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74军在哪个地方
扩展阅读
杭州东到浙江盲校怎么走 2025-07-13 00:30:59
厦门哪里可以捡海鲜 2025-07-13 00:25:51

广州74军在哪个地方

发布时间: 2022-12-31 15:36:20

Ⅰ 五大主力究竟哪个战斗力最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整编十一师,还是整编七十四师

太多了。简介一下新一军、整编七十四师
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

淞沪战场来了一支生力军
一夜战斗下来,51师以伤亡百余人的代价取得歼敌500多人的重大胜利!
次日,《申报》的头版头条报导了这一消息。其内文章赞道:“此次51师夜袭大捷,其勇敢机智,实令国人内心振奋。此非仅前方军人之光荣,亦是全体国民之光荣,其赫赫战绩必将鼓荡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敌斗志。”王耀武的戎装巨照同时附在新闻稿的右边。
这场战斗下来,除100多鬼子逃脱之外,第3师团的骑兵联队损兵200多名,折马300多匹。师团长藤田进紧急从国内调来一批人马之后,其骑兵联队才慢慢恢复战斗力。
火线上组成了一支钢铁之师
在国民革命军序列中,虽然有一些军级建制,如第1军、第18军、第39军等,但大多数单位仍为师级。抗战爆发,特别是淞沪会战打响之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除投入几乎所有的中央军参战之外,鄂、川、黔、粤、桂等地的地方军也纷纷被调来轮番上阵,一时聚集在上海一地的中国军队有71个师之多,占全国军队220个师的三分之一左右。如何快速、方便地调动这些部队呢?9月初,军委会决定增设军级建制,以简化指挥系统。王敬久升任71军军长,指挥87师(王敬之兼任师长)、孙元良升任72军军长,指挥88师(孙元良兼任师长);俞济时则升任74军军长,指挥51师(师长王耀武)、58师(师长冯圣法)。
51师和58师组建成74军之后,两支原先独立作战的军队互为犄角,战斗力因此大为增强。当然,即便如此,这也难以扭转整个战局的变化。
随后几天,由于日军增兵上海,我左翼防卫形势更加严峻,74军的阵地先是退到刘行——嘉定——施相公庙一线,后又转守温藻浜南岸地区。
冯圣法得报后不仅没有先前的焦虑,反而哈哈一笑,“不是有克虏伯大炮吗?”这句话如醒醐灌顶,一下子提醒了炮兵营长赵子刚。原来,58师在屯溪休整期间,军政部将刚刚从广州运来的一批德国造克虏伯平射炮划拨了6门给他们,这6门大炮在昨晚战斗中因天黑一直未发挥作用,赵子刚正愁没有立功的机会。现在天亮了,平射炮能派上用场了,赵子刚当然十分高兴。
测距、瞄准、上弹、发射,随着一连串地动山摇般的轰击,一堵堵泥巴墙訇然倒塌,一个个筑在巷道里的堡垒倾刻间化作了烟尘,房梁屋脊上的鬼子全都埋进了砖石瓦砾之中!
最后,除联队长横山静夫率1000多部下逃到贺村之外,野鸡岗其余的2000多敌人悉数被歼!
与此同时,攻击楚庄寨的51师也大获全胜,74军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声中。
西谚云: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战土肥原就取得如此战果,这对薛岳来说,无疑增添了更多全歼日寇的胜算。
薛岳的神机妙算被“德国将军”搅得稀乱,土肥原乘机逃出了中国人的包围圈,蒋介石只好掘开黄河大堤阻滞日本人的攻势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薛岳喜欢上了抽水烟,闲时他抽,战时他更抽,那把长长的铜嘴烟杆就像他腰上的那根军用皮带一样,已经成了他须臾不离的随身物。他的孤寂、纷乱、焦虑常常在烟丝散发出的清香中得到满足,得到镇静、清醒,那一道道冉冉而飘的烟圈像一个个成熟、圆满的运筹喷薄而出!
获悉74军、64军克复野鸡岗、楚庄寨的消息后,薛岳当然忘不了掏出水烟,搛上一撮,按进烟嘴,吞云吐雾起来,——借此飘缈空灵之际,他在盘算着如何缩小包围圈,最终压迫土肥原于内黄、仪封、三义寨,聚而歼之。
智取张古山,田汉把张灵甫写进了剧本
“你如儿戏命令,我就儿戏汝命!”薛岳给俞济时拍了一封中外战史上恐怕都少有的“奇电”。
南京失守之前,国民政府虽宣布迁都重庆,但实际上,除国府主席林森率领一部分工作
1938年7月初,大本营变更华中派遣军的战斗序列,决定调集40万兵力,各型飞机300余架,舰艇20余艘,迅速攻取武汉,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面对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7月,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任蒋介石为武汉保卫战总指挥,重新将全国划定为九个战区,并向各战区下达了《武汉会战方针及指导要领》。该《作战方针》明确指出:以李宗仁第五战区和陈诚第九战区的部队为主力,动员总计约100万兵力,承担保卫大武汉的作战任务。其中,第五战区的作战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南北两麓的豫、皖、鄂三省,下辖孙连仲为总司令的第3兵团和李品仙为总司令的第4兵团;第九战区的作战区域在鄂、皖两省的江南地区及赣、湘两省的全部,其下辖薛岳为总司令的第1兵团和以张发奎为总司令的第2兵团。
第1兵团的防区是长江南岸的江西和湖北地区,74军隶属第1兵团指挥,这样,薛岳把俞济时从豫东平原又带到了赣北的崇山峻岭。
武汉保卫战从安庆打响了。
6月12日,皖省省会安庆失陷,日军溯江而上,40天内连陷马垱,彭泽、九江、姑塘,一下子将战线推到了庐山脚下。
根据日军的进攻态势,薛岳将所部之第4军、8军、70军部署于南浔线正面的金官桥一带;将第25军、66军布阵于星子、东西孤岭一带;将第29军、74军设防于德安一线。
金官桥是日军攻打庐山,阻断南浔铁路的正面突破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薛岳令64军军长李汉魂率其统辖的粤军两个师和第10军部队防守右翼;以第4军、第73军、第74军等部队防守左翼,第70军为预备队,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7月31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在10余架飞机的掩护之下,分两路沿南浔铁路、公路南下,集中炮火,猛轰粤军阵地。
74军正在德安一线警戒着日军101师团的佐枝支队,突然接到这份军令,俞济时很是不快,况从德安到金官桥有300多里的路程,加上启运装备,全军1万多人,1日之内不吃不喝不睡也未必能按时赶到。上次兰封之战中74军本是攻打野鸡岗的主力,但最后的主要战功却算在64军的身上,李汉魂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而俞济时只得了次一等的云麾勋章。在俞济时的眼里,这是薛岳他们广东人相互捧场挤兑外省人的表现,我俞济时岂是吃这一套的?凭我与蒋委员长的表舅关系,凭我曾任过委员长的侍卫官的渊源关系,凭我在委员长心目中的分量,你薛岳未免太看轻了我俞某人了。揩屁股的事尽让我74军去做,我今天偏偏耍你一耍,看你能把我俞某人怎么样?

