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南雄市山区有哪些蛇类
扩展阅读
冠病毒北京今天多少例 2025-07-20 10:03:22
厦门温州飞多久 2025-07-20 10:03:19
上海全日制mba都有哪些 2025-07-20 09:53:04

广州南雄市山区有哪些蛇类

发布时间: 2022-12-14 15:58:50

① 你知道广州有哪些蛇类吗

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亚热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0-22℃,最低温度0℃左右,最高温度38℃,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动植物生长。

其中位于广州市郊从化东北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数百座山峰起伏连绵、重峦叠嶂、波涌云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物种众多。年平均气温20.3℃,平均最高气温31.9℃,平均最低气温11.8℃。年降雨量平均2000毫米,由于山高林密,加上有湖光山色调节小气候,因而形成了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公园内有被子植物134科401属819种。近年还引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00多种;有陆生脊椎动物24目61科158种,其中有白颈长尾雉、蟒蛇、金钱豹、穿山甲、白鹇等2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凤凰山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洞筲箕窝水库边,四面环山,方圆五里是一望无垠的农田,山清水秀。筲箕窝水库对面是凤凰山,水库的水经过引水渠围绕凤凰山谷,炎炎夏日,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微风袭人带着阵阵山中独有的凉气,使两旁的密林常年郁郁葱葱,植被湿润、各种小动物资源丰富,成为了各种两栖爬行类的栖息地,过去广州没有记录过的蛇类也在此地发现,其中有华珊瑚蛇、细白环蛇、繁花林蛇。

南郊片区的番禺有少量丘陵残山,较高的有黄山鲁(海拔295.3米)、大夫山(海拔222.6米)、十八罗汉山(海拔127.3米)。南郊片区(番禺、南沙)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低丘,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地区,区内有丰富的水资源,珠江干、支流21条,总长351.4公里,干支流均属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潮汐明显,适合陆栖、水栖、半水栖蛇类生长,例如舟山眼镜蛇、银环蛇、鼠标蛇、水蛇、渔游蛇这类优势种。

由于广州北部和东北部多山,中部是丘陵,且气候温和湿润;南部是珠江流域支流众多,水源充足,因此爬行动物品种繁多,其中原生蛇类超过20多种。近年来,很多佛教善信经常在菜市场购买各类龟、蛇、蛙进行放生。林业部门也在整治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执法中没收了不少蛇类,多数被放生在广州郊外,其中放生的种类中有很多是广州本地没有的外地种,其中包括王锦蛇、红纹滞卵蛇、虎斑颈槽蛇、孟加拉眼镜蛇等,这些蛇种几乎都是繁殖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优势蛇种,放生后,如果环境允许,食物充足,会形成野外族群。这样的放生,会造成一些省外种类在广州分布的假象。

以下是广州有分布的蛇类:

钩盲蛇 Ramphotyphlopsbraminus
海南闪鳞蛇 Xenopeltis hainanensis

缅甸蟒 Python molurus

草腹链蛇 Amphiesma stolata
棕黑腹链蛇 Amphiesma sauteri
渔游蛇 Xenochrophis piscator
红脖颈槽蛇 Rhabdophis subminiatus
鼠标蛇 Ptyasmucosus
灰鼠蛇 Ptyaskorros
细白环蛇 Lycodon subcinctus
紫沙蛇 Psammodynastespulverulentus
绿瘦蛇 Ahaetulla presina
紫棕小头蛇 Oligodoncinerens
台湾小头蛇 Oligodon formosanus
中国水蛇 Enhydrischinensis
铅色水蛇 Enhydris plumbea
侧条后棱蛇 Opisthotropis lateralis
环纹华游蛇 Sinonatrix aequifasciata
横纹钝头蛇 Pareas margaritophorus
黄链蛇 Dinodon flavozonatum
赤链蛇 Dinodon rufozonatum
三索锦蛇 Elaphe radiata
翠青蛇 Cyclophiopsmajor
繁花林蛇 Boigamultomaculata
乌梢蛇 Zaocysdhumnades

舟山眼镜蛇 Naja atra
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中华珊瑚蛇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圆斑蝰 Daboia russelli
白唇竹叶青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紫灰锦蛇 Elapheporphyracea (从化片区有可疑记录)
黑眉锦蛇 Elaphetaeniura (可能人为引入,善信或林业部门放生)

