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明德堂书院一年多少钱学费
扩展阅读
上海半成品菜怎么烧 2025-07-22 08:29:39

广州明德堂书院一年多少钱学费

发布时间: 2022-12-09 02:54:20

㈠ 竹静似闻苍玉佩,松寒欲傍绿荷衣 意思是什么

高洁的竹子沉静得似乎听到那碧碧的玉佩的玲珑叮咚声,而傲雪抗寒的松柏啊似乎穿上了碧色的绿荷衣。高雅沉静的绿,志趣高洁的松竹,衬托出书院的墨香。
高鹏年题浙江敷文书院 竹静似闻苍玉佩; 松寒欲傍绿荷衣。

古书院楹联集锦(一)
天作君师;门罗将相。
*湖南天门书院,位于大庸,创建于元大德年间
天经地纬;岳峙渊渟
*李元度题湖南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文以虎变;志在腾云。
*院名失考
文运亨通;昌期际会。
*台湾兴贤书院,位于彰化,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为王者佐;近圣人居。
*广东渭滨书院,位于广州,清代吕氏家族书院
为君子儒;辟野狐禅。
*蔡承植题浙江仁文书院,位于嘉兴,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以文为友;举善为师。
*王龙文题湖南箴言书院,位于益阳,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正谊明道;养士求贤。
*浙江敷文书院,位于杭州,创建于明弘治年间
卢橘夏熟;桂树冬荣。
*广东粤秀书院,位于广州,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圣朝恩额;士林首善。
*金焕丰题韩国武城书院,位于全罗北道泰仁县
吉祥止止;成性存存。
*聂铣敏题四川墨池书院后门,位于成都,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行己有耻;博学于文。
*陈澧题广东玉岩书院,位于番禺,创建于元代
兴诗立诚;贤关圣域。
*台湾兴贤书院
光昭日月;书上中兴。
*浙江五峰书院,位于永康,创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程颂万题湖南岳麓书院二门,位于长沙,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
鸢飞鱼跃;月到风来。
*湖南惜阴书院,位于长沙,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昆山洁玉;桂林一枝。
*山西玉林书院,位于右玉,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依德之行;庸言之谨。
*江苏东林书院依庸堂,位于无锡,原名龟山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年间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
*潘力生题湖南岳麓书院明德堂
所学何事;在志竟成。
*谢长年题陕西华原书院,位于朝邑,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实事求是;空谷传声。
*夏修恕题广东学海堂,位于广州,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空中楼阁;静里干坤。
*李资元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思贤台,位于九江,创建于北宋初年
诗中鼓吹;学内斗山。
*院名失考
经天纬地;正心修身。
*广西经正书院,位于田东,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荆衡秀气;邹鲁遗风。
*湖北两湖书院,位于武昌,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宪章文武;道贯古今。
*台湾萃文书院,位于高雄,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恩在北阙;道接东莱。
*湖南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逢源会委;勇志宏辉。
*刘海粟题江苏绳正书院,位于常州,创建于清代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袁名耀、张中阶题湖南岳麓书院大门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陈澧题江苏钟山书院,位于上元(今南京市城北),创建于清雍正年间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李秀峰题江西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循礼明道;养士尊师。
*邹先成题湖南金鄂书院,位于岳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道崇东鲁;秀毓西山。
*湖南渌江书院
愿闻己过;乐道人善。
*江苏东林书院丽泽堂
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
*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二门,位于惠州,创建于宋宝祐年间
万世纲常第;六经道义门。
*陈仁子题湖南东山书院,位于茶陵,创建于元代
川光初媚日;野气欲沉山。
*张邸尘集唐诗题江西信江书院
夕阳无限好;秀色难为名。
*张邸尘集唐诗题江西信江书院夕秀亭,位于上饶,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云山六时变;深树一楼藏。
*集蒋苕生、袁子才诗题江西信江书院
天开白鹿洞;山抱紫阳关。
*朱资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正学之门
开轩看黄海;扫石倾青尊。
*李申耆题安徽仙源书院,位于黄山
中天光日月;历代感风云。
*黄炳垕题浙江龙山书院,位于余姚,明嘉靖年间王守仁居此讲学,清干隆年间始建书院
文章开窔奥;经训乃菑畲。
*集唐诗题江西信江书院经训堂
文章千古事;明德万年馨。
*湖南文明书院,位于永兴
文章假大块;桃李属春官。
*院名失考
文章阐道德;石宝蕴光辉。
*台湾文石书院,位于澎湖,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斗高天不夜;风满地皆春。
*陈组绶题安徽还古书院德邻祠
以诗书为线;将笔墨为钩。
*胥绳武题江西金鳌书院,位于萍乡,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石栏斜点笔;烟屿隐行舟。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亦乐堂
龙吐氤氲气;泉飞霹雳声。
*袁嘉谟题云南龙泉书院,位于昆明
龙虬奋霄汉;池圃育花苗。
*湖南龙池书院,位于临澧
可闻天际语;宛在岱中行。
*程衷素题安徽还古书院中台阁,位于休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世道今还古;人心欲归仁。
*祝世禄题安徽还古书院
世人争入市;吾道喜开山。
*陈组绶题安徽还古书院祝公祠
耳目不着处;战兢无息时。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位于常熟,初创于元至顺年间,明万历间耿橘重建
至教遗千载;微言播万语。
*台湾道东书院,位于彰化,创建于清咸丰年间
成名繇积善;致用在通经。
*王凯泰题福建致用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此日今还再;当年道果南。
*江苏东林书院大门
此日不得再;所游必有常。
*史致昌题河南彝山书院考棚,位于开封,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竹风醒晚醉;帘月度斜辉。
*江西信江书院
伊洛渊源旧;梁溪俎豆新。
*江苏东林书院道南祠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江西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林表明霁色;人间重晚晴。
*钟某题江西信江书院夕秀亭
林壑西南美;风云天下交。
*刘铭传题合肥肥西书院
事去物无象;神超兴有余。
*张绶组题江苏东坡书院后楼,位于宜兴,创建于明弘治年间
招邀数君子;沉醉万荷花。
*广东广雅书院濂溪祠,位于广州,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明月几时有;孤云独自闲。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问月亭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朱一深题江西凝秀书院,位于新淦(今新干),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位于建阳考亭村,宋绍熙年间朱熹于此讲学,淳祐年间建书院
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香。
*江西白鹿洞书院泮池
诗书资博约;礼教致中和。
*台湾道东书院
经纶涵万物;磊落冠群英。
*院名失考
承千圣道统;正百代儒宗。
*汪嘉树题湖北紫阳书院,位于汉口,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茹澧百派合;太华一峰高。
*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
树老花偏嫩;春融枝亦樛。
*海南琼台书院奎星楼,位于琼山,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草色分危磴;霞明见远山。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青云别墅
养干坤正气;育天下英才。
*麦华三题海南琼台书院奎星楼
举头望明月;把酒问青天。
*张邸尘集唐宋诗词题江西信江书院问月亭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朱熹题江西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湖南石鼓书院二门,位于衡阳,初创于唐元和年间,宋至道年间重建
桂林无杂木;山水有清音。
*刘长佑题广西桂山书院,位于桂林,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晓钟时出寺;高树晚生云。
*集苏轼、李商隐诗题江西上饶信江书院
爱君希道秦;忧国愿年丰。
*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
谈经人入室;问字客停车。
*聂铣敏题四川墨池书院廉泉精舍
烟云连笔墨;星斗焕文章。
*院名失考
眼前皆赤子;头上有青天。
*吴观乐题湖北咸丰蔚文书院
得其门而入;不可阶而升。
*江苏东林书院文庙
斜光照疏雨;散步咏凉天。
*江西信江书院回廊
博士问科地;文公过化乡。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位于南安,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
*明万历皇帝题浙江龙山书院
湖光与天远;山色上楼多。
*陆光祺题浙江崇文书院,位于杭州,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道之将行也;文不在兹乎。
*陈组绶题安徽还古书院
道迷前圣统;朋误远方来。
*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
道迷前圣院;朋误远方来。
*朱熹题江西白鹿洞书院
新学阐欧美;深山生龙蛇。
*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位于慈利,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溪流石作柱;湖影月为潭。
*朱熹题福建石湖书院,位于福鼎,创建于宋庆元年间
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
*朱熹题福建古田蓝田书院
愿闻第一义;为洗千劫非。
*严复,院名失考
瘦黄穿石窍;古蔓绕松身。
*浚县阳明书院,王守仁曾于此讲学,后人乃建书院,名阳明书院
德邻古善卷;山势小桃源。
*吴恭亨题湖南德山书院,位于常德,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潜心希默识;笃力重躬行。
*施璜题安徽还古书院干城祠
鳌峰凌紫府;鸿翼搏青宫。
*湖南嘉禾鳌峰书院
三纲底柱全史;千古成在六经。
*夏力恕题湖北紫阳书院
于此中寻活泼;就如许问源头。
*胥绳武题江西金鳌书院观水堂
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怡情。
*吴光才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
*湖南东山书院,位于湘乡,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劝学莫先乎我;当仁不让于师。
*黄云汉题湖南珠泉书院,位于嘉禾,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以吾从大夫后;有朋自远方来。
*李广文题丽泽书院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赵佑题江西怀玉书院讲堂,位于玉山,创建于宋淳熙年间
倾群言之沥液;濑六艺乞芳润。
*赵佑题江西怀玉书院讲堂
考四海而为巂;纬群龙之所经。
*王闿运题四川尊经书院,位于成都,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有严有翼非有;无声无臭非无。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
我欲乘风归去;谁能喝月倒行。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问月亭
君子能由是路;初学入德之门。
*邬建侯题四川广寒书院,位于射洪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刘继先题陕西华原书院
学以聚,问以辨;古与稽,今与居。
*贵州学古书院,位于贵阳,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冠四民之为士;通三才之为儒。
*姜宪使题河北沧曲书院,位于沧县,创建于清雍正年间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在君国。
*江西东山书院,位于余干,创建于宋淳熙年间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程含章题广东粤秀书院
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
*郑志澄题江西信江书院亦乐亭
道从格物伊始;士当器识居先。
*湖南金鄂书院二门
道以中庸为至;士须器识居先。
*院名失考
德行本,文艺末;师道立,善人多。
*廖春林题四川射洪东山书院内厅
潕水无双福地;黔山第一洞天。
*贵州紫阳书院,位于镇远,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相磋道终同。
*陈荣捷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
一时持论多同异;千载斯文几废存。
*甘京题江西鹅湖书院,位于铅山,创建于宋淳祐年间
一帘风雨王维画;半壁云山杜甫诗。
*汪开颜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泮池
一室简编堆左右;二铭义理证东西。
*李彦章题广西阳明书院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福建古藤书屋,位于福州,创建于清代
一湾河水流新绿;万仞好山依旧青。
*凤渚题湖南岳麓书院
一溪苹藻千秋泽;万点桃花百仞冈。
*湖南桃冈精舍,位于常德,明代理学家蒋信讲学处
二三神千年俎豆;数百士一院栽培。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
