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广州市哪个区人口最多
白云区,隶属广东省广州市,东邻增城、萝岗,西界南海,北接花都、从化,南连黄埔、天河、越秀、荔湾等四区,区域面积795.79平方公里,景点有帽峰山、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等。1956年4月25日,正式成立广州市郊区;1987年1月,更名为广州市白云区。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于11月将市辖原33个区调整为28个。其中地处城郊的有三元、沙河、石牌、新洲、沥滘、芳村6个区。
1950年6月,将城西几个区的农村部分合并为西村区,城郊共设7个区。同年7月,市政府成立郊区办事处,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统管城郊7个区的日常行政事务。
1951年8月,经中央内务部同意,将城郊7个区合并为白云、西村、新洲、芳村4个区。这是广州市行政建制中首次出现白云区的名称。此时的白云区辖13个乡、2个镇。
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将黄埔港及原属番禺的长洲上下庄等45个自然村正式划归广州市,成立黄埔区。与此同时,撤销西村区建制。
1954年6月,撤销芳村区建制。1954年10月成立中共广州市郊区委员会,领导市郊白云、黄埔、新洲3个区的党委工作。市郊3个区的农业生产则由市政府农林处领导。
1955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改称广州市人民委员会(简称市人委),并将原市政府农林处改称郊区办事处,属市人委派出机关,对市郊3个区的政府行政工作及农业生产进行督导。
1956年4月25日,市人委决定将白云、黄埔、新洲3个城郊行政区合并,正式成立广州市郊区(简称郊区),同时撤销市人委郊区办事处,成立广州市郊区人民委员会。
1957年12月28日,广东省人委同意将番禺县珠江以北地区划入广州市郊区。同时划入郊区的还有增城县镇龙乡境内的28个自然村。1958年8月,郊区将全区24个乡、1个镇、158个农业社合并为萝岗、东圃、沙河、新洲、鹤洞、三元里、石井、江村、太和、人和、竹料、钟落潭等12个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广东省委决定将佛山地委划归广州市委领导,同时将郊区的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等4个公社并入花县,一度改称广北县,并成立辖10县1市(广北、番顺、中山、三南、从化、惠阳、增龙、博罗、东莞、宝安等10个县及佛山市)的广州地委。郊区余下的三元里等8个公社划为近郊,成立中共广州市近郊党委、广州市近郊人民委员会,并改为县一级机构。
1959年3月,省撤销广州地委建制,市委撤销近郊党委和近郊人委,重新恢复原郊区建制。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4个公社又从花县划归郊区。
1959年4月,南海县盐步、平洲、里水等3个公社部分地区(现芳村的海北、海中、海南、秀水、龙溪及石井的横沙等乡村)也划入广州市郊区。
1960年5月,为了适应当时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广州市调整市区建制,撤销郊区,原郊区分设为江村、黄埔、芳村、良田4个相当于区一级的人民公社。同年7月,4个区级人民公社改为3个区(良田公社并入江村区)。经过调整之后,全市有4个中心行政区:东山、海珠、荔湾、越秀;3个市郊行政区:江村、黄埔、芳村。 1962年5月11日,市决定将芳村、江村、黄埔3个区合并,再次重新成立广州市郊区,并组成郊区区委、郊区人委。
❷ 广州市哪个区的人口最多呢
加上外来人口的话,白云区最多!!!
