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怎么吸引ai人才

广州怎么吸引ai人才

发布时间: 2022-07-06 11:45:00

1. 城市如何才能吸引人才

首先,要优化政府人才管理和服务职能体系。目前,我国人才管理和服务职能分散于组织、公安、财政、税务、教育、科技等党政部门,人才政策体系碎片化严重。由于多头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在“抢人大战”上容易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其次,要提升人才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注重吸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探索人才分类评价制度,逐步建立以能力、实绩、薪酬、贡献度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方式,打破以往人才评价中的“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倾向。第三,要构建“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人才政策体系。第四,要为专业人才干事创业“松绑”和“加油”。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

2. 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全球第二距美国尚有差距

参考消息网12月8日报道港媒称,中国近年着力发展人工智能(AI),已成为AI大国,无论在人才数量、企业数量均在全球均占第二位,唯美国在各领域均大幅领先中国。值得注意的是,在有研究AI的高等院校中,美国占了45.7%,中国要追赶美国,一定要加紧在高等院校中开始培养人才。

据《香港经济日报》网站12月7日报道,《财富》全球论坛昨在广州开幕,今年论坛以“开放与创新 构建经济新格局”为主题。中央近年推动科技创新,以带动经济转型,人工智能是关键一环。中国龙头科技近年也投放大量资源在AI领域上,目前已见到成绩。

报道称,发展AI产业最重人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总数约30万,而目前市场的需求则在百万量级,AI人才供应存在很大缺口。

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共计2617家。美国占据1078家居首,亦即美国企业占全球总数逾40%,中国以592家企业排名第二,其后分别是英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国家。其中,美国1078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约有78700名员工,中国592家公司中约有39200位员工。

具体来看,全球30万AI人才中,高校领域约有10万人,产业界约20万人。目前,全球共有367所具有AI研究方向的高校,但每年AI相关领域的硕博毕业生只有约2万名。在这367所高校中,美国拥有168所,占据全球的45.7%,反观中国只有20所。

报道称,中美两国AI人才聚集的产业并不相同。在美国,投资者对于基础层面更为看重,而中国投资者对应用层的关注更多。

事实上,近年中国在AI领域发展的确在全球前列,成绩比不少发达国家更佳,但相比于美国,基础仍相对薄弱,要追赶美国仍有一大段距离。特别是美国高等院校研究AI占了全球近半壁江山,每年有大量人才补充,这点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难以冀及。

报道称,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投资者及企业,更注重基础技术研究,这些成果未必能即时商业化,但对未来科技的影响深远;而中国投资者更着重应用,这在起步之初无可厚非,但切忌急功近利。


鲍达民。

【延伸阅读】美媒文章:下一场科技竞赛将聚焦人工智能

参考消息网11月9日报道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11月3日刊发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前驻阿富汗美军司令约翰·艾伦以及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阿米尔·侯赛因的文章《下一场太空竞赛目标是人工智能》称,虽然美国历史上是人工智能领域大部分最重要的创新和研究机构的所在地,但国际竞争对手正紧随其后。

人工智能成必争之地

文章称,约60年前,时任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林登·约翰逊预测说,谁赢得太空竞赛,谁就将“控制、彻底控制地球”。美国最终赢得了那场竞赛,不仅登上了月球,而且还激发了下一代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乐观主义者。

最近,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预测下一场伟大的科技竞赛——人工智能时,重复了约翰逊的这种表述。

文章认为,约翰逊和普京对技术力量的理解中,存在一条跨越时代和地缘政治的真理。不过,现在美国担心的是,它正面临在这场关键竞赛中落后的风险。

文章称,很快,在包括工作和娱乐在内的大多数社会经济领域,人工智能将成为给我们带来竞争优势的最具潜力的改变者,其影响将远远超过人们通常有关自动化取代制造业工作岗位的辩论。

文章认为,虽然美国是人工智能的诞生地,也是历史上这一领域大部分最重要的创新和研究机构的所在地,但国际竞争对手正紧随其后。

文章称,中国最近宣布了一项斥资数十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到2030年要在这一技术领域领先世界。俄罗斯正在开发具有人工智能的下一代米格-41战机,能够在高达6马赫的极超音速下控制战机。

美国或被中俄赶超

文章称,美国用肉眼就能看到自己的弱点:高层国家计划中人工智能项目的缺乏、科技经费缩减、限制移民等,这一切都在损害其竞争力。问题在于,美国能否在为时已晚之前纠正错误。

