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未来广州会发展成什么样
扩展阅读
深圳买一个单房要多少钱 2025-08-16 21:21:14

未来广州会发展成什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7-13 17:45:00

‘壹’ 广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来啦!细品之下,未来广州置业高地在哪

“创新”和“科技”是广州未来发展的重头戏,而政策是未来广州各板块楼市发展的风向标。

根据今日下午(5月19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发布的内容,广州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有哪些呢?还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重点区域方面:

未来,广州将以 " 一区三城 " 为基点,链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串联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沿线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集聚国际一流的人才资源、科技基础设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

“一区”指的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范围包含: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未来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集聚区;鱼珠片区,未来将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未来将建成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

“三城”是指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科学城。

其中,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举全力建设,而南沙科学城和南沙国际金融岛则是定位为高标准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则定位为深入推进,广州科学城则是提质升级。

以上这些重点区域未来广州将会着重发展,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各区布局方面:

以珠江为脉络,立足北部山林、中部都会、南部滨海自然地理禀赋,优化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

中部突出数字牵引、国际都会功能,着重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城市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深化城市更新,提升行政管理、科教文卫、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等核心功能,增强高端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

南部突出科创引领、湾区门户功能,着重提升南沙城市副中心,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与深圳西部及佛山、珠海、中山联通发展,创建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高品质规划建设莲花湾片区,打造连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东部突出知识创新、智造高地功能,着重建设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打造国家知识中心和中国智造中心,做强增城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促进与深圳优质资源要素畅通流动,积极推动与东莞融合发展。

西部突出区域联动、同城示范功能,着重加快广佛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交界区结对合作,提升广佛极点辐射力,加快打造广州南站门户枢纽。

北部突出城乡融合、生态屏障功能,着重做优做强生态功能、绿色经济,高水平发展临空经济,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提升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质量。

无论是中部地区的天河、海珠、白云,还是南部的增城、南沙,都将承载不同的功能建设。总而言之,各区分工明确,发展规划清晰。

产业发展方面:

产业的规划布局,从大的方面将会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价值,从小的方面,对于板块的配套、交通、基建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一是做优做高沿江产业带。

着力提升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优化升级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高新区、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海珠广场文化金融产业创新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白鹅潭商务区等产业平台,打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群。

二是做强做大东南部产业带。

充分发挥广州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从化温泉生态经济总部集聚区、广州国际生物岛、黄埔港新贸易创新中心、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穗澳合作示范园、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商务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博长隆片区、广州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粤港深度合作园等重点平台带动作用,形成集中度显示度更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做实做特西部产业带。

建设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花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海龙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示范区等重点平台,建设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出效益。

产业集聚意味着人才集聚和人口红利,人口集聚与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密切相关,配置更有效率的地区,在接下来的10年里更易吸引人口流入,因而产业结构能更好地筛选出来人才的属性,相互促进。对于楼市而言,资源投入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所在的区域,也会成为置业的方向和热点。

交通枢纽方面:

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和对产业布局的注重,将增强区域的自身辐射力。

一是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

完善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空铁联运,推动机场30分钟直达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珠三角城市、3小时联通泛珠三角城市。推进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T3)综合交通中心建设,将高铁、城际、地铁引入机场,实现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高铁互联;建设白云国际机场至广州北站快速轨道交通,推动空铁双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增强对泛珠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

二是引导货运功能向南沙港区、新沙港区、黄埔新港港口集聚。

建成南沙港区四期,加快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区五期等项目建设,更好适应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

三是构建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三站一体”中心组合枢纽。

建成白云站并升级广州站、广州东站,建设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实施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新建鱼珠站,增强高铁进中心城区能力;扩建广州北站为北部重要枢纽客站,提升南沙站铁路枢纽地位。

四是以城际铁路为骨架,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都市圈。

加快建设广佛环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规划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的快速通道。

五是重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一)在建项目: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7号线西延段、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18号线、22号线。

(二)规划建设项目:8号线白云湖至广州北站段、8号线万胜围至莲花段、24号线。

(三)规划研究项目:22号线南延线、城市轨道第四期建设规划线路。

路通财通,交通对于人才和产业的集聚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未来,各区的经济发展提速,交通绝对是一大重要影响因素。

总而言之,《纲要》与市民未来的居住置业息息相关,看懂《纲要》,才能看懂广州未来楼市的高地在哪,值得在广州想要置业的购房者深读。

‘贰’ 广州未来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市新闻中心举行。会上介绍了《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情况。

《纲要》作为谋划广州“十四五”发展的总纲领、总目标和总要求,突出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的核心要义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清晰描绘了广州市“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纲要》共17章79节,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超过10万字。

《纲要》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智慧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更新、城乡融合、生态环保、文化建设、民生福祉、安全保障等方面,梳理了“十四五”时期十大工程作为附件,共58个大项,预计总投资超5万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超2.6万亿元,旨在强化实施支撑,推动《纲要》擘画的美好蓝图落到实处。

