府镇压农民起义领袖蔡牵、朱愤的纪事刻石等,都具有艺术和史料价值。

【开元寺铁佛】

在福建福州市经院巷。寺建于梁大情二年(公元548年),初名灵山,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今名。铁佛迭掌盘足坐于莲台上,外披泥贴金,法相庄严。高5.3米,人立其肩,手摸不及顶。铸建年代未见文献记载,明中叶以前,曾被误认为后唐年间王审知所铸的三万斤铜佛,后才发现非铜实铁,曾异撰联云:“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清初《榕城纪闻》云: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铁佛殿,在佛座下开出银塔一座,上题:“宋元丰癸亥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刘瑾。”据此,铁佛当铸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是研究古代冶炼技术的实物例证。

【乌石山】

简称乌山,又名道山。在福建福州市中部,与于山东西相对,乃城内三山之一。游览面积11.9公顷,最高点香炉峰(桃李石)海拔86.02米。怪石嶙峋,林荫壑胜,环山寺观栉比,山间亭榭交错。有三十六奇景。唐代即为游览胜地。其中天章台、冲天台、霹雳岩、天台桥等六处,均属三十六奇;1955年修建了三座不同形式的亭子:居东的八角亭,即唐宋八大家曾巩为之作记的道山亭;居中的方亭,为纪念明代抗倭保城有功的黎鹏举而建,名黎公亭;居内的圆亭,则纪念陈振龙从吕宋引进番薯种,名先薯亭。此外,还有沈公祠、道山观、弥陀寺、吕祖宫等。

【乌石山摩崖题刻】

在乌石山上。岩石巉崎,洞壑清幽,摩崖题刻二百余处,分布全山各角落,以邻霄台、天章台、道山亭等地较为密集。着名的为唐大书法家李阳冰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所书的篆书《般若台》,以及宋代程师孟、陈襄、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题刻。元代间有用蒙文书写的。明代多诗刻,其中太监的题刻为清人所不取,《乌石山志》均未收录;但对研究明代太监活动,特别是督舶太监的活动,颇有史料价值。

【西湖】

在福建福州市区西北隅。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凿引西北诸山之水聚此,为农田灌溉之用。五代闽时,在湖滨建水晶宫,此后渐成为州人游乐场所。宋辛弃疾词云:“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因而有小西湖之称。1914年辟为公园,当时可供游览的陆地面积仅54.3亩,解放后几经扩大,已达215.15亩。湖中有开化、谢坪、窑角三屿,湖滨有荷亭和大梦山,以柳堤和玉带、飞虹、步云三桥通联,构成一幅整体画图。园中浓荫覆盖,幽香阵阵,更有宛在堂、桂斋等占迹掩映其间,湖面轻舟碎影,水谢卧波,湖光山色,令人陶醉。福建省博物馆设在园中。

【大梦山】

一名廉山。在福建福州市西湖之滨。广袤2华里,高不及40米。旧时,苍松蓊郁,排翠崇冈,轻风徐拂,远近闻声。”大梦松声”为福州西湖前八景之一。今则松竹滴翠,花木似锦。山巅有大梦山亭,东南麓有行磴引入假山洞府,盘旋而上,可登亭凭眺全湖景色。环山麓一带地势迂回,西南有乎章池等古迹,系元末平章陈友定西肢园遗址,南为明代薛家池馆遗址,东为明礼部侍郎萨琦祠堂,内有养龙、玉井、沙帽三池,1957年合并改建为福州动物园。园内有熊猫馆、猛兽舍、水族廊、海豹池、猴山、象园等等,收罗珍禽异兽颇多。西隅有游泳池等。

【西禅寺】

原名长庆寺。在福建福州市西郊怡山。离城约3公里。怡山形如“飞凤落坡”,又名凤山。原为南朝梁炼丹士王霸所居,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建冲虚观祀之。后废弛。咸通八年(867年)延佛教徒居之,后两年改名清禅,不久又改延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改名长庆,俗称西禅。占地约100亩,大小建筑物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绪年间微妙禅师往海外募金重建。规模雄伟,清末列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垣内寄园,花木似锦,尤擅池馆之胜;垣外有古荔百余株。寺僧年年举办荔枝会,吟诗作画,“怡山啖荔”成为韵事。

