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州在古代叫什么
广州正式建城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城市中心始终没有变迁过,这在世界城市史上都极为罕见,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足够的底气。
前世之历史
公元前214年,广州建“任嚣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又下决心将岭南纳入秦帝国的版图,发动了统一岭南的战争。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桂林、象郡、南海。”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尉屠雎率领50万大军分五路向岭南进军,其中一路顺北江而下占据了番禺。
到后来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之后,解决了南下秦军的后勤给养问题,又重新部署了平定岭南的战争,最终由任嚣带领赵佗等人南攻南越,终于统一岭南。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大业完成,岭南地区从此纳入秦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版图。
今天广东省大部分属南海郡,郡治在番禺,这是广州行政区划建置之始。
首任南海郡尉任嚣在番禺筑城(城址在今中山四路旧仓巷一带),史称番禺城,后人称为“任嚣城”,这是广州建城之始。
“番禺”一词,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和《史记·南越列传》。
《史记·南越列传》载,任嚣在临终前对赵佗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为了巩固统一岭南的成果,秦王朝除了在南海、番禺设置郡县推行封建制外,又在岭南实行了多项措施,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主要有“屯垦戍边”、“筑道设关”、“谪戍移民,与越杂处”等。
广州又有“楚庭”之称一说,越秀公园内正有其牌坊。
1959年制作的五羊雕像,已成了广州的标志。
在越秀公园内的“古之楚庭”石碑。
遗址自然没有,昔日文物却倒真有,就在俗称为“五层楼(镇海楼)”的广州博物馆,该馆藏有各朝代文物万余件,可谓浓缩了广州两千多年历史。
1953年出土的“蕃禺”漆盒,是秦在广州地区设置郡县的历史物证。
1962年区庄螺岗出土的秦戈,是秦统一岭南的重要历史物证。
变迁之路
三国时,得广州之名
广州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难得的是,广州城垣由小到大,但城区中心一直没变,广州位居“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并非浪得虚名。
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广州地区范围已有人类活动。
广州面临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很早就开始了渔猎和原始农业活动。
在广州的龙眼洞、飞鹅岭等地发现的远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斧、石凿、石磨和陶器等生产工具。
后来,随着耕作和捕猎技术的提高,学会了各种手工艺技术,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工匠,他们不必从速耕种,也不需要住在分散的乡村,而是集中居住,从而奠定了广州城的基础。
秦朝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南海郡尉任嚣始建番禺城(古广州名)。
西汉初赵佗建南越国,扩建此城为国都,人称“赵佗城”,城区中心约在今越秀区东起新大新西至仓边路、北起越华路南至中山路。
从考古挖掘的成果来看,南越国宫署遗址中除了有南越国宫殿和南汉国宫殿遗迹外,还有从南越国以来各朝代的大型建筑遗迹,这些都是广州建城2000多年历史的见证。
汉代时番禺已成为全国闻名都会。
三国时,吴国的交州刺史步骘扩建“赵佗城”。
到公元226年,吴国设广州建置,治所在番禺,此乃广州得名之始。
汉晋之际,广州渐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至唐代已成为世界着名大港,城西的“蕃坊”(今光塔路一带)成为外国商人聚居的闹市区。
而城南的商铺也越来越多,唐朝末年,岭南最高执政者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扩建南城,其弟刘岩接兄之位后建南汉国,经济称雄于五代十国时期,广州城(时称兴王府)城南、城西郊外均建有供王族享乐的离宫,周边地区渐有发展。
至宋代,广州周边有8个卫星镇,广州新建三城,城区扩大。
明代,广州三城合一,城墙北至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东至今越秀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
清代增建东西“鸡翼城”,城墙建到江边。
‘贰’ 广州以前叫什么名字
以前叫南越、南粤。南粤,是广东省的简称。“南粤”一词,始于《汉书》。秦汉文献对广东的称谓种,如:《史记》称“南越”,而《汉书》中又把南越称为“南越”。如今广东的简称“粤”就是来源于此。
而南粤在先秦时期指南越部落。古文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是先秦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地区的部落,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诸越。南粤(也称南越)是百越部落中的一支,是广东一带部落的称谓。后来“粤”和“越”区分,粤指广东,越指浙江。