9月3日,106师攻占马回岭后,中国军队已经识破了日本人的阴谋,薛岳于9月5日即将金官桥一线的守军撤下来,以第4、第74、第27军占领左起白云山,中经乌石门、戴家山,东至庐山西麓的反八字形阵地(简称乌石门线);以第64军控制德安西南地区,将第70军调至靖安补训。
106师团是3个月前才在日本熊本编练成军的,总兵力不足1万1千人,主要由青年学生组

成。这批受军国主义熏陶出来的年青人,以武士为榜样,以“杀伐”为满足,以战死为荣光,打起仗来很少有退缩的。师团长松浦淳六郞,日本士官学校的“优等生”,一副矮短身材,健壮结实,他极崇拜条东条英机。所以,他蓄起的胡子也同东条英机一样,浓而黑硬。
对106师团薛岳自然不敢稍存轻心,他除了将手下精兵部署在反八字这种收合自如的阵地之外,还将重机枪架设在马回岭的盆沿上,炮兵集中于乌石白线之后,以使重型火力能组成严密火网罩住整个马回岭地区。
但106师团进入马回岭地区后不久,101师团在东面受到我军重创,日军原先的战略部署难以实施,这样,106师团只好呆在原地,坐等观望,徘徊不前。为防止我军狙击,他们白天总是躲在工事内不大出来,就连粮弹物资,他们多是利用装甲车从黄老门等处运来,南浔线战况一度沉寂。
9月中旬,蒋介石来电,要调74军到长沙休整。
大敌当前,蒋介石不是不清楚一兵一卒的重要,但他的私心也太明显,在这节骨眼上抽走精干部队岂不是要下掉薛岳的臂膀?白崇禧说薛岳作战“果敢决断”,但薛岳对蒋介石的这道命令却是思忖再三的。最后,他决定来一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复电蒋说:“调不下来”。蒋暗自吃惊,自已的爱将竟会给他难堪!所以再来电说:“第74军伤亡甚大,应予调下整补”。薛岳到底就是薛岳,他寸步不让地发电给蒋说:“赣北各军作战时间都比74军长,伤亡都比74军大,各军都未调下整补,对74军也请缓予调下整补!”蒋介石没法,其命令只得让薛岳给“修正”了!这时,广东方面情况吃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来电调64军赴粤作战,薛岳这次真的难办。64军是一支广东部队,现在家乡危急,调他们回去保卫家园,名正言顺,况且俗话说,事不过三,倘使薛岳一再坚持已见,只怕蒋介石对他就有看法了,所以权衡之后,薛岳放走了64军,却将187师强留了下来!
战争的胜败往往存乎一念之间。历史有时是在看似偶然中写下的。倘使薛岳完全听从了蒋介石和军委会的意见,下面的万家岭之战恐怕就很难说是中国人的胜利了。
正当薛岳布重兵于马回岭一带,准备张网罗雀之时,瑞武线外日军第27师团却在师团长本间稚清的指挥下,由瑞昌向武宁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欲借此冲破中国人的防线,实现与106师团会合,以将庐山地区中国人的军事部署全盘打乱,再逐一加以消灭。
9月23日,日军27师团与张发奎的第2兵团激战于小坳地区,战罢一天,第2兵团渐感不支。次日,军委会急电薛岳,令其率一切机动部队赶赴武宁,替代张发奎指挥瑞武路作战。
形势如此急迫,让一向沉稳的薛岳也急得抓耳搔腮:马回岭周围的部队是不可调动的,他能抽出来作机动的队伍少之又少。不得已,薛岳再一次“修改”了军委会的命令:对来势迅猛的27师团,与其迎头拒止,不如拊背侧攻,扰其小坳后方,围魏以救赵。军委会一看薛岳此招合乎情理,立即来电同意了他的作战方案。

智取张古山(4)

159师从北,51师和58师从南,90师从东、61师从西,把106师团的残部里外外围了三层,昔日骄狂无比的106师团至此真正成了“瓮中之鳖”。
张灵甫奇袭张古山,田汉将其事迹编成话剧在长沙演出,剧中人的名字就叫张灵甫
张古山之北的鹰绝岭是山地旅团把守的要地,此据点山势陡峭,工事坚固,易守难攻,51师两次攻山,两次失利,且损失不小。这时,305团团长张灵甫向师长王耀武建议说:《三国演义》中有邓等偷渡阴平攻西蜀的战例,可以仿效。王耀武认为有理,不妨“古为今用”,遂命张灵甫率两支突击队于8日晚上,沿南面无人防守的陡峰攀藤附葛而上。日军根本没料到中国人会在这黑灯瞎火的黑夜爬上鸟兽绝迹的鹰绝岭,所以当中国人的大刀砍到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在睡梦之中打着呼噜,说着梦话,这次奇袭使阵前日军遗尸七八百具之多。而张灵甫从此声名大噪,旋即被提升为旅长。1939年冬,剧作家田汉将张古山之战编成话剧《德安大捷》在长沙演出,张灵甫自然就成了剧中的主角。
田汉还挥笔作词,与着名作曲家任光一起创作了74军军歌: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跟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能,愈杀愈能。抗战必定胜利!杀!建国必定成功!杀!