② 蛇类有哪些啊

常见蛇类有:剑蛇、海蛇、蝰蛇、响尾蛇、蝮蛇、眼镜 蛇、赤链蛇、蟒蛇、王锦蛇、斑锦蛇、棕黑锦蛇、黑眉锦 蛇、灰鼠蛇、乌游蛇、虎斑幼蛇、玉米蛇、铅色水蛇、加州 王蛇、鼠蛇、黑王蛇、牛奶蛇、玫瑰沙蚺、杜氏蚺、红尾 蚺、绿树蟒、球蟒、网纹蟒、缅甸癖和金蟒等。

③ 中国目前有多少种蛇类,毒蛇大部份分布在哪些省

云南省蛇类名录
6科53属114种 毒蛇27种
钩盲蛇,大盲蛇;闪鳞蛇;蚺;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高原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乡城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冈氏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云南竹叶青蛇,圆斑蝰;美姑脊蛇、黑脊蛇,绿瘦蛇,无颞鳞腹链蛇、黑带腹链蛇、白眉腹链蛇、锈链腹链蛇※、棕网腹链蛇、卡西腹链蛇、腹斑腹链蛇、八线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双带腹链蛇、平头腹链蛇※、坡普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缅北腹链蛇,滇西蛇,绿林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云南两头蛇,金花蛇,纯绿翠青蛇、翠青蛇※、横纹翠青蛇,银山过树蛇※、过树蛇、八莫过树蛇,黄链蛇、南方链蛇※、赤链蛇、白链蛇,三索颌腔蛇,王锦蛇,玉斑丽蛇,方花斑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绿蛇,铅色水蛇,滑鳞蛇※,白枕白环蛇、双全白环蛇、老挝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菱斑小头蛇※、喜山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管状小头蛇、台湾小头蛇、圆斑小头蛇、四线小头蛇,沙巴后棱蛇,老挝副后棱蛇,平鳞钝头蛇、棱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缅甸钝头蛇、横纹钝头蛇、喜山钝头蛇、黑顶钝头蛇※,颈斑蛇,缅甸颈斑蛇、云南颈斑蛇,紫沙蛇,大眼斜鳞蛇、崇安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喜山颈槽蛇、缅甸颈槽蛇、黑纹颈槽蛇、湖北颈槽蛇、九龙颈槽蛇、红脖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黄腹杆蛇,黑头剑蛇、黑领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云南华游蛇※,渔游蛇,黑网乌梢蛇、乌梢蛇、黑线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中华珊瑚蛇
贵州省蛇类名录
5科40属75种 毒蛇19种
钩盲蛇;蚺;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青脊蛇、美姑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绿瘦蛇,无颞鳞腹链蛇、白眉腹链蛇、锈链腹链蛇、棕网腹链蛇、腹斑腹链蛇、八线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坡普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三索颌腔蛇,王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绿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龙胜小头蛇,侧条后棱蛇、山溪后棱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缅甸钝头蛇※、横纹钝头蛇、福建钝头蛇,颈斑蛇,紫沙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湖北颈槽蛇、红脖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黑线乌梢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
四川省蛇类名录

4科33属66种 毒蛇16种
钩盲蛇;白头蝰,短尾蝮、高原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乡城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云南竹叶青蛇;美姑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棕网腹链蛇、瓦屋山腹链蛇、腹斑腹链蛇、八线腹链蛇、丽纹腹链蛇、棕黑腹链蛇,绞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横斑丽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绿蛇,白枕白环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圆斑小头蛇、龙胜小头蛇※、横纹小头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钝头蛇,颈斑蛇、福建颈斑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鼠标蛇,缅甸颈槽蛇、黑纹颈槽蛇、湖北颈槽蛇、九龙颈槽蛇、红脖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四川温泉蛇※,乌梢蛇、黑线乌梢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中华珊瑚蛇
重庆直辖市蛇类名录

4科34属47种 毒蛇15种
钩盲蛇;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丽纹腹链蛇、棕黑腹链蛇,绞花林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中国水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中国小头蛇※、龙胜小头蛇※、宁陕小头蛇※,山溪后棱蛇,平鳞钝头蛇,福建颈斑蛇※,大眼斜鳞蛇,鼠标蛇※,湖北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乌梢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
广西壮族自治区蛇类名录