‘叁’ 广州在古代叫什么
广东古代叫百越、南越、南粤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
广东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广东历史悠久,早在12.9万年以前,岭南就出现了早期的古人,马坝人。秦统一六国后,今广东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南海郡,这是广东史上第一次出现行政区划。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
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划分为9个郡。
东汉末年,交趾部改为交州。吴景帝永安七年,也就是264年,东吴把南海,苍梧,郁林,高粱4个郡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
(3)广州以前在古代叫什么扩展阅读:
广东的历史:
广东、广西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并不属于中原政权,被称为“百越”,但也没有形成“国家”,全是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
因为有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岭南山脉”的阻隔,在战国时期即使是离广东最近的“楚国”(现湖南)也没能统治百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误判了形势,认为中原已经永远降服了。于是将军队分为两大部分,一支北上抗击匈奴,另一支号称50万人的大军则在由后来自立为“南越王”的大将“赵佗”(现河北地区人)率领下,南下征服百越。
但这样的举措造成了中原地区的军力空虚,以至于不久之后的“陈胜、吴广起义”及后来形成的两大起义军“楚汉双雄”可以横扫中原,最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之后“楚汉双雄”刘邦、项羽逐鹿中原,秦朝本来命令赵佗带大军回中原平叛,但被赵佗拒绝且趁机在番禺自立为王,将其控制的两广地区及现越南北部称为“南越国”。
赵佗征服百越后,将行政中心选定在珠江口以北、珠江三江汇聚处、背山而面向珠三角平原的“番禺”(现广州越秀区),因此广州的建城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肆’ 广东古代叫什么
广东古代叫百越、南越、南粤。广东简称“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考古证实广东于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早在3000~5000年前广东就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取得骄人的成绩。
‘伍’ 请问谁知道广州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广州古称番禺,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个郡,命任嚣为南海尉。任嚣在此筑番禺城(俗称任嚣城),为广州信史记载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建南越国,定都番禺,奠定了广州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地位。汉元鼎四年(前113)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平定南越,把南越国土地划分为9郡。从此,岭南地区直接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东汉时期,南海郡属交州管辖。到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划合浦以北为广州,合浦以南为交州,实行交广分治。命吕岱为广州剌史。不久交广复合,至景帝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交广再次分治,此后成为定制。交广分治后,步骘报请孙权批准,于建安二十二年(217)把交州州治由广信东迁于番禺。
‘陆’ 广州古代曾经用名
一、广州的历史
广州的别名: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仙城”等别名。
来源:五羊仙人的传说 传说周朝时,有一年广州出现大旱灾荒,五谷歉收。一天,忽然仙乐悠扬,天空出现五朵彩色祥云,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仙羊,羊口衔稻穗,降临楚庭。仙人把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这一地区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广州山坡。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为了纪念五位仙人,广州人修建了五仙观,大殿内还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
广州的历史来源:
秦朝时:秦统一岭南后,推行郡县制,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广州所在地区,当时属于属南海郡的番禺县。
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已接任南海郡尉职务的赵佗,趁中原楚汉相争之机,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这是第一个在广州地区建都的封建割据的小王朝。