智取张古山(6)

106师团曾在万家岭一役中被74军等部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此番交手,自然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到高安城外,师团长松浦就让6架飞机来回反复轰炸74军的工事。说是工事,其实就是一些简单挖成的土掩体,74军刚到高安,立足未稳,哪有工夫修工事?因此日军的飞机在高空丢炸弹,在低处追着我士兵打机关枪,光秃秃的树枝上到处挂着断肢残臂,草丛里,泥地上满是散落的人皮、碎肉。

3月23日,大贺茂以步兵第216联队牵制云头山中国守军,而以骑兵第34联队,炮兵34联队及第217、第218两个步兵联队全力向下坡桥、白茅山等中方第58师杀奔而来。
双方尚未接阵,日本人的飞机就像野蜂似的首先在58师的阵地来来回回地进行了一番扫射、投弹,但见火光闪处,山石成了齑粉,壕堑成了平地,光秃秃的树干像是蜡烛似的咝咝燃烧着,冒着阵阵青烟。
58师已没有一处完整的工事,但轰炸过后,那些士兵像是从土里钻出来似的,眨巴眨巴眼睛,掸掉满身的灰土,整一整军衣军帽,又一个个握枪瞄准着前方的敌人。
172团防守的下坡桥是大贺茂进攻的重点,大贺茂的如意算盘是:从下坡桥绕到白茅山的后方,以从正面、侧翼夹攻白茅山。拿下白茅山后,直取上高城,或直接从西面打开缺口,再与从武宁南下的33师团会合北返。
这样,下坡桥一带战斗尤为激烈。
三次拼杀之后,172团团长明灿的手下连轻伤员在一起也不足200人,他给师部打电话请求退守二线阵地。
电话是副师长张灵甫接的,张灵甫最见不得打仗后退的事,一听明灿提这种懦弱的要求,他心头“腾”地升起一股无名之火,厉声骂道:“明灿,你摸摸你的裤裆,看你的卵子还在不在?你是74军的团长,你知道吗?人在阵地在,就是打到最后只剩你一个人,你也要给我打下去!”
张灵甫还想说点什么,忽然电话那端“轰”地传来一声巨响,便再也听不到一点声音。
明灿牺牲之后,下坡桥当即失守,白茅山阵地也随之陷落。

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5)
月24日,一大早,张灵甫便带着敢死队,提着清一色的美式汤姆轻机枪,直奔白茅山而来。

19集团军总部也派出特务营前来助战。
炮火打击过后,张灵甫的敢死队齐声呐喊着冲向敌人的阵前,前者扑地,后者继起,这种阵势,就连大贺茂这个老武士见了也油然生出几分敬意。近了,近了,眼看就要跨上白茅山的前沿阵地了,敢死队员的喊声更响,枪弹更为猛烈,却不料日军阵前忽然冒出几十股乳白色的雾气,顺风飘进了我敢死队的队列里。
这是一种霉烂性的芥子气,人体接触后,皮脱肉掉,几个小时之后即会变成一副骨架。张灵甫跟在队伍的后面,见有些战士已倒了下去,他本想下令撤兵,不曾想这时候,风向突变,日军放出的毒气竟一古脑地吹进了他们自己的阵地。
日本人阵脚大乱,想抵抗已无还手之力,张灵甫的敢死队意外地夺回了白茅山阵地。
3月5日,远在汉口的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得知第34师团被困的消息后,既恨大贺茂不听劝止,草率行动,又担心第34师团被歼后自己无法交待,遂一边电告大贺茂寻机突围,一边指令第33师团施手援救,并从九江调兵2000人南下解危。
按照陈毅的预想,机械化装备的整编74师是应该从宿迁东进,沿运河东面平原南下,然后攻取两淮的,这样,“山野”以第8、9、第2纵队共5个纵队的力量围打这个宿敌,攻其不备,取胜是有较大把握的。
9月12日,第7军猛攻泗阳。而整编74师则越过泗阳,直接向淮阴发起进攻。时“华野”主力远在时堰、四灶一带,守卫两淮的任务自然地落在了淮阴游击总队和各县、区游击大队身上。这些地方部队约有6000余人,所持的武器也多为根据地兵工厂所造,尽管如此,他们保卫家园,保卫根据地的决心和斗志却令整编74师得手不易。
9月17日,51旅在李口遭伏,伤亡近百人。
57旅在攻打淮阴时也遭到沉重打击。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此时正担任淮南兵工厂的厂长,在他的带领下,淮南兵工厂造出了威力极大的枪榴弹。这是一种利用步枪枪身,安装榴弹筒,远距离发射类似手榴弹一般威力的新式武器。
9月18日,当57旅向淮阴城发起攻击时,淮阴游击总队即以逸待劳,多次用枪榴弹打退了他们的进攻。57旅的旅指挥部设在一座小山的背后,一颗枪榴弹打来,正好打在指挥部的屋顶上,两个作战参谋命丧当场,旅长陈嘘云也受了轻伤。
久经沙场的整编74师竟被共产党的地方部队打得遍体鳞伤,停滞不前,这令张灵甫暴跳如雷。