规划总用地898.03平方公里的白云片区,不仅是面积最大,也是未来人口最多的片区。规划控制2010年人口205万,远期222万,将成为传统气氛与现代生活方式交融的现代城区。以流溪河为生态轴线,白云山-南湖-帽峰山地区为生态绿楔,以广花快速、广清高速、华南北路和北二环高速公路等交通走廊为发展轴线,以城市建设发展区和城市建设协调区为基底,形成以自然山水和道路骨架为主体、交通走廊和发展轴线为脉络的城市空间结构
天河分区规划控制2010年人口155万,远期180万,规划总用地147.77平方公里。将按照“一个核心、两条发展轴、四大板块”布局,即珠江新城和体育中心周边的中央商务区一个核心;北起燕岭向南延伸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和中山大道从东往西的城市功能发展轴;东北居住综合板块、高工新技术产业板块、五山教育科研板块、北部生态板块。
黄埔规划控制2010年人口40万,远期44万。它将积极融入广州东部产业区,以广州本田、广州石化等大型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工业和物流;大沙地是黄埔的行政、商业、文化体育中心;南岗是黄埔的副中心,也是东部产业区的服务中心;龙头山、丹水坑则是黄埔的生态控制区。
海珠分区将建设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广州中心组团南部的信息产业与教育科研基地、商贸中心、生态之岛。它规划控制2010年人口150万,远期145万,规划用地92.25公里。海珠分区将形成“一区两片、绿心蓝脉、四轴四中心”的格局。“一区两片”,即东片为会展商贸、信息及相关产业、生态组团,西片为居住与商业组团;“绿心蓝脉”,指果树保护区、江涌水系;“四轴”,沿轨道交通三号线、四号线、广佛线和八号线(现为二号线)发展轴;“四中心”,琶洲会展商贸中心、东部城市中轴线市级中心、西部旧城中心和南部新客港物流商贸中心。洲头咀—丫髻沙沿江地区,将成为滨水城市特色与形象的展示区,主导功能为休闲娱乐、旅游、商业等。
❸ 广州市发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哪个区人口最多
广州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广州市 11 个区中,白云区成为第一人口大户。
全市 11 个区中,人口超过 300 万人的区有 1 个,为白云区;在 200 万人至 300 万人之间的区有 2 个,分别是番禺区和天河区;在 100 万人至 200 万人之间的区有 6 个,分别是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花都区和增城区;少于 100 万人的区有 2 个,分别是南沙区和从化区。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白云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花都区人口合计占全市人口比重为 64.81%,人口集聚效应明显。
❹ 广州白云区属于什么镇
广州白云区隶属于广州市,不属于哪个镇。
截至2017年,白云区下辖18个街道、4个镇,户籍总人口98.92万人。
白云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城区北部,东邻增城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4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
(4)广州为什么白云区人口最多扩展阅读:
白云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区。辖区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通达,土地资源丰富,市场主体活跃,是广州未来最具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区域之一: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白云区拥有广州市其他五个中心城区两倍之多的土地面积,建设用地规模263平方公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后将达285平方公里),“三旧”用地137平方公里,占广州市“三旧”改造总用地面积的23%,改造提升空间巨大。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目前一批片区规划逐步稳定,随着土地收储力度不断加大,投资载体建设初具规模,将为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提供有力保障,开发潜力巨大。
二是交通便捷通达。航空方面,坐拥空港门户,连通全球五大洲183个城市。公路方面,京珠、广清等多条高快速路和国道省道穿越区内。
铁路方面,广州白云(棠溪)火车站正规划建设,广州(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后将成为广州最大的铁路综合货运枢纽,大朗铁路货运中心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货运站场,已相继开通一系列国内城际班列、中欧班列和南亚班列,形成了连接亚欧非之间铁路贸易往来的重要物流通道。
“十三五”期间,我区还将推进总投资3764亿元的交通项目,包括广州铁路东北货车外绕线、棠溪铁路客运枢纽站等3项铁路设施,11号线等3条地铁线路,穗莞深城际等3条城际轨道,
机场第二高速等4条高快速路,以及空港大道、白云五线等一批主干道路,连接大交通,打通微循环,建立起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完善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产业集聚发展载体丰富。2017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根据辖内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三大区域枢纽”“一心四片”产业布局,明确了“1358”发展战略,形成产业功能明晰的东南西北中“五大功能片区”和“八大产业园区”。
其中重点谋划和打造神山装备制造产业园、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白云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田铁路经济产业园区、机场南临空产业区、均禾产业园、和龙科技创新谷等“八大产业园区”。
“八大产业园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实体经济主体地位及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突出IAB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产业发展方向,
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推进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推动辖区内产业规模集聚,走高端创新发展之路。
❺ 广州人口2020总人数口是多少
截止2021年2月,广州2020年总人数口官网没有报道。2019年广州市常住人口1530.59万人。
数据显示,广州市2019年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3.98万人,出生率14.86‰;自然增长人口9.15万人,自然增长率9.72‰。户籍迁入人口21.05万人,迁出人口4.30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6.75万人。在广州市各区中,白云区常住人口最多,2019年末达到277.96万人。番禺区紧随其后,为182.78万人。而天河区、海珠区等同期末常住人口也超过170万人。在11区中,只有南沙和从化区常住人口低于100万人,分别是79.61万人和64.95万人。
