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广州为什么叫花城有什么花可看
因为广州有很多赏花的地方。比如现在全城都可以欣赏到整树开花的木棉
Ⅱ 红梅公园导游词
红梅公园,位于天宁寺北侧,原为天宁寺林园旧址,后来逐步扩建而成。园内有红梅春晓、曲池风荷、孤山松雪等八景。东南部的红梅阁,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文笔 塔建于南朝齐梁年间,是常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塔顶有一只重达1500千克的铜葫芦。
自然环境
从天宁寺出来,沿红梅路步行往北几分钟就到了常州第二大的免费开放式的公园——红梅公园。因园的着名古建筑红梅阁而得名的红梅公园分为三区八景,“三区”即文物古迹区(在公园南部的红梅阁和文笔塔)、娱乐活动区(在公园的西北部,有运动场、春晖茶室、青少年活动场所、游艇、听松楼和舞厅)和科普教育区(在公园的东部,有盆景园、月季园和屠一道根艺藏珍馆);“八景”: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笔夕照。
文笔塔位于红梅公园南端,始建于南朝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479-482年),名建元寺,俗称塔下寺,后改称太平寺。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形似文笔,又称文笔塔,被常州文人视为笔魂。塔寺历经兴废,宋代诗人杨万里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现塔为美籍华人刘璧如等资助,于1982年11月修复对外开放。塔高48.38米,砖木结构,7级8面,中有旋梯,登塔远眺,令人赏心悦目。塔区内另有文笔楼、塔影山房、笔架山等建筑景物。
历史简史
红梅阁始建于唐代昭宋年间,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阁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祀玉室,斗老,文昌;下层为祀师堂,祀道教的祖师爷张天师等。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每到冬末春初之时,红梅怒放,人们或游园赏梅,或登楼眺望雪景,自有乐趣。红梅阁的对面有一千古珍奇遗迹冰梅石。清代常州着名诗人赵翼曾如此称赞红梅阁的美景“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红梅阁楼上还辟有“常州历史名人陈列馆”。==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和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早年经常到红梅阁攻读嬉戏。 红梅阁位于红梅公园南部,原称飞霞楼,相传元代龚子彬遇仙移植云南红梅于此而更名红梅阁。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四周广植红梅,冬末春初,梅蕾独放,万象更新。"红梅春晓"为红梅公园八景之一。 红梅阁位始建于唐代,原为荐福寺的一部分,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曾作为贡士试院,后成为道院。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重建。阁高17米,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飞檐双重,筑于2米高的土台上,造型壮丽,斗拱翘角,别具风格。阁的上层祀玉皇、斗老,文昌;下层为祖师堂,祀道教的祖师爷张天师等。至今,阁内外还保存有紫阳真人刻像、着经处等石刻。红梅阁的对面有一千古珍奇冰梅石柱。清代常州籍着名诗人赵翼曾称赞红梅阁 "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红梅阁的楼上还辟有"常州历史名人陈列馆",陈列着"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及恽代英的生平事迹。 红梅公园2007年12月喜获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由此,继天目湖风景区、茅山风景区、中华恐龙园、天宁寺、南山竹海之后,常州又新增了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常州红梅公园景区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Ⅲ 广州市的香雪公园在哪里
香雪公园位于广州市萝岗区萝岗镇内,距市区30公里,占地80公顷,公园以拥有着名的旧羊城八景“萝岗香雪”而得名。
