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州离那个国家最近
福州离菲律宾最近,离新加坡也很近,比方说:马来西亚、文莱一些东南亚的小岛都挺近
❷ 三国时期各个政权的版图,如果家住福州的你回到过去,属于哪一个国家
福建省福州市在三国时期属于吴国。
三国时期福州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晋太康年间晋安郡首位太守严高修筑了福州子城,开凿东湖、西湖以及运河(即今天的晋安河),奠定了后世福州城的雏形。308年(永嘉二年),亦即“五胡乱华”之际,晋安郡成为八姓入闽的中原汉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时期,福建的政治经济中心从闽北转移到了福州一带。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中唐以后,福州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大幅进步。中晚唐中原动荡,北方汉人持续移民入闽。879年,福州城一度被黄巢军队攻占。893年(景福元年)王潮、王审知的光、寿州军占领了福州,并以福州为据点统一了福建,开创闽国,并带来中原移民潮,被称作“十八姓从王”。
909年(开平三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945年闽国被南唐所灭,947年吴越击败军阀李弘义而控制了福州,直至978年北宋吞并吴越、占领福州为止。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荣,城池的扩建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也得名“三山”。此时的佛教在福州的发展也很迅速,中国南方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就建于这一时期。福州族群也在隋唐五代时期逐渐形成。
❸ 离福州最近的城市是哪里
离福州最近的城市有南平、三明,宁德市,莆田市。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市,南接莆田市,东濒东海,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
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
(3)福州与哪个国家相邻扩展阅读
福州风景名胜:
1,乌山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乌山是三山之一,为道教胜地,山顶有吕洞宾的道场。经改造,目前乌山景区已和三坊七巷景区连成一片,成为福州市鼓楼区最重要的接待景点。
2,于山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鼓楼区东南隅,又称九日山。相传称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
❹ 请问和福建福州气候相近的其他国家城市有哪些
日本,美国东部沿海的城市 秘鲁
❺ 福州属于哪个省呢
福州属于福建省。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西邻南平、三明,北接宁德市,南接莆田市,东濒东海,居于亚太经济圈中国东南的黄金海岸。
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
(5)福州与哪个国家相邻扩展阅读: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 等称号。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57万人,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25位。
参考资料:网络-福州
❻ 在三国时期福建的福州属于哪个国家
【福州概况】 福州市简称榕,拼音:fu zhou,英文简称Fu zhou。
因城内有屏山、乌石山、于山三山鼎立,别称“三山”;又由于自宋代以来,人们在城内外广植榕树,绿荫满城,又称“榕城”;此外又有“合沙”“东越”“左海”等别号。邮政编码: 350000,电话区号:0591。为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7′。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市人民政府驻地鼓楼区乌山路。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2004年底建成区面积165.6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6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3万人,全市户籍人口609.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70.85万人。全市设34个街道办事处、105个镇,48个乡(含2个民族乡和马祖乡),2795个村(居)委会、社区居委会。
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是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
【行政区划】
福州市辖5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福州市 面积12153平方千米,人口608万人(2004年)。
鼓楼区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 56万。邮政编码350001。区人民政府驻津泰路。
台江区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 32万。邮政编码350004。区人民政府驻广达路。
仓山区面积 146平方千米,人口 39万。邮政编码350007。区人民政府驻麦园路。
马尾区面积 248平方千米,人口 16万。邮政编码350015。区人民政府驻君竹路。
晋安区面积 567平方千米,人口 28万。邮政编码350011。区人民政府驻岳峰镇。
福清市面积1932平方千米,人口121万。邮政编码350300。市人民政府驻融城街。
长乐市面积 724平方千米,人口 66万。邮政编码350200。市人民政府驻吴航街。
闽侯县面积2130平方千米,人口 61万。邮政编码350100。县人民政府驻甘蔗街。
连江县面积1191平方千米,人口 61万。邮政编码3505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罗源县面积1079平方千米,人口 25万。邮政编码350600。县人民政府驻凤山镇。
闽清县面积1469平方千米,人口 30万。邮政编码350800。县人民政府驻梅城镇。
永泰县面积2243平方千米,人口 35万。邮政编码350700。县人民政府驻樟城镇。
平潭县面积 371平方千米,人口 38万。邮政编码350400。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汽车号牌
福建省(闽)
A 福州市 B 莆田市 C 泉州市 D 厦门市 E 漳州市 F 龙岩市 G 三明市
H 南平市 J 宁德市 K 省直系统
【历史文化】
福州是一座历史名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秦置闽中郡。福州历为汉闽越国都,三国建安郡、晋安郡,南朝晋平郡、闽州、丰州,隋泉州、建安郡,唐建州、泉州、闽州、福州、长乐郡,五代闽王都长乐府,宋福州、福建路、福安府,元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明、清福州府的治所。1913年为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驻地、福建省省会、闽侯县治。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旋废。1946年正式设福州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
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福州就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渔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畜类和从事简单的农业劳动,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州原始文化。
