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毓灵桥效果怎么样
扩展阅读
厦门房子置换该如何办理 2025-05-10 18:21:09

广州毓灵桥效果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10-08 01:50:07

A. 芳村区的文化

古代芳村比较荒芜,自汉代以来,芳村地区已有人群活动和居住,历史文物较多。可惜,有的毁于战乱,有的年久失修,多数成为遗址。
一、汉代墓葬
1989年12月,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白鹤洞山顶建宿舍时,发现一座汉代木椁墓,墓距地表约2米。古墓周围由于多处浇灌混凝土而破坏殆尽。在墓坑一侧,发现一块长约2米、宽40厘米、厚6厘米的残破椁板,原为套棺之用,置于棺与椁之间,另一椁板,仍留在2米深的坑底,尸骨全朽。因古墓周围打了水泥基础,墓坑范围已无法测量,其形状大小皆不详,只在四边可见墓坑的边壁。在墓坑的填土中发现一些软质纹陶器残片,共有陶器8件,其中陶壶2件,陶罐1件,壶盖1件,红陶小釜1件,陶狗、陶羊、陶鸡各1件。据专家对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鉴定后确认,此墓为中小型木椁墓,东汉前期人葬,距今已有1 900余年。
二、五眼桥
五眼桥位于石围塘街,坐落在秀水涌上,桥长42.8米,宽2.8米,为五孔古桥广东人称孔为眼,故称五眼桥。五孔中中间一孔最宽,其余四孔稍窄,两边对称。桥两头为台阶式,石级坡度小,便于轿马上落。五眼桥用红色砂岩砌成,低栏及桥孔边缘,则用白色花岗岩镶嵌,色彩协调,造型古朴美观。
五眼桥是历史上省佛大道的第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南海县志》(刻本)卷二桥梁一目载:“李公桥在厚水(秀水)村,邑人户部尚书李待问建。五眼桥原名“通福桥”。人们为了纪念建桥者李待问,习称李公桥。清嘉庆年间重修。整座石桥至今保存完好(已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毓灵桥
毓灵桥位于冲口街,横跨于大冲口涌上,是一座古老的梁式石桥。由于建桥的碑记散失,建桥时间难以查考,传说为清道光年间所建,桥名“毓灵”,是这里历史上属钟秀乡,取其“钟灵毓秀”之意。桥长25米,宽2.04米,全桥共分3段,中间1段主桥长7.6米,其余2段各为6.25米,两端有引桥(石级)。桥面部分由15节宽厚均为40厘米的完整石条组成,2个桥墩宽厚各为2米,接近水面部分成船形以减少水的冲力。桥栏每边是7块厚20厘米、高72厘米的石板,间以8条高90厘米的石柱镶嵌而成。整座石桥结构紧密,造型古朴,没有雕刻任何花纹图案。桥的石料质地坚硬,为青花岗石。
毓灵桥在过去是芳村的要道,北接古道连省佛通衢,南连石道经西塱、赤岗可达南海县平洲。60年代中期,毓灵桥还是冲口轮渡码头的唯一要道。随着芳村大道的建成,毓灵桥才失去昔日交通枢纽的作用。由于年久失修,毓灵桥曾损坏严重。1990年3月,区政府对该桥进行了维修,使这座古石桥恢复了原貌(已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前,芳村地区极少固定文娱场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粤剧粤曲,多要临时请戏班搭台演出,也没有电影院,甚至没有一家书店。建国后,先后兴建了一批文化娱乐设施,有文化馆、文化宫、影剧院等。
一、芳村工人文化宫
1954年,广州市总工会在陆居路建成工人俱乐部,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人俱乐部被改为仓库和猪场。1975年,市总工会收回工人俱乐部,改名为广州市芳村工人文化宫并重新开放。宫内设电影院,有655个座位,还先后开设了桌球厅、舞厅、卡拉OK厅、篮球场、儿童游乐场、录像投影室、电子游戏室、图书室、阅览室和退休工人之家。此外,还有1个学习室,主要用于举办各种专业技术短期培训班,如音乐、舞蹈、裁剪、会计、电工、文化补习班等。
二、芳村影剧院
1959年在陆居路建成芳村大戏院,占地面积3 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 300平方米,有座位1 237个。“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为朝阳剧场,1978年更名为芳村影剧院。院内设有镭射卡拉OK歌厅、桌球厅、咖啡厅、录像投影室等。
三、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俱乐部
1963年,广州钢铁厂在白鹤洞厂区建成广钢俱乐部,时场地狭小,设施简陋。1988年重建,改为现名,占地面积2 700平方米,有座位1 600个。俱乐部既可用于放电影,又可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放映设备先进,音响配套。俱乐部还附设有舞厅、电子游戏室、桌球室、健身房等。服务对象以广钢职工及其家属为主,兼顾白鹤洞街一带居民。
四、花地之夜娱乐城
1990年,区文化馆与海珠区台谊科技开发公司在陆居路建花地之夜娱乐城,建筑面积3 000平方米。娱乐城内设卡拉OK镭射歌舞厅、桌球厅、投影厅、电子游戏室等,是当前芳村区较为豪华的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
五、书店书摊
1990年,广州市新华书店在芳村区明心路建芳村第一家新华书店,建筑面积430平方米。
1989年以前,有个体书摊近30个。1989年整顿文化市场,对不法经营者分别给以取缔、查禁、收缴、罚款等处理,整顿后保留合法经营的书摊16个。