二水中分流地回;群山万叠渡江青。
*冯铁华题江西信江书院钟灵台
十哲并跻天地老;四门助教姓名馨。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
十步之内有芳草;广厦所育皆英才。
*姚公骞题江西白鹿洞书院碑廊
几人得入春风坐;千载一游夜雪门。
*李彦章题广西阳明书院,位于武鸣,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三代遗规重庠序;九州奇变说山河。
*熊希龄题湖南求实书院,初名时务学堂,位于长沙,创建于光绪年间
三台奎曜临南越;八座文星拱北辰。
*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奎文阁
三面桥通四面水;一池鱼戏半池莲。
*云南大理书院,位于大理,创建于清代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商鸿逵题湖南岳麓书院赫曦台
五教春秋敷化雨;六经日月丽中天。
*院名失考
万丈光芒迎斗极;四周烟景助文章。
*姜于冈题湖南云山书院仰极台,位于宁乡,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万古鹏峰传圣迹;七闽虎榜破天荒。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
万顷桑田滋黼黻;一溪春水养鱼龙。
*何绍基题四川东山书院
万菊充庭秋富贵;双藤蔓地古烟霞。
*福建古藤书屋
才识奎星真面目;更看沧海大文章。
*赵逢源题台湾奎楼书院,位于台南,创建于清雍正年间。台南蓬壶书院有同样题联
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
*云南秀山书院,位于石屏,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千古余波流圣泽;四周深翠护儒关。
*林俊题江西白鹿洞书院
千秋常见羹墙在;百里重生俎豆光。
*高尔修题浙江瀛山书院四先生祠,位于淳安,创建于宋熙宁年间
千载丹心扶大义;两间正气护皇图。
*雍正题北京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清代皇家书院
门前鸥鹭寻常客;镜里菱荷次第花。
*周而复题山西晋溪书院,位于太原,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已用浮云看富贵;更于何处觅蓬莱。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留诗廊
马帐鳣堂今焕彩;鹅湖鹿洞古流徽。
*戴绍箕题福建诗山书院两廊
天上麒麟原有种;门前桃李自成春。
*湖南天门书院
天工巧夺石遍岭;地力奇花开满枝。
*愚公孙题江西云中书院天工巧夺石
天地之性人为贵;风雨不动安如山。
*元展成题贵州贵山书院
天边月到平台迥;林际花藏曲坞深。
*河北莲池书院,位于保定,创建于清雍正年间
天欲破荒生博士;地因毓哲显文山。
*黄仲鸿题福建诗山书院
天幸楚黄留辙迹;人从洙泗识津梁。
*王化龙题湖北问津书院,位于黄冈,创建于元代
无穷生面青山在;不尽新机活水来。
*闵鉴题浙江瀛山书院豁然处
长夜晓天功在鲁;泰山气象道传邹。
*毛一瓒题浙江瀛山书院四先生祠
不许岳云封古洞;但愿江月认残碑。
*范研云题湖南石鼓书院合江亭
太乙明从金殿下;斗牛光并玉壶悬。
*朱灅题湖北紫阳书院,位于汉口,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五老此间惟独对;孤亭之外有朋来。
*江西白鹿洞书院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朱熹题江西白鹿洞书院
中原士气扬旗鼓;左海文光射斗牛。
*林鸿年题福建正谊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仁者乐山乐以静;圣门观海观其澜。
*吴书农题浙江崇文书院敬修堂
风引江心过枕上;睡余诗味在胸中。
*江西信江书院一榻轩
文无定价惟求是;理得真诠始见精。
*王怀玉题河南彝山书院
文字有神揭星汉;圣贤以道证人天。
*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
文如大历十才子;园在将军第五桥。
*张之洞题广东广雅书院
文章高似翰林院;法度严于按察司。
*桑民悦,院名失考
文能换骨余可法;学到穷源自不疑。
*李彦章集陆游诗题广西西邕书院学文堂。贵州龙冈书院有联"文能换骨余可法;学到寻源自不疑。"
文可润身崇大雅;学能寿世养和平。
*院名失考
文笔插天云作篆;词澜浴日剑成龙。
*院名失考
心源如是水同活;道既在兹山亦文。
*邓一鼎题福建南溪书院活水亭,位于尤溪,创建于南宋嘉溪年间
书不读秦汉以下;意常在山水之间。
*河南百泉书院,位于辉县,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年间重建
平窥海岳千家郭;高拥云霞万岁山。
*祝世禄题安徽还古书院中台阁
可知星象元司令;岂但文章始点头。
*林枝春题福建致用书院文昌阁
龙门物色千寻海;鹿洞文章万里山。
*院名失考
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
*四川陇西书院,亦名青莲书院,位于江油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汪应铨题湖北紫阳书院
旧迹恍留棠舍在;清名终藉酒杯传。
*郑志澄题江西信江书院一杯亭
白云室里吟诗地;光水洲前画卦天。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
句里江山随指顾;城南钟鼓斗清新。
*贵州龙冈书院,位于修文,创建于明正德年间
句里干坤随指顾;斗南钟鼓闹清秋。
*张栻题湖南城南书院,位于长沙,创建于宋代
半亩方塘开一鉴;千年正学集诸儒。
*曹杰然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
主恩先后三持节;臣本烟波一钓徒。
*张之洞题湖北两湖书院
百啭未忘初鸟韵;一枝犹剩晚柑香。
*邵宝题江苏东林书院来复斋
此真净绿唾不可;我实薄才歌奈何。
*阮元题湖南石鼓书院合江亭
岂因果报方行善;不为功名亦读书。
*山东莲峰书院,位于五莲
当年皆浑金璞玉;此地有威凤祥麟。
*施璜题安徽还古书院德邻祠
当窗水草之元字;绕窗松吹律元声。
*吴嘉宾题湖北碧霞书院,位于安陆,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先有薄田给𫗴粥;敢期择地望桑榆。
*陈经题江苏东坡书院飨堂
竹里书声来隔院;松间棋韵静虚窗。
*高鹏年题浙江敷文书院
竹静似闻苍玉佩;松寒欲傍绿荷衣。
*河北莲池书院
传注六经光往圣;主盟千载惟先生。
*纪廷誉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左辅题湖南岳麓书院赫曦台
自抱孤忠悲越石;群推正学接横渠。
*金鉴题湖南船山书院,位于衡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自古干坤为此理;至今山水有余光。
*费宏题江西鹅湖书院
池边小屋低于艇;江上青山峭似诗。
*李彦章题广西西邕书院船斋,位于思恩,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贵州龙冈书院亦有此联
江右乃人才渊薮;鹅湖钟川岳英灵。
*白潢题江西鹅湖书院
字水文山蔼吉士;葭苍露白宛伊人。
*沈作朋题江西白鹭洲书院大门,位于吉安,创建于宋淳祐年间
安能折腰事权贵;岂能低头在草莽。
*四川匡山书院,位于江油
讲帷弦诵知春至;上苑风光度岭来。
*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红杏山房
观化流声垂剑阁;传心懿范仰萝山。
*郑荣美题浙江东明书院拜厅,位于浦江,创建于元代
好古偶疑鹦鹉字;登高常记凤凰诗。
*钟迈宾题广东韩山书院,位于潮州,创建于宋元祐年间
阶联台斗云霄路;座拥图书道义门。
*湖南龙洲书院,位于益阳,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芳躅难湮西汉守;宗风姑舍马卿才。
*顾汝修题四川锦江书院文翁祠,位于成都,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坛上弦歌思孔壁;阶前雪色映程门。
*岳和声题福建共学书院道南翼统祠,位于福州,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两忘琴意与己意;四顾山光接水光。
*河北莲池书院
志由莘渭平时定;道向孔颜乐处寻。
*院名失考
吾人歌咏唱康乐;自古江山说永嘉。
*李石农题浙江中山书院康乐堂,位于永嘉,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吾辈此间堪载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海南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创建于宋代
伴公岂独斜川嗣;醒世应寻春梦婆。
*陈有仕题海南东坡书院
材拟圭璋方特达;文归雅正薄艰深。
*干隆题福建鳌峰书院鉴亭,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别开小径连松路;忽有竹栏在竹间。
*广西西邕书院岚猗诗屋。贵州龙冈书院有联"别开小径连松路;忽有竹栏出竹间。"
员峤方壶同笑语;名山大泽出文章。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亦乐堂
身经亿万百千劫;丘也东西南北人。
*康有为题上海天游书院
坐看吴粤两山色;默契羲文千古心。
*真德秀题福建南浦书院,位于浦城,原为宋儒真德秀读书处,清干隆年间改建为书院
宋学积分三舍法;楚村淹贯九丘书。
*张之洞题湖北两湖书院
识得时活泼泼地;拈到手赤洒洒而。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体圣堂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学道堂
纶音万载文光焕;书院千秋学业兴。
*江苏钟山书院讲堂
苔痕隐隐龙文迹;柏叶嗖嗖鬼哭声。
*陕西商山书院
直节丰功铭后世;良知理学纪先生。
*华文龙题浙江龙山书院前厅
青山本是吾家物;老树不忘天下春。
*谢章铤题福建致用书院十三本梅花书屋
青鞋布袜从此始;湖月林风相与清。
*陆光祺题浙江崇文书院寓斋
雨后岚光入清座;风前树影绿摇窗。
*郑志澄题江西信江书院观善堂
到门不敢题凡鸟;入海终为戴角鱼。
*胥绳武题江西金鳌书院。戴角鱼:鳌,指人才
贤才辅而天下治;师道立则善人多。
*陕西商山书院,位于商州,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味经得隽如甘露;谭艺无欺见古风。
*吴鼒题浙江崇文书院仰山楼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
*张岱年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
往来童冠还知尔;上下鸢鱼共作人。
*岳和声题福建共学书院求我轩
径转暂添新竹柏;水痕犹记旧池塘。
*沈迈士题浙江甬上证人书院
钓游记得童年事;文字重修老退缘。
*李铁梅题天津问津书院,位于天津城内,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鱼恬活水游天上;人憩清亭在鉴中。
*方祖德题浙江瀛山书院得源亭
所愿弦歌闻十室;休夸文字赋三都。
*陈佩韦题福建诗山书院东轩
欣看石室来多士;幸傍宫墙近圣人。
*李承熙题四川锦江书院藏书之室
京国衣冠皆有庆;江山风月足娱情。
*江西西昌书院,位于南昌,创建于清顺治年间
庚戌同生天应运;公文对峙地钟灵。
*杨毓健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
河岳英灵钟此辈;国家元气在斯文。
*四川蓬莱书院
河汾受业多名士;濂洛传心尽大儒。
*院名失考
泻石清泉堪一饮;倚门老树欲千年。
*江西白鹿洞书院
治小用大君子道;顺上和下太守风。
*金焕丰题韩国武城书院
学求正人心自淑;教化行风俗斯美。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
学忆朱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
*湖南岳麓书院百泉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集清杜荀鹤句题湖南岳麓书院吹香亭
诗地宫墙新讲幄;海天邹鲁旧儒风。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两廊
绎志多忘嗟老大;读书有味且从容。
*左宗棠题江苏南菁书院讲堂,位于江阴,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春风化雨恩浩荡;身教名传德崇隆。
*山西修身书院,位于灵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春报南桥川迭翠;花香翰苑野图新。
*朱熹题福建蓝田书院,位于古田,创建于宋代
春来赏雨延秋月;晓起劙桑夜课蚕。
*陈宝琛题福建观文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代,曾设劝课所,讲授树桑养蚕之法
春阳在山极其静;风趣与竹将无同。
*江西信江书院春风亭
春能蕴藉如相识;风入襟怀只自知。
*王温如题江西信江书院春风亭
故作轩窗掩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
*张之洞集朱熹句题广东广雅书院清佳堂
持其志无暴其气;敏于事而慎于言。
*台湾屏东书院,位于屏东,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是英雄铸造之地;为山川灵秀所钟。
*欧阳渐题重庆聚奎书院,位于江津,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尝是昔年辛苦地;旋知独有子云亭。
*聂铣敏题四川墨池书院讲堂
重开阆苑依瀛岛;一道文光射斗牛。
*江西东湖书院,位于南昌,创建于宋嘉定年间
看山四面不安壁;种木十年如树人。
*象山书院
泉清可饮我欲隐;树老如此人何堪。
*李秀峰题江西白鹿洞书院
胜地尚传诗句在;好山合作画图看。
*冯彬蔚题福建诗山书院东轩
须将武备兼文事;敢以贤劳废圣功。
*湖南子龙书院,位于桂阳,创建于明洪武年间
俎豆古今存圣学;瓣香朝暮愧禅门。
*甘京题江西鹅湖书院
既有学规传白鹿;可无泮水浴红鹅。
*费元禄题江西鹅湖书院
活水接来洙泗脉;灵台窥透鸢鱼天。
*纪廷誉题福建南溪书院活水亭
昼永并无人迹混;夜深惟有鸟声啼。
*虞守愚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校经愿学顾千里;佞宋遥分黄一廛。
*广东广雅书院校经堂
埋头尚识为轮意;举目常新破卷心。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经正门
莫使真心堕尘雾;要将热血洗干坤。
*宋教仁题湖南漳江书院,位于桃源,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莞尔札鸡千载后;俨然遗像一祠中。
*金焕丰题韩国武城书院
真学问从五伦起;大文章自六经来。
*院名失考
晓来鉴气连天白;雨后山光满院青。
*方世敏题浙江瀛山书院双桂堂
胸蟠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集张维霖句题湖南岳麓书院时务轩
逢人便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
*达麟兴题湖南珠泉书院
凉风秋水怀君子;明月故山待主人。
*四川匡山书院
酒仙诗佛同千古;月色江声共一楼。
*王温如集句题江西信江书院一榻轩
宸乾辉腾千嶂外;御书香门一楼中。
*江西鹅湖书院御书楼
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
*黄任题福建致用书院大门
能令水石常在眼;任有闲忙不负诗。
*李彦章题广西西邕书院岚猗诗屋
教化行而风俗美;师道立即善人多。
*湖北佷山书院,位于长阳,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汨汨来。
*集清庆玉句题湖南岳麓书院百泉轩
教成子弟龙相似;清到先生鹤不如。
*邬建侯题四川金华书院
聊开禊席临流水;又与风光作主人。
*贵州龙冈书院
硕笔峻嶒钟硕彦;诗山风雨萃诗人。
*黄仲鸿题福建诗山书院两廊
雪堂养浩凝清气;月窟观空静精神。
*朱熹题福建蓝田书院
排闼青山输翠色;当门红树送晴晖。
*杨季鸾题湖南秀峰书院

