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林徽因主要作品有哪些
1、《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集,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其散文成就颇大,虽然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知识性强。诗歌尤多,其诗作融人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
2、《九十九度中》
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是早期运用现代派手法的名篇。作者选取北京夏季炎热的一天,以挑夫流动的脚步,将貌似互不往来的社会各阶层不同的生活场景连缀在一起。
小说截取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片段,且让这些片段带着生活本身的空间广延性与时间连续性,展示了1930年代中国都市生活的样态,以其相当的整体性具备了现代中篇小说的格局,同时处处体现出悲悯的情感和对底层的人道主义关怀。
3、《莲灯》
《莲灯》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发表于翌年3月《新月》杂志。此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认识,表达了虽然个体渺小,但也要发光发热,活出生命的价值和精彩的情感。全诗以比喻象征贯穿,意境优美,语言清新精致,读起来既带着淡淡的忧伤,又有着希望,哲思隽永。
4、《山中一个夏夜》
《山中一个夏夜》是2001年香港三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徽因。本书主要收录作者的全部诗歌作品,十馀篇散文,包括书信,以及文学性较强的《平郊建筑杂录》等。她的诗玲珑剔透,情感纯真炽热,意象错落有致,表现了诗人真挚细腻的内心世界和精细、微妙的艺术感受,具有明丽
5、《笑》
《笑》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通篇描绘的是一个少女高雅纯洁的笑,诗中用诸多女性的意象展现了笑的美好,在露珠与花影间,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轻歌和柔波中,纯粹的美丽尽现眼前。全诗形象鲜明,用多彩的笔触从各角度刻画神态,虚实博喻,文字灵动,令人叹服。
② 建筑史上林微因的故事
和丈夫共同设计人民大会堂,保护古城墙等
③ 林徽因都设计过什么建筑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林徽因在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东北大学校徽设计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保护奈良古建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着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
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于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晗受命建设革命公墓。在吴晗的领导下,北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筹备组,吴晗亲自率人勘察,最终选址在八宝山的护国寺兴建公墓。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公墓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中国着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后的安栖之所。走在公墓里,吊唁那些于民族于国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犹如在和历史对话,感叹沧海桑田,体会人间正道。
④ 林徽因在建筑方面有哪些贡献
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国家向社会征求纪念碑方案时,有纪念碑和雕像两种争议选择。梁林夫妇主张以碑为主,如果以当年莫斯科青铜骑士的雕像为主,与天安门前古代建筑群极为不搭配。碑的形式,符合我们传统民族文化。
林徽因是美术设计任务实际领导者。她和助手关肇邺完成纪念碑底部须弥座的设计。她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选取了最具代表传统文化的唐代风格,选了我国国花高贵牡丹、纯洁荷花、坚韧菊花三种图案用在在须弥座上。
现在看来,林徽因设计的底座是整个纪念碑最精致的部分。她的助手关肇邺现已成为,工程院院士,国宝级设计大师。
泣血之作——国徽设计 新中国成立后,就着手准备拟定国旗、国歌和国徽设计方案。设计时间最长的就是国徽。在国徽设计过程中,有很多人提交了方案,都不令人满意,没通过审议,直到林徽因的加入,设计进程才有所进展。
林徽因的第二套方案,就是今天国徽的雏形。最后此方案被总理亲手拍板敲定,参加国徽设计的都是国内顶尖的设计人才,林徽因设计作品能够通过审议,足见其高超设计天赋。
⑤ 我是海西小主人题目
第二届“海西”杯青少年写作大赛参考题目(100道)
一、海西渊源
1.我读懂了__________
(柳永、林则徐、严复、冰心、林徽因、侯德榜、陈景润……写这些海西历史名人,你应该在了解他们成就、事迹的基础上写。)
2.家乡的_________特产
3.老房的诉说(海西古民居异彩纷呈,你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色呢?要如何来保护这些有价值的古民居?)
4.家乡的_________节
5.戏台上的故事/我看_________
(海西戏剧丰富,你看过哪一些,你看懂了哪一种,不妨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6.我说_________话
(写作对象为家乡的方言,可以解释方言中的俗语妙语,也可以谈谈使用方言和普通话时的趣事糗事,还可以进行多种方言比较。)
7.关于_________的传说或典故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各类型的民间故事、传说、典故比比皆是,可以从中选取一两则。)
8.家乡的文化古迹
9.大海的故事
10.闽台一家亲(闽台一水之隔,两岸源远流长……)
二、海西发展
1.建设中的平潭大桥
2.动车飞奔
3.小区运动会
4.把知识种在_________
(地里、水中、天上……请补充完整,然后描述知识产生的作用。)
5.网络世界
6.变(海西发展与时俱进,家乡生活不断变化,你感受到了哪些变化呢?)