B. 广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古镇

广东省内十大最值得去的古镇推荐1:朗头村

红棉古树青云桥,小巷深处人家绕。书室栉比入塘影,渔樵耕读一梦遥。这古意粤韵之地,正是位于花都区炭步镇西南面的朗头村。朗头有800多年历史,古建筑保留完整,祠堂、书室、古庙、古巷、古炮楼和居民住宅古屋群,多达388座,规模很宏大的一个古村。

来到朗头村,贞节牌坊不可不看。牌坊高约3米,正面门额阴刻着“升平人瑞”四个字,意为“太平盛世人寿极高”,这座牌坊是为朗头村十一世祖黄宗善的儿媳崔氏夫人所立。当年南海县令黄祯在30岁时染病身亡,而崔氏才24岁,她活到103岁去世,79年间始终未再嫁,干隆皇帝亲自下旨立碑来纪念这位夫人。

玩点:黄氏祖祠、荷塘、炭步芋头、贞节牌坊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朗头

交通:花都长途汽车站坐花都5路或花都5B。

广东省内十大最值得去的古镇推荐2:溪头村

春天的溪头村,李花是最大的看头。进村前,在村头便有一大片的李树林,李花漫山遍野随处绽放,美得壮观!但真正的精华应该是在后村,顺着溪头石巷走到底,会有到一条左拐的小路,走下去便可以看到一大片李树林,这里李树、桔子树、油菜花地、田园农庄以及远处山坡上的竹林连成一片,白、黄、绿各种颜色的搭配融合,很美!

玩点:大片的李花花田、农庄、果树

地址:广州从化市良口镇溪头村。

交通:从化汽车站转从化街口-吕田线

广东省内十大最值得去的古镇推荐3:黄埔古村

黄埔古村内古建筑林立,观赏价值极高。游黄埔古村最好就是在珠江泳场坐双层巴士过来,从起点到终点黄埔古村只用不到20分钟,古村里的北帝庙。一大把香才2块钱,可以将庙里的菩萨拜个遍。

门口有许愿树,一个红丝带的许愿绳6块钱。古村里有不少祠堂。走完古村就来到了渡口。1元一人的船费,不到1分钟就去到了对岸,有很多大排档,走地鸡,和草莓杨桃园。

玩点:北帝庙、姜撞奶、许愿树、黄埔军校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海珠区黄埔村黄埔涌石基河边。

交通:229路公交车(万胜围/琶洲地铁站出口有车站)

广东省内十大最值得去的古镇推荐4:聚龙村

聚龙村又名“邝家村”,在光绪五年(1879年)由一批祖籍台山的邝氏华侨买地而建。聚龙村占地5200多平方米,坐落着成片整齐划一、外观设计一致的青砖大屋。这些古老的屋宇,其建筑特色颇有些像西关大屋,古色古香,不失昨日的光华。

