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州建筑介绍
一说到广州 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六榕寺、五仙观、羊城古城门、粤海关大楼等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 建筑——羊城古城门
羊城古城门简介:
羊城古城门即广州城门,广州城门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现存广州最早的地图出现在明代,但关于广州城门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早在2000多年前,南海郡尉任嚣就在广州修筑城池。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他建筑了具有王国都城气派的城池,史称“赵佗城”。
广州 建筑——羊城古城门
羊城古城门建筑:
北门
广州城墙从秦代开始,有秦城墙、唐城墙、宋城墙、明城墙和清城墙等,但最北一直未超越明城墙。广州东北面是山,从白云山开始,向飞鹅岭、越秀山直到番山、禺山,山脉一气呵成,形成“龙探头”来喝水的形状,据说从中国古代风水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形状。
广州 建筑——羊城古城门
南门
明嘉靖后,随着珠江北岸南移,城墙不断向南伸张。据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袁奇峰介绍说,原来在北京路、西湖路口,有一个南门,后来拓至大德路—带,清初,广州城墙继续南拓到一德路和珠江边,广州城的规模至此完备。广州南门不断南拓的过程,正是江退人进的过程,可以想见,宋明两代的珠江要比现在的水位高,江面更加宽阔,当年天朝大国的南疆军事重地,依山傍水而建,想来倒也颇有气势。
五仙门是嘉靖时所筑成的,为“新城”的南门之一但如今除了名字,南门的踪迹几不可寻。
广州 建筑——羊城古城门
东门
从光绪五年版的《广州府志》中广州城图可以看出,当年的东门城外,也就是今天的较场东路以及东山一带原本比较荒凉,而当年的广州城中建筑,更多的是与政治、文化和军事有关。当年的广州城内,不但有广州府、布政司、都统府等军政要地,连番禺县、南海县的行政机构也设在广州城内。和中国古代其他城市一样,政治中心必然是文化中心,后来的农民运动讲习所附近,是当年的孔庙,其他大小书院、学府更是数不胜数,尤其是大马站和小马站一带,是科举考生住宿的地方,来自各地的考生会聚于此,因此这一带有比如潮州书院等各地书院和大小客栈,至今仍有遗迹。当年的广州,清晰可见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与政治密不可分,共同牢牢把持着城市的核心。20世纪初期广州拆城墙修路,这才将政治中心向今天的东山一带东移。
西门
从光绪五年版的广州城图可以看出,今天的西关、上下九、十三行一带似乎并不在广州城内,清朝末年,人民路以南、人民公园直到十三行,是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基地。又是天朝大国的思想作怪,“洋人”已经到了家门口,却仍要拦在城墙之外,当年的西门,对于西方文化来说,至少是象征意义的阻隔。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贰’ 广州的建筑物介绍
一说到广州的建筑物,最为有名建筑有咨议局旧址、五羊石像、广州双子塔、四牌楼等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的建筑物——咨议局旧址
咨议局旧址建筑概况:
广东咨议局旧址位于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现仅存主楼及石桥、荷花池。
广州的建筑物——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建筑概况:
广州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中心城市、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传说、人文景观和城市雕塑众多,若论及影响和意义,五羊石像堪称广州城市的第一标志。五羊石像由岭南着名雕塑艺术家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始建于1960年04月,位于越秀山木壳岗,如今已成为海内外宾客到广州必前往怀古凭吊的着名景点。
相传,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广州人民辛劳终日、难得温饱,有一天,天空中仙乐缭绕,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头山羊降临广州,体察民间疾苦后,驾祥云而去,口衔“一茎六出”谷穗的五羊遂化身巨石,永留广州。五羊仙子下凡间,给广州人民带来幸福吉祥,从此,广州成为了南国富饶之地,人民丰衣足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世代相传,千百年来,广州因此在海内外人们心目中赢得“羊城”、“穗城”的美誉。
广州的建筑物——广州双子塔
广州双子塔建筑概况:
据了解,这对超高双子塔将矗立在珠江北岸,居广州歌剧院、广州图书馆、广东博物馆和广州市少年宫等公共建筑之后,从而使人们从珠江南岸往北望就能看到一幅代表广州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建筑群。
与国内外其它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群,如纽约曼哈顿面向哈得逊河的世贸中心遗址、香港面向维多利亚港的中环建筑群、上海面向黄浦江的浦东陆家嘴建筑群等相比,广州除了中信及旁边的几幢高楼外,没有能真正代表广州形象的理想建筑群。一旦双子塔建成,将与目前已正式列入文化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的广州歌剧院、广州图书馆,以及其它高层建筑等连成一线,形成错落有致、各有特色的高层建筑群,并与北面80层、楼高391米的中信广场共同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波浪形天际轮廓线,突出城市景观的视觉焦点。
广州的建筑物——四牌楼
四牌楼建筑概况:
四牌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因明代时建有惠爱坊、孝友坊、忠贤坊、贞烈坊四座牌坊而名。1954年改名为解放中路,但不少广州人仍习惯称之为四牌楼。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叁’ 广州标志建筑有哪些