6科51属110种 毒蛇35种
钩盲蛇,大盲蛇※;海南闪鳞蛇;双带蚺;白头蝰,尖吻蝮,山烙铁头蛇、越南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云南竹叶青蛇※,圆斑蝰;青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绿瘦蛇,无颞鳞腹链蛇、黑带腹链蛇※、白眉腹链蛇、锈链腹链蛇、腹斑腹链蛇、八线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坡普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缅北腹链蛇※,白眶蛇,广西林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横纹翠青蛇,过树蛇,粉链蛇※、黄链蛇、南方链蛇※、赤链蛇,三索颌腔蛇,王锦蛇,玉斑丽蛇,方花斑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百花曙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黑斑水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双全白环蛇、老挝白环蛇※、黑背白环蛇、细白环蛇,颈棱蛇,菱斑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台湾小头蛇、泰北小头蛇、龙胜小头蛇、饰纹小头蛇,横纹后棱蛇、广西后棱蛇、挂墩后棱蛇、侧条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平鳞钝头蛇、中国钝头蛇、缅甸钝头蛇、横纹钝头蛇,福建颈斑蛇,紫沙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缅甸颈槽蛇、湖北颈槽蛇、红脖颈槽蛇、虎斑颈槽蛇,尖喙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海蝰
海南省蛇类名录

8科44属74种 毒蛇27种
钩盲蛇,大盲蛇;红尾筒蛇;海南闪鳞蛇;蚺;瘰鳞蛇;越南烙铁头蛇※,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冈氏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海南脊蛇、棕脊蛇,绿瘦蛇※,白眉腹链蛇、锈链腹链蛇※、坡普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白眶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金花蛇,翠青蛇、横纹翠青蛇,银山过树蛇※、过树蛇,黄链蛇、粉链蛇、赤链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绿蛇,黑斑水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黑背白环蛇※、细白环蛇,菱斑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饰纹小头蛇,横纹后棱蛇,缅甸钝头蛇、横纹钝头蛇,紫沙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海南颈槽蛇、红脖颈槽蛇,尖喙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海蝰
澳门特别行政区蛇类名录

5科12属15种 毒蛇7种
钩盲蛇;蚺;白唇竹叶青蛇;草腹链蛇,繁花林蛇,黑斑水蛇、中国水蛇,细白环蛇,台湾小头蛇,灰鼠蛇、鼠标蛇,渔游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
香港特别行政区蛇类名录

6科36属54种 毒蛇21种
白头钩盲蛇、钩盲蛇,香港盲蛇 ;红尾筒蛇;蚺;白唇竹叶青蛇,山烙铁头蛇,原矛头蝮※;棕脊蛇,绿瘦蛇,无颞鳞腹链蛇、白眉腹链蛇、草腹链蛇,繁花林蛇,钝尾两头蛇,金花蛇,翠青蛇,过树蛇,三索颌腔蛇,紫灰山蛇,黑斑水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白枕白环蛇、福清白环蛇※、细白环蛇,紫棕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香港后棱蛇、横纹后棱蛇、挂墩后棱蛇、侧条后棱蛇,台湾钝头蛇※、横纹钝头蛇,紫沙蛇,灰鼠蛇、鼠标蛇,湖北颈槽蛇、红脖颈槽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中华珊瑚蛇,青环海蛇、小头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海蝰
广东省蛇类名录

6科50属93种 毒蛇33种
钩盲蛇;海南闪鳞蛇;蚺;白头蝰※,尖吻蝮,山烙铁头蛇,角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莽山烙铁头蛇※,圆斑蝰;棕脊蛇、黑脊蛇※,绿瘦蛇,无颞鳞腹链蛇、黑带腹链蛇※、白眉腹链蛇、锈链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坡普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横纹翠青蛇※,过树蛇,黄链蛇、赤链蛇,三索颌腔蛇,王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百花曙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黑斑水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黑背白环蛇、细白环蛇,颈棱蛇,菱斑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饰纹小头蛇※,香港后棱蛇、横纹后棱蛇、莽山后棱蛇※、广西后棱蛇※、挂墩后棱蛇※、侧条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横纹钝头蛇,紫沙蛇,福建颈斑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大眼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黑纹颈槽蛇※、红脖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青灰海蛇、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海蝰
湖南省蛇类名录

5科45属79种 毒蛇21种
钩盲蛇※;海南闪鳞蛇;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莽山烙铁头蛇,圆斑蝰;黑脊蛇,绿瘦蛇 ,白眉腹链蛇、黑带腹链蛇※、锈链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坡普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横纹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玉斑丽蛇,方花斑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中国水蛇,双全白环蛇※、福清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菱斑小头蛇※、中国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龙胜小头蛇※、饰纹小头蛇,横纹后棱蛇、莽山后棱蛇、广西后棱蛇、侧条后棱蛇、山溪后棱蛇,平鳞钝头蛇※、棱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钝头蛇,福建颈斑蛇,紫沙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黑纹颈槽蛇?、湖北颈槽蛇※、虎斑颈槽蛇,尖喙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 ,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
湖北省蛇类名录