南越国留下的遗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苑
南越国是兴于秦皇、忠于汉武的岭南地方政权。南越国宫苑是南越国的“生地”,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的“死地”。这两个地方集中反映了秦汉时期广州地区文明发展的光辉。
西汉南越王墓在广州越秀公园西侧。该墓出土了许多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赵眜的王陵是目前广州地区出土规模最大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古墓。
我国文物管理部门规定,在目前出土的有60多件顶级文物是不允许出国展出的。南越王墓出土的“角形玉杯”和“衔蛇越人”就是其中的两件。
南越国宫苑在中山四路,南越国宫苑是保存较完好的年代最早的王家宫苑。遗址人工水景贯通全苑,别具一格的石木建筑结构的工艺,精巧的控制渠水流速、波浪、水声的设计,反映了当时先进的造园技术。由于内涵十分丰富,南越王宫苑被称为岭南文化艺术的奇迹。
南越国时期这两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全面而立体地向我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岭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同时也是岭南地区归入秦汉帝国的历史见证。
二、广州的对外贸易
广州——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中国最早开展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
我国古代有一条着名的连接西亚、欧洲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其实我国还有一条从古代延续到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就是这条海上世界贸易通道的贸易大港。
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大港,是中国最早开展对外贸易的港口城市。
早在汉代,广州(番禺)因其海内外贸易相当活跃,被称为一大都会。
唐政府在广州首设“市舶使”,北宋时政府设立“市舶司”,市舶司后来成为海关的雏形。
明清时期,中国闭关锁国,在这一时期的很长时间里,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广州得以更多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广州与其他城市相比,更具有商业性、开放性、海洋性、兼容性等多元特征。
代表性建筑:
※※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遗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时,船队从番禺(今广州)出发,沿着北部湾海岸航行,经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抵斯里兰卡后返航。东汉时,航程更远达波斯湾。这条航线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神庙位于黄埔区庙头村。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 ,距今已有1400年多年历史了。
南海神庙前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船出发的码头。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船舶出入广州,船员按例要到神庙内拜祭南海神祝融,祈求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风顺。中小客商还可在庙旁的扶胥镇内进行商品交易。
进入南海神庙,就会看到东部有一座穿着中国人衣装的外国人泥塑像,他左手举在额头上遮眉,眺望远方。他就是来自西域的朝贡使者达奚司空。当年,他随商船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回程时经过南海神庙。他们把船停靠在神庙码头,祭祀完南海神后,达奚司空又种下了两颗波罗树种子。但是当他走回码头的时候,商船已经开走了,原来船上的人把他忘记了。他长久地站立在大海边,远望来时路,后来就立化在海边。 人们为了感谢达奚司空带来的波罗树,就在南海神庙立起了他的塑像以纪念。因为他站立着好像在望着他手植的波罗树,所以民间又有“番鬼望波罗”之说。从此以后,神庙被称为是波罗庙,南海神诞也被称为波罗诞,甚至连庙附近的扶胥江也被称为波罗江。
※※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广东十三行等。
※※广州海关旧址:广州海关旧址:广州海关的旧称,粤海关旧址,俗称大钟楼,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建成于1916年,是中国首批海关口岸之一 。
※※琶洲塔、赤岗塔:两座塔都建于明代,风格基本一致,而且两座塔的塔基入分别有8个托塔力士,这些托塔力士都是大眼高鼻的外国人模样。都是广州对外贸易繁盛的一个见证,这两座塔与番禺莲花山的莲花塔一起被称为广州的“三支桅杆”,成为广州河道上来往航船的航标灯塔。
※※沙面西式建筑群:沙面西式建筑群: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体。
※※镇海楼:因为楼高五层和可以眺望珠江,因此又叫五层楼和望海楼。今天镇海楼已经成为广州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广州两千多年的城建历史资料。