【华林寺大殿】

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其臣下鲍脩让为郡守,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样禅院”,明正统间赐额,改名华林寺。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均早废。仅存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虽历经明清两代重修,其主要梁架、斗栱等还是初建时原物,保存唐宋建筑风格,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研究古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江心公园】

在福州市台江江心中。面积3公顷,形若巨舟卧于碧波上,原名三县洲,系由泥沙冲积而成。此洲北面波涛滚滚,百舸争流;南面则风平浪静,水清如镜;地处闹市之中,而无车马喧哗之扰。1975年在此筹建江心公园,环洲砌以石驳岸,以原有三株老榕为中心,栽种花木五万株,建有榕树坪、金鱼馆、临江亭、钓鱼台、品茶轩、游泳场等,颇具规模。1982年正式开放。

【严复墓】

在福建福州市郊阳岐村。清宣统二年(1910年)严复生前所营建,以石构为主,形如扶臂椅,碑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两侧有云龙柱一对,墓前横屏书“惟适之安”,规模不大,结构大方。严复(1853—1921)字几道,号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年)留学英国,历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资政院议员。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曾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等,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翻译家。

【张经墓】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原厝村黄店山。张经(1492—1555),明抗倭将领。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负御倭全责,总督诸军,次年在浙江王江泾大捷,称军兴以来战功第一,但被严嵩羽党赵文华篡功诬陷,被害京师。万历中其孙伏阙鸣冤,始昭雪,赐祭葬于此。黄店山古称芋坑山,地处闽江之滨,山明水秀。墓为白石结构,自麓至半山有十三层宽阔石台,深515米,左右分立翁仲、望柱以及马、狮、虎、羊等石兽,雄伟壮观。山麓原有“东南战功第一”石坊,民国间被军阀拆除,台石亦被盗窃。1963年重修其主要部分。

【林阳寺】

一名林洋寺。在福建福州市北峰山区,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据宋《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置。名林洋院。明《闽都记》称为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创建。明初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为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帅募资重建,称林阳寺。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亦以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两楼。旁衬禅堂、僧室、客厅等,规模雄伟,为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西有南朝陈水定四年(公元560年)隐山禅师藏骨塔。

【林则徐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麓,面对五凤山。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清代民族英雄。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历任巡抚、总督。力倡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团结军民打退英军进攻。由于清廷妥协求和,被革职充军新疆。后起用任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辞职回籍,次年又奉命赴粤,病死潮州,归葬于此。墓为三合土结构,宽13.2米,深24.6米,为四层台,墓前有狮子一对。道光六年林则徐为其父母所营建,计六圹,他自己夫妇及弟夫妇均附葬。墓前有御赐碑文和祭文青石碑两座。

【林则徐祠堂】

在福建福州市澳门路。祠门向东,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两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第二道为牌楼形墙,设一大门,额横书“林文忠公祠堂”,进门为一条石铺通道,左右分列青石文武翁仲及马、羊、虎等。道半跨有三楹仪厅,厅后通道直达碑亭。碑亭为正方形,内立三座青石碑,成品字形。一为圣旨,一为御赐祭文,一为御赐碑文,均林则徐卒时所赐,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祠时补镌。词厅在碑亭北侧,外有围墙,厅正中把林则徐遗像,楣上挂道光帝御书“福寿”匾额等。亭后有两座三间排平屋,东西相对,中隔一堵花墙,均作客厅用,再后为一列曲尺形双层楼房,北楼计九间排,西楼三间排原供家族子弟攻读之用,内有“丰井”古迹。1982年冬辟为林则徐纪念馆。

【欧冶池】

又名剑池。在福建福州市区北部鼓屏路东。相传春秋时欧冶子铸剑于此,故名。据宋《三山志》记载:“唐元和中僧惟斡浚池,得铜剑、刀环数枚,送武库。当时,冶灶犹有在竹林间者。”古时,池周回数里,池畔有冶山、利泽庙、剑池院、五龙堂、欧冶亭等,均废。宋黄裳《欧冶池》寺云:“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明张时彻《剑池燕集》诗云:“岩畔紫芝开几许,与君今夜泛瀛洲。”现在池面仅存数亩,1983年重浚,并恢复部份亭榭。