攻占两淮(4)

9月19日,整编74师借助空军的支援,出动坦克猛轰淮阴,但游击部队退守城内后,仍逐屋逐巷地与他们展开拼杀,直到次日早晨才撤出城外。
两天后,淮安亦告不守。
攻下了苏北根据地的首府,连日来阴沉着脸的张灵甫终于绽开了笑容,又露出了张狂的

本色。
他对报界吹嘘说:“陈毅、粟裕受到致命的打击,平定苏北,扫荡山东,指日可待!”
他向蒋介石拍着胸脯道:“校长,有74师就有国民党,74师不仅能将共产党赶出苏北,赶进山东,而且能将他们赶到大海喝海水!”
作为攻打两淮的最高指挥官,整编74师攻下淮阴、淮安后,李延年也乐不可支,他对国民党的中央社说:“有10个74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
而一封封祝捷电报更像一枚枚闪光的奖章码在张灵甫的办公桌上,让他整天沉浸在胜利的云雾之中。


沈阳是东北“剿总”的所在地,卫立煌手上控制着的新1军、新3军、新6军、71军、53军及青年军207师都集中于此,人多地狭,吃粮一直是个大问题,全靠空运又不现实。于是,遵照蒋介石的指示,卫立煌令各部努力扩大占领范围,不断抢购贮备草料粮秣。
1948年6月已是麦黄粮熟季节,东北“剿总”发起“抢夺小麦之战”,令新1军向辽中以南盛产小麦的地区大肆扩张,抢夺粮食,其军、师、团分别成立抢粮工作组,设卡堵截,破村入户,强购强买百姓口粮。广大的辽中、辽南一带只有解放军第4纵队在活动,力量不敷,新1军的骑兵部队遂四下搜索,前锋到达牛庄附近。这次抢粮行动,新1军收获170余万斤小麦、高梁,而不少军官则借机强抢民物,大饱私囊,仅第50师副师长罗锡畴一人就抢得财物价值100余两黄金。
这时的新1军除了原第50师、新编30师之外,另补充了一个暂编第53师和1个骑兵团。这些补充而来的队伍多为游杂武器,人员素质差,也没有经过正规作战的训练,因而军长潘裕昆上台之后即着手整训工作。他首先开办了一个培训排长和师长的军官训练班,接着,驱走了中四方台地区的农民,强占其地开辟了几个步、炮演习场,以提高士兵的实战水平。为平整土地,他又强征民夫终日服役,这些劳役不仅不给工资,连干粮饮水都由民夫自带,当地的人私下骂道:“盼中央。迎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尽管如此,潘裕昆还是装聋作哑,一心整军备战,他梦想着有朝一日,新1军会恢复到孙立人时期的军力。“新1军不能败在我的手里!”他常对部属说。
可时移世易,军心不振,军力能振?困守沈阳期间,他的政工处长汤道福为振作士气,打破沉闷,特地从沈阳搜罗、欺骗来一批女“政工队员”,作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人日行“政工”,夜则卖淫,主官多睁眼闭眼,不闻不问。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以11个纵队,4个独立师的兵力,按照中央军委部署,南下北宁线,合力围攻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重镇――锦州,辽沈战役全面展开。
在援锦问题上,蒋介石与卫立煌相持不下
时锦州方面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所部仅8个师(内有4个师为云南地方部队),实力明显不济,因而在发觉东北野战军的战略意图之后,蒋介石一方面从华北、山东调集第39军2个师、第62军、独立第95师,会同第54军及暂编第62师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阙汉骞率领,自锦西向锦州进军;一方面令卫立煌从守沈阳部队中抽出兵力,组成以廖耀湘为首的西进兵团,救援锦州,以期实现东西对进,合歼东北野战军。
锦州被围之初,卫立煌曾调沈阳的第49军空运锦州,后因东北野战军炮击而只运去不到1个师便停了下来。现在蒋介石要他抽出守沈阳的精锐而去援锦,这与其战略意图是大相径庭的。卫坚持认为,西进兵团携带着大量的重武器,行动不快,而林彪是运动专家,一旦兵团行动,必将被林彪截击,分段歼灭,因而应俟关内增援部队解锦州之围后,渡大凌河,出沟帮子,沈阳主力才可与之合击。

灰飞烟灭新1军(2)

蒋介石见卫立煌不同意他的作战方针,便把卫立煌找到南京,面授意旨。卫当面没有反抗,回来后和守沈阳的大将——第九兵团司令长官廖耀湘一商议,认为廖率兵西进,不仅难救锦州,自己也可能搭上,沈阳还可能丢失。于是仍敷衍、拖延时日。蒋介石十分恼火,派参谋总长顾祝同来沈阳监督执行他的命令,卫还是那副态度,抗令不遵。对此,蒋介石气急交加,于10月2日干脆驾临沈阳,大骂一通之后迫使沈阳方面组织了西进兵团。
解放军士兵或听到解放军的喊话,少则三五成群,多则一二百人,便自动向解放军投降。蒋军官兵十分清楚,到了这种境地,只有老老实实地投降,才能活命,才有出路。
截至28日,廖耀湘兵团5个军12个师及特种部队共10万余人全部被解放军歼灭。
30日,卫立煌与潘裕昆、龙天武等乘飞机逃离沈阳。
31日,据守沈阳的新1军之“王牌中的杂牌”、暂53师在师长许赓扬的带领下宣布起义。
至此,第1军被彻底消灭。

