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祖克曼什么时候回广州

祖克曼什么时候回广州

发布时间: 2022-06-19 10:26:59

A. 着名钢琴家有那些

1、李云迪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 。2001年,李云迪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同年,他与德国DG唱片公司签约,并发行首张古典音乐专辑《肖邦精选》。2003年,李云迪发行专辑《李斯特钢琴精选集》,该专辑获得德国经典回声大奖和《纽约时报》年度唱片奖。

2007年,李云迪发行专辑《乐动柏林》。2010年,李云迪获得波兰政府颁发的“荣耀艺术”文化勋章和“肖邦护照”。

2、王羽佳

1999年,作为中加“晨间音乐桥”文化交流项目的交换生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蒙特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2005年,与祖克曼指挥的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乐团合作演奏了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

2006年获得“吉尔莫青年艺术家奖”;2008年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2009年1月,与德国DG唱片公司签下专属艺人合约。2013年,作为指挥大师夏尔·迪图瓦和英国皇家爱乐的嘉宾来杭巡演。2014年3月4日晚,在伦敦交响乐团2014广州音乐会上,合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3、吴纯

师从武汉音乐学院原钢琴系主任陈婉教授。8岁获得全武汉市钢琴第一名,10岁获得湖北省艺术人才比赛第一名。1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爱乐音乐学校,并与97年代表湖北省参加香港举办的全国钢琴比赛。

目前中国唯一获得国际三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演奏家。被欧洲媒体誉为“闪耀在欧洲的中国钢琴之星”吴纯。


4、郎朗

2001年,在人民大会堂进行100周年百年庆典巡演。2002年,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2003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协奏曲名录》。2005年,在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 。

2006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黄河之子》。2008年,获得美国录音师协会颁发的“艺术荣誉奖”。2010年,获得国际门德尔松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

5、孔祥东

当今国际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中国钢琴家。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亲身感受过他那激情洋溢的演奏,被西方媒体盛赞为“一个世纪只能出一到两个,真正能激动人心的天才钢琴家”和“一代天之骄子”。

B. 小提琴家

世界十大小提琴家

在音乐的发展中,小提琴艺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涌现出不计其数的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不同的小提琴艺术网络以及各种教学体系,使小提琴艺术百花争妍,并成为音乐王国中的佼佼者。进入20世纪以来,小提琴艺术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以小提琴演奏家引人注意,因此要选定10位小提琴家实为一件难事,好在表演艺术的演与听,本来就见仁见智。笔者在此介绍的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其笔序是以出生年月为依据。

1、弗里茨·克莱斯勒

(Fritc Kreisler,1875—1962)

弗里茨·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叶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音乐迷,这对克莱斯勒产生重要影响。7岁时克莱斯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比小提琴学派的着名教授马萨尔,当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时,年仅12岁。因此,克莱斯勒的演奏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这使得他的演奏风格新颖而独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如海菲兹、埃奈斯库、蒂博、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等。克莱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标志性风格,是对颤指(揉弦)的运用,他赋予颤指技巧以戏剧性的风格,无论是悠扬的歌唱性旋律还是快速音型的技术性段落,在此,颤指都已成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前人们所十分谨慎从事的事情。

2、乔治·埃奈斯库

(Georges Enescu,1881—1955)

乔治·埃奈斯库是一位通才式的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他生于摩尔多瓦地区维尔纳弗县的利文镇。作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乐《罗马尼亚狂想曲》奠定了他作为罗马尼亚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对于他的钢琴演奏,连着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什坦都这样说:“他是一位就连我也要感到眼红的非常了不起的钢琴家。”而作为指挥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埃奈斯库小提琴演奏的最重要特征在于,他将法比小提琴学派的演奏手法于他在童年时代就很喜爱的罗纪尼亚民间音乐中的吉普赛音乐(拉乌塔里,Laoutari)的表演传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演奏风格。由于他的包括作曲在内的多方面的音乐才能,使他的演奏给人们的印象不只是在拉琴,同时也是在即兴创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鲜的,都像是演奏新作。埃奈斯库在小提琴演奏的运弓方面有他独到之处,他喜爱弓幅宽阔的连音奏法,这使他的演奏充满了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3、亚沙·海菲兹

(Jascha Heifetz,1901—1987)

亚沙·海菲兹是当今世界小提琴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生于立陶宛的维尔纽斯,3岁便开始学习小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6岁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而后,他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大名鼎鼎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奠基者奥波尔德·奥厄教授。毕业后,海菲兹即前往柏林、斯堪的那维亚演出,1917年夏,他及全家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并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首次登台,演奏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这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尤其是他对左手高难度技巧的把握,右手运弓的稳健和娴熟,令所有在场的观众,其中大部分是演奏家们的折服。1925年海菲兹入美国籍。海菲兹十分注意小提琴基本功的训练,尤其对音阶的练习,主张音阶练习要占整个练琴时间的一半以上。其演奏风格体现了他魔鬼般的技术和火一般的热情的个性,现代化的古典主义风格是他所遵循的,他的演奏像“美声”歌唱,每一个滑音都经过精雕细琢,而每一次运弓又都体现着音乐性,他的这种音乐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结合,使他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小提琴家,并影响了其后的很多小提琴家。

4、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ch,1908—1974)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于乌克兰的敖德萨,5岁时开始随敖德萨音乐学院教授、着名苏联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斯基学习小提琴,12岁首次公开演出,16岁举行第一次独奏音乐会。三十年代,他获得了多个比赛的奖项:1935年第二届全苏音乐演奏家比赛第一名,1935年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二名,193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这些成绩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比利时的那次比赛,在7个一等奖中,苏联人获得了6个,由此奠定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世界的地位。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于抒情的诗意,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曾于1957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5、耶胡迪·梅纽因

(Yehudi Menuhin,1916—2001)

耶胡迪·梅纽因是一位与海菲兹旗鼓相当的犹太裔小提琴家。他生于美国的纽约,儿童时便显露出良好的乐感,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7岁便在他的老师路易·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协奏下演出了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1926年他及全家前往欧洲,并在巴黎与埃奈斯库有了历史性的会见,遂成为埃奈斯库的学生。1927年,11岁的梅纽因第一次登上卡内基音乐厅舞台,在纽约交响乐团协奏下,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31年他又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梅纽因早期在柏林的演奏曾得到爱因斯坦的关注和赞赏,他在世界各地举行的音乐会上,演奏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使他闻名于世界。梅纽因在演奏时,握弓时肘的位置明显比手高,这种高手肘“从肩部”就开始的各部分都参与的运弓方式,能使换弓时声音保持不断,声音饱满而结实,并能在弓根以非常弱的力度,用全部或四分之三的弓毛使人几乎觉察不到的换弓,这种方法与他的前辈奥厄提倡的应当保持在能使肘与手形成一条直线的位置的方法显然不同。梅纽因的双手比起正常的标准略为短些,这影响到他右手的运尤其弓子运到弓尖时,但他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演奏亲切而诚挚,清醒而脱俗,出色的手指技巧和雄浑美妙的音色风格,是他的个性特征所在。

梅纽因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我国访问演出。

6、艾萨克·斯特恩

(Lssac Stern,1920——— )

