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花山村的资料
有两个名为花山村的地方。一个是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花山村,另一个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德泽乡花山村。
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花山村位于阜平县城南庄镇西4公里处。花山村前村后的山坡沟壑满是花草树木,春天满山的桃花杏花各种野花,富有诗情画意。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曾在此歇息。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德泽乡花山村隶属于曲靖市沾益区德泽乡热水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德泽乡西边,距离热水村委会5 公里,距离德泽乡6公里。海拔1668米,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89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
(1)广州花山村在哪个地方扩展阅读:
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花山村的相关故事:
1948年春,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从延安迁至城南庄,5月18日迁至华山村开展工作,与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毛主席所在的“花山”是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西北的一个小山村,在胭脂河的一个小支流上。
一九四八年春夏之交,在从山西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路上,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住了九天。起因是毛主席在城南庄居住地点被特务出卖。花山村相对隐蔽,群众基础较好。于是聂荣臻安排毛主席住在花山村。随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迁至西柏坡。此处留有毛泽东旧居。
‘贰’ 花山资料!
我只知道:
时代背景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5月25日,红一师第一团在安顺场顺利地强渡了大渡河。但是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必会延误数日,遭敌军围歼。70多年前的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贻误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蒋介石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过河去,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也许是敌人对这片开阔地的情况有所怀疑,不多时,几架敌机朝着志愿军的阵地投下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不一会,插在了邱少云腿上的蒿草被点着了火苗在升腾。在邱少云后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然而,这样就会把目标暴露给敌人,整个战斗布置将全功尽弃,五百多战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后方的指挥员对此心急如焚。好一个钢铁战士邱少云,任凭火焰越烧越猛,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火烧得更大了。周围的战友甚至能闻到肉体烧焦的味道,而邱少云仍旧静静地趴在那里,直到火焰整个将他吞噬……
为了全体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邱少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经过激烈的战斗,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他获得“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毛主席在花山和难忘的一刻都是佚名.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沪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强渡大渡河
光荣的使命
一九三五年五月,我们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泸沽,来到冕宁。我们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担负了光荣的先遣任务。军委为了加强领导,充实力量,特派刘伯承、聂荣臻两同志分别担任先遣司令和政委,并把军团的工兵连、炮兵连配属一团指挥。当时,我在一团当团长。
这天,上级把强渡大渡河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一团。部队立刻从离大渡河一百六十多里路的一个庄子里,冒雨出发了。
大渡河是长江的一道支流,据传是当年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方。现在,我们的处境也很险恶:后有周浑元、薛岳、吴奇伟等数十万大军追赶,前有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的“精悍部队”扼守着大镀河所有渡口。蒋介石猖狂地吹牛说:后有金沙江,前有大渡河,几十万大军左右堵击,共军有翅也难飞过。他还梦想,要让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经过一天一夜冒雨行军,部队在一个山坡上停下来。这里离安顺场只十多里路,大渡河哗哗的水声都可以听到。一百四十多里路的急行军真够疲劳的了,战士们一停下来倒头就睡着了。这时已是夜间十点多钟,我急忙找来几个老乡了解情况。
老乡介绍的情况和我们侦察的基本一致。前面的安顺场,是个近百户人家的小市镇。敌人为了防我渡河,经常有两个连在这里防守。所有的船只都己抢走、毁坏,只留一只船供他们过往使用。安顺场对岸驻有敌人一个团(团的主力在渡口下游十五里处),上游的沪定城驻有三个“骨干团”,下游是杨森的两个团,要渡过大渡河,必须首先强占安顺场,夺取船只。
情况刚了解清楚,指挥部便来了命令:连夜偷袭安顺场守敌,夺取船只,强渡过河。刘伯承司令和聂荣臻政委特别指示我们说:“这次渡河,关乎着数万红军的生命!—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打开一条胜利的道路!”