文章对美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了大量思考:

首先,鼓励美国研究人员引领世界创新的开放性,同样也在促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得到保护前迅速地进入公众视野。虽然美国珍视学术开放文化,但美国企业需要更快的专利程序和政府支持,这样在与海外侵权者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它们才能拥有一些优势。

其次,监管部门使得在美国生产商品并销往别国变得非常困难,从而为外国竞争者创造了一个他们本来毫无机会的市场。多年来,美国一直禁止出口加密技术和基础处理器。这种做法所带来的仅仅是国际竞争者满足了需求,为它们自己创造出了一个市场。

第三,中国在深度学习方面发表的论文数超过了美国,超级计算机数量也超过了美国。美国需要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更多的公共投资。

第四,中国正吸引更好的人工智能人才,收购美国技术公司。解决办法很简单:为这一领域的专家提供更多绿卡;为公立大学的研究实验室提供更多的联邦资助;向罗兹奖学金这样的教育项目提供更多投资,以吸引未来的博士。

文章称,美国永远不能忘记,人工智能代表了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突破。人工智能是人类下一个伟大的跃进。最先登上月球的国家现在必须正确地迈出走向明天的那一步。

3. 广州针对于人才入户,有哪些举措

人才成为了多个城市争抢的标准,就连北上广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依然摆脱不了人才之战。因为现在大城市的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回乡创业,这就给现代化大都市带来了人才的竞争。针对不同的人才竞争,为了留住人才,广州也出台了很多的吸引人才政策,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看一下都有哪些政策。

三、技能入户政策。

这种政策对于个人社保和学历的要求都是很低的,但是需要有一个用于入户的技能证,当然这也是入户的敲门砖之一。

但是现在广州的入户政策又实施了新规,具体政策还没有下来,我们可以等待官方的消息,估计为了人才,广州也会放宽入户政策,毕竟人才才是硬道理。

4. 三四线城市怎么吸引人才

当前,一二线城市在人才争夺上趋于白热化,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比如西安给人才提供了宽松的落户政策: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线落户西安;在成都,大学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在人才公寓租满五年后,还可按低于入住时的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在武汉,毕业生落户后租购房即可“打八折”;在南京,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宁面试,可报销相关费用,标准为生均1000元;杭州推出“全球聚才十条”,重点支持外国人才招引、创业创新,外国人才在杭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可见,各地在人才争夺上都各出奇招,竭尽全力,人才争夺战日趋激烈。

二线城市在争夺人才的同时,一线城市也坐不住了。3月21日,北京提出要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3月26日,上海提出要打造“人才高峰”,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广州、深圳,此前也纷纷拿出了各自的人才新政。随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加入,把这波人才争夺推向高潮。

面对一二线城市优厚人才政策的强势进攻,三四线城市怎么办?决不能甘拜下风、“坐以待毙”,只有主动出击,才能突破重围。那么三四线城市靠什么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呢?这就需要当地的领导干部多想办法、多出实招,结合实际提出差异化的引才政策,打好事业、待遇、感情三张牌。

第一,打好事业牌。事业是引才聚才的定心丸。三四线城市要围绕经济发展方向、城市产业布局引进人才,给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筑巢才能引凤。一些行业领域在一二线城市可能趋于饱和、供过于求,但三四线城市却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这也正是三四线城市吸引人才的地方。三四线城市在资金支持上拼不过一二线城市,但可以在优化创新创业软环境上下功夫,为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创造创意提供便利,让优秀人才为开创事业而来,因事业发展而留。人才因事业而来,事业因人才而兴,从而实现人才引进与事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良禽择木而栖,良禽好比人才,木好比环境,三四线城市要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上不遗余力,才能把人才吸引来、留得住。

第二,打好待遇牌。待遇是人才价值的体现。在重金引才上,三四线城市、拼不过一二线城市,这也是三四线城市的短板。但待遇问题又是不容回避的。俗话说,谈钱不伤感情。人才引进也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要让人才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三四线城市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科技成果入股、股权激励等方式增加人才的收入,在提高经济待遇的同时,注重政治上的激励,比如推荐优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打破体制壁垒,让优秀人才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自由流动。

第三,打好感情牌。感情是最好的稳定剂。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相比,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竞争相对较小,房价底、生活和创业成本底,这也是三四线城市吸引人才的魅力所在。不是有一些人因竞争压力大,而逃离“北上广”吗?那么,来三四线城市吧,它会给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让你既有事业上的成功,又能享受“慢下来”的安逸生活,体悟人生的真谛。三四线城市就要抓住人才的这种现实需求,在住房、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下心来创新创业。