法律依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一章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1,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

‘叁’ 为什么说,一线城市里广州最有前途

一个城市是否有前途,要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全面对比。

衣,中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在广州,中高档的十三行、白马片区;中低档的广园西、沙河大街,只要你在广州有个住所,保持一个不错的身材,在广州买衣服的钱可以忽略不计,换季的时候,一百块几件做工精细的体恤,一百块三四件棉衣,两件全挂里风衣都不是开玩笑,那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当然,如果你对穿着很讲究,广州随处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不怕你钱多。

食,食在广州,这个我就不啰嗦了。全世界都知道,在广州几块钱可以吃饱肚子,几千几万一顿的大餐也处处都有,你能想到想不到的在广州都能吃到,广州的饮食清淡营养还环保。

‘肆’ 广州哪个区的经济发展潜力比较大

广州哪个区经历发展比较大,首选增城石滩Tod板块。
第一、增城作为广州东进的重点发展规划,从撤市并区以来,经济和交通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创走廊的桥头堡位置,增城连接东莞,广州,惠州3地交汇的重要位置,从新塘Tod的建成,目前已实现通车,对城市发展有了核心价值。从而石滩Tod的建立,未来连接新塘,广州东站,深圳,汕尾和汕头,也将整个珠三角的交通动脉连成一体。实现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
第二、经历发展离不开产业,广州教育城已经选址增城,未来大批的科技型人才将在增城学习就业,带动经历发展。并列广州经济开发区,南山开发区,作为广州三大国家开发区,引进了广汽本田研发中心,东鹏饮料,阿里巴巴,京东,中国联通,丰乐医疗研发中心等优质企业,还有低碳总部园提供了优质企业的办公环境,相信未来增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三、增城除了产业发达,交通便利,教育配套和医疗配套,环境优美,适宜居住。引进的华师附中,还有百年名校广州中考排名第二增城第一的黄冈中学,天恩双语学校,碧桂园中英文学校,都作为广州优等学府,家乡为了小孩读书提供了优厚的环境,还有前海人寿医院,目前增城医疗环境和设备都在国家领先水平,多达780个床位,集养生,医疗,检查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为了附近居住的业主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伍’ 你认为那些方面在广州未来的发展中还要注意呢

这个提案专家们已经提交过了,

建议的是政府搬迁到南沙。




专家力挺搬迁到南沙


在地产界有一定年头的小伙伴都知道南沙一直是不缺规划利好的;近期的大湾区中心、广州唯一副中心等等,但还有谁记得当年南沙可是号称政府计划搬迁到此的?


在“香港租借南沙”之后“南沙自贸区”之前,专家们曾建议广州升级为直辖市并扩容佛山部分片区。然后将省府或市府其一搬迁到南沙。


这个建议当年引发了热议,特别是南沙本地人,南沙新业主以及部分行业专家热议。


为此周老还详述了迁都南沙的九大积极意义。



可惜南沙获得“自贸区”的新利好后,迁都一事不再被提起





老城限制城市发展


广州老城区的确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了,特别是省府与市府所在的越秀区已经难以升级了,例如前年的署前路地铁改造,在公众利益下仍无法推进,改造之难可见一斑。


由于规划建设时间较早,广州老城区普遍存在各种规划缺陷,

  • 例如交通动线混乱、道路狭窄对于日益增大的出行需求日显吃力;

  • 老旧写字楼偏多,导致国家化公司只能到天河/琶洲的甲级超甲级写字楼落户;

  • 城中村及老旧社区居多,与广州国际化大都汇的定位不相符;

  • 商业配套不足、临街商业老旧,不能满足新生代消费;

  • 等等…………

    均是老城区不利于广州发展的理由,但新城区亦不是完美的

    新城发展缓慢

    近年发展的“新城”规划较新能满足广州国际化的需求,

  • 道路宽趟交通方便;

  • 商贸区甲级超甲级写字楼,商业综合体林立;

  • 大型社区高耸,城市形象好;

  • 表面看来是非常好,但是

  • 发展一个新城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发展得好,

    其中发展得最好的珠江新城也要十余年才算发展起来。

    其余的琶洲、金融城、广钢新城、万博新城尚在完善中,

    生活、商贸便利程度与老城区还有一定差别,

    不少落户于此的公司还需日常往老城区“跑”

    已经有些时间没听闻提起的还有广纸新城、广佛新城、白鹅潭CBD等等

    老雷觉得,广州的“新城”可以有很多,珠江新城只有一个。

    搬迁牵连甚广,不敢贸然决定

    相比于老城区“城市更新”,将市府搬到新区也是一个方法。

    但是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大型公司搬迁都要谋划数年何况是政府部门?