4科33属48种 毒蛇11种
钩盲蛇;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丽纹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绿蛇,中国水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中国小头蛇※,山溪后棱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颈斑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鼠标蛇,湖北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中华珊瑚蛇※
河南省蛇类名录

3科25属34种 毒蛇6种
钩盲蛇※;短尾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锈链腹链蛇,草腹链蛇,钝尾两头蛇,黄脊游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平鳞钝头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乌梢蛇
山东省蛇类名录

3科11属17种 毒蛇7种
庙岛蝮※;黄脊游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颈槽蛇,乌梢蛇※;青灰海蛇、青环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
江西省蛇类名录

6科40属65种 毒蛇19种
钩盲蛇;海南闪鳞蛇;蚺※;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铁头蛇※,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井冈山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白眉腹链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饰纹小头蛇,挂墩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钝头蛇,福建颈斑蛇,紫沙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
台湾省蛇类名录

4科46属63种 毒蛇32种
钩盲蛇,恒春盲蛇;尖吻蝮,短尾蝮?,台湾烙铁头蛇、山烙铁头蛇,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圆斑蝰;台湾脊蛇、阿里山脊蛇,台北腹链蛇、排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绞花林蛇,尖尾两头蛇,翠青蛇,赤链蛇,王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台湾小头蛇、饰纹小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颈斑蛇※,紫沙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台湾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羽鸟氏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梭德氏华珊瑚蛇,蓝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半环扁尾海蛇,棘眦海蛇,棘鳞海蛇,龟头海蛇,青灰海蛇、青环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截吻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海蝰
福建省蛇类名录

7科53属87种 毒蛇33种
钩盲蛇;红尾筒蛇;海南闪鳞蛇;蚺;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铁头蛇,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福建竹叶青蛇,圆斑蝰;棕脊蛇、黑脊蛇,绿瘦蛇, 白眉腹链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白眶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金花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三索颌腔蛇,王锦蛇,玉斑丽蛇,方花斑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黑斑水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白枕白环蛇、双全白环蛇、福清白环蛇※、黑背白环蛇、细白环蛇,颈棱蛇,菱斑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饰纹小头蛇,挂墩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钝头蛇,福建颈斑蛇,紫沙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红脖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扁尾海蛇、半环扁尾海蛇,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黑头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海蝰
安徽省蛇类名录

4科37属48种 毒蛇12种
钩盲蛇※;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铁头蛇,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绞花林蛇,钝尾两头蛇,黄脊游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中国水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饰纹小头蛇,山溪后棱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颈斑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 ,中华珊瑚蛇
浙江省蛇类名录

5科40属61种 毒蛇19种
钩盲蛇;海南闪鳞蛇;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山烙铁头蛇,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棕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草腹链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台湾小头蛇、饰纹小头蛇,挂墩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福建钝头蛇,福建颈斑蛇,横纹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鼠标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青环海蛇、黑头海蛇,长吻海蛇
江苏省蛇类名录

3科25属33种 毒蛇9种
短尾蝮、庙岛蝮※,福建竹叶青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绞花林蛇※,钝尾两头蛇,黄脊游蛇,翠青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黑背白环蛇,中国小头蛇、台湾小头蛇,平鳞钝头蛇、台湾钝头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中华珊瑚蛇,青环海蛇※
上海直辖市蛇类名录

3科12属15种 毒蛇3种
短尾蝮;黑脊蛇※,翠青蛇,赤链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乌梢蛇;青环海蛇
黑龙江省蛇类名录

2科7属11种 毒蛇4种
中介蝮※、岩栖蝮、乌苏里蝮;东亚腹链蛇,黄脊游蛇,赤链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棕黑锦蛇,红纹滞卵蛇,虎斑颈槽蛇
吉林省蛇类名录

2科9属14种 毒蛇6种
短尾蝮※、岩栖蝮、乌苏里蝮,福建竹叶青蛇,极北蝰;东亚腹链蛇,黄脊游蛇[Sowerby,1930],赤链蛇,双斑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棕黑锦蛇,红纹滞卵蛇,虎斑颈槽蛇
辽宁省蛇类名录

