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肇庆中源名都到羚羊峡怎么坐公交车
公交线路:24路,全程约9.4公里
1、从中源名都步行约1.1公里,到达东湖中路口站
2、乘坐24路,经过7站, 到达民乐桥站(也可乘坐201路)
3、步行约1000米,到达羚羊峡
❷ 广州到梧州沿途风景有哪些
线路之一:粤北线
推荐理由
春季清明前后,清远牛鱼嘴沿溪的禾雀花已竞相盛开,继续北上,在秀丽的英德奇洞温泉,可一边欣赏溶洞如梦如幻绚丽风光,一边享受温泉泉水对肌肤的滋润。粤北线的最后一站在有“中国红石公园”之称的丹霞山参加千人公益种植活动,为灾后的韶关地区“添一片爱心绿”。
推荐玩法
第一天:禾雀花跳出“春日舞曲”
行程:广州-清远牛鱼嘴-英德奇洞温泉
牛鱼嘴是禾雀花的天堂,在山间,在溪边,千万朵清新脱俗的禾雀花唱响优美动人的春天之歌。溯溪而上,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既可以观赏原生植物和风景,兼有探险的刺激和乐趣。而在牛鱼湖里则有丰富多彩的水上活动,10余座水上欢乐桥、自然山石亲水游泳场散布其中,还可以进行划船、滑草场等户外拓展。
第二天:赏溶洞奇石泡滋润温泉
行程:英德奇洞温泉-韶关丹霞山
英德奇洞温泉是亚洲惟一天然溶洞温泉及亚洲惟一建在英石上的温泉,2000平方米的溶洞温泉池,冬暖夏凉。沿度假区小道而上,溶洞入口灯光幽幽,走进溶洞来到温泉池畔,抬头只见溶洞顶端钟乳石,色彩斑澜,多彩多姿,目不暇接。一边欣赏溶洞如梦如幻绚丽风光,一边享受温泉泉水对肌肤的滋润,实乃一种从未有过的享受。
第三天:千人公益种植大行动
行程:韶关丹霞山-广州
丹霞山景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群峰竞翠的赤壁丹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把湛蓝的天空染红。3月丹霞山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千人公益种植大行动了。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拿起铲子,提上水桶,亲手把一棵棵小苗栽进树坑,浇水施肥,期盼它快高长大,一起体验劳动的乐趣。
旅游贴士
交通:从广州驱车前往清远方向约45分钟到达清远市区后,再往附城方向驱车约10公里就可到达牛鱼嘴景区。第二日从京珠高速转入英佛公路即可看到清晰的英德奇洞温泉景区指示牌,沿途均为宽阔坦途,但也要注意紧急弯道。第三日重新上京珠高速,从韶关南站下高速进入韶关市区,再沿指示牌到丹霞山即可。
美食:清远的清远鸡、骆坑笋、猴头菇、红薯干、沙田柚;而丹霞山自然少不了味道鲜美的农家菜,鲜美的丹霞豆腐、酸甜味道的萝卜、刚从菜园摘下的新鲜蔬菜、锦江出品的鱼、鲜嫩爽脆的山间果蔬。
线路之二:粤东线
推荐理由
从化流溪河森林公园的竹笋节从3月30日开始隆重上演,满林雨后春笋节节高,一派翠竹秀丽景象。2天的行程还可以在宝趣玫瑰世界看到只有手指大小的迷你玫瑰和高达8米的巨型玫瑰,在大丰门踏春嬉水,最后在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泡个属高硅酸钙温矿泉澡,把疲累一扫而光。
推荐玩法
第一天:第五届从化流溪竹笋节
行程:广州-广裕祠-宝趣玫瑰世界-流溪河森林公园-南昆山温泉大观园
从化流溪河森林公园内连绵10万亩的竹林是广州地区最大的竹园,第五届广东从化流溪竹笋节从3月30日开始隆重上演,满林雨后春笋节节高,一派翠竹秀丽景象。白天的行程还可以顺道到从化宝趣玫瑰世界和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的广裕祠,看看那五彩缤纷、花姿招展的各色玫瑰和那色调淡素、线条简洁的雕梁画栋。
晚上不妨驱车前往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泡泡温泉,让日间的疲劳一扫而光。
第二天:亲水之旅“灵性”之游
行程:南昆山温泉大观园-增城大丰门-广州
增城大丰门峡谷风景区犹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南昆山旁,因植被茂密、雨量充沛、山势险峻以及独特的球状风化地貌,造就了大丰门景区百湖千泉万瀑的自然奇观。
旅游贴士
交通:首日行程在广州选择从华南快速干线或京珠高速公路转入广从公路,北行经从化街口和温泉,直达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从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出来往增城方向走,到达增城后往龙门方向经正果到永汉镇,再往龙门方向行驶8公里便到南昆山温泉大观园。第二日沿温南公路依路牌指示可到达大丰门风景区。
美食:从化的清笋竹香大鱼头、笋干滑炒红烧肉、文火清煨竹筒饭、麻笋炒滑鸡、竹片山水豆腐;南昆山的梅菜扣肉、客家酿豆腐、龙门“三黄胡须鸡”和南昆山观音菜。
线路之三:肇庆线
推荐理由
肇庆千里走廊一路风景如画,三天的自驾旅行让爱花的你既可以欣赏到盘龙峡一望无际的紫色薰衣草田和盘古山的五色禾雀花,又可以一睹“广东小丽江”金林水乡的小桥流水和龙母祖庙极富岭南建筑风格的巧夺天工,还可以在紫云谷里沿溪溯源,一亲碧水。