广东省内十大最值得去的古镇推荐4:聚龙村

聚龙村前的冲口涌串联芳村其他风景。从冲口涌到珠江口沿途,有梁式石桥毓灵桥,乡人龙船竞渡也以此为终点,认为此桥有灵气。毓灵桥畔还有清末民初英国人兴建的大冲口油库、中国最早的机械厂“协同和机械厂”。

冲口涌两岸,承接珠江边、芳村酒吧街、明辉园。一路游过去,便是一次尽览岭南民俗的文化之旅。

玩点:老西关建筑,篮球场,羽毛球场,还有幼儿园图书馆。

地址:广州荔湾区芳村大冲口

交通:公交181、217路公交车大冲口站下,地铁芳村站B2出口。

广东省内十大最值得去的古镇推荐5:大稳村

大稳村农产品很地道很丰富,生态环境也很好,其中,瓜果长廊、水上绿道最受游客欢迎。瓜果长廊长1.5公里,每50米左右种上不同的瓜,有水瓜、葫芦瓜、蛇瓜等十几种,你可以租自行车沿着长廊一路流连。

水上绿道有各式农用小水车,很多小朋友上去玩得不亦乐乎,租条小艇,溯游而下,可惬意的欣赏田园美景。游玩长廊,骑着单车,沿途可以见到好多甘蔗地,玉米地、香蕉地、人参果林,成千的小鸭池塘,和静好的河边风光。

玩点:农耕体验园、1.5公里瓜果长廊甘蔗地、人参果林

地址:广州番禺东涌镇的北面

公交:南沙客运站有专线车,番禺广场地铁站A出口转乘番11路也能到。

C. 荔湾区的名胜古迹

区内有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街、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有岭南建筑之精华,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铜铁铸等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书院;有充满欧洲风情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沙面建筑群,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还有亚洲最大的、被誉为“中国阿姆斯特丹”的广州花卉博览园、独具风情的白鹅潭风情酒吧街、荔枝湾、西关大屋等等。
荔湾区大力整治珠江沿岸白鹅潭风情酒吧街周边,还计划引资建设“珠江魅力项目”,其中高达150米的摩天观光轮“巨眼”将成为妩媚的珠江夜色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其高度超过“伦敦眼”,成为世界第一摩天轮。
荔湾景点
陈家祠、荔湾博物馆、荔湾湖公园、清代十三行遗址、八和会馆、华林寺、仁威祖庙、文化公园、步行街、沙面、着名西关大屋之三:梁资政第、广州传统民居代表作——西关大屋、着名西关大屋群——钟家花园、着名西关大屋之一:邓华熙故居(邓宫保第)、着名西关大屋之二:李文田探花第、着名西关大屋之四:小画舫斋、荔湾湖公园、广雅书院、清代十三行遗址、龙津西西关大屋区
芳村景点
芳村区有毓灵桥、车歪炮台、真光书院、聚龙村等8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有小蓬仙馆、黄大仙祠、听松园石额等4处已在广州市登记保护的文物单位;有广州市的第一批l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聚龙村民居,以及白鹅潭风情酒吧街、中市谢家祠(南便祠)、德国教堂、毓灵桥、五眼桥、醉观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陈家祠堂 2 广州沙面建筑群 3 粤海关旧址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 广雅书院旧址 2 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3 粤海关旧址 4 通福桥 5 锦纶会馆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华林寺罗汉堂 2 沙基惨案纪念碑 3 仁威庙 4 旧当铺 5 泰华楼 6 西关大屋 7 黄氏宗祠 8 西门瓮城遗址 9 南方大厦 10 中山七路旧当铺 11 旧民居建筑 12 黄宝坚石屋 13 五眼井 14 毓灵桥 15 车歪炮台 16 聚龙村16—19号 17 惠爱颠(癫)医院旧址 18 真光书院 19 明心书院 20 广州市界碑 21 银行会馆 22 侨批局 23 广安钱庄 24 黄冠章别墅 25 广东饮料厂旧址 26 广州市郊一区农会旧址 27 大通烟雨井遗址 28 协同和机器厂旧址 29 同盛机器厂旧址 30 亚细亚龙唛仓旧址 31 亚细亚花地仓旧址 32 渣甸仓旧址 33 德士古油库旧址 34 日清仓旧址 35 美孚仓旧址