区域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占领了竞争的制高点。三四线城市必须顺势而为、主动出击,百倍努力、久久为功,才能在新一轮人才争夺中成功突围、后来居上。

5.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AI人才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信息学部主任乔俊飞提出,人工智能是一个领域,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本科专业。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可能需要多个本科专业去支撑,这些专业可以形成一个人工智能类专业群。比如,可以设立“智能计算与感知”“智能装置与系统”“生物智能”等专业。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专业拥有足够的专业课程,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

6. 如何进入人工智能行业

要进入人工智能行业,首先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因为人工智能不同于app开发,网页开发、游戏开发等传统的互联网职位,每天查看api调用函数或者是美化界面。

1. 人工智能是从数学中的“逼近理论”逐步演化而来的,当今人工智能所使用的方法,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是数学家为了逼近某些比较难表示的非线性函数而使用的。后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计算机工作者,统计学家,开始尝试用这套“逼近理论”解决一些分类问题。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局面。

2. 现在属于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初期,各种可用的api函数都比较少,所以自己编写算法是必须要会的。对于要深入掌握人工智能知识的工程人员来说,数学是绕不开的坎。

3.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现在很多的公司所谓的AI应用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进行一些信息(数据)的分类,筛选,模式识别之类,许多语言都有成型的代码包,开源代码之类,用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要想达到实际的应用效果,更多的是需要大数据的支持,不断在算法上进行优化。

4. 现在比较火的一些智能设备,智能家居,我并不觉得算是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各类传感器加上程序规则的应用,可能这类行业会更贴近生活更有市场一些吧,前景倒是非常看好的。不过和做软件一样,并不是技术有多牛就一定能做出好的软件产品,一定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以你的背景来说,我觉得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会有更好的效果。



7. 广州如何吸引AI人才落户

那广州应该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落户呢?张晋认为,当前的广州对已经有了非常具有优势的政策配套,吸引了很多的高端人才落户,“包括在子女的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完备的政策。”张晋说道。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应该如何发展?张晋认为,广州经济和产业发展基础雄厚,这对发展人工智能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人工智能不是空的东西,它需要落地。在广州,人工智能可以和和当地的制造业相结合,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给传统产业赋能,使人工智能真正变成变成树上开的花和结的果。”

8. 广州和深圳成了2021最吸引人口城市,这座城市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广州和深圳成了2021年最吸引人口的城市,现代化的建设、更多的工作机会、舒适的气温等等都很吸引人。对于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广州和深圳就是他们追梦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发挥才能。就算是再普通的人,没有一技之长,到该城市也可以在工厂流水线上获得不错工资,家乡都不能赋予。有很乡镇地方的普通人,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拿两、三千块钱工资,那么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总之,对于成年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生存。广州和深圳这样的地方,有着很好的工作机会,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9. 怎么才能找到人工智能的工作

这个问题我通过对身边做人工智能的人的了解简单说一下
1.市场: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同时也是未来必然的趋势,低于我们这些工人阶级来说更重的是
人工智能的相关人才非常稀缺,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80多万年薪招聘应届人工智能博士了,这个
薪资哪怕是博士也是非常高了,更何况是应届
2.要求:人工智能需要会很多东西,必不可少的是算法和数据结构同时需要掌握一门响应的编程语言
这门语言现阶段来说python是最好的.
3.行动:如果之前不是做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的话
第一需要先要学习python这门编程语言(可以直接培训很容易坚持下来,培训完了可能直接就找到工作了)
第二需要自学一些基本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这个晚上很多(建议看黑马程序员视频库的教程)
第三就是放低要求先去一些一般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最好是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我现在就是)

10. 全国首个AI警员在广州上线,AI虚拟人的意义是什么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朝着AI智能的方向发展,希望通过AI虚拟人物,帮助大众解决更多问题。人民警察也不例外,广州南沙地区就出现了首个AI警员,她可以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一些户政的业务。一方面方便了当地的住户,另一方面减少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互联网和AI趋势

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互联网和AI化,无论是公司还是政府业务,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办理。而在一些服务大厅,还会专门放置机器人,不仅能够办理业务,还能够和人们进行正常的对话。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方便,足不出户解决日常所需,已经不再是幻想。最关键的是,互联网真正兴起并没有多少年,难以想象以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会带来怎样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