推荐玩法:
第一天:赏紫色薰衣草花海
行程:广州-盘龙峡
由于广东的春、夏的森林气候与北海道夏季相约,故三、四月期间的薰衣草开得特别灿烂,此时的薰衣草香气最浓烈,颜色最多彩、最娇艳。沿着山路往下走,在山麓处那漫山遍野的盛开着的紫色薰衣草正在静候着你。夜晚虫鸣阵阵,微风草香,漫天星星闪烁,意境美妙非常。
第二天:金林水乡农家乐
行程:盘龙峡-金林水乡-龙母祖庙-肇庆市区
距离盘龙峡10分钟车程就可以来到“广东小丽江”的金林水乡,这里台地高耸,四面河流,溪水盘绕,大小湖泊错落有致。在这里还可以在独具粤西古建筑风范的古宅祠堂边体验体验舂米、磨豆的农家乐趣。
第三天:寻端砚文化观七色禾雀花
行程:肇庆市区-盘古山-紫云谷
离七星岩不远的盘古山的七彩禾雀花正在如火如荼地盛放着。与常见的白中微青的禾雀花不同,盘古山还盛放着粉红色、红色、紫色稀有品种的禾雀花。而离盘古山不远的是砚坑紫云谷,在这可以乘游船赏羚羊峡风光、溯溪流觅宝藏、寻古迹探端砚文化,更可以品尝到现捞现做的西江河鲜大餐。
旅游贴士
交通:首日自驾车从广州出发上广三高速,在三水上321国道,经肇庆西行梧州方向抵德庆,德庆北行18公里即可到达盘龙峡谷景区。次日从盘龙峡返德庆途中可见至金林水乡指示牌,距离盘龙峡约10分钟车程,到达德庆县城后北行向官圩镇方向按路牌指示行驶约46公里可到达龙母庙景区,晚返回肇庆市区住宿。第三天在肇庆市区沿着321国道转入盘古大道即可到达盘古山景区,而紫云谷则在到达鼎湖牌坊后转入罗隐大道,沿指示路牌行驶即可。
美食:不能错过的德庆当地美食有竹篙粉,以及西江酿黑豆腐、煎土狗、广佛手等。
❸ 现在自驾可以去肇庆羚羊峡后沥渡口吗
西江三峡,位于肇庆市与高要、德庆两县市境内的西江上。包括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我国地理书上称为“西江小三峡”。三峡两岸,景色秀丽,古迹甚多,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各方游子。
地理位置
肇庆市与高要、德庆两县市境内的西江上
主要景观
榕峡钓台
全长
2214公里
西江三峡介绍
三峡风光
西江是珠江的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乌蒙山脉的马雄山,全长2214公里,它的长度和流域面积均居全国第三位,年流量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水质最好的的江河之一。从广西梧州开始称为西江,直到江门崖门止,之后流入浩瀚的南海,全长约400公里,所以又称“八百里西江”。西江自古以来是交通要道,航运常年无阻。其支流众多,广东西部、广西绝大部分和云贵部分所产货物,均可通过郁江、柳江、桂江、贺江、南江(罗定江)、新江等支流,经肇庆而达佛山和广州再通海外。西江流经肇庆的这一段,风光秀丽,胜迹众多,特别是乘船观赏羚羊峡景色,别有一番风味。肇庆已有两千年历史,是远古岭南土着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肇庆曾五次成为岭南或大西南的军事指挥中心。1564年至1746年,两广总督府便设在这里达182年。
西江在肇庆段有三峡——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羚羊峡位于肇庆城区东南部,在三峡之中,山最高水最深峡最长,最为雄伟壮观。它由羚羊山和烂柯山夹西江而成。烂柯山主峰烂柯顶海拔904米,峰峦叠嶂,怪石嶙峋。羚羊山主峰龙门顶高615米,山高坡陡,紧逼江岸。峡谷绵亘7.5公里,河道窄、河床深,两岸陡坡险峻,肇庆城区附近江面宽过千米,而进入峡内河道宽才330米,最窄处仅200米,水流湍急。以前,由于无机动牵引的水上运输工具,东下的船艇还可顺流直放,西上的船只就要靠撑篙摇橹、架桨扬帆,而更多的时候要由纤工拉纤。
❹ 广东肇庆发生山火,地址位于羚羊峡,有哪些部门都参加了救援行动
进入秋冬季,天气干燥不说也是火灾易发的季节,所以需要我们尤为防范才行。关东肇庆市羚羊峡附近就发生了一场森林火灾,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据了解,接到报警后消防,应急等相关部门立即展开救援和灭火行动,从现场传来的照片来看,这起火灾范围很广,而且冒出了大量黑烟,由此可看出当时火情还是非常危险的,不过万幸的是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大火也得到了控制。
当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要加强用火安全,比如出门时一定要关好电器和煤气阀,禁止在危险场所吸烟或者玩明火,这些都是禁止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火灾的发生,我们的生活也将远离一系列火灾和灾难,希望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❺ 端州区有什么神话传说
端州区的七星岩是有不少神话传说的借得西湖水一圜,
更移阳朔七堆山。
堤边添上丝丝柳,
画幅永留天地间。
肇庆七星岩的美,人尽皆知。七星岩的由来自古就被赋予了绚丽的神话色彩。据说,它与上天还有几段“奇缘”哩!