艾萨克·斯特恩是一位俄国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敖德萨西北350公里的小城克里门内兹,当他出生仅10个月时,全家移居美国旧金山。斯特恩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8岁从波拉克学习小提琴,11岁首次公演,12岁转到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布林德门下学习,14岁时,师徒公开演奏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1943年,斯特恩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一场极为成功的独奏音乐会,由此成为世界级的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演奏细腻中见出宏大,追求精确完美,力度多变,音色温馨的品性。作为音乐家,斯特恩在室内乐方面的造诣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他与钢琴家伊托明、大提琴家罗斯演奏的三重奏,是室内音乐的经典。

斯特恩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我国访问演出。

7、列奥尼德·柯岗

(Leonid Kogan,1924—1982)

列奥尼德·柯岗是继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之后最重要的苏联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6岁开始在当地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10岁考取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特殊儿童班,随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奠基人之一A·扬波尔斯基教授学琴。1940年他16岁时,便在莫斯科交响乐队的协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7年,柯岗获第一届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一等奖,1951年在布鲁塞尔获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和金质奖章,由此引起世人瞩目。柯岗作为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其艺术个性却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别擅长演奏戏剧性的音乐,动作泼辣明快,感情悲壮激昂,音乐对比鲜明,气势刚强雄劲,这些独特的个性,被人成为“柯岗式”的手法,与海菲兹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岗的演奏生涯中,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演奏炫技性的乐曲为主,第二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重点移到涉猎广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面,因此柯岗不仅有辉煌的技术,更有广泛的曲日积累。

8、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

(Salvatore Accardo,1941———)

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是一位全能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他生于意大利的都灵,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3岁在那不勒斯举行了首次职业演出。1955年在韦尔切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1956年在日内瓦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两年后的1958年,又在热那亚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意大利广播之春奖和小提琴比赛第一名,从此挤身世界优秀小提琴家行列。或许是意大利人的缘故,阿卡尔多对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情有独钟,他是第一个全部录制帕格尼尼所有六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家,同时还录制过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随想曲,他演奏的帕格尼尼的作品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炫耀技巧。同时,他对其它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全方位的演奏和录音。阿卡尔多的演奏注意追求非常歌唱性的声音,他认为小提琴本身就是一个歌唱性的乐器,因此首先要歌唱,然后才是技巧,因此在他的演奏中,哪怕是平淡无奇的乐句也会有着最美妙的表达。

阿卡尔多曾于1996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9、伊扎克·帕尔曼

(Itzhak Perlman,1945——— )

伊扎克·帕尔曼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5岁开始学琴,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到美国电视台演出,随后即移居美国。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移居美国不久,就受到着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获得“以美基金会”奖学金,进入美国着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雷教授学琴。1964年,帕尔曼在美国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被人称作“小提琴王子”。帕尔曼演奏的最大特点,是把浪漫主义的热情、洒脱和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能驾驭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并图图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帕尔曼有一双令人羡慕的大手,但手指却十分伶俐,他的运弓饱满且极富倾诉力,他十分注意声音的歌唱性,其松驰的演奏,带给人们的是情感的波动,人们从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帕尔曼擅长演奏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尽管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面对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驾轻就熟,但他对乐曲十分逻辑地音乐处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帕尔曼2002年8月将到我国访问演出,先在广州,而后去北京、上海。

10、平夏斯·祖克曼

(Pinchas Zukerman,1948——— )

平夏斯·祖克曼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8岁时进入特拉维夫音乐学院。1962年,14岁的祖克曼来到美国,进入朱丽亚音乐学院随加拉米安教授学习。1967年,在第25届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由此奠定了他世界小提琴家的地位,并开始了他作为职业小提琴家的生涯。祖克曼到目前为止已录制发行了90多张专辑,全部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曲目,还获得了21项格莱美奖提名,其中两次获奖。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夸张卖弄,也不过分热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极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则充满了甜美和荡气回肠。他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演奏个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强调突如其来的重音。这些使祖克曼的演奏别具一格,十分醒目。

祖克曼曾于1997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http://tieba..com/f?kz=446347112 这里还有很多~

C. 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是

1、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disler)

2、亚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

3、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

4、大卫·费奥多洛维奇·奥依斯特拉赫(David Feodorovich Oistrakh)

5、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

6、亨里克·谢林(Henryk Szeryng)

7、艾萨克·斯特恩(Isaac Stern)

8、列奥尼德·科冈(Leonid Kogan)

9、萨尔瓦多里·阿卡尔多(Salvatore Accardo)

10、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

(3)祖克曼什么时候回广州扩展阅读:

弗里茨·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叶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音乐迷,这对克莱斯勒产生重要影响。7岁时克莱斯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比小提琴学派的着名教授马萨尔,当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时,年仅12岁。

因此,克莱斯勒的演奏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这使得他的演奏风格新颖而独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如海菲兹、埃奈斯库、蒂博、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等。

克莱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标志性风格,是对颤指(揉弦)的运用,他赋予颤指技巧以戏剧性的风格,无论是悠扬的歌唱性旋律还是快速音型的技术性段落,在此,颤指都已成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前人们所十分谨慎从事的事情。

D. 谢楠档案

小提琴家,出生于音乐家庭。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后从师于广州交响乐团朱雄震先生、中央音乐学院黄晓之教授和着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

童年时代。谢搞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华。九岁登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获得广东青少年音乐大赛第二名,并参加羊城音乐花会的专场演出。十四岁即在大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中一举夺魁,倍受专注。十六岁在维尼耶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再次获奖,并同时获得该界唯一的“维尼亚夫斯基作品最佳演赛奖”。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席布热祖斯基在评语中写道“富于激情的精彩演奏……令人回味天穷”。着名英国小提琴家马斯特斯称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

历年来,由于她成绩出色,多次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表彰及嘉奖。近几年有幸受到着名小提琴大师斯特恩、阿卡多、祖克曼的亲自指导,并受到大师的高度赞扬。1999年谢楠成功地录制了被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茨誉为小提琴圣经的《克莱采尔42首随想练习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录制全套作品的小提琴家。

谢楠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奏家,曾出访英国、波兰、朝鲜、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活跃在各地的音乐舞台上,并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她还应邀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澳门艺术节中担任小提琴独奏,并经常与国外众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担任独奏。如: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台湾省立交响乐团、澳门室内乐团、汉城室内乐团等,所到之久处好评如潮、反响热烈。

她的演奏技巧娴熟华丽。热情奔放;音色圆润甜美,音乐细腻感人。她的精彩表演被誉为“激情的冷静,理智的火花”。

E. 着名的小提琴家有哪些

1、弗里茨·克莱斯勒

(Fritc Kreisler,1875—1962)

弗里茨·克莱斯勒是20世纪初叶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一个音乐迷,这对克莱斯勒产生重要影响。7岁时克莱斯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0岁毕业后又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师于法比小提琴学派的着名教授马萨尔,当他以毕业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时,年仅12岁。因此,克莱斯勒的演奏兼有维也纳人的温暖人情味和法兰西式的贵族风度,这使得他的演奏风格新颖而独特,同时代的小提琴家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如海菲兹、埃奈斯库、蒂博、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等等。克莱斯勒的演奏最重要的标志性风格,是对颤指(揉弦)的运用,他赋予颤指技巧以戏剧性的风格,无论是悠扬的歌唱性旋律还是快速音型的技术性段落,在此,颤指都已成为最有力的表情手段和增添色彩的手法,而这一点,正是他的前人们所十分谨慎从事的事情。