1.广州塔:广州塔总高600米。是广州着名的旅游景点,其独特的设计和造型已成为新中轴线上线上的一道美丽风景。地理位置位于阅江西路, 海珠区。广州铁塔有外部平台、游乐项目、悬挂走廊、梯子、中西美食餐厅等。
2.双子塔: 双子塔, 广州是两座高楼:东塔和西塔。东塔高530米,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广州十大地标之一
3.广州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是一个文化地标,现代时尚。由英国伊拉克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位于 天河区西路1号大剧院,建筑高度43.1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节假日和周末开放。
4.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天河区, 广州这个体育中心是为迎接1987年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而建的,建于1987年8月30日,主要由体育场、游泳池和体育馆组成。
双子塔.png
5.中山纪念馆:其建筑设计为八角宫式建筑。外观看起来非常庄严宏伟,富有民族特色。有孙山师铜像,古树名木,山碑,古鼎避雨。
6.广州市长大厦:市长大厦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建筑,采用最新的金色玻璃幕墙。看起来非常壮观。大门前有一个广场,很宽。
7.琶洲馆:琶洲馆是位于海珠区, 广州市琶洲岛,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中,琶洲馆室内展厅面积3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展览中心。
8.镇海楼:镇海楼位于越秀公园小盘龙岗,镇海大厦共有五层,所以也叫五层。现在是广州博物馆。它是广州着名的旅游景点,也是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在这座建筑的顶层,你可以看到广州的全景。
9.广州中信广场:广州中信广场位于新城中心,占地3.8万平方米,由一栋80层的主楼和两栋38层的副楼组成,相对靠近广州东站。这座摩天大楼建于1997年6月。
10.五羊石像:五羊石像是广州市的第一个标志,位置位于越秀公园。它是由尹积昌,陈本宗和孔繁纬创作的花岗岩城市雕塑,这意味着羊城人民有充足的食物和衣服。
‘肆’ 广州特色建筑介绍
一说到广州特色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六榕寺、五仙观、波罗诞庙会、粤海关大楼等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特色建筑——六榕寺
六榕寺简介: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
广州特色建筑——六榕寺
六榕寺建筑概况: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该寺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六榕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后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后苏东坡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同时,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称。净慧是六榕寺的别称。
寺内有名塔为千佛,因其塔身斑斓,又称“花塔”。花塔高57米,11角形,外9层,内17层,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和韦驮殿。塔西为庄严华丽的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佛像高6米,重10吨,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
寺内还有榕荫园。其内有六祖堂,观音殿、僧舍斋堂、功德堂等。六祖堂内还供有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铜像,高1.8米,重约1吨,法貌庄严,垂目坐禅,栩栩如生。
广州特色建筑——六榕寺
六榕寺建筑特色:
六榕寺塔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塔顶好似长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这是“花塔”的第二重涵义。塔顶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铸造的千佛大铜柱,连上面的九霄盘、宝珠及下垂的铁练总重达5000公斤。
花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和天王殿、韦驮殿,还有苏东坡画像和有"六榕"的石刻等古碑10余方。塔西为大雄宝殿,高14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内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佛各高6米,重10吨,仪态慈祥,它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大殿南侧现重建了说法堂,榕荫园内有六祖堂、观音殿、僧舍斋堂、功德堂、藏经阁等。
广州特色建筑——六榕寺
六榕寺建筑规模:
南朝始创之大殿位于今仓前街以北数十米处。梁朝昙裕法师在大殿前(南)赠筑舍利塔。唐初重修宝庄严寺舍利塔时,“光合玉庑、栋宇绵邈”。寺院规模由此可见。宋、元以至明初,净慧寺“横直绵亘实逾二里”,其时寺址:东面包括广东迎宾馆之地和将军东、将军西、六榕路,北面拥有仓前街、稻谷仓、石马槽,西至福泉街、福泉二巷、三巷、净慧街,南达中山六路。明洪武六年(1373年),净慧寺院大半改为永丰谷仓,洪武八年,住持僧愈坚和尚于塔东改建觉皇殿,自此,山门东向,一塔两殿的基本格局维持到清初。干隆五年(1740年),寺僧“广购近地”、建造禅堂、斋堂、僧寮、客舍、仓厨、园圃,是谓“中兴”。鸦片战争后,寺院东部原平南王府之部分旧址被占为英国领事馆(今广东迎宾馆南)。民国十年(1921年),市政府拆城筑路,在六榕寺东部先后辟建花塔街(今六榕路)和净慧公园(今广东迎宾馆),以致山门再往后退与天王殿相连,寺院范围再次缩小,而今占地面积不足八千平方米。塔、殿、堂、楼、阁、廊、舍等建筑总面积4350平方米。此外,东北距寺院三公里处之白云山柯子岭,尚有一片面积为4315平方米的祖师墓塔碑,1996年辟建为墓园。宋代广州净慧寺山门在今中山六路,明初割寺之半为永丰仓,山门亦在被割之列,洪武八年(1375年)在千佛东重建觉皇殿,改后山门东向。民国十年(1921年)起,广州市政府拆城筑路,在六榕寺东辟花塔街(今六榕路),明初所设山门又退缩与天王殿相连。花塔是一座四角形的六层木塔。
南朝始创建的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塔在殿前。此殿保存到明初,洪武六年(1373年)割寺之半为永丰仓时被割去。洪武八年住持僧愈坚建觉皇殿(在今塔东),六榕寺即以此殿为大殿,正中门额挂着长形木刻匾“觉皇宝殿”,明清年间数次重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获皇帝赏赐匾额“清修忠悃”,悬在殿梁上。
明初净慧寺仅存千佛塔与观音殿,昔日殿址在今之说法堂。重建的观音殿1988年2月10日竣工,新殿坐落在六祖殿前榕荫园之东,建筑面积220平方米,高11米,以清代风格为基调,并糅合南方殿宇特色。
藏经阁在寺内解行精舍旧址东面。明代中叶净慧寺分为八房,此处是北堂所在地。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伍’ 广州代表建筑介绍
一说到广州代表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光孝寺、南海神庙、庐江书院、石室圣心大教堂等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代表建筑——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简介: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祭海的场所,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是中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是古代皇帝祭祀海神的场所,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它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广州代表建筑——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建筑规模:
南海神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深五进,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分别有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后殿,两侧有廊庑、西南小岗上有浴日亭。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庙宇建筑布局具有早期建筑特色,如仪门的复廊形制、头门的垫台等,据专家考证,尚存周代建筑遗风。中轴两旁为廊庑、碑亭等。牌坊为三间四进柱冲天式,花岗岩石打制,正面石刻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海不扬波”四字。头门建于清代,面阔为三间,进深二间,分心墙用两柱,梁加雕刻鳌鱼等纹饰,前后两侧均设垫台,硬山顶,二龙争珠陶塑瓦脊。门前置一对红砂岩石狮,两侧为八字墙影壁。仪门面宽三间、进深四间,硬山顶、两侧与复廊相通。礼亭,原建于明代,1990年仿明代风格重建。大殿原为明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宽五间深三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9年重建。后殿是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粤期间改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1991年修建时,后殿重新安装了陶塑瓦脊。该庙因珍藏历代皇帝御祭碑甚多,及存韩愈、苏轼等名人碑刻而被誉为“南方碑林”。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庙西侧有古名章丘的小山丘,昔为观海上日出之地,建有浴日亭,单檐歇山顶,梁架简洁。亭内有重刻嘉定年间广州知府留病摹勒苏轼诗碑一方,紧跟其后,有明代陈白沙步苏轼韵诗碑一方。“扶胥浴日”是宋、元、清三代羊城八景之一。林则徐在销鸦片前曾到庙祭海,孙中山与同僚亦曾来此参观。
广州代表建筑——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建筑结构:
当您来到广州东面黄埔的庙头村时,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庙宇耸立在您的视野中,它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广州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唯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该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15年的历史。以后历代有重修扩建。现存的是清代建筑,但仍保留隋唐时代的规模和建制。1988年起,政府也曾对南海神庙作过三次较大的修复,现已基本恢复了庙宇的古貌。
修复前大殿仅存殿堂,如今庙宇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五进的殿堂,由南至北依次为头门、仪门及复廊、礼亭、大殿和昭灵宫。南海神庙门前有石牌坊,额题“海不扬波”。庙中保存有历代的许多石刻。还有华表、石狮、韩愈碑亭、开宝碑亭、洪武碑亭、康熙万里彼澄碑亭等附属建筑,构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庙中还保存汉代和明代的铜鼓和制钟,以及南海神玉印等重要的文物。还有木棉树、相思树等古树名木。这里存放的汉代铜鼓是中国现存三大铜鼓之一。庙西一小山岗上有“浴日亭”,宋元时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