※※骑楼:近代骑楼是岭南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艺术相结合演变而成的一种商住建筑形式。
※※陈家祠: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祠。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宗亲合资兴建的族祠。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着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光孝寺:广东着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瘗发塔的东面是风幡阁,由原来的睡佛阁与风幡堂合为一体而得名。睡佛格为唐代建筑,原楼上供奉睡佛,下藏梵经。风幡堂亦唐代所建,是为纪念六祖在光孝寺的"风幡论辩"事迹而建的。
岭南最早的舶来物
南越王墓中出土有原支的非洲象牙5根,还有产自西亚的乳香,其中一个银盒的造型、纹饰与中国传统风格迥异,与伊朗古苏撤城出土的刻有波斯王名字的银器类同。这批海外舶来品,是两千多年前广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大港的重要物证。
三、广州的历史名人
1、屈大均:清初“岭南三大家”之首,成就斐然的文化大家。
2、伦文叙:是一位才思敏捷被称为具有“鬼才”的传奇人物,不仅自己高中状元而且因为教子有方,三个儿子先后也考取了功名。
3、杨孚:早年对经史钻研颇深,以直言敢谏而着称。他的“以孝治天下”的主张被汉和帝采纳,着作《异物志》为后人提供了汉代岭南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四、广州的民俗风情
1、古代广州人住的是干栏式建筑,还有用蚝壳建筑的房子,很多地方都有保留。
2、岭南四大佳果为荔枝、木瓜、香蕉和菠萝,其中荔枝最为着名。
3、广州有堪称岭南绝活的工艺品有:广绣、广雕、广彩。其中的广绣同潮州刺绣合称为粤绣,属于中国四大名绣。广雕是玉雕、木雕、砖雕、骨雕、榄核雕等传统。
4、佛教禅宗始祖达摩于南北朝时期来到中国。他在珠江岸边禅坐传教,传教之处被后人称为“西来初地”。于是禅宗六祖正式在广州诞生。禅宗也在后来成为影响中国最大的汉传佛教分支
‘柒’ 广州在古代叫什么
广州,广东省省会。广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广州在古代叫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广州在古代叫什么
广州正式建城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城市中心始终没有变迁过,这在世界城市史上都极为罕见,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有足够的底气。
前世之历史
公元前214年,广州建“任嚣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又下决心将岭南纳入秦帝国的版图,发动了统一岭南的战争。《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桂林、象郡、南海。”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尉屠雎率领50万大军分五路向岭南进军,其中一路顺北江而下占据了番禺。到后来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之后,解决了南下秦军的后勤给养问题,又重新部署了平定岭南的战争,最终由任嚣带领赵佗等人南攻南越,终于统一岭南。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大业完成,岭南地区从此纳入秦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版图。今天广东省大部分属南海郡,郡治在番禺,这是广州行政区划建置之始。首任南海郡尉任嚣在番禺筑城(城址在今中山四路旧仓巷一带),史称番禺城,后人称为“任嚣城”,这是广州建城之始。
“番禺”一词,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和《史记·南越列传》。《史记·南越列传》载,任嚣在临终前对赵佗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为了巩固统一岭南的成果,秦王朝除了在南海、番禺设置郡县推行封建制外,又在岭南实行了多项措施,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主要有“屯垦戍边”、“筑道设关”、“谪戍移民,与越杂处”等。
广州又有“楚庭”之称一说,越秀公园内正有其牌坊。
1959年制作的五羊雕像,已成了广州的标志。
在越秀公园内的“古之楚庭”石碑。
遗址自然没有,昔日文物却倒真有,就在俗称为“五层楼(镇海楼)”的广州博物馆,该馆藏有各朝代文物万余件,可谓浓缩了广州两千多年历史。1953年出土的“蕃禺”漆盒,是秦在广州地区设置郡县的历史物证。
1962年区庄螺岗出土的秦戈,是秦统一岭南的重要历史物证。
变迁之路
三国时,得广州之名
广州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难得的是,广州城垣由小到大,但城区中心一直没变,广州位居“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并非浪得虚名。
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广州地区范围已有人类活动。广州面临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很早就开始了渔猎和原始农业活动。在广州的龙眼洞、飞鹅岭等地发现的远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斧、石凿、石磨和陶器等生产工具。后来,随着耕作和捕猎技术的提高,学会了各种手工艺技术,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工匠,他们不必从速耕种,也不需要住在分散的乡村,而是集中居住,从而奠定了广州城的基础。