D. 2019-03-23协同和动力机博物馆

好不容易到周末,怎能不找个借口出去浪一下?但是哪个地方既能满足家里大小理工男的好奇心,又能满足为娘装逼文艺范的少女心呢?嗯,应该是非协同和动力机博物馆莫属了。这里不仅有沾满灵气的百年古桥“毓灵桥”,有广州保存最好的早期民族工业厂房“协同和机器厂”,还有一条记载着青砖、满洲窗、趟栊等民国文化的街道;博物馆里陈放的每一台“超龄”机器,是历史“活着”的证明。这里记载着中国第一台船用柴油机如何被研发出的故事:当时的船厂老板陈沛霖、陈拔廷等人,利用为英国其中一艘火轮检修之机,将该轮的柴油机拆卸后重装,画成草图进行研究,几经努力才终于仿制成中国第一台船用柴油机。博物馆内还介绍了动力的发展历史,从“前动力机时代”、“动力机时代”、到“后动力机时代”,将各时代动力机应用和发展进行介绍。小小理工男看得目不暇接:柴油机,内燃机,风能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机,还有斯特林发电机等等~~~从博物馆出来,漫步922创意园,走到毓灵桥感受当年中举的士子衣锦还乡,乘船通过毓灵桥下,喻意“鲤跃龙门”,咱当然也要去沾沾光。走在记载着青砖、满洲窗、趟栊等民国文化的街道,让人仿佛穿梭时空回到民国时代。难怪会有不少婚纱摄影工作室也选择入驻这里。

E. 广州芳村区有什么河涌名走向历史越详细越好

万里书卷
芳村现存的水利设施——水闸(160张多图版)
@小街大巷广州仔·2016-09-06 12:27

漫步广州
第四回
芳村现存的水利设施——水闸

原芳村区2005年与荔湾区合并为新荔湾区,但是平时依然会将原芳村区称作芳村,而不是讲荔湾区,毕竟“芳村”二字已经称呼习惯了,难免会有感情。所以,本人讲芳村的事,一般都是讲原芳村区范围内的事。
上面一段话不过是我吐槽一下而已,各位不要太介意。
芳村至2004年底,拥有38条河涌,总长50.8公里,纵横交错,彼此相通。而解放初期,芳村临江的地区多以水田或围田为主。解放后头一年夏季遭遇洪水,许多堤围漫顶崩塌,淹没农田,甚至远离珠江的居民住宅区都受到洪患影响。
所以从1950年开始,逐步修建堤围,并在河涌入江口出修建排涝水闸,使芳村地区免于洪患影响。
60余年过去了,芳村的排涝水闸越来越多,有些已经重建了,有些已经变成现代化设施,有些还保留着5、60年代时的外观。
下面,请各位看一下芳村地区现存的水闸设施。

鹤洞涌(摄于2016.07.08)
鹤洞水闸(暂无法拍照)
鹤洞涌东出口
接入珠江

广州市郊区鹤洞公社东塱电排站(摄于2016.01.07)
虽然如今已翻新
但还是可以从一些地方可以看出原貌
那十几个字反映出当初芳村地区的沿革

东塱水闸(摄于2016.01.07)
可以看出右边的水闸是后来增建的

50年代东塱水闸完工庆典旧照(翻拍自《芳村文史)》

东裕围水闸(摄于2016.01.07)
当地居民旧称为蔗基水闸
这一带原为蔗基村,今蔗基不用,改为东裕围
这个水闸也是沙洛涌的北出口闸门

(摄于2013.04.08)
水闸前都会建有简易水泥桥
方便河涌两岸居民往返

沙洛水闸(摄于2016.01.07)

位于沙洛涌南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三支香水道
临近江边的沙洛码头

广州市郊鹤洞沙洛电排站(摄于2016.01.07)
位于沙洛水闸北面
外观基本保持当年外貌

水闸背面

沙洛泵站(2016.01.07)
近几年才兴建

(摄于2016.07.08)

南漖水闸(新、旧摄于2012.12.27)
位于南漖涌南出口
接入三支香水道
临近江边为南漖码头(已停运)
附近还有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南漖门楼、武帝古庙、风雨亭)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界碑),古炮