Ⅱ 74师(张灵甫的) 组建地在哪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1946年5月之后,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装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备司令,下辖整编51旅(陈传钧)、57旅(陈嘘云)、58旅(卢醒)。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
由此可见整编第74师组建地应该是在南京。
另外74军于1937年5月组建于武汉。

Ⅲ 抗战时期国军精锐有哪些

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军、第74军(即整编74师),第18军。

新1军、新6军和第5军都入缅同日军作战的中国远征军;

第74军、第18军在国内战场同日军作战。

Ⅳ 亮剑:74军那么的出名,楚云飞却说是猪一样的部队,这是为何

在《亮剑》里,楚云飞一直有一个非常敬佩的人,但是却又非除掉的人,而这个人就是李云龙。要说这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已经纠缠了很久,因为抗战期间的各种限制,所以两人还只能按捺住脾气,最多也只是一点小摩擦,因为双方都怕沾上破坏和平的罪名。不过当抗战结束以后,老蒋背信弃义,选择了对我军开战,于是双方的大战一触而发。而在这个时候,李云龙跟楚云飞也都是选择了搞起了摩擦,而且想不给对方留一丝的机会。

不仅是如此,当时的74军,连常乃超那样的暂七师都比不上,好歹人家常乃超还有骨气和敌人来干一仗,而这个74军,敌人都没遇到,自己却撒丫子先跑了。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状况,楚云飞才直言74军是5万多头猪了。

Ⅳ 求图:抗战时期中国各大战区分布图

一、蒋介石于1937年8月20日,按照战斗序列,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

1、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蒋介石亲自兼任司令长官。

2、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山西王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

3、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冯玉祥担任司令长官。

4、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何应钦担任司令长官。

5、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李宗仁担任司令长官。

二、1938年2月,随着战事的进展,蒋介石重新划分战区。

1、第一战区,在平汉路作战,程潜担任司令长官。

2、第二战区,在山西作战,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

3、第三战区,在苏浙作战,顾祝同担任司令长官为。

4、第四战区,在粤桂作战,何应钦担任司令长官为。

5、第五战区,在津浦路作战,李宗仁担任司令长官。

6、第六、第七战区撤销,增设第八战区,守备甘宁青地区,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

7、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

武汉会战后,抗战转入相持阶段。1938年11月,蒋介石再次划分战区。

1、第一战区,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长官为卫立煌。

2、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一部,司令长官为阎锡山。

3、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司令长官为顾祝同。

4、第四战区,辖广东、广西两省,司令长官为张发奎。

5、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长官为李宗仁。

6、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司令长官为朱绍良。

7、第九战区,辖鄂南及湘赣两省,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

8、第十战区,辖陕西省,司令长官为蒋鼎文。

(5)广州74军在哪个地方扩展阅读:

全面抗战开始时,实力最强的当属于第三战区。这里集结了国军的主力部队,包括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

因此,当淞沪会战打响后,第三战区顽强坚守三个月之久,让日军损伤惨重,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妄语。

1938年3月—4月,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在李宗仁率领下,奋起作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取得了是抗日战争以来最大胜利。

1938年的武汉会战从6月打到10月,中国军队第五、第九战区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与日军英勇作战,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

1938年11月后这八大战区中,第九战区实力最强。着名的长沙会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持续近一年。

双方总共投入兵力达到160多万(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率部毙伤日军56000余人,俘虏139人,取得了辉煌胜利。

Ⅵ 国民党里七十四师是最精锐的部队吗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是国民革命军五大主力之一,由七十四军整编而成,实际兵力仍为三万多人。七十四军于抗战开始后由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及五十八师(师长俞济时)组建,军长俞济时.曾有“抗日铁军”的称号。当时有一个说法:“有10个74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蒋家王朝的“御林军”。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和俞济时第58师合编而成,全军共8个团,2.1万人,抗战第一年内已显露其慓悍本色。这支由浙江保安团队,原山东北洋省军与中央军第1师旁枝部队合编而成的奇异组合,是抗战八年之间战功最为辉煌的部队,精彩战例不胜枚举:38年万家岭战役,作为核心主力,给日军重大杀伤,次役首创歼灭日军几乎一个完整师团的佳绩,此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国军火力之优,全靠将士浴血苦战,74军攻得上守得住,居功至伟。(305团团长张灵甫率一支部队奇袭张古山,又坚守数昼夜,为最终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41年参加上高会战,歼敌16000,缴获骏马2800匹,击毙日军中将、少将各一名,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被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铁军。何应钦称之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之众面对日11军数万人马,死守常德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伤亡殆尽(时值开罗会议期间,57师的英勇奋战极大的提高了国威、军威,给罗斯福总统的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还专门在备忘录上记下余成万师长的名字。着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为纪念74军为国捐躯的牺牲将士,常德人民自发募捐,于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东侧修建占地达30000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墓地,作为永远的纪念)。湘西雪峰山会战(几乎全歼日军116师团,消灭日军3万左右)。第51师的师歌唱道“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中相从。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海,大战过兰封。南浔路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国家的武力,民族的先锋!”这支抗战时期最伟大的部队,在武汉会战后由蒋中正亲定为军委会总预备军,为华中三大战区之前卫。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指所辖的第51师,第57师,第58师,皆以5开头)。在南昌会战中,即使兵败如倒,该军仍不改其英勇豪迈之**铁军本色。曾两次荣获军委会最高荣誉——飞虎旗,一次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连美军顾问团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国军中无人出其右者。