本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历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福建省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数以百计,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以平潭壳丘头、闽侯昙石山等遗存最为丰富,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考古发掘证明,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福州地区就有氏族部落长期定居。“闽人”就是当时的土着居民。距今约4000年前,即公元前21世纪末至公元前16世纪初的夏朝时期,这里的闽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有了联系。至周代,这里与中原的关系更加密切。它不仅隶属于周朝,而且也进入了奴隶社会。战国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威王击败杀死,越国开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闽,与闽族融合成为闽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福建进军。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废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在福建地区设闽中郡。秦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无诸率闽越族人先是反秦,继而佐刘邦攻项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复封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福州成为闽越国的都城。无诸依冶山建城,人称“冶城”。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州为晋安郡的郡城,第一任郡守严高改建郡城,时称“子城”。南朝、隋唐时,福州曾作为丰州、泉州、闽州、建州的州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从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审知随其兄王潮率兵南下,占领福建全境,创立闽国,定都福州。王审知安置中原移民,选用贤能,兴文重教,浚湖拓城,减税撤卡,发展海外贸易。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在子城外环建大城,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称“罗城”,全部用印有“钱纹”图案的城砖砌城。罗城内除官吏居住外,还让百姓按规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围以高墙,称之为坊,这便是“三坊七巷”的雏型。开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夹在其中,人称“夹城”。因南门外一带地势低洼,又建城墙以防洪。是时全城略呈圆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乌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别称三山。后来,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立国号“大闽”,将福州改称为“长乐府”、“东都”。北宋开宝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钱昱在夹城之外增筑外城。南宋绍兴之后,金兵猖獗,中原涂炭,福州被视为“武陵桃源”,避乱者渐次而来,典章人物,极一时之盛。南宋末,益王赵登基于福州,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行都。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迁返福州。明代,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廉肃贪,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福州经济恢复,纺织业、商业、航海业复苏。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夹城与宋代的外城基础上砌石城以防倭,此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革命后才陆续被拆除。明末,清兵入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福州为天兴府,又称“福京”,作为行都。明清时,福州为福州府府治。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扩大。城内、南台和仓山连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台江成为商贾云集的街市,仓山成为外国领事馆区。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经是我国海军、造船业的发祥地,为我国培养出一代早期着名的海军将领英才。
福州民风淳朴、文化昌盛,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早在三国两晋时期,严高、虞愿、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传播中原文化。唐开元年间,福州就设立书院庙学。韩愈曾称道:“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认为福州文化水准可与京都长安相媲美。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为发达,有着“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的盛况。当时,福州开设的巢经楼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石鼓书院亦被称为海内四大书院之一。明清以来,福州更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名人灿若繁星。据不完全统计,历代福州籍进士达4100多人,其中文状元16人,武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县曾七年蝉联“三状元”,宋嘉定元年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为榕籍人士,都被誉为中国科举史上的奇迹。目前,福州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有50余人,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
【自然地理】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邻三明市和南平市,北接宁德市区,南连莆田市,陆域总面积12152.5平方公里。
地形:福州市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福州是矿产资源丰富,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
森林资源:全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8%,绿化程度达88.6%。
地热:全市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
海洋: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东部沿海的海坛岛面积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岛上的三十六脚湖,湖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较大的岛屿有江阴岛、琅歧岛、粗芦岛、川石岛、大练岛等。农作物一年三熟,盛产稻、麦、油菜、甘薯。淡水养殖鱼类有120种,海洋鱼类500多种,陆生动物属保护和禁僭的有20多种。
气候:福州气候福州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24~29℃。年相对湿度约77%。近年来常出现热岛效应,又福州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气温高达36℃以上。福州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偏南风为主,7~9月是台风活动期,每年平均台风直接登陆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
【地方文化】