㈡ 谁知道广州“明德堂”学校怎么样

据读过的孩子家长反馈,存在严重的违背教学心理学的体罚行为,老师从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只有戒尺伺候,对在读的儿童及少年造成的心理创伤极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选择传承传统文化的国学内容也没有错,但一定要睁大眼睛洞察,别被一些不懂教育却借国学之名敛财进而误人子弟的人忽悠!

㈢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的稽山书院

宋代书院。建于府城卧龙山西岗(今府山风雨亭处)。宝元二年至康定元年(1039~1040),范仲淹知越州,于州治创建稽山书院,聘着名学者新昌石待旦主持书院,四方受业者甚众。乾道六年(1170),朱熹司提举浙东常平茶盐事,于此讲学敷政,以倡多士。岁久湮废。明正德间(1506~1521),山阴知县张焕移建故址之西。嘉靖三年(1524)知府南大吉及山阴县令吴瀛拓书院,增建“明德堂”、“尊经阁”。王阳明于此阐述“致良知”之学,并撰《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试八邑诸生,选其优者升于书院,月给廪饩。后为瑞泉精舍。万历七年(1579),奉例毁书院,遂为吴氏所佃,尚书吴兑持之不遽毁。十年,知府萧良干修复,易名“朱文公祠”,又于瑞泉精舍旧址建“仕学所”。清康熙十年(1671),里人虞敬道、柴世盛重修。书院基地9.33亩,学田15.445亩。

㈣ 对联集锦 浙江·书院对联集锦

清溪书院
清溪书院,位于浙江德清。明成化十一年 通判刘永宽创建。清干隆十一年 ,知县李方榕重建。

合天目苕溪诸胜,龙飞凤舞而来,钟育英才宜此地;
承朏明方虎之遗,经术文章相望,续修旧业在群贤。
清代俞樾题清溪书院

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位于浙江衢州府山东。清康熙四十七年 ,知府杨廷望以普润庵改为爱莲书院,集府属五县诸生肄业其中。干隆十年 重修时易名正谊书院。为清代衢州三书院之一。光绪末书院改立衢郡中学堂。

隔院警晨钟,愿诸生而就月将,名下不虚华国运;
望衡瞻夏屋,幸五邑刑轻政简,公余来听读书声。
清代靳迪臣题正谊书院

相圃书院
相圃书院,位于浙江遂昌眠牛山麓。明万历二十三年 汤显祖创建。相圃书院是遂昌最早的官办书院,汤显祖亲自在眠牛山下选了一块地,在城南眠牛山营建书院和射堂,合称“相圃书院”,意寓哺育将相之才,并亲自授课,和诸生一起习射,写了《遂昌相圃射堂记》以记其事。万历三十六年,遂昌士民在相圃书院为汤显祖立生祠,选派画师徐侣云到临川为汤显祖画像。天启四年,汤显祖逝世后第八年,遂昌士民遵提学吴之甲晓谕,在相圃书院重新建祠祭祀汤显祖。崇祯十三年 ,相圃书院因年久租侵于役,管理失常。知县许启洪根据地方文士报告,把被侵占的租田追复。后经年历月,因管理疏虞,租田湮没,书院倾圯,射堂变得蔓草荒烟。

