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州市流溪河水源涵养林保护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流溪河水源涵养林(以下简称水源林)的保护和管理,保障流溪河水源供给,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流溪河水源林,是指在流溪河水源林保护范围内起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作用的森林、林木、林地。
流溪河水源林保护范围包括:从化市东明镇、吕田镇、良田镇、桃园镇、温泉镇和温泉自然保护区,流溪河林场、大岭山林场及黄龙带水库管理处在规划线内的水源林。第三条流溪河水源林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适用本规定。第四条流溪河水源林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流溪河水源林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工作,并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从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保护范围内的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水源林的保护、建设,管理工作。
计划、财政、城建、环保、国土、公路、矿产、水利、供电、公用事业及旅游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把水源林的建设、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计划。把水源林的抚育、管理经费列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多渠道集水源林保护和建设资金。第六条流溪河水源林实行效益补偿制度。对因划定水源林而影响经济收益的山林所有者或经营者给予补偿。补偿资金的筹集和补偿具体办法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七条对水源林区海拔800米以下的针叶林、疏残林、过熟林或病虫严重的林分,应有计划地更新和改造,逐步建设成以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第八条在流溪河水源林保护范围内,原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地方,可在保证发挥生态效能的前提下,经广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划出不高于15%比例的林地,有规划地发展经济林。第九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在水源林区设立永久性标志,根据地形、地势开设防火线,划定管护责任区,配备专职护林员,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第十条在水源林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盗伐、滥伐林木;
(二)采石、采矿、取土、开垦、筑改;
(三)打枝、采脂、狩猎;
(四)违反规定野外用火;
(五)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一条严格控制水源林采伐,确因需要卫生间伐或更新改造的,须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村、镇集体林区,由县级市林业部门申请;
(二)黄龙带水库管理处管辖的林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申请;
(三)市属国有林场由本场提出申请;
上款(一)、(二)、(三)、项的申请,经广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核发采伐许可证后,方可施工。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水源林用途。确需将水源林改作其他用途的,必须经广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由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处理。第十四条违反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第十五条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水源林严重破坏的,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六条破坏水源林,或刁难、阻碍、围攻和殴打依法执行公务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七条本规定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⑵ 林业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林地面积
林业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林地面积为5880.39公顷。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信息显示,据苍梧生态环境局提供的苍梧县饮用水源保护区矢量图,其中商品林面积3878.46公顷,公益林面积2001.93公顷。
⑶ 广州自然条件的分析
你想问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呢?最好把问题列出来。我都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二)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特征
2005年,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 平方千米。其中,市辖10区面积为3843.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1.7%;2个县级市面积为3590.97平方千米,占48.3%。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13.0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7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
(三)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光热资源充足。2005年,广州各地的年日照时数在1288.5~1780.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1.9℃~22.8℃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8.6℃~39.3℃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0.0℃~2.3℃之间。本年度夏季各区(县级市)均出现高温酷热天气,冬季除从化市和增城市出现霜冻和冰冻外,其余地区基本无寒害。
雨量充沛。是年广州各区的总降水量在1384.4~2278.3毫米之间,除番禺区比历年平均偏少15.0%外,其他各区分别偏多5.0%~18.8%,增城市总降水量为2278.3毫米,居全市首位,比历年平均偏多18.8%。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83%。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是年的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4~6月各区降水明显偏多。6月,由于本地暴雨和上游来水的影响,增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达77865~97950千克/公顷。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一般在每年4月。
(四)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老八区有河涌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1886.1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五)生物资源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0科、77属、132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更是荔枝、橙、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着称,共有14类4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观叶植物、鲜切花、盆花、盆景、盆桔、观赏苗木、工业用花等,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3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
(六)矿产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794处,其中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的43种,探明有储量的29种。在探明有储量的矿产中,规模大、中型以上的15种,矿区111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耐火粘土、石英砂、芒硝、霞石、正长石、大理石、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储量210816万吨,水泥灰岩储量37604.97万吨,陶瓷土储量2449.53万吨。区内燃料矿产和金属矿产十分短缺,规模均属小型且零星分散。
⑷ 陆河县付梅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林有那些补贴
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亩40元。陆河县付梅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林补贴: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亩40元,其中损失性补助每亩36元,护林人员劳务费每亩2.5元,公共管护资金每亩1.5元。
⑸ 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
国有森林公益林补助由国有森林所在的单位领取,国家补助标准为每亩5元而集体所有的公益林补贴,未分配承包到户的森林由集体领取,分山到户的森林由各户领取,国家补助标准从2002年的每亩5元,逐步提高,目前为每亩15元。
一、林地补偿费
1、人工成林林地、疏林地,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积计算,平川地12元/m2,山坡地10元/m2;
2、天然成林林地、疏林地,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积计算,平川地10元/m2,山坡地8元/m2;
3、人工未成林林地(含未达到挂果年龄的经济树种),按占用林地的面积计算,平川地8元/m2,山坡地6元/m2;
4、天然未成林林地,按占用林地的面积计算,平川地6元/m2,山坡地5元/m2;
5、经济林林地(包括果园、竹林),按征用、占用林地的面积计算,平川地20元/m2,山坡地16元/m2;
6、 特种用途林林地,已成林林地按成林林地的4倍计算,未成林林地按未成林地的3倍计算;
7、防护林林地,已成林林地按成林林地的3倍计算;未成林林地按未成林地的2倍计算;
8、苗圃地,按前3年平均年产值(苗木年产值)的8倍计算;株数最大值不超过合理密度;
9、天然灌木林地,按当地天然未成林地的60%计算,人工灌木林地按当地的人工未成林地的80%计算;特殊灌木林地按当地的人工未成林林地的1倍计算10、宜林地按当地的天然灌木林地的40%计算;
二、什么叫做生态公益林
1、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2、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护岸林等;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和国防林等。生态公益林也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三、一级公益林和二级公益林的区别
1、一级林地分为8类,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林地;
2、二级林地分为6类,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迹地和苗圃。
法律依据: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第四条
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应当纳入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落实到现地,做到四至清楚、权属清晰、数据准确。
第五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⑹ 洪冠镇生态水源林津贴多少钱一亩
洪冠镇生态水源林津贴一年10万元一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