女娲补苍天 驱石落人间
远古时代,黄帝的孙子颛顼与炎帝的后代共工一同争夺天下,在斗争得难分难解之时,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霎时间,一声震天巨响,不周山被拦腰折断。天地随之发生巨变,山川移动,河水倒流,天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
女娲目睹人类遭受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众神帮女娲拣选了数不清的五彩石,女娲则在天台山上架起大火足足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七块补天巨石终于炼成。这七块巨石通体熠熠生辉,闪耀着五彩光芒,众神见了都啧啧称奇。
女娲召集众神商量:“天边塌陷、星辰坠落,只有把巨石运去补上,人间才能重生。此去路途险恶,诸神谁愿担此重任?”话音刚落,七位神仙立马上前一步领命。女娲非常满意,她交给每人一条赭鞭,说:“有劳各位!只要挥动此鞭驱赶,巨石便可随祥云一同抵达。”七神接过赭鞭,便在夜色中腾云驾雾而去。
话说七位神仙挥鞭驱石,一路顺风顺水不知不觉到了西江口。他们俯视大地,只见大江如白练一般蜿蜒,江两岸青山绵延,美景无限。诸神看得痴了,一时竟忘记了赶路。忽然,不知从哪里吹来了一阵无名狂风,直把巨石吹得摇摇欲坠。众神赶紧扶稳,接着挥动赭鞭驱赶,谁知巨石纹丝不动,祥云仿佛也着了魔似的不听使唤,寸步不行。风越刮越大,神仙们愈发着急,将手中的鞭子挥得“啪啪”作响。突然,只觉得手中一轻,鞭子挥断了。神仙们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这时,一阵更大的狂风吹来,众神连眼睛都睁不开。只听见 “轰隆隆”几声巨响,吓得他们赶紧睁开双眼看个究竟:天啊,七块巨石竟然不见了!环顾四周,哪还有巨石的影子。莫非它们被大风吹落入了人间?神仙们往下一看,果然,只见茫茫沧沧的雾海中,七块巨石已变成了七座俊秀的山岩,正和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
“妙哉!妙哉!”一神仙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此话怎讲?”众神仙表示不解。
“诸位请看,此七座高耸的山岩,前六岩并排而列状若贯珠,后一岩横控期背,像不像北斗七星?此乃仙境落人间呀!”