先后两临川,我惭时政疏虞,难媲昔贤褒众口;
古今同邑宰,公独名祠巍焕,尚留遗爱结民心。
清代乐桂荣题汤显祖词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缨溪书院位于浙江象山。原名蓬莱书院。唐大中四年 县令杨宏正建于蓬莱山下栖霞观右。宋嘉定年间县令赵善晋重修,“自宋至明科甲皆出于此”。清干隆十八年(1753)知县尤锡章重建,构学宫5间,中讲堂,旁弦诵所,门庑庖湢俱备,因前有濯缨溪,更名缨水书院。二十三年,邑人邓怀圣捐资重修,又改名“缨溪”,“担簦负笈者踵相接,而弦诵之声,琅琅乎与溪声相续”。干隆《象山县志》有图。之后又多次修建。光绪二十四年知县邵同珩拟将课士子以经史、天算、舆地诸科,后因离任未果。二十九年改为公立始达小学堂。
鼓山书院位于浙江新昌。宋天禧间邑人石待旦建于西郊外鼓山。岁久废。明嘉靖中知府洪珠复建,又圮。清嘉庆十九年知县涂日曜劝邑绅吕保之母陈慕人独捐资建书院于山麓。前立讲堂,后设石先生像座,旁列学宫,共50余间。并拨南明书院田为课士费。光绪二十四年其孙又重修,续捐田至36亩。知县侯琫森《重修鼓山书院碑记》云:“自今以后,子若孙苟师其意而踵而行之,将铢积寸累自数十亩以至数百亩,岁修不患无资,而兹院暨太恭人赫赫之功,且与鼓山同垂不朽矣。”
安定书院位于浙江湖州。宋熙宁五年 知州孙觉为胡安定建祠于州学右。淳祐五年 知州蔡节于报恩坊官地宏扩其制,创屋楹470问,置禾田100亩,礼请饶鲁、蔡沈讲学其中。元至元二十三年 祠院为广化寺僧占据。三十年知州许师可又于城北观德坊创祠50楹。久圮。明宣德初都御史熊概巡抚浙江,即故址重建。天顺元年 参政黄誉改建,二年佥事陈兰修。弘治四年 知府王珣,嘉靖三年巡抚陈凤梧、四十四年巡按庞尚鹏、隆庆五年 知府栗祁先后重修。清康熙五十九年 署知府吴昌祚修并筑室5楹为山长栖息地。干隆二年知府胡承谋捐俸重修,中为明善堂,两庑各5间,东为经义斋,西为浩事斋,延师讲学,命7邑生童肄业其中,给以膏火。咸丰、同治年间,知府王有龄、胡泽沛、邑人高廉道、陆心源,相继重修。历任山长有程若庸、罗纬、陈仲仁、蒋春卿、张羽等。
柯山书院位于浙江西安(今属衢州)。宋大观间里人毛友、郑可简在烂柯山右梅岩筑室读书。后其子隐居不仕,研读经籍,取名梅岩精舍。朱熹曾到此讲学。淳祐六年(1246)知州杨彦瞻立为书院。嗣后,知州游钧延请徐霖为主讲,四方士人群集。景定三年(1262)知州谢奕中复请孔子五十世孙孔元龙为山长。不久毁于兵火。宋末徐天俊任山长,重建庙祠斋庑。元马端临尝为山长。
包山书院位于浙江开化。宋乾道末汪观国退仕居里,于马金村西包山之麓造屋数间作学馆,课读子弟,称逍遥堂。聘吕祖谦主教席,汪观国两子汪湜、汪泓从其学。朱熹曾途经吕祖谦讲学之地包山,为学馆题名“听雨轩”。鹅湖之会后,朱熹、陆九渊等人均转道包山,论道讲学,一时名闻遐迩。绍定六年前后,湜、泓相继退仕归乡,重振学馆,并立朱熹、吕祖谦祠位,早晚奉祀。景炎元年 汪泓之孙汪继荣以进士任职朝中,经奏请,宋端宗赵昰亲赐“包山书院”字额,至此,书院正式定名。设山长主之,各方来学者数百人,文风大振。元代几经修葺,弦歌不断。明天启间废。清康熙十七年汪氏后裔汪公毅、汪元秋重建。规模宏大:前厅门楼高耸,上有“包山书院”四字并圣旨一方;中为明伦堂,左院题名“景贤乡秀”;右院题名“绳武育才”;后为先贤名院,立朱熹、吕祖谦祠位、先贤牌位;最后为听雨轩,作休息宴饮之所。
逸平书院位于浙江江山。原名南塘书院。南宋绍兴初儒士徐存(字逸平)建于南塘。朱熹曾多次往访,一起探讨理学。明正德十五年 知县吴仲迁至城西骑石山麓,改名“逸平”。嘉靖二十二年 知县黄纶捐资重修。隆庆间知县邵仲禄再次重修,易名正学书院。万历四十一年监生郑朝焕、程德芳、徐世皋、郑之阶、徐廷观等重建。清干隆六十年 )教谕应芝晖、训导蔡英重建徐逸平先生祠,并扩建书院,造屋14楹,中为讲堂,左右为学舍,后有一岩洞,宽数丈,深二仞,内有清泉,诸生课业之暇可游憩其间。咸丰十年 毁于兵。
稽山书院位于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宋代朱熹为浙东提举时常讲学于县城卧龙山西岗。后马天骥建祠祀之,吴革复请为稽山书院。元至正年间,廉访副使王侯复增葺。岁久堙废。明正德年间,知县张焕发重建。嘉靖三年,知府南大吉增建明德堂、尊经阁、瑞泉精舍,试八邑诸生,选其优者升于书院,稽山遂成浙中王门重镇。万历七年 奉例毁书院。十年,知府萧良榦修复,立朱文公祠,大集越中诸儒会讲院中,又订立《会约》,反对虚谈,提倡实学,实有别于流入空疏之王学末流者。又即瑞泉精舍址建一堂,题曰“仕学所”。清康熙十年,里人虞敬道、柴世盛重建。其后兴学不断。
明善书院位于浙江松阳。宋淳熙九年 朱熹为浙东提举,曾到县西讲学。咸淳间 邑人叶再遇建书院以祀朱熹。后废。清干隆十五年知县陈朝栋重建于城东。将原存学田及废寺田拨入作膏火之资。咸丰八年 、十一年两次遭兵毁。同治六年 知县徐葆清购城北天后宫之东叶姓房屋再次改建,较原址尤为宽敞。
独峰书院位于浙江缙云。宋淳熙九年 朱熹到县东仙都,爱其山水似武夷,曾留居讲学。嘉定中邑人叶嗣昌于仙都山独峰前建书院。咸淳七年 邑人潜说友即旧址广而新之。明洪武间废。清同治十二年(1873)南乡士绅捐资重建。
清献书院位于浙江西安(今属衢州)。北宋名臣赵抃故居。咸淳间知州陈蒙于拱辰门外立书院,因赵抃去世后谥号清献,故名。陈士贞曾为山长。明天顺三年参议高崇、知府唐瑜重建。成化间 知府李汝嘉增修之。弘治十二年 知府沈杰立祠主祭,又命知县戴礼于正堂东西各添屋3楹为斋沐所,建爱直亭于堂后竹林中。毁于明末。
美化书院位于浙江缙云。宋淳熙间朱熹曾至县东之美化乡讲学。嘉熙间知县陈大猷、县尉陈实建书院。元初毁。元贞二年 山长陈天益重修,建先贤祠及门阙庙庑,并置田为膏火之资,大德元年县尹翟某重建讲堂。
二戴书院位于浙江嵊县(今嵊州)。旧为晋代戴逵(字安道)、戴颙(字仲若)父子读书处,宋时建为戴溪亭。元至元十七年 ,县尹汪庭改为雪溪精舍。元贞二年 ,浙东佥事完颜真、县尹余洪改名二戴书院,祀二戴,集诸生肄业其间。至正五年,县尹冷瓒重修。二十年毁于兵火。后几度兴废。清同治年间,知县严思忠倡议移建别处,至光绪初年,知县陈国香始捐资落成。光绪二十六年 ,蔡元培曾兼任院长。二十九年,邑人郑锡生、王丙枢等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泳泽书院位于浙江上虞。元至正间建于西溪湖东。因朱熹讲学于此而立祠祀之。有仪门、礼殿、祠宇、讲堂、斋舍、厨厕等,置湖田1100余亩,岁入供春秋祭祀、师生之廪食。岁久湖湮废,书院亦倾圮。明万历十二年 知县朱维藩复西溪湖,并复朱文公祠、泳泽书院于湖滨,建丽泽堂、祠所,置朱熹像于其中。另建有厢房、仪门。榜曰“史公祠”,前石坊题曰“泳泽书院”。再前为来学桥,春秋祭祀。后因主事者不得其人,书院、祠宇颓废。
仁山书院位于浙江龙泉。明正德十五
五云书院位于浙江缙云。明嘉靖四年 知县方润建,中为朱子祠。因朱熹曾到仙都讲学,时邑人陈邦衡、陈邦钥等师尊之,后邑内建有独峰书院、美化书院祀之,但年久均废,故立此书院继祀。后改按察分司行署。久废。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霍维腾重建朱子祠,设义塾。雍正四年(1726)知县戴世禄创前厅3间,讲堂3间、东西学舍各5间,祀朱熹,以陈邦衡、陈邦钥配祀。干隆间多次修葺。道光八年邑人吕锡熊重建。咸丰间遭兵毁。后吕锡熊子侄等再次重修。
衢麓讲舍位于浙江西安(今属衢州)。明嘉靖十七年知府李遂建于龟山之麓讲舍街。李遂字克斋,故又名克斋讲舍。中为教思堂,堂后是四贤祠,祀朱熹、吕祖谦、张栻、王阳明。前为归仁堂,外为墨池,立有讲会。四十三年知府郑伯兴、同知薛应元、通判夏宝重修。邹守益、陈九川、钱德洪、王畿、王玑等曾会讲于此。
证人书院位于浙江会稽(今属绍兴)。明嘉靖间为“古小学”,祀尹和靖,岁久倾圮。王守仁之学,在浙江一传为王畿,再传为周汝登、陶望龄,三传为陶奭龄,渐近于禅。刘宗周为挽此颓风,救正王学末流之弊,遂就古小学址建讲堂5楹,额曰“证人书院”,率弟子讲学于此。以“诚敬”、“慎独”为讲学宗旨,从游者甚众。名士黄宗羲、王业洵、王毓蓍等40余人均出此门。明宦官魏忠贤下令尽毁天下书院,修建工程未半而停止。崇祯四年 知府黄公修成,前后历时17年。清康熙七年 黄宗羲复举书院讲经会,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不读,但从事于游谈。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又谓“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读书多而不求于心,则又为伪儒矣”。从之讲学者数百人。五十九年知府俞卿与知县张我观改书院为会稽义学。后废。干隆五十一年知县朱仆麟重修。五十三年知县余名暨又重修,题曰“稽山书院”。
宗传书院位于浙江嵊县(今嵊州)。明万历二十九年周汝登建于鹿山。构舍15间及海云庵,名“海门”。门人山阴知县余懋孳又额曰“宗传”,会稽陶望龄额曰“事斯”。后圮。清康熙三年门人吴天璿、孙周捷重建。又圮。干隆四年 裔孙将其地出售。六年知县李以琰捐俸赎之。光绪三十二年 改办私立事斯高等小学堂。
蕺山书院位于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原名蕺里书院。明崇祯四年(1631)刘宗周于绍兴府山阴县蕺山戒珠寺建书院讲学,从学者200余人。后为优人所据,祀唐明皇,曰“老朗庙”。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府俞卿召梨园捐俸50金购之,并檄令移置原像于他处,随又修葺旧宇为后堂,增造前堂、外轩、两庑,共14楹,落成告奠,重题额曰“蕺山书院”。全祖望、齐如南、孙人龙等曾先后任主讲。院舍南向临街,有头门、左右耳房,诏山径屈曲而上。干隆间知府张廷柱以仪门内迤东余地为生童读书之所,构屋18间。再上稍东为菉竹亭,亭西为二门,门内为厅,自厅南折而西有门一重,门左为吏胥书写之所,门内南向堂5楹,额曰“刘念台先生讲堂”。菉竹亭稍北历级而上有门,题曰“证人讲舍”。再上有楼3楹,额曰“清晖”,楼西侧为“来英阁”,以奉奎宿,后圮。正中独院祠3间,祀刘宗周。干隆五十年 )邑人陆凯在废址构堂3楹,移戒珠寺前右军塑像奉于中楹,左为名宦,右为乡贤。
雅峰书院位于浙江景宁(今属云和)。即雅峰讲舍,又名鹤溪讲堂。清雍正七年知县汪士璜建于石印山后。有讲堂5楹,学舍20间。后圮。干隆三十八年知县张九华购民地改建,易名“指南”。大门内有左右书房各3间,二门内左右书楼各3间,讲堂3楹,退室5楹,书房6间,古桂树旁建柱香亭,周围以墙。道光三十年因迁建学宫,移奎文阁下书院内,知县邢吉甫重建讲堂。同治元年 被毁。同治三年知县徐炽烈、张鸿修葺、改建。同治八年知县周杰兼主讲席,每月朔望课士,捐廉奖励。
文溪书院位于浙江江山。原名涵香书院。清干隆二年(1737)知县宋云会建于县学西。有讲堂3楹,书室8间。二十八年(1763)知县雷士佺见求学者甚众,于院西侧扩建,前为大门,中为讲堂,左为山亭,右为岸舫,后为讲楼,前后左右肄业书室共32间,四周树木成荫,绕以回廊。改名“文溪”。道光二十一年 )毁于火。二十八年(1848)知县李玉典、教谕蔡炳勋、训导宋文鉴重建,于讲堂、讲舍外,两廊添设考棚,兼作课士之所。咸丰九年 因衢州府校士馆毁,邑人集资增建房屋30余间,暂作试馆,补行戊午科试。同治七年 遇暴风雨,多有毁损。次年知县王景彝重修。
南明书院位于浙江新昌。清干隆十七年 知县曹鎜与阖邑绅士售城西通会门内两云庵基捐建。立讲堂、敬业堂、冰壶堂、凌云阁等20余间。捐田300余亩,延科甲名师议立规条,设绅士4人董其事,3年一换。后又重订章程,必期无弊。嘉庆七年 知县朱品镐设董事经理其事。咸丰十一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爱山书院位于浙江湖州。清干隆十九年(1754)知府李堂就通判署废址建。设笃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五堂。因院址在爱山台下,遂名。后以肄业者日盛,复建邻碧楼上下10间,前两翼为明经、治事两斋6间及耳房等屋,教学循宋代胡瑗经义、治事分斋教学遗法,并详订学约,规定:肄业者额定30名,每生员膏火费日给银4分,如在肄业,准其领取;如出入无常及外馆者,停发。每月会课,生贡一概收录,童生必府县考列10名内者方准附课,考列前茅者,捐给纸笔,以示奖励。课艺中有清真雅正者,经掌院选定发匠登梓,自行出资;如无力者,动项代刻板贮遗爱堂以备汇介成集。肄业生员中有中式者,于讲堂两旁悬匾题名;童生入泮者,各于书院前种树一株,以志不忘。道光二十九年知府晏端书、同治初郡人沈丙莹等几次重修。后废。
辅仁书院位于浙江嵊县(今嵊州)。清干隆五十三年知县唐仁埴倡建于三十六都大仁寺东。构讲堂、书舍40楹,拨寺田100亩,为延师修脯之资。后又拨田80亩,供会试路费。咸丰四年(1854)举人钱锦山等捐资重修。举人钱莲峰主书院讲习,邀各都绅士以倡捐修寺庙余资修书院,经数寒暑而告竣。1907年改为乡立高等小学堂。
剡山书院位于浙江嵊县(今嵊州)。清干隆五十八年,监生支本、贡生支金捐建于县学棂星门右。共50余楹,规模较大。复捐岁脩田20余亩。道光六年,又添建院舍13楹。咸丰十一年(1861),因火而圮。同治二年,俊辉、俊生重修,费资千金。光绪二十六年,正月蔡元培任院长,拟《剡山二戴二书院学约》,后又颁《告嵊县剡山书院诸生书》,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讲课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为书院改学堂打下了基础。三十一年,改为私立剡山高等小学堂。
经正书院位于浙江上虞。清道光十二年)知县杨溯洢、教谕徐廷銮首倡捐廉暨阖邑绅民捐资建于县城东隅。大门额曰“经正书院”,仪门额曰“丽泽试院”,建考棚38间,为岁科童子就试所;又进为讲堂,后为正楼,设文昌阁、书舍,庖湢俱备。有田665.1亩、地1750.1亩、池1.4亩、山200亩。凡主讲束修住斋饩廪,皆拟有条规;绅士公同议举纯正首事4人,每年十二月初一开列,送县签点2人,责成管理次年收支钱文之事,逐年更换接办,以杜久踞侵蚀之弊,由县发给盖印收钱总簿1本,将各当商生息钱、各佃户租田钱数载于簿首;每年正月礼房立四柱簿2本,盖印交首事领回,出入登记清楚,每月散膏火后送县过朱,一存县署,一存首事,以凭内外查对;该首事于年终将通年收支存剩数目汇册禀县查考,至次年正月初十以前即将印簿及支销四柱簿交与下班首事接管,该新首事务将旧首事帐目逐款会算明白,方许将上年用钱总数填入总印簿之内,将上年四柱簿交县,更领新簿,如有侵亏廪官究追,隐一贴九,并将侵亏劣迹示书院,不准再列名单签点。
蓬山书院位于浙江定海(今属岱山)。原名劝善仙馆。清同治元年(1862)遂安贡生洪自含与多先生邬兆权等建于房山麓。后嫌仙馆之名不雅驯,遂改名蓬山书院。有明楼5楹,奎星阁1座,文昌阁大殿5楹、香山祠1座。以劝善为宗旨,兼课文艺。公推邬兆权为山长。每月朔望两课,以制艺一,试帖一。邬故后,由岑港巡检司呈请定海厅同知命题阅卷,生员分超、特、一三等,童生分上、中、次三等。生员第一名奖制钱1000文,童生第一名奖制钱800文,次递减。得奖者限于前5名及8名而止。光绪十一年于院后增设“同文塾”,由督收局委员翟国栋捐资创建,计塾舍5间,山长房2间、辅文阁1座、庖厨3间。每月增加上、下弦两课,延聘山长,增加膏火,视前倍之。且生员前30名,童生前20名均给予奖励。又以各隩分设义塾10馆,延请诸生为教师,俾贫苦子弟皆得就近入塾,每馆额定20名,不取分文,其始设之时且每节奖给学生纸笔钱每名200文。于是文风蒸蒸日上。山长由督收局委员订约聘请,遥良讲席,并不到院。翰林院编修吴庆坻、陆懋勋等曾被聘为山长。三十一年考课停止,改设蓬山国民学校兼高等小学校,各村之义塾亦改为/国/民/学校。