3科12属18种 毒蛇8种
短尾蝮[Mori森为三,1927]、岩栖蝮、蛇岛蝮、乌苏里蝮;东亚腹链蛇,黄脊游蛇[Mori森为三,1927],赤链蛇[Sowerby,1930],赤峰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棕黑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颈槽蛇[Pavloff,1926];半环扁尾海蛇[赵尔宓&黄康彩,1982省新纪录],青环海蛇[赵尔宓&黄康彩,1982省新纪录],海蝰※
内蒙古自治区蛇类名录

3科7属13种 毒蛇6种
红沙蟒;短尾蝮※、中介蝮、岩栖蝮、乌苏里蝮※;黄脊游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红纹滞卵蛇,花条蛇※,虎斑颈槽蛇
山西省蛇类名录

2科12属17种 毒蛇4种
短尾蝮、中介蝮,菜花原矛头蝮;锈链腹链蛇,黄脊游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乌梢蛇
河北省蛇类名录

3科11属17种 毒蛇4种
钩盲蛇※;短尾蝮、中介蝮※、乌苏里蝮※;黄脊游蛇,翠青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颈槽蛇,乌梢蛇
天津直辖市蛇类名录

2科9属12种 毒蛇2种
短尾蝮;黄脊游蛇,赤链蛇,赤峰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虎斑颈槽蛇,乌梢蛇
北京直辖市蛇类名录

22科10属15种 毒蛇3种
短尾蝮、乌苏里蝮※;黄脊游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黑眉曙蛇,黑背白环蛇※,虎斑颈槽蛇,乌梢蛇※
陕西省蛇类名录

3科23属35种 毒蛇9种
白头蝰,短尾蝮、中介蝮、高原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棕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黄脊游蛇,翠青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横纹小头蛇※、宁陕小头蛇,平鳞钝头蛇,大眼斜鳞蛇,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中华珊瑚蛇
河南省蛇类名录

3科25属34种 毒蛇6种
钩盲蛇※;短尾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锈链腹链蛇,草腹链蛇,钝尾两头蛇,黄脊游蛇,翠青蛇,黄链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颈棱蛇,中国小头蛇,平鳞钝头蛇※,大眼斜鳞蛇、纹尾斜鳞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乌梢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蛇类名录

3科7属10种 毒蛇4种
红沙蟒;中介蝮,极北蝰、草原蝰;花脊游蛇、黄脊游蛇,白条锦蛇,水游蛇、棋斑水游蛇,花条蛇
宁夏回族自治区蛇类名录

3科6属9种 毒蛇4种
红沙蟒;中介蝮、高原蝮;黄脊游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花条蛇,虎斑颈槽
青海省蛇类名录

2科3属4种 毒蛇3种
中介蝮、高原蝮;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
甘肃省蛇类名录

4科27属37种 毒蛇12种
红沙蟒;白头蝰,短尾蝮、中介蝮、高原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青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棕黑腹链蛇※,绞花林蛇,黄脊游蛇,翠青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横纹小头蛇,平鳞钝头蛇,福建颈斑蛇,花条蛇,大眼斜鳞蛇,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乌华游蛇,乌梢蛇;中华珊瑚蛇
陕西省蛇类名录

3科23属35种 毒蛇9种
白头蝰,短尾蝮、中介蝮、高原蝮,山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棕脊蛇、黑脊蛇,锈链腹链蛇,黄脊游蛇,翠青蛇,赤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黑眉曙蛇,双全白环蛇、黑背白环蛇,横纹小头蛇※、宁陕小头蛇,平鳞钝头蛇,大眼斜鳞蛇,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黑头剑蛇,赤链华游蛇※、乌华游蛇,渔游蛇?,乌梢蛇;中华珊瑚蛇
西藏自治区蛇类名录

5科43属81种 毒蛇31种
钩盲蛇※,大盲蛇※、贾氏盲蛇※;蚺;白头蝰,高原蝮,山烙铁头蛇、察隅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缅北原矛头蝮、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棕尾白唇竹叶青蛇※,坡普竹叶青蛇※,墨脱竹叶青蛇,西藏竹叶青蛇 ;绿瘦蛇,锈链腹链蛇※、卡西腹链蛇、双带腹链蛇、平头腹链蛇、锡金腹链蛇※、草腹链蛇※,珠光蛇,绿林蛇※、东伽马林蛇※、繁花林蛇※、茶色林蛇※、斜点林蛇※、泰国林蛇※,金花蛇※,蓝绿过树蛇※、喜山过树蛇、过树蛇※,草绿链蛇※,三索颌腔蛇※,玉斑丽蛇,紫灰山蛇,坎氏曙蛇※、南峰曙蛇、黑眉曙蛇,灰腹绿蛇※、绿蛇※,水蛇※,滑鳞蛇 、斯氏滑鳞蛇※,挛斑白环蛇※、老挝白环蛇※,喜山小头蛇、紫棕小头蛇※、红脊小头蛇※、黑带小头蛇,喜山钝头蛇,紫沙蛇,大眼斜鳞蛇 ,灰鼠蛇※、鼠标蛇,喜山颈槽蛇、缅甸颈槽蛇、颈槽蛇※、红脖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黄腹杆蛇※,黑领剑蛇,乌华游蛇※,西藏温泉蛇,红点坭蛇※、山坭蛇、小头坭蛇,渔游蛇、黑斑渔游蛇※、圣约翰渔游蛇※、三角渔游蛇※,黑线乌梢蛇;环蛇、金环蛇※、乌环蛇※、黑环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中华珊瑚蛇