广州代表建筑——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建筑历史:
从唐代开始,南海神庙便香火日盛,各朝代政府也派人前往管理庙事。事实上它已成为四海神庙中香客最多、地位最高的一个,这主要是由广州海上贸易日益发达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时就已经开始形成,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尤其是唐代,从广州出发的贸易船队,经过南亚各国,越印度洋,抵达西亚及波斯湾,最西可到达非洲的东海岸。明清之后更远至欧美了。这条航线长达1万多公里,沟通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处于这条航线重要位置上的南海神庙,在古代有码头,码头外面又是茫茫的大海——南海,南海实际是太平洋靠近东南亚大陆部分,大海又紧连着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出海航船或来自远方的航船,都须经过坐落在南海神庙的这个古码头。于是众多的商船顺路经过这里均停下来上庙祭祀,以祈求航路平安、生意顺利。于是,神庙附近的扶胥镇便商旅云集,民间庙会交易频繁。南海神庙之兴旺,成为广州海上贸易繁荣的历史见证,遗留下许许多多珍贵历史文物,包括皇帝御赐的碑文、题字等,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当然百姓们更多的还是感恩于庇佑他们一帆风顺、平安大吉的南海神的。
南海神庙坐北向南,占地3万平方米,是明代建筑风格,恢宏壮观且古朴大方。
庙外有“海不扬波”的石牌坊。庙宇的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昭灵宫共五进,一进高于一进。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这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陆’ 广州古老建筑介绍
一说到广州古老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怀圣寺、黄埔古港、五仙观、广州公社旧址等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古老建筑——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建筑概况: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广州市公安局大院内,亦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广州市公安局大院内,亦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现存大门,还有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和拘留所。南楼为办公室、警卫连连部和发放武器、宣传品、袖章的地方;中楼为苏维埃政府会议室、办公室和工人赤卫队总部;北楼为军事指挥部。旧址内设有广州起义史料陈列室。
广州古老建筑——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建筑背景:
1927年12月11日,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领导发起了广州起义,这次起义以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为主力,起义军攻克了公安局大院,在这里宣告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人民政权,后来因力量悬殊,起义军在国民党三个师以及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军舰和陆战队的反扑下损失惨重,余部撤出广州。起义建立的政权维持了三天后失败。
广州古老建筑——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建筑用途:
大门正对的房子是广州苏维埃政府办公楼。坐东向西,房子呈凹字形,为混合结构的两层建筑,面积约910平方米。楼下为起义总指挥张太雷的办公室、苏维埃政府会议室,以及临时救护处。二楼南面有两个办公室,是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工人赤卫队负责人周文雍、杨殷、陈郁等的办公室。北面是大会议室,周文雍曾在这里召开工人赤卫队骨干会议,指挥工人赤卫队战斗。
苏维埃政府办公楼北面,有幢坐北向南,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是工农红军指挥部。面积约400平方米。楼下为会议室,二楼为工农红军总指挥叶挺、副总指挥叶剑英、参谋长徐光英以及省委军委负责人聂荣臻等人的作战指挥室。秘书长恽代英亦在此西边的一小房间办公,起草苏维埃政府文件。办公楼南侧,有幢坐南向北、混合结构的三层楼房,面积约207平方米,是警卫连的连部和军械杂物仓库。办公楼东北角有幢两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824平方米,为苏维埃政府扣押反动政权人员的拘留所。
建国后,除工农红军指挥部及拘留所为市公安局使用外,其余建筑于1987年由政府拨款进行维修,并按原貌复原,辟为广州起义纪念馆。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古老建筑——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旅游攻略:
1、从五羊新村站坐204路(坐11站)到康王北路站转乘527路(坐3站)到中山六路站下,走约370米到达;
2、从天河城站走约50米到地铁体育西路站坐地铁一号线(坐5站)到地铁公园前站C出入口下,走约100米到达;
3、从沙面新城站坐205路(坐15站)到站南路总站走到地铁广州火车站D4出入口转乘地铁二号线(坐3站)到地铁公园前站C出入口下,走约100米到达;
4、从锦绣香江站坐309路(坐12站)到下芳村站转乘64路(坐8站)到起义路站下.走约210米到达。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