萝岗种梅始于宋代,因特殊的自然条件,常梅开二度,花有红有白,梅萼有单托、双托,农历岁末,冬至前后,梅花盛开,繁花如雪,疏影横斜,香风阵阵,寻雪踏梅的人纷至沓来,一时游人如鲫,“萝岗香雪”胜景由此而来。萝岗香雪公园内最高峰为萝峰,山石突兀,树木葱茏,果树满山,美景众多。山麓有玉岩书院,与玉岩书院一墙之隔的萝峰寺,依山而建。寺内收集有历代名人海瑞、朱熹、郑板桥、文天祥等人的字画,显示了一般寺院所没有的书香气息。萝岗香雪公园总体景观布局划分为“萝岗香雪”主题区、宗教文化区、四季风景区、石榴香溪区、玉玺远眺、丛林听鹂等十个分区。建成之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冬寒梅白、夏暑荔红、四季皆宜、且有文化特色的旅游胜地。
玉岩书院位于萝岗香雪公园内。萝峰寺原名萝坑寺(或萝坑精舍),南宋钟启初(字圣德,号玉岩)青少年时曾在庵西读书应举,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中进 红梅闹雪士,官至朝议大夫。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告老还乡,在昔日读书处辟建萝坑精舍,作为乡亲就读的书塾。钟玉岩亲自讲学,乡人趋之若鹜,学风大盛。南宋定庆元年(1225年)钟玉岩去世,皇帝派丞相前来主持葬礼,三太子深感当年相救之恩,按皇宫七檐滴水的建筑格局重建萝坑精舍,并更名为玉岩书院。由于明代不兴书院,玉岩书院逐渐衰落,而作为佛教的殿堂——萝峰寺却悄然兴起,形成一定规模。现在玉岩书院与萝峰寺已合二为一,既合又分,占地1348平方米。原书院的东侧为萝峰寺的大雄宝殿即观音殿,和天尊殿、韦驮香座、侧殿的僧寮、僧厨等屋檐相接。西侧建有玉岩堂庆余楼,以石砌方池相隔,书院与寺院以一墙相隔,一门相通。整座建筑倚山傍谷,一字排开,上下两进,横向分东西中三座,结构紧凑,装饰古朴精巧,总体布局巧妙而富于变化,基本上保持清代重修时的式样。寺院东侧有山涧流水蜿蜒而下,萦绕于书院和寺庙之内外,流入方池,溪水叮咚,终年不歇,不盈不枯,是不可多得的胜景。
自南宋至清数百年来,文人墨客、官僚名流慕名而来者数不胜数,为书院与寺庙留下许多石刻和墨宝。其中着名的有朱熹、文天祥的诗词,海瑞的联句,郑板桥的字画等,甚至还有唐韩愈“鸢飞鱼跃”匾额,不过大多是拓本。但也是相当珍贵的文物。
Ⅳ 红梅公园红梅阁建于几几年
红梅公园的红梅阁始建于唐代昭宋年间,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阁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祀玉室,斗老,文昌;下层为祀师堂,祀道教的祖师爷张天师等。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每到冬末春初之时,红梅怒放,人们或游园赏梅,或登楼眺望雪景,自有乐趣。红梅阁的对面有一千古珍奇遗迹冰梅石。清代常州着名诗人赵翼曾如此称赞红梅阁的美景\“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红梅阁楼上还辟有\“常州历史名人陈列馆”。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和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早年经常到红梅阁攻读嬉戏。
Ⅳ 红梅公园的历史
红梅阁始建于唐代昭宋年间,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阁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祀玉室,斗老,文昌;下层为祀师堂,祀道教的祖师爷张天师等。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每到冬末春初之时,红梅怒放,人们或游园赏梅,或登楼眺望雪景,自有乐趣。红梅阁的对面有一千古珍奇遗迹冰梅石。清代常州着名诗人赵翼曾如此称赞红梅阁的美景“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红梅阁楼上还辟有“常州历史名人陈列馆”。 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和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早年经常到红梅阁攻读嬉戏。
红梅公园始建于1958年,1960年正式建成开放,因红梅阁而定名红梅公园。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应邀为红梅公园题写园名。公园地形起伏,具有水乡特点。园内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文笔塔(始建于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距今已有1100多年),半山亭、袈裟塔、冰梅石、嘉贤坊、塔影山房、文笔楼等多处纪念地以及“屠一道根艺珍藏馆”和“常州市梳篦博物馆”、“红梅奇石博物馆”。几十年来,公园已成为常州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约200万人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红梅公园位于城市繁华中心区,四周人口密集,南部紧靠常州着名寺庙游览胜地天宁寺、文笔塔以及百米之隔的东坡公园——一处名胜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江南园林。关河、市河从红梅公园东西两旁穿流而过;公园南临延陵东路历史文化街区。
