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州资讯 » 福州年怎么过

福州年怎么过

发布时间: 2022-04-30 01:48:12

‘壹’ 福州过春节有什么习俗(简要语言)

1、人们会在院落、居室、灶房、仓房、畜棚也会贴满不同体裁形式的年红。年红寄托着家人美好期盼,亦可将宅院装饰一新,烘托出节日气氛。

2、岁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岁;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访友讨压岁钱;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观灯迎神闹元宵;正月廿九这天送拗九粥,春节结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

3、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房门两侧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1)福州年怎么过扩展阅读:

春节演变

1、上古时代以天象的空间变化来标示一年四季时间变化,当北斗斗柄指向寅(正东偏北)时为立春节点。

2、汉朝初期沿用秦历(颛顼历)。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并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3、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贰’ 福州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1、堂——辞旧迎新大扫除

扫除、清洁、好过年。旧颜换新貌,岁尾迎岁首,穷富都一样!这年前的大扫除,福州人称为“筅xian雪堂”,在福州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每年十二月中,先择晴日、把家庭内部、天花板、厅堂、杂特间等打扫干净,清理垃圾,疏通水沟,而后洗剧门庭,有的还将大柱,门楣等洗得干干净净。至于家具、厨具等,也分日一一清拭。

旧式福州家庭每年的清扫工作和连家船民有密切的关系。每当年尾,闽江沿岸的连家船民就会上岸,带着特制的木桶替人洗房子,洗的工具不是一般的扫帚,而是采集新鲜竹叶做成的扫帚,谐音“富足”“满足”。

2、祭灶

福州祭灶神有个讲究,要祭两次,分“祭素灶”和“祭荤灶”。那时,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当然要拿好东西招待,所以农历十二月廿三,人们会拿好酒好菜招待灶王爷,叫做‘祭荤灶’。但是又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还醉醺醺得胡乱汇报,所以等到农历十二月廿四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招待他,叫做‘祭素灶’。

祭灶就像是过年的前奏。特别是祭灶完可以吃的灶糖灶饼,比如说老鼠儿(学名叫寸枣)、灶婆饼、麻生糕、金钱饼、红纸包、炒米糕等等让家里的小家伙们垂涎不止。

祭灶那天,爸妈忙得团团转,一家人早早地吃完晚饭,就开始忙活着清洗锅盖和灶台的边边角角,然后才拿出准备好的精致菜肴十道,摆在灶台上,点上香烛,倒上米酒,摆上代表“甜甜蜜蜜”含义的马蹄和甘蔗。天黑了,开始祭灶了。焚香祭拜灶神爷爷,虔诚地许个心愿,然后放鞭炮,所有的都结束后,小家伙们就开始欢呼雀跃地享受灶糖灶饼了。

3、做小岁:祭拜至少一整天

福州人都知道,除夕又叫“做大岁”,而在除夕的前一天晚上,是老福州们“做小岁”,也就是祭祖宗拜天地的时候。依伯依姆们说,祭祖宗,摆祭品是件很繁琐的事,要一整天的时间,做小岁为的就是一家人能在年三十的晚上好好团聚。

“做小岁”这天一项重要的活动是(祭拜),早上到祠堂的大厅祭、中午到家里的大堂祭,下午还要到房间里祭……在厚厚的蒲团上,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拜拜”好像没完没了,屁颠屁颠跟在大人后面的小孩童却乐此不疲。

4、除夕:年夜饭很讲究

福州有句老话: “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是:好孩子不赚大年三十晚上的钱)”。即使远行经商、打工的福州人,在除夕前一定会返家过年,合家团圆,吃顿团圆饭。

在以往的习俗里,除夕晚是不能走家串门,要全家聚在一起,“人不齐不开饭”。在老福州人的眼里,过年的高潮就体现在年夜饭上。

福州人的年夜饭很讲究,福州人很重视年糕,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盘里摆上供桌。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圆饭桌上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红糟鸡、福州鱼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团圆饭桌上的美味食品。就说太平燕吧,是以肉燕加鸭蛋烹调,因福州话“蛋”叫“卵”,鸭卵音谐“压乱”,有平安之意。一家人在家吃得热热闹闹、平平安安的,才有“年味儿”。