7.我家的新车
8.家门口的医院
9.绿色生活
10._________旧城新貌
三、奉献海西
1.如果我是_________
(如科学家、医生……任意假想一个职位,写出自己在该职位上将如何造福海西。)
2.建设海西,我在行动
3.我为海西献良策
4.给_________(省长、市长……)的一封信
5.让我难忘的一件事(一个人)
6.我是海西_________小宣传员(小导游)
7._________从我做起
8.你所不知道的_________
9.海西,因你而_________
10.平凡的岗位(人)
四、东岸巡礼
1.嚼槟榔的人
2.来自彼岸的信
3._________的台湾水果
4.读(观)_________有感
(就自己喜欢的一本台湾图书或一部影视作品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5.我所知道的_________(台湾的某个地方)
6.我的台湾小伙伴
7.我看海的那边
8._________(金门、台北……)之恋
9.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一个歌星)
10._________从东岸来/我的台湾_________(爷爷、舅舅、姑姑、朋友……)
五、同舟共济
1._________(灾害)过后
(台湾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台风频繁,大陆气候和地质状况复杂,灾害也时有发生。每台台湾或大陆某个地方发生灾害时,另一方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温暖着海峡两岸受伤的心灵……)
2.别怕,我们在一起
3.泪与欢笑
4.珍藏
5.大爱无言
6.问候
7.太阳照样升起
8.一起走过“5·12”
9.记忆永不褪色
10.台湾“8·8”水灾之后
六、两岸合作
1._________(爸爸、妈妈、老师、邻居等)给我讲“三通”
2.迎击金融风暴/两岸新机遇
3.我看_________
(如“9·8”洽谈会等,请就两岸的某一次展会或经济发展论坛写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想。)
4.我的两岸合作战略
5.家乡来了台湾客人
6.“_________大陆行”
(台湾很多产品主要销往大陆,如一些水果,请以某种产品的口吻写篇文章。)
7.民间交流促繁荣
8.我在海峡论坛上的发言
9.往来两岸的_________飞机(客轮……)
10.两岸手拉手
七、海峡旅游
1.我的台湾之行
2.我来做_________导游/请跟我来/“海西”小主人欢迎你
3.这边风景独好
4.情满_________
5.荡舟水中央
6.我在_________民俗村/走近_________风情
7.我是“海西通”
8.家乡的风景名胜
9.徐霞客的足迹/古道悠悠
10.在_________(某一处风景)的世界遨游
八、民族奋进
1._________的抗日往事
(2009年热播的客家话电影《一八九五》,讲述了台湾人民抗日的故事迹,这是中华民族抗日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写你知道的两岸人民抗日的故事吧。)
2.围绕“抵御倭寇”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3.围绕“共御荷兰侵略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4.围绕“郑成功收复台湾”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5.消逝的炮楼(古城墙等)
6._________产品走向世界
7._________族(填民族名称)一枝花
8.我们都是海西小主人
(海峡两岸民族众多,大家和睦相处,彼此关爱,共同奋进,请围绕此类事件写篇文章。)
9.我的少数民族小朋友
10._________民族村之行
九、两岸愿景
1.写给团团、圆圆的一封信
2.我为团团、圆圆的宝宝取名
3.彩虹桥
4.乡恋
5.月亮捎来的信
6.年夜饭
7.等/盼
8.最美的时光
9.听,海浪在诉说
10.两岸同心缘
十、世纪畅想
1.坐“海峡之星”(海底隧道列车)去台湾
2.二十年后的同学会
3._________(小王子、米老鼠、免巴哥……)来到_________(海西某个地方)
4.明天的海西
5.种一个梦想
7.2030,我_________岁了
8.我和_________有个约会
9._________(亚运会、奥运会、世博)走进海西
10.祝福_________(海西、中国)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小作者可以自拟题目。)
⑥ 这两天抖音很火的林徽因是谁,她有什么故事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中国近代着名的才女,是一位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因与同时期的男作家林徽音同名,而改名林徽因。林徽因不仅才貌出众,更是拥有不一般的家世渊源,与民国时期的许多名流大家都有过交集,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林徽因成为近代着名的传奇人物。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还那么努力”这句话用在林徽因身上很合适,在中国近代史上像林徽因这般文理兼通才貌兼具的女性毕竟是凤毛菱角,用风华绝代来形容林徽因似乎都不为过,又为国家的事业作出过贡献,所以林徽因无疑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能认同请点赞关注转发,如有错漏请指正。
⑦ 林徽因除了才艺出众,在建筑方面有什么成就
林徽因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才女,有着非常广泛的学术知识,同时也是着名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一生和丈夫梁思成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中国的建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林徽因28岁时写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直到现在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专业方面上,她的学术知识可以说比丈夫梁思成还要强。
最后概括起来林徽因对中国建筑的作用还有:中国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建立详细系统地做出了总结,这里把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将中国古建筑体系纳入到国际建筑理论体系中去,利用当时的艺术理论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发展,最后的一点是对居民建筑的关注和实践。
⑧ 都说林徽因是才女,她都有哪些才能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林徽因一代才女之名的美誉,就已传遍了大江南北。只是世人喜欢八卦,更多关注她的情感纠葛。要知道林徽因是才女,可不是空有名号。
林徽因精通英语,曾在东北大学和北平大学任教。早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期间,她就担任翻译。
林徽因书画作品
梁思成婚前曾经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句,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从此看来,这无疑是最诗意的回答了。
另外林徽因的书法,也一直被许多人肯定。她在美术上的造诣也很深。林徽因在新中国成立后,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除此之外,她还为挽救景泰蓝传统工艺,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图案。
所以,作为才女林徽因,一专多能,当之无愧。
⑨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着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着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9)林徽因为家乡福州设计什么建筑扩展阅读:
家庭
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十五年进士,曾资助蒋百里赴日本留学。其父林长民是学者,郭松龄部队的秘书长,不幸在战斗中身故。其叔林天民是宣统二年进士,其堂叔林觉民、林尹民皆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堂叔林君颜为国民党少将。母何雪媛。其弟林恒是中国空军,于1941年3月14日成都双流空战殉国。
与夫梁思成育有一子一女;子梁从诫为现代中国环保运动人士,女梁再冰曾任新华社记者。
其侄女林璎是美国建筑师,为首都华盛顿越战纪念碑设计者。
文学创作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
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当时,她曾被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