2、乔治·埃奈斯库

(Georges Enescu,1881—1955)

乔治·埃奈斯库是一位通才式的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他生于摩尔多瓦地区维尔纳弗县的利文镇。作为作曲家,其代表作管弦乐《罗马尼亚狂想曲》奠定了他作为罗马尼亚民族乐派代表人物的地位。对于他的钢琴演奏,连着名钢琴家阿图尔·鲁宾什坦都这样说:“他是一位就连我也要感到眼红的非常了不起的钢琴家。”而作为指挥家,他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完全的尊重。埃奈斯库小提琴演奏的最重要特征在于,他将法比小提琴学派的演奏手法于他在童年时代就很喜爱的罗纪尼亚民间音乐中的吉普赛音乐(拉乌塔里,Laoutari)的表演传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演奏风格。由于他的包括作曲在内的多方面的音乐才能,使他的演奏给人们的印象不只是在拉琴,同时也是在即兴创作,他的每一次演奏都是新鲜的,都像是演奏新作。埃奈斯库在小提琴演奏的运弓方面有他独到之处,他喜爱弓幅宽阔的连音奏法,这使他的演奏充满了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3、亚沙·海菲兹

(Jascha Heifetz,1901—1987)

亚沙·海菲兹是当今世界小提琴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生于立陶宛的维尔纽斯,3岁便开始学习小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6岁举行了第一场音乐会,而后,他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大名鼎鼎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奠基者奥波尔德·奥厄教授。毕业后,海菲兹即前往柏林、斯堪的那维亚演出,1917年夏,他及全家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并在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首次登台,演奏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这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尤其是他对左手高难度技巧的把握,右手运弓的稳健和娴熟,令所有在场的观众,其中大部分是演奏家们的折服。1925年海菲兹入美国籍。海菲兹十分注意小提琴基本功的训练,尤其对音阶的练习,主张音阶练习要占整个练琴时间的一半以上。其演奏风格体现了他魔鬼般的技术和火一般的热情的个性,现代化的古典主义风格是他所遵循的,他的演奏像“美声”歌唱,每一个滑音都经过精雕细琢,而每一次运弓又都体现着音乐性,他的这种音乐性与技术性的完美结合,使他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小提琴家,并影响了其后的很多小提琴家。

4、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David Oistrach,1908—1974)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生于乌克兰的敖德萨,5岁时开始随敖德萨音乐学院教授、着名苏联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斯基学习小提琴,12岁首次公开演出,16岁举行第一次独奏音乐会。三十年代,他获得了多个比赛的奖项:1935年第二届全苏音乐演奏家比赛第一名,1935年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二名,193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这些成绩使他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比利时的那次比赛,在7个一等奖中,苏联人获得了6个,由此奠定了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世界的地位。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于抒情的诗意,艺术上曾受到克莱斯勒的强烈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克莱斯勒的具有唯美倾向的发音手法,在奥伊斯特拉赫那里变成了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颤指有时采用艺术化的延迟瞬间开始,造成声音的久远延绵。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曾于1957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5、耶胡迪·梅纽因

(Yehudi Menuhin,1916—2001)

耶胡迪·梅纽因是一位与海菲兹旗鼓相当的犹太裔小提琴家。他生于美国的纽约,儿童时便显露出良好的乐感,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7岁便在他的老师路易·帕辛格指挥的旧金山交响乐队协奏下演出了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1926年他及全家前往欧洲,并在巴黎与埃奈斯库有了历史性的会见,遂成为埃奈斯库的学生。1927年,11岁的梅纽因第一次登上卡内基音乐厅舞台,在纽约交响乐团协奏下,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31年他又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梅纽因早期在柏林的演奏曾得到爱因斯坦的关注和赞赏,他在世界各地举行的音乐会上,演奏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使他闻名于世界。梅纽因在演奏时,握弓时肘的位置明显比手高,这种高手肘“从肩部”就开始的各部分都参与的运弓方式,能使换弓时声音保持不断,声音饱满而结实,并能在弓根以非常弱的力度,用全部或四分之三的弓毛使人几乎觉察不到的换弓,这种方法与他的前辈奥厄提倡的应当保持在能使肘与手形成一条直线的位置的方法显然不同。梅纽因的双手比起正常的标准略为短些,这影响到他右手的运尤其弓子运到弓尖时,但他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演奏亲切而诚挚,清醒而脱俗,出色的手指技巧和雄浑美妙的音色风格,是他的个性特征所在。

梅纽因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我国访问演出。

6、艾萨克·斯特恩

(Lssac Stern,1920———)

艾萨克·斯特恩是一位俄国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敖德萨西北350公里的小城克里门内兹,当他出生仅10个月时,全家移居美国旧金山。斯特恩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8岁从波拉克学习小提琴,11岁首次公演,12岁转到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布林德门下学习,14岁时,师徒公开演奏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1943年,斯特恩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一场极为成功的独奏音乐会,由此成为世界级的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演奏细腻中见出宏大,追求精确完美,力度多变,音色温馨的品性。作为音乐家,斯特恩在室内乐方面的造诣也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他与钢琴家伊托明、大提琴家罗斯演奏的三重奏,是室内音乐的经典。

斯特恩自1979年以来曾多次来我国访问演出。

7、列奥尼德·柯岗

(Leonid Kogan,1924—1982)

列奥尼德·柯岗是继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之后最重要的苏联小提琴家。他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6岁开始在当地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10岁考取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特殊儿童班,随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奠基人之一A·扬波尔斯基教授学琴。1940年他16岁时,便在莫斯科交响乐队的协奏下,演出了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947年,柯岗获第一届世界民主青年联欢节小提琴比赛一等奖,1951年在布鲁塞尔获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和金质奖章,由此引起世人瞩目。柯岗作为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重要代表,其艺术个性却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完全不同,他特别擅长演奏戏剧性的音乐,动作泼辣明快,感情悲壮激昂,音乐对比鲜明,气势刚强雄劲,这些独特的个性,被人成为“柯岗式”的手法,与海菲兹的演奏有些相似。在柯岗的演奏生涯中,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演奏炫技性的乐曲为主,第二阶段在前阶段的基础上,重点移到涉猎广泛的小提琴曲目方面,因此柯岗不仅有辉煌的技术,更有广泛的曲日积累。

8、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

(Salvatore Accardo,1941———)

萨尔瓦托雷·阿卡尔多是一位全能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他生于意大利的都灵,3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3岁在那不勒斯举行了首次职业演出。1955年在韦尔切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1956年在日内瓦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两年后的1958年,又在热那亚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意大利广播之春奖和小提琴比赛第一名,从此挤身世界优秀小提琴家行列。或许是意大利人的缘故,阿卡尔多对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情有独钟,他是第一个全部录制帕格尼尼所有六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家,同时还录制过帕格尼尼全部24首随想曲,他演奏的帕格尼尼的作品是用心歌唱,而不是炫耀技巧。同时,他对其它作曲家的小提琴作品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全方位的演奏和录音。阿卡尔多的演奏注意追求非常歌唱性的声音,他认为小提琴本身就是一个歌唱性的乐器,因此首先要歌唱,然后才是技巧,因此在他的演奏中,哪怕是平淡无奇的乐句也会有着最美妙的表达。