    老雷觉得可以现将部分非行政机构先往新区搬迁,然后是事业性单位,最后才是部门机构。

    例如注册在南沙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在珠江新城“临时办公”已经一定时间了,

    如果能加快南沙办公地址的建设或者选点现将其搬到南沙,也算对迁都走出的重要一步。

    我相信南沙业主以及地产从业者会感激泣零的。

‘陆’ 广州未来十年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继2000年广州开国内大城市先河制定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之后,昨日广州召开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专家研讨会,再开国内先河,首次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根据规划,广州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定位,加快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 “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柒’ 广州未来的发展

广州化工和重工工业主要向南沙发展,把南沙作为化工和重工工业区.
轻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向萝岗区发展,包括保税区,科学城工业区等.
市区主要向珠江新城发展,包括建设世界最高的电视塔,和新地标高层建筑.
居民住宅区主要向金沙洲方向和天河东圃方向发展.现在新的楼盘几乎都是向这两个地带建设.

‘捌’ 广州未来的城市规划是怎么样呢

广州城市总规划(2017-2035年)城市规划草案

城乡空间网络体系: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


主城区: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是承担科技创新、


副中心:南沙区全域。是广州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也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


外围城区:花都城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番禺南部城区、从化城区和增城城区,是承接主城区人口、

‘玖’ 广州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广州区目前而言是东进战略,即向东发展黄埔和增城

1、首先从产业规划上看,黄埔区规划有滨江新城、科学城、中新知识城,未来黄埔将作为继天河区后的广州第二CBD。增城区目前规划也很多,新塘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朱村教育城,规划中的新东站和已经落定的增城正果机场

2、交通上看,今年年底地铁13号线开通,增城出发途经黄埔。另外地铁21号线预计明年年底开通,从增城广场出发直达天河员村,而且是广州唯一一条快慢线,快线时速120公里/,9站到员村。

3、购房政策上看,为了引流增城区还不限购,外地户口也可购买一套

综合来讲,众多的产业交通规划都表明了广州东进的决心,不管是投资还是自住都建议可以赶紧下手。


‘拾’ 刚刚看到说:未来广州将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三个副中心”的新城市格局.

广州打造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三个副中心

2012-11-0513:31:02来源:南方都市报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到: 浏览字号:大中小|打印本页|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记者魏凯通讯员严明昆黄鼎曦余宏炳未来广州将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三个副中心”的新城市格局,整个行政区域将划分成25个功能组团,各组团集中建设,就近布局居住和就业,将中心城区占全市交通出行量比例从现状56%降低到39%。这是昨日新公布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提出的未来发展目标。由单一中心变成多中心这份由市规划局正式发布的文件说,上述“123”战略具体内容为:一个都会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南部、萝岗区的南部地区和沙湾水道以北地区;两个新城是南沙滨海新城,包括南沙区和番禺区在沙湾水道以南地区;东部山水新城,包括萝岗区的北部地区和增城市的中新镇、朱村街道;三个副中心则是指花都副中心、增城副中心、从化副中心。在“123”总体框架基础上,划分25个功能组团。各组团集中建设,就近布局居住和就业,减少交通出行,实现紧凑集约、低碳高效的发展。和过去的城市格局相比,这一新规划的亮点在于将目前单一中心格局转变成多中心组团格局。而且,新格局中广州主城区从过去的环城高速以内区域,扩展至包括萝岗南部和番禺沙湾水道以北地区。新城区和副中心承接480万人口规划显示,都会区、新城区和副中心将错位发展。其中都会区将聚集现代服务功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实现人口、交通、制造业、低端服务业向外围城区疏解,鼓励引导中心城区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各类优质资源向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覆盖延伸。两个新城区主要承担交通枢纽、大宗物流、重型制造业以及会展、研发、教育、医疗等专项高端服务职能,同时完善人居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成为都会区功能、人口疏解的主要承载区,承接新增长的230万人口。三个副中心,以自然生态保护为本底,作为城乡统筹的主要载体,相应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促进农村地区城市化。承接新增长的250万人口。配套交通方便,都会区将规划新增10条通道,疏解中心城区的穿城交通,向北规划新增和改造8条通道,加强都会区与花都副中心、从化副中心的联系,向东规划新增和改造8条通道,加强与东部山水新城、增城副中心的联系;向南规划新增和改造5条通道,加强与南沙滨海新城的联系。各新城与副中心之间也规划新增和改造12条通道,使得中心城区占全市交通出行量比例从现状56%降低到39%。市域面积69%划禁建区和限建区生态保护方面,规划将市域面积69%划入禁建区和限建区,同时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5140平方公里的非建设用地。重点保护20.39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46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构建三纵三横、宽度300-1000米、长度约1000公里的生态廊道体系,限定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的增长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构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同时,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绿道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百座岭南特色现代建筑规划最后提出,坚持中西合璧、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岭南建筑风格,打造百座岭南特色现代建筑精品和一批岭南风貌展示区。以“三旧”改造为重点,合理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开发强度,综合开发地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