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园在那里
一处:故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东,梁园,又名梁苑、兔园、睢园、修竹园,俗名竹园,河南商丘梁园,为西汉梁孝王刘武所营建的游赏廷宾之所,另外商丘市还有市辖区梁园区。
第二处:梁园位于广东佛山松风路先锋古道。
B. 请问‘梁园’是什么意思
全面解答:)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liánɡ yuán suī hǎo ,bù shì jiǔ liàn zhī jiā
1、成语释义:谓他乡虽好,不宜久居。亦谓眼下虽然顺心,却非长久之计。
2、字面上有多种写法:梁园虽好,不是(非)久恋之家(乡、地)。
3、成语出典:
梁园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梁园曾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封地,梁孝王刘武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文帝之子,因他仁慈孝顺,死后被追封为孝王,后人称之为梁孝王。因他功劳显赫,再加之窦太后的宠爱,所受赏赐无数,封疆于大梁(今梁园),并且得赐天子旗。他出入时随从护卫千乘万骑,与皇帝一样,出殿言“蹈”,入宫称“警”。到了京城,常与皇帝同乘帝辇出入宫门。梁国当时富足强盛,为诸侯国之首,府库的金钱、珠玉、宝器比京师还多。梁孝王死后所有宝物都埋入了墓内,史书记载,曹操盗掘此墓时,“得金宝十万余斤,运七十二船”。
西汉是封建专制的王朝,它在政治机构和政区体制方面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汉高祖刘邦晚年,在消灭异姓王后又大建同姓王国,“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九国是:燕、代、齐、赵、梁、楚、淮南、淮阳、荆。公元前202年,彭越与韩信等合并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因功始封梁王。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刘武在位35年卒,葬在芒砀山。今芒砀山保安峰有梁孝王墓。梁国疆域,前后不一,梁国初建时期其疆土为魏故地、秦砀郡,仅有20余城(县),只相当于东起今山东东平,西至河南开封,南达河南商丘,北到山东平阴一代地区。梁孝王刘武时梁国拥有40多个大县,其疆界南起今安徽太和北,北至古黄河与赵国为邻,西到高阳(今杞县西南),东与泰山郡、鲁国接壤。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梁孝王刘武在平定七国之乱中,为保卫皇室立下了大功,于是“得赐天子旌旗,出入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梁孝王入朝,景帝派使节迎梁王于关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与游猎”。梁孝王不仅享受了天子的待遇,而且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多作兵器驽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宝玉器多于京师”(《史记·梁孝王世家》)。梁王享乐奢靡之心膨胀,再加上当时天下一统,社会安定,国库充盈,百姓殷实,从而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统治阶级和王侯们为润色鸿业,满足精神生活享受的需要,纷纷大兴土木。在此情况下,梁王在睢阳城东北建了离宫、别馆(梁园),耗资甚巨。
梁园的规模
梁园的位置,西起睢阳城东北(今商丘古城东南),东至今商丘古城东北7.5公里的平台集(今平台镇治所)。今平台镇西北角有梁苑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史记·梁孝王世家》言梁苑“方三百余里”,这里的“方”为“方圆”的意思,但方圆三百里并非实指,所以《索引》说“盖言其奢,非实辞”。《汉书》说睢阳城“城方十三里”,《水经注疏》曰“筑城三十里”。可以看出,梁园的面积方圆40公里至50 公里。梁苑规模宏大,集离宫、亭台、山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陵园为一体,是供帝王游猎、出猎、娱乐等多功能的苑囿。据载,梁苑内“作耀华之宫,筑菟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起龙囿,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凫渚。其诸宫观相连,绵延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晋葛洪《西京杂记》卷2)。《太平御览》卷159中引《图经》云:“梁孝王有修竹园,园中竹木天下之选集。诸方游士各为赋,故馆有皱枚之号……又有雁鹜池,周回四里,亦梁王所凿。又有清冷池,有钩台,谓之清冷台。”
汉代以前,大梁名胜古迹已是小有名气了,“吹台”就是其中之一。早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大音乐家师旷就曾在这里鼓吹奏乐,因此有“吹台”古迹留存后世。梁孝王喜好同墨客吟诗吹弹游乐,为此专门修复“吹台”,并以“吹台”为轴心,在这里大兴土木,“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修建亭台楼阁,铸造猿岩龙触,豢养珍禽异兽,种植松柏桐竹,修建成一座豪华的园林,“宫观相连,奇果佳树,珍禽异兽,靡不毕至”。此处就称为梁园,又称菟园。在刘武手里,“三百里梁园”成为名满天下、只有汉景帝的上林苑可与之媲美的大型王室园林。枚乘在《梁王菟园赋》中记录了当时天下人争相游览的盛况:“于是晚春早夏,邯郸、襄国,易、涿容丽人及燕汾之游子,相予杂还而往焉。”游人徘徊在奇花异卉、茂林修竹之间,但见重楼起雾,飞阁生,离宫、别馆中看不完的霓裳翠袖,听不尽的夜夜笙歌。或艳阳高照,或月白风清,孝王与文士们因物起兴,酬唱应答……
梁园文化的繁盛
梁孝王爱才,喜风雅,重金高位招揽天下人才,不仅对早有才名者如此,对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一旦听说有才志,也必定慷慨相助。一时间,“豪俊之士靡集”。许多人甚至辞去朝廷及其他诸侯国的官职到梁园“从梁王游”。这其中最有名气的,当数枚乘、邹阳、庄忌和司马相如等。