阿卡尔多曾于1996年来我国访问演出。

9、伊扎克·帕尔曼

(Itzhak Perlman,1945———)

伊扎克·帕尔曼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5岁开始学琴,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到美国电视台演出,随后即移居美国。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移居美国不久,就受到着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获得“以美基金会”奖学金,进入美国着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雷教授学琴。1964年,帕尔曼在美国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被人称作“小提琴王子”。帕尔曼演奏的最大特点,是把浪漫主义的热情、洒脱和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能驾驭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并图图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帕尔曼有一双令人羡慕的大手,但手指却十分伶俐,他的运弓饱满且极富倾诉力,他十分注意声音的歌唱性,其松驰的演奏,带给人们的是情感的波动,人们从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帕尔曼擅长演奏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尽管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面对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驾轻就熟,但他对乐曲十分逻辑地音乐处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

帕尔曼2002年8月将到我国访问演出,先在广州,而后去北京、上海。

10、平夏斯·祖克曼

(Pinchas Zukerman,1948———)

平夏斯·祖克曼是当代世界十大小提琴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8岁时进入特拉维夫音乐学院。1962年,14岁的祖克曼来到美国,进入朱丽亚音乐学院随加拉米安教授学习。1967年,在第25届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由此奠定了他世界小提琴家的地位,并开始了他作为职业小提琴家的生涯。祖克曼到目前为止已录制发行了90多张专辑,全部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曲目,还获得了21项格莱美奖提名,其中两次获奖。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夸张卖弄,也不过分热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极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则充满了甜美和荡气回肠。他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演奏个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强调突如其来的重音。这些使祖克曼的演奏别具一格,十分醒目。

F. 夏洛的网全文,现成的

章节名:第一章1 早饭前
第一章1 早饭前

“爸爸拿着那把斧子上哪儿去?”摆桌子吃早饭的时候,弗恩问她妈妈。

“上猪圈去,”阿拉布尔太太回答说,“昨天夜里下小猪了。”

“我不明白,他干吗要拿着把斧子去,”只有八岁的弗恩又说。

“这个嘛,”她妈妈说,“有一只小猪是落脚猪。它太小太弱,不会有出息。因此你爸爸拿定主意不要它。”

“不要它?”弗恩一声尖叫,“你是说要杀掉它?只为了它比别的猪小?”

阿拉布尔太太在桌子上放下奶油缸。“别嚷嚷,弗恩!”她说,“你爸爸是对的。那小猪反正活不了。”

弗恩推开挡道的一把椅子,跑出去了。青草湿湿的,泥土一股春天气息。等到追上爸爸,弗恩的帆布鞋都湿了。

“请不要杀它!”她眼泪汪汪地说,“这不公平。”

阿拉布尔先生停下了脚步。

“弗恩,”他温和地说,“你得学会控制自己。”

“控制自己?”弗恩叫道,“这是生死攸关的事,你还说什么控制自己。”泪珠滚滚流下她的脸蛋,她一把抓住斧子,打算把它从爸爸手里抢下来。

“弗恩,” 阿拉布尔先生说,“养小猪的事我比你懂。落脚猪麻烦大着呢。现在让开吧!”

“可是这不公平,”弗恩叫道,“小猪生下来小,它自己也没办法,对不对?要是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给杀了吗?”

阿拉布尔先生微笑了。“当然不会,”他说着,疼爱地低头看着女儿,“不过这是两码事。女孩小是一回事,落脚猪小又是一回事。”

“我看不出有什么两样,”弗恩回答说,仍旧抓住斧头不放,“我听到过那么多不公平的事,这件事是最最不公平的。”

阿拉布尔先生脸上掠过一种古怪的表情。他觉得自己也要哭出来了。

“好吧好吧,”他说,“你先回去,我回家的时候把这落脚猪带回来,让你用奶瓶喂它奶,像喂小宝宝似的。这下子你就会看到,对付一只小猪有多么麻烦了。”

半小时后,阿拉布尔先生回家来了,胳肢窝里真夹着一个纸箱。这时候弗恩正在楼上换她的帆布鞋。厨房的桌子上,早饭已经摆好,房间里透着咖啡、熏肉、湿灰泥的气味,还有从炉子里飘出来的柴火烟味。

“把它放到她的椅子上去,” 阿拉布尔太太说。阿拉布尔先生就把纸箱放在弗恩的位子上,然后他走到水池旁边洗了手,用滚筒架上的擦手毛巾擦干。

弗恩慢慢地一步一步下楼。她的眼睛哭红了。当她走近她那把椅子的时候,那纸箱摇摇晃晃地,里面发出抓扒的声音。弗恩看着她爸爸。接着她掀起纸箱盖。从里面抬头看着她的,正是刚生下来的那只小猪。是只小白猪。晨光透过它的耳朵,把它们映成了粉红色。

“它是你的了,” 阿拉布尔先生说,“你让它免于一死。愿老天爷原谅我做了这傻事。”

弗恩盯着小猪看,眼睛怎么也离不开它。“噢,”她很轻很轻地说,“噢,瞧它,它棒极了。”

她小心地盖上纸箱。她先亲亲爸爸,再亲亲妈妈。然后她又打开箱盖,把小猪抱出来,贴在脸蛋上。这时候她哥哥艾弗里走进房间。艾弗里十岁。他全副武装——一只手握住一支气枪,一只手握住一把木头短刀。

“那是什么玩意儿?”他问道,“弗恩得到什么了?”

“她来了位吃早饭的客人,” 阿拉布尔太太说,“你去洗手洗脸吧,艾弗里!”

“让我看看它,”艾弗里放下枪说,“这么可怜的小东西也能叫做猪?它真是猪呱呱叫的样板——还没有一只白老鼠大。”

“快去洗洗,来吃早饭,艾弗里!”他妈妈说,“还有半个钟头校车就到。”

“我也可以有只猪吗,爸爸?”艾弗里问道。

“不,我只把猪送给早起的人,” 阿拉布尔先生说,“弗恩天一亮就起来打抱不平,要扫尽天下不平事。结果呢,她现在得到了一只小猪。没错,它是很小,只有一丁点大,不过到底还是猪。这正好证明,早起的人会有什么好处。好了,我们吃早饭吧!”

可宝贝小猪不先喝上牛奶,弗恩是吃不下去的。阿拉布尔太太找来一个婴儿奶瓶和一个橡皮奶嘴。她把热牛奶灌进奶瓶,套上奶嘴,递给弗恩说:“给它吃它的早饭吧!”

