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十三行
十三行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产物,而海上丝绸之路自由贸易则是十三行成就的关键。
十三行是一个全国性的外贸垄断组织,是一个机构,也是一种制度。这种被学者们称为“广州制度”的十三行和制度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学术上尚有争论。
十三行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需要开放,更多地开放,更主动地开放。十三行给我们留下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B. 清朝的“广州十三行”到底是干啥的如今怎么样了
清朝设立的“广州十三行”,是我国清朝时期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主要功能是进行对外贸易,与外国友人进行贸易往来。当然“广州十三行”有时也充当的一定的政治外交功能和文化交流的功能,但最主要的还是进行商贸往来。十三行也逐渐随着历史的潮流消失,如今的十三行原址,也演变成了广州一个非常大的服饰批发市场,继续发光发热。
随着时代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消失,开放共赢逐渐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十三行也随之消失。在服饰行业盛行的广州,十三行逐渐成为了一个大型的服装商贸市场,延续原先十三行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虽然如今的十三行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不知是出于习惯,还是一辈一辈的传承,人们还是将那个服装商贸市场亲切的称为“十三行”。
C. 清朝的“广州十三行”是干什么的有怎样的地位
长期以来,中西方的交往仅仅局限于通商贸易,但是这种关系并非正式的外交关系,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时有时无的。
在公元1757年间,干隆皇帝颁布“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的诏令,将清朝的对外贸易局限在了广州一口,并设立“十三行”为贸易中介,负责管理外商、经营进出口贸易和办理交涉事宜,以此来防止外国商人与国内民间或官方的直接接触。
清朝灭亡之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活动来往日趋频繁,也不仅仅局限于广州一口,而那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十三行也已经随着历史的车轮渐行渐远。
如今的十三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路,是广州的一个大型服装批发中心,虽然名字和性质已经变了,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为“十三行”。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每天进出货物高达数千吨,人流量高达数十万人次,服装远销海内外。因此,这也算是原来的“十三行”经历的一次转型升级吧!
D. 十三行是什么
十三行是什么?乍一看到十三行博物馆,我的脑子里浮现的就是这个问题。
十三行是一个地名,是在广州的一片商馆区。十三行也是一群人,是当时在那里行商的商人群体。十三行更是一种贸易体制,是包括了佣金制度等在内的成熟的交易规则。
带着好奇,在博物馆里,看了和十三行的各种展品和介绍。其中不乏广绣,瓷器,银器等等。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清朝时期的外销画。
那时的外销画多出自广州。画的内容多是国内女子。
女子主题的画作在那个时代并不少。但这些画中的女子,不仅仅是富家太太,小姐,还有寻常女子。尤其在劳动中的女子。在刺绣的,在洗衣的,在杂耍等等的。
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西方的技法,如油画等。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西方客户的审美。
可谓是在传统基础上有学习,有刨新,有突破。广州不愧为一个最早的通商口岸。其它地区的学习榜样。
E. 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什么,详细描述一下
广州十三行创立于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1757年,随着干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直至鸦片战争为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中国对欧洲的贸易维持了100年的贸易顺差地位,使全球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广州对外贸易源远流长,被誉为“千年商都”。事实上,南海县自隋朝建县千余年来,长期管辖广州城西,在200多年前设立的十三行,当时正是南海县管辖。在清朝初年,随着到广州的外商不断增多,许多国家在广州设立商馆。而外商来华贸易或办理其他事务,都必须经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行,这些“公行”通称“十三行”。
清干隆年间,全国仅留广州“一口通商”,广州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市场一派繁荣。通过十三行,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源源不断漂洋出海,而从外国进口的钟表、玻璃镜、珐琅器等“洋货”让人大开眼界。
在目前留下的记载中,常常把十三行商馆描绘成为“金山银海,堆满银钱”的景象。从历史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十三行的辉煌,画面上十三行商馆区各国商贾穿梭,江面上万舸竞舤的场面让人叹为观止。
(5)广州十三行是什么扩展阅读:
起始时间
自唐代以来,广州一向是我国最重要的商港之一,而广州十三行,在十七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叶这一段期间,又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十三行商馆集中在广州城郊西南角,紧靠珠江,那里是一个繁忙的水码头。
1684年,广东政府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1757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而十三行则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
运行机制
广州十三行受粤海关管辖,它的运行机制诸如承商制、保商制、总商制、揽商制、公行等在本质上是清政府确保实现以商制夷、确保税收的方式。
承商制是指十三行商"承揽夷货"制度;保商制规定行商首先要负责外商在华所有行为;总商一般是一到三名,由行商中资本最雄厚的行商担任,负责率领众商与夷人交易;揽商制是指行商包揽一笔交易的所有环节;公行的设立是为了规范对外贸易市场,把握议价权,实现行商利益最大化。
F. 广州的十三行在哪里
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路人民南路站
广州十三行一般指的是广州十三行服装批发街,在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路人民南路站,是一个以十三行路为中心,以故衣街、杨巷路、十三行豆栏上街等环绕成的物流商业圈,是全国闻名的女装批发市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