㈤ 书院对联书院行业联对联大全

‍古今书院名联层出不穷,现将部分摘录与君共赏:(以下不按顺序)

北京书院对联
上联:千载丹心扶大义
下联:两间正气护皇图
——雍正题北京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清代皇家书院

上联:宝案凝香,图书陈道法
下联:仙台丽景,晴雨验耕桑

——干隆题北京汇芳书院涵远斋

上海书院对联
上联:身经亿万百千劫
下联:丘也东西南北人
——康有为题上海西郊愚园天游书院
上联:儒术岂虚谈,水利成书,功在三江宜血食
下联:经师偏晚达,篇家定论,狂如七子也心降

——林则徐题震川书院

重庆书院对联

上联: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
下联: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邓鹤丹题重庆聚奎书院

上联:师范岂定谈,本经师为人师,济济一堂,春风入座
下联:学成归实用,由中学兼西学,皇皇大典,夏屋储才

——张允武题重庆鹿山书院,位于彭水,创建于清代

上联:诗画满墙,墨客荟萃
下联:书山无顶,曲径幽深

——重庆五云书院,又名鹿鸣书院、凌云书院,位于丰都,创建于明弘治年间

上联:化雨无私,忆往岁踏雪过来,曾话春风一席
下联: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毋忘灯火三更

——陶澍题重庆摩云书院,位于彭水,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香港书院对联
上联:奥海被鸿猷,萃一姓以报功,虔恭罔懈
下联:锦田歌乐土,际中天而献寿,历久弥劳

——香港周王二公书院,位于新界,创建于康熙年间

上联:远心潜志,修齐治国平天下
下联:东南尽美,文物衣冠出杏坛

——香港远东书院

台湾书院对联
上联:文运亨通
下联:昌期际会

——台湾兴贤书院,位于彰化,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上联:兴诗立诚
下联:贤关圣域

——台湾兴贤书院

上联:宪章文武
下联:道贯古今

——台湾萃文书院,位于高雄,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上联:文章阐道德
下联:石宝蕴光辉

——台湾文石书院,位于澎湖,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上联:至教遗千载
下联:微言播万语