“正是!正是!无怪乎巨石不走,上天有意让其长留人间壮美景啊!”神仙们无不额手称庆,为七座山取名“七星岩”。
女娲知道此事后并无怪罪七位神仙,反而庆幸又为人间多造了一处奇观胜景。女娲很快又炼出了五彩巨石,成功将天补好了,大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明末诗人陈恭尹曾作诗记录:
娲皇未补星辰漏,
神人驱石为云走。
赭鞭挥断云不走,
天风吹落西江口。
铁拐李踢落星宿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七星岩的阆风岩上有一个大脚印,脚印旁有一个洞眼。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决定在天庭大摆筵席,欢宴百神。
时辰未到,各方神仙就早已在南天门等候。有能歌善舞的七仙女,有神通广大的八仙,只见嫦娥抱着玉兔、北极仙翁携着北斗七星腾云驾雾而来……
佳期吉时一到,钟磬齐鸣,鼓声咚咚,仙乐缭绕。神仙们纷纷落座,忽闻异香扑鼻,只见酿酒大仙正命小厮将一坛坛美酒呈上席来。嗜酒如命的铁拐李早已嘴角流涎,他迫不及待自倒一杯,一饮而尽。同伴吕洞宾扯他衣角劝道:“玉帝还未先饮,何必如此猴急?”铁拐李咂着嘴说:“错过这等好酒不喝,真枉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不管那么多!”说完扬起脖子又是一杯。
宴席上佳肴美馔、蟠桃仙果,应有尽有,神仙们觥筹交错,好不热闹。铁拐李只顾喝酒,不知不觉已耳酣脑热,光秃秃的大脑门油光可鉴。这时,他摇摇晃晃站起来,杵着拐杖挨到北极仙翁的身边,欲与之碰杯。北极仙翁素爱美酒,但从不贪杯。此时,他正端起酒杯细细品尝,七件宝贝——北斗七星就摆在身后。谁知铁拐李醉意阑珊,一趔趄,竟一脚踩在北极仙翁的宝贝上,更要命的是拐杖也在上面杵出了一个深深的洞眼。见此情景,北极仙翁心疼不已,唉呀呀地连声叫唤。
“几块破石头,值得如此大呼小叫?改天我赔你就是。”
“你如何赔?你不过是个瘸腿的乞丐!”北极仙翁气极败坏,将铁拐李的“家底”也揭了出来。
北极仙翁这回可捅了大娄子。铁拐李平生最忌讳 “瘸”、“乞丐”这些字眼,但凡被别人戳到痛处绝没有轻饶的。只见他涨红着脸,二话不说抬脚就向北斗七星连番踢去,北极仙翁的宝贝就翻着跟头坠入云雾,瞬间不见了踪影。
北极仙翁气得七窍生烟,指着铁拐李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一拂袖驾起祥云就往北斗七星消失的地方赶去。宴会上一阵骚动,玉帝也被惊动了。
北极仙翁很快回到了天庭,他径直走向玉帝,声泪俱下地诉说所见。原来北斗七星落在人间一个叫端州的地方,已化作了七座山岩。玉帝闻知也十分生气,便与北极仙翁联袂前往端州看个究竟,打算回来后再好好惩罚铁拐李。
谁知玉帝到了端州,看见湖水怀抱着七座岩峰,水清山秀、景色如诗似画,更胜天上仙境。玉帝不但怒气全消,更因多了一个游乐的好去处而高兴,便对北极仙翁说:“这里真是天地难寻的好地方,就此算了吧!你少了的七颗星星,就叫女娲娘娘替你炼过吧!”北极仙翁听见玉帝如此一说,只好遵命,铁拐李也因此逃过一劫。
如今,天上的北斗七星依然璀璨夺目,端州的北斗七星则成了岭南的一处人间仙境,被称之为“七星岩”,铁拐李留下的大脚印和洞眼至今还清晰可见。
渔翁垒石造蓬莱
亿万年前,端州是一片茫茫的浅水海湾,岸上渔村点点,勤劳勇敢的端州百姓世代靠捕鱼为生。
大海的性格喜怒无常,有时突然掀起惊涛骇浪,将捕鱼的船只打翻,把岸边的房屋摧毁。渔民们深受其苦又无计可施,唯有暗暗祈求大海少发淫威,让他们多过几天安稳日子。
这天,可怕的大海又吞噬了他们的渔船,船上的三兄弟再也没有回来。渔民们面对汹涌的大海,共同陷入了沉思……良久,一位威望很高的老渔翁开口说道:“不能再等了!要想渔船有处避风、房屋不受侵害,惟有在暗礁上垒石筑山。”大伙都觉得老渔翁说得有理,纷纷响应,于是,浩大的垒石造山工程开始了。
男女老幼齐上阵,他们从山上开采石头,然后用船运到暗礁处,一点一点地堆砌。眼看石山将露出水面,哪知一个巨浪扑来,石山就没了踪影。渔民们并不气馁,仿佛有无穷的力量在推着他们继续向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端州百姓的行动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起初,玉皇大帝非常不解:这些蚂蚁一样劳作的人们想与大海抗衡,真是蚍蜉撼大树——太自不量力。当看到他们垒了一年又一年,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依然孜孜不倦、誓不罢休时,玉皇大帝的心终于被深深地感动了。他命令大力神去帮助他们。
大力神来到星宫,挥鞭驱赶七座星石,腾云驾雾来到端州。在海湾上空,大力神找准位置将星石一推,七座星石便翻着跟斗跌入海中。大海鼓噪着、翻腾着。在飘渺如纱的薄雾中,一股股巨大的水柱,在海面上盘旋滚动,不停地冲向蔚蓝的天空,“轰隆——轰隆——”海底深处的沉雷滚动着,刹那间,七座苍翠的山岩跃出了海面,婷婷玉立……
“仙助也!仙助也!”端州百姓惊奇地大叫,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石头,在老渔翁的带领下虔诚地跪下磕首。老渔翁喜极而泣,向天长呼:“感谢老天爷赐此蓬莱仙境,吾等感恩不尽啊!”玉皇大帝见此情景,不禁哈哈大笑。