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公共休闲游憩场所的进一步需求,给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提高,2005年,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红梅公园全面实施敞开扩建,这是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具体举措。
红梅公园敞开扩建工程设计定位为大众乐园、城市绿肺和园林典范的城市中央公园,是我市造园史上工程最大、工期最短、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最广、拆迁速度最快、参与人数最多的“民心”工程。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红梅公园面积34.64公顷,新增公园绿地及游园面积9.3公顷。
Ⅵ 请问广州萝岗区香雪公园红梅什么时候才开
一月份去吧
Ⅶ 广州有那些公园。那几个公园最好
动物公园
天河公园
荔湾湖公园
流花湖公园
越秀公园
文化宫公园
Ⅷ 广州有哪些公园
广州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城市。这个城市里面公园也非常的多。我知道的就有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文化公园、黄花岗公园、烈士陵园、珠江公园、雕塑公园、麓湖聚芳园、麓湖星海园、海洋公园、鳄鱼公园、森林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荔湾湖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的推荐大夫山、荔湾湖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
Ⅸ 红梅公园的红梅阁有什么历史
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889-904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曾作为贡士试院,后成为道院,传说号称紫阳真人的道教南派鼻祖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红梅阁,香烟轻袅,竹梅成荫,尤其是红梅盛开季节,更是绚丽清艳,宛如一片霓云,堪称“拟仙都之仿佛”。
光绪二十六年《重建红梅阁记》碑文云:阁高六丈有奇, 其上金碧交辉。
(9)广州哪个公园有红梅扩展阅读:
红梅阁的传说:
红梅阁原名飞霞楼,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龚子彬的县吏在红梅阁内,编造狱册,每天由家中婢女送饭给他吃。
一天,他外出回来,已经十分饥饿,却不见婢女送饭来,于是怒气冲冲回家责打婢女,不料误打在脑袋上,使其毙命。
第二天早上,他在案桌上方的遮尘板下,发现了昨日的饭菜,才省悟到自己冤枉了婢女,不由得悔恨万分,一时感慨道:“此间积案如山,焉知无枉乎?”于是,一把大火烧掉了全部案卷,然后到常州府台自首,后被判充军云南。
恰巧府台是云南人,就托龚子彬捎封信给家里。
龚子彬被押解上路,刚出城门,迎面来了位鹤发老人愿与他们同行。说着,顺手将一根树枝折成手杖,又解下腰间的丝带,让龚子彬跨上手杖拉着丝带,闭上眼睛,霎时间只觉耳边生风,脚底生云。
不到半个时辰,便来到一座红梅盛开的城市,原来已到云南。龚子彬惊喜之余,当即进城为府台投递家书,府台父亲见信函日期还是当天日期,问明原由后不由惊叹,为感谢龚子彬及时送信,就请当地官府给假,让龚子彬仍回常州。
龚子彬等人跨上手杖拉着丝带又回到常州。
府台还以为他们尚未动身,待见到回信,惊疑不止。于是龚子彬拿出从云南折回的红梅作凭证,府台这才相信。
数年后,龚子彬再次遇到这位飘然若仙的老人,龚子彬愿随仙翁一起去学仙道,红梅阁的一位道士也“随之行”。
道士的徒弟追上去问:“师父何时归来?”道士指着门前的一根石柱说:“此柱开花,吾归期也。”三年后,那根石柱果然开花,“其纹奇巧,迸出秽石上分许”。
形似梅花,又为白色,其珍贵之处在于花形的多变。按科学的说法是石柱长期经历日晒雨淋后而引起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变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