枚乘、邹阳、庄忌原为吴王刘濞的门下,力劝吴王不要谋反,吴王不听,他们怕报复,又久慕梁孝王及梁园之名,遂奔梁国。吴王发动“七国之乱”,枚乘再谏吴王,力阻谋反,虽没起什么作用,枚乘却因此名震天下。“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把枚乘招至朝中,拜为弘农都尉。而枚乘不愿在朝为官,怀念梁园中的优游生活,遂托病辞官,仍回梁国做梁孝王的文学侍从。汉景帝中元六年,梁孝王病逝,枚乘返回故乡淮阴。汉武帝即位不久,因早年就闻枚乘大名,遂征枚乘,枚乘因年事已高,病死在入京途中。汉武帝意犹未尽,直至后来征到枚乘在梁国所生的儿子枚皋,才算心满意足。同时从梁国征招的,还有庄忌的子侄庄助、庄葱奇等。枚乘为辞赋大家,引《谏吴王书》、《七发》、《梁王菟园赋》等成为梁园及整个西汉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写于梁园的《七发》更是汉赋由楚辞演变而来至成熟期的代表之作,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体制的最后形成,其开创的设客问答的形式、铺陈夸饰的特点,均为其后的汉赋作者所继承。后人仿《七发》形制,有《七厉》、《七辩》等问世,足见枚乘辞赋影响之深远。与枚乘殊途同归的还有司马相如,他先在朝中任汉景帝的武骑常侍,景帝文治武功皆留心,独不喜辞赋。司马相如颇不如意,见孝王惜士爱才,遂称病辞官,也到梁国追随孝王来了。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决心以赵国着名政治家蔺相如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事业。司马相如客居梁国数年,给梁园留下了《子虚赋》,后作《上林赋》呈献武帝。武帝嘉许,拜为郎,不久又迁为孝文园令。司马相如是西汉中期最有成就的辞赋家,除以上作品外,尚有《长门赋》、《美人赋》等数十篇佳作传世。邹阳诚实坦荡,遇事不肯与人苟合。到梁国后,因力阻梁孝王谋“汉嗣”之位,遭羊胜、公孙诡谗言,被孝王下狱,准备处死。邹阳狱中上书,文辞言婉雄辩,荡气回肠。孝王读后,立即释放邹阳,并拜为上宾。正因为有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的加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梁园作家群,也成就了梁园文化,使梁园辞赋开汉代大赋之先声,并为西汉文坛输送了大批人才。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天下文学之盛,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指的就是这一时期。这其中,梁孝王刘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三百里梁园”则为这些文化人提供了理想的驰墨骋怀的园地。
在梁园文化中,刘武和梁园,二者不可缺一。后世许多文人每逢到此仍都感慨不已。“驱车荒城隅,昔是梁王园。当日宾客馆,离离百草蕃。”(侯方域《梁园怀古》)大诗人李白更是在梁园留住10年不忍离去。李白有《梁园吟》一诗:“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岁月轮回,昔日盛都早已遍历人间盛衰荣辱,阅尽沧海桑田巨变。多少繁华忆旧梦,“三百里梁园”早已掩映于历史的深处。今日的梁园区作为西汉梁国都城的所在地,正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激情四射,豪情满怀,正以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笑迎八方宾朋!(http://www.ha.chinanews.com.cn/hgzhss/testnews/news/379/2006-09-12 /2006-09-12-379-20640.shtml)
成语来历
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作家,他的词赋写得很出色。可是当时的汉景帝(刘启)不喜欢词赋,却爱打猎。司马相如当过陪景帝打猎的官(武骑常侍),不感兴趣,就到梁孝王(即景帝之弟刘武)那里住了几年。当时的所谓梁,在今河南的开封、商丘一带。梁孝王在那里修建了梁园,招纳了不少文士。 当食客不愁吃喝,但是对于有抱负的司马相如则不是那么美好了,于是就有了这句发自内心的“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http://..com/question/1873203.html)
(居牖客注:以上之“3”,均为网上搜集,并无文献确证,留待日后考证,或希其他网友补正为盼)
释义
梁园:汉梁孝王修建的一座名园。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指一切繁华快乐的场所,都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值得留恋。
后来也用作形容一个地方虽然舒适,但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要尽快离开。
C. 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什么在哪里
岭南四大园林,指佛山市顺德区的清晖园、和佛山市禅城区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四座古典园林。
1、清晖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清晖路, 地处市中心。中国十大名园,位居广东四大名园之首。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始建于嘉庆五年(1800),1996年扩建成二万二千多平方米,尽显了岭南庭院的精髓与江南园林之特色。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馈交互融合。汇集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主要景点船厅、碧溪草堂、红蕖书屋、澄漪亭、惜阴书屋、竹宛、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馈等。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门窗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树木繁茂,品种丰富,多姿多彩,与古色古香的楼馈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间,步移景异,令人流连。