从此以后,渔船有了避风港,大海也少了兴风作浪,端州渔民过上了平安富足的生活。
斗转星移,昔日的海湾早已消失,但玉皇大帝赐予的“蓬莱仙境”依然矗立人间,那就是闻名遐尔的肇庆七星岩。 端州区是广东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座落在广东省的中西部、 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居西江的中下游。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万人。是粤西与珠江三角洲的交汇处,粤港澳通往广西、云南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地区,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2.10℃, 因而冬不见雪, 夏不见酷。
七星岩风景区位于市中心北约4公里处, 1982年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由于地处热带,石灰岩易于溶蚀,从而发育成地下洞、钟乳石、石笋、岩洞、石芽、石柱、石林等,使七星岩的景色更加绚丽、奇特、雄伟,有着浓郁的南国韵味和情调。景区主要包括了星湖和七座岩,分别是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和阿坡岩。峰岩陡立峻峭,妖娆多姿,好像点缀在天空中的北斗七星,故称七星岩。星湖烟波浩瀚,总面积达649万平方米,湖堤长达20多公里,串起数个翠绿的小岛,景色十分宜人,国家体委在该湖建有划船基地。
历史渊源
古诗云:“娲皇未补星辰漏,神人驱石为云走;赭鞭鞭断云不前,天风吹落西江口。” 传说七星岩乃北斗星所化,流传千年至今,历代文人墨客赞叹秀丽的七星岩是由天工造化和人工巧琢两者结合的产物。如:约1400年前《南越志》里写道:“有石室,自生风烟,南北二门,状如人巧。意者以为神仙之下都……”,如唐初着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在石刻《端州石室记》就描述了石室洞人间仙境,盛赞石室奇妙景趣。清代武将吴联诗:“七星峰连,洞壑云烟。居天北斗,峙地巍然。岭南胜迹,蓬莱比肩。携尊较射,优焉游焉。归去来兮,书以纪年”。自唐以来,各朝代文人墨客对七星北斗,人间仙境都有不少诗文、题刻。
基本内容
《七星岩的来历之一》、《七星岩的来历之二》、《七星化作七星岩》
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
1、 口头传说。
程东桂,男,1916年生,肇庆市郊人小学毕业,口述《七星岩的来历》,覃志端1987年整理收集于《肇庆端州区民间传说故事集成》。
黎辉,男,干部,口述《七星岩的传说》,杨然华1987年整理收集于《肇庆端州区民间传说故事集成》。
覃天祐,已故,口述《七星化作七星岩》,刘伟铿、覃志端1987年整理收集于《肇庆端州区民间传说故事集成》。
2、 有关书籍记录。
由丘均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肇庆民间故事》集有《七星化作七星岩》神话故事。1987年由刘伟铿、陈锦润、覃志端等人采编的《肇庆端州区民间传说故事集成》集有《七星岩的来历》《七星岩的传说》《七星化作七星岩》等神话故事四则。
传承谱系
自古代以来在肇庆市端州区、高要、鼎湖等地区民间广为流传
基本特征
1、七星岩传说是端州人民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曲折地反映了西江土着民族与诞生于川的女娲等原始氏族的关系,这正可以与近年来一些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提出的我国古人类由云南向金沙走廊,东海走廊扩播的学说互相印证。既然七星化作七星岩的故事起源于远古,这就从另一方面说明,西江文化在古代已经兴起。可见,西江源远流长,肇庆历史悠久。
2、七星岩传说在端州人民的口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情节生动、趣味性强,保留了民间语言鲜活、生动、风趣的特点,故事结构紧凑,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主要价值
1、民间文学价值。作为流传在端州的一个民间传说,“七星岩”传说集思想性、娱乐性为一体,对民间传说具有重要作用。
2、历史经济价值。对本地的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经济价值。充分利用好这些神话传说作宣传,可以对本土文化的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肇庆七星岩观光,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县(市、区)级专家论证意见