“我们不是石达开,我们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突不破的天险。我们一定要在大渡河上,为中国革命史写下光辉的一页。”看完命令,团政委黎林同志坚决地表示。
胜利的前奏
战士们从梦中被叫醒,冒着毛毛细雨,摸黑继续前进了。
根据分工,黎政委带领二营至安顺场渡口下游佯攻,以便吸引那个团的主力;我带一营先夺取安顺场,然后强渡;三营担任后卫,留在原地掩护指挥机关。
天漆黑,雨下个不停,部队踏着泥泞的小路前进。大约走了十多里,便靠近安顺场了。我命令一营分成三路前进。
安顺场的守敌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样快。他们认为我们还没有出海子边少数民族区呢,因此毫无戒备。
“哪一部分的?”我们的尖兵排与敌人哨兵接触了。
“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红军战士的回答象春雷,扑向敌人。
“砰!”敌人开枪了。我们的火力也从四面一齐吼叫起来。愤怒的枪声,淹没了大渡河水的咆哮,淹没了敌人的惨叫,顽抗的敌人纷纷倒下,活着的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没命地逃跑!两个连的敌人不到三十分钟就全被打垮。
正在战斗时,我来到路旁一间屋子里。突然听到一声喊叫:“哪一个?”通信员一听声音不对,枪栓一拉大吼一声:“不要动!缴枪不杀!”敌人摸不清我们的情况,乖乖地缴了枪。事也凑巧,原来这几个敌人是管船的。我急忙要通信员将这几个俘虏送到一营去,要一营想法把船弄来。
一营花了好大的劲,才把渡船弄到手。这里只有这条船,它现在成了我们唯一的依靠。
占领了安顺场,我来到河边,只见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河宽约三百米,水深三、四丈。湍急的河水,碰上礁石,卷起老高的白浪。现在一无船工,二无准备,要立即渡河是困难。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沪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回答者:江户川_新一 - 首席运营官 十二级 3-23 17:59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工农红军强渡川滇边界的金沙江,行军数百里后来到了四川南部的大渡河边。大渡河是长江的支流,两岸都是蜿蜒连绵的高山,河宽三百多米,水深三四丈。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实现北上抗日的计划,红军必须渡过大渡河。强渡大渡河,消灭河对岸的敌人,这个光荣的任务就落在我们红一团全体同志身上。
渡河前,我们做了周密的准备。经过侦察,我们知道,敌人用了数团兵力把守渡口,我们分析后决定选取安顺场为渡口。
已经是深夜十点多钟了,我们冒雨行军一天一夜后。赶到了离安顺场十多里的大山坡。战士们困极了,一停下来,就倒下呼呼睡着了。这时指挥部接到命令:连夜偷袭安顺场守敌,夺取渡船过河!疲困的战士从滑溜的泥地上爬起来,继续行军。安顺场的守敌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样快。“哪一部分的?”我们的尖兵排与敌人哨兵接触了,敌人误认为我们是他们自己的人。“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红军战士的吼声像春雷划破夜空。经过三十分钟的激烈战斗,红军占领了安顺场。
部队决定渡河过去,可现在一无船工,二无准备。还是没有法子过去,渡河决定推迟到第二天。
好容易盼到天明。天气很好,瓦蓝的天空缀着朵朵白云,似乎大渡河边的悬崖峭壁也显得格外庄严,河水一股劲地冲击、咆哮,好像要把这大地吞下似的。敌人在对岸渡口周围筑了许多碉堡,企图在红军渡河登陆后,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来个反冲锋,逼迫红军下水。
“先下手为强!”红军首长命令炮兵连,数挺重机枪放在有利的阵地上,轻机枪和特等射手也隐蔽地进入河岸阵地。
火力布置好了,可严重的问题还是渡河。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十几个船工。船工答应把我们送过河去。
我们决定按时强渡。一营长孙继先同志带领十七位勇士。每人佩一把大刀,背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带五六个手榴弹,作好强渡的准备。
庄严的时刻来到了。十八勇士分乘两批渡船,在我团强大火力掩护下,随着汹涌的水浪颠簸前进。
