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翁源县属于哪个市

广州翁源县属于哪个市

发布时间: 2022-06-17 18:53:21

‘壹’ 广东的粤东、粤西、粤北分别指的是哪些市

粤东地区:是广东省东部地区,包括汕尾市、揭阳市、汕头市、潮州市四个地级市(省府向东排列)。
粤西地区:位于汉地南部,是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地形以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为主,其中湛江属平原与台地。
粤北地区:指广东省北部地区,包括韶关市所辖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乐昌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曲江区、翁源县、新丰县、浈江区、武江区等10个县(市、区)。
广东,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1)广州翁源县属于哪个市扩展阅读:
广东的主要自然资源有:
1、土地资源
广东省面积为17.977万平方公里,其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1100万公顷。
广东是中国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
2、水资源
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
3、金属资源
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己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中国第一位。
4、生物资源
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Ⅱ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
5、海洋资源
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广东
搜狗网络-粤东
搜狗网络-粤西
搜狗网络-粤北

‘贰’ 翁源县属于哪个市

翁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粤北),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东靠连平县,南邻新丰县,西挨英德市、曲江区,北依始兴县、江西省。

公元554年梁朝分浈阳县地置翁源县,元初并入曲江县,公元1303年复置,是广东历史上最早建制的16个县之一。

翁源县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无霜期312天。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8万千瓦。煤、铁、铅、锌、钨、稀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2)广州翁源县属于哪个市扩展阅读

始兴县居北江上游、浈江中游地带,总面积2174.12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全年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冷暖交替明显,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潮湿,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雨稀。

始兴县辖9个镇、1个乡。县政府驻太平镇。户籍总人口为26.37万人。 始兴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汉、瑶、畲等多个民族。

