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城门有什么
扩展阅读
厦门植物园归哪里管 2025-05-20 03:23:37
福州哪里的鱼饭好吃 2025-05-20 03:11:53
厦门和泉州哪个是上游 2025-05-20 03:04:42

福州城门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4-28 03:10:30

㈠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有些什么快递

可以跟你说什么都有,申通,圆通,天天,EMS,全部都有,因为城门算福州的市区

㈡ 福州城门附近有什么水世界玩

就在黄山就有很大的鲸奇水世界,很好玩不过人很多。

㈢ 福州城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福州市城乡规划局网站发布了,包括仓山林浦、螺洲在内的五个福州历史文化保护区详细规划,加上此前就已经发布过保护规划的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福州目前共有六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制定了详细控规!

林浦

打造南宋遗风滨水景区

从福州市区白湖亭乘57路公交车到终点站,是仓山区城门镇林浦古村,就是陈丞相祠所在地。

林浦古村自五代开始,林姓聚族而居,日趋兴盛,故称之为“林浦”。濂江书院是福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朱熹讲学的古书院。这里的人家历来注重教育,代代人才辈出。林浦古村及周边,还保留着唐宋以来大量的文物。

规划定位

打造以南宋遗风和尚书文化为特色,居住、文化、商业、旅游、休闲等多元功能复合,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千年历史文化名村,融入周边区域的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重要人文节点。

规划范围

林浦历史文化名村范围以濂江、狮山、福濂、绍岐4个行政村为基准,结合规划道路、山水自然边界划定,面积290.42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北至浦下河南岸、绍岐老街沿线,东至绍岐泰山宫、黄氏宗祠、御道碑、更楼、后街林宅、太保亭一线,南至林桥头,西至林浦溪东岸,面积约20.72公顷。

将打造成为南宋遗风和尚书文化特色鲜明的,居住、文化、商业、旅游、休闲等多元功能复合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千年历史文化名村,融入周边区域的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重要人文节点。

▲林浦村泰山宫节点效果图。

规划打造“一带两轴一环、一心四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带”:浦下河滨水风情带;

“两轴”:林浦古街传统商业轴、规划主路特色商业轴;

“一环”:林浦河及其滨水绿带、三环辅路防护绿带构成的绿环;

“一心”:依托泰山宫、濂江书院、南宋文化展示馆及游客服务中心的主入口综合中心;

“四组团”:三个以居住功能为主导的组团、一个以商业等旅游服务配套功能为主导的组团。

螺洲

南片区文化旅游集散地

螺洲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南临乌龙江,北、西分别与城门镇、盖山镇相连,古称“百花仙洲”。 洲内水网密布,古代出境皆需舟船。因其形如青螺,又有东晋时洲人谢端遇田螺仙女并结为夫妇的美丽传说,故名螺洲。

螺洲镇紧靠福厦公路,距福州机场仅3公里,镇内基础设施齐全,村村通机动车及程控电话,建有自来水厂一座,可供全镇居民饮用。

这里是“帝师”陈宝琛的故乡,文物众多,有建于南宋末年的孔庙,建于梁大同年间的灵山寺,有清代陈宝琛所建五楼,清朝末年状元王仁堪的状元府,还有天后宫、螺女庙及螺仙胜迹、曲水观澜等碑刻。

规划定位

福州南片区的文化旅游集散地,集活态居住、遗存展示、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古镇街区。

规划范围

整个螺洲镇域,总面积4.94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域为规划划定的历史镇区范围,规划面积66.09公顷。

㈣ 福州城门中学是不是很差呀

福州城门中学不差,很优秀。

学校依山而建,楼俊树美,古树参天,池美鱼乐,错落有致。春来鸟语花香,夏日荷花争艳,秋至天高气爽,冬季苍翠满园。学校教学设备先进,设施完善。

配有图书馆、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专用教室、多媒体报告厅、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教师电子备课室、校园广播系统,拥有1776m2的文体活动中心和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场,班班通实现全覆盖,教育手段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教学理念:

教学上大力推行"先学后讲课课练"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先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给学生一定时间,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后让学生做老师经过精选的练习题;然后再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暴露出的问题,老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当堂布置作业,当堂练习。坚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福州城门中学