秦朝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南海郡尉任嚣始建番禺城(古广州名)。西汉初赵佗建南越国,扩建此城为国都,人称“赵佗城”,城区中心约在今越秀区东起新大新西至仓边路、北起越华路南至中山路。从考古挖掘的成果来看,南越国宫署遗址中除了有南越国宫殿和南汉国宫殿遗迹外,还有从南越国以来各朝代的大型建筑遗迹,这些都是广州建城2000多年历史的见证。
汉代时番禺已成为全国闻名都会。三国时,吴国的交州刺史步骘扩建“赵佗城”。到公元226年,吴国设广州建置,治所在番禺,此乃广州得名之始。汉晋之际,广州渐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至唐代已成为世界着名大港,城西的“蕃坊”(今光塔路一带)成为外国商人聚居的闹市区。而城南的商铺也越来越多,唐朝末年,岭南最高执政者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扩建南城,其弟刘岩接兄之位后建南汉国,经济称雄于五代十国时期,广州城(时称兴王府)城南、城西郊外均建有供王族享乐的离宫,周边地区渐有发展。至宋代,广州周边有8个卫星镇,广州新建三城,城区扩大。明代,广州三城合一,城墙北至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东至今越秀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清代增建东西“鸡翼城”,城墙建到江边。
关于广式家具的介绍
前面已经提到,在明代时,中国的家具由苏式家具独领风骚,一统天下,到了清代出现了广式家具,其大发展是在清中期以后。作为硬木家具的重要产地,广州虽然晚于苏州,但其发展异常迅速,成就斐然,特色鲜明。
广州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是中国海外贸易
的重要港口,是同东南亚及阿拉伯等海外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主要门户。明清时期,它成为中国"得风气之先",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明代中叶以后,大批西方传教士通过澳门进入广州,再进入中国内地,他们以传播欧洲科学文化为手段传播天主教,其中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广东地区,处于门户开放的最前沿,中西文化因而得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更大规模、更迅速地碰撞、吸收和融合。
广州由于是东南亚各国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港端口和通道,南洋各国盛产优质木材,木材外贸在这些国家出口货物中占很大比重,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从南洋运到中国,中国政府亦常派官员赴南洋采伐。同时,广东、广西又是中国贵重木材的主要产地,品种也比较多。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从史书记载,可以知道广东制造家具的木材比较充裕,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得广州的家具制造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原料充分,加之经济不断发展,清统治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表现出极大的欲望,他们追求一种绚丽、繁缛、豪华、富贵之气,原先的明式家具不能符合他们的口味了,于是清式家具产生了,而清代家具的主要代表便是广式家具。当时,广式家具在追求豪华、优美的效果时,用料毫不吝惜,造成了用料粗硕的特点。特别是在雍正、干隆以后,达官显贵阶层在生活不断追求豪华气派,尺寸随意加大放宽,以显示雄浑与稳重,而广式家具也正是从这一点上迎合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广式家具迅速取代原来苏式家具的地位,成为清廷具有独特艺术风格主要家具来源。清康熙的着名戏剧家李渔在游历广东后说:"予游粤东,见市廛所列之器,半属花梨、紫檀,制法之佳,可谓穷工极巧。
广式家具
的更大发展是在清代中期以后,其时由于欧洲文化史上风靡一时的巴罗克式和洛可可式的艺术风格以及集中反映这一时期欧洲豪华而瑰丽的装饰工艺,随西方文明一齐传入中国,广州城内西洋建筑风格的商馆、洋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西贸易兴盛,西方国家的商品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市场,尤其是罕见的钟表、珐琅器、天文仪器等,引发国人的极大兴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对西洋器物无不倾慕之至,以拥有为时尚。由于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不少广式家具在造型、结构和装饰上更多地模仿于西方式样,如造型上多呈束腰状.腿足部注重精雕细刻,尤其是装饰图案,追求华丽、豪华,而且有过之无不及。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取材于当时甚为流行的西式纹样,如最常见的广式家具上的西番莲,这是一种外形酷似中国牡丹的花卉。西番莲的特点是花纹线条流畅,变化无穷,可以根据不同器形而随意延伸。它多以一朵花或几朵花为中心向四围伸展枝叶,且大都上下左右对称。