‘叁’ 翁源县在哪个市

广东韶关

‘肆’ 翁源县的综合概述

翁源县位于韶关市东南部,东与连平县相连,南与新丰县交界,西与英德市、曲江区接壤,北与始兴县、江西省毗邻。公元554年梁朝分浈阳县地置,元初并入曲江县,公元1303年复置。是广东历史上最早建制的16个县之一。2014年年末户籍人口402381人,全县总面积2175平方公里。辖7镇1场156个村委会。县领导机关驻龙仙镇。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无霜期312天。耕地面积1.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1%。河流以北江支流翁江及其支流为主。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8万千瓦。煤、铁、铅、锌、钨等矿产资源丰富。风景名胜有东华山、水龙宫、仙狮洞、书堂石、湖心坝客家群楼和葸茅岭八卦围等。农作物以水稻、蔬菜、甘蔗、花生、大豆为主。三华李、六里柑、九仙桃等水果久负盛名,是“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中国兰花之乡”。2014年,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0.7亿元,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20.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30.5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29.7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比重为25.4 :37.8 :36.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增长水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8亿元,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8亿元,增长2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00元,分别增长9.5%和10.2%。------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 全县完成工业投资29.67亿元,增长31.6%;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4家,累计6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2家、超两亿元企业1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亿元,增长22.9%,排名全市第二。官渡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到翁城并更名为翁源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彩园区建立科技创新实习基地。赛力克进入“新三板”并成功申报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件发明专利获得国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与专利授权总量居全市县域第一。全年新签约项目33个,其中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13个;全年园区动工建设项目21个,建成投产项目14个。各专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华彩园区完成投资13.8亿元,完成B区“三通一平”,完成E区征地500亩,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营。电源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区域环评已获得批复,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民营经济支撑力持续增强,创造的增加值与税收占全县总量70%以上。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青云山制药成功通过GMP认证。成功举办翁源(厚街)招商推介会和广东翁源涂料化工高峰论坛。------城乡建设有序推进 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太平洋建设集团参与县城新区建设,新区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南部出口道路正加快推进,翁江大道东段、德政路中段、八泉大道三期路基工程已完成。龙仙2号桥人行道、龙仙河东岸绿道、南龙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工程建设已完工。县城市政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亿元。房地产项目万隆花园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锦绣山河、金悦华府、龙湖华府动工建设;“三旧”改造项目尚城阳光花园三栋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0.1亿元,增长73%;实现房地产销售15万平方米。翁城中心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江尾镇南塘湖心坝村被列为国家级传统村落。扎实开展“两创”工作并获得“广东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称号。新增省卫生村12个、市卫生村25个,连续三年排全市第一。汕昆、武深两条高速公路韶关段在我县开工奠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110千伏坝仔铜锣变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营。4G网络建设已完工,基本实现县城全覆盖及所有镇(场)热点区域覆盖。加快LED节能产品推广应用,官龙公路亮化和县城路灯改造顺利推进。翁城、江尾两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农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粤台园区全年完成投资1.32亿元,新增项目9个,新搭建现代化温控大棚9万平方米,流转土地 2000亩,兰花创意园启动建设,兰花长廊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玫瑰精油项目已建育苗基地,粤台园区建设成效得到省委副书记马兴瑞高度评价,成为全省现代农业推广学习的榜样。为全县32万亩水稻购买保险,实现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全覆盖。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累计347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15家;新成立家庭农场8家;新增“三品”认证10个。筹资6000多万元实施农田水利改善工程。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3.42万亩。生态建设初显成效,完成碳汇林建设9.21万亩,扩大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12.3万亩,青云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已完成,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20个;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绩优异,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控制目标,重点减排工程建设达到总体要求。------商贸旅游稳步发展 县农信社成为韶关市首家获银监会批准筹建的农村商业银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6亿元、贷款余额41.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2.5%和29%,全县银行存贷比提高5.5个百分点。健全工商部门与企业双向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6宗、融资7935万元。全县登记市场主体9835户,增长19.5%。全县汽车销售网点增至10家,全年销售汽车1857辆。鼓励网上销售,引导扶持30家兰花经营企业实现上线营销。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4家,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4亿元,增长10.5%;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2亿元,增长10%。冷泉滩、幽兰山庄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县接待游客120.67万人次,增长15.88%;旅游总收入8.6亿元,增长16.2%。------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全年投入民生支出11.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3.3%,增长19.3%。惠民实事稳步推进,建设保障性住房、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卫生信息平台、普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惠民实事如期完成,龙仙公园改造正加快推进。重视教育发展,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成功获得“广东省教育强县”的称号。《有事就寻阿添古》新闻系列报道获广东省新闻一等奖,涂志伟美术馆和翁山诗书画院举办画展9次,全年参观人数22万多人次;全县举办客家山歌大赛等文艺演出300多场;参加全市小戏、小品调演获一金一银,参加“两岸四地”山歌大赛获银奖和新秀奖。县地税局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县中医院通过了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完成市下达人口计划年度目标任务,“单独二孩”政策顺利实施,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提升。组队参加韶关市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坝仔、江尾和新江三个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新增城镇就业3665人,劳动力转移就业58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保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如期完成。为55个重点帮扶村投入1.67亿元,帮扶危房改造510户。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森林防火工作被评为市先进。安全生产态势良好。深入开展“六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名;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提前一年完成并投入使用,社会治安保持稳定,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大幅提升。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信访维稳、审计、物价、粮食、档案、人防、质量技术监督、双拥、民兵预备役、通讯、广播电视等工作均取得新进步。------政府建设明显加强 主动邀请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工作,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和群众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卫生和计生部门职能转变和机构合并全面完成,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办复县人大代表建议17件和政协委员提案37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得到省、市督导组的肯定。机关作风持续好转,全县各类会议、活动分别减少31.2%和43.6%,本级会议及“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7.5%。全年办理“网络问政”1738宗,办复率100%。政府信息公开2988条,进驻网上办事大厅行政审批事项377项,网上办理审批事项3139项,办结率100%。组织各类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项目322宗,节约资金1500多万元,政务公开更加具体透明。

‘伍’ “翁源”在哪里

翁源县位于韶关市南部,北江支流翁江上游,东靠连平,南接新丰,西邻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该县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因盛产三华李、六里柑、九仙桃等水果,有“中国三华李之乡”之称。

‘陆’ 韶关市翁源县有多少个镇

截至202年9月,翁源县下辖龙仙、江尾、坝仔、周陂、官渡、翁城、新江和铁龙八个镇。

翁源县:

翁源县,隶属广东省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东靠连平,南邻新丰,西接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东经113°39′2″至114°18′5″,北纬24°07′30″至24°37′15″。东西极端长66.5千米,南北宽55千米,总面积2175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1949年9月15日翁源县解放,建立翁源县人民政府。

1956年12月18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将新丰县梁坝乡划归翁源县管辖,隶属第二区。

1958年7月3日,英德东片的渔湾、大镇、桥头、青塘、白沙5个乡并入翁源。

1959年4月,红旗公社改称新丰公社,翁江公社改称利龙公社,增划水上公社和桥头、青塘、沙田、梅坑、营盘6个公社,全县共15个公社和牛屎坜矿山办事处。

1960年1月14日,增设横石公社和5个场1个所,即三华国营农场、黄陂畜牧场、铁龙林场、罗坑水畜牧场、九曲水林场和河口农业科学研究所。

1964年7月10日,广东省人委批复设立龙仙镇、蒲竹镇(原牛屎坜矿山办事处)2个镇。1966年3月15日,城镇公社划出龙仙镇。

1971年6月,全县共有南浦、三华、坝子、江尾、附城、周陂、官渡、翁城、新江10个公社和龙仙镇、蒲竹镇及铁龙林场。

1980年11月,全县共有2个镇、15个公社、1个林场和1个大队级(贵联)农林场,152个大队。1981年8月,蒲竹镇定为大队级镇,同年经韶关专署批准撤销。

2001年,贵联镇并入南浦镇,庙墩镇并入官渡镇,连新镇并入新江镇。全县由18个乡镇合并为15个镇。

2004年,南浦、三华2个镇并入龙仙镇;岩庄镇并入坝仔镇;红岭、仙鹤2个镇并入江尾镇;六里镇并入官渡镇;礤下镇并入周陂镇;保留翁城镇、新江镇,铁龙镇改为铁龙林场。2019年10月,经省民政厅批复,铁龙林场恢复铁龙镇名。

至2020年,全县行政区划设8镇,分别为为龙仙、周陂、翁城、新江、江尾、坝子、官渡,铁龙;共156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1982个村小组。政府驻地龙仙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翁源县

‘柒’ 韶关市翁源县

翁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东与连平县相连,南与新丰县交界,西与英德市、曲江区接壤,北与始兴县、江西省毗邻。因其处于北江支流翁江之源而得名,南朝梁时置县,是广东历史上最早建制的16个县之一。盖因山水奇秀,物产丰饶,故古有“仙邑”之称。总面积22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万人。是“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中国兰花之乡”。 “中国兰花之乡”——翁源
翁源县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岭南多金属矿带南部,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2种,主要有煤、铁、锰、硫铁矿、黑钨矿、沥青铀矿、金、银、铜、锡、钼、铋、锑、铅、锌等,非金属矿物有白云岩、萤石 、重晶石、绿柱石、石英、冰洲石、耐火粘土等。山地面积24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7%,活立木蓄量587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绿化达标县”。水力资源蕴藏量16万千瓦,尚待开发利用的7.58万千瓦。全县小水电装机容量约4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亿度,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县”之一,工农业生产用电充足。县境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6大河流,水源充足,供水系统配套,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相当充裕。
投资环境优越。翁源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南连珠三角,背靠湖南、江西,素有粤北南大门之称,是珠三角产业近距离转移,低成本扩张的理想宝地,是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内地的战略通道。县城距广州200公里,深圳300多公里,距韶关110公里。县内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国道、1944省道越境而过,规划中的昆汕高速、深湘高速亦将贯穿其中,全县开通国际电话、互联网、视聆通业务,交通通讯非常便利。全县劳动力人口13万人,每年可输送劳动力人口5000人。现有高级技工学校一间,职业中学三间,可培训各式各样的劳动力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翁源打开山门,广引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现已基本形成龙仙综合经济区、翁城经济发展区、官渡经济开发区。勤劳,纯朴的翁源人民热情欢迎海内外宾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置业。
“中国三华李之乡”——翁源山川秀美,人文集萃。“龙僻灵池梅岩书堂皆胜地,仙开翁水双腊如珠尽韶天”,尽可概括其钟灵毓秀之气象。东华山自然风景区,张光营自然保护区,铁龙水龙宫和翁城仙狮洞,晚唐诗人邵谒读书地三华书堂石,还有客家人居住遗址湖心坝客家群楼、江尾思茅岭八卦围,以及三华李生态观光园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千百年来,翁源孕育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有32首诗载入《全唐诗》的晚唐诗人邵谒,受明神宗皇帝赠联“破虏平蛮,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嘉奖的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嶙,有20世纪四十位杰出旅美华人之一、中华世纪英才、美国油画大师涂志伟等等。
气候温和,四季宜耕,翁源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三华李、九仙桃、蚕桑、糖蔗、兰花、优质稻、反季节蔬菜等农产品相当丰富。翁源是全国的蚕桑、糖蔗生产基地县,是全国最大的国兰(兰花)生产基地,是素有岭南佳果之称、夏令果王三华李的故乡。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翁源县辖七镇一场:龙仙镇、坝仔镇、江尾镇、官渡镇、周陂镇、翁城镇、新江镇和铁龙林场。县人民政府驻龙仙镇。全县总面积22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8万人。
龙仙镇:辖34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面积433平方千米,总人口117449人。
坝仔镇:辖22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面积384平方千米,总人口48826人。
江尾镇:辖24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面积334平方千米,总人口42626人。
官渡镇:辖1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面积240平方千米,总人口44427人。
翁城镇: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和翁城农场,面积133平方千米,总人口33916人。
新江镇: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337平方千米,总人口41103人。
周陂镇:辖18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面积201平方千米,总人口41771人。
铁龙林场:辖3个工区和居委会,面积96平方千米,总人口5727人。 http://ke..com/view/187666.htm?fr=ala0_1_1