在城镇化率方面,广州常住人口总体水平为86.46%,其中,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和天河区城镇化率为100%,从化最低为45.11%。从户籍人口指标来看,2019年末广州市有953.72万人,城镇化率79.90%。具体来看,越秀区为第一大户籍人口大区,为117.29万人,白云区为108.02万人。
(5)广州为什么白云区人口最多扩展阅读:
广州地区人口组成
广州主要人口是汉族、华侨归侨、外籍人士。据2019年统计少数民族人口71.8万人,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8.8万,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63万人。广州也是华侨集中的全国大都市,2019年末就有近400万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由于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因而近年的外籍人士增多,2019年就有11.8万人的规模。
广州人有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各民系。广府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不注重形式和外表。广州某一酒楼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客家人具有浓重的传统观念思想,崇文轻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潮汕人是海洋文化的族群,充满朝气与活力,头脑灵活,富于冒险性、开创性,民风剽悍,典型的海洋性格。
❻ 广州各区人口数据发布,哪个区的人口最多
5月18日,广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作为一线城市,广州对人口仍保持着极大的吸引力,广州市的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与10年前相比,增加597.58万人,仍是广东省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城市。广州管辖的城市总面积7434.4平方千米,共11个区:1、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2、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此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白云区的人口数量是3742991人,在11个区中人口最多。第二名的是番禺区,为2658397人。
❼ 广州和香港那个城市大
广州。
广州,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90.44万人,城镇人口1287.44万人,城镇化率86.38%。
香港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
(7)广州为什么白云区人口最多扩展阅读
2017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49.84万人
2017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49.84万人,城镇化率为86.14%。市统计局公布2017年广州市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显示,2017年末广州户籍人口897.87万人,城镇化率为79.69%。
据统计,2017年全年广州户籍出生人口20.10万人,出生率22.7‰;死亡人口6.09万人,死亡率6.9‰;自然增长人口14.01万人,自然增长率15.8‰。户籍迁入人口18.06万人,迁出人口4.71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3.35万人。
以常住人口看,白云区人口最多,为257.24万人,第二的番禺区为171.93万人。从化区最少,为64.21万人。越秀区户籍人口最多,为117.82万人,第二多的海珠区有104.03万人,最少的南沙区为41.54万人。
❽ 广州白云区钟落潭街道与增城区新塘镇哪个人口多
广州白云区钟落潭街道人口比增城新塘镇人口要少一点
❾ 广州本地户口有多少人
【法律分析】
广州市统计局发布: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490.44万人,户籍人口为927.69万人,据发布,2018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城镇化率为86.38%。年末户籍人口927.69万人,城镇化率为79.78%;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7.10万人,出生率18.7‰;死亡人口5.23万人,死亡率5.7‰;自然增长人口11.87万人,自然增长率13.0‰。户籍迁入人口22.81万人,迁出人口4.88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7.93万人。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去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上述数据显示,广州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水平。数据显示,广州常住人口最多的区是白云区,为271.43万,其次是番禺区、天河区和海珠区,分别为177.7万、174.66万和169.36万。常住人口最少的是从化区,为64.71万,南沙区稍多,为75.17万。户籍人口方面,最多的是越秀区,为117.79万,其次为海珠区105.59万。户籍人口最少为南沙区43.93万。白云区常住人口虽多,但户籍人口并不是最多,为103.34万。
【法律依据】
《广州市户籍迁入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广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近年来广州市人口发展形势及国家、省相关人口政策新动态,结合广州市现行入户政策实施以来有关情况,由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对《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及配套文件的通知》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完善。
❿ 广州白云区繁华吗
广州白云区繁华,白云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中北部,东邻天河、黄埔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北接花都区、从化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土地面积795.79平方千米。
白云区生产总值2211.8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9.4%,位居全市第四,比上年上升了一个位次;同比增长7.3%,增速高于广州市(6.8%)0.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五。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44.6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735.59亿元,增长7.2%。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4:20.1:78.5,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9%和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