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是不是公办学校
你好,不是公办,是民办学校来的。你可以去网络那里查一下,
2003年评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中学。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于1924年开办,和中山大学[2] 一样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后因历史变迁,成为华南地区名校——省实和华附的前身。1993年9月以国有民办的新机制复办,成为中山大学新的增长点。该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为原则,确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树立“科技教育”办学特色,以“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科学文化基础、突出的个性特长”为培养目标,2006年评为“广东省(民办)一级学校”,2007年评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9年被广州地区赠誉为“广东省‘十佳’民办中小学”和“最具竞争力民办中学
㈡ 广大附中 (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是不是省一级高中 是不是示范性高中 简答不要复制的
是省一级高中和示范性高中。
挺不错的。
㈢ 广州华师附中什么行政级别
华南师范大学是正厅级单位,
对应的附属中学则是正处级单位。
㈣ “广东省一级学校”在广东算什么级别
这类学校就是教学器材场地达到省政府标准,准许挂省一级的牌子。
广东省一级中学代表的含义
以下学校都是省一级。
省重点就是华师附中,广东省实验中学两间而已!直接按照省直属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米巨多。
市重点就是每个市的第一中学。广州比较例外,有好几间,其中最厉害就是广雅、执信(能够跟华师附中,广东省实验中学齐名,都是年年出高考状元)、稍逊一些就是六中、二中、广州大学附中。这些都是广州市政府直接管理。稍差一点。
以上两类学校都被称为A类学校。
接着就是区(县)属重点省一级中学。
每个区就有几所,例如广州东山区就有7中,16中,培正,育才等。
这就是B类学校。
A类和B类学校都是全国示范性高中。
然后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省一级学校。
这类学校就是教学器材场地达到省政府标准,准许挂省一级的牌子。
这个就是C类。
之后就不是了。
市一级(D类)
区一级(E类)
㈤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名校吗
是不是名校,看自己的心理定义啦,比如你心中的高校是华南理工大学,那就华工的附属学校才算是名校啦。但是是不是名校,唯一一点可以肯定,它直属广州大学管理,是广州大学的一级院校,在大学城本部周边有分校,有时间可以过去参观;还有临近整个华南高校聚集区,应该算是不差的吧!
㈥ 广州市的初中学校(包括民办、公办),档次怎样分
一挡
华附
省实二档
二中、广雅
、中大、16中、执信、六中、广大附中三档
越秀:侨外、八一、培正、育才天河:省实天河、暨大附、华工附海珠:珠江中学、南武实验、97重点、五中重点、江南重点、海实英语荔湾:真光实验、一中实验、四中聚贤番禺:华附番禺、祈福英校白云:广外附设、华附新世界、培英实验增城:香江育才等等。。。。。。。。。。。。。仅供参考
㈦ 广州市高中里中大附中,培正, 育才,五中,16中,南武哪个中学比较好注我儿子今年中考住在番禺,是海珠区户口
按水平从高到低排名:1、省实,和执信、华附、广雅、2中一个档次,广州最好的中学。
2、5中,16中仅次于1提到的几家中学,也是传统的重点中学,同档次的有1中3中、5中、7中、8中(培英)、广大附中等。
3、育才原来也叫64中,这10来年发展迅速,级别已经和1、2提到的中
学属于同一级别都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但教学还是稍微底于2里的中学,培正同育才类似,不过培正英语比较强,历史底蕴也比育才稍微好点。
4、南武历史也很悠久,但在列出的学校中,水平他最低,中大附中应该类似南武。
㈧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黄埔区又有两所民办学校更名。
这次是常年霸榜黄埔区初中成绩前三的黄埔广附实验学校和玉岩天健实验学校。
黄埔观察独家获悉,近日,黄埔区教育局批复同意了这两所民办学校的校名变更。
广州市黄埔广附实验学校,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戎光实验学校。颁发新的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有效期至2025年7月31日止,其他事项不变。
广州市黄埔区玉岩天健实验学校,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天健学校。颁发新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有效期至2023年7月31日止,其他事项不变。
01
天健学校的名字变动不大,只是将“玉岩”去掉而已。
黄埔广附变化太大,用的是一个全新的名字——“戎光”。单独拎出来,相信绝大多数的人搞不清它的来历。
相比起类似“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更名为“华新学校”,掐头去尾,好歹还有点痕迹。而黄埔广附显得很“决绝”,让人挺意外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相信校方也不是随意取个名,何况这还是黄埔数一数二的王牌初中,更不会胡来。
那“戎光”二字是啥意思呢?