如果装饰在圆形器物上,则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西番莲与苏式家具传统的缠枝莲纹样完全不同,成为区别广式家具和苏式家具的一个重要特征。再如一些广式扶手椅的构件,可以明显看出当时流行法国的洛可可风格的影响。至于一些雕刻家具,尤为细腻,令人感叹不已,可以这样来形容,每一件高档的广式家具,就是一件精美的雕刻作品。各种雕刻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什么浅浮雕、浮雕、高雕、通雕、圆雕、立体雕等等。雕刻的面积宽广而纵深,有的家具雕刻装饰面积高达80%以上。广式家具除大面积雕刻外,更注重镶嵌艺术的发挥.技艺堪称一绝,在工艺行当中,"镶嵌"一词本是一种漆工术语。中国苏州、扬州、杭州等地的镶嵌艺术都十分流行。为了追求一种绮丽的色彩美感,广式家具将镶嵌发挥到更高层次。镶嵌的材料形形色色,通常有大理石(云石)、玉石、宝石、珐琅、陶瓷、螺钿、金属、黄杨木、象牙、琥珀、玻璃、油画等。镶嵌作品多为插屏、挂屏、围屏等,独步一时,成为中国家具装饰中一枝珍贵的奇葩。今天,当我们一看到镶嵌大理石与螺钿的红木家具,如果断定它是广式家具,一般是不会出错的。
广式家具的装饰题材非常丰富,除西式纹样外,也有相当数量的传统纹样,它采用自然形态的动、植物,如植物类有松、竹、兰、梅、菊、葡萄等,动物有鹤、鹿、
狮、羊、龙、蝙蝠、鸳鸯等。也有一些是云纹、夔纹、海水纹等。最常见的是竹节与梅花,但中西合璧兼而有之的更为多见。
广式家具的制作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为讲求木性一致,大多用一木制成,用料清一色,即用同一种木材制作一件家具,如用花梨木,整件家具全部为花梨木;如用紫檀,整件家具全部为紫檀,内外一致,各种木料互不掺用,而且广式家具不油漆里,使木质完全裸露,让人一看便有实实在在、一目了然之感。
广式家具的大气和豪华,倍受清代皇室的偏爱,为满足皇室生活需要,清宫造办处专门设立了"广木作",专门承担木工活计。宫中现存相当数量的家具,皆出自造办处木作之手。在清雍正年何,罗元、林彬等多位广东名匠还被召入宫中为宫廷制作广式家具。光绪年间,另一位广东名匠梁端口被召北上专为皇帝大婚雕刻龙床。永乐年间,广作硬木工匠轮班进京,清代造办处几乎全部是广籍名匠。如果说苏州地区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广东地区则是清代家具的殿军,后者在清式家具的地位更为重要。清式家具以广作最为着名,家具出口量也大大多于苏州地区。
当然,从艺术角度与整体来看广式家具,它不如苏式,但从家具史的角度来看,广式仍不失为中国古典家具中精彩的一页,它在清中期取代苏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清宫的主要家具,成为清代家具的代名词。清代广式家具能取得这样高的地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首先是它在结构上既保留了传统家具的优良格式,同时又吸收了欧洲家具华丽装饰的形式;在家具的应用功能上,也作了勇敢的开拓,从而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广。清代广式家具还深刻地影响到中国沿海各大城市家具的发展,如苏州、上海、扬州、宁波、北京等地的工匠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广作的形式与工艺手法。
‘捌’ 广东省古代叫什么州
广东省秦汉时称南海郡。三国吴国设广州(州名,不是今天广州市。今天广州市当时叫番禺,是广州州治)唐朝把它和今天广西合起来设立岭南道,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广东、广西两省。宋改道为路,分岭南道为广南东路(即今广东)和广南西路(即今广西)。广东一词由此而来,其中“广”由广州一词而来。明清时均称广东省。
‘玖’ 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以下是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1、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
2、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3、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
4、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
5、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
6、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7、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
(9)广州以前在古代叫什么扩展阅读:
位置境域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
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广州位于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拾’ 中国古代历史上广东广州叫什么
1、广州镇海楼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即周夷王八年),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2、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广州的别名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五羊石像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