拓展资料: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叁’ 福州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福州属于福建,因此春节的习俗和福建的相同。

1、春节期间,福建民间有祈福祭祀习俗,人们会在院落、居室、灶房、仓房、畜棚也会贴满不同体裁形式的年红。年红寄托着家人美好期盼,亦可将宅院装饰一新,烘托出节日气氛。

老福州过春节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岁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岁;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访友讨压岁钱;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观灯迎神闹元宵;正月廿九这天送拗九粥,春节结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

2、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房门两侧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3、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4、新年迎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习俗活动。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3)福州年怎么过扩展阅读:

福州人的其他习俗:

1、福州的生活习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习尚的传统。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福州俗语),因鸭蛋与福州话发音“压浪”谐音,渔民出海祈求没有风浪,也有“压乱”的意思,故福州人称它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2、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拗九节”却渐渐被“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

3、食俗,闽菜世界闻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拌面、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

‘肆’ 福州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福州人爱喝汤是举世公认的,无汤不成席。福州人认为,爱喝汤的人“有情”,不爱喝汤的人“没情”。因此,“汤汤水水”是福州菜肴特色。福州人到北方,总是感觉汤太少了,常常抱怨“没汤怎么吃饭”。福州人认为好东西的味道、营养都化解在汤里,“四大(汤)六炒(盘)”是传统菜谱,汤菜占四成,有“一汤十变”之说。特别是喜庆宴会,汤很重要,老福州人认为,上了再多好菜,汤要是没上档次,那也是失败的宴席。

福州人还有一个有趣的年俗。吃过团圆饭后,父母亲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是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伍’ 福州人怎么过小年

1、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福州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2、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陆’ 福州除夕有什么习俗

福州过年的传统风俗有很多,试列举如下:
1、除夕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福州风俗要蒸好白米饭贮在饭甑中,供于案前,谓之“供晦饭”或“供岁饭”,俗称“隔年饭”。隔年饭用木制蒸饭甑装盛,周围插朱红筷子十双,贴红纸,扎红绳,并撒上“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在厅堂案桌上。除夕所备的隔年饭和菜肴,要全家人吃到正月初四为止。
2、为了迎接新春,福州风俗早在十二月中旬就开始打扫卫生,俗称“筅堂”,亦叫“扫尘”,择吉日把住宅每个角落全部扫个干净。筅堂之后,天天都要保持房屋内外清洁,直到除夕吃过“大年饭”后,还要把最后的一批垃圾清除出门,叫做“扫晦气”。与此同时,要把水缸的水添满,谓之“添财”。
3、福州风俗要在除夕张贴春联,和全国各地有不同之处在于春联之上留有一段白纸。此俗始于清初,相传是悼念定都福州建立隆武政权的明朝末皇帝朱聿键,他被俘殉难时值岁末。
4、春节前,已出嫁的诸娘囡要回娘家“送年(礼)”。
5、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共饮晚宴,谓之做岁。家中主要门户、箱笼、家具、贵重物品压上金银纸箔,象征来年发大财。给小孩“压岁钱”是过年长辈给未成年晚辈的见面礼(红包),“压岁”与“压谇”谐音,意在平平安安过一岁。这种压岁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结束。
6、在福州守岁习俗也很普遍,守岁目的是“接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旧时守岁要守到五更黎明,而今一般只守到凌晨零点。
6、相传,“年”是一个恶魔,每年除夕,就出来捉弄人。故在除夕之时,家家户户贴新符(春联)、放鞭炮以驱“年”。福州还仿效旧时郑唐烧火炮驱“年”除灾的节俗。
7、三十盲晡(三十晚上)是债主讨债、债户躲债最紧张的日子。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就是不能过三十晚上。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

‘柒’ 福州人过新年的习俗

老福州的习俗,农历十二月廿四是
的日子。祭完灶,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孩子们开始眨着眼
着过年。