——台湾道东书院,位于彰化,创建于清咸丰年间

上联:蓝本于清,人才可染
下联:田宜乎力,孝弟同科

——台湾蓝田书院

上联:振采扬花,香飘翰苑
下联:文光德曜,照彻天垣

——台湾振文书院,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美国书院对联
上联:至圣孰能名,由义居仁,一脉儒风扬彼美
下联:华侨尤爱国,熟诗乐礼,千秋书院起人文

——伏嘉谟题美国孔子书院,全称为美洲孔子学院,近年由居美华侨公建

韩国书院对联
上联:文艺时习,诗书礼乐
下联:德业日新,孝悌忠和

——金焕丰题韩国武城书院,位于全罗北道泰仁县
上联:慎思笃行,伦理自明
下联:依仁游艺,德业日新

——宋钟哲题韩国武城书院讲修斋
浙江书院对联

上联:智水消心火
下联:仁风扫世尘

——明万历皇帝题浙江龙山书院

上联:儒以道得民,此官不贱
下联:学而优则仕,如日之升

——浙江钱塘书院,位于杭州

上联:观象泽风,先圣犹虞大过
下联:玩图河洛,后贤庶省微言

——程兆选题浙江五峰书院易学斋

上联:光昭日月
下联:书上中兴

——浙江五峰书院,位于永康,创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
广东书院对联
上联:为王者佐
下联:近圣人居

——-广东渭滨书院,位于广州,清代吕氏家族书院
上联:卢橘夏熟
下联:桂树冬荣

——广东粤秀书院,位于广州,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上联:行己有耻
下联:博学于文

——陈澧题广东玉岩书院,位于番禺,创建于元代
上联:实事求是
下联:空谷传声

——夏修恕题广东学海堂,位于广州,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上联:人文古邹鲁
下联:山水小蓬瀛

——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二门,位于惠州,创建于宋宝祐年间
上联:招邀数君子
下联:沉醉万荷花

——广东广雅书院濂溪祠,位于广州,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上联:读书志在圣贤
下联:为官心存君国

——程含章题广东粤秀书院
上联:三台奎曜临南越
下联:八座文星拱北辰

——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奎文阁

广西书院对联
上联:经天纬地
下联:正心修身

——广西经正书院,位于田东,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上联:桂林无杂木
下联:山水有清音

——刘长佑题广西桂山书院,位于桂林,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上联:瘦黄穿石窍
下联:古蔓绕松身

——浚县阳明书院,王守仁曾于此讲学,后人乃建书院,名阳明书院
上联:几人得入春风坐
下联:千载一游夜雪门

——李彦章题广西阳明书院,位于武鸣,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上联:一室简编堆左右
下联:二铭义理证东西

——李彦章题广西阳明书院
上联:文能换骨余可法
下联:学到穷源自不疑

——李彦章集陆游诗题广西西邕书院学文堂

贵州书院对联
上联:学以聚,问以辨
下联:古与稽,今与居

——贵州学古书院,位于贵阳,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上联:潕水无双福地
下联:黔山第一洞天

——贵州紫阳书院,位于镇远,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上联:天地之性人为贵
下联:风雨不动安如山

——元展成题贵州贵山书院
上联:句里江山随指顾
下联:城南钟鼓斗清新

——贵州龙冈书院,位于修文,创建于明正德年间
上联:有威可畏,有仪可象
下联: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贵州龙冈书院

甘肃书院对联
上联:不足供大雅留连,插架图书犹恨少
下联:最难得高人来往,登门杖履敢嫌多
——刘尔炘题甘肃五泉书院,位于兰州,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上联:胸前排数十百里云山,图画天开,好趁闲情临稿去
下联:眼底是几千万人城郭,英贤日出,共邀同志看书来
——刘尔炘题甘肃五泉书院
上联:云阶月路引人来,乐水志在水,乐山志在山,随处襟怀随处畅
下联:学海书城延客入,见仁谓之仁,见智谓之智,自家门径自家求
——刘尔炘题甘肃五泉书院
海南书院对联
上联:树老花偏嫩
下联:春融枝亦樛

——海南琼台书院奎星楼,位于琼山,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上联:养干坤正气
下联:育天下英才

——麦华三题海南琼台书院奎星楼
上联:片藻蛟龙,铜鼓教传石鼓
下联:梧桐凤凰,玉阳人拟朝阳

——王宏诲题海南玉阳书院
上联:笠屐三年,化开耳郡
下联:风骚一代,孰与眉山

——源山题海南东坡书院

河北书院对联
上联:冠四民之为士
下联:通三才之为儒

——姜宪使题河北沧曲书院,位于沧县,创建于清雍正年间
上联:天边月到平台迥
下联:林际花藏曲坞深

——河北莲池书院,位于保定,创建于清雍正年间
上联:竹静似闻苍玉佩
下联:松寒欲傍绿荷衣

——河北莲池书院
上联:统绪继横渠,雅化渐于山海
下联:导源承泗水,英才擢自门墙

——吴士鸿题河北海阳书院,位于滦县,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上联:堂开绿野,园辟华林,俯仰千秋留胜迹
下联:地接琅环,山邻宛委,师承百世起人文

——河北莲池书院
河南书院对联
上联:此日不得再
下联:所游必有常

——史致昌题河南彝山书院考棚,位于开封,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上联:近北阙之辉光,人占星聚
下联:焕中州之文物,岁纪河清

——史致昌题河南彝山书院奎星阁
上联:文无定价惟求是
下联:理得真诠始见精

——王怀玉题河南彝山书院
上联:书不读秦汉以下
下联:意常在山水之间

——河南百泉书院,位于辉县,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年间重建
上联:九转金丹,虚夸妙药求方士
下联:程门立雪,还似菁莪育俊英

——河南嵩阳书院立雪堂

黑龙江书院对联
上联:畴为责尽父师,此日桃李成荫,化雨涵濡东徼远
下联:谁其诲我子弟,异时弦歌在耳,改风怀想北楼高

——山长何某题黑龙江菁化书院,位于宾县,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湖北书院对联
上联:荆衡秀气
下联:邹鲁遗风

——湖北两湖书院,位于武昌,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上联:承千圣道统
下联:正百代儒宗

——汪嘉树题湖北紫阳书院,位于汉口,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上联:眼前皆赤子
下联:头上有青天

——吴观乐题湖北咸丰蔚文书院
上联:三纲底柱全史
下联:千古成在六经

——夏力恕题湖北紫阳书院
上联:天幸楚黄留辙迹
下联:人从洙泗识津梁

——王化龙题湖北问津书院,位于黄冈,创建于元代
上联:太乙明从金殿下
下联:斗牛光并玉壶悬

——朱灅题湖北紫阳书院,位于汉口,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湖南书院对联
上联:天作君师
下联:门罗将相

——湖南天门书院,位于大庸,创建于元大德年间
上联:天经地纬
下联:岳峙渊渟

——李元度题湖南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上联:以文为友
下联:举善为师

——王龙文题湖南箴言书院,位于益阳,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上联:纳于大麓
下联:藏之名山

——程颂万题湖南岳麓书院二门,位于长沙,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
上联:鸢飞鱼跃
下联:月到风来

——湖南惜阴书院,位于长沙,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上联:金声玉振
下联:虎跃龙腾

——潘力生题湖南岳麓书院明德堂
上联:恩在北阙
下联:道接东莱

——湖南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上联:惟楚有材
下联:于斯为盛

——袁名耀、张中阶题湖南岳麓书院大门
上联:循礼明道
下联:养士尊师

——邹先成题湖南金鄂书院,位于岳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上联:修名千佛上
下联:至味五经中

——湖南石鼓书院二门,位于衡阳,初创于唐元和年间,宋至道年间重建

江苏书院对联
上联:依德之行
下联:庸言之谨

——江苏东林书院依庸堂,位于无锡,原名龟山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年间
上联:逢源会委
下联:勇志宏辉

——刘海粟题江苏绳正书院,位于常州,创建于清代
上联:博学于文
下联:行己有耻

——陈澧题江苏钟山书院,位于上元(今南京市城北),创建于清雍正年间
上联:愿闻己过
下联:乐道人善

——江苏东林书院丽泽堂
上联:耳目不着处
下联:战兢无息时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位于常熟,初创于元至顺年间,明万历间耿橘重建
上联:此日今还再
下联:当年道果南

——江苏东林书院大门

江西书院对联
上联:空中楼阁
下联:静里干坤

——李资元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思贤台,位于九江,创建于北宋初年
上联:傍百年树
下联:读万卷书

——李秀峰题江西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上联:川光初媚日
下联:野气欲沉山

——张邸尘集唐诗题江西信江书院
上联:夕阳无限好
下联:秀色难为名

——张邸尘集唐诗题江西信江书院夕秀亭,位于上饶,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上联:云山六时变
下联:深树一楼藏

——集蒋苕生、袁子才诗题江西信江书院
上联:天开白鹿洞
下联:山抱紫阳关

——朱资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正学之门
上联:文章开窔奥
下联:经训乃菑畲

——集唐诗题江西信江书院经训堂
上联:以诗书为线
下联:将笔墨为钩

——胥绳武题江西金鳌书院,位于萍乡,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上联:石栏斜点笔
下联:烟屿隐行舟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亦乐堂
上联:竹风醒晚醉
下联:帘月度斜辉

——江西信江书院
上联:雨过琴书润
下联:风来翰墨香

——江西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上联:林表明霁色
下联:人间重晚晴

——钟某题江西信江书院夕秀亭
上联:明月几时有
下联:孤云独自闲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问月亭
上联:明月双溪水
下联:清风八咏楼

——朱一深题江西凝秀书院,位于新淦(今新干),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上联:诗写梅花月
下联:茶烹谷雨香

——江西白鹿洞书院泮池
上联:草色分危磴
下联:霞明见远山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青云别墅
上联:举头望明月
下联:把酒问青天

——张邸尘集唐宋诗词题江西信江书院问月亭

辽宁书院对联
上联:地近圣居,洙泗宫墙瞻数仞
下联:基开王迹,镐丰钟鼓振千年

——蒋祥墀题沈阳书院,位于沈阳,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福建书院对联
上联:诚意在心,阐邹鲁之实学
下联: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