紧接着,弗恩坐在厨房角落的地板上,把她的小宝宝放在膝间,叫小猪吸奶瓶。小猪虽然小,胃口却很好,很快就学会了。

校车在大路上按喇叭了。

“快跑!” 阿拉布尔太太抱起弗恩怀里的小猪,在她手里塞了个炸面圈,吩咐说。艾弗里抓起他的枪,又拿了一个炸面圈。

两个孩子奔到外面大路上,上了车。弗恩不理车上的同学。她只是坐在那里看着车窗外,一个劲儿地想,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世界啊,她一个人拥有一只小猪,又是多么福气啊。等校车来到学校时,弗恩已经给她的宝贝猪取好了名字,一个她想得出来的最漂亮的名字。

“它的名字叫威尔伯,”她悄悄地对自己说了一声。

她正在想着她的小猪,这时老师问到:“弗恩,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是哪里?”

“威尔伯①,”弗恩像做梦似地说。同学们格格笑起来。弗恩脸都红了。

章节名: 第一章2 小猪威尔伯
第一章2 小猪威尔伯

弗恩爱威尔伯胜过一切。她爱抚摩它,喂它,把它放在床上。每天早晨一起来,她就去热牛奶,给它围上围涎,拿着奶瓶喂它。每天下午,校车在家门口一停下来,她马上跳下车,登登登跑到厨房,又给它弄牛奶。吃晚饭的时候再喂一次,睡觉前又喂一次。弗恩上学的时候,就由阿拉布尔太太每天中午喂它。威尔伯爱喝牛奶,再没有什么比弗恩喂它热牛奶更让它开心的了。它抬起头来,用深情的眼睛看着她。

在威尔伯生下来的头几天里,它给安置在厨房炉子旁边的箱子里。后来阿拉布尔太太说话了,它就给搬到板棚里,换了一个大一点的箱子。长到两个礼拜时,它又给转移到户外。这是苹果开花的时节,天气越来越暖和。阿拉布尔先生在一棵苹果树下圈了一小块地给威尔伯做猪栏,为它备了一个大木箱,里面堆满麦草,木箱开了一个门,这样它就能随意进进出出了。

“夜里它不会冷吗?”弗恩问道。

“不会,”她爸爸说,“你看着吧,看它会怎么办?”

弗恩拿来一瓶牛奶,在苹果树下的猪栏里坐下来。威尔伯跑到她面前,她端着奶瓶让它吸。喝完最后一滴牛奶,它呼噜呼噜着,瞌睡蒙胧地走进木箱。弗恩低下头朝门里看。威尔伯正用它的鼻子拱麦草。转眼间,它就在麦草里拱出了一条地道。它钻进地道,完全被麦草盖住,不见了。弗恩看得入了神。知道她这小宝宝盖上麦草睡觉不会冷,她放心了。

每天早晨吃过早饭,威尔伯就和弗恩一起走到大路上,陪她等校车。她朝它挥手告别,它就站在那里一直等到校车拐弯看不见为止。弗恩在学校的时候,威尔伯给关在它的小猪栏里。她下午一回家,就把它放出来,它跟着她到处溜达。她进屋它也进屋。要是她上楼,威尔伯就等在楼梯脚边,直到她再下楼来。碰到她用玩具婴儿车推她的洋娃娃去散步,威尔伯会在后面跟着。有时候威尔伯走累了,弗恩干脆把它抱起来,放到婴儿车上,躺在洋娃娃的身边。威尔伯最喜欢这样。要是太累了,它会闭上眼睛,在洋娃娃的毯子底下睡觉。它闭上眼睛时的样子真好看,因为它的眼睫毛很长很长。洋娃娃也会闭上眼睛,这时弗恩就把车子推得很慢很轻,以免吵醒她的两个小宝宝。

一个暖和的下午,弗恩和艾弗里穿上泳衣到下面的小河去游泳。威尔伯紧跟着下了水。它觉得水很凉——凉得它受不了。因此,当两个朋友游泳、玩耍、用水你泼我我泼你时,威尔伯就待在河边的烂泥里自得其乐,烂泥暖和,湿嗒嗒的,黏黏糊糊,舒服极了。

天天这样,白天快快活活,夜里安安静静。

威尔伯是农民说的那种春猪,意思不过是指它出生在春天。它长到五个礼拜大的时候,阿拉布尔先生说它已经够大,可以卖掉了。弗恩听了忍不住大哭起来,可她爸爸对这件事铁了心。威尔伯胃口大了,除了喝牛奶还开始吃剩菜。阿拉布尔先生不愿意再养它。威尔伯的十个兄弟姐妹都已经卖了。

“它得走,弗恩,”他说,“把猪宝宝养大的乐趣你已经享受过了,如今威尔伯不再是猪宝宝,它得卖出去了。”

“给朱克曼家打个电话吧,” 阿拉布尔太太劝弗恩说,“你的霍默舅舅有时候会弄只猪养养。要是威尔伯卖到他家里去,你只要高兴就可以常常走大路去看它。”

“我该问他要多少钱呢?”弗恩问道。

“这个嘛,”她爸爸说,“它是只落脚猪。你对你霍默舅舅说,你有只小猪要卖,只卖六块钱,看看他怎么说。”

这事儿很快就办妥了。弗恩打电话给她的伊迪丝舅妈,伊迪丝舅妈去叫霍默舅舅,霍默舅舅从谷仓回来接弗恩的电话。他听说只要六块钱,便说这猪他买下了。第二天,威尔伯就从它苹果树下的家里给搬到朱克曼家谷仓底的肥料堆里。

章节名: 第一章3 逃走
第一章3 逃走

谷仓很大。它很旧了。里面有干草的气味,有肥料的气味。里面有干活累了的马的汗味,有吃苦耐劳的母牛的极好闻的气息。谷仓让人闻上去感到天下太平,什么坏事都不会再发生。它充满了谷物、马具套、车轴油、橡胶靴和新绳索的气味。如果猫叼着给它的鱼头来这儿享受,谷仓里还留有鱼腥气。不过最强烈的是干草气味,因为在楼顶上面的阁楼里一直堆着干草。总是有干草给扔下来喂牛、喂马、喂羊。

冬天谷仓很暖和,牲口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夏天所有的大门敞开透风,它又很凉爽。谷仓里面有马栏,有牛栏,谷仓底下有羊圈,有威尔伯待的猪圈。谷仓里有凡是谷仓都有的各种东西:梯子、磨子、叉子、扳手、镰刀、割草机、雪铲、斧头柄、牛奶桶、水桶、空麻袋、生锈的老鼠夹。它是燕子喜欢筑巢的那种谷仓。它是孩子里喜欢在里面玩耍的那种谷仓。这谷仓连同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弗恩的舅舅霍默·朱克曼先生的。

威尔伯的新家在谷仓底层,就在牛栏下面。朱克曼先生知道,肥料堆是养小猪的好地方。猪需要温暖,向阳的谷仓底下又温暖又舒适。

弗恩几乎天天来看威尔伯。她找来一个丢弃不用的挤奶凳,放在羊圈里挨着威尔伯的猪圈。漫长的下午,她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心事,听着、看着威尔伯。那些羊很快就跟她熟了,信任她。和羊待在一起的那些鹅也一样。所有的牲口都信任她,她是那么安静友好。朱克曼先生不让她把威尔伯带到外面去,也不让她进猪圈。不过他对弗恩说,只要她高兴,她可以坐在凳子上看威尔伯。只要能和小猪待在一起她就够高兴了。只要知道弗恩就坐在它的猪圈外面,威尔伯也就快活了。只是它一点乐趣也没有——不能散步,不能坐婴儿车,不能游泳。