星岩美景自古以来闻名遐尔,有关七星岩的传说更是丰富多彩,为本地民间广泛流传,历代文人墨客均留有诗句,可为佐证。宋着名诗人黄公度《题石室岩诗》中“天上何时落斗星,化为巨石罗翠屏”,和“欲访仙子问中诀”,分别指北斗七星化作七星岩和帝觞百神的传说。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有“圆屋山形应七星,北斗胡为傍南奥”诗句;陈献章着有《双凤石》诗二首;清代全祖望的《禾花仙女歌》;阮元的“五羊仙人来何处,必从此峡骑羊去”;以及陈恭尹的“娲皇未补星辰漏,神人驱石为云走。赭鞭鞭断云不前,天风吹落西江口”。……诸如此类,都与七星岩传说有关,可谓数不胜数。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这些民间传说和故事,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意推荐该项目为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❻ 羚羊峡的历史
旧时,由于科技不发达,无机动牵引的水上运输工具,这样,东下的船艇还可顺路直放,西上的船只就要靠撑蒿抬橹、架桨扬帆。更多的时候要由船工系缆登山拉纤。
明代以前,纤道错落不整断断续续,行走不便。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高要县知县陆驹从这里经过,体会到纤工苦况,遂开始在峡山冷坑等处筑桥梁,以便利行人和船只上行。到明万历十年(1582年)才凿石路,称为“峡山旱路”。明万历三十九年,高要县人陈一龙集资重修,并筑桥13座,峡路才算真正成通途,这就是西江古栈道较完整的雏形。清嘉庆二年(1799年),高要县知县裴盛清再加以修理,筑桥19座,栈道更完整。
据说,羚羊峡口北岸有一洞,曾建有“羚峡古刹”,因地处羚羊峡口,故而得名峡山寺。古寺始建于萧梁时代(公元502~577年),唐时已很着名,曾是肇庆的一处佛教胜地。唐代着名诗人沈佺期、杨衡以及以“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扬名的许浑等,对峡山寺皆有题咏。唐朝以前,羚羊峡有很多猿猴出没,在诗人笔下留下了不少猿啼三峡的文章,而到宋以后的诗歌文章,不再发现有猿啼的记载。峡山刹胜,曾为明、清代肇庆八景之一,可惜古刹近代被毁,今只留遗址。
山中的页岩是制作端砚的石料。山上有峡山寺、归猿古洞、清风阁、摩崖石刻、裴公十九桥、峡山旱路、涵碧楼、桂元精拾、葬花冢、伏波公子廊、龙门一洞天、古炮台等古迹,加上峡山合一的自然风景,唐、宋年间已享有盛名,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之地。也因而留下大量的诗词文赋作品,唐代裴铏着名的作品《孙恪传》所写的就是峡山寺和归猿古洞的传说故事。“羚峡归帆”也被历代评为八景之一。
羚羊峡地处西江下游,是由北面的北岭山脉,南面的烂柯山脉,经西江河水的切割作用而成,西南至东北走向,西南起羚羊山,东北至后沥,全长7.5公里。传说仙人鞭羊往广州,路经此地,一羊见这里风景秀美不愿离去而得名。
羚羊峡的景观,在隋代已被人们认可,唐宋以来,沈佺期、宋之问、张说、李邕、张九龄、李绅、许浑、余靖、周敦颐、郭祥正、米芾、陈与仪、李纲、葛长庚、李昴英等达官名流登临游览,并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杨衡称赞羚山景色“胜绝固难俦”,沈佺期则具体描写说“黄猄骄而受训,山鸡戏而频舞,猿猴斗玩,虎啸山林,山鹰低空盘旋,白鹭结伴翱翔于山峦江水之上”。唐时裴俐《传奇》中的《孙恪》(《袁氏》)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自隋朝到清朝,在不足8公里的羚羊峡,其古迹有史载可查的遗址,先后有峡山寺、灵华寺、龙华寺、文殊清庵、天后庙、娘娘庙、太监庙、镇溪庙、伏波公子庙等。
羚羊峡在唐朝已定为端溪妙景。明代以后,肇庆八景又有羚峡归帆、砚渚清风。现存景观有仙猿古洞、出入山虎、望夫归石、羚山炮台、砚坑遗址、海军马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峡山旱路和清风阁摩崖石刻等。

❼ 广东省肇庆市的关于羚羊峡的作文求解
好作文,

广东羚羊山森林公园位于肇庆市区东部,森林公园面积1518.5公顷,森林公园距离广州市中心约110公里车程,佛山市中心约80公里车程,云浮市中心约60公里车程,属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羚羊山属低山丘陵地貌,由羚羊山主山体组成,山势呈北低南高。现肇庆市已开通两路接驳公交专线到达广东羚羊山森林公园羚山涌入口广场,交通十分便利。羚羊山森林公园已购置了5艘游船,游客可选择乘坐游船游览西江,观赏江峡美景。
广东羚羊山森林公园景区与七星岩景区、鼎湖山景区鼎足而立,景区内自然景观多不胜数,动植物资源丰富,享有“肇庆市绿核的美誉,人文史迹星罗棋布,休闲、健身、科教、亲子等功能的游乐项目种类繁多,是珠三角地区甚至是广东地区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的最佳去处。