照字面意思来看,“戎”,本义兵器,引申义从军;“光”,很好理解,乃为“光明、荣耀”之义。两字组合,寓意阳刚强悍、勇往直前,也有光大传承红色文化之意。
说到红色文化,这就和黄埔广附的渊源扯上关系了。广大附中是一所真正具有“红色基因”的学校,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
也因此,广大附中被列为教育部首批国防特色教育学校。军训、国防班、红色研学活动是“广附系”学校的一大特色。
比如,知乎上有黄埔广附的学子提到,初中三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体能训练。
“晨跑是广附的老传统了,每次1公里都是常规操作。一天跑两次,晨跑+大课间。不出意外的话,从初一跑到初三是躲不过的。中考前的下午还会有限定套餐,运动量可以说是相当的高。”
再回头看此次更名的“黄埔区戎光实验学校”,也就好理解了。尽管外人觉得这名没那么“高大上”,甚至还有种天上掉入地上的落差感,但无碍人家强大的文化自信和教育教学实力。
黄埔广附创办于2012年11月,是由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和黄埔区教育局合作承办的国有民办初中寄宿学校。学校创办以来,中考成绩,常年雄踞黄埔初中前列。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黄埔广附中考成绩相当耀眼:750分以上6人,720分以上(广附线)120人,700以上超70%,录取广附高中人数在集团内遥遥领先,推动广大附中高中录取分全市第一。
02
再来说说玉岩天健。
这次更名为“天健学校”,去掉了原来的“玉岩”和“实验”字眼,这么多年来总算是彻底和玉岩中学划清了界限。
玉岩天健实验学校位于开发大道422号,于2013年创立,是一所全寄宿制民办初中,采取小班教学模式。
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全校有教职员工117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省、市、区、校骨干教师占35%;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其余均为大学本科毕业,80%的教师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
由于学校名字前冠以“玉岩”二字,一直以来让很多人搞不清这所学校和玉岩中学究竟是啥关系。
简单说,曾经有点关系;现在,没有任何关系。
加上“玉岩”二字并非无缘无故的。创办之初,由玉岩中学承办并全面参运作,玉岩天健第一届学生在玉岩中学就读。最初玉岩中学也输出了部分老师,算是资源共享。
可以说,玉岩天健是玉岩中学一手带大的。
但论性质,一个公办,一个民办,两个终究是两条平行线。前几年,玉岩中学和玉岩天健彻底撇清关系,无论师资还是学校管理,玉岩中学全面撤出。
说到天健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不错的。连续五届中考成绩合格率、优秀率、示范性高中录取率、人均总分等指标均位列黄埔区前三名。
03
上周,已有4所民办学校陆续更名——
广州市黄埔区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中黄外国语实验学校。办学许可有效期至2023 年7月31日止,其他事项不变。
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苏元学校。办学许可有效期至2022年7月31日止,其他事项不变。
广州市黄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华实初级中学。办学许可有效期至2026 年 7 月31日止,其他事项不变。
广州开发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更名为:广州市黄埔区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办学许可有效期至2022 年7 月30日止,其他事项不变。
至此,黄埔区内6所“公参民”民办学校,全部完成更名。
此次初中、小学大规模更名,“公参民”学校改制是主要推力。
今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通知,提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要么转为公办,要么转为纯民办,要么终止办学,而转为民办的学校不得继续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
教育人士表示,在“公参民”学校改制过程中,地方能否提供优质的学位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教育财政经费将办学水平维持,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通知》还对“公参民”学校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包括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以及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三种。
根据通知,前两者应办为公办学校。转为公办后,学校须按义务教育公办校相关要求,学生就近、免试、免学费入学;政府承担学校运行和人员经费。
就黄埔6所民办学校来说,也会有部分学校转为公办,目前正在走相关流程。变更名字,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来源:黄埔观察
㈨ 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是属于高中还是大专
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简称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是面向广东省和全国招生的美术中专学校(学制三年) 是中专,同高中一样有参加高考考取大学的权利,途径也是参加高考
㈩ 广州大学附中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首批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先进性的“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是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
学校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俗称“八一中学”),后曾在70年代更名为“广州市第53中学”。1981年,该中学与广州师范学院合作,成为其附属中学,故更名为“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广师附中”,“广附”);2001年,广州师范学院合并至广州大学,“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更名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广大附中“,“广附”)。
2010年,广附迎来了50年校庆,全国政协叶选平副主席、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将军为学校亲笔题词。
中文名: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简称:广大附中,广附
校训:砺志、勤学、求实、创新
创办时间:1950年4月
类别:公立中学
现任校长:邓云洲
知名校友:黄文钊等
所属地区:广东广州
主要奖项:国家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国家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联合国教科文项目实验学校
学校前身: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
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现代学校
分享
学校简介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本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黄华路6号,隶属于广州大学的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州市市属重点中学。
办学历史
学校创办于1950年4月,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是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而先后设立的四所子弟学校中的最后一所。追溯其前身,有如下三所设于不同地域的学校:最早是1948年5月,在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林月琴同志任校长;1949年随军至天津改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由余慎同志任校长,林月琴同志改任名誉校长;同年8月,随着四野渡江南下,学校也迁到汉口,年底由王长德同志任校长,50年4月该校正式命名为“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
2010年5月,广大附中大学城校区正式落成,自此,广大附中由黄华路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两校区组成。
2011年,广大附中金沙洲校区落成。
变迁
六迁校址,十易校名
校名
起止时间
校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
1950年3月至12月
广州东山区达道路
广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
1951年3月至1952年8月
广东韶关十里
华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
1952年8月至1953年8月
广州沙河鸡颈坑
中南军区第二小学
1953年8月至1955年2月
广州石牌玉泉山
广州六一小学
1955年2月至1956年8月
广州八一小学
1956年8月至1958年8月
广州黄华路
广州八一中学(注)
1958年8月至1964年8月
广州市八一中学
1964年8月至1968年8月
广州市第53中学
1968年8月至1981年8月
广州师院附属中学
1981年8月至2000年10月
(注):当时中学辖下有两所小学:附一小设在黄华路八一中学校内,附二小设在东山达道路。即今日广州八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