1946年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师长张灵甫(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兼任南京警备司令,拱卫首都,号称“御林军”。进攻苏北解放区,连克两淮(淮安、淮阴均为解放军在苏北战略要地淮阴是苏皖解放区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意义,即使在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下,也是属于不到万不得以绝不轻言放弃的要地。两淮和华中解放区基本丧失,华野主力只得北撤山东,华东局势日趋严重,造成了很大困难),二战涟水(第一次是搭档整28师太不经打,未能攻占,国军方面损失7000其中74军2000多,解放军6963,10纵司令谢祥军也在战斗中阵亡,这是华东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阵亡的职务最高的将领。第二次对王必成6纵战术成功,顺利成功),攻占宿迁,立下头功。47年5月13日在孟良崮被围,力抗华野五个主力纵队(1、4、6、8、9,不计打援),也全力支撑了三天。(本人认为,此战主要在于汤恩伯判断失误,急功近利,友军不全力增援解围,张灵甫又过于狂妄自大,孟良崮是石头山,既无法构筑工事,又没有水源,是标准的绝地,重炮也无法带上山,炮弹落下,碎石飞溅,杀伤力倍增,失败再所难免,即使换了美军陆战1师,同样条件,3天也挂了)。重建之后的74军,保卫阜阳(对阵中原野战军第1、2、3、6和11纵队以及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成功坚守6天),济南战役死守商端口(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王耀武飞赴南京求援,蒋介石命令74师空运济南。但一天后解放军就以炮火封锁了飞机场,仅空运了7个连,这7个连后来被王耀武派往商端口,担任第2绥靖区司令部的守卫。9月20日,解放军猛攻商端口,22日开始攻击第2绥靖区司令部,74师凭借司令部坚固的钢筋水泥大楼和四周明碉暗堡组成的工事,负隅顽抗。此出的战斗相当激烈,被誉为济南战役中的“绞肉机”,解放军集中炮火猛轰,整幢大楼被炸得千创百孔,满目疮痍,几乎被炸成个躯壳架子,但74军的这7个连仍然拼死抵抗,子弹和手榴弹不断从窗口和弹孔里飞出,即便在解放军攻入楼内后仍与解放军逐楼、逐屋、逐层争夺,力战不降,解放军称之为“打死不缴枪”,这7个连即使在军官大半死伤的情况下,士兵也极少投降,秉承了老74军的顽强战斗意志,最后全部战死。 战术上,74军爱出险招、奇招,出其不意(在张灵甫任军长期间尤其突出),可谓艺高人胆大,多采取正面佯攻,侧后迂回,或超越攻击(在第二次涟水之战中,6纵就中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和整28师、整7师在城外猛干,最后被74军强渡黄河迂回偷袭涟水成功)。“部队骄横,攻击精神较顽强。善于集中使用兵力,先以集中炮火打我阵地一点,掩护步兵攻击,且善于使用小部队,以锥形渗入我侧背,错乱我部署,但不善于近战。官兵素质在蒋军中算是比较好的,**占很多,军官、士兵甚至马夫都经过严格标准训练,战术指挥及技术动作均较正规熟练。装备精良,补给充足,两淮战后,该敌伤亡惨重,敢于大胆缩编建制,也不顾兵员缺额。其官兵对蒋甚为信仰,且骄横自大。”(解放军评语,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比较正面了)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74军也就栽在了险招上,如果不冒险前进,被围不坚持“中心开花”,也不会翻船。(但另一方面,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若真放弃了“中心开花”,不敢铤而走险,那也就不是74军了)74军的战斗意志、战斗力、纪律性都是国军中首屈一指的,(孟良崮战后,华野监听还有国军电台活动,立即判断74师还有残部没有解决,果然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中发现约7000多人,这些官兵不开枪不走动,静静等待解放军撤走后与增援部队会合,解放军先前曾发现过,但见其既没有开火也没有奔跑,以为是友军而未注意。大败之后还能如此,其战力之强军纪之严可见一斑!),待遇也是最好(该军发双饷,薪水是国军其他部队是两倍。老蒋宁可饿着其他人,也不能委屈74军)。同样,也拥有各国王牌军的共同特点:傲、狠、悍,全军自军长以下普遍瞧不起其他部队,不仅是杂牌,甚至也包括中央军,这也是孟良崮战役时83师见死不救的主要原因。
1947年5月13日,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王牌军整编74师,击毙蒋介石的爱将————中将师长张灵甫。七十四师在5月16日全军覆没。七十四师编制随即取消。

Ⅶ 鹅岭南路74军42旅有这个地方吗

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等有关法律法规,惠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对鹅岭南路及周边路段交通组织进行调整(试行)。现通告如下:

一、调整试行时间:2020年11月23日(星期一)开始试行。

二、交通组织调整

(一)鹅岭南路/鹅岭东路路口由北往南方向(中心医院往仲恺)禁止掉头,掉头车辆可绕行鹅岭东路至老汽车站原有掉头口进行掉头。


(二)鹅岭南路/大岭路路口由北往南(中心医院往仲恺)掉头口封闭,掉头车辆可通过鹅岭西路-黄屋路-大岭路绕行。


(三)鹅岭南路/党校路口由北往南(中心医院往仲恺)掉头口封闭、禁止左转,掉头、左转车辆通过汽车客运站天桥立交进行掉头、绕行。


三、交警部门根据试行效果,将试行调整为正式实施

Ⅷ 国民党五大王牌军都是什么

国民党五大王牌军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曾有五支能征惯战的抗日“王牌军”(也是国民党引以为豪的五大主力)。他们作战顽强,屡屡挫败日军的疯狂进攻,打得日军闻风丧胆,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令盟国刮目相看,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这五支抗日王牌军就是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第5军、第74军(即整编74师),第18军。他们中,建军最早的是第18军,建军最晚的是新1军和新6军。然而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当作发动内战的本钱,再也没能续写辉煌,先后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歼灭。其中,被歼灭最早的是整编74师,最晚的是第5军和第18军。