福州地区通用福州话,福州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方言是闽江下游的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整个闽东地区划代表性方言。在今福州市所属的5区2市6县通行,今宁德地区所辖的2市5县也能听懂。在闽东方言区之外的浙江省泰顺县、平阳县、苍南县部分乡镇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至于闽北地区如尤溪、建瓯、沙县、顺昌、将乐等,则以福州话为第二方言,从闽东方言区出去的华侨更是把福州话传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是多来源的。其底层应当是古闽越族的语言。魏、晋之前的早期移民带来古吴语和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
福州近现代名人辈出,有南宋爱国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文学家高士其、数学家陈景润、国府主席林森、文学家郑振铎,化学家侯德榜,文学家冰心,华侨领袖黄乃裳等,举不胜举。仅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近现代名人灿若繁星,举不胜举。福州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从清朝到民国先后13任海军总长、次长、总司令为福州人囊括。1991年,国家对近现代中国杰出专家学者所作的统计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学部委员、院士47人,均列全国各城市的前茅。
市标——“三山一水”雕塑:福州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峙,闽江宛如绿带穿城而过。史载,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山、屏山圈入城内,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风貌。“三山一水”成为榕城主要标志,故福州亦称“三山”。
市树——榕树:福州植榕,古已成风。特别是北宋时期,太守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满城绿荫,暑不张盖”,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称。榕树四季常青、枝 荣叶茂、雄伟挺拔、生机盎然,象征着福州城市精神风貌。福州城区现有古榕树近千株。位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这株千年古榕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蔚为壮观。相传,北宋冶平年间,三位武官在此练武时植下这株榕树。每当春回大地之时,古榕约有一半树冠首先萌芽,待老叶子逐渐落光,另一半树冠则新叶初萌,形成层次分明、色彩不一的怡人景象。
市果——福桔:福州盆地盛产柑桔,尤以桔子为最,且皮薄、色红、汁多、味甜,风味独特,称为“福桔”。福桔成熟期恰在岁末,福州风俗以“红”见好,且“桔”与“吉”音似,所以成为民间吉祥物和贺年赠品。
市花——茉莉花:福州特产,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茉莉花每年暮春初夏开花,有单瓣、重瓣、单叶、复叶之分。花色有红白两种,以白花为主。茉莉花花香清雅,可用于制作茉莉花茶、提炼香料等。
民间工艺品——“福州三宝”、“榕城三绝”:传统工艺品脱胎漆器、牛角梳、纸伞被称为“福州三宝”。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软木画被誉为“榕城三绝”。
软木画,以质地松软的栓树皮为材料,经手工精雕巧镂,制成山水、园林、花鸟等图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纸伞,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品种繁多,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观赏效果。
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
牛角梳,造型美观,结实耐用,温润而不挂发,去垢而不沾,解痒而不痛,深受海内外宾客的喜爱。
饮食文化——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选料精细,制作严谨,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在烹饪界独树一帜,在海内外素有盛名。闽菜之首佛跳墙,原料珍贵,制作讲究,汤浓味厚。鸡汤氽海蚌,制法独特,汤清味醇,清新靓丽,号称百菜之后。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鸡、香芋鸭等福州名菜也独具特色。风味小吃也是福州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按制作原料分类,可分为米类、粉类、淀粉类、干果类、肉类和海鲜类等,尤以米、豆、糖为主要原料的最为着名。春节期间的红、白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冬至的搓等,是福州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近年来,福州聚春园大酒店的“太极芋泥”,安泰楼、美食园的“锅边糊”、“肉丸”、“鱼丸”、“扁肉燕”等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
传统艺术——闽剧、评话、十番:闽剧又称“福州戏”。明代,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福州方言戏曲逐渐兴起。清光绪初到辛亥革命前后,称“闽班”。1924年,郑振铎先生出版传统剧目《紫玉钗》等,正式以“闽剧”取代了“闽班”的称号。评话是福州地区主要曲艺品种,讲究唱、说、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十番原名“协欢”,意为声协和而成欢,是福州主要地方乐曲之一,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曲调悠扬动听。
福州民间习俗可分为节俗、婚丧寿事俗、乡俗、食俗、穿戴俗五大类别,主要有闹花灯、踩高跷、舞龙灯、舞狮子、赛龙舟、登高等民俗活动。
❼ 离福州最近的一个国家是什么
日本吧
❽ 福州市属于哪个省
福州市属于福建省。
❾ 福建省福州市在三国时期属于哪一个国家。
福建省福州市在三国时期属于东吴。
三国时候吴国的扬州包括荆州以东,长江以南的大片地方。包括江西,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和福建,州治是吴县,后来到了京口(现镇江),建业(现南京)。
公元前222年,秦朝设闽中郡(今福州隶属于它)。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被正式封为闽越国国王,今福州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又称东冶,乃福州建城之始。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朝灭闽越国,部分闽越人被强制迁徙到江淮一带,冶城衰落。直到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才在此设立冶县。三国时期福州为东吴的造船中心之一。
吴永安三年(260年),以会稽南部都尉为建安郡,侯官县属建安郡。置典船校尉,主谪徙之人造船于此。福州开元寺东直巷即吴时都尉营,号船场。
(9)福州与哪个国家相邻扩展阅读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审知主闽,建闽国,在子城外筑罗城和南北夹城,北面横跨越王山(即屏山),并将南面九仙山(即于山)、乌石山围入城中,开凿了绕护罗城南、东、西三面的大壕沟。
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独特城市格局,福州从而有“三山”别称。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知福州,编户植榕,绿荫满城,使“榕城”福州声名远播。
其后,蔡襄、程师孟、曾巩、赵汝愚、梁克家、辛弃疾等诸多名人相继主政福州,励精图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福州遂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宋末、明末福州两度成为临时国都。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着洋务运动兴起,福州船政成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又是中国近代文教和科技人才的摇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