广东羚羊山森林公园地处北回归线南缘,森林覆盖率达94.3%,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茂密的森林环境同时形成典型的小气候特征,适宜开展各种生态旅游,是疗养避暑的好地方,同时也适宜植物生长和动物繁殖繁衍。受南亚热带季风影响,羚羊山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气温方面,受太阳辐射、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诸因素影响,区域多年平均气温在20.8-22.0℃之间,以7-8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肇庆市志)。累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530-1860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3%。一年中,月平均相对湿度以4-6月份最大,为83%-87%;以11月至翌年1月份最小,为72%-80%。平均降水量1380-1800毫米,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匀,冬春少,夏秋多,4-9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
广东羚羊山森林公园由于其较好的森林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森林小气候,拥有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春季青芽抽穗,万物清新,空气中高含量的负离子对人身体具有保健、疗养之效;夏季山谷中清风徐徐,雨后雾霭弥漫,林静翠滴,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秋季秋高气爽,历来是旅游的好季节;冬无严寒,也适宜开展旅游活动。一年内光照充足,干湿分明,对发展旅游十分有利。
广东羚羊山森林公园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于一体,其中,羚羊峡古栈道沿山而建,全长9.9公里,保留了峡山寺遗址、灵华庙遗址、清风阁摩崖石刻、裴公19桥遗址、峡山碑亭遗址、羚山炮台、纤痕篙坑等众多文物。其中,清风阁景观节点内的文物比较集中,可清晰寻到岩体古道、摩崖石刻、纤痕、篙印,尽情感怀“古道断桥”的历史沧桑。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的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客源以肇庆当地及珠三角区域中短期游客为主,2016 年国庆旅游旺季期间每天接待游客约2 万人,周末每天接待游客约1.1 万人。开放一年至今接待旅游人次过百万。
广东羚羊山森林公园主要包括四大功能区:拥有优美的松林森林景观和奇特的山岩地形地貌景观的核心景观区;以森林康养、森林体验、亲子科普为主题,能让游客深度感受羚羊山优良的生态环境,领略“江、山、峡”绝美风光的一般游憩区;以生态保护、修复保育功能为主的生态保育区;以及提供基本的游客服务、咨询以及停车管理等服务功能的管理服务区。同时通过复兴肇庆鼎湖当地的原住民文化、植入艺术时尚元素的手段,将羚羊山脚下的村落打造成西江岸边充满民族风情的羚羊小镇。
目前,山上交通、生活配套设施正在分期建设中,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一条路宽6米全程20.1公里的林区一级公路,方便游客自驾车进入公园各景区。2、蓝田主入口公园及游客服务中心。3、被评为2017全国自驾车运动营地的羚羊山自驾车运动营地位于上龙门坑,是一个集景区、度假、娱乐、休闲、运动为一体的汽车露营地,适合爱好运动的年轻一族。4、氧森谷森林康养基地位于下龙门坑,是集“森林、湿地、溪流、氧吧”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高浓度的负离子令人心旷神怡、洗肺养心。
广东羚羊山森林公园除具有奇特的人文景观外,其迷人的自然风光更让人流连忘返。羚羊峡两岸是栏柯山和羚羊山,沿河两岸悬崖百尺,怪石林立,羚羊峡有"华南第一峡"美誉。
广东羚羊山森林公园山高林幽、日望峡谷、云雾日月、鲜泉山溪,无愧为端城之古迹,旅游之胜地,避暑之佳处,养生之神境。
❽ 广州上次下雪要追溯到什么时候
广州地区下雪考略
屈大均曾云:“广州有霜而无雪,然霜亦微薄不可见。”②道光《广东通志》亦云
:“岭以南无雪,霜亦不常见。”③广州地处亚热带,冬日无雪,是常规,但天有不测
之风云,偶然飞雪,亦无足怪。屈大均就曾咏过罗浮山的大雪,也咏过羚羊峡的积雪④
,道光《广东通志》多次记载了广州下雪。�
不仅广州有雪,连海南岛的万州(今万宁县)、琼山、临高、澄迈也曾下过雪。正德
《琼台志》载正德元年(1506)“冬,万州大雪”,当地举人王世亨有歌云:“撒盐飞絮
随风度,纷纷着树应无数。严威寒透黑貂裘,霎时白遍东山路。……粤中自古原无雪,