2、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的精华部分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依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名园的精髓。
3、余荫山房 ,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同治十年竣工,距今133年,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着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
4、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城区博厦,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可园最早的前身是冒氏宅,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现已无任何记载。1850年,清代的武将张敬修完成了可园的建筑,园子修好后,张敬修邀请各方名士前来助兴,席毕,张敬修带着大家参观家宅,评点一番。张询问大家的意见,不知是来的人水平太低,讲不出什么道道呢,还是不敢乱讲话怕万一讲得不好惹恼了张,只是点头称许“可以,可以”,于是张敬修将此园就名为“可园”,可字还包含了“合适、称心如意”的意思。
D. 梁园的简介
梁园,又名梁苑、兔园、睢园、修竹园,俗名竹园,为西汉梁孝王刘武在都城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城内所营建的游赏廷宾之所,故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东。古代有众多诗品名篇咏颂梁园,如伟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梁园吟》等等。“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2200年前,司马相如客居梁园(今商丘市睢阳区)数年,临别时不经意的一句话,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惜别喜好之地时的一句经典。
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梁孝王刘武于都城睢阳,建立梁国,在睢阳东南平台一带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又在园内建造了许多亭台楼阁以及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等景观,种植了松柏、梧桐、青竹等奇木佳树。建成后的梁园周围三百多里,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使这里成了景色秀丽的人间天堂,梁园七台八景之一的“梁园雪霁”即是此所指。 梁园的位置,西起睢阳城东北(今商丘古城东南),东至今商丘古城东北7.5公里的平台集(今商丘经济开发区平台街道治所)。今平台街道西北角有梁苑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史记·梁孝王世家》言梁苑“方三百余里”,这里的“方”为“方圆”的意思,但方圆三百里并非实指,所以《索引》说“盖言其奢,非实辞”。《汉书》说睢阳城“城方十三里”,《水经注疏》曰“筑城三十里”。可以看出,梁园的面积方圆40公里至50公里。梁苑规模宏大,集离宫、亭台、山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陵园为一体,是供帝王游猎、出猎、娱乐等多功能的苑囿。据载,梁苑内“作耀华之宫,筑菟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起龙囿,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凫渚。其诸宫观相连,绵延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晋葛洪《西京杂记》卷2)。《太平御览》卷159中引《图经》云:“梁孝王有修竹园,园中竹木天下之选集。诸方游士各为赋,故馆有皱枚之号……又有雁鹜池,周回四里,亦梁王所凿。又有清冷池,有钩台,谓之清冷台。”
另外商丘市有下辖区梁园区。之所以命名为梁园区,与西汉梁国刘武所建的大型园林“梁园”有关,古梁园遗址大都在今梁园区内,故名梁园区。
E. 佛山四大圆的资料
应该是“广东四大名园”,只有梁园和清晖园是位于广东,没有“佛山四大园”这个讲法。
1.余荫山房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建成于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她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余荫园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缩龙成寸”。园内的建筑布局却非常精巧、藏而不露,区区弹丸之地已把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堂、轩、桥梁、廊堤、石碧水全部都包含在里面。而且回廊、花窗、影壁巧妙借景,使得小小园林显得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曲径幽深。二是“书香文雅”。余荫山房从入门开始,每处景物的设计都匠心独运,寓意深长,简直是步步一景,景景相扣,景色无限,而且居室不离文化,满园的诗联佳作文采缤纷,书香浓郁。因此,余荫山房是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是因地制作宜、巧妙设计园林建筑的杰作。
主页:http://www.6088.com/yysf/index.htm