㈤ 福州仓山区城门有没有什么地方好玩又没什么人地方,适合情侣

往东边,花海公园。
扫一个摩拜单车,沿着江滨骑行,看看花海,还有下小沙滩。

㈥ 福州台江区城门有那些厂

是仓山城门吧?
那里很多很多厂啊 你坐车到白湖亭 一路走过去就可以看到了 具体的要自己去看看吧

㈦ 福州十大好玩的地方

摘要 1、三坊七巷景区

㈧ 福州城门有什么村

下洋村

㈨ 福州市区有哪些人文古迹啊

最大的铁佛
福建省最大的一尊铁佛,在福州开元寺铁佛殿。铁佛名为“阿弥陀佛”,迭掌盘坐在莲花座上,带座高五点三米。据《榕城纪闻》记载出土物证明,铁佛当铸于宋朝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之前。铁佛头部系实心,身躯为空心,据估计其重量当在十万斤左右,是中国东南各省最大的一尊铁佛。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
交通:817路、729路、19路、19支路,鼓东路站
最早的浮雕佛像
福建最早的浮雕佛像,刻在福州乌石山东南侧的石壁上。这一尊佛像高约二米,头梳螺髻,身披梵衣,袒胸露臂,法相丰满,庄严肃穆,佛像的背面刻着光芒四射的轮光。雕刻技法朴实古雅,而具有中国艺术特点。
据考古工作者鉴定,这尊佛是唐代时期的作品。日前在福建各地还没有发现比它更早的浮雕石像。
最大的锅
福建现存最大的一口锅。 在福州鼓山涌泉寺香积厨内。香积厨在大雄宝殿右侧,是寺僧的斋堂。香积厨中有洗碗、洗菜用的石池、石槽,是宋朝天圣年间制造的。做饭用的四口大铁锅,也是该寺的“三铁”之一。其中最大的一口锅,口径达1.75米,深0.80米,煮一次饭需放5包大米、1吨水,可供千人食用,是世上罕见的“大锅饭”。饭熟后,锅底沉结一层锅巴,酥香可口,算是涌泉寺的特产之一。大锅旁边还有三口小锅,每锅可供二百人。
地址:福州市鼓山下院
交通:29路、36路、7路、808路、812路、815路、937路、949路、957路、960路,下院站
最早的玻璃碗
福建最早的玻璃碗,发现在五代后唐闽王王审知墓中。王审知墓在福州北郊,明朝官德四年(公元1429年)墓被在该地屯垦的士兵盗掘,发现此碗。它是许多珍费的殉葬品之一。
最古老的池
福州剑池,又名“欧冶池”,是福建最古的一口名池。这口池,在今鼓屏路省财政局、省银行院子里。福州最早称“冶城”,这跟春秋时期着名的冶铸宝剑能手欧冶子有关。《吴越春秋》一书说:“赵王允常聘请欧冶子作名剑五枚,允常传数世至无缰,因灭于楚,乃徙于闽。”由于相传欧冶子在此铸剑淬火,故名“欧冶池”。
地址:福州市鼓屏路省财政厅院内
最早的地方志
福建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唐朝大中年间(公元847一859年)林谓旧的《闽中记》。这部书曾经过宋朝庆历(公元1041一I048年)年间林世璧重修,可是到现在己经失传很久了。清初陈鸣鹤曾在长乐一农民家中得到林谓的《闽中记》,并据此撰写了《闽中考》一卷。经过考证,他对闽中地名有很多新的见解。可惜末得原本翻印出来。
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
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
福建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是福州市屏山麓的华林寺大殿。 这座殿建于北宋干德三年(公元963年),距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年了。华华林寺大殿,是中国重要的文物。国家文物局已拨款重修。
最早的战舰制造场
福建最早的战舰制造场是在长乐县。据《八闽通志》说:吴工夫差在这里造舰。吴王夫差是春秋战国时代人,距今已有二千多年。长乐县别名“吴航”,一说是三国孙吴在此造舰而得名。
最早的佛寺
最早的佛寺
福建最早的一个佛寺,名叫“绍因寺”,建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它比后梁开平二年王审知所建的鼓山沔泉寺,要早六百二十六年。寺内有琴石、金鸡井、饮马池等古迹,都是汉闽越王时遗迹。现在福州市北大路“半野轩”,就是过去的部分寺址。
最古老的木碑
福建最古的木碑——树腹碑,在闽侯县雪峰寺枯木庵。树腹碑是刻在一棵外围还在而内心己朽的枯树腹中,后世人称为“树腹碑”,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树碑。这株非梗非楠的枯木,早在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就已经枯萎了。
公元905年王审知据闽时间才建庵保护,又在庵前凿一口蓄水池,俗称“万工池”。碑文就是当时所刻的。枯木自初生到现在约有二千岁,碑文也已经有一千零七十三年的历史,是扬名国内外的重要文物。
最早的砖城
福建最早的一座砖城,当推福州的“罗城”。它是唐天复元年(公元90)年)王审知创建的。城砖上印有金饯纹饰。罗城方圆四十里,高二十尺,厚十七尺,城上架有廊屋二千五百零五间,敌楼一百数十多间,还有高达三层的角楼和七十所更铺,共设八个城门,九便门,三水门。
这八城门,南名“利涉门”,在现在的安泰桥北;东南名“通津门”,在现在的津门路;东名“海晏门”,在现在的激桥西;东北名“延远门”,在现在的贡院前(中山路;北名“永字门”,在现在的钱塘巷;西北名“安善门”,在现在的西湖旁;西南名“清远门”,在现在的澳门路;西名“善化门”,在现在的西门善化坊。八门均已圯废。
最早的公园
福建最早的公园,是宋代福州的州园,因在州衙之西,名叫“州西园”,专供官员士绅游览。园内有一口能通潮汐的大池。有春台馆、春风亭、戏台、酒亭、秋千架等。 这个园每年二月间开锁一次,让市民宴乐一个月。开放时间,城外的农民也可以进城游览。州西园早废,地点在今新民路。
最早的金文
福建铸在金属上的文字,根据记载最早的是福州定光塔(白塔)上鼎识语,计三十八字,末后一句是“梁天监四年书” 。定光塔建自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这鼎识是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铸的,它比起光塔要早三百九十九年,这个南梁古塔遗物,被后人利用在定光塔上,留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