六月里,威尔伯已经快两个月大了。一天下午,它走到谷仓外的小院子里。这时候天天来看它的弗恩还没到。威尔伯站在阳光里,感到寂寞无聊。

“在这里什么事也不能做,”它想。它慢慢地走到它的食槽边,用鼻子闻闻,看有没有中午时吃漏的东西。它找到一小块薯仔皮,把它吃了。它觉得背痒,于是靠着围栏,在栏板上磨蹭它的背。磨蹭够了,它又回到屋里,爬到肥料堆上,坐下来。它不想睡,不想刨地,它站厌了,也躺厌了。“我还没活到两个月,可已经活腻了,”它说。它又走到外面的院子里。

“来到外面,”它说,“除了进去再没有地方可去。回到里面,除了出去也再没有地方可去。”

“你这话就错了,我的朋友,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一个声音说。

威尔伯朝栏板外面望去,看到一只母鹅站在那里。

“你用不着待在那脏兮兮脏兮兮脏兮兮的猪栏里,”那母鹅说,“有一块栏板松了。顶顶它,顶顶——顶顶——顶顶它,照我说的做,出来吧!”

“什么?”威尔伯说,“请你说得慢些!”

“我豁出去——豁出去——豁出去再说一遍,”那母鹅说,“我劝你出来。外面棒极了。”

“你刚才说有一块板松了吗?”

“我说了,我说了,我说了。”那鹅说。

威尔伯走到栏板旁边,看到母鹅说得没错——是有一块木板松了。它低下头,闭上眼睛去顶。木板给顶开了。转眼工夫,它已经钻出了围栏,站在猪栏外面高高的草丛里。那只母鹅咯咯地笑起来。

“自由自在的感觉怎么样?”它问道。

“我喜欢,”威尔伯说,“我是说,我想我喜欢。”真的,到了围栏外面,没有东西把它和浩大的世界隔开,它觉得怪怪的,十分特别。

“依你看,我最好上哪儿去呢?”

“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母鹅说,“穿过果园,拱草皮!穿过花园,拱出萝卜!拱出所有的东西!吃草!找玉米!找燕麦!到处跑!蹦蹦跳跳!穿过果园,到林子里去游荡!你年纪小,会觉得世界真奇妙。”

“我看得出它的奇妙,”威尔伯回答说。它蹦起来,跳得半天高,打了个转,跑了几步,停下来朝四周看,闻闻下午的各种气味,然后动身穿过果园。它在一棵苹果树的树阴下停住,开始用有力的鼻子拱地,又拱又掘。它觉得非常快活。还没有人看到它时,它已经拱了一大片地。是朱克曼太太第一个看到它。她从厨房窗子里看到了它,马上大声喊起来。

“霍——默!”她叫道,“小猪出去了!勒维!小猪出去了!霍默!勒维!小猪出去了。它在那棵苹果树底下。”

“现在麻烦开始了,”威尔伯想,“现在我闯祸了。”

那只母鹅听到了喧闹声,也嚷嚷起来。“跑——跑——跑,跑下山,到林子——林子——林子里去!”它对威尔伯大叫,“到了林子里,他们永远——永远——永远捉不到你。”

那只小猎狗听到了喧闹声,从谷仓里奔出来参加追捕。朱克曼先生听到了叫声,从他正在修理工具的机器棚出来。雇工勒维听到了叫声,从他正在拔野草的芦笋地跑来。大家朝威尔伯追去,威尔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林子看来离得很远,再说它也从未进过林子,说不准是不是喜欢它。

“绕到它后面,勒维,”朱克曼先生说,“把它朝谷擦功能赶!悠着点——别推它拖它!我去拿一桶泔脚来。”

威尔伯逃走的消息,很快在那群牲口当中传开了。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牲口逃出来朱克曼的农场,其他牲口就都大感兴趣。那只母鹅对靠近它的那头牛大叫,说威尔伯已经自由了,很快所有的牛都知道了。接下来有一头牛告诉一只羊,很快所有的羊也都知道了。小羊羔又从它们的妈妈那里知道。谷仓马栏里的马听到母鹅嚷嚷大叫时竖起了耳朵,也马上知道出了什么事。“威尔伯走掉了 。”它们说。所有的牲口全都动来动去,抬起它们的头,很高兴知道它们的一个朋友自由了,不再被关起来,或者被捆得紧紧的。

威尔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也不知道该朝哪里跑。看着个个都像在追它。“如果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它心里说,“我想,我情愿被关在自己的猪栏里。”

那条小猎狗从一边悄悄地靠近威尔伯。雇工勒维从另一边悄悄地靠近威尔伯。朱克曼太太站在那里做好准备,万一威尔伯朝花园跑就拦住它。朱克曼先生提着一桶东西朝威尔伯走过来。“太可怕了,”威尔伯心里说,“弗恩为什么还不来啊?”它开始哭了。

那只母鹅充当指挥,开始发号施令。

“不要光站在那里,威尔伯!躲开啊,躲开啊,躲开啊!”那鹅叫着,“绕开,向我这边跑来,溜进溜出,溜进溜出,溜进溜出!向林子跑!转过身跑!”

那条小猎狗朝威尔伯的后腿扑上去,威尔伯一跳,跑掉了。勒维伸手来抓。朱克曼太太对勒维尖叫。那只母鹅为威尔伯当啦啦队助威。威尔伯在勒维的两腿间溜了过去。勒维没抓到威尔伯,反而抓住了那条小猎狗。“做得好,做得好,做得好!”母鹅欢呼,“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朝山下跑!”那些牛劝威尔伯。

“朝我这边跑!”公鹅大叫。

“朝山上跑!”那些羊嚷嚷。

“转过身跑!”母鹅嘎嘎喊。

“跳,跳!”那只公鸡叫道。

“小心勒维!” 那些牛喊道。

“小心朱克曼!”公鹅喊道。

“提防那狗!”那些羊嚷。

“听我说,听我说,听我说!”母鹅尖叫。

你叫我嚷,可怜的威尔伯被这种喧闹声弄得昏头昏脑,吓坏了。它不愿意成为这场大乱的中心人物。它很想听从它那些朋友给它发出的指示,可它不能同时上山又下山,它不能在蹦蹦跳跳时又转来转去,它哭得简直看不清正在它眼前发生的事。再说威尔伯只是一只小乳猪——实际上跟个婴儿差不多。它只巴望弗恩在这里,把它抱在怀里安慰它。当它抬头看到朱克曼先生站在离它很近的地方,拿着一桶热的泔脚,它觉得放了心。它抬起鼻子闻。气味真香——热牛奶、薯仔皮、麦麸、凯洛牌爆米花,还有朱克曼家早饭吃剩的膨松饼。

“来吧,小猪!”朱克曼先生拍着桶子说,“小猪,来吧!”