敌人发急了,向我们的渡船猛烈开火。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首长的喊声:“同志们!十万红军的生命,就在你们几个人身上。坚决地渡过去。消灭对岸的敌人!”勇士们听到党的召唤,更加奋不顾身。快速冲上去,手榴弹、机关枪一起打过去,大刀在敌群中飞舞。号称“双枪将”的川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我们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岸。第二天上午,红军胜利地渡过大渡河。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事迹永远被人们载入革命史册
夺占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 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黄开湘(又名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毛主席在花山
陈晔
阜平县有一条优美秀气的河,叫胭脂河。胭脂河边的山
沟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叫花山。花山村前村后的山坡沟
壑满是花草树木,春天,满山的桃花紫荆花喧闹枝头;秋天,
有醉人的野菊、迷人的红叶。村东一条小河,缓缓穿村而过。
潺潺的水声夹着百鸟的齐鸣使这个山村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1948年5月18日凌晨,毛主席的住地城南庄遭敌机轰炸。
于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在极端绝密的情况下,毛主席秘
密转移到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隐在大山里的巴掌大的美丽
小山村。
当时张冀新刚满十八岁,在花山小学做小学教师。他就
是花山村人。主席来之前,村里开了会,说民运工作组首长
要来这里住几天,要保密,任何人不准走漏风声。首长要住
在张冀新家后排的张德山家,于是后排的几家人都将房子腾
了出来,挪到前排,几家人挤在一起住。
5月18日傍晚,花山村响起了汽车的轰鸣声。顺着河槽开
来几辆汽车。车停稳后,下来一些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随
后从第三辆车上下来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个子。花山村的人
第一次见到汽车,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稀罕儿。张冀新就站
在家门口,看见大个子的第一眼,他觉得很面熟,只是想不
起来是谁。
首长住的房子旁边有一盘石碾。平时,张冀新他们四五
家人吃面都在这里碾米。为了不影响首长办公,他们就到离
家很远的另一个碾子上去碾米。
首长来的第三天晚上,张冀新带着疑问,翻来覆去睡不
着,这个面熟的人是谁呢?当时,边区家家户户都已经张挂
毛主席画像,张冀新在脑海里几经对照,断定首长就是毛主
席!他激动地彻夜未眠,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但这是
极端保密的事情,不能讲!
毛主席每天都要出来散步。有一天,张冀新的妻子端着
玉米去村上推碾,主席碰见了,拦住了她:“这不是有碾子
吗?为什么还到别处去推?”张冀新的妻子回答说,怕影响
首长办公。毛主席说:“就在这儿推,以后不要再到那么远
的地方去推碾。”主席以为是警卫安排的,就叮嘱他们,
“告诉乡亲们,咱们住了人家的房子,不能连碾也不能推,
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不要影响群众生活。”
闲了几天的碾子又开始转上了。一天,张冀新与母亲在
碾上推碾,他妻子在碾旁罗面。这时候,主席从院里出来了,
下了台阶,径直朝石碾走来。
“你是小学教员吗?”浓浓的湘音。
张冀新听见是冲他说话,忙抬起头来应声。
“是。”“你教了多少娃娃?”“34个。”“你教什么
课本?”
“我教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编的课本。”和主席说话,
张冀新心海里一直翻滚着激动的浪花,他多想说出一句“您
就是毛主席吧?”然而,几次想说出口,几次又将这个念头
压了下去。
主席听说教的是边区课本,连说,“很好,很好!”说
罢,他停顿了一下,沉吟良久,对张冀新说,“一定要培养
好祖国的下一代!”
主席走了。但主席的这句话,却让张冀新激动万分。一
个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受到主席的千钧嘱托,既有压力,又
有动力。主席这句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千百个教育工作
者说的。主席建国之前领导全国解放战争,日理万机,仍然
牵挂着祖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祖国的下一代!其心可鉴!