【罗星塔】

俗称磨心塔。在福建福州市东南21公里处马尾港的罗星山宋柳七娘建。据《闽部记》载:七娘岭内李氏女,育色,里豪谋夺之,抵其夫于法,谪死闽南,七娘斥卖其产入闽,捐资造塔,以资冥福。”明万历间塔毁,天启间(1621—1627)徐■倡议修复,重建为七层八角石塔,高31.5米,耸立港口。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两军即齐塔下开火。当时马江两岸十三乡人民。展开了反侵略斗争。1964年经过大规模修缮,罗星山也辟为公园。

【金刚腿】

在福建福州市闽江下游闽它镇对岸(长乐县地),距市区30公里,处在两岸山岩裸露、江流曲折、河道深窄的地段。金刚腿是一条形如巨人腿脚的大石条,从山麓一直伸剑江面。腿卜中空如桥梁,腿部翘起,靴底悬空,靴长约1米,满生青苔,极其逼肖壮观,为闽江七景之一。半山岩壁上还有古代石刻“金风濯足”四字。乘船出入闽江的人。部为这天然巨石所吸引。据传金刚腿原有一对,另一只已被开采建造肆万寿桥。金刚腿是江水和海水的分界处,每当溪洪与海潮相遇时,浪涛冲击,更是奇观。

【南公园】

在福建福州市区东南。占地20.000平方米。清初为靖南王耿精忠别墅。湖塘台榭,擅林泉之胜。光绪间辟出部分地建左宗棠词堂,1912年改为公园。有桑柘馆、荔枝亭、藤花轩。望海楼诸胜。近年又依其曲折湖塘垒砌堤岸,围以栏杆,井在湖上修造两座石拱桥,其中一座从湖畔假山石洞接通湖心小岛的凉亭,成为游览中心。临湖建双层楼船,登船台凭眺,全园景色尽收眼底。园旁影剧场也是公园旧地。

【马江昭忠祠】

在福建福州市马尾港的马限山麓,依山傍水,面对罗星古塔。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纪念中法战争马江海战阵亡烈士而建。前后两进,正厅及两院祀殉难官兵796人,前厅有石碑一方,记海战经过。祠西为墓园。1920年重修,将墓园的九垄合为一丘,重立墓碑,上书:“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上埋骨处”。伺前有老榕两株,清幽肃穆。一九八三年重修,墓园增设池馆亭榭,词内陈列马江海战文物。

【闽江金山塔】

在福建福州市西郊8公里闽江西港。江心突起一阜,削拔寻丈,形似“印浮水面”,有砥柱中流之势。宋元年间建一座七层八面的实心石塔,高不及10米。塔周环构庵堂,古人以其比拟镇江的金山,故有小金山之称。后庵堂被山洪冲毁,或改建为文昌祠,或改建为塔江楼,历代更迭不常。现存的金山塔寺为1934年重建。塔前有一座殿,塔后有一层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所有楼阁均四面开窗,占地虽小,有外景可惜,环境颇为清幽。一水奔流,九山环抱,向为游览胜地。明代抗倭名将张经,少时曾在此读书,明莆田学者林兆恩(龙江)也曾借室着述。“塔影玲拢映绿波,金山事迹见诗歌”,弹丸之地,却流传不少名人韵事。

【闽王德政碑】

在福建福州市庆城寺(路)闽王祠内。闽王王审知(862—925),唐末割据福建,五代时封闽王。治闽三十九年,对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颇有功绩。后世誉称“开闽王”。此地原为他的故宅,闽亡,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改为庙祀。自宋至清,每年立春日,郡守都率群僚来词取土捏制春牛,发动春耕。碑全称《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高4.9米,宽1.87米。唐天祐三年(公元906年)于兢撰,王倜书。碑文记述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前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情况,是研究五代史的重要资料。祠内还有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所立的《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乞土胜地》等碑。