多去蛇吧逛逛,过一段时间。什么蛇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④ 农村山区的过山峰被称为蛇类“清道夫”,它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

说到毒蛇,很多人都会想到眼镜蛇,眼镜蛇确实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蛇。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过山风,也就是眼镜王蛇,它的毒性比普通的眼镜蛇还要更强。如果有人不小心被它咬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吓,可能在30分钟内就会死亡。

眼镜王蛇又名过山风,它的毒性非常强,一咬就可以迅速致命。它一口注入的毒液,能在3个小时内,毒死一头大象。如果人体不慎被它注入毒液,就需要大量血清来对抗蛇毒。不然,很可能在半个小时内,就会被蛇毒毒死。眼镜王蛇的毒,一旦进入体内,就会破坏人的身体机能。

眼镜王蛇是一种智商很高的蛇类,它们捕猎其他的蛇,而且能分辨对方是否有毒。在捕食无毒蛇时,眼镜王蛇并不轻易使用毒液,它会随便咬上一口不放,任凭猎物挣扎反抗,直到死后再慢慢吞食。在捕食毒蛇时,它则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挑衅,当对方终被激怒向它发起进攻时,眼镜王蛇会机警地躲闪,最后猎物身心疲惫、无心恋战时,它看准机会,一口咬住猎物头颈并释放毒液将其杀死。

⑤ 华北地区常见的蛇有几种

华北地区常见的蛇种类繁多,以下举出部分例子:

1、黄脊游蛇(无毒)

身体细长,背部为深红色,背部中间有一条亮黄色的垂直线,黑色边缘。它的前端从前面的鳞片开始,但后端到达尾部。由于鳞片的黑色边缘,身体的两侧装饰着几条深色的垂直线或虚线,腹侧表面是淡黄色。

⑥ 蛇类有多少个科是哪些科

7科,盲蛇科,蟒科,闪鳞蛇科,眼镜蛇科,游蛇科,海蛇科和蝰科。

全世界有蛇3425种,中国有241种。据赵尔宓《中国蛇类》记载,中国有蛇类205种。随着野外调查的深入,蛇类新种和新记录不断增多。

盲蛇亚目为最原始的蛇类多具后肢带。多具后肢带。全身均匀覆盖覆瓦状圆鳞,无腹鳞分化,眼隐于眼鳞之下。 分布于世界各温暖地区。身体粗细一致,头尾均短,外形略似蚯蚓,多营穴居生活,食蚯蚓、白蚁等各种地下无脊椎动物。包括3科。

栖息环境

大多数蛇类都进行地面生活,其特点是在蛇目范围内体形正常,较少特化,一般腹鳞较宽大,在地面上行动迅速。例如,生活于山区的游科的紫沙蛇、眼镜蛇科的丽纹蛇属、蝰科的蝮属和烙铁头属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于平原丘陵的眼镜蛇科的环蛇属、蝰科的蝰蛇、白唇竹叶青。

生活于沙漠或戈壁地区的花条蛇。有许多蛇在山区、平原及丘陵都可遇到,如眼镜蛇科的眼镜蛇及眼镜王蛇、蝰科的蝮蛇等。它们多半是分布范围较广的蛇。地面生活的蛇也栖息居洞内,其中有许多种类都善于游泳或者善于攀缘。

⑦ 南雄被蛇咬的案例有哪些

三地合力寻血清 救活被毒蛇咬伤的3岁男童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9月21日10:56 新快报
为了挽救一个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的3岁男童,日前,韶关、南雄和广州三地尽心尽力,紧急寻药。获知此事后,本报记者昨日采访有关人士,详细了解到当中的感人情节。

三岁男童性命垂危

9月6日晚10时许,广东省医药公司韶关采购批发站经理杨文杰家里的电话响起了急促的铃声。电话是南雄市人民医院打来的,称10分钟前,该医院收治了一名被剧毒毒蛇竹叶青咬伤的3岁小男孩。小男孩已出现危重状态:血尿,血便,血栓,人也呈休克状态。

必须马上找到救命的特效药———抗蝮蛇毒血清!