2.梁园
佛山梁园(图)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其中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其他则位于松风路西贤里及升平路松桂里。
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8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使名园重光成为现实。
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着称岭南;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不仅如此,梁园还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简介:http://ke..com/view/396519.htm
3.可园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例捐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三年后竣工,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全部建成。面积2204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绕以青砖围墙。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等,其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最高建筑可楼,高15.6米,沿楼侧石阶可登顶楼的邀石阁,四面明窗,飞檐展翅,凭窗可眺莞城景色。
关于可园的名字,有不同解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个庭园“可堪游赏”。可园的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逼,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可园创建人张敬修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在可园十年创造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画,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
今天,可园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可园景区从原来的5.5亩(3630平方米)扩大到30亩(20000平方米),经过不断完善,更加可人。
简介:http://ke..com/view/104184.htm
4.清晖园
清晖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顺德市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
清晖园,原为明朝万历丁末状元黄士俊的府邸。干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复经龙家一门数代精心营建,格局始臻定型。1959年,广东省省委书记陶铸批专款修复予以重点保护。九十年代,顺德市委市政府对清晖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扩复旧制,重现古名园的风采。
清晖园的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庭园曲径回廊,景趣盎然。园内幽深清空,布局紧凑,步移景换;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园内叠石假山,曲水流觞。银杏千秋,百龄龙眼,玉棠春瑞,沙柳飘扬。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花扑面。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弦歌,听一粤曲,令你心清耳悦,如醉如痴。
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主页:http://www.qinghuiyuan.com/
F. 佛山梁园纬度、经度
梁园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由梁氏叔侄四人出资建造,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园区主要景点有“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等。梁园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1990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代着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着作《岭南画舫录》中,对佛山梁园有详尽描绘。
经度:113.11236915077212
纬度:23.03773632125182
G. 电脑课的调查作业...关于梁园的调查,梁园有什么历史有什么变化
梁园有两处,河南商丘一处,广东佛山一处
河南梁园
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大梁(今商丘),梁孝王在汴梁东南古吹台一带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又在园内建造了许多河南商丘梁园图集(15张)亭台楼阁以及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等景观,种植了松柏、梧桐、青竹等奇木佳树。建成后的梁园周围三百多里,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使这里成了景色秀丽的人间天堂,汴京八景之一 梁园的“梁园雪霁”即是此所指。
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刘武曾在园中设宴,司马相如、枚乘等都应召而至,成为竹荫蔽日的梁园宾客,并为之吟咏。
