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广州什么戏

广州什么戏

发布时间: 2023-02-21 07:31:50

1. 浙江上海广州安徽主打戏曲是什么

上海是沪剧。
安徽是黄梅戏。
浙江是越剧。

广州是粤剧。

2. 广州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粤曲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京剧作为国家瑰宝自然无人不知,而粤曲也是着名的地方戏曲剧种,作为 广州文化 中重要的艺术文化,就需要更多的人传承和发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更多的人自愿发扬传统文化。

粤曲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港澳及海外粤籍华侨聚居的地方。源于戏曲声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乐工清唱而萌发。同治初期,经失明女艺人“师娘”继承发展趋于成熟。后由自弹自唱发展为用乐队伴奏。乐器主要有高胡、扬琴、琵琶、月琴、唢呐等。

民国以后,在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了明目女子演唱粤曲,人们呼粤曲演奏乐器扬琴 她们为“女伶”。她们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此为男角专用腔)、子喉(为女角专用腔)3种唱法,粤曲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女伶时期”。

辛亥革命后,又出现明眼女艺人(亦称“女伶”)演唱粤曲。1918~1938年,是女伶演唱的全盛时期。

粤曲文字记载的唱本也得到了挖掘、整理、修改、补充,在群从中健康地流传,同时,民间艺人还不断创作出内容健康的唱本,竹板歌因此登上舞台,成为汉族民间文艺演出的一各形式。

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必须振兴粤剧粤曲艺术,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青春和生命力,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载体,成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精美食粮。

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粤剧的来源

粤剧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民歌的兴起,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但齐言体民歌也是中国全部板式变化体戏曲如京剧、诗赞类戏曲如上海越剧、黄梅调等的共同起源。

中国齐言体民歌,发展至中古时代,即魏、晋和唐代,达到空前的高峯,更形成了一代的文学体式──唐诗。这些讲求平仄,秩序井然的齐言体民歌,在唐代佛教寺庙的俗讲表演中,不但形成说故事的内容,也加入了节以木鱼的节拍特色。

可是,由于长期处于社会低层,加上受外来音乐影响的宴乐〔或称燕乐〕,在唐代一直为统治阶层所欣赏,所以并没有很大的发展。而由宴乐发展出来的词乐,历经唐宋,更形成了律分宫调的戏曲。

(3)广州什么戏扩展阅读:

戏剧内的角色,在粤剧及中国戏曲中被称为行当。粤剧的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的十大行当。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4. 粤剧属于戏曲里的一种吗

是的,粤剧属于戏曲的一种。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明中时期,粤中各地已有乡俗子弟以戏剧为生。明嘉靖开始,出现弋阳腔、昆腔。清雍正年间,广州有“土优”演戏时唱“广腔”。及至干隆年间,本地班艺人在佛山镇大基尾建立了同业组织琼花会馆。干隆至道光年间,来自外省的成百个外江戏班入粤,并在广州成立粤省外江梨园会馆。本地班向外江班汲取声腔和表演的艺术养料,逐渐形成演唱梆子腔为主的演出风格。咸丰四年(1854),本地班艺人李文茂以梨园子弟为骨干,组织红巾军起义反清,清政府严禁本地班演出,艺人只得转投外江班或冒称京戏登场。同治初年,本地班再度兴起,于光绪十五年(1889)在广州成立八和会馆。本地班在这时又吸收了二簧声腔,能以梆子、二簧腔为主,兼用大腔(地方化的弋阳腔、昆腔),演出江湖十八本、新江湖十八本、大排场十八本等众多剧目。表演角色分为武生、正生、小生、小武、总生、公脚、正旦、花旦、净、丑十大行当,武打技艺是由少林武功演化而成的南派武功。演出独创的《六国大封相》时,登场百余人,花团锦簇,土音啁杂,与其他剧种迥异。早期的粤剧戏班,乘坐专门租用的“红船”沿珠江内河穿梭往返于各端口演出,故又称粤剧艺人为“红船弟子”。清末民初,广州和港澳等地陆续修建戏院,新称粤剧的本地班逐渐由农村的土舞台转到城市戏院演出,此后出现流动于大中城市之间的省港大班。为了适应城市观众和剧场演出的需要,出现了以编撰剧本为业的开戏师爷,他们新编的剧目多为华丽奇巧的生旦戏。而演出于粤西地区的下四府班,仍擅长表演武生、小武担纲的正本戏,保持着粗犷质朴的艺术特色。光绪年间陆续离乡过端口的州府班,这时更多的在海外一些国家演出。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除了以音阶来分类,也会以声音特色来分类。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东南音、木鱼、广东的本地民谣粤讴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当中包括手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须功、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物的思想感情。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5. 广州传统文化的粤剧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美洲华侨聚居地区时有演出。于清雍正年间吸收各剧种特色,汇合南音、粤讴等形成粤剧。是广州的主要剧种。

6. 广州有哪些戏曲

广东本地戏曲自然是粤剧。
当然也有外地人组织的各剧种联谊会,看你喜欢什么剧种了
如果是黄梅戏,倒可以帮上你~