韶关剩一支抗蝮蛇毒血清

抗蝮蛇毒血清的货源在全国都十分紧张,经销单位一般不会像其它药物一样常有库存。韶关医药站恰恰也没有库存。杨文杰马上向粤北人民医院打听,对方答,药库只剩下一支抗蝮蛇毒血清。

一支也好!杨文杰接着又通知了药品部的陈经理和业务科的蒋科长。陈、蒋两人仅用了8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赶到了市区的粤北人民医院,拿到了抗蝮蛇毒血清后,两人又火速赶往远在110公里外的南雄市人民医院。

汽车飞驰,110公里的路程1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医护人员接过血清,马上对受伤男童进行点滴。由于其已处于危重状态,一支血清虽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剂量明显不够。

钟教授连夜送血清

怎么办呢?接到陈经理的告急电话后,杨文杰即把电话打到了抗蝮蛇毒血清的生产单位———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的钟满森教授家里。钟教授不顾夜已深,立即到所里取了两支抗蝮蛇毒血清,赶上了开往韶关的特快列车。

此时特快列车似乎也显得特别的慢。两个半小时后,也就是9月7日凌晨2时许,列车终于抵达韶关。一出火车站,钟教授就看到杨文杰等人在出站口焦急地等候着。

钟教授、杨文杰等人不顾劳累,立即驱车前往南雄市人民医院。凌晨4时,两支救命的抗蝮蛇毒血清,终于交到南雄医院医护人员的手里。

垂危男童转危为安

对治疗毒蛇咬伤有着丰富经验的钟教授来到受伤男童的病床前,仔细观察病情。他发现点滴的速度太慢,一支血清滴了3个多小时(医院在治疗毒蛇咬伤方面缺乏临床经验)。钟教授即指导说要加快速度,要以10多分钟滴一支的速度尽快滴完点滴!

很快,受伤男童的血小板就由500上升到了1900。看着仪器上显示的数字一点一点上升,看着患者症状慢慢减轻,大家一直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此时,晨曦初现,已经是早上7时多了。

为了抢救一个普通患者的生命,许多互不相识的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谭建东 刘新晖 罗旭艳)

⑧ 七寸蛇在蛇类的毒性中排名第几

1、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毒性极强,为陆地第四大毒蛇。银环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中国27种毒蛇
2、竹叶青蛇:又名青竹蛇,焦尾巴。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是蝮亚科的一种,属于竹叶青蛇属。竹叶青蛇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或者红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像猫的眼睛,尾巴焦红色,观赏价值极高。
头大、三角形,颈细,头颈区分明显。头顶具细鳞;左右鼻间鳞不相切,由细鳞分开;背鳞除最外一行外均起鳞,中段19-21(偶有23)行。除少数为卵生外,绝大部分品种为卵胎生。
中国27种毒蛇
3、五步蛇: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是亚洲地区内相当着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中国27种毒蛇
4、眼镜王蛇:别名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
中国27种毒蛇
5、舟山眼镜蛇:别名:中华眼镜蛇,白颈乌,包呼,蝙蝠蛇,扁颈蛇,扁头,中华眼镜蛇(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广西、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于眼镜蛇科,分布于中国南部、台湾和中南半岛的中低海拔地区。
中国27种毒蛇
6、金环蛇: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着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
中国27种毒蛇
7、白眉蝮蛇:白眉蝮蛇,所属动物界,是蛇的一种,有鳞目、蛇科、白眉蝮蛇属动物。白眉蝮蛇学名: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白眉蝮蛇多分布于东北长白山一带.毒性很强,行动缓慢,毒牙为前管牙,2到4颗,体长750mm左右。
8、黒眉蝮蛇:蛇岛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旅顺港25海里总面积约I平方公里。在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列岛中的大小黑山岛上也有分布。
9、灰蓝扁尾海蛇:蓝灰扁尾海蛇(学名:Laticauda colubrina)为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灰海蛇、火烧蛇。分布于孟加拉湾到马来半岛沿海、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菲律宾、斐济、汤加、日本沿海以及台湾沿海等地,多生活于海水生活以及夜晚在沿岸沙滩、岩礁间。扁尾蛇毒性剧烈,但很少咬人。
10、原矛头蝮蛇:又名老鼠蛇、龟壳花、恶乌子、笋壳斑,原矛头蝮(学名: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又名为龟壳花(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等、老鼠蛇和恶乌子等,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龟壳花常与无毒的拟龟壳花混淆,拟龟壳花的头部较圆。
11、圆斑蝰蛇:圆斑蝰蛇上颚骨短而高,附生一对弯曲的毒牙,闭嘴时平卧口内,随同张口而竖立,产于中国南方各省。