旧水闸已于近年被拆除

新水闸仍然用于调节河涌的排涝(摄于2016.01.07)

南漖泵站(摄于2016.07.08)

东沙水闸(摄于2016.01.07)
位于东沙涌南出口
接入三支香水道

东沙泵站(摄于2016.01.07)

沙涌水闸(摄于2013.04.08)
位于沙涌东出口
接入珠江

旧水闸周围加建的建筑已拆除(摄于2016.01.04)

沙涌泵站(摄于2016.01.04)

大涌口水闸(摄于2016.01.04)
位于大涌口东出口
接入珠江
河涌南岸曾建有大涌口码头
往返于河南、河北

广州市郊区鹤洞公社涌口电排站
(摄于2015.06.28)
位于毓灵桥东面,冲口涌南岸
现已升级为荔湾区文保单位

旧照(翻拍自《文普增编》)

下市水闸(2016.05.31)
位于下市涌东出口
接入珠江

不远处曾为下芳村码头
后在堤岸整治时停航

下市旧水闸(已拆)(摄于2016.5.31)

联合围水闸(已拆)(摄于2013.04.08)
河涌改为暗渠,与信联路平行
后因修建洲头咀隧道出口被拆除

西塱水闸(摄于2016.01.07)
位于西塱涌西出口
接入花地河

西塱泵站(摄于2016.01.07)

裕安围南水闸(2016.01.11)
位于裕安围东面

裕安围北水闸(2016.01.11)
位于裕安围涌北出口,接入剑沙涌

剑沙水闸(摄于2016.01.11)
位于剑沙涌西出口
接入花地河

白鹤沙南水闸(摄于2016.01.11)
位于珠江水产研究所西北面
接入花地河

白鹤沙北水闸(摄于2016.01.11)
位于白鹤沙涌西出口
接入花地河

这里江边的滩涂旧时有大量白鹤栖息
后于50年代修建芳村堤围被破坏

东漖泵站(摄于2016.01.12)
位于东漖涌西出口
接入花地河
水闸北面旧时有一座魁星阁(文昌塔)
后被拆

茶滘泵站(摄于2016.01.12)
位于茶滘涌西出口
接入花地河

茶滘电排站(摄于2016.01.12)

葵蓬一队水闸(2014.11.27)
位于葵蓬一队北面
接入葵蓬涌

葵蓬一队电排站(摄于2016.06.27)

葵蓬水闸(摄于2012.01.12)
位于葵蓬涌西面

南塘泵站(摄于2016.06.27)
位于南塘涌南出口
接入葵蓬涌

煤场水闸(摄于2016.06.27)
位于广州市葵蓬与佛山市大沥镇交界
牛肚湾涌北出口
接入葵蓬涌

煤场旧水闸(已拆)(摄于2016.06.27)

西滘水闸(摄于2016.6.27)
位于西滘涌东出口
接入花地河

西滘泵站(摄于2016.06.27)

联桂水闸(摄于2014.2.12)
暂不知水闸名称,暂定联桂
河涌已改暗渠

(摄于2016.01.12)

滘口水闸(摄于2016.04.23)
位于滘口涌北出口,接入珠江

滘口水闸(摄于2016.04.23)
位于滘口村牌坊

郭村水闸(摄于2016.04.23)
位于郭村东面芳信路

郭村泵站(摄于2016.04.23)
位于郭村东面芳信路

漖表水闸(佛山市)(摄于2016.04.23)
位于广州市郭村与佛山市漖表村交界

五眼桥水闸(摄于2012.09.16)
位于五眼桥南面,接入五眼桥涌

(摄于2016.07.25)

五眼桥西约水闸(摄于2015.05.14)
位于五眼桥西约北面
接入五眼桥涌

山村桥泵站(摄于2014.02.12)
位于山村桥西南面

步漖水闸(摄于2014.11.20)
位于增漖涌东出口
接入花地河

步漖电排站(摄于2014.11.20)

步漖泵站(摄于2016.06.24)

西滘水闸(摄于2016.06.24)
位于西滘南面广佛河道

大和泵站(摄于2016.06.24)
位于大和涌北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

江尾泵站(摄于2016.06.24)
位于江尾涌北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

江尾电排站(摄于2016.06.24)