【闽王王审知墓】

在福建福州市北郊战坂乡莲花峰的斗顶山。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唐末,从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封闽王。他治闽三十九年,促进了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墓原在凤池山,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迁葬于此。莲花峰是郡城主峰,旗鼓分列,面对五虎,气势宏伟。陵园内原有殿堂牌坊以及莲花、永兴两院(寺),闽亡,均废。明宣德四年(1429年)又遭屯军盗掘,今仅存三层坟台及翁仲、石兽等。台上有两座并列的长方形砖墩,1981年重修,发现墩下为墓室,左室有闽王墓志铭,右室有夫人任氏墓志铭,均翁承赞撰。墩后围有坟壁,上为封土,封顶有唐闽忠懿王墓碑,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重修时所立。

【迥龙桥】

亦名飞盖桥、沈公桥。在福建福州市郊闽安镇邢港上。建于五代年间,四墩五门,花岗石砌造,长66米,宽4.8米,墩为两头尖船形,墩间各铺石梁板五条。桥上护有石栏杆,栏柱36根,柱首雕刻有雄狮、海兽、莲花等,造型古拙生动。南宋淳祐间重修后,改名为飞盖桥: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镇官沈某重修,改名沈公桥。现存结构多为唐宋时期遗物。“闽中桥梁甲天下”,但五门以上唐桥尚属罕见,是研究福建古代造桥技术的重要实物例证。桥的两端各有庙亭一座,均清代重建。西北端为玄帝亭,旁立宋观文殿学士郑性之所书“飞盖桥”和清“沈公桥”石碑,东南端为圣王庙,内祀齐天大圣,重檐九脊顶,背负盘石山,拾级登山,可观赏邢港九曲、七星献寿等景致。

【桂斋】

在福建福州市西湖荷亭侧。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除了父忧在籍守制,倡议重浚西湖。浚湖工程结束,利用节余在荷亭北皇华亭故址建宋李纲祠堂(今废),并在祠旁架屋三椽,植桂两株,取李纲晚年住所名称,亦叫桂斋。咸丰元年(1851年)即林卒的次年,6月12日,州人士遵林遗嘱奉其像祀于此。民国间在斋旁建室一间,称“林文忠公读书处”,并新建一座禁烟亭。

【烟台山】

在福建福州市区闽江南岸,梅坞与麦园顶中段的藤峰。因元末至清初设有烟墩以为报警之用,故名。1962年建为公园。园内有长廊、茶室、阅览厅、游泳池等。穿插种植木棉、南洋杉、美洲松等名贵树种。由于一阜临江,地势较为高峻,视野开阔,能纵览榕城全貌。北望三山两塔雄峙;俯瞰闽江航运繁忙;更有万寿、闽江两座大桥,宛若长虹。夏晚江风习习,远眺万家灯火,犹如繁星点点,是消暑胜地。山麓梅坞,古时种植万株梅树,有“琼花玉岛”之称。明徐熥曾留下“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佳句。清初毁于战火,现在已是市肆林立。

【崇福寺】

在福建福州市北岭下,距城约8公里。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原名崇福院,后废。明末清初重建,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始具规模,后逐渐发展,梵宫林立,殿宇巍峨,至清末成为福州五大神寺之一。寺在象峰之麓,冈峦环抱,松柏参天,有清涧一曲绕寺而过,环境十分清幽。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所重建。

【崇妙保圣坚牢塔】

俗称“乌塔”,误称“净光塔”。在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五代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原计划造九层,未完工,延曦被杀,闽亡。现存塔为八角形,七层檐,高35米,用花岗石砌造。转角设倚柱,每层叠涩出檐。第一层开一门,其余各层开二门,不设门的地方都设佛龛。塔心有曲尺形通道供登攀。造型雄伟端庄,与于山定光塔东西相对,有“榕城双塔”之称。清道光间塔身倾斜,1957年重修。塔上浮雕佛像及碑刻,是研究五代闽历史与艺术的珍贵资料。塔旁“敕建贞元无垢净光塔”碑,是前身塔所遗。

【清真寺】

在福建福州市安泰桥下。据寺碑称,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不合史实。按此地原为五代时闽王王继鹏的太平宫,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为万寿院(佛教寺),元至正间始归伊斯兰教,改造为清真寺。《闽都记》云:国朝初建,名“真教寺”,俗呼“礼拜”,色目人礼拜诵经于此。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毁于火,是年冬重建,越八年始落成。重建的寺,属东方建筑形式;大殿单檐五脊顶,深广均五间,成正方形,为礼拜堂。前有华表,左右两庑为茶厅、房廊、厨舍等。现存大殿为1955年重建,改为工字形。寺内有永乐圣谕、嘉靖重建清真寺记等石碑。是福州唯一的伊斯兰教寺。