‘捌’ 广东翁源县有几个镇,分别是共有几个派出所

翁源县位于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翁江上游,东靠连平,南接新丰,西邻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9′22〃-114°18′15〃,北纬24°7′4〃-24°40′。总面积2234平方千米/2158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03年)。

历史沿革:
2000年,翁源县辖18个镇。总人口310956人。龙仙镇、南浦镇 、贵联镇 、岩庄镇、坝仔镇、仙鹤镇、江尾镇、三华镇、六里镇、官渡镇、庙墩镇 、周陂镇 、礤下镇、翁城镇、新江镇、连新镇、铁龙镇、红岭镇。

2002年,翁源县辖18个镇(龙仙 江尾 坝仔 南浦 周陂 六里 翁城 新江 岩庄 贵联 示下 庙墩 三华 官渡 铁龙 连新 红岭 仙鹤),156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

后翁源县辖15个镇,155个村委会。镇级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江尾、礤下、三华、官渡、铁龙等5个镇,其中三华镇只有44平方千米;101至150平方千米的有仙鹤、坝仔、周陂、六里、翁城、红岭等6个镇;151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南浦、岩庄、龙仙、新江等4个镇。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红岭和铁龙镇;1万人以上至2万人的有礤下、三华、仙鹤、岩庄4个镇;2万人以上至3万人的有官渡、六里、江尾、南浦、周陂6个镇;3万人以上的有龙仙、翁城、新江、坝仔4个镇。

翁源县经过区划调整:1、撤销岩庄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坝仔镇,镇人民政府驻坝仔。新的坝仔镇辖22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面积384平方千米,总人口48826人。2、撤销红岭镇、仙鹤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江尾镇,镇人民政府驻江尾。新的江尾镇辖24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面积334平方千米,总人口42626人。3、撤销南浦镇、三华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龙仙镇,镇人民政府驻龙仙。新的龙仙镇辖34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面积433平方千米,总人口117449人。4、撤销礤下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周陂镇,镇人民政府驻周陂。新的周陂镇辖18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面积201平方千米,总人口41771人。5、撤销六里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官渡镇,镇人民政府驻官渡。新的官渡镇辖19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面积240平方千米,总人口44427人。6、保留翁城镇,该镇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和翁城农场,面积133平方千米,总人口33916人。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7、保留新江镇,该镇仍辖1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337平方千米,总人口41103人。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8、撤销铁龙镇,其行政区域划入新江镇,保留铁龙林场,设立中共铁龙林场委员会。原铁龙镇的龙集、龙体、龙化村委会改为铁龙林场龙集、龙体、龙化工区。3个工区和居委会由林场管辖,面积96平方千米,总人口5727人。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翁源县辖7个镇(龙仙、江尾、坝仔、周陂、翁城、新江、官渡)。