江尾水闸(摄于2016.06.24)

西三水闸(摄于2016.06.24)
位于西三涌西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

西三拍门(摄于2016.06.24)

西浦水闸(2013.10.08)
位于西浦涌西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
附近有芙蓉三约旧埗头遗址

(摄于2016.06.24)

西浦水闸(摄于2016.06.24)

西浦泵站(摄于2016.06.24)

蟠龙水闸(2013.09.12)
位于蟠龙村东面
接入大沙涌

龙溪水闸(摄于2016.5.30)
位于大沙涌西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

龙溪旧水闸(已拆)(摄于2016.5.30)

龙溪泵站(摄于2016.5.30)

龙溪水闸(2016.5.30)

水口电排站(摄于2016.06.24)
位于水口涌东出口
接入花地河

菊树泵站(摄于2016.06.24)
位于菊树涌东出口
接入花地河

棉村水闸(摄于2016.06.24)
位于棉竹涌东出口
接入花地河

赤岗泵站(摄于2016.02.18)
位于赤岗涌东出口
接入花地河

赤岗旧水闸(已拆)(摄于2016.02.18)

赤岗拍门(摄于2016.02.18)

赤岗电排站(摄于2016.02.18)

生北涌北水闸(摄于2016.02.18)
位于生北涌北出口
接入赤岗涌

生北涌拍门(摄于2016.02.18)

生北涌泵站(摄于2016.02.18)
位于生北涌南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三支香水道)

生北涌电排站(摄于2016.02.18)

生北涌水闸(摄于2014.10.07)

(摄于2016.02.18)

生南涌水闸(摄于2016.02.18)
位于生南涌南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三支香水道)

生南涌泵站(摄于2016.02.18)

沙尾泵站(摄于2016.03.14)
位于大沙涌南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

三兴围水闸(摄于2016.03.14)
位于三兴围东面
接入大沙涌

猎口涌泵站(摄于2015.05.30)
位于猎口涌南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

海中水闸(2015.03.18)
位于海中小学外

竹脚水闸(摄于2015.05.30)
位于博览园C涌西出口
接入广佛河道
万里书卷(gzwh-wlsj)