此外,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蹭蹬未仕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杜、高适三人会于梁园(商丘),并同游孟诸(山东单县)、齐州(济南)等地,在梁园时,李白曾题写过一首着名的《梁园吟》。
佛山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佛山梁园的总称,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梁园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其中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其他则位于松风路西贤里及升平路松桂里。
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使名园重光成为现实。
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着称岭南;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不仅如此,梁园还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总体布局〗
梁园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 广东佛山梁园]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其中的四组园林群体因各自构思取向不同而风格各异,各种“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岭南特有的组景手段式式具备,变化迭出。与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的诗书画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诗情画意比比皆是,园内精心构思的“草庐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异其趣;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石斋寄情”、“砚磨言志”、“幽居香兰”、“庄宅遗风”四景,将岭南古园林的多种文化意境,如雅集酬唱、读书着述、家塾掌教、幽居赋闲等多种文人文化生活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山石艺术〗
相传梁园奇石达四百多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其中,群星草堂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石庭”。它讲究一石成形、独石成景,在岭南私园中独树一帜。梁园的主人通过对独石、孤石的整理,突显个体特性,在壶中天地中表达了对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格的追求。梁园园内巧布太湖、灵璧、英德等地奇石,大者高逾丈,阔逾仞,小者不过百斤。在庭园之中或立或卧、或俯或仰,极具情趣,其中的名石有“苏武牧羊”、“童子拜观音”、“美人照镜”、“宫舞”、“追月”、“倚云”等。景石大都修台饰栏,间以竹木、绕以池沼。
梁园的山都不是“叠”出来的,而是与整个造园质朴的风格是相统一的,不求恢宏的气势而求石的神态韵味,以小代大,表现山川之奇。梁九图在诗中描述到,“衡岳归来意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这种以石代山取代“叠山”的方法,摒弃了石块的积压堆砌,省却了石头纹理及形状的比照磨合,可以更灵活自由地表达不同思想情感。
〖人文特色〗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备、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梁园是研究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远离大都会凡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
现存建筑
由松风路先锋古道进入梁园,映入眼帘的是部曹第、佛堂、梁氏宅等和刺史家庙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全为砖木结构,饰以木雕、砖雕,高雅精致。造园者巧妙地将住宅、祠堂、园林和谐地连结在一起。群星草堂为梁九华所建,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占地数千平方米。建筑群体由草堂、客堂、秋爽轩、船厅和回廊组成。建筑精巧别致,引人入胜。虽体量不大,但却小巧精致。“半边亭”结构奇特,首层六角半边,二层四方完整,屋顶平缓,飞檐斗拱,可称是“求拙”之作。“船厅”三面为大型满洲窗,四周景物尽收眼底,真是斗室容环宇。更为突出的是“荷香小榭”,精美纤巧、四周通透、里外交汇,把天、地、人完全融为一体。这些建筑物以石庭、山庭、水庭为基调,建筑宽敞通透,四周回廊穿引,采用移步换景之法引人入胜。如荷香小榭位于湖岸边,站立于小榭屋檐下,面对铺满荷叶和荷花的湖水,一片碧绿中的点点粉红,令人心醉。小榭高四米余,木结构,门楣及窗都饰以木雕,门窗缕空,图案则是荷叶、荷花,既优雅,又与湖中的荷叶、荷香真假互相呼应,令人对设计者的用心良苦赞叹不已。走过一座设计精巧的小石拱桥,就到达汾江草庐群体。这里的水石运用可说是别出心裁:既有一般的叠石置景,又有独石成景;既有潺潺流水,又有一泓湖水,碧水中,成群的金鱼、锦鲤时浮时沉,湖面涟漪连绵,这静中有动的景观,令人赞叹。岸边有一座造型优美的石舫。遥望湖面,则见一块形态奇特高约三米的石块屹立于湖中,此石名叫“湖心石”。湖心石周围有白鹅及鸳鸯在戏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之意境毕现。 群星草堂群体和汾江草庐群体都用松、竹、柳和盆景于以点缀。园中除有十余株古树外,还种有富岭南风韵的玉棠春、鹰爪兰、鸡旦花等。正是:“两处园林都入画,满庭兰玉尽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