威尔伯朝桶子上前一步。

“不不不!”母鹅说,“这是桶子老把戏了。威尔伯。别上当,别上当,别上当!他在引你回到牢笼——牢笼——牢笼里去。他在引诱你的肚子。”

威尔伯不管。食物的气味太吊人胃口了。它朝桶子又走了一步。

“小猪,小猪!”朱克曼先生好声好气地说,开始慢慢地朝谷仓院子走,一副毫无恶意的样子朝四下里看,好象根本不知道后面跟着一只小白猪。

“你要后悔——后悔——后悔的。”母鹅叫道。

威尔伯不管。它继续朝那桶泔脚走去。

“你会失去你的自由,”母鹅嘎嘎叫,“一小时的自由抵得上一桶泔脚。”

威尔伯不管。

等朱克曼先生来到猪栏那里,他爬过围栏,把泔脚倒进食槽。接着他拉掉围栏上那块松了的木板,露出一个大洞让威尔伯钻进去。

“再想想,再想想,再想想!”母鹅叫道。

威尔伯不听它的。它迈步穿过围栏,走进它的猪栏。它走到食槽旁边,喝了半天泔脚,贪馋地吸牛奶嚼膨松饼。重新回到家真好。

趁威尔伯在大吃大喝,勒维拿来槌子和钉子,把木板重新钉好。接着他和朱克曼先生用根棍子挠威尔伯的背。

“这只小猪真不赖。”勒维说。

“没错,它会长成头好猪。”朱克曼先生说。

威尔伯听到了这两句夸它的话。它感觉到了肚子里的热牛奶。它感觉到棍子舒服地在挠它痒痒的背。它感觉到安宁、快乐和睡意。这真是一个累人的下午。才不过四点钟左右,可威尔伯已经要睡了。

“我独自一个去闯世界实在还太小。”它躺下来时在心里这样说。

章节名: 第一章4 孤独
第一章4 孤独

第二天下雨,天色阴沉沉的。雨水落在谷仓屋顶上,不停地从屋檐上滴落下来;雨水落到谷仓院子,弯弯曲曲地一道一道流进长着蓟草和藜草的小路;雨水噼噼啪啪地打在朱克曼太太的厨房窗上,咕咚咕咚地涌出水管;雨水落在正在草地上吃草的羊背上。羊在雨中站累了,就沿着小路慢慢地走回羊圈。

雨水打乱了威尔伯的计划。威尔伯原打算今天出去,在它那猪栏里挖个新洞。它还有别的计划。它今天的打算是这样的:

六点半吃早饭。脱脂牛奶、面包皮、麦麸、炸面圈碎块、上面滴着槭糖浆的麦饼、薯仔皮、吃剩的葡萄干蛋奶布丁、脆麦片条屑屑。

这顿早饭预计七点吃完。

从七点到八点,威尔伯打算跟坦普尔顿聊聊天。坦普尔顿是住在食槽底下的那只老鼠。跟坦普尔顿聊天算不得世界上最有趣的事,不过聊胜于无。

从八点到九点,威尔伯打算在外面太阳底下打个盹。

从九点到十一点,它打算挖个洞,或者挖条沟,这样做也许能找到点埋在土里的好东西吃。

从十一点到十二点,它打算一动不动地站着看木板上的苍蝇,看红花草丛的蜜蜂,看天上的燕子。

十二点吃中饭。麦麸、热水、苹果皮、肉汁、胡萝卜皮、肉屑、不新鲜的玉米片粥、干酪包装纸。中饭吃完大约一点。

从一点到两点,威尔伯打算睡觉。

从两点到三点,它打算抵着栏板挠身上的痒痒。

从三点到四点,它打算站着一动不动,想想活着是什么滋味,同时等弗恩来。

四点钟,晚饭大概送赖了。脱脂牛奶、干饲料、勒维饭盒里吃剩下的三明治、洋李皮、这样一点那样一点、煎薯仔、几滴果酱、又是这样一点那样一点、一块烤苹果、一点水果蛋糕。

威尔伯想着这些计划,想着想着睡着了。它六点醒来,看到在下雨,它简直受不了。

“我什么事情都美美地计划好了,偏偏下雨。”它说。

它在屋里扫兴地站了好一会儿。接着它走到门口,望出去。雨点打在它脸上。它的猪栏又冷又湿嗒嗒。它的食槽里面积了一英寸的水。坦普尔顿连个影子也见不着。

“你在外面吗,坦普尔顿?”威尔伯叫道。没有回答。威尔伯一下子感到孤独了,一个朋友也没有。

“天天一个样,”它抱怨说,“我太小,在谷仓这儿我没有真正的朋友,雨要下一整个上午一整个下午,天气这么坏,弗恩不会来了。噢,天啊!”威尔伯又哭了,两天当中这是第二回了。

六点半,威尔伯听到桶子砰砰响。勒维正站在外面顶着雨搅拌它的早饭。

“来吧,小猪!”勒维叫它。

威尔伯一动不动。勒维倒下泔脚,刮干净桶子,走了。他注意到这小猪有点不对头。

威尔伯不要食物,它要爱。它要一个朋友——一个肯和它一起玩的朋友。它对静静地坐在羊栏角落的母鹅讲话。

“你肯过来和我一起玩吗?”它问道。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母鹅说,“我在孵——孵——孵我的蛋。一共八个蛋。我得让它们热乎乎——热乎乎——热乎乎的。我得蹲在这里不动,我是个负责任——负责任——负责任的鹅妈妈。有蛋要孵我连玩也不玩。我在等着小鹅出世。”

“当然,我不会以为你在等着啄木鸟出世。”威尔伯挖苦说。

威尔伯接下来试试看问一只小羊羔。

“你能跟我玩吗?”它问道。

“当然不能,”那小羊羔说,“第一,我没法到你的圈里去,我还没大到能跳过围栏。第二,我对猪没兴趣。对我来说,猪的价值比零还要少。”

“比零还要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威尔伯应道,“我不认为有什么东西会比零还要少。零就是零,什么也没有,这已经到了极限,少到了极限,怎么能有东西比零还要少呢?如果有什么东西比零还要少,那么这零就不能是零,一定要有些东西——哪怕只是一丁点东西。如果零就是零,那就没有什么东西比它还要少。”

“噢,别说了!”小羊羔说,“你自个儿去玩吧!反正我不跟猪玩。”

威尔伯很难过,只好躺下来,听雨声。很快它看到那只老鼠从一块斜板上爬下来,它把它当楼梯了。

“你肯跟我一起玩吗?坦普尔顿?”威尔伯问它。

“玩?”坦普尔顿捻捻它的小胡子,“玩?我简直不知道玩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玩嘛,”威尔伯说,“它的意思是游戏、耍、又跑又跳、取乐儿。”

“只要能避免,这种事我从来不干,”老鼠尖刻地回答说,“我情愿把时间花在吃啊,啃啊,窥探啊,躲藏啊这些上头。我是个大食鬼而不是个寻欢作乐的。这会儿我正要上你的食槽去吃你的早饭,既然你自己不想吃。”坦普尔顿这老鼠说着偷偷地顺着墙爬,钻进它在门和猪栏的食槽之间挖的地道。坦普尔顿是只诡计多端的机灵老鼠,它办法多多。这条地道就是它的技巧和狡猾的一个例子,让它不用上地面就能从谷仓到达它在食槽底下的藏身处。它的地道和通路遍布朱克曼先生的整个农场,能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不被人看见。白天它通常睡觉,天黑了才外出活动。