F. 芳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大王滘
(大黄滘)大黄滘是指东塱至南?amp;#93;的一条人工河。传说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进军广州时,在珠江受阻,利用原有河汊于一夜之间开筑成一条人工河,沿河道突然绕到唐军背后,攻下了广州。其后还利用此处附近荒洲做刑场,把一批唐朝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押到此处处死,人心大快。
大通寺和“大通烟雨”
宋代广州八大镇之一的大通镇,位于芳村花地,镇内建有一寺,即大通寺。据《南汉书》卷十七列传第十一僧达岸条载:“僧达岸,名志清,姓梁氏,新州人。……一日,渡城河西,阻风,登南岸,爱其地僻,奏请移居。后主为发帑藏,建宝光寺,使驻锡焉。”宋政和六年(1116),由广州经略使觉民题“大通慈应禅院”额后,“大通寺”才因而得名。寺内有一井,同治《番禺县志》卷五记载:“烟雨井在大通寺中,晨熹初散,常袅轻烟,所谓‘大通烟雨’是也。”“大通烟雨”从宋代开始就成为羊城八景之一。大通寺原址在今广州果子食品厂内。
白鹅潭与“鹅潭夜月”
白鹅潭宋代时称为鹅湖。而白鹅潭之名则始自明代,《广东新语》卷四中载:“珠江上流二里,有白鹅潭,水大而深。每大风雨,有白鹅浮出,则船楫坏。丙申五月朔,二白鹅状如小艇,随波下上,时无风雨,舟经此者皆见。……相传黄萧养作乱,船经此潭,白鹅为之先导”。“鹅潭夜月”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
花地黄大仙祠
花地黄大仙祠位于花地大氹尾街,祠始建于清咸丰六至八年间,初时只是一连三搭的平房,对人赠医施药。光绪甲辰年(1904)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倡议重修该祠。重修后的黄大仙祠是一间极为壮观的庙宇。该祠所供神佛为儒、道、释三教合一,故各种不同的信仰者都可到此朝拜,因而香火鼎盛。1912年潘达微先生在此办幼儿院,后日军侵占,将其作为宪兵司令部。1947年重修孤儿院,1952年改为儿童教养院,后为广州包装制品厂,已复建。
车歪炮台
正名大黄滘炮台,坐落芳材东塱大黄滘口,现广州造船厂对出江面,鹤洞大桥的西侧的珠江河畔。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两广总督阮元筹建。该炮台工程浩大,建筑坚固,炮台基础厚约3米,炮位通道墙厚2.1米,垛口高约1.2米,厚0.9米。药局建在海心洲龟岗北岩石下,是贮存弹药仓库,高约5米,直径为8米,墙厚达1.5米。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该炮台曾先后有过抗击英帝国侵略者的光荣历史,是个有纪念意义的古迹,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国教堂
位于冲口街的下芳村。德国教堂是1902~1903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准备在广州起义的秘密据点,该据点是用以秘密筹划军事行动及储藏军用物资之所。在1903年1月25日起义计划暴露后,被两广总督会同德国公使进行调查,抄没了全部军用物资,秘密机关被破坏,且有10多个革命志士被清政府杀害。这次起义是兴中会组织的最后一次武装起义,其功虽不成,其事已轰动全国,震慑了清政府,鼓舞了革命者斗志。
中市谢家祠(南便祠)
这是一间古老祠堂(深三进)。1924年秋天,市郊一区农会在这里成立。该农会是广州市郊成立最早的区一级的农民协会。在农协会成立的同时,农民自卫军也组织起来,大队部设在附近的“北便祠”,成了教工幼儿院;北便祠毁后,已建成民居。
花地罗家祠
东漖北路附近花地中学南校所在的大策直街一直行车,或步行到大策五巷一直走。这里就是近三百多年历史的罗氏宗祠,南宋初广东人从北方南迁首领罗贵后人分支移居所建。近年发现的清代碑文中提到的罗家人,从南宋末年便迁居花地,长期从事花卉培育。历经数百年发展,逐渐成为这里的“花坛盟主”,他们很可能是有据可查的广州最早从事花卉贸易的人。清代晚期祠内有当时芳村地区4所小学堂之一,养正小学堂。古时祠前有旗杆夹,旗杆夹可惜已在破四旧运动时被破坏。从历史照片看,当时很有水乡特色。有河冲一直通向珠江和茶窖,附近老人讲当年可行小船和龙舟。80年代未河冲已被改造成内街道路。
罗家的宗祠,这里却曾是广州园艺业的摇篮,在1958年8月成立了“广州市园艺学校”,成为培养广州园林人才的基地,一直持续到上世纪60年代初才停办。现在宗祠尚存三间两进。
罗家祠是花地现存的三座老祠堂之一(招氏、谢氏、罗氏三大宗祠)。重开后村将祠堂修缮一番,现在基本是恢复原貌,目前是村里的民兵团办公之地。现在祠堂前还有百年大榕树,大榕树下建了街心公园。
毓灵桥
该桥横跨芳村大冲口河上,是一座古老的梁式古桥,建于清代中叶(一说建于明代)。桥名“毓灵”,是取“钟灵毓秀”之意,历史上这里属钟秀乡。桥长25米,宽2.04米,全桥分三段,中间一段主桥长7.06米,其余两段各为6.25米,两头有引桥。整座石桥全由青油麻石构成,石料质地坚硬,结构紧密,造型古朴。80年代区政府曾重修。
聚龙村
聚龙村位于芳村冲口街招村的东北面,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是广州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居建筑群。聚龙村别墅群以水而建,西侧的冲口涌全长约1100米。逢端午节,这里都有热闹的起龙船、扒龙船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争相一睹。且冲口涌上有三座石桥:毓灵桥、聚龙桥和跃龙桥。
五眼桥
该桥坐落在石围塘厚水河(又名秀水河,即今五眼桥河)上,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南海县户部尚书李待问捐资筹建,是芳村区现存古老石桥之一,原名“通福桥”,因其有五道桥孔,俗称“五眼桥”。历史上,五眼桥是广佛大道第一桥,以红米石建造,结构坚固,造型优美,桥石级坡度小,便于轿马上落。该桥现保存完好,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醉观公园
清末,在花地河畔及其交流策溪一带,以昔日羊城八景之一的“大通烟雨”为起点,分布着留芳园、醉观园等八大名园,既经营花木,又供人观赏。民国27年(1938),这些名园遭战火摧残。抗战胜利后,虽有恢复,但园林面貌大不如前。
真光中学旧教学楼建筑群
真光中学旧教学楼建筑群位于广州市真光中学校内,共5座,始建于1918年,主体建筑为“真光堂”(即先在的真光中学图书馆)。