万州更在天南绝。岩花开发四时春,葛衫穿过三冬月。昨夜家家人索衣,槟榔落尽山头
枝。小儿向火围炉坐,百年此事洵稀奇。”崇祯九年(1636)十二月望,临高县“雨雪三
日夜,树木尽枯”⑤。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一月,琼山“雨雪,卉木陨落,椰、榔枯
死过半”⑥。嘉庆二十年(1815)十一月,澄迈县“天降大雪,榔、椰,树木多伤”⑦。
海南岛尚且飞雪,何况广州?唐代诗人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旧》诗有句云:“河畔雪飞
杨子宅,海边花盛越王台。”⑧杨子,指杨孚,东汉和帝(?-105)时人,杨子宅在珠江南
岸。明黄佐《广州先贤传》说:“杨孚宅在江浒南岸,尝移洛阳松柏植宅前,隆冬飞雪
盈树。”这可能是广州下雪的最早记载,但这次下雪,既无年月,又不见当时人的记录
,如作为“以诗证史”,尚欠佐证,只可作传说而已。
南宋以降,广州下雪,见诸方志及时人题咏者,有“淳佑五年(1245)十二月广州大
雪”。戴璟《广东通志稿》引《郡志》云:“腊初,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
也。时经略使方大琮躬出省视,贫民与诸营疲卒,均给缗钱,以恤其寒,阖郡大悦。”
⑨永乐十三年(1415)冬,广州、番禺、南海“有雪,梅花枯死”⑩。嘉靖十六年(1537)
冬,番禺、南海大雪。⑾万历四十六年(1618)十二月,从化大雪三日。“时冱阴寒甚,
昼下如珠,次日如鹅毛,六日至八日乃已。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老父俱言
从来未有也。自是连岁大稔。”⑿崇祯七年(1634)从化大雪。⒀
顺治十一年(1654)正月十八日,广州、龙门大雪。⒁康熙五年(1666)十二月二十夜
,广州、番禺、南海大雪。⒂二十一日午,龙门大雪。⒃诗人陈恭尹作《广州客舍夜雪
歌》咏之云:“季冬二十日始暝,玄云四塞天气凝。小雨初从屋角来,渐觉萧萧骇群听
。开轩出立白照眼,把烛低看雪填径。纷披相属声更希,委积争高色逾莹。童子盛归锦
袖中,主人为续清尊兴。……”⒄康熙二十二年(1683)冬,广州、番禺、南海“大霜雪
,树木多枯死”⒅。康熙二十九年(1690)十一月从化“霜雪屡下,树叶尽枯,果木杀伤
甚众,明年,荔枝不熟,春夏大旱”⒆。十二月,广州大雪。⒇康熙四十二年(1703)冬
,新丰下雪。(21)雍正六年(1728)冬,新丰大雪。(22)干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广州
、番禺、南海有雪。(23)干隆四十七年(1782)冬,新丰大雪。(24)干隆五十三年(1788)
春二月,清远“连日雨雪”(25)。道光十一年(1831)冬,南海、龙门有雪。(26)道光十
二年(1832)十一月,南海、龙门有雪,清远“雪下数尺如棉花”��(27)。道光十三年
(1833)冬,新丰大雪。(28)道光十五年(1835)十二月二十二日,广州大雪,当时居广州
的东莞诗人何鲲在《乙未腊月二十一夜广州大雪》诗中描述云:“……乙未腊月廿一夜
,打窗淅沥随风下,千门万户敞凌晨,青年皓首群相讶。初疑罗浮春已催,千树万树梅
花开,又疑五月木棉熟,南海庙前飞雪来。子夜飘摇日中止,鸳瓦平沟屐没齿。儿童戏
弄范以模,手掬瑶璠仙门里。人尽冰衔在玉堂,蛎墙龙户生辉光,沉香浦冻珠成海,白
云山拥玉为冈……”(29)番禺大雪,“自是连年大熟”(30)。南海“大雪漫天如飞絮,
积地四寸余”(31)。龙门“寅卯刻大雪漫天,如飞絮,树屋皆白,积地三四寸,辰刻乃
止”(32)。
咸丰十一年(1861)十二月初,广州、番禺大雪。番禺诗人潘恕《双桐圃集》中《九
曜桥赏雪歌》描写道:“今年辛酉(1861)腊月初,上天雨雪如珍珠。莹莹鱼目光闪烁,
皎皎晶盐堆密疏。”这次下雪,广州地区各种方志均不载,潘恕之诗,记载有具体年月
而且形象生动,较为可信,可补其失。�
同治三年(1864)正月十五,清远“雷震雨雪”(33)。光绪三年(1877)十一月二十九
夜,广州、番禺、南海“风雪雷电雪霜并至,阴寒历六旬乃解”,“鱼多冻死”(34)。
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清远“雨雪,耕牛多冻死”(35)。同年十一月二十八、二十九
日,广州、番禺、南海、龙门“连日大雪”(36),清远“二十七日微雪,二十八、九两
日大雪,平地积至二寸余,为百年所未见”(37),增城“夜寒大雨,着处凝结成冰,块
大逾寻丈,草木皆枯,牲畜多冻死”(38)。�
民国8年(1919)正月初三,清远微雪。(39)民国9年(1920)十二月初一,清远“落雪
”(40)。�、
由于民国以来,广州和各县志书成书年代不一,且有中断。如《广州府志》中断10
0多年,各县志下限也不尽统一。暂以已见之于志书的为录,不排除有下雪而缺记载之事
。是以民国以来广州地区的降雪记录,另待专文考证。
❾ 想知道: 肇庆市 从四中到羚羊峡怎么坐公交
四中到羚羊峡是没有公交车的,只能是自驾或者是打的,建议沿着堤围二桥个边去羚羊峡会近些,那样子驾车到堤围尽头就是羚羊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