威尔伯看着它钻进地道不见了,转眼就见它的尖鼻子从木槽底下伸出来。坦普尔顿小心翼翼地爬过食槽的边进了食槽。在这可怕的下雨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早饭被别人吃掉,这简直叫威尔伯无法容忍。就算它知道,瓢泼大雨中,坦普尔顿在那儿浑身都湿透了,但也不能让它心里好过些。没有朋友,情绪低落,饿着肚子 ,它不由得扑倒在肥料上抽抽搭搭哭起来。

那天下午后半晌,勒维去对朱克曼先生说:“我觉得你那只小猪有点不对头。吃的东西它连碰也不碰。”

“给它两匙羹硫和一点蜂蜜吧。”朱克曼先生说。

当勒维抓住威尔伯,把药硬灌进它的喉咙时,威尔伯简直不能相信他们会对它这样干。这真正是它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这种可怕的孤独,它真不知道是不是还能再忍耐下去。

黑暗笼罩了一切。很快就只有影子和羊嚼草的声音了,偶尔还有头顶上牛链子的格格声。因此,当黑暗中传来一个威尔伯从没听到过的细小声音时,它有多么吃惊,你们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声音听上去很细,可是很好听。“你要一个朋友吗,威尔伯?”那声音说,“我可以走你的朋友。我观察你一整天了,我喜欢你。”

“可我看不见你,”威尔伯跳起来说,“你在哪里?你是谁?”

“我就在上面这儿,”那声音说,“睡觉吧。明天早晨你就看见我了。”

G. 当代中国的着名的钢琴家有哪些

1、孔祥东

当今国际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中国钢琴家。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亲身感受过他那激情洋溢的演奏,被西方媒体盛赞为“一个世纪只能出一到两个,真正能激动人心的天才钢琴家”和“一代天之骄子”。

2、郎朗

郎朗是来自中国的钢琴家,同时他的名字早已是全球文化艺术界的最杰出代表。郎朗5岁便在在沈阳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9岁以第一名成绩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13岁在北京音乐厅演奏肖邦24首练习曲并在同年获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音乐家钢琴比赛金牌,14岁以第一名成绩被美国着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15岁被全世界最大的IMG经济公司签约,成为最年轻的签约职业钢琴家。

3、李云迪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将空缺了15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纳入囊中,轰动世界乐坛。他是首位登上美国财经权威报章《华尔街日报》及有日本“时代杂志”之称的《AERA》封面故事的中国钢琴家;

他是首位被杜莎夫人蜡像馆挑选为名人蜡像的中国钢琴家;他是首位与世界最大的古典音乐公司DG唱片公司签约的中国钢琴家;他是首位与柏林爱乐乐团发行现场录音的中国钢琴家,更是首位获得波兰“荣耀艺术”文化勋章的中国人,第一本肖邦护照的持有者。

4、吴纯

中国唯一获得国际三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演奏家。被欧洲媒体誉为“闪耀在欧洲的中国钢琴之星”。吴纯,出生于武汉。4岁半开始学习钢琴,8岁获得全武汉市钢琴第一名,10岁获得湖北省艺术人才比赛第一名。

1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爱乐音乐学校,并与97年代表湖北省参加香港举办的全国钢琴比赛。 98年年底,收到卡琳娜波波娃教授的邀请,前往乌克兰国立敖德萨音乐研究所深造。在留学期间获得16项国际大奖。

5、王羽佳

世界青年钢琴演奏家,国际钢琴演奏者。1993年起,学习钢琴;1999年,作为中加“晨间音乐桥”文化交流项目的交换生前往加拿大卡尔加里蒙特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

2005年,与祖克曼指挥的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乐团合作演奏了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2006年获得“吉尔莫青年艺术家奖”;2008年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2009年1月,与德国DG唱片公司签下专属艺人合约。

6、孙颖迪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硕士研究生,因为在第七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得桂冠而一举成名。2005年孙颖迪在荷兰乌特勒支举行的国际最重要的钢琴比赛之一——第七届弗朗兹,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力挫群雄,摘得第一名桂冠,成为第一位染指此项大奖的华人钢琴家。

他年纪轻轻便获得了中国国内多个奖项,包括第二届全国“金钟奖”钢琴比赛、影响深远的“宝钢教育基金奖”、由上海文艺人材基金理事会颁发的“上海市优秀文艺人才特等奖”等一系列奖项。,专业方面得到吴纯 博士认可的学生就可以拿到这些学校的邀请函。

H. 请概括一下《夏洛的网》的主要内容

生下时又小又弱的一头小猪,因为先天不足即将被阿拉贝尔“消灭”,他的女儿芬却认为这不公平,并试图说服她爸爸,最终以“如果我生下来时也很瘦小,你就会杀死我吗”打动了阿拉贝尔先生。从此这头小猪由芬护养,芬给他起名叫威伯。等威伯五个星期大的时候,他被以六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芬的舅舅祖克曼。威伯居住在祖克曼家的谷仓下面,虽然他有一次也曾试图逃跑,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小窝里。大部分时间,威伯与母牛、马、绵羊、鹅和一只名叫坦普尔曼的老鼠过着一种平和而安详的生活。芬几乎每天都来看望他,他十分快乐。不过,威伯还是在六月的一天感到了极端的孤独和无助,但是没有谁愿意和他交朋友。就在这时,夏洛出现了。夏洛是一只蜘蛛。她在暗夜里对着威伯说:“我愿意做你的朋友”。然而不久即传来威伯将在圣诞节被杀掉的消息,他号啕大哭,他不想死,他想“呼吸甜美的空气,躺在美丽的太阳底下”。他的新朋友夏洛承诺她将会制定计划来拯救他。于是从七月中旬开始,在剩下来的夏天的时光里,夏洛在织网捕虫的同时,还先后在网上织出了“好猪”(Somepig)和“很棒”(Terrific)两个词,这种奇异的现象被人们看成是一种神秘的暗示,祖克曼也认为:威伯是一只不同寻常(出类拔粹)的猪。在接下来九月十六日举行的农业展览会上,威伯获得了特别大奖,他成了一头真正有名的猪,重要的是:他因此逃离了死亡的命运。因为威伯的哀求,夏洛也拖着沉重的身体陪他来到了展览会,为他织出了“兼恭”(Humble)这个词,并产出一个有514个卵的卵囊。之后,夏洛衰竭而死。威伯带着那个卵囊回到他们的故乡,第二年春天,514个小蜘蛛破囊而出,乘风而去,但仍有三只留下来,一代一代地承传着夏洛与威伯之间的伟大友谊。
简短、朴素而伟大。它讲述的是友谊的故事,事关冷漠与关爱,死亡与拯救,付出与索取。夏洛以她的网,见证了一种动人心魄的情怀,为我们织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怀特曾经对他的读者说:这个故事当然不是真的,“他们是想象出来的故事——但是真的生活也不过是生活的一种罢了——想象里的生活也算一种生活。”这话说出了我们心中的一种痛;而我们之所以会被这个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也是因为它触及了这种痛——它终究只能是我们“想象”中的一种生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