至于有几个派出所那我就不知道了:(

‘玖’ 广州市有哪些县

截至2019年,广州市下辖没有县,只有11个区,区下辖为镇和街道办事处。

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共11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

解放初期,广州市划分为28个区,其中城区20个(逢源、黄沙、西禅、长寿、沙面、陈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东堤、汉民、前鉴、大东、东山、洪德、蒙圣、海幢)、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0年调整行政区划设置,把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其中城区8个(长寿、河南、惠福、永汉、太平、越秀、大东、荔湾)、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1年10月,把郊区7个调整为4个(白云、芳村、西村、新滘)。

1952年9月,把原来8个城区合并为5个(东区、中区、西区、北区、河南区),仍保留珠江区。

1953年5月,西村区撤销并入白云区。同年6月,黄埔区成立。

1956年6月,黄埔、白云、新滘3个区合并为广州市郊区。1958年12月,撤销珠江区,同年撤销广州市郊区;原属郊区的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4个公社与花县合并设立广北县,划归广州市;

原广州市郊区的三元里、鹤洞、江村、石井、沙河、新滘、黄埔、萝岗8个公社设立广州市近郊区。

1959年3月,撤销广北县,把花县划回佛山地区;恢复广州市郊区,原从广州市郊区划出的4个公社划回广州市郊区;撤销广州市近郊区。

1960年4月,从佛山地区划出花县、从化县归属广州市。同年8月,撤销中区、郊区,设立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4个城区和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3个郊区。

1961年,原属韶关地区的佛冈县划归广州市(1963年又划归韶关地区管辖)。

1962年5月,将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3个郊区合并为1个郊区。

1973年,重新从郊区划出部分区域再设黄埔区。

1975年,把原属佛山地区的番禺县、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韶关地区的新丰县划归广州市。

1983年,把韶关地区的清远县、佛冈县划归广州市。

1985年1月,从广州市郊区划出部分区域,设置天河区、芳村区。

1987年1月,把广州市郊区改称为白云区。

1988年,广州市行政区划作出较大调整,1月7日,把龙门县划归惠州市管辖,新丰县划归韶关市管辖,清远县和佛冈县划归清远市管辖。

1992年5月,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

1993年6月,撤销花县,设立花都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同年12月,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

1994年3月,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

2000年5月,分别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县级),设立番禺区和花都区。

2005年4月,撤销东山区、芳村区,设立广州市南沙区、萝岗区。

2012年9月,番禺区的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划归广州市南沙区管辖。

2014年1月,撤销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黄埔区;撤销县级从化市,设立广州市从化区;撤销县级增城市,设立广州市增城区。

行政区划调整后,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共11个区。

(9)广州翁源县属于哪个市扩展阅读:

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的历史沿革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

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

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秦朝,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汉初与唐末,广州曾经两次出现过割据的小国,秦末期为南越国,赵佗(秦的南海尉)自立为南越王,广州成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111年)。

唐代末期刘岩(又名刘龚)据广州称帝, 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广州作都城(当时称兴王府)。广州地区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为南海郡开始,历代以来它的行政管辖地区,最小的范围也据有现广东省的中部与北部,最大的范围包括现广东、广西的大部地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 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广州为郡治所在地。

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后赵佗续任南海郡尉。

秦朝为了巩固在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其后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与福佬民系三大民系,并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 。秦末汉初时,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并把管辖范围扩展到雷洲半岛与广西、桂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

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汉代广州地区行政范围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以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广州行政区域范围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

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广州府行政区域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

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较前各历史时期大为缩少。 南至河南全岛与芳村,东至车陂,北至白灰场,面积为248平方公里。

解放后,广州曾一度划为直辖市,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由于生产与城市发展,广州行政区域经过多次扩展,现广州市辖区面积达7434.4平方公里。

‘拾’ 翁源县属于哪个市管

广东省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