12、喜玛拉雅白头蛇:喜马拉雅白头蛇是中国27种毒蛇中毒性较强的一种,在青藏高原一带曾经出现过 。首位发现喜玛拉雅白头蛇的是一名欧洲探险家李奥拿度·费亚,直至1888年生物学者保兰格(GeorgeAlbertBoulenger)正式将白头蝰属命名为(Azemiops)。
13、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学名:Tryptelytrops albolabris)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白唇竹叶青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主要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中南半岛。
14、莽山烙铁头蛇:莽山烙铁头蛇(拉丁学名: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是中国的特有的巨型毒蛇种,俗称“小青龙”。莽山烙铁头蛇全长可达2m,是具有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中间杂着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头部为三角形,略大,有颊窝,看上去像是一块烙铁,故得此名。是已知的毒蛇类里的最大型蛇种,已经发现的莽山烙铁头蛇的活体,最重的为8.5kg。
15、矛头蝮蛇:矛头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蛇属,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地区。矛头蝮蛇是南美洲和中美洲最危险的毒蛇,所有的蝮蛇中它的体型最大,速度最快,注入的毒液也最多。奥斯丁这次的任务就是到野生世界去拍摄一条这样的毒蛇。
16、青环海蛇: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前沟牙类剧毒蛇。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卵胎生。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
17、中介蝮蛇:中介蝮为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七寸子、七寸蛇、麻七寸、扎嘎勒卖图.毛盖。分布于亚洲中部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多生活于北疆,多栖息于海拔900-1650米低山石隙或灌丛。
18、丽纹蛇:丽纹蛇(学名:Calliophis macclellandi)为眼镜蛇科丽纹蛇属的爬行动物,俗称为环纹赤蛇,是一种剧毒的毒蛇,我国分部比较少。
19、西藏竹叶青蛇:西藏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 tibetanus)为蝰科竹叶青,蛇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蛇类物种。主要分布于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藏聂拉木。
20、环纹海蛇:环纹海蛇(学名:Hydrophis fasciatus)是一种有剧毒的蛇类,为眼镜蛇科海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印度、缅甸沿海、泰国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沿海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沿海等地。
21、菜花原矛头蝮蛇:菜花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jerdonii)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菜花烙铁头、菜花蝮、菱斑竹叶青。
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地,多生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或高原、常栖于荒草坪、耕地内、路边草丛中、乱石堆中或灌木下以及亦见于溪沟附近草丛中或干树枝上。
22、中华珊瑚蛇:习
性 夜间活动为主,神经毒,性情温驯,喜欢栖息山区底层落叶堆中。体形特征 小型蛇类,最大可达98公分,主要特征头后方有一宽明显的白色环带,身体红色为主,全身散布着黑色的黑环带,外侧有黄色细边。
23、台湾烙铁头蛇:台湾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 gracilis)为蝰科竹叶青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台湾烙铁头、菊池氏龟壳花,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主要栖息于高海拔山区的森林底层、箭竹平原、流溪和山径附近石堆中。
24、乌苏里蝮蛇:乌苏里蝮蛇(A gkist rodon ussurensis) ,俗名土球子、草上飞、七寸子。属蝰蛇科(Crotalidae) ,蝮蛇亚科,蝮蛇属(A
gkist rodon) 。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繁殖方式卵生。
25、白头蝰:白头缅蝰(学名:Azemiops feae)为蝰科白头蝰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白缺蝰。分布于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湖北、甘肃等地,常见于丘陵及山区以及栖息于山区草地、麦田兰草堆下、路边、碎石地、稻田、甘蔗田边及甘薯地旁的草丛中。其生活的海拔范围为100至22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26、圆斑蝰蛇:圆斑蝰蛇上颚骨短而高,附生一对弯曲的毒牙,闭嘴时平卧口内,随同张口而竖立,产于中国南方各省。
27、灰蓝扁尾海蛇:蓝灰扁尾海蛇(学名Laticauda colubrina)为爬虫纲有鳞目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 动物,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的海域,栖息于海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