——康熙题福建考亭书院集成殿
上联:成名繇积善
下联:致用在通经

——王凯泰题福建致用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上联:佩韦遵考训
下联:晦木谨师传

——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位于建阳考亭村,宋绍熙年间朱熹于此讲学,淳祐年间建书院
上联:爱君希道秦
下联:忧国愿年丰

——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
上联:博士问科地
下联:文公过化乡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位于南安,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上联:道迷前圣统
下联:朋误远方来

——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

上联:人须于剩复后见天地心
下联:我岂若畎亩中乐尧舜道

——黄道周题福建文明书院,位于漳浦,创建于明代

内蒙古书院对联
上联:盛世本同文,合左云右玉封疆,息马投戈,沙漠寖成邹鲁俗
下联:将军不好武,萃黑水白山俊彦,敦诗说理,边关长此诵弦声

——薛时雨题内蒙古长白书院,位于呼和浩特,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山东书院对联
上联:岂因果报方行善
下联:不为功名亦读书

——山东莲峰书院,位于五莲
上联:对一碧渊潭,便欲澄清及民物
下联:看百年乔木,须知盘错等冰霜

——山东珠泉精舍,位于济南
上联:乔木自知春,不须问宋榆明槐,绕屋扶疏皆入画
下联:文波诚打桨,且薄采红荷绿藻,流客与欲忘归期

——山东珠泉精舍

山西书院对联
上联:昆山洁玉
下联:桂林一枝

——山西玉林书院,位于右玉,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上联:门前鸥鹭寻常客
下联:镜里菱荷次第花

——周而复题山西晋溪书院,位于太原,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上联:遵道而行,学者必以规矩
下联:诲人不倦,焕乎其有文章

——山西锦屏书院,创建于清咸丰年间

四川书院对联
上联:吉祥止止
下联:成性存存

——聂铣敏题四川墨池书院后门,位于成都,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上联:谈经人入室
下联:问字客停车

——聂铣敏题四川墨池书院廉泉精舍
上联:考四海而为巂
下联:纬群龙之所经

——王闿运题四川尊经书院,位于成都,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上联:君子能由是路
下联:初学入德之门

——邬建侯题四川广寒书院,位于射洪
上联:德行本,文艺末
下联:师道立,善人多

——廖春林题四川射洪东山书院内厅

陕西书院对联
上联:所学何事
下联:在志竟成

——谢长年题陕西华原书院,位于朝邑,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上联:苦心人天不负
下联:有志者事竟成

——刘继先题陕西华原书院
上联:锦缋括羽,瑰宝毕至
下联: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陕西嵕南书院

上联:汇人间群书博览之,何其好也
下联: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陕西关中书院大门
上联:太华立云端,对此千寻,情深仰止
下联:大河来天上,到兹一曲,广纳群流

——黄照临题陕西山阳书院,位于山阳,创建于清干隆年间
上联:华岳黄河俱有灵,其间气必钟英哲
下联: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陕西味经书院二门,位于泾阳,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上联:竹柏翠环阶,总抢瓮非劳,培植须同佳子弟
下联:芝兰香满室,愿读书共勉,延陪莫作假师生

——路德题陕西关中书院仁在堂
上联:冠五六邑之区,忝广厦养士尊贤,自今伊始
下联:扶九万程而上,愿群材立名砥行,与古为徒

——徐敬题陕西皋兰书院,位于兰州,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以上仅供学习参考,谢谢!

㈥ 仿照26课写苏州的画舫作文

苏州的端午节这样过
记得儿时一首歌谣:“正月里闹元宵、二月二赏梅花、三月三去踏青、四月十四轧神仙、五月端午划龙船、六月里看荷花、七月七女儿节、八月半走月亮、九月九去登高、看会闹猛十月朝、十一月冬至夜、腊月三十过大年夜.”可见苏州的一些节俗饶有情趣.这首儿歌较顺口,也好记,我至今会背诵.有些习俗现在的年轻人知之不多了.一年一度热热闹闹的农历四月十四“轧神仙”刚过去,五月初五端午节便接踵而至.
苏州端午节,纪念伍子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由来,一说是龙的节日,一说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吴越一带端午节却是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又名伍员,原是楚国人.到吴国后受吴王阖闾信任,兴建了规模宏大的“阖闾大城,开凿了我国最早的运河胥溪,推荐了大军事家孙武,使吴国很快强盛了起来.后来和吴王夫差关系出现裂痕,被夫差赐死.据说伍子胥死后还被夫差叫人用皮袋装着投入江中,死得很惨.伍子胥死后,吴国就逐渐衰亡了.
伍子胥在吴国几十年,对吴的贡献很大,也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得益匪浅,加上他又是正直的忠臣,因此苏州百姓都很怀念他.在他被赐死的江旁立祠名为胥山,今胥门、胥口等地都是纪念他而命名的,并在胥门城内及东山杨湾等处也建庙或祠,香火不绝.由于他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被投入江的,(正巧与大诗人屈原同日)所以苏州人在那天纪念伍子胥,故有“五月端午迎伍君”的说法,(南朝“曹娥碑”记载)唐诗中写道:“英雄寂寞留陈迹,山水苍凉失霸图,回首荒台糜鹿地,属铵遗恨满姑苏”.
端午节:古代的“卫生节”
《吴县志》载:“端午簪榴花,艾叶以避邪.”家家都买扎好的蒲、艾叶放在门窗前,据说蚊蝇小虫闻到此味就会逃走,至今老年人仍会在端午那天买上一、二把菖蒲、艾叶带回家挂起来.那天,不少人家以雄黄末调入酒中饮下,以酒涂小孩子额头及手足心,也是避邪之意.儿时,我催着母亲在我额头上书一个“王”字,和弟妹们一起欢呼雀跃,当时满街满巷都可看见孩子们在额上书写着“王”字.外婆还绣荷包绣囊,有时盛一点雄黄末,有时做一个布粽子或糯米裹的小粽子装着,系在我们孩子胸前以应端午景.记得祖母曾以玉色丝为索,系我左臂,称为“长寿线”;母亲也曾用线编成虎头形,放在我胸前,身上穿红色老虎肚兜,以示威猛,这些都让我感到十分有趣.
端午节前后,天气转热“百虫出,邪气盛”.特别是苏南一带,正值梅雨季节,空气潮湿,适于各种细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传染病也易流行.端午节前后,自古流传下来的用艾叶、菖蒲挂在门上以避邪,或用陈艾、苍术、白芷、雄黄等中药混合在室内庭院烟熏,也有的在墙壁角落潮湿的地方洒上石灰水,喷洒雄黄酒等.民间流传的这些传统习惯,说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在端午前后除害灭病,讲究卫生,确实艾叶、菖蒲、苍术、白芷等都具有杀菌灭虫的药理功能,因此有人把端午节称为古代卫生节,这是有一点道理的.
端午佳节划龙船
清代诗人蔡云“吴歌”云:“胜会山塘看水嬉,大旗几处插红旗”.可见当时苏州的龙舟盛会规模很大,也是很有特色的.端午节的龙舟表演是五月初五的重头戏,也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古代苏州龙舟也很有讲究,阊、胥两门及南濠、北濠、枫桥西津桥一带的西路水滨和山塘一带都是划龙舟最热闹的地方.
古时龙舟四角枋柱,插遍各色彩旗,中舱设有吹鼓手,划时鼓号连天、声势很大.船两旁有16人划浆,称为划手.蒿师手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为挡头蒿.船上建有一个小亭子,上面站着一位潇洒可爱的小男孩,打扮一下,称为龙头太子.船尾高0.3米左右,上面系满各色彩绳,随风飘荡,令人眼花缭乱.有的船尾很考究,还做成各种戏文,如“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等,称为钨艄.船舵大都是刀式,执舵的人称为挡舵.
划龙船的场面自然极热闹有趣,河中各式龙舟灿如织锦、画楫如鳞、水如溅珠,金鼓之声与水声相激,喧声震天.各船互不相同.十多只船你追我赶,你奔我跑,各显本领,互不相让,这种龙腾虎跃的热闹场面,如身临其境,定会让你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这时男女老少几乎倾城而出,七里山塘,人头攒动,商贩云集,欢呼笑语连续不断,叫卖之声不绝于耳,持续十余日方罢,当时称之划龙船市.入夜更是别有一番景致,河中之舟,岸上之棚,燃灯万盏,烛星吐丹,波月摇白,人称灯划龙船.
划龙船时,河中有不少画舫,舫中观赏龙船的人,都要把事先买好的土罐掷于河中,龙船上就会有人跳入水中,争相抢夺这些土罐,以此作为划龙船时的一种娱乐.发奖仪式称为胜会,胜会时,先有葛袍缨帽之人在画舫前舱鞠躬唱诺,手中拿了五色小旗,在得奖的几只画舫上各插一色小旗,而后各龙舟各认旗色,“班师还船”宣告取胜.予生也晚,自然无法看到此胜景.父亲幼时曾几次随大人前往观看.
先父告诉我,除了浪遏飞舟的龙舟竞渡,还看见过多村英武青年的水上献艺――档船农家船舱架着十八船兵器,船头上铺一排平板,小伙子们便在上面演练武艺,阳光下赤裸的胸背闪闪发光.飞钢叉者把钢叉在胸、背和两臂间搓滚,时而还抛向空中,钢叉铁盘不断地发出“嚓啷啷、嚓啷啷”的声响,在各村“档船”上相互应和.舞铜链者把长长的链条缠绕旋动,光闪闪,响呼呼,赛过电视剧中梁山泊军师吴用的把式.举石担,是在一根粗毛竹的两端,穿上两爿巨大的石盘,表演的大力士们举着它在头顶、胸背不断盘旋,远胜于现在举重比赛上那拼力的一举.
还有舞石锁的,用花岗石雕凿而成的锁形石块,大小不等,也有百十斤沉重的,舞者抓住把手,把石锁穿过臂、背、胯部,稳稳落在肩、肘、拳上,不仅赛力气,也赛技巧.高手们还能稳稳地把石锁落在下巴以及额上,仿佛杂技场上耍花坛者,博得两岸观者的高声喝彩.自然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当石锁在上下穿梭时,偶尔越出了轨迹,落进两边水中,“通”的一声,水柱能激起一米左右高.几个船舷旁的小伙随即纵身下水,一个猛子扎进水底,不消片刻,快捷者已把石锁托出水面,抛到舱板上.在两岸一片鼓掌声中,石锁又被舞者托起,湿淋地继续在身前身后抛舞,此情此景十分壮观.父亲有声有色的描述,常使我听得津津有味,至今记忆犹新.
“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便躅百草,又有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宋代苏州籍田园诗人范成大在“春日田园杂兴”中写道“社下烧钱鼓如雷,日斜扶得醉人归,春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童斗草来”.我国古典名着《红楼梦》第62回就有端午节斗百草描写,读来惟妙惟肖,十分有趣.
斗草,又叫斗百草,最早的记载见南北朝.此习俗,乡下的孩子都经历过,而上年纪的城里老年人也知道,每到春季百草繁盛时,男女儿童都上山去玩(旧时苏州南园、北园芳草遍地,足可游玩),挑荠菜,摘野草茎,荠菜等野菜是带回家炒来吃的,草茎可以当点心吃.玩得高兴了,男孩子采莎草茎和小姑娘逗着玩,或者卜谁的妈妈生儿生女,方法是两个孩子各执莎草梗一端,把它一撕为二,看草纤维组成什么形状,如果呈三角形或直线撕尽,便生男;如果呈四边形,便是生女儿.
有时他们采狗尾巴草茎或蒿草叶,弯成环两人各执一环套起来比草的韧性,拦断的一方为输家,或者他们采集一种红白相间的穗状花序,比谁采得多,然后将草编织成花轿,比谁编得像编得快.这可能是心细的女孩子的拿手好戏了,一般男孩会甘拜下风,只有插两根草茎做“轿杠”充当“轿夫”的份.接着男女孩子往往要学大人的样子,在草地上扮新郎、新娘,演出一回“集体婚礼”,十分有趣.城里孩子高雅一点的不但采花草,还比赛识草名和花名,甚至吟出有关花名的戏文,这就需要有一点文学和植物知识了.
又是五月端午时,旧时姑苏的习俗虽说大多已被人淡忘了但是现在人们那天还吃粽子,即使不再是端节那天的“专利”美食.近年来,苏州市太湖、金鸡湖、常熟沙家浜等地纷纷举办划龙船比赛,让人们重温端午龙舟竞渡之俗,增添雅兴.据说韩国已把有关端午习俗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实我国的端午习俗具有2500多年历史,它才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我们盼望着早日成功.