“种子军”——第18军

第18军之所以叫做“种子军”,是因为该军建制最早且多变,许多师、旅进出该军。
该军是陈诚一手栽培起来的。1930年中原大战后,陈诚因作战有功升为第18军军长。但当时,第18军实际上只有第11师。到1931年,第18军才初具规模,辖第11师和第14师。后陈减以种种借口不断收编杂牌军,故第18军规模最大时曾辖有8个师。陈诚之后,继任军长先后有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杨伯涛。
由于陈诚深得蒋介石的宠爱,第18军也就备受青睐,其装备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是最先进的。
这支军队训练有素,以能征善战着称。全面抗战爆发前,第18军驻守广州。1937年8月,军长罗卓英率部由广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为不辱使命,陈诚严令部队,只要完成任务,第18军打光打尽也在所不惜。会战初期,第18军曾四次血战罗店,双方伤亡惨重,罗店也因此战而闻名天下。
第18军最着名的战绩是石牌保卫战。1943年4月下旬,日军调集7个精锐师团10万兵力、上百架飞机,发动鄂西会战,意在打通长江上游航线,抢夺洞庭湖畔之粮食,并击破陪都重庆的门户。会战中,第18军第11师坚守“曾被重庆统帅部比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的石牌要塞。在战斗紧张进行之际,陈诚电话询问师长胡琏有无把握守住阵地,胡琏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第11师官兵英勇作战,死守要塞,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淞沪会战、鄂西会战外,第18军还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枣宜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显赫。
1944年冬,第18军换成美式装备,并有美国联络官担任教练,实施美式兵器教育和训练方法,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抗战胜利后,第18军于1946年5月年改整11师,1948年9月恢复第18军番号。内战中,该军为蒋介石冲锋陷阵,最后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11月8日,以第18军为主力的黄维12兵团军(两月前组建,由武汉驰援徐州)解救被围于陇东的黄百韬第7兵团。第12兵团在遭到我军的不断骚扰、截击下,只能走走停停,直到14日才到达阜阳(辎重还在后面)。18日,其主力进抵蒙城以西地区。到11月22日,黄百韬第7兵团被歼灭时,第12兵团仍被我中原野战军困于浍河南岸地区。后被我军诱至宿县西南东西不到10公里、南北5公里左右的双堆集地区内团团包围。虽几度突围,但是没能成功,黄维只得死守待援。到29日黄维兵团被进一步压缩至东西15华里、南北4.5华里的窄小地区。时值冬日,粮弹俱缺,外援又被我死死盯住,致使士气低落,无心恋战,军队减员严重。12月5日,我军发动最后总攻。12月14日,黄维兵团被压缩在纵横不足1.5公里的地域内,第18军一部被歼。15日,黄维见末日来到,只得招来第10军军长覃道善和第18军军长杨伯涛,决定孤注一掷,拼死突围。然而我军早已有所防范,趁敌不备直接捣毁了黄维的兵团指挥中心,残敌只得分散突围。当晚12时,黄维兵团4个军11个整师10万人,除兵团副司令官胡琏、14军副军长谷炳奎等少数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消灭。至此,第18军大部被歼(它的一个骑兵团和第49师在包围圈外而得以逃脱)。虽然1949年该军重建,但已风光不再。

重创“钢军”——第5军

第5军是国民党最早的机械化兵团,其前身为陆军装甲兵团。1936年3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1937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200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11军。1939年1月,番号改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辖第200师,荣誉1师和新22师,至此第5军正式成军。在杜聿明统率下,该军注重训练,士气旺盛,号称新军,一时蜚声全国。
该军最出色的战绩是昆仑关大捷。1939年11月,为打通西南的交通线,第5军向驻守在昆仑关的日军发动攻击,战斗中全军将士奋勇搏杀,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5师团第12旅团,歼敌4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是抗战中一次影响极大的战役,也是该军最耀眼、最辉煌的战绩。战后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调升并带走该师。后来,第5军由广西移驻云南,调第96师归其建制。
1942年3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5军、第6军、第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3月上旬,第200师到达同古,接着便在此与日军发生第一次恶战,歼敌5000余人,在中国远征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由于孤军深入,日军凶悍,第200师被迫撤退。新22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55师团。4月中下旬,第96师又在平满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敌人突破。
尽管远征军作战英勇,但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上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于4月底开始撤退,并招致惨重的损失。第5军的第200师、第96师历尽磨难撤回国内;第5军军部、新22师及第66军的新38师则撤退至印度。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退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第5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42000人,战斗中死伤7300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14700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掉性命的,当时情景惨不忍睹。
第5军的第200师和第96师撤回国后进行了大休整,并补充了大批兵源。1943年初,第5军扩编成第5集团军,邱清泉接任军长,辖第45师、第96师、第200师,驻防昆明城郊。同年10月,该军开始接受美式装备。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邱清泉奉命率第200师赴滇西作 战,并于次年元月配合友军攻克畹町城,打通了滇缅公路。
抗战胜利后,该军进驻华中。1947年改整5师,1948年扩编,后恢复5军,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1948年9月,第5军扩编为第2兵团,邱清泉任兵团司令,熊笑山接任军长。
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第2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企图坚守。11日,黄百韬兵团危急,向徐州求救。邱清泉遂指挥第2兵团的第5军、第70军和李弥的第8、9军组成“东进兵团”,向碾庄攻击前进,企图解黄百韬兵团之围。在遇到我军坚决阻击下,17日前进到大许家一线后就再难突进。
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灭,邱、李兵团已经失去东援意义,遂于23、24日以攻势手段掩护本部向徐州撤退。11月25日,徐州陷入我战略包围,固守徐州更加困难。杜聿明集团决定放弃徐州。11月30日,杜聿明集团开始撤离徐州城。仓促撤退中,殿后的第5军第45师被围。在主力解救下,该师死战两天才得以突围。然而就在这两天里,我军于12月4日在永城西南堵住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并于5日完成了战役合围。至12月6日,杜聿明集团完全被堵截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地区。杜聿明妄图率部突围,然虽各级严厉督战,仍屡攻屡挫。第5军第45师与第4引币先后缴械投降,熊笑山只能指挥第200师负隅顽抗。
12月16日,我军停止攻击,在对杜聿明劝降无效后,于1月6日发动总攻。此时,杜聿明集团处境困难。因为自12月20日始,淮海战场雨雪交加,气温骤降。国民党军二十万人补给中断,饥寒交迫、宰马为食,掘棺为薪,军心涣散,相继投降。所以,总攻开始后仅两三天,国民党3个兵团就被全歼。第200师在毒气、战车配合下企图强行突围,被全歼。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熊笑山化装成伤兵逃脱。蒋介石最后一支“王牌军”覆灭了。