G. 广州清明去哪里玩

1.华南植物园赏花

如今华南植物园中正是禾雀花、杜鹃花盛开之时,她们如同坠落凡间的精灵,每个都携带着小小的翅膀,争奇斗艳,带来满园春色,不得不感叹,这才是春天该有的样子!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杏花村

【公交线路】乘坐64路车到大冲口站下车,前行几步就见到杏花村入口,即有聚龙村指示牌

【地铁线路】坐地铁一号线到花地湾站(B口出),步行约1公里

H. 广州聚龙村在哪里里面有什么好玩的

问题:我很喜欢古村落,听说广州有个聚龙村,里面的建筑很有特色,具体地址在哪里?里面有什么好玩的呢?回答: 聚龙村属于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广清高速、西二环、北二环交汇之外,形成四面被高速公路环绕之势,全村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你在芳村的大冲口公交站下车,然后走进杏花社区,走到河涌边,沿着河涌一直走就到了。 游玩贴士一:观景 聚龙村保留下来的19幢民居中,16、17、18、19号房屋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部结构保存得最为完整。这几幢建筑都是青砖、石、木结构, 入口设腰门、趟栊和厚木板大门,与西关大屋相当类似。屋檐上有精致的灰塑装饰,图案中随着主人的喜好掺杂进西方雕塑的风致。屋内镂空雕花花罩和彩色西洋玻 璃熠熠生辉。 游玩贴士二: 聚龙村前的冲口涌串联芳村其他风景。从冲口涌到珠江口沿途,有梁式石桥毓灵桥,相传过去凡中举人、进士的士子,都乘船经过这里,乡人龙船竞渡也以此为终点,认为此桥有灵气。毓灵桥畔还有清末民初英国人兴建的大冲口油库、中国最早的机械厂“协同和机械厂”。冲口涌两岸,承接珠江边、芳村酒吧街、明辉园。一路游过去,便是一次尽览岭南民俗的文化之旅。 游玩贴士三:美食 聚龙村附近有很多饭店,单是芳村大道东就有粥旺庄、华苑饭店、金浚园食府等,便宜抵吃。在永红土家菜农庄能吃上美味的大头鱼和草鱼,据闻是老板每天从闸坡新鲜运来的,鱼肉特别鲜甜爽口!一条鱼能做四五个菜式:豉汁蒸鱼骨腩、鱼片炒青菜、美极鱼块、鱼茸粥、鱼肠煎蛋、啫啫鱼头煲等。粥旺庄人气也很旺,推荐灌汤鲮鱼球和抵食大包,小店临江而建,能边吃边感受江边细风,相当“写意”。

I. 中国最早柴油机

辛亥革命后,当时提出“实业救国”的号召下,广州的近代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1911年,陈拔廷、陈沛霖、何渭文等多人的广州创办了协同和机器厂,1915年,广州协同和机器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柴油机,扛起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大旗,这也是我国制造的第一台柴油机,当时报纸就曾报道过:协同和的柴油机性能良好,适宜用于浅水客轮。

再到了 1918年,协同和机器厂又研制出160匹马力船用四缸内燃机,是当时非常轰动的的事情,这也让协同和机器厂成了当时华南地区生产动力机最早、最大的工厂。

宏信922后工业创意社区,位于广州荔湾区芳村大道东146号,平时过来玩可以坐地铁到广佛线“沙涌”站,C出口出来后走路约10分钟即可到达。因为珊珊三丫头是在聚龙古村游玩后再到宏信922后工业创意社区,在聚龙古村村口走到对面马路,看到一个充满了“工业建筑”设计感的大门,往内走,再经过一座名为“毓灵桥”的古桥,协同和机器厂的旧的主厂房就在古桥的斜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