㈦ 南京有什么玩的门票是多少钱

南京十大旅游风景区 钟山风景区 钟山,又名紫金山,位于东郊,为宁镇山脉最高峰,山势雄浑,有“钟山龙蟠”之誉。钟山风景区方圆31平方公里,是南京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全区山水相依,城林辉映,塔阁棋布,园囿纷呈,是中外游客来宁的必游之地。主要景点:中山陵、藏经楼、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中山植物园、明孝陵、孙中山纪念馆、美龄宫、梅花山、红楼艺文苑、海底世界、灵谷公园、头陀岭公园、紫金山天文台、白马石刻公园、玄武湖公园、情侣园、台城、鸡鸣寺、九华山公园。 秦淮风光带 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南京城南,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其范围东起东水关、淮青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延伸到中华门,直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河两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那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主要景点有:夫子庙、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桃叶渡与吴敬梓故居、瞻园、李香君故居、王谢古居、白鹭洲公园、中华门 石城风景区 石城风景区贯穿钟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大江风貌区的南京明城墙内的景点,部分景点也在城外,如小红山等。城内的游览以人文景观为主,也不乏湖光山色。主要景点: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博物院、朝天宫、甘熙故居、鼓楼、红山森林动物园、清凉山公园、乌龙潭公园、莫愁湖公园、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中华织锦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大江风貌区 长江,古称大江。南京地跨长江两岸,偕万里长江奔腾之势,形成壮丽的滨江景观,尤以山秀、洞幽、江深、叽奇为特点。主要景点:长江大桥和二桥、燕子叽、狮子山阅江楼、静海寺、渡江胜利纪念碑、岩山十二洞、江心洲。 栖霞风景区 位于南京市东北郊,以栖霞山为中心,自古即以“秋栖霞”红枫景观与栖霞寺千年古刹名闻遐迩。景区内还有众多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对象的南朝石刻,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主要景点:栖霞山、栖霞寺、舍利塔与千佛岩石窟、南朝陵墓石刻。 南郊风景区 主要指南郊雨花台,牛首山一线景点。六朝时这里曾寺庙林立,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的大报恩寺塔即在此区。该区自然风景优美,历史遗迹众多,还是古代墓葬的集中地。主要景点:雨花台风景名胜区、菊花台公园、牛首山弘觉寺塔、郑和墓、将军山风景区、南唐二陵、方山。 汤山风景区 位于东郊江宁区镇内,为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集碑、泉、洞、湖、寺为一体,汇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身。区内有堪称世界之最的阳山碑材,举世瞩目的南京猿人亦发现于此。主要景点:汤山古溶洞、汤山温泉、蒋介石先生温泉别墅、阳山碑材。 两湖风景区 主要指高淳、溧水两县境内,亦即固城、石臼两湖周边的景点 。两湖水质清冽,水产丰美,每至夏日,菱荷飘香,渔歌唱晚,兼以淳溪古街,东坝戏楼,天生桥等人文景点,古人在此忘情山水,今人亦每每流连。主要景点:胭脂河与天生桥、无想寺风景区、固城遗址、淳溪老街、保圣寺塔、沧溪戏台、迎湖桃源、游子山与真如禅寺、双女坟。 珍珠泉老山风景区 主要指位于江北的浦口区的众多景点。该区毗邻闹市,文景交融,山峦耸翠,芳草如茵,既有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山林,又有汤泉温泉疗养、珍珠泉度假等诸多特色旅游项目。主要景点:珍珠泉旅游度假区、珍珠泉野生动物生态园、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求雨山文化园、惠济寺与古银杏、汤泉温泉。 金牛湖风景区 金牛湖风景区,主要指六合县境内的景点。风景区内以雨花石、石柱林为标志,是开展地质专项旅游、雨花石采石游、田园观光游、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主要景点:金牛湖、桂子山石柱林、灵岩山|、龙池、六合方山、芝麻岭自然保护区、文庙、六合清真寺。 南京市公园游园年票:100元/张,含16个景点,包括玄武湖、莫愁湖、总统府、阅江楼、雨花台、江心洲农趣园、红山动物园、谷林公园等,咨询电话:025-83235600-2020。 来南京一定要去南京的中山陵和夫子庙。因为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是我国的唯一一座中西合壁式的陵墓,在这里可以了解孙先生的一生;为什么去夫子庙呢?因为第一,夫子庙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第二,在夫子庙广场的秦淮河畔,你可以看见一座全国最大的照壁,它建于1575年,长110米,高10米。它的长度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的总长度,高度和秀丽的一样长,这也许是一个巧合吧。并且在夫子庙广场上的文德桥在每年的农历11月15,还可以看见一种奇景,那微十时毫 文德分月。在夫子庙的孔庙里有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雕像和最大的孔子画像;还有全国唯一座一“明德堂”命名的学宫;在夫子庙还有中国最大的古代科举考场—江南贡院。 除了这些还有总统府,这里有孙中山先生的办公室;有金陵48景的莫愁湖,还有包揽长江风景的阅江楼等等等等。 晚上可以去三西路看夜市;去外秦淮河看南京夜景,坐船夜游长江。这些活动都很有意思的。 1.秦淮河景区 2.南京长江大桥 3.雨花台景区 4.天王府 5.钟山风景区 6.渡江胜利纪念碑 7.栖霞山景区 8.汤山 9.玄武湖公园 10.燕子矶 11.明城垣与中华门 12.南京城墙 13.红山森林动物园 14.大钟亭 15.古林公园 16.弘觉寺塔 17.九华山公园 18.梅园新村纪念馆 19.明故宫遗址 20.莫愁湖公园 21.清凉山公园 22.傅抱石纪念馆 23.石头城 24.石象路 25.天堡城地堡城 26.郑和墓与郑和纪念馆 27.崇正书院 28.南京市博物馆 29.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30.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31.陶行知纪念馆 32.桂子山 33.两湖 34.南唐二陵 35.桃叶渡 36.鼓楼 37.煦园 38.岩山十二洞 39.菊花台九烈士墓 40.辛亥之役人马合冢 41.朝天宫 42.南京东方艺术院 43.二泉茶社 44.固城遗址 45.孙权墓 46.堂子窗太平天国壁画 47.正气亭 48.幽栖寺 49.唐代明征君碑 50.学宫 51.半山园 52.廖仲恺何香凝墓 53.台城 54.秦桧墓 55.天开一线 秦淮河景区 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 秦淮风光带以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中心,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带。1990年它被选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着名的游览胜地。 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和民俗于一体。早在六朝时代,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已是繁华的地区,十里秦淮两岸是贵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隋唐之后,一度冷落。明清又再度繁华,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为江南佳丽之地。秦淮风光最着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着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此就有很好的叙述。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 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夫子庙附近的河房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名胜古迹、历史掌故、风流韵 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庙地区茶楼饭店,街边小吃,满目皆是,形成独具秦淮传统特色的饮食集中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夫子庙地区有七家点心庙制作的,因其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着称,经专家鉴定南京秦淮区风味小吃研究会于1987年9月正式命名这八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为“秦淮八绝”现推荐给广大游客。 “一绝”为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雨花茶; “二绝”为永和园的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 “三绝”为奇芳阁的麻油干丝、鸭油酥烧饼 ; “四绝”为六凤居的豆腐涝、葱油饼; “五绝”为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 “六绝”为蒋有记的牛肉汤、牛肉锅; “七绝”为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 “八绝”为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