【鼓山】

别称“石鼓”。在福建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延表数十里,有屴崱、白云、鼓子诸峰,最高点海拔969米。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故名。山中涌泉寺是福建着名寺院。寺东灵源洞、听水斋、白猿峡一带,岩石嵯峨,摩崖密集,誉称“石鼓都会”。寺西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有鼓山十八景、白云洞诸胜。山上屴崱峰俗称“绝顶峰”,可观日出。寺西南为登山石板路,长3公里,石磴达二千五百余级,沿途青松夹道,有观瀑、半山、更衣等五亭”,1954年另辟盘山公路,自市中心有车直达寺前。1979年义建造松涛楼,接待游客。

【鼓山十八景】

俗称十八洞。在鼓山涌泉寺西,狮子峰下。岩壑幽奇,山径盘曲,苍松成荫,攀登远眺,福州市、郊全收眼底。宋时建望州亭,今废。附近有岩洞,广16米,深7米,洞内有一壑清泉,洞前插一片石壁,占人取达摩面壁之义,名“达摩洞”。洞周有石灶、仙猿岩等胜迹。清咸丰四年(1854年)辟八仙、降虎诸岩洞,铺设通联的石硷、石径,使游览线延展2公里以上。三十来处岩洞和景物分别题有标名,达摩洞口的石壁上则综合品题,有达摩面壁、仙猿守峡、玉笋成林、福寿合图等富有诗意的十八佳句,“十八景”因此而得名。近年来又整修通道,增建楼阁廊亭。

【鼓山摩崖题刻】

在鼓山上。山上岩壑幽奇,镌刻在岩壁上的摩崖题刻约有四百段,多分布在登山古道,屴崱峰、白云洞、十八景、灵源洞等地,尤以灵源洞一带最为密集。明谢肇淛《鼓山志稿》说:“宇内名山铭刻之多,未有逾是山者;入灵源洞里许,削壁林立,殆无寸隙。”灵源洞有摩崖题刻二百余段,真草隶篆俱备,宛如一座书法宝库。着名石刻有宋代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以及当代郭沫若等题刻。

【千佛陶塔】

在鼓山涌泉寺。计一对。烧造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原立任福州市南台岛龙瑞寺,1972年移此,分立在天王殿前,东名“庄严劫千佛宝塔”,西名“贤劫千佛宝塔”。塔为陶质,上施釉,作紫铜色。仿木构八角形楼阁式,计九层,高6.83米,座径1.2米,自下而上宽度逐层缩小。系分层烧造,然后拼合而成。塔壁共贴塑佛像一千零七十八尊,檐角下悬有铃锋,塔顶压宝葫芦,塔座塑有狮子、力土和各种花卉图案,井有题识,记烧造时间以及施舍者和工匠姓名。以陶烧造的大型宝塔,为国内罕见,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白云洞】

在鼓山西北隅,距涌泉寺约7公里。洞在悬崖陡壁间,广约16米,深5米。堵为佛堂、僧舍。有石为天,不施片瓦。洞外雨丝纷垂,淋不到窗棂;白云缭绕,迷蒙满洞。从洞口俯视,危岩如削壁,长涧若深渊。古人云:“白云之奇,不在洞而在径。”即指从山下登洞的沿岩险径。登此洞需穿过三座危岩阻梗的三天门,爬越一段两侧深涧的龙脊道。沿途有化龙桥、印月潭、龙舌岩、天梯、观瀑台、吼雷湫、时佛岭等诸胜。

【涌泉寺】

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海拔455米处,占地25亩。此地原为一积水潭,五代粱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来居。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称寺。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毁于火,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现存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白云堂、明月楼、圣箭堂、藏经殿、回龙阁等,均清及近代重建。规模雄伟,列为清末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寺以藏经、藏版驰名国内外。有明代南北藏、清代龙藏、日本续藏等,还有明清两代本山高僧元贤、道霈等着述和其他翻刻计七千五百多册,尚存明清经版万余方,和苦行僧刺血书写的佛经六百七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