“抗日铁军”——第74军

第74军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的,由第51师和第58师合编而成,俞济时任军长(继任者有王耀武、施中城、张灵甫)。该军在抗战中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并取得许多重大胜利,战绩极佳。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常德战役。
74军组建后不久就参加了凇沪战役。第51师在罗店,第58师在蕴藻滨(这两处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在),浴血奋战,尤其是第51师无论在阵地防御还是在撤退中,均表现出色,首战便名震凇沪。
在1938年7月的德安战役中,第74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17000余人,战果辉煌。战斗中,第58U币付出了巨大代价,全师经过两天激战,仅存500余人。最让人感佩的是,万家岭战役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火力之优,全靠将士奋勇拼杀。
1940年,俞济时升职,王耀武接任军长。王耀武感谢蒋介石的提拔,立誓要将第74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1941年5月,王耀武指挥第74军作为“决战兵团”参加江西上高会战,恶战25天,击毙日军第34师团岩永少将指挥官,重创日军第33师团,使第34师团及第20混成旅团伤亡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军15000人,并击落敌机一架,取得抗战以来空前大捷,被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国民政府特颁第74军以军中最高奖旗——飞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74军从此获得“抗日铁军”美誉。
在1943年11月12日的常德会战中,该军表现也极为英勇。当时,第57师固守常德,与日军3个主力师团二万人血战16昼夜。日军先后使用飞机、大炮、毒气轮番进攻,第57师官兵伤亡殆尽,最后该师所有勤杂政工人员全部上阵,师长余程万亲率卫队参战。战至弹尽后,官兵只好肉搏,但仍誓死拼杀,战况惨烈空前。此役仅第57师就毙伤日军万人以上,但自己也伤亡惨重,全师八千多人只有师长率180人突围生还,再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
1945年8月,第74军空运到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后改编为整编74师。蒋介石挑起内战后,该师成为内战急先锋。在华东战场上,该师凭借其强大兵力、火力、机动性,为蒋介石集团立下很多战功,师长张灵甫因此多次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接见。
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该师打头阵,企图对我实施中央突破,将我军压入鲁南地区进行决战。5月11日,急功近利的74师急切地脱离了其左邻右舍,由垛庄经孟良崮西麓气势汹汹地向坦阜扑来,企图一举击溃华野指挥中心。我华野部队抓住战机,于5月14日将74师团团包围在孟良崮,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歼灭该师近3万人,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后74军重建,但再次被歼灭。

扬威海外——新1军和新6军

这两支军队是在异国他乡建立起来的,并在海外奋勇杀敌,名震中外。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后,一部分部队辗转撤至印度。1942年6月,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30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新38师和第22师奉命于6月底和8月开赴兰姆伽军营,改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训练,于是兰姆伽军营成了新1军的摇篮。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初,中国驻印军改编为新1军,郑洞国任新1军军长,辖新38师和新22师。
1943年3月,新38师开出兰姆伽军营,重返前线。是年秋,该师被调往中印缅边境的列多地区驻防,并于12月打通了入缅的门户。驻印军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随即向缅北推进,新38、新22师分别担任左右冀,进军胡康河谷(在当地被称为死亡地带)。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主力,继而两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归新1军建制)、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第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1944年8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成立两个军:新1军(军长孙立人、潘裕昆继任)——辖第38师、新30师和新6军(军长廖耀湘、李涛继任)——辖新22师、14师、第50师。至此国民党五大主力前身全部诞生。
蜜支那攻克后,中国军队休整了约两个月,随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的日寇发动最后攻击,势如猛虎下山,一路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1944年11月,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蒋介石匆忙把新6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后新6军空运至湖南芷江,参加雪峰山战役)。剩下的第50师仍与新1军配合作战。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驻印军和远征军会师后,在畹町城举行了中印公路通车典礼。
不久,为配合英军攻占曼德勒,新1军又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攻占了缅甸。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1945年春,新1军在腊戌附近准备回国,第50师正式编人新1军。
新1军和新6军这两支在国外战场上诞生的“新生儿”,经过两年的辗转奋战,已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双双运到东北战场,就再也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我东北野战军直取锦州。锦州危急,蒋介石急令沈阳的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由新1军、新6军等5个军组成)援驰锦州。10月15,“西进兵团”被东北野战军围困于黑山、大虎山至沟子帮之间。西进不成,南撤受阻,只好北返沈阳。当廖耀湘兵团抑留在大虎山、黑山进退维谷之际,我锦州东北野战军主力9个纵队迅速北上,昼夜兼程,通过黑山、大虎山,于26日完成了对廖兵团的包围。新1军、新6军等其它5个军被围在黑山、大虎山附近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经过激烈战斗,至28日拂晓,战斗结束。包括新1军(缺暂编53师)、新6军在内的廖兵团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全部被歼。几天后暂编53师在东北野战军3个纵队、6个独立师进攻沈阳时开出城外投降。至此曾经战功卓着的新1军和新6军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