日子的确定得看
,如果是大年(即除夕是农历三十),则
日是农历十二月廿四。如果是小年(即除夕是农历廿九),则祭灶日是农历十二月廿三。祭灶时得烧香点
烛,而
主要有
、花生、
、红枣、
灶饼等,等祭完灶公灶婆,大家就可以分享
了。
另一种说法是,大年廿三祭荤灶,是
人家办的,但忌供羊肉和牛肉,一般是猪头、鸡鸭鱼等;大年廿四办素席,是穷人家办的;
则是大年廿五祭灶。
对理发店、
、澡堂的店员、学徒或
的来说,过年的气氛早从农历十二月十六就开始了。这一天,
必定会给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食品,饱餐之后,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大忙了,因为大人小孩都得理发、洗澡、做新衣服准备过年了。这些店铺一般忙到正月初,有的甚至忙得不分日夜。十六这一天对于木工、泥
来说,则是既喜且忧的日子,因为这一顿饭是“做末牙(祭)”,
给你一年的工钱,也将决定你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对于各家各户的女人来说,从
吃过
直到
,她们还得擦洗门窗桌椅,从上到下由里到外打扫庭院楼阁。

晚上是一定要有
的,因为它寓含着“
”的意思。
以糯米红糖做的红
为主,因为红色代表吉利。红年糕点缀着每户人家的餐桌,一直到正月结束。
当然
也有,一般是家道好的人家做的,年糕里头糅进了花生、红枣等,再敷上

在福州,正月里也有很多规矩。如
,早上起来开门
后,一般不出门拜年,怕触了霉头使得这一年都不吉利。小孩就在街上玩,大人则去左邻右舍喝酒。这一天也不煮饭,三餐以年糕为主,或者是
晚上做好的饭菜,热了吃,表示吃的是前一年剩余的,取“
”的意思。初一晚上,各家各户一般早早地上床,要与小鸟儿比赛谁睡得早,——一年当中难得有这么个清闲的日子。

,就可以访友拜年
了,直到初四“开假”。出外谋生做工的,一般就在初四“走路”(或“上路”)。

‘捌’ 福建过年的风俗历史

1、春节期间,福建民间有祈福祭祀习俗,人们会在院落、居室、灶房、仓房、畜棚也会贴满不同体裁形式的年红。年红寄托着家人美好期盼,亦可将宅院装饰一新,烘托出节日气氛。

老福州过春节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岁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岁;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访友讨压岁钱;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观灯迎神闹元宵;正月廿九这天送拗九粥,春节结束。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

2、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房门两侧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3、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4、新年迎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举行的一种习俗活动。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8)福州年怎么过扩展阅读:

福州人的其他习俗:

1、福州的生活习尚中,也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反映了福州人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习尚的传统。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做后人传”(福州俗语),因鸭蛋与福州话发音“压浪”谐音,渔民出海祈求没有风浪,也有“压乱”的意思,故福州人称它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2、福州传统有个“拗九节”,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县仍保持此俗,但城区的“拗九节”却渐渐被“母亲节”所代替,一到这个节,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楼里也可以看到为父母亲而设的宴席。

3、食俗,闽菜世界闻名,福州人的口味偏甜、酸。当地的风味小吃有鱼丸、拌面、肉燕、虾酥、蛎饼、光饼、鼎边糊、春卷、炒粉、福州线面等数十余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福州(福建省省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春节习俗

‘玖’ 福州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福州风俗习惯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那你知道福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吗?正月初一这一天,福州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初一这天不出门而且忌动刀忌扫地,福州还有独特的"拗九节”,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做“拗九粥”,已经嫁人的女儿送上“拗九粥"孝敬父母。


正月初一,这是中国农历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这一天的运气会影响着一年的运气。一般,特别以往,福州人在这一天不出门,蜗在家里。这一天,忌动刀(包括菜刀、剪刀),忌扫地,更不要将垃圾扫到屋外(垃圾扫到屋外意味着会将家里的钱财扫到屋外),最好是不要做家务。


福州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外,还有许多独有的节日。比如农历正月二十九,福州要过“拗九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再加上配米煮成"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乡亲。已嫁的女儿要送上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福州俗语"逢九必穷”,认为人年龄上的“九"或“九"的倍数要交穷运,必须设法送穷。



福州美食众多,在福州你可以品尝到鱼丸、肉燕、光饼、荔枝肉这些风味小吃,也可以品尝生猛海鲜、佛跳墙这样的“大菜”,肯定会让您一饱口福,要是恰好赶上过生日,那你还可以品尝一道福州特色的面食一一太平面。作为福州民间代代相传的习俗,在生日的时候吃"太平面"已经流传很久了,至今仍然传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