主席在村里住了9天,便从花山到了西柏坡,而后,在西
柏坡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主席在花山的故事编入了中学课
本,还编成了歌儿,被人们传唱。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叁’ 花都区花山镇有哪些村
花山镇有洛场村,这个村特别适合文艺青年去游玩。
‘肆’ 花都花山是哪个城市 花都花山在哪里
1、花山镇,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位于花都区东部,东与花东镇毗邻,南与新雅街道接壤,西与狮岭镇、新华街道、花城街道交界,北与梯面镇相连。紧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花都中心城区,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重点侨乡。区域面积116.4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花山镇常住人口133010人。
2、花山镇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4~10月份,降水量年平均14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气候宜人。台风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台风灾害影响较少。花山地区属无震区。
‘伍’ 请问广卅南站要什么坐车到佛岗县汤塘镇花山村聚宝工业院
为您提供乘车方案仅供参考:
1、先从广州南站乘地铁到广州越秀南汽车客运站:
‘陆’ 广州花都区花山镇的邮政编码
邮编查询
51087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民安村
51088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城横街
51088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平山旧街
51088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东华村
51088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五星村
希望能帮到你
‘柒’ 花山镇的概况
花山镇位于花都区东部,面积116.40平方公里。西与花都区中心城区相连,北与芙蓉渡假区、王子山公园接壤,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所在地。106国道、机场高速公路北延线、花都大道、山前旅游大道等主干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从镇中心城区到白云机场仅需10分钟路程,交通十分方便。全镇户籍人口7.6万人,外来人口约3万人,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7万多人,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的侨乡。花山镇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7℃,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地形为主,花都着名的菊花山位于境内。 2006年花山镇税收突破2亿元大关。以占地5000亩的华侨科技工业园为基地,以爱机汽车配件、今仙电机、永大不锈钢等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村级企业蓬勃发展。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1.92亿元,工业总产值76.51亿元,税收2.0023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8228元,农民人均收入6035元。
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农村以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养殖塘鱼、禽畜等为主,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和改水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独特的区位优势为花山镇发展临空工业、旅游业、仓储业、房地产业、现代园艺业、运输业等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花山镇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共同迈向新纪元。
‘捌’ 广州花都都有哪几个村知道的朋友告诉一下吗
花都区(原花县)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由省人民政府委托广州市代管。2000年5月21日又经国家批准撤市设区,成为广州市花都区。下辖新华、花山、花东、赤坭、炭步、狮岭、北兴、芙蓉、梯面、花侨和雅瑶十一个镇, 总面积9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万, 另有华侨、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行政区划花都区辖1个街道(新华)、7个镇(梯面、花山、炭步、赤坭、狮岭、花东、雅瑶)。 街道(镇)简介(部分) 新华街道:辖(新民社区 聚贤社区 商南社区 梅园社区 云山社区 福宁社区 富华社区 秀全社区 红珠社区 培英社区 京华社区 凤华社区 金华社区 金联社区 天贵社区 华南社区 丽雅社区 丰盛社区 湖畔社区 茶园社区 光华社区 松园社区 银菊社区 紫薇社区 新街社区 骏威社区 金菊社区 新都西社区 宝华社区 海关西社区)(新街村 大陵村 三华村 九潭村 官溪村 大埔村 乐同村 岐山村 朱村 马溪村 田美村 公益村 三东村 莲塘村 清埔村 广塘村 团结村 东镜村 石塘村 东莞村 新华村 横潭村 五华村 大华村 ) 花山镇:位于花都区城区东部,毗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总面积116平方千米,下辖26个行政村,1个社区。2004年,全镇总人口75458人,另有外来人口20958人。 炭步镇:位于花都区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13.33平方千米,管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 雅瑶镇:位于花都区南部,总面积为8.64平方千米,下辖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3860户,户籍人口10917人,外来人口5000人。 赤坭镇:位于花都区西部,与清远、三水两市接壤。全镇总面积161.5平方千米,人口6.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